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测试与防雷技术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60
建筑防雷接地工程验收标准电磁兼容与雷电防护建筑防雷接地工程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和人身安全,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建筑防雷接地工程验收标准以及相关的电磁兼容与雷电防护措施。
一、建筑防雷接地工程验收标准建筑防雷接地工程验收标准是对建筑物防雷接地工程进行验收的依据,确保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合格和有效。
以下是常见的建筑防雷接地工程验收标准:1. 土壤电阻测试标准:土壤电阻是评估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验收标准中通常规定了接地电阻的上限值,如常见的要求是不大于10欧姆。
2. 接地系统结构标准:接地系统的结构包括接地极、引下线、接地网等,验收标准会规定这些结构的材料、规格和安装方式,以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3. 接地电位标准:接地电位是指接地系统和地面之间的电势差,验收标准会规定接地电位的限值,以确保建筑物在雷电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电磁兼容与雷电防护措施为了确保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正常运行,防止雷电造成的电磁干扰,通常还需要采取电磁兼容与雷电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措施:1. 引雷措施:建筑物的屋顶应设置合适的避雷装置,以便迅速引导雷电到地面。
常见的避雷装置包括针式避雷针、避雷带等。
2. 电磁屏蔽措施:对于对外界电磁场敏感的设备和系统,可以采取屏蔽措施,如使用屏蔽电缆、安装金属屏蔽罩等,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3. 接地保护措施:对于电子设备和系统,接地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防止雷击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用多级保护接地,将不同级别的电子设备分别接地,以确保雷电击中时的安全性。
4. 设备保护装置:为了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电冲击和电磁干扰的损害,可以安装过电压保护器、滤波器等装置,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损坏。
总结起来,建筑防雷接地工程的验收标准和电磁兼容与雷电防护措施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和其中的设备在雷电活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加强建筑防雷接地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防雷接地系统的有效性,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正常运行。
浅谈电磁兼容技术在雷电防护中的应用雷电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许多危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天气变化,以及大气层中产生的积累电荷和自由电子等原因,导致雷电下击气象灾害的发生。
为保护人们和家庭财产,雷电防护十分重要,而电磁兼容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雷电防护中,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安全、更舒适的环境。
首先,电磁兼容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雷击时产生的瞬变电压和电流,从而减小雷击对电磁设备的破坏作用。
因此,在燃气管道、汽车电子设备等易受雷击影响的电磁设备中,都可以将电磁兼容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设备的安全性能。
此外,电磁兼容技术还能有效的降低雷击时产生的电磁波,从而减小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比如,在安装有电磁兼容技术装置的建筑物中,即使受到雷击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进而可以对人民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最后,电磁兼容技术还能有效的提高电磁设备的使用性能,使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比如,如果在电磁设备中安装电磁兼容技术装置,则可以更好地抑制电磁护屏幕中的干扰,从而使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电磁兼容技术在雷电防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有效减小雷击对电磁设备的损坏,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雷击时产生的瞬变电压和电流,有效抑制电磁护屏幕中的干扰,从而使人们和重要设备及家庭财产更加安全。
但是,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因为雷击的强度和时间不同,对雷击的防护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采用电磁兼容技术的雷电防护系统时,不仅要考虑各种雷击条件下的安全问题,还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由此可见,电磁兼容技术在雷电防护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有关部门在雷电防护上加强研究,加大对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的投入,从而使用电磁兼容技术,开发出更为可靠的雷电防护装置,为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更多安全和舒适。
电磁兼容EMC设计及测试技巧转载自:单片机工具之家当前,日益恶化的电磁环境,使我们逐渐关注设备的工作环境,日益关注电磁环境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从设计开始,融入电磁兼容设计,使电子设备更可靠的工作。
电磁兼容设计主要包含浪涌(冲击)抗扰度、振铃波浪涌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工频电源谐波抗扰度、静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工频磁场抗扰度、脉冲磁场抗扰度、传导骚扰、辐射骚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等相关设计。
电磁干扰的主要形式电磁干扰主要是通过传导和辐射方式进入系统,影响系统工作,其他的方式还有共阻抗耦合和感应耦合。
传导:传导耦合即通过导电媒质将一个电网络上的骚扰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上,属频率较低的部分(低于30MHz)。
在我们的产品中传导耦合的途径通常包括电源线、信号线、互连线、接地导体等。
辐射:通过空间将一个电网络上的骚扰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上,属频率较高的部分(高于30MHz)。
辐射的途径通过空间传递,在我们电路中引入和产生的辐射干扰主要是各种导线形成的天线效应。
共阻抗耦合:当两个以上不同电路的电流流过公共阻抗时出现的相互干扰。
在电源线和接地导体上传导的骚扰电流,多以这种方式引入到敏感电路。
感应耦合:通过互感原理,将在一条回路里传输的电信号,感应到另一条回路对其造成干扰。
分为电感应和磁感应两种。
