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假言命题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管综逻辑假言命题真假性判断假言命题是管理类联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假言命题何时为真,何时为假,很多同学不会加以区分,那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假言命题真假性的那些事儿。
首先,大家要明确什么是假言命题。
所谓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之间存在某种条件关系的命题。
假言命题分为以下三种:(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存在充分条件关系的命题。
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翻译:p→q。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存在必要条件关系的命题。
逻辑形式:只有p,才q;翻译:q→p。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存在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命题。
逻辑形式:p 当且仅当q。
翻译:p=q。
那么同学们在了解了假言命题的分类后,该如何去判断假言命题的真假情况呢?其实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是p 和q 位置的不同,故我们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例,用1代表真,用0代表假,则共有四种情况可供分析,形成如下的表格:pq p→q 111100011001同学们可以发现,表格中给出的真假情况,呈现出如下的规律:规律一:当p 为假或q 为真时,p→q 恒真。
p→q 为真的情况为三种,即p 真且q 真;p 假且q 真;p 假且q 假。
即当p 为假的时候,无论q 是真还是假,p→q 都是真的;当q 为真的时候,无论p 是真还是假,p→q 也是恒真。
规律二:当p 为真且q 为假时,p→q 恒假。
p→q 为假的情况只有一种,即p 真且q 假。
考试题目中经常会用到假言命题的真假情况来做题,所以上面的规律大家一定要在理解之后记住。
【例】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2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A.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
B.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
C.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
D.不到长城,也会是好汉。
E.好汉也不一定到过长城。
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推荐阅读: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2014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想快速回答好判断推理题,有些命题推理不得不知。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一、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形式是A→B,意思是有A必有B,但是没有A未必有B,其推理规则有下述几条:
(1) A→B,则非B能推出非A;(逆否命题)
(2) A→B,则A且非B不成立;(矛盾命题)
(3) A→B,则非A不一定推出B;
(4) A→B,则B不一定推出A。
当然,这里还要明确几点,什么是A,什么是B:
前→后:如果……那么……;只要……就……;要想……必须……。
后→前: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二、例题精选
【例题】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
A.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
B.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
C.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
D.不到长城,也会是好汉
【解析】B。
“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为真,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形式的否定后件式,可以推出“是好汉,所以,到过长城。
”“如果……那么”关系属于充分条件,只能由前项推出后项,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A、D两项属于无效形式,故选B。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
热门推荐:
职业能力测试考什么
/kaoshitiku/20140221/3999_1.html。
关于判断推理假言命题的文章判断推理:假言命题的重要性推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我们从已知的事实或前提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在推理过程中,假言命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假言命题是一种以“如果……那么……”形式表达的陈述句,它提供了一种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判断推理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假言命题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正确判断假言命题有助于我们避免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合乎逻辑规律的错误。
而假言命题作为推理过程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解读和运用它们,就很容易陷入逻辑错误之中。
例如,如果我们误解了一个假言命题中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其次,正确判断假言命题有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推理。
有效推理是指从已知前提出发得出合乎逻辑规律且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而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给定条件来进行推理,并根据这些条件来判断结果是否成立。
这时候,正确理解和运用假言命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当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假言命题的真假和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推理。
