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省级示范性高中”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 格式:docx
- 大小:18.74 KB
- 文档页数:1
广水市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文艺晚会串联词【开场白】(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甲)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合)大家晚上好!(乙)带着几代一中人真诚的渴望,(甲)带着全校4000余名师生热切的期盼,(乙)带着全市人民深深的祝福;(甲)为了一个多年的梦想,(乙)为了一个绿色的希望。
(乙)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热烈欢迎湖北省教育督导室示范高中评估验收小组莅临我校,对我校的综合办学水平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价。
(甲)首先,让我们对评估验收小组的正式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乙)我们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全面的指导,提出宝贵的意见。
(合)我们要说,您的肯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您的意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乙)春华秋实,岁月不居。
六十一年的光阴,我们广水市一中由一所诞生在大山中的风雨飘摇的学校,发展成为今天这所现代化的重点中学,她走过了多少艰难困苦,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曲折,凝聚了几多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甲)“千峰万壑齐竞秀,群峰有顶我争高。
”如今,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广水一中人更是满载豪情,胸怀壮志,向着全省示范高中这一宏伟的目标昂首迈进。
(乙)今天,在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正式验收的这一历史性时刻,让我们怀着最激动的心情,带着最热情的期盼,跳起欢快的舞蹈,唱起动听的歌谣,(合)来舞出我们心中的情,来唱出我们心中的梦!——舞蹈《好运来》(乙)【女声独唱《报答》】硕果,是绿叶对根的报答;甜蜜,是蜜蜂对花朵的报答;丰收,是秋天对汗水的报答;什么是你对生活的报答呢?请欣赏高三年级王静同学的女声独唱《报答》。
(甲)【歌舞《看戏》】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作为广水一中的主人翁,我们每一位同学不都是活跃在校园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吗?看,我们的表演吸引了多少好奇的目光!(乙)【钢琴独奏《彩云追月》】下面一个节目是高一(二)班伍添同学表演的钢琴独奏《彩云追月》。
让我们在她美妙的琴声中去领略那如梦似幻的神奇世界!【老教师舞蹈《爱我中华》】(甲)这是一支活跃在广水一中校园内外的老教师舞蹈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有六十七岁。
湖北省示范学校三峡高中专题宣传片解说词湖北省示范学校三峡高中专题宣传片解说词在美丽富饶的西陵峡口,有一片希望的热土;在钟灵毓秀的湖北宜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荆楚名校、湖北省示范学校三峡高中。
一、美丽的校园走进三峡高中,醉人的绿扑面而来,校园里处处郁郁葱葱,鸟语花香。
教学楼前,雪松挺拔,冬青成行;植物园内,杨柳依依,玉兰缤纷;桃李园中,桃花似霞,李花似雪。
细节突显品位,在规划有方,整洁宁静的校园里,随处可见那些饱含哲理的小告示牌和设置在路灯上的人文灯箱,他们造型新颖,启人心智。
这里有采掘三峡工程175米淹没区以下了三峡石。
29亿年的历史沧桑,把大小不一的崆岭石一一点化,他们价值连城,却好似随意散落,小径边,池塘旁,古朴厚重,独处一隅。
它们是浓缩的三峡盆景,彰显三峡夷陵特有地貌;是生动的直观教材,启发学子探究无尽奥秘。
这里有演绎美丽神话的铜像。
根据大禹治水传说中“土星化神牛,神牛开峡平江”的故事,移建了“神牛开峡”雕塑,激励师生们排除万难,开拓创新。
这里有“三峡珍稀植物园”,从库区引进国家级保护植物珙桐、银鹊树、秃杉、银杏、三尖杉、水青树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一流的设施三峡高中这所省级园林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人文内涵才是三峡高中的重要的亮点。
学校占地1.68亩,总建筑面积58622平方米,绿化面积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多元,天文观测台、游泳池、标准塑胶田径场、篮球场等运动场所设施齐全,建有1000兆光纤接入的校园、有线电视、电子阅览室以及选修课和活动课专用教室。
所有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数字化,成为全省数字化教室示范窗口。
学校所有办公室、教室、寝室都安装了空调,所有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学校藏书11万余册,阅览室订有报纸杂志300余种。
教学区由主楼、教学楼、科技艺术馆组成,成“品”字排列,是师生工作学习的主要区域。
主楼气势恢弘,集教师办公、学生理化生实验室和图书馆三大功能为一体。
德江一中“创省级示范学校”电视宣传片解说词莽莽群山,绵延起伏。
在武陵山、大娄山深处,德江县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犀山下,玉溪河畔。
德江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东与印江交界,西与凤冈比邻,南与思南接壤,北插沿河、务川,下辖20个乡镇,人口50余万,面积2071平方公里,素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乌江奇石之乡”之美誉。
