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石墨形态的原因

影响石墨形态的原因

影响石墨形态的原因
影响石墨形态的原因

影响各种类型石墨形成的因素

影响A型石墨形成的主要因素

1.铸铁结晶过冷度过冷度直接受冷却速度、化学成分、及形核能力的影

响,但对造型线上大批量生产铸件时,冷却速度并不可以控制和管理。

在铸件壁厚不是很均匀时,对于铸件上的边角薄小部位冷却速度快,

过冷度大,但如果铁液冶金质量及孕育良好,并不会出现过冷石墨,

不过是石墨尺寸偏细小而已。

2.铁液中的非均质核心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冲天炉熔化的铁液中的S含量

可以达到0.06-0.15%左右,铁液中的S和Mn、Ca等元素可以结合生

成MnS、CaS等硫化物作为石墨形核的核心和以SiO2为外壳的晶核。

有的厂家用电炉熔化废钢加增碳剂的方法生产灰铸铁,铁水中硫含量

0.03%以下,在灰铁中硫含量并非越低越好,这样就非常不利于产生大

量非均质核心,从而容易造成石墨形态趋向于D型和B型,这种情况

下在电炉中加入适量硫铁将硫含量提高至0.07%左右即可。有关研究表

明,SiO2晶体可以作为石墨结晶的外来晶核,在高于铁液氧化皮形成

温度时,析出的SiO2质点不可能作为石墨核心,其原因在于铁液尚未

进入凝固时期,SiO2内有效结晶表面或随时间延长而溶解,或变为熔

渣而失去孕育能力。只有在凝固期间,SiO2有一个晶质表面,它既不

成渣,也不溶解,从而起到石墨核心的作用。要使析出的SiO2起到石

墨核心的作用,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应合理加入含硅孕育剂②铁

液中应有足够的氧(20-30ppm),以便形成有效的SiO2晶核。③加入

孕育剂和凝固之间的时间间隔应为最短,随流孕育完全可以满足这个

要求。

3.高温静置的影响在大批量生产线作业的工厂一旦某一节点出现问题,

会导致整条线停产,这时尚在电炉中的铁液在平衡温度以上长时间过

热后,铁液中的自由氧及SiO2与铁液中的C发生(SiO2+2C=[Si]+2CO

(g)反应,铁液因CO挥发而贫氧。这样的铁液在浇注冷却凝固时,

可能形成极少数的SiO2晶核,且其中一大部分很容易失去作用,成为

一种缺少晶核的铁液,这样的铁液石墨化率会很低下,很可能形成D

型石墨和铁素体基体[2]。若用孕育剂处理这样的铁液也不会有太好的

效果,因对于形成足够的SiO2有效晶核来说,还缺乏氧源。这就是为

什么长时间高温静置的铁液石墨化能力差的原因。此时对这样的铁液

重新加入部分生铁废钢及回炉铁等材料进行调质处理即可。

4.孕育剂的影响在铁液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孕育剂的加入方式有包内加

入和包嘴随流孕育两种方式。包内加入的方式一般在做球墨铸铁时使

用,因为经球化的铁水白口倾向比较大,同时球化铁水最好在7分钟

内浇注完毕,否则易发生球化及孕育衰退现象;在做灰铁时以包嘴随

流孕育的方式效果应为最佳,孕育剂粒度0.3-0.5mm,使用量仅在

0.1-0.15%之间,加入时间与凝固时间的时间间隔为最短,这样还完全

可以避免孕育衰退的发生。

影响D型石墨形成的因素

过冷石墨的形态特征是在奥氏体枝晶间分布着大量细小而无一定方向性的近似点状石墨。首先由于铁水缺乏形核因子或孕育效果的影响、或铸件本身壁薄同时浇注后冷却速度非常快,造成结晶过冷度变大,这样的情况下都可能导致铸件形成D型石墨。具有DTYPE石墨组织的铸件在清理机中清理时容易发生破损和掉角现象。所以正常情况下这种石墨组织应尽可能避免。目前部分空调器压缩机用气缸铸件本身就要求金相组织以D型石墨为主,所以在铸造方法上有的采用金属型提高冷却速度,同时加入0.05-0.07%的Ti进一步加大结晶过冷度,从而促进D型石墨的形成。

影响B型石墨形成的因素

据有关资料介绍,B型石墨就相当于D+A的组合。首先由于受铁水质量或孕育效果的影响(在前文中已明确)在铸件的内部最起初先形成了分枝多而且密的D型石墨,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在共晶转变中释放出结晶潜热向周围散出,导致结晶过冷度降低,故外层石墨生长速率延缓,石墨片又逐渐长成了片状,而且沿着热流的方向长成了辐射状[3]。再进一步向外发展时,由于热流已不再有明显的辐射方向性,故外围又长成了蜷曲的片状A TYPE石墨。对要求A TYPE

石墨比较严格的铸件,在铁水冶金质量及孕育处理方面必须严格管理和控制,尽量避免D TYPE石墨的形成,也即可避免BTYPE的发生。

影响C型石墨形成的因素

生产中铸件出现C型石墨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生铁遗传性因素引起形成C 型石墨,电炉本身过热温度低,生铁中的粗大石墨不能完全熔化,但在冲天炉过热带中过热温度可以达到1700℃,生铁中的粗大石墨基本可以熔化,所以一般用冲天炉熔化的铁水形成粗大石墨的几率较低。用电炉生产灰铸铁时所使用的生铁牌号控制在18-22#铸造生铁较为恰当;另一种情形就是目前很多厂家大批量使用废钢加增碳剂用电炉直接熔化生产灰铸铁,在浇注过程中电炉中储存的铁水中的碳不可避免有部分被烧损,为了不使初晶温度进一步提高,作业者随时向电炉中补加部分增碳剂,如果这部分增碳剂未能完全熔解即被倒出进行浇注,这样将有部分增碳剂进入铸件型腔随其余铁水一起结晶凝固,这部分石墨就相当于过共晶成分铁液先析出的初生石墨一样,其余游离碳进一步附着并长大,从而形成粗大的C型石墨。在生产中控制好补加增碳剂的熔解或着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采取其它调质措施即可解决此问题。

