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指导
- 格式:docx
- 大小:17.98 KB
- 文档页数:4
读后感指导及范文
读后感是对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部影视作品的观点和感受的总结和表达。
在写读后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内容概要,简要介绍所阅读的文章、书籍或观看的影视作品的内容,包括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等。
2. 个人感受,谈谈自己在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包括对故事情节的喜爱或厌恶、对人物的认同或反感等。
3. 思想启发,谈谈阅读或观看后对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是否有所启发和改变,是否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4. 表达观点,对所阅读或观看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可以客观分析作品的优缺点,也可以主观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建议。
以下是一篇关于《活着》的读后感范文:
《活着》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展现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在读完这
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有了很多感悟。
福贵作为主人公,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困苦,但他始终
坚韧地生存下来,这让我深受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
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活出自己的精彩。
同时,小说中对于人性的描绘也让我深感震撼。
在生活的压力
和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显露出自私、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然而,小说中也有一些人物,他们在困苦中仍然保持着善良和同情心,这让我更加坚信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
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希望每个人
都能够读一读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写读后感的三要和三忌写作指导
读后感是对作品的个人意见和感受的表达,旨在分享并交流读者对作品的思考和感情。
写读后感有三个要点和三个忌讳可以作为写作指导:
三个要点:
1. 主题阐述:读后感的重点是对作品的主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读者可以通过回顾故事
情节、角色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总结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深入探讨作品给人的思
考和启示。
2. 观点表达:读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解释。
可以引用书中的例
子和细节来支持观点,从而使读后感更加有说服力。
3. 情感表达: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作品的理性解读,也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读者可以
透过作品,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作品触动到自己内心的感受。
三个忌讳:
1. 简单简洁:读后感不应过于简单和简洁,应尽量详尽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避
免过于简单的总结和泛泛而谈的评价,要展开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
2. 避免主观臆断:读者在写读后感时应该避免过多的主观臆断。
尽量用客观的事实和
例子来支持观点,避免过于主观偏见或情绪化的评价。
3. 不要剧透:读者在写读后感时应该避免剧透的情况发生。
避免透露太多的故事情节
和结局,让读者能够自行体验作品的魅力。
如果必须透露剧情,应提前标明剧透警告。
读后感写作指导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思考读后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书籍中的核心主题、人物性格以及情节发展,从而对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评价。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进行主题思考并将其表达出来却是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指导,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进行读后感写作之前,首先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应该培养每天定期读书的习惯,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作品,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教师可以组织课堂上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二、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在进行读后感写作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
学生需要知道他们需要关注什么,以及他们要通过写作表达什么。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意图以及个人情感反应等。
三、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学生在进行读后感写作之前,应该对作品的结构和主题进行分析。
他们需要明确作品的核心主题以及通过哪些情节、对话和人物塑造等方式展现主题。
学生可以进行标注和批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提供示范写作和范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例,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主题思考和表达。
示范写作可以包括引导学生分析并阐述主题的方法、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提供支持性证据等。
通过阅读范例,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技巧和方法。
五、思考问题并进行讨论在进行读后感写作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问题和讨论。
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和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并帮助他们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六、鼓励多角度思考和表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主题思考和表达。
他们可以从人物的角度、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意图以及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等方面来思考主题,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
写读后感的方法作为一位读者,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影响着读者对书籍和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本文将从文章的简介和背景介绍、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创新的思考和观点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写读后感的方法。
一、文章的简介和背景介绍在写读后感之前,我们需要对所读的文章或书籍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背景介绍,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或书籍的主旨和撰写读后感的需要。
这个部分不需要太多详细信息,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籍的作者、出版时间、主要内容和背景即可。
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读后感最重要的部分是写下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在这一部分中,你可以尽情地表达你的情感,描述你的思考,分享你的体验。
你可以讲述你读到哪些惊喜、哪些感动、哪些感悟,讲述你在阅读过程中的内心变化。
写读后感需要刻画读者与文章交流的过程和体验,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读后感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关于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
你可以描述它对社会、对个人、对文学、对思想、对人生或者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除了简单地介绍文章或书籍之外,你还需要交代它的意义和价值。
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的感悟和回应,也是一种对文化传承和丰富的认识和拓宽,重要性体现在其中。
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最后,好的读后感需要有自己的创新思考和独到见解,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观点分析和解读,这样才能让读者看到事物不一样的角度和侧面。
作为一个读者,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情感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相关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好的读后感应该是展现你对所读文章或书籍的全面思考和分析,表达你独特的视角和个人的思考。
