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_黄何平
- 格式:pdf
- 大小:94.01 KB
- 文档页数:3
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唐咏梅;杨猛;黄晓辉【摘要】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较快,是骨骼发育和成年早期骨量峰值形成的关键时期;较高骨量峰值的形成是决定生命后期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关键.影响儿童青少年骨密度的因素大致归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不受人工控制,而环境因素相对容易确认,所以了解影响生长发育期骨密度的环境因素更能为提高骨密度、达到更高的骨量峰值,提供更有经济效益、确切可行且针对性强的控制和干预目标.【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2(033)004【总页数】5页(P221-225)【关键词】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水平;影响因素【作者】唐咏梅;杨猛;黄晓辉【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儿童青少年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此期间,骨密度持续增加,不仅可以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还可以促进成年早期骨量峰值的获得,成年早期达到的骨量峰值是决定生命后期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儿童青少年时期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尽早发现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对其进行积极干预,不仅可以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还有助于获得更高的骨峰值,预防和减少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的发生,进而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目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多数文献认为骨密度受两者共同影响,但哪种影响更大以及如何影响,各学者意见不一。
遗传因素大致包括遗传、种族、年龄和性别;环境因素大致包括膳食营养因素、室外日照、运动、健康情况、不良嗜好等生活行为及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情况[1]。
1 遗传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1.1 遗传对骨密度的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参与骨代谢的蛋白、激素及增殖因子等与骨密度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的有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哪些因素会影响骨密度?
骨密度影响的因素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有一些可以改变,一些则不可改变。
以下是影响骨密度的一些关键因素:
1. 钙摄入量:钙摄入量直接影响骨形成,因此会影响骨密度。
如果未摄取足够的钙,则将影响骨密度。
2. 营养状况:骨密度可能会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维生素D和钙缺乏,以及体重过低。
这些由均衡的膳食和营养来取代。
3. 锻炼: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增加骨密度,从而增加骨骼的声学性能。
而且,有氧运动不仅能激发我们的肌肉,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给骨骼以必要的营养和氧气。
4.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消耗增加,骨质疏松程度加剧,促使骨密度下降。
为了保持骨密度,特别是35岁以后,应该加大不可轻视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
5. 性别: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的骨密度,而绝经期或更年期又会带来骨失去的情况。
女性骨密度的变化可以通过补充钙和适当的锻炼来缓解,从而降低患病的危险性。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了解,我们可以科学有效地改善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获得持久的健康。
骨密度不均匀的原因
1.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对骨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些人天生
骨质较为稠密,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的易感基因。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骨骼开始逐渐失去骨量,骨密度
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骨骼组织吸收速度逐渐超过生成速度。
3.生活方式因素:吸烟、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
导致骨密度下降。
此外,缺乏阳光暴露也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及骨
骼健康。
4.荷尔蒙水平:女性在更年期过程中,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下降,会加
速骨密度的损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5.营养不良:长期不均衡的饮食,缺乏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重要
营养物质,会导致骨密度下降。
6.某些疾病:一些疾病和条件会导致骨骼的异常,进而影响骨密度。
例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类风湿关节炎、肾脏疾病等。
以上是引发骨密度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骨密度不均匀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因此建议人们在骨骼健康方面要重视日常生活的细节和保健。
一方面,可以通过注重均衡饮食来摄取足够的钙、维生素和蛋白质,多晒太阳以增
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另一方面,保持适度的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和
负重运动,可以帮助促进骨骼健康。
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究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根据年龄、性别、体质量和生活习惯不同对100例健康检查人员进行分组,比较骨密度测定值。
结果:>60岁、<24kg/m2以及有吸烟、饮酒、不常运动的体检者,股骨颈和股骨大粗隆的骨密度测定值相对较低。
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骨密度检查结果受到体检者年龄、体质量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关键词】骨密度;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护理干预骨密度(BMD)检测是评估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骨骼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能够对骨骼强度作出判断,利于早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体检中心体检的100例健康检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骨密度检查结果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8月~2016年3月期间,体检中心体检人员100例,对于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骨质疏松症患者予以排除,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40~73岁,平均年龄为(51.8±4.7)岁,平均体质量为(61.5±4.7)kg。
1.2方法采用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体检者骨密度,测量部位包括股骨颈骨、股骨大粗隆等,以股骨颈和股骨大粗隆处测量值为参照,按照年龄、性别、体质量和生活习惯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测得的骨密度值。
1.3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5.0软件包岁收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骨密度值均以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不同年龄分段、BMI及生活习惯体检者骨密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60岁的体检者,股骨颈和股骨大粗隆的骨密度测定值相对较低;<24kg/m2的体检者,股骨颈和股骨大粗隆的骨密度测定值相对较低;有吸烟、饮酒、不常运动的体检者,股骨颈和股骨大粗隆的骨密度测定值相对较低。
分析婴幼儿超声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超声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55例婴幼儿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入我院接受检查,对婴幼儿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骨密度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调查表进行填写。
结果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均属于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母婴孕期营养状况好,骨密度高,生长发育水平好,骨密度高,户外活动时间长,骨密度高,钙剂补充情况越好,则骨密度越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分析婴幼儿超声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有利于优化婴幼儿骨密度。