此外,正确判断假言命题还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抉择。
而正确理解和运用假言命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并根据条件来预测结果。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判断一个假言命题的真假,并根据这个命题来推断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者做出决策。
综上所述,判断推理中的假言命题具有重要性。
正确理解和运用假言命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逻辑错误、进行有效的推理,并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因此,在进行判断推理时,我们应该注重对假言命题的准确判断,并在推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它们的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出合乎逻辑规律且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有一类非常高频并且较难的考点,就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在考试中如何表达又如何解。
一、考虑假如明天天下雨,那无我们就放假。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我骗了你?答案:明天天下雨了,我却没给你们放假。
题干信息可以写成明天天下雨→我们放假(p→q),觉得我欺骗你们的情况应该是:天下雨这件事情发生了,也就是放假的条件满足了,我却不给你们放假,即明天天下雨且我们不放假(p且非q) 规那么:p→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才能训练1、判断以下命题间是否具有矛盾关系“假如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是危险的”和“假如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不是危险的”答案:不是。
【解析】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联命题),即p发生,非q也发生才可以,而后面这个命题是一个假言命题,即p和非q发不发生并不知道。
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一只熊很饥饿且它不是危险的”二、应用1、直接考察例:在承受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仑关。
以下哪项假如为真,那么上述断定不成立?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②连长牺牲了,但鬼子没能跨过昆仑关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A.只有①B.只有②C. ①和②D.①和③答案:A。
【解析】由问法:哪项为真,上述断定不成立,即考察一真一假的问题,就需要大家能看出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可以把题干信息写成“连长活着→鬼子不跨过昆仑关”矛盾命题即为“连长活着且鬼子跨过了昆仑关”,所以只有①,答案选择A2、真假话问题例: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假如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①B.②C.③D.④答案:A。
形式逻辑的aeio真假命题是指在形式逻辑中常用的判断真假的三类命题,它们分别是:
1. 肯定命题(A命题):如果一个命题为真,则可以用“A”表示;
2. 否定命题(E命题):如果一个命题为假,则可以用“非E”表示;
3. 假言命题(I命题):如果前件真,则后件真,可以用“如果P,则Q”表示。
形式逻辑的aeio真假命题的书写格式如下:
1. A命题:如果某事件是真实的,那么它就是正确的。
例如:所有的猫都是哺乳动物。
2. E命题:如果某事件是虚假的,那么它就是错误的。
例如: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猫。
3. I命题:如果某事件是真实的,前提是其条件为真实,那么结论就是真实的。
例如:如果你买了汉堡,你一定会吃它。
除此之外,还有二难命题(O命题),即对两种可能性的二难推理的肯定和否定情况。
同时需要注意在表述上保持语言的简洁明了和准确性。
此外,为了避免出现误解或歧义的情况,还应该尽量使用规范的逻辑术语和符号。
总之,形式逻辑的aeio真假命题是形式逻辑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命题类型进行推理和分析,以提高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在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有一类非常高频并且较难的考点,就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今天中公教育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在考试中如何体现又如何解。
一、思考:如果明天天下雨,那无我们就放假。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我骗了你?答案:明天天下雨了,我却没给你们放假。
题干信息可以写成明天天下雨→我们放假(p→q),觉得我欺骗你们的情况应该是:天下雨这件事情发生了,也就是放假的条件满足了,我却不给你们放假,即明天天下雨且我们不放假(p且非q)规则:p→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能力训练1、判断下列命题间是否具有矛盾关系“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是危险的”和“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不是危险的”答案:不是。
【中公解析】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联命题),即p 发生,非q也发生才可以,而后面这个命题是一个假言命题,即p和非q发不发生并不知道。
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一只熊很饥饿且它不是危险的”二、应用:1、直接考察例:在接受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仑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上述断定不成立?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②连长牺牲了,但鬼子没能跨过昆仑关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A.只有①B.只有②C. ①和②D.①和③答案:A。
【中公解析】由问法:哪项为真,上述断定不成立,即考察一真一假的问题,就需要大家能看出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可以把题干信息写成“连长活着→鬼子不跨过昆仑关”矛盾命题即为“连长活着且鬼子跨过了昆仑关”,所以只有①,答案选择A2、真假话问题例: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①B.②C.③D.④答案:A。