总之,写读后感的方法需要个人详细的阅读感受和独到观点,还需要结合了相关背景介绍和作者的思想理念,同时对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完整体现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感悟。
写读后感的方法作为一名读者,我们的阅读并非只是单纯地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而是需要将其内涵与思想深入体会,同时思考其对我们的影响和价值,并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将这些思考和感受进行整理和表达。
读后感指导老师写在哪里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职责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写出一篇清晰有力的读后感。
而这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更是一种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我们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文章主题与结构在开始写读后感之前,需要先阅读文章并深入理解其主题和结构。
这包括了弄清文章主题所在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并能够准确地说明这些元素如何与文章主题相互关联。
此外,还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各部分所承载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例:假设学生阅读了《红楼梦》第五十六至第六十回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主题:宝玉和黛玉的感情纠葛结构:第五十六回描写了宝黛二人之间的误会和争吵,第五十七至五十九回则展现了黛玉进入空灵禅院并遭受虐待,最后在第六十回中,宝玉前往空灵禅院找到黛玉,二人终得相认。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作为文学作品,每篇文章无论是在描写人物、情境还是情感方面都可能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
在写读后感之前,需要对作者所使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准确把握作者对人物、情境和情感的描述和表达。
例:假设学生阅读了《基督山伯爵》的几个章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手法: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比较展现主题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主人公和反派人物,从而展现出“复仇”的主题。
他很巧妙地利用不同人物之间的比较,突出主人公的善良和正义感,并通过反派人物的种种恶行进一步凸显主人公的伟大。
3.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虽然读后感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也不能忽略学生个人的情感反应。
因此,在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手法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观点和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观点和感受需要以中肯和客观的方式表达,而不是简单的赞美或批评。
例:假设学生阅读了《1984》一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观点:作品以极端手法预示了政治控制的危害学生认为作者通过对一个想象中的政治极权社会进行深入的描写,展现出政治控制的可怕和危害。
读后感写作指导如何写出情感真挚的读后感读后感是指在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其他文学作品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来写下的感想和体会。
写一篇情感真挚的读后感,需要我们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我们的真实感受。
下面是一些写作指导,希望能够帮助你写出情感真挚的读后感。
第一步:深入阅读与思考在开始写读后感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完整篇文章或书籍,并思考其中的主题、内容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了解作者的用意和目的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产生更真实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表达真实的情感写读后感的关键是要表达出你真实的情感和感受。
你可以通过记述你的反应、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情绪、表达你的观点和态度等方式来表达你的情感。
避免使用空洞的词语,而是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支撑你的情感。
例如,如果你在读完一本小说后感受到悲伤,你可以写下你为主人公的遭遇而哭泣的场景,或者是书中所描绘的细腻情感令你动容的事例。
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你真实的情感。
第三步:结合个人经历和观点在撰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以此来加深读者对你的情感的理解。
通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比和联系,可以让你的读后感更具丰富性和个性化。
举个例子,如果你读完一本关于友情的书籍后感触颇深,你可以引用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故事,将读后感与你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情感。
第四步:语言的运用在撰写读后感时,运用恰当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感性的词汇和修辞,如形容词、比喻、排比等,以增强读者对你情感真挚的印象。
另外,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或者过于庸俗的词汇,以保持文章的庄重性和严谨性。
第五步:结构的构建为了使读后感的文章更加整洁美观,我们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将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中简要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并概括出你的主要感受。
在正文中,可以通过段落的划分,对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进行展开说明。
在结论中,可以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自己的情感体会。
孩子读后感指导的有效方法孩子读后感指导是培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读后感的指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读内容,并通过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传达出来。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孩子读后感指导方法。
一、展开讨论在指导孩子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进行一次展开讨论,倾听孩子对故事、文章或书籍的观点和感受。
家长或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例如,问孩子对主人公的喜欢程度,问他们的心情变化,问他们从中学到什么等等。
通过展开讨论,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是受到重视的,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启发思考在指导孩子写读后感时,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孩子深入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小说主题、角色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问孩子如果他们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会如何处理其中的困境?问他们为什么认为某个角色的性格转变是合理的?通过启发思考,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范文提供范文是帮助孩子写读后感的一种常用方法。
家长或老师可以选择优秀的读后感范文,让孩子参考并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思路和结构。
通过分析范文,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如何写,并通过模仿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鼓励自由表达在指导孩子写读后感时,应该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不要给予太多限制和束缚,让孩子放松心情,写下他们真实的想法。
可以提醒孩子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避免刻意追求文字的华丽和堆砌。
只有真实的表达才能反映孩子真实的思考和情感。
五、注重修改与反思在孩子完成读后感的写作后,应该进行修改与反思。
家长或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检查作文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语法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整个读后感的写作过程,让孩子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孩子读后感指导的有效方法包括展开讨论、启发思考、提供范文、鼓励自由表达和注重修改与反思。
读后感写作指导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评论正文: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其他形式的文本后,对所读内容的感受、思考和反思。
读后感的写作不仅是对阅读过程中的体验进行总结,更是对所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过程。
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评论是读后感写作的核心。
