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配合及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8.16 KB
- 文档页数:2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与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情况。
方法:40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患者被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两组经检查后,对照组阳性率以65.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以70.0%明显不及观察组的100.0%(P<0.05)。
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时给予患者相应护理,有利于检查顺利进行,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护理配合;检查小肠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吸收器官,以往临床检查中所用的内镜并不能有效到达检查深度,主要由于其游离于腹膜内,且受到肠系膜的束缚作用而形成多个复合肠襻[1],是整个胃肠道中最难检查的部分。
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双气囊小肠镜被广泛应用到小肠的诊断中,但在其检查中应做好相应的护理,以促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我院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给予患者相应护理配合,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接收的40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黑便以及便血等症状,未见严重心、肝、肺部疾病,且均经结肠镜、胃镜以及全消化道钡餐造影以及CT等检查后不能满意其症状表现[2]。
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36.5±5.9)岁[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37.0±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层次、疾病类型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仪器为日本富士能EN.450T5,检查开始前先使两个气囊处于放气状态,内镜插入一定的深度后气囊交替充气、放气,外套管与内镜均交替向前插入,而后同时拉回,重复上述操作后向深部插入以找到病因,并做好检查配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
肠镜检查护理配合操作标准
以下是肠镜检查护理配合操作的一些标准步骤:
1. 检查前准备:
- 向患者详细解释肠镜检查的过程、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紧张情绪。
- 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有无药物过敏、凝血功能异常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检查。
- 指导患者在检查前进行肠道准备,通常需要服用泻药清空肠道,以确保肠道清洁度良好。
2. 检查中配合:
- 协助患者摆好合适的体位,一般为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并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 配合医生操作,协助传递器械、调整仪器等,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 注意患者的隐私保护,提供必要的遮盖物,让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心。
3. 检查后护理:
- 检查结束后,帮助患者恢复舒适的体位,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如腹痛、出血等。
- 给予患者相关的饮食和活动指导,通常在检查后需要暂时禁食一段时间,并避免剧烈运动。
- 记录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或随访计划。
4. 护理人员要求:
- 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肠镜检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防止交叉感染。
以上是肠镜检查护理配合操作的一般标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要求可能会因医院的规定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医生的指导,灵活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的顺利进行。
双气囊小肠镜的操作方法双气囊小肠镜是一种内窥镜检查的工具,用于观察小肠腔内的病变和病变部位,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气囊小肠镜的操作方法。
1. 患者准备患者在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
首先,患者需要空腹6至8小时,以确保小肠清晰可见。
其次,患者需要将服用的药物告知医生,特别是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最后,患者需要排空肠道,一般使用泻剂或灌肠的方法。
2. 镜检器材准备双气囊小肠镜是由一根柔软的导管和两个气囊组成的。
在操作前,需要检查导管是否完好无损,并备齐所需器材,例如:导丝、活检夹、深扎吸引管等。
3. 镜检器材消毒在使用双气囊小肠镜前,需要对检查器材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气体消毒、乳酸消毒和高温消毒等,可以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消毒,保证器材的清洁。
