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 格式:docx
- 大小:19.87 KB
- 文档页数:2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区别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交换数据,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
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
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
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和速率来接收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
通常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对位进行同步处理。
1.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
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
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
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
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
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
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
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
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00110001”,同时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
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的传输方式通信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交流手段之一。
在网络连通的时代,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都是通信领域非常重要的传输方式。
同步通信是指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在发送数据的时候,需要和接收方的时钟进行同步和匹配,使得数据的传输能够实时、准确地进行。
同步通信可以提供高效、可靠的传输方式。
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同步通信需要使用更多的数据信号线路,这样就意味着它对于电路和软件的设计要求更高。
此外,同步通信还容易受到传输距离以及传输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当需要进行长距离、高速的数据传输时,同步通信可能不太合适。
与同步通信不同,异步通信则是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信号进行传输。
在异步通信中,每一份数据都被封装为一个帧,然后发送到接收方。
这些帧经常包含数据、起始符、停止符和奇偶校验位等信息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由于异步通信的传输方式相对简单,因此它很适合于长距离、低速的传输。
此外,由于异步通信可以节省数据信号线路,因此它也很常见于基于串行接口的设备之间。
总体而言,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都各自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
当需要进行高效、高速的数据传输时,同步通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而当需要进行低速、长距离的传输时,异步通信则是更加合适的方式。
当然,这只是一些通用规则,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
综上所述,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都是通信领域非常重要的传输方式。
尽管它们的工作方式和原理有所不同,但都可以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进行通信设计时,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通信方式。
通信同步方式在数字数据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必须在时间上保持同步,接收端只有知道数据流中各个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才能保证数据接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为此,通信双方必须在通信协议中定义通信同步方式,并按照规定的同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通信协议所定义的同步方式,数据传输可分为异步传输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和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两大类。
1.异步传输通常,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传输单位,每个字符都要附加 1 位起始位和 1 位停止位,以标记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并以此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所谓异步传输是指字符与字符(一个字符结束到下一个字符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可变的,并不需要严格地限制它们的时间关系。
起始位对应于二进制值 0,以低电平表示,占用 1 位宽度。
停止位对应于二进制值 1,以高电平表示,占用 1~2 位宽度。
一个字符占用 5~8位,具体取决于数据所采用的字符集。
例如,电报码字符为 5 位、ASCII码字符为 7 位、汉字码则为8 位。
此外,还要附加 1 位奇偶校验位,可以选择奇校验或偶校验方式对该字符实施简单的差错控制。
发送端与接收端除了采用相同的数据格式(字符的位数、停止位的位数、有无校验位及校验方式等)外,还应当采用相同的传输速率。
典型的速率有:9 600 b/s、19.2kb/s、56kb/s等。
异步传输又称为起止式异步通信方式,其优点是简单、可靠,适用于面向字符的、低速的异步通信场合。
例如,计算机与Modem之间的通信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它的缺点是通信开销大,每传输一个字符都要额外附加2~3 位,通信效率比较低。
例如,在使用Modem上网时,普遍感觉速度很慢,除了传输速率低之外,与通信开销大、通信效率低也密切相关。
2. 同步传输通常,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