对这几种途径产生的干扰我们应采用的相应对策:传导采取滤波(如我们设计中每个IC的片头电容就是起滤波作用),辐射干扰采用减少天线效应(如信号贴近地线走)、屏蔽和接地等措施,就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对外界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设计对于一个新工程的研发设计过程,电磁兼容设计需要贯穿整个过程,在设计中考虑到电磁兼容方面的设计,才不致于返工,避免重复研发,可以缩短整个产品的上市时间,提高企业的效益。
一个工程从研发到投向市场需要经过需求分析、工程立项、工程概要设计、工程详细设计、样品试制、功能测试、电磁兼容测试、工程投产、投向市场等几个阶段。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实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巧在物理实验中,实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电磁兼容性是指当多个电子设备共同工作时,它们之间的电磁干扰相互容许的程度。
实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好,能够减少干扰,提高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一、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要评估一个实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可以采用以下测试方法:1.辐射发射测试:通过测量实验装置所发射的电磁波辐射水平来评估其辐射发射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射频辐射、辐射电流和特殊电磁场辐射等。
2.抗辐射试验:通过将实验装置放置在电磁波环境中,比如雷电强电流脉冲辐射、核辐射等,来评估其抗辐射能力。
3.抗干扰试验:通过向实验装置添加电磁波干扰源,比如电磁波突发干扰、共模电压干扰等,来评估其抗干扰能力。
以上测试方法综合应用可以全面评估实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二、提高实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的技巧为了提高实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可以采取以下技巧:1.电磁屏蔽:对于发射源较强的实验装置,可以采用电磁屏蔽技术来减少辐射波对外部设备的干扰。
例如,在关键部位加装金属屏蔽罩、使用金属接地,减少电磁波的辐射。
2.地线铺设:保持实验装置与地之间的良好接地,可以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对实验装置的影响。
3.滤波技术:通过使用滤波器对电源线进行滤波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装置对电磁波的抵抗力。
4.隔离技术:采用隔离变压器、光电耦合器等电气隔离装置,可以将实验装置与外界电磁干扰隔离开,提高抗干扰能力。
5.线缆管理:合理布置实验装置内的电缆,避免长距离接近,减少电磁波干扰。
6.防静电措施:使用防静电地板、防静电手套等装置,可以防止静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采取以上技巧,可以提高实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应用案例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巧在各个物理实验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举一个应用案例来说明。
在电子元器件测试实验中,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被测元件进行辐射发射测试和抗干扰测试。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原理与方法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电磁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电磁兼容性测试成为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原理与方法。
一、电磁兼容性的概念及意义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 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既能够正常工作,又不会产生电磁干扰,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污染。
电磁兼容性测试就是指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的过程。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意义在于保证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干扰或污染。
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异常工作或者失效,严重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遇到电磁干扰时,电子设备可能会发生数据丢失、误码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事故。
而且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如果不能控制好,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或污染,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二、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流程电磁兼容性测试是一个包含多个测试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1)确定测试标准和测试要求。
(2)确定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设计测试方案。
(3)进行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校准、环境控制、试验间隔时间等。
(4)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和结果。
(5)对测试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保设备符合测试标准和测试要求。
(6)出具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该详尽记录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及其评价等相关内容。
三、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方法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射频电场辐射(RE)这种测试方法是将射频电场辐射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内,从而观测测试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
这种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环境中的电磁环境,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
但是,这种测试方法需要使用一些昂贵的测试设备和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也取决于测试设备和实验室的性能。
民用飞机雷电试验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雷电是一种强大的自然电力现象,对飞机的影响尤为重要。