A TYPE石墨的形成必要条件:硫化物等非均质核心及有效的SiO2为外壳的晶核,铁水中饱和平衡的含氧量及有效的孕育处理。

B TYPE石墨即D+A的组合,加强铁液质量及孕育管理,避免D型石墨生成,B 型石墨也会随之减少。

C TYPE石墨在铁液质量管理不好的状态下在亚共晶成分铁液中也会出现,必须加强熔化原材料生铁及未完全熔化石墨增碳剂的管理,避免粗大石墨生成。

石墨形态

共晶石墨(A、D、E、B型及珊瑚状石墨)的形成 在共晶结晶阶段生长的片状石墨依分布及形态特点可分成A、D、E、B型石墨,它们分别在不同化学成分及过冷条件下形成。 A型石墨是生长于早期形成的共晶晶粒内的片状石墨。在过冷度不大、成核能力较强的熔液中生成。由于分枝不很发达,故石墨分布较为均匀。A型片状石墨是非正常共晶反应条件下形成的,石墨片超前生长几乎像初生相。 D型石墨又称过冷石墨,大的过冷造成强烈的石墨分枝是生成这种石墨的主要原因。石墨分散度大,比A型石墨更细更短。尺寸在20%26mu;ml以下,大部分在2~%26mu;gm范围内。在奥氏体枝晶问呈无方向性分布。石墨端部曲率半径小,近似尖形。根据共晶系的分类,D型过冷石墨是在石墨与奥氏体高度共生的正常共晶条件下形成的。石墨与奥氏体以相同的生长速度同时伸入液体,从而限制了它的长大。石墨呈极度弯曲的短片,低倍率下观察几乎是小点状。 根据D型石墨的生长机制,凡是增加过冷度使石墨加剧分枝的因素均有利于A 型石墨向D型石墨的转变。例如:激冷铸型灰铸铁、连铸制品、低硫 (w(S)%26lt;0.01%)铸铁件、真空熔炼、高温过热都容易生成D型石墨。 生产上制取D型石墨常用的方法是向高碳当量的铁液中加Ti。铸铁的钛含量依碳当量变化而变化,碳当量偏低时,Ti量可少,碳当量增高时Ti量随之增高。例如:CE=4.0%时,对应加入w(Ti)=0.10%~0.15%;CE=4.3%时, w(Ti)=0.15%~0.20%;当CE=4.7%时,w(Ti)=0.20%~0.25%。文献[54]指出,为使过共晶铸铁用金属型铸造得到D型石墨,铸铁的含Ti量是重要条件。在CE=4.5%时w(Ti)=0.085%;CE=4.44%时,w(Ti)=0.075%则可得到最优的强度。为获得所需的显微组织,以及抗拉强度与良好的切削性能的最佳结合,钛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0.1%。 钛降低铁液的共晶温度,提高自身的过冷倾向,促使石墨大量分枝。众多的短小、弯曲D型石墨缩短了碳的扩散距离,使石墨附近的奥氏体在铸件冷却过程转化成铁素体(见图1),导致力学性能降低。但是由于:①奥氏体枝晶多。②D型石墨短小,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小。③D型石墨共晶团有良好的团球状外形(见图2)等原因,与相同基体的铸铁相比,D型石墨铸铁往往具有较高的强度。

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

1.0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 2.01.1碳当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字串9 决定灰铸铁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石墨形态和金属基体的性能。当碳当量()较高时,石墨的数量增加,在孕育条件不好或有微量有害元素时,石墨形状恶化。这样的石墨使金属基体能够承受负荷的有效面积减少,而且在承受负荷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金属基体的强度不能正常发挥,从而降低铸铁的强度。在材料中珠光体具有好的强度、硬度,而铁素体则质底较软而且强度较低。当随着 C、Si的量提高,会使珠光体量减少,铁素体量增加。因此,碳当量的提高将在石墨形状和基体组织两方面影响铸铁铸件的抗拉强度和铸件实体的硬度。在熔炼过程控制中,碳当量的控制是解决材料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2合金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灰铸铁中的合金元素主要是指Mn、Cr、Cu、Sn、Mo等促进珠光体生成元素,这些元素含量会直接影响珠光体的含量,同时由于合金元素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石墨,使基体中铁素体的量减少甚至消失,珠光体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细化,而且其中的铁素体由于有一定量的合金元素而得到固溶强化,使铸铁总有较高的强度性能。在熔炼过程控制中,对合金的控制同样是重要的手段。 1.3炉料配比对材料的影响字串4 过去我们一直坚持只要化学成分符合规范要求就应该能够获得符合标准机械性能材料的观点,而实际上这种观点所看到的只是常规化学成分,而忽略了一些合金元素和有害元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如生铁是Ti的主要来源,因此生铁使用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材料中Ti的含量,对材料机械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废钢是许多合金元素的来源,因此废钢用量对铸铁的机械性能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在电炉投入使用的初期,我们一直沿用了冲天炉的炉料配比(生铁:25~35%,废钢:30~35%)结果材料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很低,当我们意识到废钢的使用量会对铸铁的性能有影响时及时调整了废钢的用量之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因此废钢在熔化控制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控制

