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_李红阳
- 格式:pdf
- 大小:908.47 KB
- 文档页数:5
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的找矿方向*谭运金 韦龙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桂林,541004)摘 要 根据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A u-A s-(Sb)型、Au-Hg-(T l 或U )型和Au-Sb-黄铁矿型金矿床。
Au-A s-(Sb)型金矿床可以成为超大型金矿床。
Au-As-(Sb)型金矿床的含矿建造富含有机质、沉积成因的黄铁矿和A u 、As 、Sb 、Fe 、S 等。
它们属于还原环境形成的黑色沉积岩系。
其构造背景是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带和裂陷沉降盆地。
Au-As-(Sb)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干酪根是Ò型干酪根,其原始有机母质是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海相菌藻类生物演化成的腐泥型有机质。
大型或超大型金矿的干酪根的元素组成显示,含矿流体的脱碳作用和内生氧化作用在成矿过程中具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大型矿床 卡林型 扬子地块西北缘和西南缘第一作者简介 谭运金 男 1941年出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钨锡铌钽和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是中国卡林型金矿的主要产地。
通过对该区卡林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作者认为,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沉积改造型金矿床;该区有望找到超大型金矿床。
以下就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寻找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的某些基础问题,提出我们的初步认识。
1 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类型根据含金沉积建造的岩性和岩石组合、含金建造形成的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矿带(田)内的矿化组合,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和标型矿物、载金矿物及其成分特点,矿化主岩的岩性、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矿化度及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硫、氢、氧、碳等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作者将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金-砷-(锑)型金矿床、金-汞-(铊或铀)型金矿床和金-锑-黄铁矿型金矿床[1]。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分析卡林型金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发现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
卡林型金矿在美国发现以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如:中国滇黔桂地区、印度尼西亚、伊朗西北地区和加拿大Quebec和Yukon地区等等。
但是大量成簇成带产出的地区只有两个,分别是美国内华达州和中国滇黔桂地区。
目前,内华达卡林型金矿是世界上第二大金矿集区,金资源量已超6000吨,每年金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
而以贵州为主的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金资源量已超过800吨,近6年金资源量增加246吨,显示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
图1 滇黔桂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图(刘建中等,2017)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为同一成矿体系,成矿模式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燕山期区域构造作用下,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的富含成矿物质的超压流体,沿深大断裂上涌,进入茅口组与龙潭组(或峨眉山玄武岩组)之间的不整合面(刘建中等, 2014)。
成矿流体沿不整合面横向运移过程中与不整合面附近的岩石产生水/岩反应(交代)形成构造蚀变体,局部形成金矿体或矿床。
不整合面既是热液运移的通道,也是金矿就位的场所。
成矿流体沿着不整合面横向运移到背斜(穹窿)高点部位后,背斜(穹窿)核部附近由弯滑褶皱作用形成的低压虚脱空间或切层裂隙构造使得成矿流体进入上覆地层系统,并在有利构造和岩性组合部位成矿(谭亲平等,2017)。
图2 贵州贞丰—普安整装勘查区金锑矿成矿模式(刘建中等,2012,2014,2016)不整合面构造对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刘建中等(2017)实地调查研究了隆或、高龙、马雄、巴平等金锑矿床(点),发现这些矿床(点)同样就位于不同地层界面中,马雄、巴平为泥盆系/寒武系,隆或为石炭系/泥盆系,高龙为中三叠统/二叠系,含矿岩石无一例外的都为硅化构造角砾岩,热液蚀变特征,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等等均与茅口组与龙潭组(或峨眉山玄武岩组)之间的构造蚀变体一致,从而提出了多层次构造滑脱与金矿成矿找矿模式。
