美国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习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2.86 KB
- 文档页数:1
美、英、法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作者:马慧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8期摘要:我国教育实习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不小的差距。
借鉴国外教育实习经验,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习制度,促进我国高校教师教育实习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美、英、法三国教师教育实习模式得到启示,提出我国的教育实习应落实到具体明确的目标,延长时间,充实内容,实施多元化与模块化的实习形式和综合化与规范化的实习管理评估体系。
关键词:美、英、法教育实习模式共同特点比较与借鉴教育实习改革一、三国教育实习模式概述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均已建起了比较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
1.美国模式——交互与自省型模式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与附近地区的公立中小学联合创办了一种教师入职培训的临床教学基地,弥补了以往过分注重学术性带来的教育实践方面的不足[1]。
各层次学校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大学能及时获得基础教育实践中发展和需要的反馈,给大学教学注入新活力;而大学也给中小学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促进他们加快专业发展。
例如,1987年德州的三一大学与附近的四所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具体操作是:由大学教师和专家型中学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培养实习生;实习生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作为教学助手辅助、观察、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参与教研活动;每周有一天独立承担所在班级的管理和学科教学工作;每周返校一次进行实习讨论和小结。
这一模式使学生有机会全面具体地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内涵,并且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反思自己的教与学,通过实践验证、再现和改进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模式。
2.英国模式——重负荷教学训练模式英国是3+1教育实习模式的起源地,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要经过一年的教师就职训练,方能进入教师行业。
在这一年中,除了要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和所任教学科的教学法课程外,学生必须参加为期24周的教育调查和教学实习。
美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述评摘要:美国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具有课程标准规范化、课程目标时代化、课程结构综合化、课程内容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如何以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为导向设置课程目标、突出多元文化内容整合、优化课程结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是当今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标准需要学习和思考的。
关键词:美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028-02美国有组织的师资培训始于19世界初,在近二百年的历程中,经历了师范学校发展阶段、师范学院发展阶段以及综合大学教育学院发展阶段。
从宏观上看,美国师范教育不断走向大学化、专业化、综合化;从微观上看,相对于大学化、专业化、综合化这些外部的变化,美国教师职前教育更关注实质性的内部革新。
美国不同时期教师教育课程的特点,既有课程专业化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有其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一、美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特点1课程标准规范化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的尺度和准则,具体描述了理想的课程在内容、形式、呈现方式等方面应具备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将各种课程标准及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规范、引导、评价,保证所有课程标准的高质量、一致性,为实现最后的教育目标服务。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并达到高质量的学业标准而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一般由内容标准、表现标准、学习机会标准和绩效问责标准组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标准为入口,在国家层面加强了教师教育标准化的进程。
在霍姆斯小组的报告和卡耐基报告《准备就绪的国家》的督促下,于1987年成立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Nation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委员会[1],制定各学科的专业教学标准,从1994年起进行“全国教师委员会资格教师”的认证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了28套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标准,通过这些标准考试的教师就可以到全国各州任教。
论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教育专业并开始了他们的教育实习生涯。
教育实习经过了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习体系,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对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进行论述。
一、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教育实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美国的教育学者们认为,教师只有经过职前培训和实践经验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因此,他们开始提倡教育实习,让未来的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帮助他们在教学中积累经验。
20世纪初,教育实习在欧美等地开始普及,成为了教育学院必修课程。
在中国,教育实习也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实习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教育部在1985年开始实施“教育实习计划”,规定大学生必须在教育实习中达到一定的时间要求。
此后,教育实习在中国逐渐得到认可,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教育实习的研究现状教育实习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教育实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育实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实习的实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教学环境,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2. 教育实习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评估通过对教育实习的开展,学生的教育技能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些研究认为,在教育实习中,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对于他们日后从事教育工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教育实习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教育实习不仅对学生的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以对学生的职业认同有所提升。
教育实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学工作的本质与意义,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4. 教育实习的评价和质量管理教育实习的评价和质量管理是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
有关研究表明,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和监督管理,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实习体验。
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和启示作者:王凌飞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03期完善的教师教育体制对科学、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各国都在不断探索理想的教师教育模式,尤以美国为代表。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美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制度,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提高教师的素质,应成为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
美国政府把教师教育提升到事关国家前途与未来的高度,在不断完善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有机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美国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理想的教师教育模式,在对7个示范性教师教育机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教师教育理念。
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美国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
重视实践的作用,注重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丰富教师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机智,并进行丰富的实践活动,使教师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
教师有了良好的教育机智,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不再套用固定死板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综合分析学生的发展规律、学习理论、动机研究以及学科规律等多方面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开设课程。
适当延长教学实习时间,使教育理论成功过渡到实际教学中,把教学实习与理论课程相互整合成为一体,且交替进行。
同时科学设计实践和成绩评价标准,对理论课程的成绩和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全面的评估。
为了促进学习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机联系起来,美国广泛推行教学案例研究、行动研究、自我评价。
美国教师教育强调树立合作的观念,加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友好合作,通过集体的磋商、合作、探究,共享资源,创造一种合作的文化氛围。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专业化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美国教师教育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普通教育课程、教育科学课程、学科专业课程,这三部分课程各占三分之一的学时。
