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儿科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28 MB
- 文档页数:92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doc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等特点及其健康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儿科护理学的重点整理:
1.常见疾病的护理: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发热、腹泻、疫苗接种等。
在对这些疾病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患儿的饮食、休息、药物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问题。
2.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包括新生儿的常规护理、喂养、体温调节、日常护理以及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等方面。
护士需要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掌握相关的技能,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
3.儿童营养护理:儿童的饮食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护士需要指导家长正确选择食物、控制食量、合理搭配,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4.口腔护理:儿童口腔保健是防止龋齿、牙周疾病的关键。
护士需要教育儿童正确刷牙、口腔清洁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5.儿童心理护理: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护士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走向,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积极开展康复教育和心理干预。
6.特殊儿童护理:特殊儿童包括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皮肤病患儿、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等。
护士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
况,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护士需要全面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技能,并提高儿童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1.儿童生理与发育: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儿童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发展规律及儿童生理参数的正常范围。
儿科护士需要对儿童的生理特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
2.儿童疾病的护理:儿童常见疾病的定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掌握儿科护理中各种疾病的护理措施,如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
3.儿童心理与行为:儿科护士应当具备操作心理学知识的基本素养,以便更好地照顾儿童。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能够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儿童营养与喂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培养正确的喂养观念,掌握婴儿配方奶粉的配制和母乳喂养的技巧。
儿科护士应当能够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儿童,保证其健康成长。
5.儿童安全与事故预防:学习儿童安全知识,了解儿童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供儿童急救护理。
6.儿童护理中的特殊技术:如儿童体温的测量方法、静脉置管、静脉注射、氧气给氧等技术。
7.儿童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有效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包括如何与儿童交流,如何帮助儿童缓解焦虑和恐惧。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提供儿童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8.儿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促进方法,如疫苗接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等。
9.儿童护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学习儿童护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识,提高儿科护士的质量意识,并能够通过质量控制手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0.儿童患病的心理支持:儿童患病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儿科护士需要提供给患儿和家属相应的心理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儿科护士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1. 婴儿护理婴儿护理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新生儿护理、喂养、清洁、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等方面。
婴儿的护理包括洗澡、洗头、指甲修剪、塞耳、清理口腔、接种、预防接种、发育评估等内容。
2. 儿童发育儿童发育是关于儿童自出生进入成年前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正常的发育规律,以及异常发育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3. 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包括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饮食营养、睡眠质量、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健康管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儿童保持健康。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发热、咳嗽、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 儿童慢性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慢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哮喘、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
6. 儿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疫苗接种时间、接种顺序、接种禁忌、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向父母解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根据儿童的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接种建议。
7. 儿童急救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急救知识,包括窒息、溺水、休克、中毒、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急危重症的急救程序和方法。
8. 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婴幼儿期的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辅食添加等方面的营养知识,以及儿童期适宜的膳食结构、微量元素的需求等方面的知识。
9.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的心理状态健康、情感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方法和干预措施,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
10. 儿童常见皮肤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儿科护理基础知识一、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儿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根据我国卫生院的规定,临床多以出生至14周岁作为儿科的就诊年龄范围。
二、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
最初的8周为胚胎期,至第8周末,各器官的原基均已形成,胚胎以初具人形。
因此,最初8周内是小儿生长发育的十分重要时期,如受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则可导致流产或各种先天性畸形。
2.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
新生儿期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故此期应加强保暖。
喂养及预防感染等护理。
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又称乳儿期。
此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因而需要较高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
此期保健的重点是,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做好预防接种,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较婴儿期减慢,已会独立行走,乳牙出齐。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学前(6-7周岁)。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智力发育更趋于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爱发问、喜模仿。
此期小儿也易发生意外事故,易患感染性疾病,患免疫性疾病的机会开始增多,应做好预防保健。
6.学龄期:自6-7周岁始至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7.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13—14岁开始到18-20岁称青春期。
此期的特点是体格生长发育再度加速,生殖系统发育增快,并逐渐成熟,智能飞跃发展。
三、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1、小儿体重可以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岁到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kg)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小儿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10%上下。
第一章:绪论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