现象及影响因素

第六章高聚物液体的流变性质 第一部分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1)液体的流动类型 (2)高分子熔体的流动特征 (3)影响高聚物熔体粘度的因素 (4)高聚物熔体弹性效应的表现 (5)高聚物熔体粘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内容:弹性效应的理解 掌握内容:(1)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征 (2)高聚物熔体的流动特征及影响流动温度的因素 (3)影响切粘度的结构因素及外在因素 理解内容:(1)高聚物熔体的流动机理 (2)高聚物熔体弹性效应的机理、现象及影响因素 了解内容:(1)高聚物熔体粘度的测量方法 (2)拉伸粘度的基本情况 6.1高分子粘性流动的特点 6.1.1高分子的流动通过链段的位移而完成 高分子流动不是整个大分子链的迁移,而是通过链段相继跃迁而实现的。类似蚯蚓的蠕动。 跃迁不需大的空穴,而有如链段大小的空穴即可以了,此外链段又称为流动单元,尺寸约含有几十个主链碳原子。 6.1.2流动曲线(高分子的流动不符合牛顿流体的规律) 粘度不随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大小而改变,始终为常数,为牛顿流体(Newtonian fluid),包括了低分子溶液、高分子稀溶液。 不符合牛顿流体公式的流体,成为非牛顿流体。 其中,流变行为与时间无关的流体包括: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宾汉流体。 A:假塑性流体(pesudoplastic):大多数高分子的熔体和浓溶液属于此类。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少。

大分子流动时,各液体层存在着速度梯度。 细长大分子处于不同的层中,各部分的速度不同,不能持久存在而趋势于进入同一流层,不同流层平行分布,导致了大分子在流动方向上的取向,正如同在小溪中的绳子一样,取向的结果使得粘度下降。 B:胀塑性流体(dilatant fluid),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粘度增加,即剪切变稠,该现象在高分子熔体和浓溶液中罕见,但常见于悬浮液、胶乳、高分子-填料体系。 C:宾汉流体(或叫塑性流体) 受到的剪切应力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不发生流动,而超过后,则象牛顿流体一样流动。 例如:泥浆;牙膏;油脂 解释:与分子的缔合或某种有序结构的破坏有关。 6.1.3高分子流动时伴有高弹流变 低分子流动,产生的形变,完全不可逆的; 高分子的流动,形变:一部分不可逆的; 一部分是可逆的:高分子流动不是高分子链段简单的滑移,而是链段分段运动的结果,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沿着外力的方向伸展,即一定量高弹形变,该部分可逆;外力消失后,又蜷曲,形变恢复一部分。 恢复为松弛过程:分子链柔顺,恢复快;温度高,则恢复快。 例如:当PS在175-200℃较快速度挤出,则塑料棒膨胀至2.8倍之大。 6.2高分子流体(熔体)的流变曲线 6.2.1影响粘流温度的因素 分子结构的影响 分子链柔顺性:好时,则内旋转位垒低,流动单元的链段就短,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发生粘性流动,例如:PE(100-130℃)、PP(170-175℃),因为结晶Tf被Tm所覆盖,如果不结晶,则在更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发生流动。 差时,流动所需要的孔穴较大,需更高温度,提供了大孔穴及热运动能量。例如:聚苯醚(300℃),聚碳酸酯(220-230℃)。 分子间作用力:小,在较低温度下可产生分子相对位移,如PS(112-146℃)。 大:粘流温度高,如PVC的粘流温度(165-190℃) 改善方式:加入增塑剂,可降低Tf。 加入稳定剂,提高其体系的分解温度。 分子量的影响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十一章 铸铁习题与思考题

第十一章铸铁习题与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碳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有和。 2.影响铸铁石墨化最主要的因素是和。 3.根据石墨形态,铸铁可分为、、和。 4 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可锻铸铁可分为和。 5 球墨铸铁是用一定成分的铁水经和后获得的石墨呈的铸铁。 6 HT350是的一个牌号,其中350是指为。 7 KTH300-06是的一个牌号,其中300是指为;06是指为。8.QT1200—01是的一个牌号,其中1200是指为;01是指为。 9 普通灰口铸铁按基体的不同可分为、、。其中以的强度和耐磨性最好。 10.可锻铸铁按基体的不同可分为和。 11 球墨铸铁按铸态下基体的不同可分为、和。 12.球墨铸铁经等温淬火其组织为。 13 铸铁(除白口铸铁外)与钢相比较,其成分上的特点是和高,其组织上的 特点是。 14 球墨铸铁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较普通灰口铸铁为高,这是因为。 15 生产变质铸铁常选用和作为变质剂。 16.生产球墨铸铁常选用和作为球化剂。 17 生产可锻铸铁的方法是。 18 灰口铸铁铸件薄壁处(由于冷却速度快)出现组织,造成困难,采用克 服之。 19 铸铁具有优良的性、性、性和性。 20 普通灰口铸铁软化退火时,铸铁基体中的全部或部分石墨化,因而软化退火也叫 做退火。 21.球墨铸铁等温淬火的目的,是提高它以及和。 22 铸铁件正火的目的是提高和,并为表面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23 灰口铸铁经正火处理,所获得的组织为。 24 球墨铸铁的淬透性比较好,一般件采用淬,形状简单硬度要求较高时采用淬。25.普通灰口铸铁软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和。 (二)判断题 1.可锻铸铁在高温状态下可以进行锻造加工。 2.铸铁可以经过热处理来改变基体组织和石墨形态。 3.可以通过热处理的方法获得球墨铸铁。 4.共析反应时形成共析石墨(石墨化)不易进行 5.利用热处理方法来提高普通灰口铸铁的机械性能其效果较显著。 6.可以通过热处理方法提高球墨铸铁的机械性能其效果较显著。 7.灰口铸铁的抗拉强度、韧性和塑性均较钢低得多,这是由于石墨存在,不仅割裂了基体的连续性,而且在尖角处造成应力集中的结果。 8.碳全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的铸铁是白口铸铁。 9.由于石墨的存在,可以把铸铁看成是分布有空洞和裂纹的钢 10.含石墨的铸铁具有低的缺口敏感性。 11.含石墨的铸铁切削加工性比钢差,所以切削薄壁、快冷的铸铁零件毛坯时容易崩刃。 12 灰口铸铁与孕育铸铁组织的主要区别是孕育铸铁的石墨片细而密。 13 可锻铸铁是由灰口铸铁经可锻化退火得到。 14 硫和锰是促进铸铁石墨化的元素。 15 灰口铸铁在工业上应用最广泛。 16 可以通过热处理的方法获得球墨铸铁。

