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测定实用标准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8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电解质分析仪,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仪器准备1. 确认电解质分析仪的工作状态良好,所有部件正常运转。
2.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和电缆是否连接稳固,确保电源供应稳定。
3. 根据测量需求,准备好所需的电解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完成后,进入仪器主界面。
2. 选择所需的测试项目,并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关参数,如溶液体积、测量时间等。
3. 使用吸管或移液器,将待测溶液加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槽中,确保槽内液面平稳。
4. 点击开始测试按钮,仪器开始测量待测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5. 等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测量结果并保存。
6. 清洗测量槽和相关配件,以防止交叉污染。
7. 根据需要,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其他测试项目的测量。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需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镜,以防止溶液溅入眼睛或接触皮肤。
2.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将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槽倒置或碰撞,以防止损坏仪器。
3.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4. 在使用电解质标准溶液时,应注意其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标准溶液。
5. 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仪器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 根据仪器测量结果,计算出待测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值。
2. 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3. 将结果与相关标准或参考值进行比较,评估待测溶液的质量或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4.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或数据表中,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六、仪器维护与保养1. 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槽和相关配件,避免残留物的积累。
2. 定期检查仪器的电源线和电缆连接是否良好,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使用电解质分析仪的详细步骤,以确保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二、仪器和设备1. 电解质分析仪: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解质分析仪是否连接到电源并开启。
2. 电极:确保电极干净,没有污垢或氧化物。
如有需要,使用适当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3. 校准溶液: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用于校准电解质分析仪。
三、操作步骤1. 校准仪器a.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等待其预热。
b. 将电极插入标准溶液中,确保电极与溶液充分接触。
c. 在电解质分析仪上选择校准模式,并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校准。
d.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e. 校准完成后,记录校准结果,并将仪器设置为分析模式。
2. 准备样品a. 准备待测样品,并将其转移至干净的容器中。
b. 如有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将样品进行稀释,以确保其浓度在仪器的测量范围内。
c. 根据需要,记录样品的标识信息,如样品编号和测量时间。
3. 进行分析a. 将电极插入样品中,确保电极与样品充分接触。
b. 在电解质分析仪上选择分析模式,并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测量。
c.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仪器显示出稳定的测量结果。
d. 记录测量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计算或分析。
4. 清洗和维护a. 在每次使用后,将电极清洗干净,以防止污垢的积累。
b. 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指导,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2. 注意避免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与金属物质接触,以防止电极的损坏。
3. 注意避免将电解质分析仪暴露于高温、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以防止仪器的损坏。
五、故障排除1. 如果电解质分析仪显示异常或测量结果不准确,首先检查仪器的连接是否正常。
2. 如有需要,重新校准电解质分析仪,并确保校准操作正确执行。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电解质分析仪,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二、操作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或者故障。
2.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并检查其有效期和保存条件。
3.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确保仪器接地良好。
4.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玻璃仪器、试管、移液器等实验用具,并确保其清洁无污染。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电源,并等待仪器预热至工作温度。
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如测量范围、测量时间等。