4. 患者体位患者进入内镜室后,需要卧在检查床上,并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以便医生进行检查操作。
5. 镜检操作步骤(1)局麻和镇静:在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前,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局麻和镇静。
一般采用喉喷麻醉和静脉给予镇静药物。
(2)插管导丝:医生会将导丝插入患者的鼻腔,通过食管进入胃部,直至到达十二指肠。
(3)插入导管:将双气囊小肠镜导管插入导丝,并逐渐推进到空肠。
在推进过程中,医生需注意调节导管的角度,以确保在小肠腔内的通畅。
(4)充气定位:当小肠镜导管到达病变部位时,医生会通过柔软导管内的导气管进行充气定位。
首先将气体注入空气囊,使其紧贴小肠壁,然后将导气管连接到另一个气囊,将气体注入气囊,帮助固定导管,以便进行后续的观察和操作。
(5)观察和取样:一旦完成充气定位,医生可以通过镜筒观察小肠腔内的病变。
如果需要进行活检,医生可以使用活检夹进行取样。
(6)结束检查和拔除导管:当检查结束后,医生会慢慢拔出导管,注意避免刺激到肠道壁。
拔出导管后,患者需要逐渐从麻醉和镇静状态中苏醒。
需要注意的是,双气囊小肠镜是一种有创操作,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十分小心谨慎。
全身麻醉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护理配合通过静脉全身麻醉下对小肠疾病患者行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检查,评价其安全性,总结护理要点。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检查117例有消化症状,在静脉全身麻醉状态下,应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加以合适的护理配合。
可靠的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的方法。
视患者病情决定,经口侧或肛侧的检查。
结果117例患者插镜成功率100%,其中53例行口侧检查,64例行肛侧检查,另有16例双侧检查。
检查过程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可直视检查全小肠腔病变,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检查,并辅以适当的护理配合,能够成功完成检查,既安全又可靠,值得推广。
标签:双气囊小肠镜; 静脉全身麻醉; 护理配合1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腹痛、腹泻或不完全性小肠梗阻症状,消瘦等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17例,其中男73例,女44例,年龄14至76岁,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肝疾病及胃肠镜检查禁忌症,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剂造影、腹部B超、CT或MR、胶囊内镜等检查未能发现可以解释临床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镜检结果:取异物1例,其它发现有不同病变,如:克罗恩病,小肠寄生虫病,小肠憩室,小肠溃疡,小肠肿瘤等。
2护理2.1术前准备2.1.1患者准备: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排除严重心肺疾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小肠镜操作程序,讲明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令患者及家属对该项检查有正确的认识,并与其签订知情同意书,还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不良反应及随访措施,包括饮食治疗,可能的不良反应。
如检查从口侧进镜,检查前一天晚上8时开始禁食,至少12小时,如从肛侧进镜,则需检查前一天开始为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准备方法同常规肠镜检查一样,经口侧进镜者术前取下活动性假牙,术前10-20分钟口服10ml达克宁胶浆咽麻祛泡剂,协助患者咬好牙垫,并妥善固定牙垫。
肠镜检查护理配合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肠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方法,能够直接观察大肠黏膜的情况,发现潜在的肠道疾病。
在进行肠镜检查时,患者需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介绍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操作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配合肠镜检查。
一、准备工作1. 患者在接受肠镜检查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检查前一天晚上,患者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工作,包括清洁肠道,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停止进食。
2. 患者需要提前到达医疗机构,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登记和初步检查,如血压、心率等。
3. 医护人员需要对肠镜检查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患者协助操作1. 穿着要求:患者需要穿上手术服,脱掉身上的金属饰品,以免影响检查过程。
2. 收集资料:医护人员需要询问患者病史等相关信息,患者需要如实、完整地回答问题,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3. 协助体位: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调整体位,通常是左侧卧位,双腿屈曲。
患者需要保持稳定的体位,不要随意移动。