影响球化效果的几方面因素及解决方法

影响球化效果的几方面因素及解决方法 1、原材料。 使用废钢方面,由于货源不固定,因而造成成分的波动与偏差,如果是生产铁素体基体材质的铸件,则应选用碳素钢成分的废钢,例如A3钢、45钢等角钢、工字钢等;也可以适度用些不含Cr的合金钢。 在外观方面,最好不得有铁锈、油漆、油圬以及焊缝等,因为铁锈主要是FeO等,在球化反应时会消耗Mg元素,影响球化率;油漆尤其是橘黄色、绿色,是由含Pb约64%和Cr约16.1%的颜料配置而成;焊缝金属一般含有O、H、S、P、Sn、Pb等有害杂质,这些干扰杂质元素,尤其是Pb会进入铁液之中,直接会是石墨形态变异。 尽量少用表面附着较多的煤(煤中S、P含量高)、或铁锈的废钢,以及废钢中夹杂锌、铝、铅、铬、铜等反球化元素,上料工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能用不明来源的废生铁铸件和玛钢件。 增碳剂一定要保持干燥,受潮后的增碳剂会导致铁水中含O、H等元素增加,造成铁水过度氧化,影响球化效果。 2、出炉温度 出炉温度尽量控制在1480-1500℃,在球化包温度较低时,可以适当提高 10-30℃。但最高不能超过1538℃的临界温度。否则会造成球化反应剧烈(过度烧损球化剂)、夹渣、冷隔等现象。 3、捣包 捣包注意:①填充后应进行紧实,使合金之间的空隙或缝隙最小,堆积密度最大;也就是必须分层用力捣实,②必须有覆盖物,覆盖物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主要目的是延缓起爆、预处理等,③现场操作操作注意一定要覆盖严实,不要有缝隙,充分体现既覆又盖的目的;④覆盖后的体积最好和处理包凹槽相吻合。 4、扒渣 扒渣应迅速和彻底,防止铁水回硫,第二次氧化 5、覆盖 扒渣后,覆盖足量的保温剂,保证铁水温度下降缓慢,利于浇注。 6、浇注时间尽量在12分钟内完成,以免温度过低和孕育衰退。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及其系统误差(精)

比表面测试方法根据测试思路不同分为吸附法、透气法和其它方法,透气法是将待测粉体填装在透气管内震实到一定堆积密度,根据透气速率不同来确定粉体比表面积大小,比表面测试范围和精度都很有限;其它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粒度估算法、显微镜观测估算法,已很少使用;其中吸附法比较常用且精度相对其它方法较高;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透气法,粒度估算法,和吸附法等。 吸附法根据吸附质的不同又分为吸碘法,吸汞法,低温氮吸附法等。 低温氮吸附法根据吸附质吸附量确定方法不同又分为动态色谱法,静态容量法,重量法等,目前仪器以动态色谱法和静态容量法为主; 动态色谱法在比表面积测试方面比较有优势,静态容量法在孔径测试方面有优势。 实验二十六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透气法 每单位质量的粉体所具有的表面积总和,称为比表面积(m2·kg-1)。比表面积是粉体的基本物性之一。测定其表面积可以求得其表面积粒度。 在工业中,钢铁冶炼及粉末冶金;电子材料;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燃料、磨料;化工、药品;石油化工中固体催化剂等很多行业的原料是粉末状的。这些工业的有些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也是粉末状的。在生产中,一些化学反应需要有较大的表面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要有适当的比表面积来控制生产过程;许多产品要求有一定的粒度分布才能保证质量或者是满足某些特定的要求。 粉体有非孔结构和多孔结构两种特征,因此粉体的表面积有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两种。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有勃氏透气法、低压透气法、动态吸附法三种。理想的非孔性结构的物料只有外表面积,一般用透气法测定。对于多孔性结构的粉料,除有外表面积外还有内表面积,一般多用气体吸附法测定。 一、目的意义 勃莱恩(Blaine)透气法是许多国家用于测定粉体试样比表面积的一种方法。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水泥产品是粉体。水泥细度是水泥的分散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是水泥厂用来控制水泥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参数。测水泥的比表面积可以检验水泥细度以保证水泥的强度。水泥细度的检验方法有筛析法、比表面积测定法、颗粒平均直径与颗粒组成的测定等几种。其中,勃氏透气法仪器构造简单、操作容易、测定方便、节省时间、完全不损坏试样、复演性好,国家标准规定在测试结果有争议时以该法为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荐这种方法作为测定水泥比表面积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勃氏透气法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实验目的如下: ①了解透气法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原理; ②掌握勃氏法测粉体比表面积的方法; ③利用实验结果正确计算试样的比表面积。 二、基本原理 1.达西法则 当流体(气体或液体)在t秒内透过含有一定孔隙率的,断面积为A,长度为L的粉体层时,其流量Q与压力降△P成正比。即