判断推理:假⾔命题的⽭盾关系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顺利备考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家带来判断推理之假⾔命题的⽭盾关系。
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顺利备考!在逻辑判断这个模块当中,应该令很多同学头疼的就是逻辑的诸多关系,⼤家背不下来,或者说即便背下来也是⾮常混乱。
那咱们今天就带着⼤家来熟悉⼀下其中假⾔命题常考的关系,假⾔命题的⽭盾关系。
假⾔命题的⽭盾关系:A⇒B的⽭盾是A且⾮B我们⽤⼀个例⼦来加深⼀下⼤家的理解:⽐如说只要你长得像蔡徐坤,那么我就嫁给你。
此时涉及到的“只要……就……”,它的推出关系是前推出后,那就是你长得像蔡徐坤⇒我嫁给你。
那⼤家这⾥可以思考⼀下,什么情况下我才算不信守承诺呢,应该是你长得像蔡徐坤我却不嫁给你,这时我不守诺⾔。
(注意:“却”表⽰转折的词语在这⾥也可以表⽰⼆者并列,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且”)所以“长得像蔡徐坤⇒我嫁给你”的⽭盾就是“长得像蔡徐坤且我不嫁给你”。
那我们⽤字母A代表“长得像蔡徐坤”,B代表“我嫁给你”,那以上转换成字母形式就是A⇒B的⽭盾是A且⾮B。
那考题当中应该如何运⽤此关系呢,我们可以⼀起来感受⼀下例题。
【例】在接受了阻击敌⼈的任务后,连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活着,⿁⼦就休想跨过昆仑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上述断定不成⽴?①连长还在,⿁⼦跨过了昆仑关②连长牺牲了,但⿁⼦没能跨过昆仑关③连长牺牲了,⿁⼦跨过了昆仑关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D.①和③【解析】先关注下问法“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上述断定不成⽴?”,也就是告诉⼤家题⼲的关系为真,让⼤家找到⼀定是假的选项。
既然涉及到⼀真⼀假,那我们能够马上反应是⽭盾考点。
接着看题⼲,涉及到“只要……就……”,它的推出关系是前推出后,那就是连长活着⇒⿁⼦不跨过昆仑关,那它的⽭盾就是连长活着且⿁⼦跨过了昆仑关。
那我们可以直接去观察①②③句中哪句话是这样的⼀个表述,很明显只有①这句话符合题⼲的⽭盾,所以这道题只有①。
逻辑三大命题一、选言命题结构:或者+选言肢,或者+选言肢。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或者P,或者Q。
真假判断:至少有一肢判断为真。
P非则Q真;Q非则P真;P、Q都为真。
常用的联结项: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也许…也许…等。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P,要么Q。
真假判断:有且只能有一肢判断为真。
P真则Q非;Q真则P非。
常用的联结项: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二者必居其一等。
二、联言命题结构:联言肢并且联言肢。
逻辑形式:P并且Q。
真假判断:所有联言肢为真,命题为真。
P真,Q真。
常用的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一面…一面…等。
三、假言命题(条件命题)结构:由前件(表示条件的肢判断)、后件(表示结果的肢判断)、联结项三部分组成。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特征:有此条件必有此结果;无此条件不一定无此结果。
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真假判断:若P真,Q真,则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为真;若P真,Q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为假;若P假,Q真,则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为真;若P假,Q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为真;常用的联结项: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则…;所有…都…等。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特征:无此条件必无此结果,有此条件不一定有此结果。
逻辑形式:只有P,才有Q。
真假判断:若P真,Q真,则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为真;若P真,Q假,则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为真;若P假,Q真,则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为假;若P假,Q假,则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为真;常用的联结项:只有…才…;必须…才…;除非…才…;不…不…;没有…就没有…等。
3、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特征:有此条件必有此结果;无此条件必无此结果。
逻辑形式:只要并且只有P,才有Q。
真假判断:若P真,Q真,则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为真;若P真,Q假,则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为假;若P假,Q真,则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为假;若P假,Q假,则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为真;常用的联结项: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只要…就…并且只有…才…;…当且仅当…等。
行测技巧:判断推理之假言命题必背15条公式假言命题类题目的做题步骤基本分为三步:第一步看题问,判断题目是要求以真求真还是以真求假,一般考察以真求真居多;第二步写出题干推理形式,确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正确书写推出关系;第三步写出选项推理形式并选出正确答案。
那么如何快又准的写出推理形式呢?只需要熟记以下“公式”。
5个前→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如果……那么(就)……;只要……就……;若……就(则)……;要想……必须……;一……就……;4个后→前(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只有……才……;除非……否则不……;……是……的基础(必要的);不……就不……;3个否一推一:除非……否则……;……除非……:……否则……:2大命题: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以真求真):A→B的逆否命题是非B→非A。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以真求假):A→B的矛盾命题是A且非B。
1个连锁推理:A→B→C→D→E记住了上述公式,写推理形式是不需要费脑筋思考的,直接根据标志词判断推理形式然后迅速解题。