在民用飞机的设计和测试过程中,进行雷电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雷电试验可能导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分析。
本文将对民用飞机雷电试验中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详细分析。
一、雷电试验介绍雷电试验旨在模拟飞机在遭遇雷击时的情况,评估飞机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并保护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雷电试验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直击试验和感应试验。
直击试验是通过向飞机引入模拟雷电的电流来测试飞机的结构和系统是否能够承受雷电的冲击。
感应试验是通过在飞机周围引入电磁场来模拟雷电感应,评估飞机的电子设备是否受到影响。
二、电磁兼容性问题分析1. 电子设备故障雷电试验中的强电磁场可能导致飞机上的电子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
这些设备包括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等。
电磁干扰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误操作。
2. 电缆辐射和耦合雷电试验过程中,电缆可能会成为辐射源和传导路径,将电磁噪声传递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
电缆的辐射和耦合问题可能导致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影响通信和导航系统的性能。
3. 电磁脉冲雷电试验引入的雷电冲击可能产生电磁脉冲,对飞机上的敏感电子设备造成伤害。
电磁脉冲的能量可能瞬间提升导致设备损坏或失效,这对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构成潜在威胁。
4. 地面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雷电试验不仅涉及飞机本身,还包括地面测试设备。
地面测试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否则,地面测试设备可能会受到电磁干扰,导致试验结果失真。
三、电磁兼容性评估和改进为了解决雷电试验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以下是一些评估和改进的方法:1. 建立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制定严格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标准,确保飞机和地面设备在雷电试验中遵循统一的规范。
标准应考虑防护措施、可接受的干扰水平和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2. 设计合理的防护措施在设计飞机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减轻雷电引起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现代电子设备开发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电磁兼容性进行试验和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磁兼容性概述电磁兼容性是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下,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在相互之间以及与环境中的其他电子设备之间正常工作,而不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各种设备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各种电子设备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相互干扰。
二、电磁兼容试验技术1. 辐射发射试验:辐射发射试验是指对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
通过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对设备进行发射试验,可以评估设备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程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开路辐射试验和传导辐射试验。
2. 抗干扰能力试验:抗干扰能力试验是指对电子设备在外界电磁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
通过模拟外界电磁干扰,如电磁波、电磁脉冲等,对设备进行试验,评估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抗辐射干扰试验和抗传导干扰试验。
3. 静电放电试验:静电放电试验是指对设备在静电放电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
通过模拟人体静电放电,对设备进行试验,评估设备的抗静电放电能力。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人体模拟静电放电试验和机器模拟静电放电试验。
三、电磁兼容测量技术1. 辐射发射测量:辐射发射测量是指对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频谱分析仪、天线等测量设备,对设备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辐射进行测量,并评估辐射的强度和频率分布。
2. 抗干扰能力测量:抗干扰能力测量是指对电子设备在外界电磁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等测量设备,模拟外界电磁干扰,对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进行测量,并评估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3. 静电放电测量:静电放电测量是指对设备在静电放电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量。
雷电防护与电磁兼容性设计电子与电气工程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电路设计、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以及电子设备等方面。
在这些领域中,雷电防护与电磁兼容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雷电防护与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一、雷电防护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产生的高能电荷释放可以对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雷电防护是电子与电气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1. 雷电的危害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和电流冲击可以导致电子设备的故障或损坏。
例如,雷电击中建筑物的附近地面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这些辐射会通过导线或设备进入建筑物内部,对电子设备产生直接的电击或感应电流,从而损坏电路元件。
2. 雷电防护原理雷电防护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将雷电的能量引导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对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造成损害。
常见的雷电防护措施包括接地系统、避雷针和防雷设备等。
接地系统是最基本的雷电防护手段之一。