1934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率红三军挺进枫香溪,召开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红军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德江枫香溪是贵州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巍巍犀山灵气,潺潺玉溪神韵,红红革命火种,悠悠中华文明,孕就了今日之德江一中。
烽火岁月。
德江一中是中共地下党活动之地,黔北工委在这里组织“反抓兵、反迫害”斗争,不少学生从这里参加黔东北游击纵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火红年代。
德江一中始终得到党和人民的厚爱,一辈辈一中人用心血和智慧书写着一中的历史,一代代德江儿女在这里吮吸着人类文明的乳汁,奔向五湖四海,大洋彼岸。
沧海桑田。
德江一中现已发展成为流淌着现代气息的高级中学。
挂牌为:铜仁地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试点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英语教育实验基地。
岁月流逝,风雨兼程。
德江一中创建于1940年,名为“德江县立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易名“贵州省德江县初级中学”;1958年创办高中,更名“贵州省德江中学”;1980年定名“贵州省德江县第一中学”。
老校区坐落于县城东隅,背负巍巍大犀山,面临潺潺玉溪河,占地八十余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千平方米。
拥有教学楼、实验楼、田径场、篮球场。
建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订有数百种报刊杂志,有藏书四万余册,电子图书十一万册。
设有德江一中校园网站,实现了处室、教研组办公数字化,正在向网络化迈进。
慧臻至美实化未来XX中学XX学校宣传片解说词XX中学XX学校,又名XX市XX中学,创办于1958年。
2016年6月,百年名校XX中学托管XX中学,XX中学黄灿明校长兼任XX中学XX 学校校长。
近几年,尤其是XX中学教育集团成立以来,学校从XX中学百年教育品牌中汲取滋养,在办学机制、学校文化、课程体系等主要环节上,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办学品质日益提升。
2016至2019连续四年被评为XX市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考核优秀单位。
学校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慧臻至美,以实干创造未来!回首走过的路程,我们豪情满怀——全面系统的发展思路作为“公托公”和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者,学校创建了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创新育人方式,理顺学校文脉,创生慧美课程,重塑教师队伍,完善评价机制,推动学校向优质学校迈进。
踏实高效的管理团队以XXX校长为首的精英管理团队,推动校内人事管理改革,创新教师聘任办法,推行中层干部竞聘机制。
同时,制定《XX中学XX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和《教职工手册》,提高了学校管理效能和质量,打造了一支有信念、有目标、团结向上的“莞中南校”新团队。
朴实上进的教师群体学校以师德建设为抓手,重点培养一批有情怀、实干、具备关键能力的名师。
现有专任教师192人,其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106人。
获得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80.2%;拥有省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全国语文优秀教师1人,XX 市最美教师2人,市优秀教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市级教学能手22人。
近几年来,学校教科研成果呈现“井喷式”增长。
生物科组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科组,历史、英语、艺术等被评为XX市先进科组。
2016年以来共有7个市级课题结项,24个市级立项课题正在研究过程中。
多个课题获省、市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
连续三年教师获区级以上奖励200余项雅致现代的校园环境XX中学XX学校地处XX中心城区,交通便利。
校园占地面积7.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1万平方米。
安徽省濉溪中学电视宣传片解说词在淮海战火燃烧过的土地上,在英雄的鲜血孕育的淮北平原上,相山脚下,溪河之畔,坐落着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安徽省示范高中濉溪中学。
厚重的历史底蕴孕育出灿烂的文明之花。
十多年来,这所深受广大学子青睐的学校不光以它极高的教学质量引起社会的广泛瞩目,还以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崇尚绿色文明而享誉皖北大地。
熠熠生辉的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淮北市“花园式学校”的牌匾为这所教育殿堂增添了无限光彩。
濉溪中学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共占地430亩。
两校区均以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划分,布局合理,搭配谐调。
东校区为我校老校区,有着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学区内大道宽阔平坦,大道两旁华灯高矗,草坪堆翠,木槿扬枝,棕叶舒展。
教学楼32口教室窗明几净。
“文明、守纪、严谨、进取”的校风牌熠熠闪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教学楼上的“群星灿烂”雕塑,已成为我校的重要标志。