【例1】由于近期世界范围内各种传染病疫情多发,我国必须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增加5%的财政投入用于疫苗研制和卫生防疫工作否则就无法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出现的情况。
事实上,从目前我国医疗科研现状来看,如果能增加5%的财政投入,那么我国疫苗研制就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由此可以推出:()A.未来五年内如果不能增加5%的财政投入用于疫苗研制和卫生防疫工作,我国就无法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的出现B.未来五年内疫苗研制如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就不会暴发大面积疫情C.如果世界各国不暴发传染病疫情,我国就不需要增加医疗投入以应对大面积疫情D.未来五年内如果增加5%的财政投入,可有效改善我国的医疗科研水平【解析】:答案:A;第一步判断出本题是要求我们以真求真,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第二步书写题干推理形式:抓住标志词“……否则……”,“如果……那么……”题干第一句话的推理形式是否一推一,即能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增加5%的财政投入。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例题推理假言命题是数学逻辑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级考试中的常考题目。
然而,对于不熟悉该知识点的人来说,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任务。
下面,我们来逐步分析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一、了解假言命题的定义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是由两个陈述句构成的联结词条件语句,其中前一个陈述句称为假设,后一个陈述句称为结论。
形式化表示为:假设⇒结论。
例如: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不去游泳。
以此为前提,我们可以推断得到:如果我去游泳,那么今天就没有下雨。
二、掌握推导规则在判断假言命题时,我们需要掌握“推导规则”,即:1. 从真命题里推导出来的结论也一定是真的。
2. 从假命题里推导出来的结论也一定是假的。
3. 对于假言命题,如果其假设成立,而结论不成立,则这个假言命题就为假。
4. 对于假言命题,只有在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结论才能成立。
三、举例分析假设有这样一条命题: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我就不去上班。
情况一:明天下雨,我不去上班。
这个命题对吗?根据假言命题的定义,只有假设成立,并且结论也成立,这个命题才为真命题。
因此,只有在“明天下雨的情况下,我确实不去上班”,这种情况下这个假言命题才成立。
所以,情况一是真命题。
情况二:明天不下雨,我去上班。
这个命题对吗?因为明天不下雨,所以假设不成立,不能进一步推导。
所以,情况二无法判断。
情况三:明天下雨,我去上班。
这个命题对吗?因为明天下雨,假设成立。
但是,我上班了,结论不成立。
因此,情况三为假命题。
情况四:明天不下雨,我不去上班。
这个命题对吗?因为明天不下雨,假设不成立。
根据推导规则,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是正确的。
因此,情况四为真命题。
四、总结通过上述解题步骤和例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判断假言命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假设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根据推导规则进行逻辑分析。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这个知识点,并在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判断推理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判断推理】
假言命题是一个由"如果...那么..."的形式构成的命题,其中包含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
在判断假言命题的真值时,我们需要考虑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首先,对于一个假言命题的前提和结论,有三种可能的情况:真真(P → Q)、真假(P → ¬Q)、假真(¬P → Q)。
只有在假假(¬P → ¬Q)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出该假言命题的真值为真。
其次,对于判断假言命题真假的推理过程,我们先假设前提为真,然后推导结论。
如果得到的结论也为真,则该假言命题为真;如果得到的结论为假,则直接判定该假言命题为假。
如果前提为假,则该假言命题总是为真。
总结起来,对于假言命题的判断推理,有以下两点要注意:
1. 只有在假如前提为假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为假,我们才能判断该假言命题为真;
2. 在假设前提为真的情况下,推导得到的结论为真,也能判断该假言命题为真。
通过以上推理逻辑,我们可以判断假言命题的真值,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分析。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解题技巧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解题技巧在行测的判断推理局部中,假言命题在考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很多考生可以掌握根底的解题方法,也可以很好地运用,但是遇到条件较多、题干比拟复杂的情况时,往往容易陷入困境,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针对难度较大的假言命题题目来介绍一种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二难推理模型。
关于二难推理模型,主要是需要理解一下考试中常见的2种形式:1.假如A,那么B;假如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
2.假如A,那么B;假如A,那么非B;推出“非A”恒成立。
【例1】下面是甲、乙、丙三位专家关于录取选调生的意见:甲:假如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乙:假如不录取王兴,那么录取李正;丙:假如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应该选择哪种录取方案,使甲、乙、丙三位专家的要求同时得到满足?A.只录取王兴B.只录取李正C.都录取D.都不录取【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甲和丙两位专家的意见为:假如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假如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可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一种模型:假如A,那么B;假如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