4. 配合呼吸: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医生会让患者进行深呼吸或屏气,以便更好地观察肠道情况。
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示,控制好呼吸频率和幅度。
5. 协助进食: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肠镜插入食管、胃等,患者需要配合进食。
患者应主动配合医生的指示,不要阻碍检查进程。
6. 注意细节: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关注医生的指示和提醒,及时做好协助工作。
提醒医生有无疼痛感觉,主动配合医生调整体位等。
三、注意事项1. 检查结束后,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慢慢恢复意识,不要急于起床,以免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2. 检查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以保持肠道健康。
3.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如呕吐、腹痛等,患者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四、安全保障1. 医护人员在进行肠镜检查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21例无痛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作者:张丽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21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技巧。
方法:对21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术中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
结果:21例操作成功20例,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充分进行术前准备、安抚性心理护理、准确熟练的术中护理以及正确的术后护理,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无痛;检查;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10—02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由于解剖特点,长期以来普通内镜检查难以到达,因此被称为消化道的“盲区”。
双气囊小肠镜的问世,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新的突破,由于普通双气囊小肠镜的操作相对复杂,操作时间长,病人比较痛苦,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使用全身麻醉的方式配合医生顺利完成该项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本文总结2009年至2013年期间在我院内镜室进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11例病例,探讨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最佳配合和护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1例患者共接受31例次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其中男13例,女8例。
年龄31-66。
16例为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3例为腹痛待查,2例为腹泻待查。
均已行普通胃肠镜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
1.2仪器准备内镜主机、内镜、外套管和气泵四部分。
内镜为富士4400型电子双气囊小肠镜,外套管前操作前安装可充气放气的气囊,气囊及外套管均连接于可根据气囊壁压力不同而自动调节充气量的专用气泵。
2 结果经口进镜19次,经肛门进镜12次。
21例病患,其中小肠血管畸形8例,小肠占位2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憩室1例,因患者不能耐受麻醉检查失败1例。
3 护理体会3.1物品准备主机、光源、图像记录系统、内镜、外套管、气囊、气泵、活检钳、粘膜下注射针、钛夹及治疗性附件;润滑剂、胃镜咬口、治疗巾、纱布等。
胶囊小肠镜注意事项胶囊小肠镜是一种无创、无痛、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小肠进行观察和诊断。
在进行胶囊小肠镜检查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首先,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严重肠梗阻患者、严重充气性肠管扩张患者,胶囊小肠镜检查是禁忌的。
对于其他人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为了确保检查效果和安全,进行胶囊小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相关准备。
首先,需要提前6至8小时禁食。
其次,前一天晚上需要进行肠道净化,以清除肠道内的残余物质,以确保检查时肠道清晰可见。
此外,为了避免胶囊卡在胃中,需要禁止使用茶、咖啡、奶等颗粒状食物,以及含有铁的药物。
在进行胶囊小肠镜检查的时候,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放松。
如果有焦虑情绪,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量的镇静剂。
其次,患者需要正确吞咽胶囊,避免将胶囊粘在舌头或口腔内,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以正常活动,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胶囊脱落。
此外,患者还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如保持正常饮食,避免服用颗粒状药物等。
