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讲义16
- 格式:ppt
- 大小:771.50 KB
- 文档页数:83
16年新版经济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16年新版经济法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公司法”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公司的概念、种类及其设立条件;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公司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设立条件,理解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2. 让学生掌握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理解公司的运行机制。
3. 使学生了解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培养学生理财观念。
4. 让学生了解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相关法律程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公司的概念、种类及其设立条件;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
难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法律程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则新闻报道为例,介绍一家企业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监管部门查处,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经营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规范。
2. 教材内容讲解:(1)介绍公司的概念、种类及其设立条件,通过PPT展示相关法律法规。
(2)讲解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阐述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以图表形式展示公司组织结构。
(4)讲解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强调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的重要性。
(5)介绍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法律程序,以案例分析为主。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判断其合法性。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概念、种类及设立条件;股东权利和义务;公司组织机构及职能;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
2016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点梳理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定具有的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
(2)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负担或约束。
3、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物。
物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造物;还可以是财产物品的一般价值表现形式——货币及有价证券。
(2)非物质财富。
也称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
(3)行为。
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等。
(4)人身。
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
有三项限制。
知识点:法律事实(一)法律事件1、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2、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1)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绝对事件;(2)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相对事件。
它们的出现都是不以人们(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它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知识点:法的形式和分类(一)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是指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什么方式或程序创制出来,并表现为何种形式、具有何种效力等级的法律文件。
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宪法。
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国家的根本**,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
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本章历年考核分值在10分左右徘徊,题型以单、多、判为主,机考之后本章分值提升较多,虽仍非重点章节,但其中“仲裁、诉讼管辖与时效”等内容依然需要大家重点关注。
2016年本章内容细节变化较多,新增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界定;适用法的效力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内容。
本章涉及内容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主,同学们一方面须针对考试掌握考点,另一方面更需理解最基本的法理,并熟悉法律语言的表述形式。
郑重声明:课程举例人物均属虚构!章节框架内容精讲第一节法律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大纲要求】掌握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理解】(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2016年调整)(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
(4)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具有“利导性”。
(5)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6)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他人—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具有“可预测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本质与特征。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选项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