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833.50 KB
- 文档页数:54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
2.理解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比较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4.了解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本质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教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存在已久,人们一直在追寻它的答案。
不同历史时期,这个问题以不同形式存在,人们也给以不同形式的回答。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教育的起源问题和教育的历史发展问题,正如教育上其他重大的理论课题一样,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地阐明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什么是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教育的起源在近现代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四种主张: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和需要起源说。
(一)生物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的倡始人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1831~1902)。
他在《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了。
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一种教育,连昆虫界也有教育。
认为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而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动物为了自己的物种的保存与发展,出自一个“自然和自发”的本能,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小的动物,这就是教育。
后来,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P.Nunn,1870~1944)在其主要教育著作《教育原理》一书中,进一步地阐发了教育生物学化的理论观点。
他曾在1 923年的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的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地说明:“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所以把教育称之谓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种族生活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供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教育是什么?这是教育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活动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是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了。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图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在其所著的《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一种教育。
认为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
他还把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动物为了自己的物质的保存与发展,出自一个“自然和自发”的本能,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小的动物。
若取得一些新的倾向,通常只要让年幼动物反复地练习并恰当地利用奖励也就够了。
英国的沛西·能在其所著的《教育原理》说: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有教育,甚至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种族生活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供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生物起源说的依据:观察动物生活状态——比较研究——发现动物本能式求生技能学习——提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是本能的活动。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广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自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 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 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进行的。
3.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三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主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都各不相同,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
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有神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就是体现神和上帝的意志,顺从于天。
是错误的观点。
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
《各人种教育的演化》。
也是错误的观点。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也是不科学的。
4.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因为:①、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②、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教育的起源本质及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和传承知识、技能、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最早的阶段,它的本质是对新一代的引导和塑造,以使他们适应社会和生存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起源本质以及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本质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当人类开始形成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时,教育作为一种必然产物出现了。
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授经验和知识,培养新一代的技能和价值观,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教育的起源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化过程:教育是社会化过程的核心,它通过将新一代引入社会,并传授社会规则和价值观,使他们逐渐融入社会。
例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起到了社会化的作用,引导儿童适应社会生活。
2. 知识传授:教育是知识的传递和传承过程。
从最早的口头传统,到后来的文字记载和文化的积累,教育不断演变和发展,将知识传授给后代。
知识的传递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也包括家庭、社会和媒体等其他教育途径。
3. 价值观塑造:教育不仅仅传递知识,还塑造人的价值观念。
通过教育,人们接受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对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规范的认同。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教育也不断发展和演变,适应社会的需求。
1. 古代教育:在古代,教育以家庭为中心,父辈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传授给子辈。
例如,古代中国的"文化传家"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
此外,一些古代文明如古希腊和古埃及也有类似的家庭教育传统。
2. 宗教教育:在宗教文明中,宗教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宗教教育不仅传授宗教的信仰和仪式,还培养人们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例如,基督教的修道院学校和伊斯兰教的清真学校都扮演了宗教教育的角色。
3. 封建教育:在封建社会中,教育受限于社会等级和身份。
贵族子弟接受私人教育,学习文学、历史和礼仪等,以适应统治阶级的需求。
教育的本质和起源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是传承知识、价值观念和技能的过程,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教育的本质和起源涉及众多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与讨论,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本质和起源进行探讨。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促使个体获得知识、技能和道德观念,塑造其思维方式和人生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发挥自身潜力。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各个阶段。
教育的本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传授知识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传授知识,使得个体能够了解世界、理解事物,积累并运用各种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知识是个体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个体提升自身能力的关键。
2. 培养技能除了传授知识,教育还着重于培养个体的各项技能,如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技能是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手段,是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和成功的重要保障。
3. 塑造道德观念教育还在于塑造个体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个体学会区分是非善恶,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道德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个体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依据。
教育的起源教育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最早时期。
教育的起源涉及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演变以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就教育的起源进行简要探讨:1. 早期教育早期的教育往往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长辈向后辈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对于知识传承的重视和对后代发展的关怀。
2. 文明的兴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兴起,教育逐渐走向制度化和专业化。
在古代文明社会中,教育机构、师生关系和教育内容得到更为规范和系统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提升。
3. 现代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多个层次,旨在全面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起源本质及发展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涉及到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传授和培养。
教育的起源本质及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始。
教育的起源本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首先,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
人类在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时,必须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以求自身的发展和生存的延续。
通过教育,人类能够获取并传承有关生存、狩猎、农耕、制造等方面的经验与技巧。
其次,教育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人类不满足于动物本能的追求,而追求真理、意义和自由的精神。
通过教育,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
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密切相关。
在早期的社会中,教育主要以家庭和部落为单位进行。
父母和长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有关生活、劳动、道德等的知识传授给后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与宗教、祭祀、政治等相结合,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国家都有各自的宗教教育体系。
例如,古代中国的儒家教育,通过培养子弟的品行和才德,以进一步巩固统治者的权威和政权的稳定。
在古希腊和罗马,哲学家、教士等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文明的推进,教育开始以学校为主要形式存在。
学校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教育活动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学校教育为大众教育提供了机会,不再限制于家庭或特定群体。
古代希腊的哲学学院、中国的古代书院等都是早期学校的典型代表。
到了近代,公共教育体系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普及的发展。
法国的普世教育以及德国的义务教育制度等都为后来的教育提供了参考。
现代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形式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教育体系。
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除了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直接作用外,还对道德、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持续影响和塑造作用。
总之,教育的起源本质和发展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