方整肃穆的办公楼和高大挺拔的科学宫东西相望,两座建筑均有天桥与教学楼相连,“烛光亭”和“金苹果”小品与整个建筑相得益彰。
校园内有三座花园:寂娱园、怡趣园、钟毓园。
三大园内大道小径,横贯斜穿,曲径通幽;花木松竹,四时花卉,品种多样;亭台池榭,假山怪石,相映成趣。
濉溪中学无愧于"省级绿色学校"称号,校园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我校校园的美化,既重"形",又重"质"。
"寂娱园"、"怡趣园"、"钟毓园"三座花园的命名均来源于诗文佳句,内蕴丰富,使人看后情思翩然。
"奋飞"雕塑以手托电子模型的青年男女学生的形象为主体,以书本虚化而来的翅膀为背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金苹果"小品乃是国际教师协会的标志,衬以红、黄、蓝三原色的园环,更是理蕴物中,意趣无穷。
校园中亭台池榭,假山怪石,丹枫翠竹,建筑小品,不仅具有自然风貌,而且具有人文风情,确实做到了"每一处景物都会说话"。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一、片头广袤的淮北大地,人文荟萃的宿州,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荫遍地,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
这,就是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高更远。
历经百余年积淀与酝酿,成熟的宿城一中走向辉煌……(解说)推出片名:《继往开来和谐共进——腾飞中的宿城一中》配视频:(早晨太阳→广阔的硕果累累秋天美景→然后镜头推向校门,聚焦于“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几个字上→校园梧桐苍茂假山喷泉美景→出旗的学生正步很有气势→升旗的学生甩旗的动作→全体师生抬头注视国旗→摄影国旗冉冉升起,先近后远)【引言】一百多年的光荣与梦想,一百多年的奋斗与追求。
这是一片培菁育英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人文的旗帜!(校训石主体雕塑、香樟梧桐大树、广玉兰、紫藤花朵,瀑布、教学楼。
配背景音乐)这里是一方大地,撒满阳光,把希望的种子播撒;这是一首奋进的歌,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第一乐章秉承先贤,继往开来【悠久的办学历史】【简介】宿城一中始创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培菁书院、正谊书院,一九○六年改建更名为官立正谊中学堂,是皖北地区第一所近代中学。
一九五二年定名为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一九五三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重点中学,一九五八年高考成绩位居安徽第一、全国第二,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一面红旗,一九九九年被省批准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普通高中。
二○○六年隆重举办百年校庆,全面总结百年办学经验、办学成就、办学精神。
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宿城一中人高举育人为本的旗帜,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励精图治,不倦追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宿城一中的发展卓然不凡,成就斐然,佳绩迭出。
重点高中宣传片解说词文案第一篇章校园风光在风光秀丽的渤海之滨,在人杰地灵的关外第一县,闪耀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教育明珠——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
【XX高中风光镜头,校门特写镜头】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荫遍地。
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
从辽宁省重点高中的创建者,到新课程高效课堂的创新者;从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的践行者,到省内一流、全国名校的创想者。
XX高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根植于九十多年深重的文化积淀,致力于现代高中的开拓与创新,让教育充满灵动,让教学充满活力,让文化启迪人生,让校园洋溢温馨。
春风秋雨,这所学校凝聚着多少家庭几代人的梦想,聚集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省份的目光。
教育之道,在于忠诚文明,日进日新;教学之道,在于勤奋进取,博学笃行。
一高中的魅力在于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幸福人生储蓄智慧的胸襟;在于她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引领现代高中教育的发展;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构筑“人文校园、创新校园、信息校园、生态校园”的决心。
【XX高中一高中整体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鲜花如海,绿树成荫,构成了全国绿色文明校园的伟大诗篇。
为庆祝建校90周年而新建的校门,设计新颖,寓意深刻。
她以一种希望指向远方,她以一种魅力迎接未来。
十六个字的育人目标遒劲有力地书写在校门中央,她指引走进校门的一高学子时刻牢记:砥砺品行,增长才智。
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一高中师生带着希望走进校门;当夜晚的天空满是星辰,一高中师生带着收获离开校园。
【校门镜头,师生上下学镜头】走进校门,一座雕像展现眼前。
两个女生抱膝而坐,静心读书。
无论春夏,无论风雨。
她昭示着一高学子选择远方,风雨兼程的求学精神。
“忠诚、勤奋、文明、进取”的校训清晰地刻在上面,诠释着一高学子先要做人,后做学问的卓越追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求实雕像镜头】雕像后面是典雅肃穆的高三教学楼。