3. 使用试剂和标准溶液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根据仪器要求将样品注入分析仪中。
5. 启动电解质分析仪,开始测量过程。
根据仪器提示进行操作,如选择测量模式、设置测量时间等。
6. 等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测量结果,并及时清理仪器和实验用具,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7.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试剂和标准溶液的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有接触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
3. 使用化学品时应注意其毒性和腐蚀性,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接触有害物质。
4.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仪器和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故障处理1. 如遇到仪器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操作,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在等待维修期间,应将故障仪器隔离,以防止误操作和进一步损坏。
六、维护保养1. 定期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仪器表面、更换损坏部件、校准仪器等。
2. 保持仪器的良好通风和干燥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七、附录1. 操作人员应熟悉电解质分析仪的技术规格和操作说明书,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操作仪器。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电解质分析仪,并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远离振动和干扰源。
2. 检查仪器的电源线是否正常连接,并接通电源。
3.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仪器盖,检查电解质试剂的储存情况。
确保试剂瓶密封良好且未过期。
4.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校准。
三、样品准备1. 使用干净的容器取得待测溶液样品。
2.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稀释液将样品稀释至适宜的浓度范围。
3. 将稀释后的样品倒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样品槽中,确保样品液面平稳且不溢出。
四、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启动完成。
2. 在仪器的操作界面上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式,如测定钠、钾、氯等电解质。
3. 根据仪器界面的提示,设置相应的参数,如样品体积、温度等。
4. 点击“开始”按钮,仪器将自动进行样品测量。
5. 等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五、仪器维护1. 测量结束后,关闭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
2. 清洁电解质分析仪的样品槽和电极,确保无残留物。
3. 定期校准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定期更换电解质试剂,避免试剂过期或失效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 定期检查仪器的连接线路和电源线,确保无松动或损坏。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2.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将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到电解质试剂或样品液体。
3. 严禁将电解质分析仪用于非指定的样品类型或浓度范围。
4. 如发现仪器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七、附录1. 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界面和参数设置详细说明。
2. 电解质分析仪的校准方法和频率。
3. 电解质分析仪的维护记录表格。
以上是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使用者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避免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
2.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线是否连接良好,并确保电源电压符合仪器要求。
3.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清洁,如有污垢应及时清洗。
4. 校准电解质分析仪,根据仪器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
三、样品处理1. 准备样品,确保样品的保存条件符合分析要求,如需要稀释或者预处理,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2. 使用洁净的容器取样,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3. 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需要调整样品的pH值,应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调整。
四、仪器操作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选择相应的测试程序,根据仪器界面的提示进行操作。
3. 将样品注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样品池中,确保样品彻底覆盖电极。
4. 等待分析仪完成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如需进行连续测试,应等待仪器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再进行下一次测试。
五、数据处理1. 根据仪器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2. 将分析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数据表格中,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归档。
3. 如有需要,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六、仪器维护1. 每次使用完电解质分析仪后,应将样品池和电极进行清洗,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2. 定期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需要更换,如有需要,及时更换电极。
