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畜禽的营养需要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8
《畜禽的营养需要》导学案一、导入畜禽的饲养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饲料的营养需求是确保畜禽健康发展发育的关键。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帮助同砚们更好地了解畜禽的饲养管理。
二、目标1. 了解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
2. 掌握不同类型畜禽的营养需求差别。
3. 能够根据畜禽的发展发育阶段合理配置饲料。
三、导入问题1. 你知道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是什么吗?2. 不同种类的畜禽在饲养过程中有何不同的营养需求?3. 为什么要根据畜禽的发展发育阶段合理配置饲料?四、知识讲解1. 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其中,蛋白质是畜禽发展发育和产蛋的重要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则提供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则维持畜禽的正常生理功能。
2. 不同类型的畜禽在饲养过程中有不同的营养需求。
比如,肉鸡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而蛋鸡则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 根据畜禽的发展发育阶段合理配置饲料可以保证畜禽获得所需的营养,增进其健康发展发育,提高生产效率。
五、案例分析以肉鸡为例,不同发展阶段的肉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发展初期,肉鸡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应选择含有高蛋白质的饲料;而在发展后期,肉鸡对能量的需求增加,应适量增加含能量较高的饲料。
合理配置饲料可以提高肉鸡的发展速度,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掌握了不同类型畜禽的营养需求差别,并学会了根据畜禽的发展发育阶段合理配置饲料。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好地关注畜禽的饲养管理,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七、课后作业1. 总结一下不同类型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
2.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肉鸡发展的饲料配方。
3. 调查一家养殖场的饲料配置方案,了解其对畜禽营养需求的了解和应用情况。
《畜禽的营养需要》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畜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其发展发育和生产性能受到营养的影响。
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饲料,对于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将通过进修畜禽的营养需求,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益。
二、作业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畜禽的营养需求;2. 掌握合理配置饲料的方法;3. 设计适合不同畜禽的饲料配方;4. 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三、作业内容1. 进修畜禽的营养需求:了解不同种类畜禽的发展发育特点,以及其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2. 饲料成分分析:掌握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消化率和适用范围,以及合理配置饲料的方法。
3. 饲料配方设计:根据不同种类畜禽的发展阶段和生产性能需求,设计适合其需求的饲料配方,并计算各种饲料原料的比例和用量。
4. 饲料配方实施:根据设计的饲料配方,实际操作配制饲料,并喂养畜禽,观察其发展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变化。
5. 数据分析与总结:比照不同饲料配方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分析数据并总结经验教训。
四、作业要求1. 按照要求完成进修任务,掌握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设计方法;2. 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并实施喂养实验;3. 搜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4. 提交作业报告并进行展示。
五、评判标准1. 对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设计有深入理解;2. 设计的饲料配方合理,能够满足畜禽的发展发育和生产性能需求;3. 实施实验的过程规范,数据准确可靠;4. 报告内容清晰完备,数据分析合理,结论明确。
六、作业时间安排1. 第一周:进修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设计方法;2. 第二周:设计饲料配方并实施喂养实验;3. 第三周:搜集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4. 第四周:提交作业报告并进行展示。
七、参考资料1. 《畜禽营养学》2. 《畜禽饲养技术手册》3. 《畜禽饲料配方与营养学》以上是本次作业《畜禽的营养需要》的设计方案,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完成作业,提高对畜禽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教学要求1.熟悉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的基本概念;2.了解营养需要的测定与饲养标准的指标;3.熟悉维持状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了解维持需要的意义及主要养分的维持需要量;4.掌握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依据,熟悉营养水平与畜禽各项生产性能之间关系。
第一节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基本概念一、营养需要:营养需要是指每头(只)动物每一天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要量。
动物在生存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养分。
不同动物,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水平及不同环境条件对养分的需要量不同,因此需要对特定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做出规定,以便指导生产。
二、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做出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规定称为饲养标准。
简单说饲养标准是动物所需养分在数量上的叙述或说明。
饲养标准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国家规定和颁布的饲养标准,称为国家标准;另一类是大型育种公司根据自己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或品系的特点,制定的符合该品种或品系营养需要的饲养标准,称为专用标准。
饲养标准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第二节动物对饲料及营养物质利用和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一、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的研究方法(一)化学分析法动物营养学中的化学分析法是指对饲料、动物组织及动物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是动物营养需要研究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所必须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概略养分分析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细纤维、无氮浸出物,这种分析方法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纯营养分析将是饲料养分分析的发展方向。
动物体组织、血液及排泄物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将有利于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的消化代谢率。
(二)消化试验消化试验包括体内消化试验、尼龙袋法、离体消化试验,其中以体内消化试验最为重要。
它又包括:全收粪法(肛门全收粪法、回肠末端漏管收粪法)、指示剂法(外源指示剂、内源指示剂),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并适合于不同的动物。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考纲:1、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学元素。
2、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
3、了解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考点: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硫等。
微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碘、硒。
2、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1)、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
(2)、饲料常规养分分析: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水。
粗蛋白质: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