所以可以得出条件“不录取王兴”恒成立,即王兴不录取。
再将乙的意见进展逆否,可以和甲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二个模型:假如不录取李正,那么录取王兴;假如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可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二种模型:假如A,那么B;假如A,那么非B;推出“非A”恒成立。
所以可以得出条件“录取李正”恒成立,即录取李正,故此题答案选B。
【例2】某市要建花园或修池塘,有以下4种假设:修了池塘要架桥;架了桥就不能建花园;建花园必须植树;植树必须架桥。
据此不可能推出的是:A.最后有池塘B.最后一定有桥C.最后可能有花园D.池塘和花园不能同时存在【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可提炼出推出关系:池塘→桥→不花园;花园→植树→桥。
将第二个进展逆否可得:不桥→不植树→不花园。
那么可以得到:桥→不花园;不桥→不花园。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走出假言命题的“包围圈”一、借助关联词词写出判断推出关系(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先出场,前面的充分条件推出后面的必要条件,简写“前推后”。
例:假如具有选举权,那么年满18岁。
假如A,那么B=只要A,就B=要想A,必须B=(A⇒B)(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先出场,后面的必要条件推出前面的充分条件,简写“后推前”。
例:只有年满18岁,才会具有选举权。
只有C 才D=除非C,否那么不D=(D⇒C)表示必要条件的词语:必须、必需、前提、根底等(提取句子主谓宾成分,谁是根底/前提/必须,谁就是必要条件)①法治是稳定的前提。
稳定⇒法治②生活程度的进步以经济开展为根底。
生活程度的进步⇒经济开展③教育是民生之基。
民生⇒教育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一味的死记硬背,当出现一些新的,特殊的关联词组合时,记住关联词强调的条件关系是什么,这样才能是游刃有余地解题。
二、牢记推理规那么规那么:A⇒B为真,A真,可以推出B为真;肯前推肯后B假,可以推出A为假;否后推否前原命题:A⇒B等价于非B⇒非A(逆否命题)三、写出选项的推出关系并使用推理规那么例:1-2题基于以下题干:有8个候选人竞选学生会____(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
竞选满足以下条件:假如3号的票数多于4号,并且5号的票数多于8号,那么1号中选假如4号的票数多于3号,或者6号的票数多于7号,那么2号中选假如8号的票数多于5号,那么6号中选(1)3》4且5》8⇒1(2)4》3或6》7⇒2(3)8》5⇒61.假如上述陈述为真,并且事实上2号中选,那么以下陈述必定为真的是:A.8号的票数不比5号多B.6号的票数比7号多C.7号的票数比6号多D.4号的票数不比3号多2号中选,说明1号和6号没中选,由(3)8》5⇒6,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那么,否认后件就能否认前件,那么8号的票数不多于5号,A项正确。
2.假如上述陈述为真,并且事实上5号的票数多于8号,而1号没有中选,那么以下陈述必为真的是:A.4号的票数不比6号多B.3号的票数不比4号多C.2号中选为学生会____D.6号中选为学生会____由“1号没有中选”和“3》4且5》8⇒1”可得,或者3号的票数不多于4号,或者5号的票数不多于8号。
逻辑知识点总结逻辑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认识论、语言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逻辑是现代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其它学科的基础。
逻辑知识点总结如下:一、逻辑的基本概念1、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和一般化。
概念是思维的先导,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2、判断判断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联系起来的思维活动。
判断是推理的基本元素,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3、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活动。
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4、论证论证是以判断和推理为基本形式的思维和说理活动。
它是一种用来为自己的思维或行为做出解释、证明或辩护的方法。
5、谬误谬误是指在论证过程中,由于思维的不严谨和不正确而导致的错误。
谬误分为形式谬误和实质谬误。
6、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形式逻辑和实证逻辑两个方面。
二、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和推理形式的逻辑学分支,它主要涉及到演绎推理。
1、范畴范畴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般性的概念。
范畴是由概念和判断组成的,它是概念和判断的载体。
2、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由一个条件部分和一个结论部分组成的命题。
假言命题的逻辑关系有包含关系、等价关系和矛盾关系。
3、范畴演绎范畴演绎是由包含关系和假言命题推导出新的命题的推理过程。
4、命题演绎命题演绎是由已知的命题推导出新的命题的推理过程。
命题演绎包括假言演绎和三段论。
5、量词量词是逻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用来表示量的关系。
量词分为普遍量词和特殊量词,它们可以用来表示全部、一些、无、几等不同的量的关系。
三、实证逻辑实证逻辑是研究实际推理和实际论证的逻辑学分支,它主要涉及到归纳推理。
1、归纳归纳是由个别事实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过程。
归纳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在归纳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类比、类推等推理方法。
2、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一种归纳推理的方法,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判断推理之假言命题必背15条公式假言命题类题目的做题步骤基本分为三步:第一步看题问,判断题目是要求以真求真还是以真求假,一般考察以真求真居多;第二步写出题干推理形式,确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正确书写推出关系;第三步写出选项推理形式并选出正确答案。
那么如何快又准的写出推理形式呢?只需要熟记以下“公式”。