一、培养读者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理解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评论之前,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理解能力。
只有真正理解了所读内容,才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评论。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可以让他们先预读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2. 全面理解文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全面理解文本。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阅读,注意抓住文本的关键词、重要观点和支撑论据,并通过多次反复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文本的主题、人物的形象等方面的问题,以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
二、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在学生对文本有了较好的理解基础之后,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是对文本进行细致剖析和探究的过程,包括对文本结构、语言运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的分析。
1. 文本结构分析学生可以分析文本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章节划分等。
他们可以思考作者选择这种结构的目的和效果,并从中寻找线索,进一步理解文本。
2. 语言运用分析学生可以分析作者在文本中的语言运用,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
他们可以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语言手法,这些语言手法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等。
3.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可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性格、行为习惯等。
他们可以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来传递主题,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评价。
4. 主题分析学生可以分析文本的主题,即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
小学生读后感指导及范文
一、读后感的定义
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的文字,它是
读者对书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二、写读后感的方法
1. 简单描述
首先,读者需要简单描述书的内容,包括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等。
这有助于读
者回顾整个故事,也方便读者后续的分析和感悟。
2. 表达感受
接下来,读者可以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可以是喜悦、悲伤、震
撼等。
这些情感是读者内心深处对书籍的真实反应。
3. 总结思想
最后,读者可以总结书中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价值
观或人生观。
这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书籍。
三、范文示例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王子》,这是一本关于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
一个小玨子在不同星球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最后在地球上结识了一个风筝玩具商人。
通过小玨子和这些人的对话,我感受到了友情和爱情的珍贵。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小玨子的纯真和关爱所感动,也被其他星球的人物形象所
吸引。
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特质,让我在阅读中有了很多思考。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以及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
这让
我更加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也让我明白了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总的来说,《小玨子》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书籍,它让我受益匪浅,也让
我更加热爱阅读。
以上是我读后感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大家也能有所启发。
愿我们都能通过阅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智慧。
怎样写读后感从哪几个方面写起
读后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读者对于所读内容的感性反应。
而写好读后感,则需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经验,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怎样写好读后感。
首先,读者需要全面理解所读内容。
阅读时应该注意主题、情节、角色等方面,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只有深入了解并领悟所读内容,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写作时,要避免流于表面、泛泛而谈的情况。
其次,写作中需要注意感性与理性结合。
读后感既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也应该包含一定的理性思考。
写者应该注重基本素养的提高,如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情感表达与知识积累的提升。
只有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性思考,才能轻松写出一篇富有思辨性的读后感。
此外,读者还需要注重语言的运用,写作要讲求语言艺术。
读后感的语言应该简洁、准确而富有画面感。
文学化的表达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艺术风范,还能够增强读者的感受体验。
例如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双关语、夸张等方法,从而让读者充分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力量。
综上所述,写好读后感需要全面理解所读内容、注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并运用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技巧。
语文老师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读内容,并用精炼
的文字将个人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当然,这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勤奋和认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够写出优秀的读后感。
读后感写作指导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怎么读呢?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
哪些地方让你很激动,哪些地方让你有感慨都不要轻易放过。
要反复读,一边一边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以对照、比较,同时要在原作上做个记号,如圈、点、划,或者在空白的地方写上自己一点自己的见解,方便日后查找重点。
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
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
”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
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
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
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关于读后感要怎样写?请看的讲解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
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
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
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For if not, they weren't true friends in the first place.(Sandy Ratliff)真朋友是可以与你有不同见解的,如果不是,首先就不是真朋友.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
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
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明书种类很多,有工作经历证明、工作经验证明、病情证明、留学生经济担保书、学业成绩证明书等等,是用来证明一个人的身份、学历、婚姻状况、身体情况等或某一件事
情的真实情况。
证明信的写法通常也采用一般信件格式,但多省掉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结束用语。
称呼多用“To Whom It May Concern”意即“有关负责人”,但此项也可省略。
写证明书要求言简意赅。
《格林童话》里的故事生动,形象鲜明,语言优美,这些童话能陶冶我的心灵,启迪我的智慧,增长我的知识,开拓我的视野,真不愧是我金色童年的最佳伙伴。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今年1月份,曹磊洗完澡突然脸色惨白、头晕,后被诊断为急性混合型白血病,转入徐医附院血液科。
医生说要想救命,唯一的机会就是进行骨髓移植。
曹磊的父母是“骨髓移植”供体第一来源,不过医生很快因供体年龄大等原因否定了。
随后,曹磊一边进行化疗,一边寄希望于中华骨髓库和台湾骨髓库查找的配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