门厅内悬挂的高考倒计时表上火红的数字昭示着火红的希望。
白仓镇中学创省级合格学校影音材料——解说稿引子:在层峦迭翠的四尖峰脚下,在洛湛铁路、二广高速及207国道的交汇处,有一座古老的集镇——邵阳县白仓镇。
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
她是湖南省‘文化艺术之乡’,她的高跷、变脸、舞龙、扎故事享誉省内外……,她也孕育出了一所县内外闻名的农村初级中学——白仓镇中学。
一、学校简介白仓镇中学原名白仓中学,始建于1958年,2002年与邵阳县第十中学合并为白仓镇完全中学,2006年秋,高中部停办,才定名为:白仓镇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2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2平方米,绿地面积1200平方米。
各主要建筑因地制宜,布局合理,也别具特色。
校区由两部分组成,即前校区原白仓中学和后校区原邵阳县第十中学,中间以天桥相通!目前我校五大主体建筑成轴线依次排列,整齐划一,其它建筑位置合理,相得益彰。
学校现有学生1100多人,21个教学班。
教职员工68人,其中中学高级2人,中学一级47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本科学历48人。
/我校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历年来多次在省、市、县级文艺演出及体育竞赛中获得骄人战绩。
2007年我校被授予‘邵阳市农村寄宿制合格学校’称号,2008年被评为‘邵阳市农村示范初级中学’,并多次获得‘先进工作单位’、‘文明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校园景观(略)三、项目建设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创建合格学校,财政下拨专项资金改建了一座四层24间教室的高标准教学楼。
在镇党委书记肖小大、人大主席刘凯、副镇长邓超良、原校长李堃、现代理校长龙加强及学校领导曾爱民、张立新、刘立新、陈小明、夏小红、杨海平、刘小敏、莫必亮、陈玉等相关教职员工在暑期的辛勤工作和监督下,使科教楼各实验室、仪器室及音乐、美术、电脑室的重新修制和配装得己顺利完工。
另外,前校区正在修建一个高标准的新操场和改造一栋老厕所。
新操场将修建200米的环形跑道和100米的直跑道。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学校的专题片解说环节。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学校的悠久历史、卓越教育质量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请跟随我的解说,一起来探索我们学校的魅力所在。
首先,我们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XX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享有盛誉的教育机构。
学校坐落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拥有宽敞的校园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这里是学子们追求知识的乐园。
我们学校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为己任。
我们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富有经验、充满激情,并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
他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在我们学校,学生们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选择。
我们提供各种社团和俱乐部,如音乐、舞蹈、体育、科技等,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此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学术竞赛,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我们学校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提供多种体育项目供学生参与。
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
我们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学校积极推行国际化教育。
我们与多所国际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项目。
通过与国际学生的交流,我们的学生能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并且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我们学校的发展愿景。
我们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未来领袖。
我们将继续不断改进教育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感谢大家对我们学校的关注和支持!相信通过这次专题片解说,您已经对我们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您对我们学校还有任何疑问或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再次感谢您的观看,祝愿您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切顺利!谢谢!。
示范性高中宣传片解说词廖福良补璞玉巍巍船山麓,悠悠涪江畔,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遐迩闻名的川渝名校,她就是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遂宁二中。
这里绿树掩映,飞鸟迭出,光影斑驳,风景如画。
