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培训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17.85 KB
- 文档页数:5
职业卫生培训课件
第一章:职业卫生概述
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措施。
了解职业卫生的重要性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
1.1 什么是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针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危害员工健康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1.2 为什么需要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职业病、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减少工作中的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职业病及其预防
2.1 常见职业病类型
•尘肺病
•化学中毒
•噪声聋
•职业性皮肤病
2.2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佩戴防护设备
•良好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第三章:工作环境因素及其控制
3.1 空气质量
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关系到员工的健康。
空气中存在的有毒气体、灰尘等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应予以控制。
3.2 噪音控制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会导致听力损伤,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进行控制。
结语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能够增强大家对职业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学会预防职业病的方法,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
祝各位工作顺利,健康快乐!。
职业卫生培训课件PPT•职业卫生概述•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个人防护用品选用与佩戴•工作场所通风与照明设计•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职业病诊断与治疗原则•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目录CHAPTER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定义与重要性职业卫生定义职业卫生重要性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包括工作场所卫生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等,是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和诊断职业病的依据。
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与任务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场所卫生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与实施等。
工作任务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
具体包括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意识;实施工作场所卫生监测,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等。
CHAPTER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危害因素分类及来源01020304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性危害因素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030201定量评估法定性评估法综合评估法评估标准CHAPTER个人防护用品选用与佩戴身体防护用品防护服、安全带等,用于保护身体免受化学、物理等因素的伤害。
耳塞、耳罩等,用于降低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眼部防护用品护目镜、防护面罩等,用于保护眼睛免受飞溅或有害光线伤害。
头部防护用品安全帽、工作帽等,用于保护呼吸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分类及作用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原则与方法01020304010204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注意事项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应检查其完好性和有效性。
按照正确的佩戴方法和步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紧密贴合、不易脱落。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用品的清洁和保养,确保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当个人防护用品出现损坏或失效时,应及时更换新的用品,以保障个人安全。
03CHAPTER工作场所通风与照明设计通风设计原理利用空气流动,将新鲜空气引入工作场所,同时将污浊空气排出。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为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2】第47号令)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员工对职业病防护法规、知识、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进行宣传教育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部门分工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会同人事培训部门应根据法律规范等的要求、单位实际情况及岗位需要,定期征求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需求和意见,制定、实施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计划,确保提供相应的宣传教育培训资源。
做好宣传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宣传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宣传教育培训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二、职业卫生宣传
1、单位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厂报、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宣传。
2、部门车间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病危害讲解及其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卫生宣传。
三、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一)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对象
包括职业卫生领导小组成员及全体劳动者
(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内容
1、职业卫生领导小组成员职业卫生培训
应到具备培训条件的机构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
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
2、新进员工或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职业卫生培训
(1)凡单位新进员工、实习人员、离岗6个月以上的员工,由人事部门通知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并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组织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2)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必须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和职业卫生教育及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员工日常职业卫生培训
将员工日常职业卫生培训纳入单位、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范畴。
(1)单位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由职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培训内容、时间等要素规定如下:
①国家及地方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②单位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实施措施、岗位职责及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工艺设备等基本情况;
③单位的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总则;
④单位或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知识和操作规程;
⑤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
⑥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
⑦职业卫生培训初训课时不得小于16学时,复训课时不得小
于8学时;
⑧单位每年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考试,并存档;
⑨培训方式为定期教育和不定期教育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观看录像、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讲课等形式。
(2)车间级职业卫生教育由车间安全员或兼职安全员负责培训、教育内容:
①本车间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②本车间的职业安全卫士技术规程、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制度与规定;
③本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经验教育及防范措施;
(三)组织教育有班组长或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培训,主要内容;
①本班组生产职业及生产工艺流程;
②本班组作业中的的危害因素和其它应急防范措施;
③本班组岗位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使用规定;
④本班组主要设备性能及职业安全卫生规程以及主要环节的危害防范注意事项;
⑤本班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四、
五、建立用过教育培训档案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会同人事培训部门建立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三级职业卫生教育卡;
2、
3、职业卫生试卷;
4、相关培训证书的复印件;
5、培训课程;
6、
7、培训过程影像资料;
8、
9、培训签订表;
10、其他有关资料。
五、经费保障
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应保证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费用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