它通过将设备和建筑物的金属部分与地面连接,形成一个低阻抗的导体,将雷电的能量引入地下,从而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避雷针则是一种尖锐的金属导体,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它能够吸引雷电,并将其引导到地下。
除了接地系统和避雷针,防雷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防雷设备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
外部防雷设备主要用于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电的直接冲击,例如避雷器和避雷网。
内部防雷设备则用于保护设备内部的电路元件,例如电源滤波器和防雷电路。
二、电磁兼容性设计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对周围的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
电磁兼容性设计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减少电磁干扰。
1. 电磁干扰的来源电磁干扰可以来自不同的源,例如电源线、无线电通信、电磁辐射和电气设备等。
这些干扰源会产生电磁波,通过空气或导线传播,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
2. 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则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减少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2004年1月 铁道通信信号 January 12004第40卷 第1期 RAI LW AY SIG NA LLI NG &C OM M UNIC ATI ON Vol 140 No 11信号系统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王海忠3摘要:简要介绍了电磁兼容防护的原理,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综合接地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工程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信号 防雷 接地系统 电磁兼容Abstract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about the principle of E MC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ed earth 2ing system through site measurement ,introduces its constitution and function in detail ,and presents s ome suggestions which is need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engineering design.K ey w ords :Signal ,Lightning 2Protection ,Earthing system ,Electromagnetic com patibility 3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电信处 工程师,300251 天津 收稿日期:2003211261 电磁兼容防护原理111 干扰分析11干扰源。
包括高压电气设备(接触网辐射、大功率发射器等)及干扰电压源(雷电、接触网上电等)。
21耦合途径。
分为共用阻抗耦合(共模2差分转换)、多种环线感应、直接差分感应、电缆串音干扰和电源传导耦合等。
31被影响的设备。
包括信号设备和其他路外设备。
112 防护措施总的防护原则是“等电位”。
将铁路沿线金属外壳、杆、塔等进行等电位连接,并设置贯通的架空地线和埋设地线,通过完全横向连接将架空地线与埋设地线连接在一起,构成立体防护网络。
浅谈电磁兼容技术在雷电防护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雷电攻击变得日益猖獗,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由于雷电攻击有着不可预测的强度和时间,因此雷电防护在电子技术领域中备受关注。
因此,电磁兼容技术应运而生,展示出它在雷电防护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电磁兼容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抵御外界电磁干扰的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电磁场,从而保护内部的电子设备免遭雷电的侵害。
这种技术也可以把外界的电磁能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使内部电子设备可以正常工作。
此外,电磁兼容技术也可以用来提高电子设备的保护性能。
它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耐压性能,保护电子元件免受雷电的攻击,同时也可以抑制电子设备的噪音,使用户能够正常操作使用设备。
另外,电磁兼容技术还可以用来保护人们的健康。
由于内部的电子设备受到雷击的攻击,从而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电磁兼容技术可以起到降低电磁辐射的作用,从而保护人们的健康。
总而言之,电磁兼容技术在雷电防护领域中拥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抵御外界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耐压性能,抑制设备噪音,降低电磁辐射,从而为人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因此,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受到我们更加重视,为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以保障人们的安全。
综上所述,电磁兼容技术在雷电防护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有效抵御外界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耐压性能,抑制设备噪音,降低电磁辐射,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
因此,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受到我们的重视,为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注入活力,以保障人们的安全。
民用飞机雷电试验中的电磁兼容性验证方法研究与应用技巧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民用飞机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雷电对飞机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为了确保民用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的安全可靠性,研究和应用适当的电磁兼容性验证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民用飞机雷电试验中的电磁兼容性验证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应用技巧。
一、电磁兼容性验证方法的研究1.1 雷电环境模拟系统雷电环境模拟系统是进行民用飞机雷电试验的关键设备,它能够模拟雷电产生的强电磁场和电磁脉冲等特性。
在验证电磁兼容性时,首先需要建立适当的雷电环境模拟系统,确保其能够准确模拟雷电过程和特性。
1.2 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是验证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的关键环节。