每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个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标记一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如16位或32 位CRC校验码),以便对数据块进行差错控制。
通信同步方式在数字数据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必须在时间上保持同步,接收端只有知道数据流中各个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才能保证数据接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为此,通信双方必须在通信协议中定义通信同步方式,并按照规定的同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通信协议所定义的同步方式,数据传输可分为异步传输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和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两大类。
1.异步传输通常,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传输单位,每个字符都要附加 1 位起始位和 1 位停止位,以标记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并以此实现数据传输同步。
所谓异步传输是指字符与字符(一个字符结束到下一个字符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可变的,并不需要严格地限制它们的时间关系。
起始位对应于二进制值 0,以低电平表示,占用 1 位宽度。
停止位对应于二进制值 1,以高电平表示,占用 1~2 位宽度。
一个字符占用 5~8位,具体取决于数据所采用的字符集。
例如,电报码字符为 5 位、ASCII码字符为 7 位、汉字码则为8 位。
此外,还要附加 1 位奇偶校验位,可以选择奇校验或偶校验方式对该字符实施简单的差错控制。
发送端与接收端除了采用相同的数据格式(字符的位数、停止位的位数、有无校验位及校验方式等)外,还应当采用相同的传输速率。
典型的速率有:9 600 b/s、19.2kb/s、56kb/s等。
异步传输又称为起止式异步通信方式,其优点是简单、可靠,适用于面向字符的、低速的异步通信场合。
例如,计算机与Modem之间的通信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它的缺点是通信开销大,每传输一个字符都要额外附加2~3 位,通信效率比较低。
例如,在使用Modem上网时,普遍感觉速度很慢,除了传输速率低之外,与通信开销大、通信效率低也密切相关。
2. 同步传输通常,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
每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个特殊的字符或比特序列,标记一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如16位或32 位CRC校验码),以便对数据块进行差错控制。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概念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概念听上去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简单易懂。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热闹的聚会上,大家都在各自的角落聊天。
有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也可以随意插嘴,这就是异步传输。
你随时可以说“嘿,你听过那个笑话吗?”而不需要等别人说完。
这种方式在网络数据传输中也一样,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到达,而不需要所有的数据都齐刷刷地到位。
再说说同步传输,就像是一场音乐会,乐队里的每个人都得严格按照节奏来演奏。
你不能随便插入自己的即兴创作,不然乐曲就变得乱七八糟。
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和接收。
就好比你在上课,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得保持安静,等老师讲完才能提问。
这种方式让信息传输的效率更高,适合那些需要及时响应的场合。
现在说到优缺点,异步传输就像是你随意的聚会,轻松自在,但有时候也会造成混乱。
因为信息到达的时间不确定,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信息堵车”的情况。
而同步传输就像是精心安排的演出,每个乐器都有它的位置,所有的演奏者都在同一节拍下。
但是,万一有人跑掉了,整个乐队就得停下来,重新调整节奏。
如果把这两种传输方式比作交通方式,那异步传输就是你随心所欲开车,想走哪条路就走哪条路,虽说自由,但有时可能会遇到堵车。
而同步传输就像是高铁,虽然速度快,但必须严格遵守时刻表。
也许你在车站等得不耐烦,但一旦上车,飞速前进的感觉真是爽快。
异步传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挺常见的。
比如说你发个微信,朋友未必会立刻回复你,这就是异步。
你可以先做自己的事情,再等对方的回复。
而在工作中,有些文件的提交也都是异步进行的,大家各自忙各自的,等到时间到了,再一起交上来,互不影响。
这种方式让每个人都有更多的自由度。
但在一些对时间要求高的场合,比如在线游戏或者视频通话,异步传输就显得不够给力了。
这时候,大家需要实时互动,信息的延迟可能会影响体验。
同步传输就像是两个人在跳舞,必须配合得当,才能让舞步流畅自然。
同步传输异步传输面向比特面向字符面向字节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一、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同步通信,另一种叫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方式,是把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这样,字符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传输,但是,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信息帧)的开始要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
同步方式下,发送方除了发送数据,还要传输同步时钟信号,信息传输的双方用同一个时钟信号确定传输过程中每1位的位置。
见右图所示。
图同步通信示意图在异步通信方式中,两个数据字符之间的传输间隔是任意的,所以,每个数据字符的前后都要用一些数位来作为分隔位。
从图中可以看到,按标准的异步通信数据格式(叫做异步通信帧格式),1个字符在传输时,除了传输实际数据字符信息外,还要传输几个外加数位。
具体说,在1个字符开始传输前,输出线必须在逻辑上处于“1”状态,这称为标识态。
传输一开始,输出线由标识态变为“0”状态,从而作为起始位。
起始位后面为 5~8个信息位,信息位由低往高排列,即先传字符的低位,后传字符的高位。
信息位后面为校验位,校验位可以按奇校验设置,也可以按偶校验设置,或不设校验位。
最后是逻辑的“1”作为停止位,停止位可为1位、位或者2位。
如果传输完1个字符以后,立即传输下一个字符,那么,后一个字符的起始位便紧挨着前一个字符的停止位了,否则,输出线又会进入标识态。
在异步通信方式中,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必须约定相同的帧格式,否则会造成传输错误。