3. 定期校准电解质分析仪,根据仪器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
七、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电解质分析仪时,应注意避免触摸电解质溶液,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或者损伤。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电解质溶液溅入眼睛,如有不慎溅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检查。
3. 使用电解质分析仪时,应注意避免将仪器放置在易燃或者腐蚀性物质附近,以免发生意外。
检验科生化电解质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体外检测血清离子(K、Na、CL)的含量。
【职责】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标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1.标本类型静脉采血 (无溶血、无脂血)2.患者准备早晨空腹【仪器设备】东芝TBA-FX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低速离心机一、检测原理离子选择电极(ISE)利用某些膜材料的独特特性来产生电势(电动势,EMF),用于检测溶液中的离子。
电极带有的选择膜同时接触试验溶液和内部充填液。
内部充填液含有固定水平的试验离子。
由于膜的特定性质,试验离子将与膜在两侧紧密连接。
根据试验溶液和内部充填液中的试验离子水平的差别来确定膜EMF。
根据Nernst公式得出溶液中特定离子的EMF:(1) E = E0 + RT / nF · In (f · Ct) / (f · Ci),从而得出试验离子的水平。
二、试剂1.试剂试剂来源:日本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试剂组成:1.电解质参比液:1L/瓶,主要由醋酸、氯化钠组成,PH约6.5;2.样本稀释剂:90mL每瓶,每盒5瓶,主要由PH约6.5的醋酸组成。
2.校准要求2.1校准品:使用与东芝公司校准品对测定进行校准。
2.2校准间隔:试剂批号变更时,使用与试剂配套使用的复校准血清对测定进行校准后再对临床病人样本进行测定。
三、操作详见《东芝TBA-FX8生化分析仪的标准操作规程》。
四、计算E = E0 + RT / nF · In (f · Ct) / (f · Ci),从而得出试验离子的水平五、质控程序1.建议采用朗道水平2(正常范围质控)和水平3(病理范围质控)两个水平的血清进行室内质控。
2.可接受性判断质控物的检测值应在给定质控范围,或可以通过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对实验室的运作情况进行系统评估。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工业等领域。
为了确保准确和可靠的测试结果,正确的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包括样品准备、仪器设置、校准、测量和数据分析。
正文内容:1. 样品准备1.1 选择适当的样品容器: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容器,通常使用塑料或玻璃容器,并确保容器干净、无杂质。
1.2 样品储存条件: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如低温、避光等,以防止样品发生化学变化。
1.3 样品稀释:对于高浓度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测量结果在仪器的测量范围内。
2. 仪器设置2.1 温度设置:根据样品的温度要求,将仪器的温度设置到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 测量参数设置:根据样品的特性,设置仪器的测量参数,如电流、电压等,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2.3 仪器校准: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校准3.1 校准液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校准液,根据仪器的要求和样品的特性,进行校准操作。
3.2 校准曲线绘制:根据校准液的不同浓度,绘制校准曲线,以便后续测量时进行样品浓度的计算。
3.3 校准操作: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校准操作,确保仪器能够准确地测量样品的电解质浓度。
4. 测量4.1 样品处理:将样品注入仪器中,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样品处理,以确保样品与仪器的接触良好。
4.2 测量操作: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测量操作,包括设置测量时间、开始测量等步骤。
4.3 测量结果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和存储。
5. 数据分析5.1 数据处理: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单位转换、数据平均等操作,以得到准确的电解质浓度结果。
5.2 数据比对: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结果解释: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结果解释和分析,以满足实验或应用的要求。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电解质分析仪,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或异常。
2.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所需的试剂、标准溶液和消耗品充足,并检查其有效期。
3. 清洁工作台,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并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2.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软件,并进行登录操作。
3. 根据所需测试项目,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
4.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干净,如有污染应及时清洗。
5. 准备样本,按照所选测试方法的要求,取得适量的样本。
6. 将样本注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样本池中,并确保样本池的盖子紧闭。
7. 根据测试方法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校准曲线或标准溶液,并进行校准操作。
8. 开始测试,根据仪器软件的指引,进行相应的操作。
9. 测试完成后,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并及时保存。
10. 关闭电解质分析仪电源,关闭软件,清洁仪器和工作台。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电解质分析仪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受伤。