通常采用的试验方法包括辐射试验、传导试验和干扰电源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能够全面评估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从而为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1.3 参数监测与分析在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时,需要对飞机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些参数包括电流、电压、电磁场强度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监测与分析,可以了解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的电磁响应,从而评估其电磁兼容性。
二、应用技巧2.1 设计改进通过对电磁兼容性验证方法的研究,可以发现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的薄弱环节。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应的设计改进,提高飞机的电磁兼容性。
例如,在飞机结构中增加避雷针、增强机体的屏蔽性能等措施,有助于减少雷电对飞机的影响。
2.2 标准制定制定相应的标准是保证民用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手段。
可以参考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组织发布的相关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需求的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作为民用飞机设计和改进的准则,确保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的安全可靠性。
2.3 教育培训电磁兼容性验证方法的研究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雷电环境模拟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的实施以及参数监测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电磁兼容EMC测试:雷电浪涌测试方法介绍雷击测试可以在单冲程,多冲程和多冲程测试中完成。
外部飞机系统通常需要直接雷电测试。
内部和外部的大多数飞机电子设备都需要间接闪电测试。
间接闪电模拟通过电路和电缆传输的二次电流和电压,该测试也称为浪涌抗扰度测试。
浪涌测验试验办法:浪涌的原因是电力系统的开关瞬态和雷电瞬态;而浪涌抗扰度试验意图是树立一个一起的基准,以点评电气和电子设备在遭受浪涌(冲击)时的功能。
依据规范IEC61000-4-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一般要求,雷击浪涌发生器模仿1.2/50us电压波形,8/20us电流波形和组合波(电压波形:10/700us,电流波形:5/320us),经过耦合网络,将波形耦合至被测电路中,已达到试验意图。
硕凯电子EMC试验室正可以为客户供给各种组合波形的浪涌测验方案。
浪涌测验试验等级:试验等级依据电压严格程度分为1,2,3,4和X级,其间X及为敞开级,每一级对应的电压强度如表一。
严格等级运用规模则取决于环境(遭受浪涌可能性的环境)及装置条件,大体依照以下条件分类:1级:较好维护的环境,如工厂或电站的控制室。
2级:有必定维护的环境,如无强搅扰的工厂。
3级:一般的电磁打扰环境,对设备未规定特别装置要求,如一般装置的电缆网络,工业性的作业场所和变电所。
4级:受严重打扰的环境,如民用架空线,未加维护的高压变电所。
X级:特别级,由用户和制造商洽谈后断定。
具体产品选用哪一级,一般由产品规范定。
雷击浪涌测验试验的注意事项:1.运用示波器时,好加上阻隔变压器供电,避免雷击浪涌反冲击电压对示波器电源试验,雷击浪涌反冲一般在设置的8%。
2.保证雷击浪涌发生器接地牢靠。
3.差分探头的供电电源好是选用阻隔变压器供电,扫除外界对测验东西的搅扰。
4.EUT电源好选用阻隔变压器供电,或许选用漏保较大的空气开关。
5.试验室操作安满是首要方位,(雷击浪涌具有高电压大电流试验,具有必定的危险性)在测验时尽量不要触摸到接线方位,当雷击浪涌发生器触发放电时就不要触碰任何衔接线路,呈现紧急情况直接把急停按钮按下,仪器主动卸掉高压电压。
民用飞机雷电试验中的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近年来,民用飞机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其中雷电击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确保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的正常运行,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飞机的雷电试验中。
本文将探讨民用飞机雷电试验中的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
一、背景介绍雷电是指大气中产生的放电现象。
当飞机在雷电环境下飞行时,雷电可能会击中飞机,对飞机及其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民用飞机的雷电试验是确保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的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二、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的作用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是指通过对飞机系统及其组件进行测试和分析,验证其在雷电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
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可以评估飞机系统及其组件在雷电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
通过模拟雷电击中飞机的过程,验证飞机系统及其组件的抗雷电能力。
这有助于指导飞机的设计和改进,提高飞机在雷电环境下的安全性。
2. 检测雷电诱发的故障雷电击中飞机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故障,如电路短路、设备损坏等。
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可以检测雷电诱发的故障,帮助飞机制造商和运营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提高飞机系统电磁抗扰能力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测试数据和故障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帮助提高飞机系统的电磁抗扰能力。
这有助于减少雷电击中飞机所造成的损失,并提高飞机的可靠性。
三、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的应用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在民用飞机的雷电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磁兼容性验证技术:1. 电磁场模拟器电磁场模拟器是一种用于模拟雷电击中飞机的设备。
它可以产生高电压脉冲,并通过电极将脉冲引入飞机系统或其组件中,模拟雷电击中飞机的过程。
通过观察飞机系统及其组件在电磁场模拟器作用下的响应,评估其电磁兼容性。
2. 电磁辐射测量仪电磁辐射测量仪用于测量飞机系统及其组件在雷电环境下的电磁辐射水平。
通过将电磁辐射测量仪放置在飞机接收机附近,可以实时监测飞机系统及其组件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评估其电磁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