【关键词】婴幼儿;超声;骨密度;影响因素婴幼儿指的是婴儿和幼儿,其大都指0-6岁的儿童,婴幼儿年龄小,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保育和教育均对其身心发展产生着严重影响。
婴儿以母乳为主要食物,待其至1岁以后,以成人食物为主。
在婴幼儿阶段,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若是营养不均衡,缺少钙物质摄入量,极易发生佝偻病[1]。
通过对婴幼儿骨密度进行分析,能够促进婴幼儿机体生长发育,所以这就必须开展超声骨密度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影响骨密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确保婴幼儿能够顺利成长,本研究就婴幼儿超声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展开论述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55例婴幼儿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入我院接受检查,其中男女婴幼儿比例分别为29:26,年龄均在0.1-3.5岁,均值为(1.56±0.62)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婴幼儿均为足月生产;②婴幼儿均无先天性骨代谢病症;③婴幼儿均无先天性心脏病及发育异常情况;④婴幼儿均为母乳喂养。
排除标准:①排除发生过骨折病症的婴幼儿;②排除家属未签署知情协议的婴幼儿;③排除先天性残疾婴幼儿。
1.2 方法所有婴幼儿在入院后,均采用超声骨密度测量方式干预,检查过程中均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开展,机器型号为OSTEOKJ7000+,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保持温度在19摄氏度左右,开启超声骨密度仪,对标准体模进行校正,对准确程度进行把控,以确保误差值能够在3%以内,精确度的误差值保持在≤1%以内,由检验人员对仪器进行操作,检测婴幼儿手部左右桡骨或者足部左右胫骨的骨密度。
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等骨密度异常情况。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骨密度异常的护理干预措施。
从饮食和运动的角度来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提高骨密度。
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在骨密度异常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护理对提高骨密度至关重要,值得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影响因素、护理干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心理护理、综合护理、研究方向、提高骨密度1. 引言1.1 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的重要性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等骨密度异常问题,预防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因此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或存在异常,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每年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能够为中老年人的健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保障其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建议中老年人定期进行此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保持骨骼健康。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分析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通过深入探讨影响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针对骨密度异常所需的护理干预措施,来为提高中老年人骨密度水平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饮食和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以及心理护理在骨密度异常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综合研究骨密度异常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中老年人的骨密度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初探(1)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DXA)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骨密度测定方法
之一,其结果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评估骨折风险等。
但是,骨密
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下面介绍几个影响因素:
1.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
女性在绝经后骨密
度下降速度更快,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2. 体重和身高:体重越大、身高越高的人,骨密度也越大。
3. 骨骼部位:不同部位的骨骼骨密度不同,例如,脊椎骨密度要高于
股骨骨密度。
4. 种族:黑人和亚洲人的骨密度比白人略低。
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对DXA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测定设备、测定技术、骨代谢情况等。
因此,在进行DXA测定时,需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制定适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DXA测定仅仅是评估骨密度的一种方法,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骨骼健康状况。
因此,在评估骨骼健康时,建议结合
临床病史、家族史、骨代谢指标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影响DXA测定结果的因素很多,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
相应的措施才能得到准确有效的骨密度结果。
同时,也需要结合其他
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才能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骨骼健康状况。
66641 临床医学论文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骨密度的检查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骨密度异常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20xx年1-12月来本院健康中心的1600例中老年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其进行BMD测试。
观察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的人群的BMD值,对BMD异常者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不同年龄中老年人B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龄、性别及生活习惯可影响中老年人的骨密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定期复查骨密度可及早发现骨质异常,有效地对骨质异常者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降低骨折发生率和致残率。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Bone Density Examination Result in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eople/LONG Min,LIU M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xx年龄的增长,会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钙盐丢失,BMD降低导致骨质疏松,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为明显,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平时不会被人们发现,直到发生骨折才被引起重视,骨折率逐年上升且致残率很高,因此早期体检和诊断极为重要[2]。
为了确切了解骨钙流失的相关因素,笔者对1600例健康检查者的BMD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1-12月来本院健康中心的160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8例,女1072例,年龄50~89岁,平均(59.6±2.7)岁。
1.2 方法1.2.1 骨密度检测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Prodigy Advance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两侧股骨处超声速度值(SOS)检测,由专人测得BMD值并进行比较。
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方法。
方法:抽取年限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前来本院接受骨密度检查的84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结果异常者给予护理干预。
结果:男性骨密度值高于女性(P<0.05);中老年人的年龄越大骨密度值越低(P<0.05);不吸烟及饮酒人群的骨密度值越高、而缺乏运动及缺少日晒的人群骨密度值越低(P<0.05)。
结论:经调研后可得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运动、日晒等均为影响骨密度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而临床医务工作者可根据影响因素对中老年人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干预。