在异步通信方式中,发送方只发送数据帧,不传输时钟,发送和接收双方必须约定相同的传输率。
当然双方实际工作速率不可能绝对相等,但是只要误差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会造成传输出错。
图是异步通信时的标准数据格式。
图异步通信示意图比较起来,在传输率相同时,同步通信方式下的信息有效率要比异步方式下的高,因为同步方式下的非数据信息比例比较小。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基本原理1. 引言1.1 什么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
异步传输是指数据以不固定的速率进行传输,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没有时钟信号进行同步,数据传输不需要双方实时交互。
而同步传输则是指数据以固定的速率进行传输,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通过时钟信号进行同步,数据传输需要双方实时交互。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异步传输适用于数据量小,速度不要求特别快的情况,而同步传输适用于数据量大,速度要求高且准确性要求高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非常重要。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在选择数据传输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考虑,以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
1.2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应用场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在现代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异步传输常用于需要同时传输大量数据的场景,比如文件传输、视频流传输等。
在这些场景中,异步传输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些需要实时性较高的场景中,同步传输则更为适用。
比如VoIP通话、视频会议等实时通信场景中,同步传输可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确保通信质量。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还常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异步传输常用于大数据处理、数据备份等领域;而同步传输则常用于在线游戏、实时监控等领域。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了解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对于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异步传输的基本原理异步传输的基本原理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不同步,数据是按照不固定时间间隔发送和接收的。
在异步传输中,数据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每个字符之间用起停位来标识。
发送端通过发送起始位来通知接收端数据的开始,而接收端则通过检测起始位来准确地接收数据。
数据通信中的同步方式同步是数字通信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同步,就是要求通信的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
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两种同步方式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异步传输(1)异步传输分组的组成在异步传输中,数据被划分成字符分组独立进行传输。
该小组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可选项)和停止位,具体如下:☆1 bit起始位:表示字符的开始☆5〜8bit数据位:表示要传输的字符内容☆1bit校验位:用于进行奇校验或偶校验☆1〜2bit终止位:表示接收字符结束(2)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如图2-1-10所示(图中的信号为负逻辑):无数据传输时,传输线处于停止状态,即高电平(逻辑”0”);当检测到传输线状态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即检测到起始位(逻辑”1”)时,接收端启动定时机构,按收、发双方约定的时钟频率对约定的字符比特数(5〜8bit)进行接收,并以约定的校验算法(如果有校验位)进行差错控制;待传输线状态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检测到终止位),接收结束。
异步传输方式中,各字符分组所含比特数相同,因此传输每一字符所用的时间相同。
起始位的作用是使每一字符内的各比特收发同步。
但是,发送各字符的间隔可以不相同,也就是不同步。
换句话说,异步方式中,各字符分组作为独立的单位被传输,其中的每个比特位都同步,但是传输的字符分组间并不要求同步。
图2-1-10异步传输工作原理异步传输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但数据传输额外开销大(每个字符需加起始位和终止位)。
因此,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低速设备,如键盘和某些打印机等。
2同步传输(1)同步传输数据帧的组成同步方式是指在一组字符(数据帧)之前加入同步字符,同步字符之后可以连续发送任意多个字符。
即,同步字符表示一组字符的开始。
同步方式数据帧的典型组成如图2-1-11所示。
图2-1-11同步方式下的数据帧组成其中:☆同步字符(SYN :表示数据帧的开始☆地址字段:包括源地址(发送方地址)和目的地址(接收方地址)☆控制字段:用于控制信息(该部分对于不同数据帧可能变化较大)☆数据字段:用户数据(可以是字符组合,也可以是比特组合)☆检验字段:用于检错☆帧结束字段:表示数据帧的结束(2)同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发送前,收发双方先约定同步字符的个数及相应的代码,以便实现接收与发送的同步:接收端一旦检测到同步字符SYN即可按双方约定的时钟频率接收数据, 并以约定的算法进行差错校验,直至帧结束字段出现。
异步传输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异步传输这个有意思的玩意儿。
你说这异步传输啊,就好像是一场接力比赛。
在同步传输里呢,那就是一个人紧挨着一个人,前一个跑完马上就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个,一点都不能耽误。
而异步传输呢,就不一样啦!它就像是每个选手按照自己的节奏跑,不用管别人跑得多快多慢,自己跑好自己的就行,等自己跑完了,再把接力棒交出去。
想象一下啊,你给朋友写信。
你写好一封信寄出去,然后呢,你该干嘛干嘛去,不用在那干等着朋友立马回信。
朋友收到信后,啥时候有空了再给你回,这就是异步传输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用同步进行。
在我们生活中,异步传输的例子可多啦!比如说你在网上发个消息,发完就不管啦,对方啥时候看到啥时候回。