胶囊小肠镜检查一般持续8至10小时,患者可以正常饮食,但需要避免食用含有铁质的食物。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补充水分,多饮水,以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在胶囊小肠镜检查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检查后可能会出现腹泻或腹痛等不适症状,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会在数小时内缓解。
其次,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过于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以免对胃肠道造成负担。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以了解小肠病变的进展情况。
总之,胶囊小肠镜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在进行检查前、期间和后期,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提高检查效果和保护自身安全。
在接受胶囊小肠镜检查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了解个人情况,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准备和操作。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2.2.3防止便秘便秘不仅影响术后切口愈合,还可能因用力排便造成切口裂开出血.因此,对患者做好饮食指导,手术后禁食,禁饮6h后进流质,待肛门排气后改少渣半流质3d,多吃水果,鼓励多饮水;告知患者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拔除导尿管后鼓励下床排便,必要时用开塞露2支塞肛,并抬高臀部保留5~1omin,第1次排便后行会阴拆线.本组8例发生便秘,均予开塞露塞肛后排便通畅.2.2.4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增加腹压,影响切口愈口.针对老年患者术后机体功能低下,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等特点,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被动吸烟,适当活动及补充营养.本组3例术后3d出现咳嗽,给予维可莱止咳,3d后症状消失.2.3出院指导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预防便秘;指导患者缩肛运动,使松弛的盆底组织及阴道护理与康复2010年6月第9卷第6期肌力逐渐恢复张力;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止盆浴;术后1月,3月到医院复查,盆腔疼痛不适,阴道有流血时及时就诊.3小结阴式子宫切除术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有效方法.护理重点为术前行阴道准备及肠道准备,积极控制合并疾病;术后加强一般护理,重视会阴部位护理,预防便秘及呼吸道感染发生,并加强出院指导,以提高老年子宫脱垂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郭军,姜波.老年手术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426--1427.[2]鄢雨英,谢菊仙,姚雪英.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9):682--683.[3]李玲珠,牟素芳,卢兰琴.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7,6(1):44--45.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黄海华,潘杰,金捷(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摘要:总结20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认为护理重点是检查前做好患者的胃肠道准备,按医嘱给药,对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检查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密切配合医生操作,保证检查过程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痛苦,使检查顺利进行.此外,检查后做好饮食指导及器械处理.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特点,传统各种消化道内镜检查手段均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口]通过经口或经肛门的上下进镜,可完成全小肠的观察,弥补了传统消化道内镜检查小肠的盲区_2],对小肠疾病诊断有了新的突破.因小肠镜镜身长,小肠迂曲,单人操作较困难,且检查时间长,因此良好的护理配合是顺利完成检查的重要保证.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本院消化内镜中心对20例患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作者简介:黄海华(1974一),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09—06—24文章编号:1671—9875(2010)06--0490--02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2.35±12.41)岁.患者因有消化道出血及长期反复腹泻,腹痛,不完全性小肠梗阻症状或不明原因的消瘦就诊,排除腹腔广泛黏连及有胃镜,结肠镜检查的禁忌证,无严重的心,肺,肝疾病,无完全性肠梗阻及过度衰弱不能耐受检查等,且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腹部B超,CT,MRI等检查不能满意解释其临床症状.1.2结果2O例患者共进行22次检查,经口进镜8例次,经肛门进镜14例次.检查时间7O~120min,平均90min.