云南勐海勐满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杨贵来;杨伟光;罗梅;和中华;罗石生;杨柱平;王翔【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07(21)4【摘要】云南勐满金矿床是"三江"褶皱系南端的一个微细粒-红土复合型金矿床,矿床达中型规模,并具有成为大型金矿的找矿远景.赋矿层位为上元古界澜沧群片岩和中侏罗统碎屑岩及第四纪残坡积层.文章提供了勐满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S、H、O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料,并对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勐满原生金矿床具有与卡林型金矿床类似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其成矿物源主要是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浅变质岩系和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碎屑岩系;流体包裹体及S、H、O同位素研究一致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含矿岩系(矿源层)的形成阶段及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阶段.区域构造及岩浆活动是引起金矿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加强对含矿层位的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学研究、加强控矿构造的分析、确定控矿构造的力学性质及与区域主干断裂之间的配套关系,是今后找矿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总页数】8页(P667-674)【作者】杨贵来;杨伟光;罗梅;和中华;罗石生;杨柱平;王翔【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云南勐海勐满金矿含金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意义 [J], 蒋丽怡;李卓飞;孙晓明2.滇西勐满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及矿床成因探讨——来自年代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的证据 [J], 贾福东;张长青;毛景文;刘欢;周云满;孟旭阳;李建荣;孙嘉3.云南勐满微细粒型金矿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J], 王翔;罗梅;于林松4.云南勐海县勐阿街温泉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J], 谭梦如;周训;张彧齐;刘海生;余鸣潇;海阔5.云南勐满光贺金矿成因类型与成矿作用探讨 [J], 朱卫平;林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潞西上芒岗金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研究[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能源开采方面也有了重大的突破,探测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在云南上芒岗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床是附近矿区开采的首例。
因为针对此处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对相关地质与矿产资源的了解不是非常充分,所以,一定要在此基础之上引进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理论,加强对此金矿床的研究。
[关键词]云南潞西金矿成矿模式找矿云南上芒岗金矿区位于一条多金属的成矿带上,同时又属于“三江”成矿带的范围,必然会成为开发矿产资源的重点区域。
针对上芒岗的金矿区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其矿床的地质状况、矿石含有的微量元素、矿石矿物学、流体包裹体以及稀土元素等,在对控矿规律进行总结,进而设计其成矿模式,并且利用相关技术与方法,对此矿区与周边矿区进行成矿预测,进一步研究找矿形势。
1成矿模式研究1.1沉积-初始富集期在火山喷发、海底热水流动以及大陆裂谷边缘海的演化作用下,形成了岩石圈结构层,在陆地化学物质不断的沉积过程中,还伴随着火山喷发物质的沉积,而其中就含有大量的金、铜等成矿物质,为成矿提供了初始矿源层。
并且随着边缘海的不断扩张,逐渐形成了一些深切割断裂,在地壳深部开通了一道与海底展开物质交换的渠道,致使海水能够在深循环的作用下,吸收岩石中的部分成矿物质,通过热卤水的方式逸出海底,进而对海底的物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改变,主要就是创造了一个高温缺氧的环境,导致泥质砂岩层中含有大量的成矿物质,逐渐形成黄铁矿。
一些含矿的热卤水覆盖在含矿的火山上,提高初始矿源层的位置,进而形成了成矿的部分来源,然后,通过长时间的幔热运动形成地热场,并且方便壳幔物质的迁移,进而富集成矿。
1.2构造-岩浆-热液期该地区曾经遭受过古太平洋与特提斯两种构造域的复合作用,其相应的构造环境既不属于安第斯大陆范围,也不属于大陆裂谷地带,属于一种大陆边缘向内断块过渡的环境。
随着地幔侵蚀作用导致玄武岩源区出现局部熔融状态,进而形成了具有碱性的岩浆,并逐渐上升,与地壳物质之间出现强烈的互相作用,进一步形成闪长质岩浆。
第39卷 第5期2003年9月 地质与勘探GEOLO GY AND PROSPECTIN G Vol.39 No.5September ,2003地质・矿床[收稿日期]2002-06-24;[修订日期]2002-09-23;[责任编辑]余大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873021)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编号:KZ -951-A1-405-02)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饶文波(1973年-),男,2000年毕业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地球化学研究工作。
滇西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和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关系饶文波1,2,高振敏1,杨竹森1,罗泰义1,李红阳1,陶 琰1(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摘 要]上芒岗金矿床分为两部分:红色粘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
这两种类型的金矿都受上芒岗断裂控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上下叠复关系。