一幢幢耸立的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翰墨飘香的教学大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艺术大厅,科学现代的田径场,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窗明几净的环保食堂。
这里流风遗韵、文脉灵秀,学子们或促膝研讨,或指点江山,更凭添了几分诗意与灵性。
好一方清新纯净的育人沃土,好一个纤尘不染的成才摇篮!历史篇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惨烈的现实触动了一位神父仁慈的心,他就是遂宁二中历史上的首任校长——郭藩。
郭藩神父,字任垣,圣名安多尼,湖南衡阳人。
神父决意创办“衡阳私立仁爱初级中学”,传播知识,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从此,“仁爱”这一二中创办者寄予的人文精神关怀便一直传承了下来。
1944年,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仁爱初级中学迁校于遂宁城北天主教堂,更名为“遂宁私立仁爱初级中学校”,天主教堂现在的经楼就是学校当年的图书馆。
1952年,仁爱初级中学被遂宁县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遂宁县第二初级中学校,简称“遂宁二中”。
1983年遂宁二中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级完全中学”。
XX年1月学校被省教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普通中学”。
“谁持彩练当空舞,春风化雨百年虹”,这是艰苦探索的七十年,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七十年,在这七十年里。
一代又一代的二中人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在艰难中奋争,在奋争中前行,在前行中崛起,在崛起中辉煌,走过兵连祸接的民国,走过浩劫空前的文革,走进日新月异的改革盛世,终于,二中一步一步地发展和壮大起来了。
今天,遂宁二中这面迎风招展、特色鲜明的旗帜,凭借其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卓越优势,早已升到了遂宁教育的顶端,成了川渝地区知名教育品牌。
特色篇XX年9月14日,遂宁二中操场阳光灿烂,彩旗飘扬,宾朋满座,这是一个在二中发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也是所有二中人当铭记于心的日子,遂宁二中与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合办的“他语种教学基地”挂牌成立了!副市长胡家正先生亲临现场并发表讲话,他衷心希望遂宁二中以“他语种教学基地”挂牌成立为新起点,运用优秀办学经验,紧密结合社会和学生成长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创新。
灵台县城高中学校专题片解说词已推荐到草根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文化乐园多彩城关——灵台县城关中学党建品牌创建专题片解说词曹斌锋荆山脚下,达溪河畔,文王伐密凯旋还。
在这片广袤神奇的沃土上,坐落着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灵台县城关中学。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600余名,教职工130多人。
多年来,在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举措,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指引了正确的航向。
基础篇:强基固本筑堡垒中共灵台县城关中学党支部于1986年8月正式成立,下设四个党小组:初三级党小组、初二级党小组、初一级党小组、后勤教辅党小组,共有党员41名。
理念先行创新不断多年来,学校党支部始终牢固树立“引领学校发展,服务教育教学”的党建工作理念,以提高党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抓手,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即:支部堡垒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党员先锋工程、党建示范工程,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在机融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正确的党建工作理念促使学校党总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主题活动,持续激活党员动力。
在加强组织自身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书香党员诗意栖居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支部始终把加强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教育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定期组织检查考评。
学校党支部一方面对党员教师进行必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一方面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书香党员”学习方案,平时除了利用“三会一课”、业余党校、考察校外活动基地、政治业务学习等传统方式对党员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理论培训外,还通过引领党员教师自行制订读书计划,广泛涉猎文艺作品,自主展示读书成果等方式,使得党员教师不断从书中汲取精神力量,用书香滋养人生。
片头(字幕)破茧成蝶,鹰隼展翼——奋进中的阳高一中学校(画面)(解说词)在巍峨雄奇的云门山下,在人杰地灵的的桑干河畔,有一座美丽和青春相融的学园——阳高县第一中学校学校,历六十六年雨露润泽,砥砺前行,坚忍不拔。
第一部分(字幕)风雨沧桑,薪火相传;人文立校,环境育人。
(画面)(解说词)阳高一中始建于1952年。