发现病变18例,阳性率9O,其中小肠微血管病变1例,克罗恩病7例,小肠恶性肿瘤1例,嗜酸细胞性小肠炎1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回肠溃疡3 护理与康复2010年6月第9卷第6期例,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1例,美克尔憩室1例. 2护理2.1检查前护理2.1.1胃肠道准备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根据可疑病变的部位选择经口进镜或经肛门进镜, 怀疑空肠疾病先经口进镜,怀疑回肠疾病先经肛门进镜,病变部位难以判断先经口进镜检查.经口进镜检查患者,检查前晚2O:OO禁食,检查前15~30rain口服胃镜润滑胶浆10ml;经肛门进镜检查患者,检查前3d开始进少渣饮食,检查日晨服肠道清洁剂,清洁肠道.2.1.2检查前用药为减轻患者痛苦,检查前30rain遵医嘱肌内注射安定10mg,哌替啶50mg.2.1.3仪器与设备准备双气囊电子小肠镜由主机,气泵,内镜和外套管组成.内镜和外套管前端各有能充,放气的气囊1个,气囊分别连接于专用气泵,该气泵可根据气囊的压力自动调整充气量.内镜长度2.0m,钳道直径2.2mm,通过钳道完成注水,吸引,活检等操作.检查前用50ml注射器分2次抽100ml空气,向内镜镜体气道内注气,检查有无残余水分;用50ml注射器分2次抽100ml空气注入连通外套管管口的白色导管内,外套管气囊膨胀后置入无菌注射用水中,检查有无漏气;用5Oml注射器抽50ml空气注入外套管管口的绿色导管内,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然后在绿色导管内注入5ml无菌注射用水(起润滑作用),将内镜套人外套管中,内镜头端气孔处安装内镜气囊,将气泵上的2根注气管分别与外套管管口的白色导管,内镜操作部上的金属接口相接;在外套管的绿色导管中注入2Oml润滑剂(一般采用橄榄油),使外套管与内镜镜身滑动自如,便于操作.2.2检查中护理配合2.2.1病情观察因小肠镜外套管管径比普通胃镜或结肠镜粗,经口进镜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呕吐, 甚至使检查无法进行,经肛门进镜患者常诉腹胀,腹痛.因此,检查过程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反应,指导经口进镜检查患者用鼻深呼吸,尽量放松全身肌肉, 并给予安慰;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注意有无因肠穿孔导致急腹症;观察静脉麻醉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_3].本组患者检查过程病情平稳,无不良反应发生.2.2.2操作配合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通常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共同完成.医生负责控制内镜镜身的推拉,旋转和角度钮,护士位于操作医生旁负责外套管的推进,外拉,并尽量使内镜保持拉直状态.护士在推进或外拉外套管时注意掌握力度及关注镜身的刻度,避免外套管过度外拉造成镜身前端的小气囊损坏;进镜及推进外套管时必须在明视野状态下进行,遵循循腔而入的操作原则;插镜时镜身在外套管内有阻力时,可能是润滑剂不够,应及时在外套管的绿色导管内注入2Oml润滑剂,并在外套管外侧涂抹润滑剂,以利于插管并减轻患者术后咽喉部疼痛.2.2.3活检配合小肠镜镜身长,软,进镜深,弯度大,活检钳进入后不易张开.医生与护士默契配合,可轻轻抖动活检钳,抓住瞬间机会,钳取组织.因小肠壁较薄,活检不可太深,以免发生穿孑L;疑为血管性病变,禁作活检.本组6例次行活检,未发生穿孔.2.3检查后护理2.3.1饮食护理行活检者,告知术后2h方可进流质,避免进食过热食物,防止活检处出血;未行活检者,术后1h进食,勿食粗糙和胀气食物,以免引起咽喉部出血及腹胀.2.3.2器械处理小肠镜清洗步骤同一般胃镜.清洗,消毒后外套管的气囊应保持充盈,在避光处悬挂晾干,并及时收好,防止气囊受阳光照射而老化.外套管如无破损,消毒后可重复使用.3小结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过程需时较长,护士娴熟默契的配合和护理,对缩短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检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胃肠道准备,并重视对仪器设备的测试;检查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熟练配合操作;检查后对患者作饮食指导.参考文献:[1]Y amamotoH,SekineY,SatoY,eta1.Totalenteroscopywitha nonsurgicalsteerabledouble--ballonmethod[,J].Gastrointest Endosc,2001,53(2):216—220.E2]MannerH,MayA,NachbarL,eta1.Push—and—pullenteros—copyusingthedouble--balloontechnique(double--balloonen—teroscopy)forthediagnosisofMeckel'Sdiverticuluminadult patientswithGIbleedingofobscureorigin[-J].AmJGastroen—terol,2006,101(5):1152—1154.[-8陈亚红,何赛琴.253例高风险患者行无痛胃镜诊疗的护理I-J].护理与康复,2007,6(7):457—458.。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配合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护士全面参与小肠镜的检查,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20例患者小肠镜检查顺利完成,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肠镜检查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医护之间的密切合作。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配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11-02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长5~7m,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个复合肠襻。