红色粘土剖面中As 、Hg 、Au 、Sb 、Mo 等微量元素表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为表生条件下成矿元素组合,这一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元素特征极为相似;两类型金矿在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两类型金矿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分布曲线都表现为富Cs 和U 、贫Ba 和Sr 的模式,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
红色粘土型金矿形成于上新世,卡林型金矿形成于白垩纪,在成矿时代上有先后顺序关系。
[关键词]红色粘土型金矿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滇西上芒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3)05-0026-04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南方发现了一批与国外红土型金矿[1]相似的矿床[2,3],因其红土化作用不彻底,被称之为“红色粘土型金矿”。
这种类型的金矿属于表生金矿类型,其形成与下覆原生金矿(或含金母岩)有紧密的联系。
该图为雷打坡顶部剥土工程素描图,从垂直取样成果可以明显看出,雷打坡矿体主要出露于地表残、坡积层中,含矿岩石为高岭石化、黄铁矿化泥质粉砂岩,矿化沿剖面方向呈现逐步减弱趋势,且越靠近基岩,金品位越低,与潞西上芒岗矿体特征较为相似,可惜,雷打坡矿体由于风化剥蚀,现仅以残盖状分布于雷打坡坡顶平缓地段,不具备向外、向深部延伸的趋势。
摘要:从云南省成矿带角度,对兰坪-思茅区域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及形成进行了归纳,重点对普洱矿冶成矿较有关的哀牢山及兰坪-思茅成矿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另外,本文还列举介绍了云南省典型金矿山的矿体特征情况,并与普洱矿冶地质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论述普洱矿冶外围找矿前景及下步探矿方案。
关键词:矿产资源成矿带成矿带(区)划分卡林型金矿潞西上芒岗普洱矿冶1概述普洱矿冶有限公司探矿权位于宁洱县城130°方向,平距约28km 处,属普洱市宁洱县勐先乡管辖。
该区域地处三江(澜沧江、金沙江、怒江)成矿带中南段,自东向西分属哀牢山、云岭、兰坪-思茅、澜沧江和昌宁-澜沧成矿带五个二级成矿单元,是省内少有的多个二级成矿单元汇集区。
其中哀牢山成矿带以金、镍、铬等矿产为主;云岭成矿带目前已知矿床少,是寻找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的潜在远景区;兰坪-普洱成矿带以铜、铅、锌多金属及盐类矿产为主;澜沧江成矿带以铜多金属为主;昌宁-澜沧成矿带以铅、锌、银、锡、铁、金、锰、锑等矿产为主。
2云南主要金矿带(区)划分情况2.1依据金矿化层位、控矿构造,可分为8个金矿带。
①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金矿带;②广南-富宁金矿矿集区;③富源-东铺-挡风地金矿带;④东川金矿带;⑤元阳金矿带;⑥镇源金矿带;⑦墨江金(镍)矿带;⑧潞西上芒岗金矿带。
2.2依据矿山规模及岩体特征,可分为3个金矿带。
①矿山规模规模小-大型,岩体为玄武岩型:此类矿带位于扬子地台东南接触部,且成矿规律与普洱矿冶无关,不作为本次汇报内容。
②矿体与岩体无关,矿山规模小,属卡林型金矿型:此类矿带矿体特征与普洱矿冶相似,作为本次汇报重点,将在第四章进行重点分析。
浅析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滇黔桂地区的卡林型金矿,按照岩石成分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混杂碳酸盐类型、含钙陆地碎屑岩类型、火山碎屑岩石类型三种。
对滇黔桂这三个地区的卡林型金矿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了他们的地质特征。
标签: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卡林型金矿的矿床主要是微细的浸染型中低温的流体矿床,他们大多数生产在渗透性较好的、没有经过区域性改变本质的细碎岩石、碳酸盐石和硅质岩中,矿石大多数都是浸染的形状。
我国的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黔桂、秦岭和四川广西的交界地带。
卡林型金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金矿品种,日益引起了世界各国地质工作者的注意。
1 卡林型金矿想成的地质背景1.1 滇黔桂卡林型金矿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的交界地带,这里是我国著名的卡林型金矿“金三角”之一。
这个地带主要有3套不同的底层排序:一是典型的深水盆地,它包括深水碳酸盐岩石、泥岩、沉凝灰岩等等以及后来累积形成的陆地碎屑浑浊积岩等种类,这是我国右江盆地最主要的富金层之一;二是孤立的碳酸盐台地种类;三是发育在贵州西南的归属于扬子陆地的宽广的被动大陆附近浅水域的碳酸盐经过日积月累地沉积夹杂着少量的陆地碎屑岩石,这也是重要的含金矿的种类之一[1]。
1.2 滇黔桂位于中国东部的重力梯级,这个地带处于地壳结构和地壳厚度的交接转换位置。
这种位置,对金属矿的形成非常有利。
这个地方磁场的一般特点就是比较平静和稳定,属于典型的沉积岩形成磁场。
滇黔桂地区1:21万水的沉积物这个测量结果表明了,这个地区是一个含有金属Au的高背景区。
Au平均含量是1.64×10-9。
根据这个地区元素含量分布的调查情况,贵州西南部和西部的扬子台地碳酸盐岩石和东部的陆地碎屑沉积岩石是两个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其中扬子地球化学区里面碳酸岩石分布较广。
Au、Hg、Sb等元素也有高背景的特征,这些元素的离散型很大,整体的背景价值也比较高,元素含量起伏变化比较平稳,只有在局部的或者金矿点周围附近郁积形成的岩石比较异常,在化学区内的陆地硅质琐碎岩,是一种造山型褶皱地带,元素含量的变化离散性很小。
从桂西北隆或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
可能成因
刘显凡;杨科佑
【期刊名称】《地质地球化学》
【年(卷),期】1998(026)004
【摘要】在区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和构造控矿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桂西北隆或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该2金矿床的穹隆构造,深断裂控矿,多层位赋矿和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既具有普遍性,又表现出特殊性,其原生成矿硅质流体可能主要直接来自深部岩浆源分异作用,但由于是在地壳中成矿,不可避免地受到部分地层的物质和流体的混染,因而属于地幔上隆
【总页数】8页(P1-8)