【关键词】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影响因素;护理干预与青少年或中青年人群相比,中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的原因其骨密度值会明显降低。
以往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值下降的原因进行调研后发现,此类人群出现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与其年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
骨密度检查是用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人体骨骼的扫描检查测定骨骼内矿物质的含量,从而判断中老年人是否存在骨质疏松以及严重程度[2]。
由于骨质疏松后并没有明显的特征表现,通常仅会在中老年人发现骨折情况时才能经相关检查得出,而骨折情况严重的话其致残率相对更高,因此及早进行检查诊断尤为重要。
为了探究骨密度检查的准确性,我院抽取84例中老年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分析可能对检查结果的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指导。
现内容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抽取年限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前来本院接受骨密度检查的84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占比46.43%,女性45例、占比53.57%,年龄46-89岁、均值(63.78±4.23)岁。
患者了解本研究意义与作用,经慎重考虑后签署相关同意书。
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体的骨密度在不断变化过程中。
下面归纳总结了几种影响骨密度的因素。
(1)种族:黑种人的骨密度一般高于白种人和黄种人。
这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有关。
(2)年龄:在35岁左右骨密度达到峰值。
35岁以前,骨密度为上升阶段;35岁以后,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3)性别:女性骨密度值一般较同年龄组男性的低;35岁后随着年龄增长,女性骨密度下降的速度会明显高于男性的下降速度。
(4)体重:肥胖者骨密度值高于瘦弱者的。
(5)运动: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的骨密度明显高于长期卧床者。
(6)营养:不同的饮食结构可影响骨密度,特别是食物中钙、磷、蛋白质的摄入对骨密度的改变有长远的影响。
(7)生活习惯: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喝浓茶及饮用咖啡者,骨密度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8)服用药物:服用含铝的抗酸药及糖皮质激素等,也会影响骨密度。
超声骨密度的误差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测手段,超声骨密度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大量应用于临床实践。
然而,与其他检测手段相比,超声骨密度检测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对其应用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误差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超声骨密度的误差,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超声骨密度误差的产生机理超声骨密度误差的产生机理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软组织的影响。
超声骨密度检测是通过比较骨骼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计算骨密度,而软组织的存在会减缓声波的传播速度,从而影响骨密度的测量。
2. 仪器的误差。
超声骨密度检测仪器本身具有一定的误差,这与仪器的品牌、型号、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
3. 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操作技术。
超声骨密度检测的结果还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操作技术有关,操作不当或经验不足可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二、超声骨密度误差的影响因素1.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会逐渐降低,因此,在老年人的超声骨密度测量中,误差相对而言更大。
2. 性别。
男性的骨密度通常高于女性,因此,在女性的超声骨密度测量中,误差相对而言更大。
3. 身高和体重。
身高和体重会对超声骨密度的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影响,过瘦或过重的人群误差可能更大。
4. 病史和疾病状态。
患有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人群,其超声骨密度的测量结果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三、应对措施针对超声骨密度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1. 提高仪器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要求使用高质量的仪器,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经验。
2. 尽可能减少影响误差的因素。
如在超声骨密度检测前,需要对身高体重、病史和疾病状态等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多方面综合评估结果。
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指标,需要与其他检测手段配合使用,进行多方面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超声骨密度误差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但通过合理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有效降低误差,提高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健康体检者650例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有效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行健康检查体检的65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年龄、体重指数及运动状况,并分析年龄对其骨密度的影响。
结果:①超过60岁组与40~49岁组股骨颈密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重指数在20~23.9kg/m2组与≥30.0kg/m2组对比,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在24~29.9kg/m2组与≥30.0kg/m2对比,L2-L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在20~23.9kg/m2组与≥~29.9kg/m2组对比,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检者年龄与其骨密度并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体检者体重指数可能对骨密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标签:骨密度;年龄;体重指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骨科代谢性疾病,是对中老年人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骨科疾病,同时也是导致骨折、骨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其特征主要包括两种:①人体骨量减少;②骨微细结构退化明显,且脆性提升。
对人体骨密度进行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方式。
有文献[1]提示,体检者的年龄、体重、身高、身体质量、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能对其骨密度产生影响。
且有报道[2]证实,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以绝经后的女性更为多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骨骼疼痛,常发于腰背部分。
基于此,为进一步明确体检者年龄、性别及其他相关因素对骨质密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本研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65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体检中心做健康检查体检的65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研究的所有对象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甲亢等代谢性疾病,且无骨质疏松及骨折史,在接受体格检查前半年内均未服用过相关激素类药物。
体育锻炼对骨密度的影响
黄何平
【期刊名称】《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3)003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综述运动项目、肌力以及运动引起激素改变对骨密度(BMD)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319-321)
【作者】黄何平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6
【相关文献】
1.体育锻炼对更年期妇女卵巢激素水平、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J], 王璐;阮彩莲
2.体育锻炼时长对苏南老年男性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J], 杜峰;方莉;易锋
3.体育锻炼及烟酒爱好对青壮年男性骨密度影响的初步调查 [J], 刘德军;冯彦林;刘艳;余丰文
4.体育锻炼对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 [J], 张丽华;熊昕
5.正常体重大学生体成分和骨密度特征及体育锻炼对其的影响 [J], 梁占歌; 汪美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