金属材料学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材料学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铸铁 1、铸铁与碳钢相比,在成分、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区别? (1)白口铸铁:含碳量约2.5%,硅在1%以下白口铸铁中的碳全部以渗透碳体(Fe3c)形式存在,因断口呈亮白色。故称白口铸铁,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Fe3c,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很难加工。因此,在工业应用方面很少直接使用,只用于少数要求耐磨而不受冲击的制件,如拔丝模、球磨机铁球等。大多用作炼钢和可锻铸铁的坯料 (2)灰口铸铁;含碳量大于4.3%,铸铁中的碳大部或全部以自由状态片状石墨存在。断口呈灰色。它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好,减磨性,耐磨性好、加上它熔化配料简单,成本低、广泛用于制造结构复杂铸件和耐磨件。(3)钢的成分要复杂的多,而且性能也是各不相同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我们通常将其与铁合称为钢铁,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而且钢还根据品质分类为①普通钢(P≤0.045%,S≤0.050%)②优质钢(P、S均≤0.035%)③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按照化学成分又分①碳素钢:.低碳钢(C≤0.25%).中碳钢(C≤0.25~0.60%).高碳钢(C≤0.60%)。 ②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2、C、Si、Mn、P、S元素对铸铁石墨化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三低(C、Si、Mn低)一高(S高)的铸铁易出现白口? (1)合金元素可以分为促进石墨化元素和阻碍石墨化元素,顺序为: Al、C、Si、Ti、Ni、P、Co、Zr、Nb、W、Mn、S、Cr、V、Fe、Mg、Ce、B等。其中,Nb为中性元素,向左促进程度加强,向右阻碍程度加强。C和Si是铸铁中主要的强烈促进石墨化元素,为综合考虑它们的影响,引入碳当量CE = C% + 1/3Si%,一般CE≈4%,接近共晶点。S是强烈阻碍石墨化元素,降低铸铁的铸造和力学性能,控制其含量。 (2)铸铁的含碳量高,脆性大,焊接性很差,在焊接过程中易产生白口组织和裂纹。 白口组织是由于在铸铁补焊时,碳、硅等促进石墨化元素大量烧损,且补焊区冷速快,在焊缝区石墨化过程来不及进行而产生的。白口铸铁硬而脆,切削加工性能很差。采用含碳、硅量高的铸铁焊接材料或镍基合金、铜镍合金、高钒钢等非铸铁焊接材料,或补焊时进行预热缓冷使石墨充分析出,或采用钎焊,可避免出现白口组织,。 3、铸铁壁厚对石墨化有什么影响?冷速越快,不利于铸铁的石墨化,这主要取决于浇注温度、铸型材料的导热能力及铸件壁厚等因素。冷速过快,第二阶段石墨化难以充分进行。 4、石墨形态是铸铁性能特点的主要矛盾因素,试分别比较说明石墨形态对灰铸铁和球墨铸铁力学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的影响。墨的数量、大小和分布对铸铁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如片状石墨,数量越多对基体的削弱作用和应力集中程度越大。 石墨形状影响铸铁性能:片状、团絮状、球状。对于灰铸铁,热处理仅能改变基体组织,改变不了石墨形态,热处理不能明显改善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球墨铸铁是石墨呈球体的灰铸铁,简称球铁。由于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呈球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大为减少,球铁比灰铸铁及可锻铸铁具有高得多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5、球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及用途是什么? 球墨铸铁。将灰口铸铁铁水经球化处理后获得,析出的石墨呈球状,简称球铁。比普通灰口铸铁有较高强度、较好韧性和塑性。用于制造内燃机、汽车零部件及农机具等.。 珠光体型球墨铸铁——柴油机的曲轴、连杆、齿轮;机床主轴、蜗轮、蜗杆;轧钢机的轧辊;水压机的工作缸、缸套、活塞等。铁素体型球墨铸铁——受压阀门、机器底座、汽车后桥壳等。 6、和刚相比,球墨铸铁的热处理原理有什么异同?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加回火、等温淬火等。 7、HT200、HT350、KTH300-06、QT400、QT600各是什么铸铁?数字代表什么意义?各具有什么样的基体和石墨形态?说明他们的力学性能特点及用途。 (1)灰铸铁常用型号为HT100/HT150/HT200/HT250/HT300/HT350 球墨铸铁常用型号为QT400-18/QT400-15/QT450-10/QT500-7/QT600-3/QT700-2/QT800-2/QT900-2 黑心可锻铸铁常用牌号为KTH300-06/KTH350-10/KTZ450-06/KTZ550-04/KTZ650-02/KTZ700-02,其中KTH300-06适用于气密性零件,KTH380-08适用于水暖件,KTH350-10适用于阀门、汽车底盘。