【作者】刘显凡;杨科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4
【相关文献】
1.桂西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J], 张敏;庞保成;吴荣华;李文龙
2.桂西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J], 张敏;庞保成;吴荣
华;李文龙
3.紫木凼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J], 邰瑜辉;李永胜
4.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遥感地质研究 [J], 陈赶良
5.川西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J], 赵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的主要金矿类型及重点找矿区域研究
高振敏;罗泰义
【期刊名称】《黄金科学技术》
【年(卷),期】1998(000)005
【摘要】云南省金矿类型多、资源丰富。
主要的金矿类型有:变质碎屑岩型、沉积岩型(卡林型)、富碱斑岩型、侵入岩内及内外接触带型、红色粘土型和海相火山岩型。
主要成矿区域包括哀牢山成矿带、大理-丽江-宁蒗成矿带、滇东南成矿区、怒江以西潞西-瑞丽成矿带。
对上述金矿类型和重点找矿区进行了概述。
【总页数】1页(P1)
【作者】高振敏;罗泰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赣东北地区主要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 [J], 付文树;童军义;饶建峰
2.云南省的主要金矿类型及重点找矿区域研究 [J], 高振敏;罗泰义
3.福建省主要金矿类型的找矿标志 [J], 张克尧
4.佳木斯地块主要金矿类型特征及找矿方向 [J], 戴才
5.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成矿带主要金矿类型及区域成矿规律 [J], 曹积飞;王斌;孟广路;李宝强;马中平;陈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机质的地质热示踪意义及其成矿作用——以桂西北卡林型金矿为例黄同兴;胡明安;梁伊【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3)002【摘要】在卡林型金矿中有机质常与矿石共生,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可利用有机质示踪地质热事件.以桂西北卡林型金矿为例,研究有机质的基本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桂西北地区卡林型金矿中有机质对地质热事件的示踪及其与金矿成矿的关系:①桂西北地区各矿区的有机质可划分为原生型干酪根和迁移型有机流体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迁移型有机质主要为凝胶化有机质,主要是地层原生有机质在地质热事件的影响下由于热降解作用生成的有机流体的残余物,其形成、演化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②桂西北地区卡林型矿区地层中的有机质成熟作用由矿体向近矿围岩、再过渡到矿体外围,其氯仿沥青A含量及其A/C值由大逐渐变小,反映成矿过程中,成矿的地质热事件对于地层原生有机质影响所产生的热效应,从矿体到外围地层逐渐减弱;③地质热事件对于金矿区赋矿地层中有机质产生了明显的改造.【总页数】9页(P191-199)【作者】黄同兴;胡明安;梁伊【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宁530023;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南宁53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593【相关文献】1.浅析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 [J], 刘艳2.甾族化合物的生物成矿学意义——以桂西北卡林型金矿为例 [J], 黄同兴;杨振;胡明安;夏金龙3.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物质来源及与有机质的关系探讨 [J], 夏令军4.扬子地块西北缘及西南缘卡林型金矿的有机质地质地球化学 [J], 谭运金;韦龙明5.地质热事件—有机质—金属成矿作用的联系 [J], 胡明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播卡金矿含矿层地球化学特征及隐伏矿预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云南省是中国大陆的金矿重要分布区之一,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其中,播卡金矿是目前钨金多金属矿开发规模最大、外基岩块型金矿床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矿床类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然而,尽管在播卡金矿探矿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现场、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但矿床隐伏部分仍不清晰,对矿床成因和找矿预测仍存在很多科学问题和实践难题。
因此,进一步研究播卡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隐伏矿预测,对于进一步认识矿床成因、完善地球化学理论和强化找矿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对播卡金矿所处地质区域的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岩石类型和矿化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2)对播卡金矿中的含矿层样品进行系统采集、化验和地球化学分析,获取其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3)结合野外实测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研究,对播卡金矿矿化层中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探讨;(4)针对矿床与地质构造、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播卡金矿的隐伏矿构造和找矿预测进行重点研究。