长期以来普通内镜检查难以到达,因此被称为消化道的“盲区”,是整个胃肠道中最难检查的部分。
双气囊小肠镜的出现使小肠疾病的诊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是小肠疾病检查的新方法。
1.设备及检查方法1.1 设备日本富士能电子双气囊小肠镜是由高分辨率的电子内镜和外套管气泵和主机组成。
内镜有效工作长度为2000cm,外径9.4cm、观察长度4~100cm,内镜视角140°,内镜钳道2.8mm。
1.2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2~78岁。
术前主要症状:便血黑便9例,腹痛7例,腹泻4例。
20例患者共进行24次检查,经口9例,经肛15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20例患者明确诊断14例,阳性率70%;小肠炎症及溃疡8例、空肠憩室3例、小肠恶性肿瘤2例、小肠囊肿1例、无异常发现6例。
1.3 检查方法双气囊小肠镜可经口或经肛门进入,或两种方法同时应用,这样可使全小肠镜检查得以实现。
检查时患者均采取左侧卧位,操作时由1名医生和1~2名护士合作完成。
双气囊小肠镜的内镜和外套管前端各安装一个能放气充气的气囊,两个气囊分别连接于专用气泵;插镜前用橄榄油润滑镜身,检查开始两个气囊均处于放气状态,当进镜50cm左右,即内镜镜身全部插入外套管时,术者将内镜头端气囊充气以固定肠管,接着护士沿镜身将外套管推入约50cm,然后术者将外套管的气囊注气以固定肠管,将镜身及外套管同时外拉使肠管短缩,再将镜身前端的气囊放气并继续向前插入内镜,两个气囊交替充气和放气,内镜和外套管也交替向前插入,随后二者同时回拉,如此重复使得内镜渐渐向深部插入,从而达到完成小肠的直视检查。
胶囊小肠镜的注意事项胶囊小肠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检查小肠的疾病。
使用胶囊小肠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饮食准备:在进行胶囊小肠镜之前,需要进行饮食准备。
通常要求患者在检查前一天只摄取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稀饭、汤类、果汁等,并且避免摄入纤维素,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和含有色素的食物。
准备期间不可进食高纤维食物、坚果、粗粮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药物准备:在进行胶囊小肠镜前,医生会指导患者停用一些药物,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以减少出血风险。
同时,还要避免使用降糖药物等可能影响肠蠕动的药物。
3.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对于患有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并遵循医嘱进行准备。
有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胶囊小肠镜。
4. 肝病患者的注意事项:对于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告知医生,因为部分肝病会影响胶囊小肠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胶囊小肠镜,或者是否需要额外的检查。
5. 胶囊小肠镜过程:在进行胶囊小肠镜时,患者需要穿戴上一套特殊的衣物,并戴上一块腰带,用来固定胶囊。
医生会将胶囊放入患者口中,并要求患者用水吞下。
一旦吞下胶囊,患者可以正常活动和进食,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
6.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在完成胶囊小肠镜后,患者可以正常进食。
但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纤维素和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肠道的正常恢复。
胶囊小肠镜检查通常会在24小时内自行排出,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医生会根据情况进一步指导治疗。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胶囊小肠镜之前,一定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告知过敏史、疾病史和用药情况等,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准备和注意事项。
这样可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及时发现和治疗肠道疾病提供有力的支持。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配合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护士全面参与小
肠镜的检查,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20例患者小肠镜检查
顺利完成,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肠镜检查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医护之间的密
切合作。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11-02
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长5~7m,
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个复合肠襻。
长期以来普通内镜检查难以
到达,因此被称为消化道的“盲区”,是整个胃肠道中最难检查的部分。
双气囊小
肠镜的出现使小肠疾病的诊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是小肠疾病检查的新方法。
1.设备及检查方法
1.1 设备
日本富士能电子双气囊小肠镜是由高分辨率的电子内镜和外套管气泵和主机
组成。
内镜有效工作长度为2000cm,外径9.4cm、观察长度4~100cm,内镜视
角140°,内镜钳道2.8mm。
1.2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2~78岁。
