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8.58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语文《琵琶行》文言知识点汇总高中语文《琵琶行》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1.琵琶:一种古代乐器,形状像倒置的梨形,有四根弦。
在诗中象征着美妙的音乐。
2.无边:形容非常广阔、无限的样子。
3.大漠:指辽阔的沙漠。
4.西域:指古代中国西北地区,包括今天的新疆、甘肃、青海等地。
5.应物:指女主人公韦应物的名字。
6.横塘:指古代描写的一座桥,位于长江边。
7.轻舟:形容小船轻盈、敏捷。
8.垂杨:指柳树的枝条垂下来。
9.离别:指分别,离开。
10.悲伤:形容感到悲痛、伤心。
11.泪眼:形容因悲伤而流泪的眼睛。
12.长云:指延绵不断的云彩。
13.纷纷:形容多而杂乱的样子。
14.烟花:指烟雾中绽放的花朵,也可指烟花爆竹。
15.落花:指花朵从树上落下来。
16.天涯:指非常远的地方。
17.流水:指江河湖海中流动的水。
18.青山:指青翠的山峦。
19.春色:指春天的景色,一般指美丽的风景。
20.空山:指无人居住的山区。
21.悠悠:形容时间或声音的长久、悠远。
22.忧愁:形容感到忧伤、忧虑。
23.天上人间:形容非常美好、令人陶醉的境地。
24.白头:形容年老的样子,头发变白。
25.归来:指返回原来的地方。
以上是《琵琶行》中的一些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这些字词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情感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唐白居易七言古诗《琵琶行》是大家熟悉的诗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大家都能琅琅上口。
其中的知识点,大家学习了哪些?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高中琵琶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琵琶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2、与、其、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应当;你的)3、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近牢告庙(一般属官)4、负、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背;等到)5、相:君臣相顾(相对)6、至于:至于誓天断发(以至于)7、抑: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8、损:满招损,谦得益(损失)9、逸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乐)10、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从)11、举:举天下之豪杰(所有的.)二、一词多义1、与:①与尔三矢(给)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吗)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替)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⑤原庄宗这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得之者,可以知之矣(和)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辅助,结交)2、归: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秦以归梁(投靠,归顺)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也(投靠,返回)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④若水之归下也(会聚)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回家)3、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③以乱易整,不武(代替)④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4、告: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禀告,报告)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三、词类活用1、函: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木匣子装)2、夜:一夫夜呼(名作状,在夜里)3、东:仓皇东出(名作状,向东)4、兴、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动词使动,使兴盛;使灭亡)四、句式1、盛以锦囊(介宾结构后置)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宾结构后置)3、而告(之)以成功(省略句)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五、难句翻译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译:国家兴与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高中琵琶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琵琶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一、实词言: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数: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轻: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二、古今异义词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三、文言句式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高中琵琶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唿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字词注解〔1〕左迁:贬官,降职。
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篇1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篇21、通假字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2、古今异义(1)明年秋(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琵琶行》考点整理《琵琶行》考点整理《琵琶行》中的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下面随小编一起来学习《琵琶行》吧!词语注释〔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
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
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
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
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
小弦:指最细的弦。
嘈嘈:沉重舒长。
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
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
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
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云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
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字音1、湓(pén)2、铮(zhēng)3、贾(gǔ)4、悯(mǐn)5、徙(xǐ)6、谪(zhé)7、荻(dí)8、幽咽(yè)9、虾蟆(há ma)10、绡(xiāo)11、钿(diàn)12、篦(bì)13、春江花朝(zhāo)14、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创作背景/《琵琶行》《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著称。
以下是对《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写作背景《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秋,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
在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湓浦口,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其弹奏琵琶并诉说身世,由此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创作出了这首传世名篇。
三、原文及重点字词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管弦”:指音乐。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暗问”:轻声询问。
“欲语迟”:想回答又有些迟疑。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掩抑”:声音低沉压抑。
“思”:悲伤,哀愁。
“信手”:随手。
“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指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嘈嘈”:形容声音沉重舒长。
“切切”:形容声音细促轻幽。
“间关”:鸟鸣声。
“幽咽”:形容遏塞不畅的水流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迸”:溅射。
“当心画”: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琵琶行(并序)一、重点字词湓(pén) 铮(zhēng) 贾(gǔ) 悯(mǐn) 徙(xǐ) 谪(zhé) 荻(dí)幽咽(yè) 虾蟆(háma) 绡(xiāo) 钿(diàn) 篦(bì) 春江花朝(zhāo)呕哑嘲哳(ōu yāzhāo zhā)左迁:贬官、降职。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掩泣:掩面哭泣。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长句:指七言古诗。
唐代的习惯说法。
委身:托身。
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回灯:重新掌灯。
掩抑:掩蔽,遏抑。
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
沉吟:默深思的样子。
等闲:随随便便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
二、名句名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文学常识1.关于“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的区别。
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2.关于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
下邽(陕西谓南)人。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著有《白氏长庆集》。
3.《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
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
音乐描写非常出色。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音乐描写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琵琶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一、作者及背景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
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时,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其弹奏琵琶并诉说身世,由此引发了诗人的感慨,创作了这首千古名篇。
二、诗歌内容1、浔阳江头夜送客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枫叶荻花秋瑟瑟通过描写秋景,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描绘了主人和客人在船上准备饮酒却没有音乐助兴的情景。
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因为没有音乐,大家饮酒也无法尽兴,在即将分别时,只有茫茫的江水和倒映在水中的月亮相伴,更显凄惨。
5、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突然传来的琵琶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使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再出发。
6、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诗人寻着声音去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弹奏者欲言又止。
7、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大家把船移过去靠近弹奏者,邀请她相见,并重新添酒点灯,再次摆开宴席。
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经过多次呼唤,琵琶女才缓缓出来,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表现出她的羞涩和矜持。
9、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调试琴弦,还没弹奏出完整的曲调,就已经饱含深情。
10、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每一根弦都发出压抑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
1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弹奏,把心中无限的心事都说了出来。
1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她的弹奏手法多样,先是弹奏《霓裳羽衣曲》,后来又弹奏《六幺》。
1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急雨”和“私语”分别形容大弦和小弦的声音,生动形象。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六、实词言: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数: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 éi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轻: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七、古今异义词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精湛的音乐表现而闻名。
以下是对《琵琶行》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体裁《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3、创作背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在浔阳江头送客时,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其弹奏并了解其身世,由此引发感慨,创作了此诗。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中“画”通“划”。
2、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古义指于是创作;今义指表原因的连词)(3)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古义指突然冲出;今义指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3、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4、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说)(2)命遂命酒(叫,吩咐)命曰《琵琶行》(命名)三、重点句子翻译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译文: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文: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四、诗歌内容理解1、诗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经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2、以琵琶女的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织,使情节跌宕起伏。
3、对音乐的描写极为出色,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音律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其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二、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
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时,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其弹奏琵琶并讲述身世,由此引发了诗人的感慨,遂创作此诗。
三、原文及译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把船移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译文: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抹,一会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字词注释《琵琶行》字词注释诗人在《琵琶行》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字词注释/《琵琶行》〔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
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
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
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
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
小弦:指最细的弦。
嘈嘈:沉重舒长。
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
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
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
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妖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云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
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高中语文琵琶行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琵琶行知识点《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字词注解
〔1〕左迁:贬官,降职。
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风尘女子。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
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文言文知识
一、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四、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动句
感斯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