这多方便呀,不用两个人都得同时在线等着对方。
就好像你在海边扔了个漂流瓶,你也不知道它啥时候会被谁捡到,啥时候会有回应,但你也不着急,就那么扔出去等着就行。
再说说打电话和发语音消息的区别。
打电话那得双方都在,得同时说话听对方说话,就像同步传输。
但发语音消息呢,你发了就发了,对方啥时候听是对方的事,这不就是异步传输嘛!异步传输还有个好处呢,就是更灵活。
你不用被时间和空间限制得死死的。
比如说你在半夜突然有个想法,你可以马上记录下来发出去,对方第二天早上看到也没问题呀。
而且啊,异步传输让我们的交流更加自然和随意。
不像同步传输那样,感觉有根线在那绷着。
它就像是在悠闲地散步,而不是在赛跑。
咱再想想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传递。
你在网上发个帖子,然后就有人陆陆续续地回复,这可不是一下子都来的,这就是异步传输在起作用呀!大家都在自己合适的时候参与进来,多有意思。
异步传输真的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自由呢!它让我们不用那么紧张兮兮地等着对方的回应,让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总之呢,异步传输就是这么个神奇又好用的东西,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好帮手,让我们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更加轻松自在。
大家可得好好感受感受它的妙处呀!。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概念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是指在数据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
同步传输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传输是同步进行的。
发送端和接收端在传输数据之前必须达成一致,在传输数据过程中,接收端会不断向发送端发出请求,发送端需要根据接收到的请求来进行数据传输。
同步传输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保持同步的速度和时间,确保数据以恰当的速度传输并被准确接收。
这种传输方式通常用于实时通信或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场景,但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延迟。
异步传输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传输是异步进行的。
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并不需要保持同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将数据传输给接收端后,便可以继续进行其他操作,而无需等待接收端的响应。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进行处理,并不需要立即向发送端发出请求。
这种传输方式通常用于批处理或不需要即时响应的场景,具有较低的复杂性和延迟,但需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1.并行传输:字符编码的各位(比特)同时传输;2.串行传输:将组成字符的各位串行地发往线路;有两种传输方式:1)同步传输;2)异步传输;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1)单工;2)半双工;(I2C)3)全双工;(UART)1).同步通信原理同步通信是一种连续串行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一次通信只传送一帧信息。
这里的信息帧与异步通信中的字符帧不同,通常含有若干个数据字符。
采用同步通信时,将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这样,字符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传输,但是,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帧)的开始要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
在同步传输过程中,一个字符可以对应5~8位。
当然,对同一个传输过程,所有字符对应同样的数位,比如说n位。
这样,传输时,按每n位划分为一个时间片,发送端在一个时间片中发送一个字符,接收端则在一个时间片中接收一个字符。
同步传输时,一个信息帧中包含许多字符,每个信息帧用同步字符作为开始,一般将同步字符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
在整个系统中,由一个统一的时钟控制发送端的发送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
接收端当然是应该能识别同步字符的,当检测到有一串数位和同步字符相匹配时,就认为开始一个信息帧,于是,把此后的数位作为实际传输信息来处理。
2).异步通信原理异步通信是一种很常用的通信方式。
异步通信在发送字符时,所发送的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
当然,接收端必须时刻做好接收的准备。
发送端可以在任意时刻开始发送字符,因此必须在每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加上标志,即加上开始位和停止位,以便使接收端能够正确地将每一个字符接收下来。
异步通信的好处是通信设备简单、便宜,但传输效率较低(因为开始位和停止位的开销所占比例较大)。
3).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区别:(1)同步通信要求接收端时钟频率和发送端时钟频率一致,发送端发送连续的比特流;异步通信时不要求接收端时钟和发送端时钟同步,发送端发送完一个字节后,可经过任意长的时间间隔再发送下一个字节。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的特点及异同同步通信是指在发送数据之后,发送方阻塞等待接收方响应,直到接收到响应后才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的通信方式。
而异步通信是指在发送数据之后,发送方不需要等待接收方响应即可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的通信方式。
以下将对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的特点及异同进行详细阐述。
一、同步通信的特点:1.阻塞等待: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后会阻塞等待接收方的响应,直到接收到响应后才能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
这种阻塞等待的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有序性。
2.简单可控:同步通信方式相对简单,容易实现和控制,适用于一对一、一对多等简单通信场景。
3.通信效率较低:由于发送方必须等待接收方的响应才能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因此同步通信效率较低,特别是在网络延迟较高的情况下。
4.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由于发送方必须等待接收方的响应,若接收方无法及时响应,发送方的资源可能长时间被占用,导致资源浪费。