影响石墨形态的原因

影响各种类型石墨形成的因素 影响A型石墨形成的主要因素 1.铸铁结晶过冷度过冷度直接受冷却速度、化学成分、及形核能力的影响,但对造型线 上大批量生产铸件时,冷却速度并不可以控制和管理。在铸件壁厚不是很均匀时,对 于铸件上的边角薄小部位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大,但如果铁液冶金质量及孕育良好, 并不会出现过冷石墨,不过是石墨尺寸偏细小而已。 2.铁液中的非均质核心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冲天炉熔化的铁液中的 S 含量可以达到 0.06-0.15%左右,铁液中的S和Mn Ca等元素可以结合生成 MnS CaS等硫化物作为石 墨形核的核心和以 SiO2 为外壳的晶核。有的厂家用电炉熔化废钢加增碳剂的方法生 产灰铸铁,铁水中硫含量 0.03%以下,在灰铁中硫含量并非越低越好,这样就非常不 利于产生大量非均质核心,从而容易造成石墨形态趋向于 D 型和 B 型,这种情况下在电炉中加入适量硫铁将硫含量提高至0.07%左右即可。有关研 究表明, SiO2 晶体可以作为石墨结晶的外来晶核,在高于铁液氧化皮形成温度时, 析出的SiO2质点不可能作为石墨核心,其原因在于铁液尚未进入凝固时期,SiO2 内有 效结晶表面或随时间延长而溶解,或变为熔渣而失去孕育能力。只有在凝固期间, SiO2有一个晶质表面,它既不成渣,也不溶解,从而起到石墨核心的作用。要使析出 的SiO2起到石墨核心的作用,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应合理加入含硅孕育剂②铁液 中应有足够的氧(20-30ppm),以便形成有效的SiO2晶核。③加入孕育剂和凝固之间 的时间间隔应为最短,随流孕育完全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3.高温静置的影响在大批量生产线作业的工厂一旦某一节点出现问题,会导致整 条线停产,这时尚在电炉中的铁液在平衡温度以上长时间过热后,铁液中的自由氧及 SiO2与铁液中的C发生(SiO2+2C=[Si]+2CO (g)反应,铁液因CO挥发而贫氧。这 样的铁液在浇注冷却凝固时,可能形成极少数的SiO2晶核,且其中一 大部分很容易失去作用,成为一种缺少晶核的铁液,这样的铁液石墨化率会很低下, 很可能形成 D 型石墨和铁素体基体 [2] 。若用孕育剂处理这样的铁液也不会有太好 的效果,因对于形成足够的 SiO2有效晶核来说,还缺乏氧源。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 高温静置的铁液石墨化能力差的原因。此时对这样的铁液重新加入部分生铁废钢及回 炉铁等材料进行调质处理即可。 4.孕育剂的影响在铁液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孕育剂的加入方式有包内加入和包嘴

吸附解析的影响因素

影响吸附的因素: 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吸附是一种表面现象,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容量越大。吸附剂的种类、制备方法不同,其比表面积、粒径、孔隙构造及其分布各不相同,吸附效果也有差异。此外,吸附剂的表面化学结构和表面电荷性质对吸附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极性分子型的吸附剂容易吸附极性分子型的吸附质,非极性分子型的吸附剂容易吸附非极性分子型的吸附质。活性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因此在去除非极性有机物质时可以避免吸附位(即吸附位势,是指将1mol气体从吸附平衡压P压缩到该温度下吸附质饱和蒸汽压P0所需的吉布斯自由能ΔG(J/mol),即ΔG=RTln(p0/p))被极性水分子耗用。 组成活性炭的石墨状微晶

活性炭的空隙结构 (2)吸附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吸附质的溶解性能对平衡吸附量有重大影响。溶解度越小的吸附质越容易被吸附,也越不易解吸。对于有机物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随同系物含碳原子数的增加,有机物的疏水性增强,溶解度减小,因而活性炭对其吸附容量越大。吸附质的分子大小对吸附速率也有影响,通常吸附质分子体积越小,其扩散系数越大,吸附速率越大。吸附过程由颗粒内部扩散控制时,受吸附质分子大小的影响较为明显。吸附质的浓度增加,吸附量也随之增加;但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吸附量增加很慢。 (3)pH值:吸附剂及工艺操作的pH值会影响吸附质在吸附剂中的离解度、溶解度及其存在状态(如分子、离子、络合物),也会影响吸附剂表面的荷电荷和其他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吸附剂的效果。例如,采用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时,其在酸性溶液中的吸附量一般要大于在碱性溶液中的吸附量。 (4)共存物的影响:在物理吸附过程中,吸附剂可对多种吸附质产生吸附作用,因此多种吸附质共存时,吸附剂对其中任何一种吸附质的吸附能力,都要低于组分浓度相同但只含该吸附质时的吸附能力,即每种溶质都会以某种方式与其他溶质竞争吸附活性中心点。比如,废水中有油类物质或悬浮物存在时,前者会在吸附剂表面形成油膜,后者会堵塞吸附剂孔隙,分别对膜扩散、孔隙扩散产生干扰、阻碍作用,因而在吸附操作之前,需要采取预处理措施将它们除去。