3. 样本应按照要求储存和处理,避免污染或损坏。
4. 仪器的维护保养应按照规定进行,包括定期清洁、校准和更换耗材等。
5. 在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试方法的要求操作,并避免操作失误。
6. 如发现仪器异常或测试结果异常,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五、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仪器无法启动: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常,检查电源开关是否打开。
2. 测试结果异常:检查样本是否准备正确,检查校准曲线或标准溶液是否正确。
3. 电极污染:及时清洗电极,避免污染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 仪器出现错误代码:查阅仪器说明书,根据错误代码进行相应的处理。
六、操作记录和数据保存1. 每次操作电解质分析仪时,应记录操作时间、操作人员、样本信息等相关数据。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生物体内电解质浓度的仪器。
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样本制备、仪器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详细阐述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
正文内容:1. 样本制备1.1 采集样本1.1.1 样本应在患者安静状态下采集,避免运动和饮食对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1.1.2 采集样本前,应清洗双手,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
1.1.3 样本采集时,应遵循规定的采集容器和采集量。
1.2 样本处理1.2.1 样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离心后分层。
1.2.2 样本离心前应充分混匀,避免沉淀和凝固对结果的影响。
1.2.3 样本离心后,应将上清液转移到干净的离心管中,避免红细胞和其他颗粒物质的干扰。
2. 仪器操作2.1 仪器准备2.1.1 在进行测量前,应确保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充足,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1.2 检查仪器的校准状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2.1.3 检查仪器的试剂储备情况,确保试剂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2.2 仪器操作步骤2.2.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2.2.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分析模式。
2.2.3 根据仪器的操作指南,准确加入待测样本和试剂。
2.2.4 启动仪器测量程序,等待测量结果的显示。
2.2.5 仪器测量完成后,及时清洁仪器,避免污染和试剂残留。
2.3 仪器维护2.3.1 定期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3.2 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灰尘和水分对仪器的影响。
2.3.3 及时更换试剂和耗材,避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试剂。
3. 数据分析3.1 结果解读3.1.1 根据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
3.1.2 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判断电解质浓度是否正常。
3.1.3 对异常结果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认,避免误诊和误治。
3.2 数据记录3.2.1 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在病历或实验记录表中。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设备,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
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对于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包括样品准备、仪器设置、测量步骤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一、样品准备:1.1 样品采集:从待测溶液中取样,确保样品代表性。
1.2 样品处理:根据实验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稀释或者过滤等。
1.3 样品标记:对每一个样品进行准确的标记,包括样品编号、测量时间和其他相关信息。
二、仪器设置:2.1 仪器校准:在每次使用前,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 电极准备:将电解质分析仪所使用的电极进行清洗和校准,确保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3 仪器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电解质分析仪的相关参数,如测量范围、测量时间和温度等。
三、测量步骤:3.1 样品注入:将样品注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池中,确保样品与电极充分接触。
3.2 测量操作: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指示,启动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3 数据记录:将测量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包括测量时间、样品编号和测量值等。
四、数据分析:4.1 数据处理:对测量结果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如平均值计算、数据修正等。
4.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如浓度计算和趋势分析等。
4.3 结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通过遵循以上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中,还应注意安全使用仪器,避免电解质溶液的溅洒和电极的损坏。
惟独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才干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为科研和实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的】
指导电解质(Na+、K+、Cl--、Ca2+、PH)的测定。
【适用仪器】
XD-685。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专业主管、科主任。