1985年,阳高一中成为全省43所重点中学之一。
2009年10月,阳高一中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成为全省百所示范高中之一。
2011年学校喜迁新校区以来,在白志友校长带领下,一中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品牌形象显著增强,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现占地面积265亩,建筑面积6万4千多平方米。
校园按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区设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现有教学楼3座、实验楼1座、宿舍楼4座、行政楼1座、报告厅1座,图书馆一座和400米塑胶跑道标准体育场1个;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功能教室齐全,设施设备完善,在建阶梯教室一座,占地××平方米,可容纳××学生同时上课。
在一中人的奋力拼搏下,学校已成为众多学子带着圆梦情结抒写人生传奇的神圣殿堂。
一中现办学规模为19轨制,在校生近2900人;教职工26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9人,本科生187人,中学高级教师72人,中学一级教师100人。
其中已拥有市级以上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60多名,已占到教师总人数的22%,名师队伍的雏形已经形成。
学校重视彰显教育的人文性,着重塑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进入学校大门,巨幅孔子塑像映入眼帘,名人塑像分列广场四周及通道两侧。
桃花怒放,草木含情,文化长廊尽展师生才气。
整体优化的校园环境,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体会到学校的特色气氛,无论是一树一花、一砖一瓦,都无不装点着学校环境育人的先进理念,无不渗透着打造优秀品牌的良苦用心。
第二部分(字幕)课改立潮头,创新求发展;分层出实招,特色彰个性。
高奏文明建设主旋律谱写百年宁中新华章——宁都中学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专题片解说词在巍峨的翠微山下,在迷人的梅江河畔,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宁都中学。
宁都中学创办于1913年,已有96年办学历史,1980年成为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1996年被评为省优秀重点中学。
2005年成为省首批优质重点高中。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 86万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279人,90%以上的教师取得本科学历,有14人取得研究生学历。
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中学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74人,一级教师8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21人,省骨干教师12人,市学科骨干教师47人。
现有 61个教学班,在籍学生 3612人。
九十多年的光荣与梦想,九十多年的奋斗与追求,积淀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如今,她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仅教育教学质量快速稳步提高,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蓬勃景象,谱写了一曲改革奋进的昂扬乐章。
(字幕)领导重视是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加强组织领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学校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主线,狠抓“三个文明”建设,实施“效益办学”战略,以培养四有人才作为办学宗旨,着力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办学效益受到社会好评和上级肯定。
2006年、2008年学校两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2008年以来,学校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不断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致力打造“和谐宁中”,积极开展了再创省级文明单位活动。
2008年初,学校以再创省级文明单位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拓宽领域,加大力度,使学校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创建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创建小组,理顺工作机制,改进领导机制,领导班子坚持每季度听取精神文明创建情况汇报,指导工作,政教线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实行一岗双责、双向考核的制约激励机制,为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宣传片《映日荷花别样红——惠安荷山中学创办省一级达标中学》电视脚本“东海之滨,龙潭港湾。
侨乡名校,是我荷山。
阳光下书声朗朗,瘠地上松柏参天┉┉”优美激昂的旋律传唱的是一位倾资办学造福桑梓的爱国华侨刘玉水先生,传唱的是一所历经55年沧桑风雨、璀璨辉煌的福建省重点侨校,省二级达标学校——惠安荷山中学。
一、玉砌千秋业惠安荷山中学地处我国经济百强县——惠安县东部,毗邻斗尾工业区,对接沿海大通道,背负螺阳,面朝东海,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学校创办于1950年,由爱国华侨刘玉水先生倾资兴办,建校初期,刘玉水先生立下宏愿:“荷校不成,玉死不休” ,誓言铮铮,义薄云天。