二、异步通信的特点:1.非阻塞:在发送数据后,发送方不需要等待接收方响应即可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
这种非阻塞的机制提高了通信效率,使得发送方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2.高效性:由于发送方不需要等待接收方响应,因此异步通信效率较高,特别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输大量数据的场景。
3.复杂度较高:相对于同步通信,异步通信的实现复杂度较高,需要考虑消息队列、回调函数等机制,以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同步性。
4.容易出错:由于异步通信的实现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消息丢失、死锁等问题,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系统设计和调试。
三、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的异同:1.数据传输方式:同步通信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即在发送方发送数据的同时,接收方必须进行接收操作。
异步通信则可以是全双工的通信方式,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
2.通信效率:异步通信的效率较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快速传输大量数据。
同步通信的效率较低,由于需要等待接收方响应,可能导致资源长时间被占用,进而影响通信效率。
3.实现复杂度:异步通信的实现复杂度较高,需要考虑消息队列、回调函数等机制。
数字系统同步与异步数字系统在数据传输和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同步和异步是两种常见的数字系统传输方式。
本文将对数字系统同步和异步进行探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同步传输同步传输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相同的时钟信号进行协调的传输方式。
在同步传输中,数据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传输,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同步的。
同步传输的特点如下:1. 时钟同步: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信号保持同步,确保数据以恰当的速率进行传输。
2. 速度高:同步传输速度较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输大量数据。
3. 高效性:同步传输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二、异步传输异步传输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各自的时钟信号进行传输的方式。
在异步传输中,数据以不规则的时间间隔进行传输,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不同步。
异步传输的特点如下:1. 时钟不同步: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信号不同步,可能会导致数据传输速率不稳定。
2. 速度较慢:相比同步传输,异步传输速度较慢,不适用于大量数据的传输。
3. 灵活性:异步传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适用于不同速率和波特率的设备连接。
三、同步与异步的比较1. 传输速度:同步传输速度较快,适用于高要求的数据传输;异步传输速度较慢,适用于低速数据传输。
2. 数据传输效率:同步传输利用系统资源高效,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异步传输灵活性较高,适用于不同速率和波特率的设备连接。
3. 时钟同步:同步传输需要保持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同步;异步传输不需要时钟同步。
4. 数据传输稳定性:同步传输数据传输稳定,不容易出错;异步传输由于时钟不同步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速率不稳定,容易出错。
5. 适用场景:同步传输适用于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异步传输适用于低速、小容量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是数字系统中常见的传输方式。
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异步传输速度较慢、效率较低,适用于低速、小容量数据传输。
5.1.3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一、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串行通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同步通信,另一种叫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方式,是把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这样,字符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传输,但是,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信图 5.2同步通信示意图息帧)的开始要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
同步方式下,发送方除了发送数据,还要传输同步时钟信号,信息传输的双方用同一个时钟信号确定传输过程中每1位的位置。
见右图 5.2所示。
在异步通信方式中,两个数据字符之间的传输间隔是任意的,所以,每个数据字符的前后都要用一些数位来作为分隔位。
从图 5.2中可以看到,按标准的异步通信数据格式(叫做异步通信帧格式),1个字符在传输时,除了传输实际数据字符信息外,还要传输几个外加数位。
具体说,在1个字符开始传输前,输出线必须在逻辑上处于“1”状态,这称为标识态。
传输一开始,输出线由标识态变为“0”状态,从而作为起始位。
起始位后面为5~8个信息位,信息位由低往高排列,即先传字符的低位,后传字符的高位。
信息位后面为校验位,校验位可以按奇校验设置,也可以按偶校验设置,或不设校验位。
最后是逻辑的“1”作为停止位,停止位可为1位、1.5位或者2位。
如果传输完1个字符以后,立即传输下一个字符,那么,后一个字符的起始位便紧挨着前一个字符的停止位了,否则,输出线又会进入标识态。
在异步通信方式中,发送和接收的双方必须约定相同的帧格式,否则会造成传输错误。
在异步通信方式中,发送方只发送数据帧,不传输时钟,发送和接收双方必须约定相同的传输率。
当然双方实际工作速率不可能绝对相等,但是只要误差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会造成传输出错。
图 5.3是异步通信时的标准数据格式。
图 5.3异步通信示意图比较起来,在传输率相同时,同步通信方式下的信息有效率要比异步方式下的高,因为同步方式下的非数据信息比例比较小。
二、传输率所谓传输率就是指每秒传输多少位,传输率也常叫波特率。
同步传输(STM)和异步传输(ATM)