石墨形态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石墨形态对灰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引言 灰铸铁的弹性模量反映其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代表着其刚性的大小,其值将直接影响铸铁件的尺寸稳定性[1]。弹性模量的大小是保证缸体、曲轴等重要铸件的精度,减少其工作过程中发生变形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影响灰铸铁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片状石墨的数量和形态。具有D型石墨的灰铸铁比具有A型石墨的弹性模量高[2]。节能降耗、汽车轻量化和大功率化的发展,对灰铸铁材料的薄壁高强度化[3]及其弹性模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关于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有关其弹性模量及其与抗拉强度间的相关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则相对较少。实际上,对于汽车缸体、连杆、机床和精密机械等铸件而言,通常不是由断裂而失效,而是因铸件尺寸稳定性差而失效。因此,和抗拉强度相比,弹性模量显得更为重要。非金属夹杂物对于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4],但对于夹杂物对于铸铁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弹性模量方面的研究,则报道的较少。本文旨在对通过对灰铸铁中石墨形态和氧化夹杂数量的分析,揭示其对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 2试验方法 石墨数量和石墨形态是严重影响铸铁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在基本固定铸铁石墨数量的条件下,研究石墨形态和非金属夹杂对抗拉强度和杨氏弹性模量的影响。 2.1 试验用铁水及炉前处理 将碳当量控制在3.8-3.9之间,采用不同的合金进行孕育处理,得到不同石墨形态的铸铁组织。试验所用铁水的熔化是在100kg中频感应电炉中进行,采用包内冲入法进行孕育处理,处理温度为1450~1500℃。浇铸成φ30的圆柱形试样,材料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试样的化学成分(wt/%) C Si Mn P S 微量元素孕育剂 3.20 1.80 0.73 0.317 0.0206 Mo、Ni、 Cu、Cr等硅锶 3.11 1.86 0.76 0.334 0.022 硅锶锰 3.11 1.95 0.74 0.308 0.0204 硅锶稀土 3.16 2.03 0.7 0.32 0.1132 硅锶2.2 组织参数的测定 从试棒的相同位置取样,经过打磨→磨光→抛光后,首先用3%-4%硝酸酒精进行浸蚀,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试样基体组织进行定量分析;然后重新抛光,在不浸蚀的条件下,利用光

山地_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郭晓东

收稿时间:2012-04-28;修回时间:2012-08-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06)作者简介:郭晓东(1971—),男,甘肃通渭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区域发展等。E-mail:gxd@https://www.doczj.com/doc/437893631.html, 。 乡村聚落又称乡村居民点,是指乡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口居住场所,即村落。中国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目前仍有7.13亿农村人口以及上百万个村落与集镇,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高达53.4%,农村聚落依然是中国人口的主要聚居形式[1]。然而受重城轻乡思想的影响,中国乡村聚落研究远远滞后于城市聚落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乡村聚落发展过程中建 房占地与聚落空废化现象并存、村镇发展无序、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乡村聚落研究日益显示出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从研究历程和研究现状分析,国外关于乡村聚落的研究起步较早。19世纪,法国地 山地—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 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郭晓东1,张启媛1,马利邦2 (1.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甘肃兰州 730000;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口居住场所,是乡村人口空间分布的载体。以地跨陇东黄土丘陵区与西 秦岭山地的天水市麦积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GIS 与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麦积区乡村聚落的景观指数、规模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麦积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中小型聚落占主体;②分布呈现“北密南疏”格局,聚落分布的河流与道路指向性十分明显;③海拔和坡度对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拔1000—1500m 和坡度5°—15°的范围是聚落的密集分布区,聚落随高程和坡度呈显著的正态分布;④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关键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麦积区中图分类号:K90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2)10-0114-07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Rural Settlement in Transition-region between Mountain and Hilly GUO Xiao -dong 1,ZHANG Qi -yuan 1,MA Li -bang 2 (1.School of Management,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Gansu ,China ;2.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Gansu ,China ) Abstract:Take Maiji district in TianShui that across the loess hilly region of east Gansu province and west Qinling Mountains as a case,using G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calculating and analyzing the Landscape indices,scale levels and 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The research shows that:(a)the area of rural settlements plaques differ greatly ,and the plaques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obviously higher than other types;(b)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shows the pattern of "thick in the north and sparse in the south",and the directive property of the settlements distribution of rivers and roads is very apparent;(c)elevation and slop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ttlements,the range of elevation about 1000~1500m and slope 5°~15°is the intensive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area,settlements present a significant normal distribution along with the elevation and slope;(d)the forming,developme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is influenced by many combined factors.The Natural factor is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while the humanities social factor i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Key words:rural settlements;spatial distribution;influence factors;Maiji District 第32卷第10期经济地理Vol.32,No.10 2012年10月ECONOMIC GEOGRAPHY Oct.,2012 DOI:10.15957/https://www.doczj.com/doc/437893631.html,ki.jjdl.2012.10.018

(完整版)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优质课《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读:以“了解地形对聚落和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资料(如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图、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聚落的不同形态特征等),说明“地形是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突出的影响因素”这一重要结论,其中,“不同地形特征对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和“不同地形类型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分析探究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在试图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使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概念。而这一观念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地被强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图片和相关的案例分析说明“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性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启发法。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通过图片展示对比、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3、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4、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2、通过对历史上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