5个前→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如果……那么(就)……;只要……就……;若……就(则)……;要想……必须……;一……就……;4个后→前(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只有……才……;除非……否则不……;……是……的基础(必要的);不……就不……;3个否一推一:除非……否则……;……除非……:……否则……:2大命题: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以真求真):A→B 的逆否命题是非B→非A。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以真求假):A→B的矛盾命题是A且非B。
1个连锁推理:A→B→C→D→E记住了上述公式,写推理形式是不需要费脑筋思考的,直接根据标志词判断推理形式然后迅速解题。
【例1】由于近期世界范围内各种传染病疫情多发,我国必须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增加5%的财政投入用于疫苗研制和卫生防疫工作否则就无法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出现的情况。
事实上,从目前我国医疗科研现状来看,如果能增加5%的财政投入,那么我国疫苗研制就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由此可以推出:A.未来五年内如果不能增加5%的财政投入用于疫苗研制和卫生防疫工作,我国就无法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的出现B.未来五年内疫苗研制如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就不会暴发大面积疫情C.如果世界各国不暴发传染病疫情,我国就不需要增加医疗投入以应对大面积疫情D.未来五年内如果增加5%的财政投入,可有效改善我国的医疗科研水平【解析】:答案:A;第一步判断出本题是要求我们以真求真,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第二步书写题干推理形式:抓住标志词“……否则……”,“如果……那么……”题干第一句话的推理形式是否一推一,即能有效应对大面积疫情→增加5%的财政投入。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之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
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假言命题是在行测考试中必然性推理部分常考考点,而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也就是逆否命题更是经常出现,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难,只要细心,找到推出关系就可以判断,但是对于逻辑来说,做对并不是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的解题才是我们要做的重点,那下面我们就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此类题型在问法上,会以“由此可以推出”“据此题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等形式出现,即让我们根据题干推出关系,找到与干推出关系一致或是题干逆否命题的选项,也就是说通过肯定推出关系前件可以肯定推出关系后件,或者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那么当选项中出现肯定后件或者否定前件的情况,因为什么都推不出,可以直接排除。
我们看个例题:一本书要成为畅销书,必须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
如果上述断定成立,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 大多数人喜欢有可读性的畅销书B. 没经过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C. 有可读性的书一定是畅销书D. 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答案:D。
解析:题干和选项都涉及到假言命题的标志词,结合问法,考虑考得为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
题干推出关系为“畅销书⇒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A选项很明显不能从题干得出。
B选项没有经过精心包装,不知道是否有可读性,不能否定后件,排除。
C选项有可读性,后件的选言命题为真,肯定后件,什么都推不出,排除。
D选项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直接否定了题干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当选。
注意:我们所说的前件后件一定是推出关系的前件后件。
判断:假言命题:
A →B
假言命题:在假设的条件下,判断两个陈述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前推后):一件事件发生的充分条件是,在他出现的情况下必定发生
典型:如果......那么.......(前半句推出后半句):
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否定前件。
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得不出必然结论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
常用关联词: 如果....那么....,只要....就...,为了.....一定.....,凡是/任何.....都....,.....离不开....若.....则....,.....必须......,......是......的充分条件 ,等!
必要条件假言(后推前):一个事件的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指,在缺乏它的情况下,该事件不能发生
典型:只有......才.....(后半句推出前半句)
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否定前件。
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得不出必然结论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
常用关联词:不......不.....,除非....否则不....,没有....没有......, ....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的必要条件/的基础(谁是必不可少的/不和或缺的/必要的条件/的基础,作为后件
充分例子:
如果吃饭,那么要张嘴 吃饭 → 张嘴
必要例子:
只有到法定年龄,才可以结婚 结婚 → 法定年龄
小点:
除非A ,否则不B ▶ B →A
除非A ,否则B , ▶ -B →A
A →
B ▶ A →B 对 A →-B 错
-B →-A 对 -B →A 错
-A →B/-B 错 B →-A/A 错
A→B B→C ▶A→C
A→B C→-B ▶B→-C A→-C
假言命题做题心得
第一步:画圈,两个,或者四个!确定谁推谁,
→→
第二步:看选项,先看关联词。
边看,边想:
肯前,否后,继续看是否是,肯后,否前,
否前,肯后,直接不看,排除!
易错:否后或肯前了,缺不是对应的否前和肯后!如:A→B A→C,,-C→-B,是错误的!推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