学校1956年起设立高中部,成为惠安县第二所完全中学。
学校办学成绩卓越,声名远播海内外,与集美中学、国光中学一起被誉为“闽南三大侨校”。
1987年,被评为福建省重点侨校,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
刘玉水先生爱国爱乡精神赢得世人尊崇,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乐育英才”奖匾和金质奖章。
惠安荷山中学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2594人,教职员工183人。
其中高中级教师60人。
学校占地85207 米2,建筑面积38502米2 ,绿化面积9800米2 。
学校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规划完整,布局合理。
走进如今的荷山中学,你会情不自禁陶醉于校园里蕴涵着的文化美感和沁人心脾的艺术气息。
大会堂造型独特,气势恢弘。
西楼中西合璧,古朴典雅。
实验大楼,教学大楼,艺术馆,图书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花园式的校园中,壮观怡人。
新大门巍然屹立,塑胶跑道竣工在即。
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各种教学设备,为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腾飞的双翼。
艺术广场敞阔休闲,道路两旁,鲜花绿树掩映,树木花卉飘香。
宣传栏、校训碑、德育墙、艺术走廊,图文并茂,展示着荷中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走进校园,你仿佛走入芝兰之室,芳香馥郁,积淀着历史的远香,弥漫着浓郁的书香,生长着蓬勃的激情。
西楼前遒劲沧桑的合欢树啊,像个睿智的老者,珍藏着这个学校所有岁月的记忆,每一阵微风吹过,捎来的都是他轻轻的喝彩。
中学“创建省示范高中”文艺汇演节目串词(男)尊敬的领导、尊敬的来宾,(女)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合)晚上好!(合)xx中学创建迎评晚会现在开始!(男)春风骀荡的三月,枞中校园显得格外的亮丽、迷人,全校师生翘盼已久的创建迎评的日子终于来临。
凤凰山下,群贤毕至,莲花湖畔,专家荟萃。
评估我校的办学成就,指点我校的发展良策,共绘我校的宏伟蓝图。
此时此刻,面对百忙之中的各级领导、面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纵有万语千言,也难以尽表我们心中的敬意!(女)枞川大地,山水秀美,文风昌炽,在这片崇文重教的热土上,枞中已走过58年的兴校之路,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披挂,半个多世纪的开拓进取,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伴着校园的苍松碧草健康成才。
近年来,“创建省示范高中”为我校教改再掀高潮,全校师生群情激荡,精神文明百花齐放,办学效益显著,社会声誉日隆。
为了展现我校创建迎评的决心与信心,我们特地赶排了这台晚会,向前来我校检查、指导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致以热烈的欢迎!(男)1.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枞中勤奋学习。
明天,我们将为伟大的祖国贡献力量。
请欣赏大合唱①《祝福祖国》再请欣赏,由我校音乐老师创作的校歌②《美丽枞中、人才摇篮》表演者:校合唱队指挥:(男)2.凤凰花开的时候,南方多情的雨季、椰风阵阵、筒裙飘飘,一群环佩叮口当的天竺少女、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请欣赏舞蹈《天竺少女》表演者:高二年级代表队(女)3.蓝蓝的天空,高高的群山,洁白的哈达,那是我的家,那是我心中的天堂。
请欣赏独唱《青藏高原》表演者:高二年级吴秀同学(女)4.花季年华的我们喜欢用一颗敏感、热忱的心去拥抱大千世界。
请欣赏器乐小合奏《花儿与少年》表演者:校艺术队(男)5.xx有个菜子湖,那清亮的湖水滋润了严凤英的歌喉,那充满乡野之风的黄梅小调,仿若她在天上人间深情地唱。
请欣赏黄梅歌舞“牛郎织女”选段,《到底人间欢乐多》表演者:杨xx老师(女)6.多姿多彩的青春年华,充满幻想与温馨的校园时光,让我们拾起一串串音符,去冲淡学习的忙碌与紧张。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11 “创省级示范性高中”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开展跨过腾飞——德江一中“创省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张亚林一莽莽群山,连绵崎岖。
在武陵山、大娄山深处,德江县城犹如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大犀山下,玉溪河畔。
德江坐落贵州高原东北部,东与印江接壤,西与凤岗比邻,南与思南接壤,北插沿河、务川,下辖20个城镇,人口50余万,面积2071平方公里,素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乌江奇石之乡”之美誉。
1934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率红三军前进枫香溪,举行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打土豪分地步,树立苏维埃政权,为遵义会议举行奠定了根底,赤军开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德江枫香溪是贵州高原榜首块赤色革新根据地。
巍巍犀山灵气,潺潺玉溪神韵,红红革新火种,悠悠中华文明,孕就了今天之德江一中。
烽烟年月。
德江一中是中共地下党活动之地,黔北工委在这儿安排“反抓兵、反虐待”奋斗,不少学生从这儿参与黔东北游击纵队,走上了革新的路途。
火红时代。
德江一中一直得到党和人民的厚爱,一辈辈一中人用汗水和才智书写着一中的前史,一代代德江儿女在这儿吮吸着人类文明的乳汁,奔向四面八方,大洋彼岸。
白云苍狗。
德江一中现已开展成为流淌着现代气味的高级中学。
挂牌为:阅览完好文章将扣除您 1 点积分,确定要阅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