美国职前教师教育中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探析周世厚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摘要:由于教学观察在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方面的价值,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成为美国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课程、教育实习等多种途径对职前教师的教学观察技能予以培训。
针对我国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对教学观察加以反思甚为必要。
关键词:教学观察;职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美国在欧美国家的教育领域,教学观察(teaching ob-servation)也被称为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很多时候又被称作同伴观察或同侪观察(peer observation),一般指通过特定的观察技术、程序和工具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前,教学观察在欧美教育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和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不但被在职教师广泛使用,在职前教师教育领域也颇受青睐。
探析美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对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对认识和推进我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教学观察:从教育研究方法到教师的必备素质课堂教学观察最初是在20世纪前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出现的,其实施者多是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目的主要在于学术发现。
随着二战后科学化思潮和实证思想的影响,欧美的教育研究越来越强调量化、系统化、工具化和研究的实践取向。
故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教学观察在目的与实施方面出现重大变化。
研究目的不再仅仅追求具有学术发现意义的“学术知识”,而更关注能够改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务知识”,在实施上愈加精细化和系统化,研究者开发数以百计的教学观察工具与观察技术以用于改善观察效果。
在此过程中,美国开始走在这一领域的前列。
根据美国教育学者大卫·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约出现了200个有代表性的观察量表,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美国学者设计的,只有2个来自英国。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实践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二、国外研究现状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实践教学研究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美国实践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
美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美国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企业合作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美国高校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2.英国英国实践教学研究起步较早,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
英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英国高校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完善。
英国高校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德国实践教学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德国高校实践教学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德国高校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
美国PDS教育实习模式及其启示摘要: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师院校的重视。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育学院的M.A.T.项目采用PDS教育实习模式。
该模式注重实习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强调大学和中小学的通力合作,帮助师范生实习教师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养,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PDS教育实习模式合作实践反思一、PDS以及它在UNC的M.A.T. 项目中的运用(一)PDS教育实习模式。
PDS的概念是于1986年由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组成的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1986年)中提出的。
它是指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和中小学合作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并从事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学校”。
这一概念提出后,得到了许多美国大学和中小学的支持,许多大学和中小学纷纷合作建立了PDS,供教师进行职前培训(教育实习)。
在霍姆斯的《明日的教育学院》(Tomorrow’s Schools of Education)(1995), PDS在教育实习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
该书指出,要使中小学成为教师实习的最佳场所。
职前教师最需要接受的训练,就是如何在真实的教学场所,真实的教学情境下去履行教师的职责,展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业务素质。
PDS的建立,为实习教师提供了最佳的最真实的操练教学技能的平台。
PDS在教师职业发展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就是将师范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是理论和实践完成完美的对接,提高教师个人专业技能,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M. A. T. 项目中PDS模式的运用。
M.A.T.项目中的教学实习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它分为两个阶段:见习和教学实践。
在秋学期的见习阶段,教育实习对应的课程为EDUC 646 Practica Student Internship。
学生被要求一周至少六小时在其所在的实习学校进行见习。
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河北/李静王旭辉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C版》 2017年第3期李静-1,王旭辉z(1.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2.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在此阶段中,幼儿教师是保证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和分析,引发对我国学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考,得到一些完善和改进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进而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美国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7 )09-0042-03学前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它直接影响着个体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前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学前教育就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美国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断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突破,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培养模式和内容单一,师资的整体水平偏低等。
本文主要从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和在职培养模式这两方面来探析美国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得到一些对我国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用的启示。
一、美国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一)职前培养机构和培养层次美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目前主要是以开放式师资培养体系即非定向型体系为主,主要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和文理学院的教育系承担。
在美国,没有专门的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教师的培养与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是一致的,都是设在独立的大学里,所以,学前师资力量非常雄厚,起点也较高。
在美国的三千多所大学里,约有一半左右从事师资培养,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任职资格也相对较高。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它对未来教育专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实习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师范教育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教育实习的好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同时也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
本文对美国教师职前阶段的教育实习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对美国教师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当今美国教育实习现状的概述;还有对其教育实习发展中存在的优异及不足进行总结,以期得到一些经验性的东西。
美国教育实习的发展是与其教师教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到20世纪后半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学习和借鉴他国的教育实习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反思本国教师教育实践,并对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实践提供二些建议与参考。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选题的意义,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首先,对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的历史进行了整理,主要是以教师教育的发展为脉络,不同阶段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次,对美国教育实习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主要从教育实习的目标、标准、课程以及管理与实践方面(包括教育实习时间上的安排、实习的指导与评估、实习评价)进行了介绍,使之对美国教师职前阶段的教育实习有一整体了解。
最后,评述了美国现今教育实习的一些改革,其中主要对专业发展学校(PDS)这一教育实习的主要模式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通过对美国教师职前阶段教育实习情况的分析,总结出教育实习发展的一些共性,从而为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与改革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