【方法原理】
XD 685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原理来测定样品。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化学传感器,它能将溶液中某些特定理智的活度转变成电位信号,然后通过仪器来测量。
685分析仪采用比较法来测量样品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即先测量两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定标/冲洗液和斜率标准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在仪器程序建立一条标准曲线,然后再测定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从已建立的标准曲线上求出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离子浓度(mmol/L)。
【标本要求】
(1)种类血清、血浆、尿液、全血。
(2)样本量:正常样品量:120 ul;最小样品量:65 ul。
(3)保存2小时分离出血清和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8小时,4C保存不超过48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且只能冻融一次。
尿标本应在2小时分析,且在低温放置。
【试剂】
(1)定标/冲洗液(定标Ⅰ) (编号 685001) 500ml/瓶(2)斜率定标液(定标Ⅱ) (编号 685002) 80ml/瓶(3)去蛋白液(带酶粉12支) (编号 685003) 30ml×1瓶/盒注意:使用时请用注射器吸1.5ml的去蛋白液加入盛放去蛋白粉的容器,并且摇晃容器使蛋白粉完全溶解后使用。
(4 ) 电极活化剂(编号 685006)300ml×3瓶/盒
(5)参比电极电解液(编号685004)30ml×3瓶/盒
XD 685分析仪所用的试剂仅供体外诊断使用,避免直接照射,除了蛋白粉(4℃保存)外,所有试剂均可在室温下(8-25℃)密封保存,有效期为十八个月。
【校准】
校准间隔为:2小时一点定标,4小时二点定标。
【质控品】
室质控品至少2个浓度水平。
【操作程序】
(1)在仪器主菜单下按“3”键进入测量操作;如果在休眠状态,按YES键或NO键,进入一点定标,定标后进入测量操作。
(2)直接抬起吸样针,仪器自动吸样,在10秒将吸样针插入准备好的样品中(屏幕右下角跳动的数字为倒计时),仪器吸到样品后自动停止吸样;
(3)如在10秒仪器吸不到足够的样品量,仪器显示“按YES键开始吸样”,此时按“YES”键仪器继续吸样;
(4)吸样结束,仪器提示“请按下吸样针”,按下吸样针后仪器显示“正在测试样品”,等数据稳定后,显示测定结果。
【参考围】
血Na+: -145mmol/L;
血K+: 3.8-5.5mmol/L;
血Cl-:98-108mmol/L;
血Ca++:0.80-1.10 mmol/L;
血PH:7.40-7.80
【方法学特性】
(1)仪器检测围及精密度:
检测围CV值
Na: 30.0-200.0mmol/L ≤1.0%
K:0.50-15.00mmol/L ≤1.0%
Cl:30.0-200.0 mmol/L ≤1.0%
Ca:0.10-5.00 mmol/L ≤1.0%
Ph: 6.00-9.00 ≤1.0%(2)干扰试验EDTA二钾(1.5mg/ml)、草酸钾(2.0mg/ml)、柠檬酸钠(3.3mg/ml)对本试验有干扰。
【注意事项】
(1) 干扰:溶血标本严重影响血钾测定。
(2) Na>160 mmol/L, Na<130 mmol/L; K>6.0
mmol/L,K<3.0mmol/L必须通知医生护士并记录(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受话人)。
(3) 因稀释尿样品测定有按稀释比例转换为样品尿的计算过程,所以在测定好稀释尿样品后,在测定血清或全血样品时,必须将样品类型选择为血清或全血,否则仪器将出现错误结果。
【临床参考】
血清钾
增高,1,肾功能障碍使得排钾减少:如少尿症、尿闭症,尿路闭塞及尿毒症;又如急性肾功能衰竭伴休克,使钾的排泄减少。
2,释放性高钾血症:如重度溶血、大量输入旧性库血,挤压综合症、烧伤、注射高渗盐水或甘露醇使细胞脱水,导致细胞钾向外渗透而发生高钾。
3,组织缺氧使得血钾上升:如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急性肺炎、中枢或末稍性呼吸障碍及休克等,手术中全身麻醉时间过长引起的组织缺氧。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如艾迪生氏病、肾小管远曲小管分泌减少,血钾上升。
5,储钾利尿剂的过度使用:长期应用螺酯、氨苯蝶啶等,尤其合并肾功能受损时更可能发生高钾血症。
减低,1,由于各种疾病长期不食或少食易发生缺钾:如晚期肿瘤,严重感染,败血症和心力衰竭。
2,钾丢失增加:严重呕吐腹泻,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成人消化不良综合症,长期胃肠引流等。
3,肾脏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由尿闭期转入多期,肾小管性酸中毒时。
4,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对肾远曲小管储钠排钾的作用,尤其对醛固酮的作用更明显。
5,药物作用:长期使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若同时不予补钾或摄入不足就会发生低血钾。
血清钠
血清钠的浓度仅能说明血清中钠离子与水的相对量,亦反应水盐代谢动态平衡的某一阶段的相对浓度,供临床补液时参考。
增高血清钠高于150mmol/L时为高钠血症,临床上较为少见。
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症和醛固酮增多症
2,脑性高血钠症:见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肿瘤等。
3,注射过多的脱氧皮质醇
减低血钠低于130mmol/L,最低可达100mmol/L
1,肠道失钠:腹泻,呕吐,胃肠道、胰腺、胆管造漏或引流等都可以大量丢失消化液而发生缺钠。
2,尿路失钠:当肾小管损伤比肾小球更甚时,肾小管再吸收功能特别减低,使钠从尿量丢失,导致缺钠和代谢性酸中毒。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艾迪生氏病,西蒙病,尿中排钠过多。
4,垂体后叶功能减退:如尿崩症、肾小管重吸收水和钠不足,尿钠排出增多。
5,皮肤失钠:大量出汗如只补充水分,不补足盐分,可造成缺钠。
大面积皮肤烧伤,造成伤口失液和失钠。
6,糖尿病:患者多尿,在排出大量糖和水分的同时排出大量钠7,胸腹腔积液患者在做穿刺放液减压时,如放液量大可使体缺钠
8,应用利尿剂治疗后大量钠从尿中排出。
血清氯
增高临床少见
1,脱水时,失液大于失盐,CL浓度相对增高
2,低蛋白血症时,CL替代蛋白质的阴离子的作用,使血氯增高3,库欣综合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使用皮质激素使血氯增高
减低临床较多见
1,胃管引流或严重呕吐,丢失大量胃酸,失氯大于失钠,HCO3代偿性增高,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2,氯摄入不足,如长期减盐疗法、饥饿和营养不良
3,糖尿病酸中毒,因产过多,血浆中氯离子被积聚的有机酸阴离子取代,另外糖尿病多尿丢失大量氯离子。
4,肾功能衰竭,因排酸不足,血浆中积聚酸和磷酸盐等阴离子,氯离子相对减少
5,艾迪生病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再吸收氯离子不足使血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