1、异步传输(ATM)
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
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
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
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
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
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
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
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
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00110001”,同时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
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
对于数据传输量很小的低速设备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量很大的高速设备来说,25%的负载增值就相当严重了。
因此,异步传输常用于低速设备。
异步传输模式,又叫信息元中继。
异步传输模式(ATM)在ATM参考模式下由一个协议集组成。
ATM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它以信元为单位。
每个信元长53字节,其中信元头占了5字节,用来承载该信元的控制信息;其中48字节为信元体,用来承载用户要分发的信息。
信元中继(cellrelay)的一种标准的(ITU)实施方案,这是一种采用具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信元)的交换技术。
之所以称其为异步,是因为来自某一用户的、含有信息的信息元的重复出现不是周期性的。
异步传输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以每秒高达2千兆的速度传播声音、数据、图形及视频图像的能力。
它允许网络管理者在工作站要求改变时动态重组LAN。
当前,LAN的分段原则是一个工作站与它的LAN服务器的地理位置较近,ATM将允许网络管理者建立一个逻辑的而不是物理的分段。
一个ATM开关将允许你建立一个完全不依赖于网络的物理结构的逻辑网络。
异步传输模式提供了任何两个同点间的点到点的连接,保证两点间可有完全的网络带宽——每秒45兆位或155兆位(标准草案中规定的两个接口速度)。
因为ATM是独立于介质,它能在一定速度范围内操作。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是一种为支持宽带综合业务网而专门开发的新技术,它与现在的电路交换无任何衔接。
当发送端想要和接收端通信时、它通过UNI发送一个要求建立连接的控制信号。
接收端通过网络收到该控制信号并同意建立连接后,一个虚拟线路就会被建立。
与同步传递模式(STM)不同,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技术(统计复用)。
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汇集在一个缓冲器内排队。
列中的信元逐个输出到传输线上,形成首尾相连的信息流。
ATM具有以下特点:因传输线路质量高,不需要逐段进行差错控制。
ATM 在通信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虚连接来预留网络资源,并在呼叫期间保持这一连接,所以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
信头的主要功能是标识业务本身和它的逻辑去向,功能有限。
信头长度小,时延小,实时性较好。
2、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就是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要同步,且每次发送的是帧(一串字符,包含起始位和结束位)。
打个
比方就像双方约好了发送方每过一个小时就发送一次打包好的数据(帧)给接收方,接收方也每过一个小时接收一次数据(帧)。
但是接收方不明白这一串数据得有多长,不能说传过来的数据收了一半就算完成了,所以得有起始位和结束位方便识别接受到的数据是否完整。
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
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
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
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同步传输是以同定的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的。
因此,在一个串行的数据流中,各信号码元之间的相对位置都是固定的,接收方为了从收到的数据流中正确地区分出一个个信号码元,首先必须建立准确的时钟信号。
这是同步传输比异步传输复杂的点。
在同步传输中,数据的发送一般以组(或称帧,或称包)为单位,一组数据包含多个字符的代码或多个独立的比特位,在组的开头和结束需加上预先规定的起始序列和终止序列作为标志。
起始序列和终止序列的形式随采用的传输控制规程而异。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
3、同步传输(STM)和异步传输(ATM)区别
同步传输通常要比异步传输快速得多。
接收方不必对每个字符进行开始和停止的操作。
一旦检测到帧同步字符,它就在接下来的数据到达时接收它们。
另外,同步传输的开销也比较少。
例如,一个典型的帧可能有500字节(即4000比特)的数据,其中可能只包含100比特的开销。
这时,增加的比特位使传输的比特总数增加2.5%,这与异步传输中25 %的增值要小得多。
随着数据帧中实际数据比特位的增加,开销比特所占的百分比将相应地减少。
但是,数据比特位越长,缓存数据所需要的缓冲区也越大,这就限制了一个帧的大小。
另外,帧越大,它占据传输媒体的连续时间也越长。
在极端的情况下,这将导致其他用户等得太久。
同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统一的、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同步无间隔的。
异步传输方式并不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完全一样,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异步的。
1,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2,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桢。
3,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4,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5,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1.如果一个码元所载的信息是两位,则一码元可以表示的状态为(B)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B)。
A.30%
B.70%
C.80%
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