竹炭比表面积影响因素的研究

竹炭比表面积影响因素的研究 程海涛,傅金和,王戈,余雁,田根林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北京 100102) 摘 要:竹炭是一种高含炭率的多孔状物质,其比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竹炭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选用了不同竹种、竹龄的竹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同的制备工艺,不同的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制得竹炭,并对其进行了炭得率、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竹炭比表面积有显著的影响,而竹种对其影响不大,竹龄则有一定的影响。并且竹材在炭化温度800°C,炭化时间2-3h 条件下制得的竹炭比表面积最大。 关键词:竹炭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炭化温度 炭化时间 Effecting Factors 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Bamboo Charcoal Cheng Hai-tao, Fu Jin-he, Wang Ge, Yu-yan, Tian Gen-li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Bamboo and Rattan, Beijing China 100102) Abstract : Bamboo-charcoal is an important porous media with high yield of the carbonization,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plays major role in its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bamboo with different species and ages were carbonized by the same process and the different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or time. And the yield of carbonizati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ffecting factors have effect 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in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carbonization time, but little effect 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in bamboo species and ages. And bamboo-charcoal catches max specific surface area at 800°C for 2h. Keywords : Bamboo-charcoal,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carbonization time 竹炭是以竹材为原料经高温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炭化获得的固体产物,其孔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导电性能好等特点[1-3],广泛用于燃料、空气净化除臭、环保净水、果蔬保鲜、卫生保健、土壤改良、环境调湿等领域,也用作抗辐射与电磁屏蔽材料、阻燃复合材料及工业用半导体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4-5]。因此,竹炭的研究也成为炭材料研究领域中的热点[6]。 本文较系统的研究了竹种、竹龄、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等主要因素对竹炭比表面积的影响,并为制备高比表面积的竹炭炭化工艺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毛竹、雷竹采于浙江富阳,毛竹龄为2年、4年和6年,雷竹龄为1年、2年和3年;大木竹、绿竹采于浙江温州,竹龄为1年、2年和3年。试材均放置气干至含水率为8-12%。 1 973 基金项目(2004CB72060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19B07)。 作者简介:程海涛(1979—),男,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助理研究员。 通讯作者:王戈,男,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一、知识要点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便利灌溉,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大河冲积平原地区: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等。现代城市的分布受地形的影响仍然很大,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例如: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在地形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地形上的城市数目比例大致是1%、32%和67%。而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形。美国的三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也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2)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 山区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如巴西高原比亚马孙平原的城市要多。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很大: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

2.地表形态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乡村形态的影响 圆形或多边形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流较少、平原面积大、地形完整、开阔和平坦。这样的自然环境,一般在以水源、交通路口等中心地带易形成乡村聚落。带状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 (2).地表形态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①城市形态的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②城市形态的类型: 二、疑难解析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2.冲积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不是。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3.塔里木盆地中的城镇分布有何规律?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此处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相对发达。 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何影响? ①沿山脉成条带状分布。 ②城市分布在山前洪积扇或冲积扇中。由于水流流出山谷口时,地势变平缓。水道变阔,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所形成的。

影响纸张表面强度的因素

纸张的表面强度对印刷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印刷强度低的纸张不能满足高速印刷的要求,只能在低速纸机上运行,否则就会引起纸张掉粉掉毛,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纸张起泡分层,造成印刷糊版、硌版,使印刷品报废,应此必须严格控制纸张的表面强度。 影响纸张表面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点: ㈠打浆对纸张表面强度的影响。同一种浆料采用不同的打浆方式,在相同的叩解度时,对纤维的分丝帚化作用不尽相同。采用较高浓打浆,可以取得较好的纤维分丝帚化效果,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从而能够增加纤维之间的结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纸张的表面强度;在较低的打浆浓度下盘磨对纤维的切断能力较强,不利于纸张表面强度的提高。 ㈡填料对表面强度的影响。纸张中添加的填料是一些矿物质,例如滑石粉、碳酸钙以及矿物纤维,它们与纤维没有亲和力,少量的填料的加入对纸张的表面强度影响较小,但加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纸张的强度随填料加入量的增加而直线下降,从而引起纸张在印刷时掉粉掉毛。 ㈢上网浓度对纸张表面强度的影响。高的上网浓度可以增加纸业种细小纤维的保留,有利于提高纸张的光泽度,减少纤维末端的裸露,同时增加纤维之间的结合能力,有利于表面强度的提高。 ㈣表面施胶及淀粉胶糊化对纸张表面强度的影响。表面施胶能够减少纸张表面纤维末端的裸露,提高纸张的表面强度。提高表面施胶的浓度,在表面施胶淀粉中添加加PVA等一些施胶助剂,能够增加纸张表面施胶量,增加表面施胶淀粉的成膜性能,使完善对表面纤维末端的覆盖,从而有力于提高纸张的表面强度。但是如果表面施胶淀粉糊化不完全,就会造成淀粉颗粒在纸张表面的粘附,在印刷时脱漏,造成糊版,表现为纸张的掉粉。 ㈤纤维本身特性对纸张表面强度的影响。纤维类别的不同决定纤维性质的不同,从而对纸张表面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草浆,麦草蒸煮不彻底,草浆中杂细胞含量较多就会造成纸张的表面强度下降;脱墨浆由于含有较多的机械浆,本身的强度较低,可塑性较差,不能产生较好的纤维缠绕,造成纤维间结合能力较差,在印刷时易起泡分层。 ㈥设备原因。一些设备的性能及操作对纸张的表面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烘干部的前几个烘缸的表面光洁度及温度控制,如果这几只烘缸的光洁度较低,温度过高就会造成纸张粘缸掉毛,从而破坏纸张的表面成形,增加纸张表面纤维的起毛,不利于纸张表面强度的提高。㈦对于板纸还必须注意层间结合强度对纸张表面强度的影响。一般层间结合强度高的纸张表面强度也较高,层间结合低的纸张表面强度也较低。因此必须注意:①各层浆料的打浆度悬殊情况。②网部与毛布局部污脏情况及脱水透气性。③湿纸页的“回湿”情况。④烘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