术前主要症状:便血黑便9例,腹痛7例,腹泻4例。
20例患者共进行24次检查,经口9例,经肛15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20例患者明确诊断14例,阳性率70%;小肠炎症及溃疡8例、空肠憩室3例、小肠恶性肿瘤2例、小肠囊肿1例、无异常发现6例。
1.3 检查方法
双气囊小肠镜可经口或经肛门进入,或两种方法同时应用,这样可使全小肠
镜检查得以实现。
检查时患者均采取左侧卧位,操作时由1名医生和1~2名护
士合作完成。
双气囊小肠镜的内镜和外套管前端各安装一个能放气充气的气囊,
两个气囊分别连接于专用气泵;插镜前用橄榄油润滑镜身,检查开始两个气囊均
处于放气状态,当进镜50cm左右,即内镜镜身全部插入外套管时,术者将内镜
头端气囊充气以固定肠管,接着护士沿镜身将外套管推入约50cm,然后术者将
外套管的气囊注气以固定肠管,将镜身及外套管同时外拉使肠管短缩,再将镜身
前端的气囊放气并继续向前插入内镜,两个气囊交替充气和放气,内镜和外套管
也交替向前插入,随后二者同时回拉,如此重复使得内镜渐渐向深部插入,从而
达到完成小肠的直视检查。
2.护理配合
2.1 患者准备
术前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排除严重心肺功能、有
无麻醉禁忌如哮喘等。
患者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
经口进镜者术前禁食12小时;经肛门进境者要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前一天进食无渣流质饮食,检查前口服复方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3000ml温开水冲服,在2小时内服完,检查当日禁饮禁食。
2.2 术前准备
检查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同时备好吸
痰管、急救药物、简易呼吸气囊等;并检查双气囊小肠镜注水注气、吸引器及气
泵的功能是否完好,并给小肠镜的2个气囊充气,检查其完好后于小肠外套管和
镜身之间注入橄榄油润滑镜身[1]。
2.3 术中护理配合
经口进镜者,如有义齿应当取下并于检查前10分钟口服去泡剂,咬好口垫,并妥善固定,待患者入睡后方可进镜;经口进镜深度以回肠中下段为界,经肛进镜
的深度以空肠中下段为界。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护士右手扶稳并固定接近操作部
的外套管头端,左手固定接近患者口腔或肛门的外套管,两手用力外展,使体外
的镜身处于直线状态,并保持外套管和镜身之间的润滑以减少摩擦,以便于医生
的操作[2]。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动作应轻柔、循腔进镜、多吸气少注气、
正确判断肠腔走向。
在检查过程中如若发现病变,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活检、染
色及高频电治疗;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因小肠检查时间较长,有时需要进行两次,在达到空肠中断时无异常发现,可在
黏膜下注射墨汁做标记,以便下次从另外一端进行检查,然后在此汇合。
2.4 术后护理
检查结束后,患者仍需卧床休息,防止患者发生摔倒、坠床等意外,检测生
命体征,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腹部不适等。
经口检查者术后1-
2天内,咽喉部可能会有短暂的疼痛、异物感、并伴有呕吐,告知患者不能勉强
咳出分泌物,以免引起黏膜的破损;经肛进镜者应注意做好肛周护理,并让患者
卧床休息,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的现象,可嘱患者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在检查过程中,如若进行高频电的治疗,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食禁饮,避免
过度的体力劳动,术后3天行CT检查,如无异常可遵医嘱进食,首次进食温开
水50ml分3次无异常,然后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少量多餐;一般检查的患者,检查2小时后,腹胀得到缓解,并无病情变化及禁忌可按医嘱进食: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
3.体会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多年来一直没有有效的检查方法,双气囊小肠
镜的出现弥补了内镜的不足之处,它拥有明显的优越性,是目前诊断小肠疾病最
有效的方法;双气囊小肠镜可经口和经肛进镜,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这样可以
使全小肠检查得以实现,同时还可以进行活检与治疗。
双气囊小肠镜的两个气囊
其性能的完好是确保整个小肠检查成败的关键,其利用外套管与镜身前后推进,
并借助大小气囊支撑肠腔,使小肠逐步套在外套管上,反复操作使镜身能进至小
肠的深段,找到病变部位[3]。
整个检查过程中需要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及
病人的密切配合,护士必须集中思想与医生配合默契,熟练的掌握操作技巧,循
腔进镜,并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并发症的
发生,力求每个操作步骤都做到准确无误、迅速,使得每一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都得到顺利的完成,并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葛薇,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
南.2010.20.305-307.
[2] 于凌云、李春花、张英,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护理体会[J].第三军医大学
学报.2008,30(7).599.
[3] 时先花、刘燕,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的配合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6.4(10B).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