2.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3.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4.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5.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6.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7.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8.青春期(少年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Y到17~18Y,男孩13~14到18~20Y。
9.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一般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改变2.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3.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4.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除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逐渐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的过程5.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6.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确定小儿生长发育进程的两个基本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7.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体重:出生时3kg、3个月时6kg、12个月9kg、24个月时12kg1~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月:体重=6+月龄*0.252岁至青春期:体重=年龄*2+7(或8)✧身高(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儿科护理学是关于对儿童进行全面护理和管理的学科,涉及到医疗、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儿科护理学内容:
1. 发育阶段了解: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以便提供相应的护理。
2. 常见疾病护理: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掌握相应的护理方法和处理技巧。
3. 喂养护理: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指导和护理,确保儿童获得充分的营养。
4.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预防接种:指导家长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供相关知识和接种建议,帮助家长合理安排接种计划。
6. 心理护理: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温馨、友善的护理环境,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7. 家庭护理指导:向家长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包括疾病护理、日常护理、安全防护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儿童。
8. 急救护理:培训护理人员和家长进行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处理。
9. 围手术期护理:对儿童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
以上内容是儿科护理学中的一些实用内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可以提高对儿童的护理水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一、基础知识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儿童营养需求: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促进健康成长。
3.儿童心理发展: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
二、常见疾病护理1.新生儿黄疸: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新生儿黄疸。
2.儿童肺炎:掌握儿童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患儿康复率。
3.儿童腹泻:了解儿童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儿童腹泻。
4.儿童营养不良:掌握儿童营养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改善营养状况°三、护理技术及操作1.静脉输液:掌握小儿静脉输液的技术和注意事项,确保药物准确、安全地输入患儿体内。
2.动脉测压:了解小儿动脉测压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准确的压力监测。
3.氧疗:掌握小儿氧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儿得到有效的氧疗。
4.鼻饲:了解小儿鼻饲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四、急救与复苏1.儿童心肺复苏:掌握儿童心肺复苏的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急救成功率。
2.急性中毒:了解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方法,及时救治患儿。
五、护理管理1.儿科护理质量控制:了解儿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指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儿科护理安全:掌握儿科护理安全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儿安全。
4.儿科护理人员培训:参与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你将能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以适应儿科护理领域的不断发展。
《儿科护理学》常考知识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护考儿科知识点总结一、儿科护理概述儿科护理是指对0-18岁儿童进行的护理工作。
因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差异,所以儿科护理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儿科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疾病、常见疾病的护理、重症护理、新生儿护理以及家庭护理等。
儿科护理的特点包括:儿童心理特点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全面关注,包括身体、智力、社会等各个方面;儿童生理特点差异明显,对检查和治疗的要求不同;家庭因素对儿童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生长发育1.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生理发育阶段婴儿期:0-1岁,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需要家长的照顾和呵护。
这一阶段是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注意饮食和睡眠的调节。
幼儿期:1-3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开始走路和说话的时期,需要加强对儿童的语言和动作训练。
学龄前期:3-6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开始上学的时期,需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学龄期:6-12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开始上学的时期,需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青春期:12-18岁,这一阶段是儿童进入青春期的时期,需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
2. 儿童生理发育特点(1)身高和体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给予儿童不同的营养和锻炼。
(2)工作能力儿童的智力和社会能力逐渐提高,需要给予儿童适当的教育和培养。
(3)生理周期儿童的生理周期包括孕期、新生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每个周期都有其特点和要求。
三、儿童常见疾病1. 儿童常见传染病(1)儿童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流涕、咳嗽、咽痛等,需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室内外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2)儿童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需要及时就医,保持儿童的水分和营养供应。
2. 儿童常见非传染病(1)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非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喘息、气促、胸闷等,需要定期接受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
第一章绪论儿童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此期为儿童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6、学龄期: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第2性征出现。
各年龄小儿呼吸、心率(脉搏)次数年龄呼吸(次/分)心率(脉搏)(次/分)新生儿 40~45 120~1401岁以内 30~40 110~1302~3岁 25~30 100~1204~7岁 20~25 80~1008~14岁 18~20 70~90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生长:指儿童各器官、各系统和整个身体的长大,是量的增加。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
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顺序性、个体差异、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合理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疾病、孕母情况、生活环境)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出生至青春前期体格生长规律(一)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关键年龄实际体重(kg)体重增长(kg)出生 33月 6 312月 9 324月 12 3>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增加2kg/年体重发育的规律:儿童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为非匀速增长;生后第1年体重增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体重增长可有波动;出生体重受宫内影响大后与营养、疾病有关。
(二)身高(长):指头、躯干(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
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立位测量,称身高。
年龄实际身长cm 身长增长cm出生 503月 61~62 11~1212月 75 12~1324月 85 10>2岁身长平均增长5~7.5cm/年身高(长)发育的规律:为非匀速增长;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身长受宫内影响大,2岁后受遗传、内分泌影响(三)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