粗脂肪:动植物体内脂类物质的总称,又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粗灰分:动植物体内的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水: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两种状态存在:游离水:指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
结合水:与细胞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自由移动及挥发。
3、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1)、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较稳定,为45%-60%;植物体内水分差异大,为5%-95%。
(2)、动物体内粗蛋白含量稳定,为13%-19%;植物体内粗蛋白含量差异大,为1%-36%。
植物体内NPN多,动物体内真蛋白质多。
(3)、动植物体内脂肪种类各不相同,差别较大。
植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还有蜡质、色素;动物体内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4)、植物体内糖类多,以淀粉和粗纤维为主,动物体内糖类少,小于1%,不含粗纤维。
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考纲:1、掌握畜禽消化、吸收、消化力与饲料可消化性的概念。
项目三畜禽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一、名词解释1.畜禽营养需要:畜禽在生长、繁殖和从事生产过程中对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2.畜禽维持:畜禽在不从事任何生产、体重不变、身体健康的休闲状态,也称维持状态。
3.维持需要:畜禽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要。
4.等热区:各种畜禽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5.基础代谢:畜禽处于安静状态、适宜的外界温度及绝食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6.代谢氮:从粪中排出的氮7.内源氮:从尿中排出的氮8.维持氮量:代谢氮与内源氮之和9.畜禽的生产需要:畜禽在生长、肥育、繁殖、泌乳、产蛋、产毛和使役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10.妊娠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畜比空怀母畜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的能力,这种特殊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妊娠合成代谢。
11.初乳:母畜分娩后最初5-7天的乳汁。
12.生长转缓点:畜禽在生长期内生长速度由快变慢的时刻称为生长转缓点。
13.蛋白能量比:每千克饲粮中每兆焦代谢能所含粗蛋白质的克数,用g/MJ表示。
14.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生产的实际,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做出的规定。
(特定动物系统的成套营养定额)15. 短期优饲:短期优饲是指对体况较差、过瘦的母畜在配种前10~20天,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酌情增加60﹪~100﹪。
二、填空题1. 畜禽饲养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采食量、能量、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质元素。
2.饲养标准应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畜禽的营养需要量表,二是畜禽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
3.测定畜禽营养需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法和析因法。
4.初产蛋鸡总营养需要量应是维持需要、产蛋需要及增重需要之和。
5.畜禽生产水平越高,维持需要所占的比例越小,饲料报酬越高;反之,畜禽生产水平越低,维持需要所占的比例越大,饲料报酬越低。
6.按单位体重计算,畜禽的维持需要鸡最高,猪较高,羊、马再次之,牛最低。
《畜禽的营养需要》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和摄取方式。
2. 掌握畜禽各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和合理饲养方法。
3. 能够根据畜禽的品种和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饲养计划。
二、导学内容1. 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2. 畜禽各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3. 合理的饲养方法三、导学步骤第一步: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1. 什么是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是畜禽发展、发育和生产所必需的。
2. 如何确定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实验和营养学钻研来确定。
不同种类的畜禽对营养需求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步:畜禽各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1. 幼禽期的营养需求是什么?在幼禽期,畜禽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增进发展和发育。
此时应该注重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保证幼禽的健康成长。
2. 成年期的营养需求是什么?成年期的畜禽需要平衡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繁殖能力。
此时应该根据不同品种和用途的畜禽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确保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第三步:合理的饲养方法1. 如何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需要思量畜禽的品种、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2. 如何选择适合的饲料?选择适合的饲料需要思量其营养成分、品质和价格等因素。
应该选择符合畜禽营养需求的优质饲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和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掌握了合理的饲养方法和制定饲养计划的技巧。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课程性质、地位及任务: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及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8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考试课。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一方面以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而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动物营养与饲料》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营养需要与营养源作为统一的研究中心,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并且通过对动物生长、繁殖和生产全过程的营养需要和营养源利用的测定,确定了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达到以最少的饲料、最短的时间为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动物产品。
本课程培养学生识别常见饲料、测定饲料营养成分的能力;能根据具体饲料条件灵活设计日粮配方。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饲料与畜体的化学组成、饲料的营养物质及其主要功能。
2、了解生长、繁殖、泌乳、育肥、产毛、产蛋等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
3、掌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主要相互关系。
4、掌握运用反刍家畜、单胃家畜与家禽体内三大有机物质消化代谢特点,合理确定蛋白质、氨基酸、氨化物、粗纤维、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的供给。
5、在提供分析仪器设备等基本条件下,独立掌握按规程完成饲料营养成分常规分析方法。
6、熟练掌握各种饲料因素对动物产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7、熟练掌握常用各种饲料的特性、一般加工调制技术及其配合日粮技术,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办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标本)、多媒体、实验法教学内容:(按章节去写)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第三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第四节糖类的营养作用第五节脂肪的营养作用第六节矿物质的营养作用第七节维生素的营养作用第八节水的营养作用第九节能量与畜禽营养第十节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转换第二章饲料及其加工技术第一节饲料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青绿饲料第三节粗饲料第四节能量饲料第五节蛋白质饲料第六节矿物质饲料第七节饲料添加剂第三章配合饲料第一节畜禽的营养需要第二节畜禽的营养标准第三节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第四节饲养试验教学内容安排表本课程总学时36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20 学时,实践教学140 学时,考试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