2.研究方法:(1)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球化学实测和样品采集;(2)样品制备、化验和地球化学数据统计分析;(3)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及模拟分析;(4)结合野外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建立矿床成因模型以及矿床隐伏部分的找矿预测模型。
三、研究进展和预期成果1.研究进展:(1)就播卡金矿地质背景及其构造特征、岩石类型、矿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矿床类型和成因进行了初步认识和阐述。
(2)对播卡金矿中的样品进行了野外采集,样品制备和地球化学分析,初步获取了含矿层中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
(3)对采集到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特征分析,为研究其分布规律和找矿预测奠定了基础。
2.预期成果:孜孜不倦、潜心研究后,我们期望能够获得以下的研究成果:(1)通过系统对播卡金矿探矿历程的归总和总结,在明确矿床成因模式基础上,深入探索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寻找矿床深部隐伏部分的科学方法;(2)对播卡金矿中的含矿层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研究播卡金矿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它们与矿化作用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和找矿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3)通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和模拟分析,为矿床的隐伏部分找矿预测奠定基础,为国内的金矿勘探业界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探讨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李红阳;陶琰;谱传杰【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02(031)006【摘要】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 和Mo等元素的共生组合,并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勐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总页数】10页(P577-586)【作者】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李红阳;陶琰;谱传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3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云南省黄金管理局,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研究 [J], 杨竹森;高振敏;饶文波;李红阳;罗泰义;顾俊生2.云南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 [J], 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李红阳;顾俊生;胡广耀;李雁鹏;李玉本;普传杰3.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金的特征 [J], 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李红阳4.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J], 饶文波;高振敏;罗泰义;杨竹森;李红阳;陶琰;谱传杰5.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金的分布特征 [J], 饶文波;高振敏;杨竹森;罗泰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岭与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刘学飞;王庆飞;杨立强;龚庆杰;张静;高帮飞【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08(27)3【摘要】滇黔桂与秦岭地区是中国卡林型金矿两大集中分布区,选取了两大矿集区30余个典型的矿点,对两大矿集区的矿床地质、稳定同位素(O、D、C、S)、Pb同位素、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对比,探索了各矿集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地质制约。
两大矿集区卡林型金矿特征具有相似点,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00-200Ma之间,赋存围岩较为广泛,成矿流体具有混合性、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总体来源于围岩,控矿构造以压扭性为主,成矿条件为浅成、中低温、高硫低氧的中酸性环境。
由于秦岭地区处于板块边缘,流体、物质成分来源相对较为复杂,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的特征明显;而滇黔桂地区为板块内部矿集区,流体、物质成分来源相对较为单一,成矿温度相对较低;区域成矿特色的差异是由其所处构造地质背景不同造成的。
【总页数】10页(P51-60)【关键词】卡林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成矿条件;秦岭;滇黔桂【作者】刘学飞;王庆飞;杨立强;龚庆杰;张静;高帮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浅析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 [J], 刘艳2.秦岭地区与滇黔桂接壤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J], 韦龙明3.从滇黔桂"金三角"区域地层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探讨卡林型金矿的物质来源 [J], 周余国;刘继顺;王作华;欧阳玉飞;高启芝;刘德利;黄元有4.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张复新;季军良;龙灵利;范春花5.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热液矿物地球化学 [J], 肖荣阁;陈卉泉;范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