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践技能考试中医操作要点及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基本操作第一节望诊(一)望面色的影响因素1.光线自然光线or无色灯光2.昼夜昼——卫气浮于表——光泽外映黑夜——卫气沉于里——隐约内含3.情绪喜——面赤,怒——面青,忧——色沉,思——面黄,悲——泽减,恐——面白。
4.饮食酒后面红目赤;饱食荣润光泽;过饥泽减而少气。
(二)诊察小儿指纹家属抱小儿向光,医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右手拇指的侧缘蘸少许清水,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部推擦几次(Q;桡侧?尺侧?),使指纹显露,在三关(哪三关)的部位观察指纹的形色变化。
(三)观察舌象顺序:舌尖 -舌中-舌侧-舌根舌体的色质----舌苔。
特殊现象,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舌体淡白,苔黄腻,淡白——虚寒,而苔黄腻——湿热。
矛盾舌质反映正气,舌苔反映病邪——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
本虚标实,寒热错杂。
第二节闻诊从咳声分辨病证的性质:辨虚实、寒热、邪气、脏腑等1.咳声重浊沉闷而有力者——寒痰湿浊停聚于肺——实证。
2.咳声轻清低微而无力者——久病肺气虚损所致——虚证。
3.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咯出者——热邪犯肺——热证。
4.咳有白痰,量多易出者——痰湿阻肺——实证。
5.干咳无痰或少痰——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6.顿咳=百日咳——儿科,风邪与痰热搏结。
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并反复发作者。
7.白喉——咳声如犬吠,伴有声音嘶哑,吸气困难,是肺肾阴虚,疫毒攻喉所致。
第三节切诊(一)选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
(二)布指先中指——掌骨内侧的桡动脉——定关位,再食指定寸位,无名指以定尺位。
依据病人高矮、手臂长短和医生的手指粗细,做适当疏密的调整。
小儿一指定三关。
(三)运指运指指医生布指之后,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的方法。
1.举————轻指力——浮取。
2.按——重指力按至筋骨间——沉取。
3.寻——不轻不重,或前后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中取。
中医实践技能操作高频考点全套1毫针刺法此部分内容常考察的的有体位选择,对于此部分内容要知道哪些部位的脸穴适宜何种体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Q)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脸穴和上下肢部分胸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腌穴和上、下肢部分胸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能部胸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腌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颜面何颈前等部位的瑜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脸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T则、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瑜穴。
行针手法:此部分内容要掌握基本的手法提插法及捻转法的基本操作情况。
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指力药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药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
6种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要知道其具体的内容。
)捻转补泻:【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胸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胸穴部位。
3.将针刺入胸穴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3.将针刺入胸穴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2 .灸法操作此部分内容常会让演示艾灸中直接灸及间接灸中一些常见灸法的操作。
常见的有:隔姜灸:【操作方法及步骤】1)选取部位。
2)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3)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胸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4)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第七章基本操作手术刷手法手术刷手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消毒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防治术后感染的发生;作为临床一线医师,必须具备规范刷手的技能。
一、刷手前准备刷手前要求:①更换手术室专用拖鞋、并穿好“刷手衣”,将衣袖挽至肘上10cm;②戴好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③操作前必须修剪指甲,除去甲缘下污垢;以上准备工作在考场中不一定能够体现,但需要向考官做好口述。
二、手术刷手的顺序1.在刷洗整个上肢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分段刷手法进行,分段刷手是将手术者上肢分为:双手、双侧前臂和双侧上臂三个部位,刷洗时应注意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只有在刷洗完手部后,才能刷洗前臂,最后刷洗上臂。
2.在刷洗手部过程中,也应注意刷洗的顺序:先刷指尖,包括甲缘、甲沟、然后刷洗指蹼、手掌、最后刷洗手背和手腕。
操作演示——碘伏刷手法首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及手臂;冲洗后,用洗手液清洗双手和前臂,整个洗手的过程要遵照七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先洗手掌,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然后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随后清洗手指和指间,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清洗指尖时,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最后洗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用清水冲洗洗手液时要注意:动作要缓慢,冲洗的水流不能由手臂逆流到双手,应保持手高肘低位;洗净双手后,用无菌毛巾擦干双手。
擦净双手后,用无菌毛刷配以0.5%碘尔康溶液刷洗双手,一共刷三遍;刷手的顺序为:先刷指尖,刷洗时注意不要遗漏手指甲缘和两侧甲沟;再刷指蹼,此时需要注意刷洗时,是由指尖向下刷洗;然后刷洗手掌,最后刷洗手背和手腕;双手交换进行。
整个刷手的过程需要遵照分段刷手法来进行,一共分为三段,即:“双手、双侧前臂和双侧上臂”,考试中需要注意:上述三个部位必须依次进行,刷完“双手”后,才可以刷洗“双侧前臂”,最后再刷“双侧上臂”。
刷洗手臂时,刷洗的范围要达到肘关节上6cm。
然后再以上述方法,刷手两遍。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流程今天咱来唠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的流程,这可是咱们迈向成为中医执业医师的重要一步呢!一、考试报名。
想参加这个考试呀,得先报名。
一般都是在网上报名的,可别错过报名时间哦,不然就只能等下次啦。
报名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各种信息填准确,什么姓名呀、身份证号、学历之类的,这就跟咱们平时注册个账号似的,但这个可重要多啦。
填完信息还得上传照片,照片得符合要求,要是照片不合格,可能也会影响报名呢。
二、准考证打印。
报完名之后就等着打印准考证啦。
这个准考证就像是咱们考试的入场券,可宝贝着呢。
一般会提前通知打印时间,要随时关注消息。
打印出来之后,一定要仔细看看上面的考试时间、地点这些重要信息。
如果准考证上有啥不清楚的地方,赶紧联系相关部门问清楚,可别到考试那天手忙脚乱的。
三、考试当天。
1. 到达考场。
考试当天呀,要早早地出发去考场。
咱可不能掐着点到,万一路上有点啥意外,迟到了就糟糕了。
到了考场之后,先找到自己的考室在哪,然后在周围熟悉一下环境。
这时候呀,可能会看到很多和自己一样来考试的小伙伴,大家心里可能都有点小紧张,不过没关系,互相鼓励一下嘛。
2. 进入考室。
等到可以进考室的时候,就大大方方地进去。
考官会检查准考证和身份证,这时候要把东西准备好拿在手上,方便考官检查。
进了考室之后,要听考官的指示,按照要求做好准备。
3. 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还挺丰富的呢。
- 中医操作。
这里面有很多中医特色的操作,像针灸、推拿这些。
比如说针灸吧,你得知道穴位在哪,进针的手法要正确,还有消毒这些细节也不能马虎。
要是在模拟人身上操作,就当是在给真正的病人治疗一样,动作要规范、轻柔。
推拿的话,手法的力度、节奏都很重要。
考官可都是火眼金睛,一点小差错都可能被看出来,所以咱们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要严格要求自己。
- 病史采集。
这就像是当侦探一样,要从病人的描述里找出关键信息。
要学会怎么问问题,问得有条理,然后把病人的病史准确地记录下来。
穿手术衣1.包背式手术衣VS对开式手术衣2.常规洗手消毒,从中部整个拿起手术衣,抓住衣领部,轻轻抖开(手不得过高过低不过腋中线),注意周围环境不要碰到。
3.轻轻向上抛,插入手术衣中,手向前(平举)伸直,手不伸出,由助手系带。
4.对开式手术衣,腰向前倾斜使系带悬空,用双手交叉向后递腰带,由助手帮助系带,戴手套。
包背式手术衣,先戴好手套,自行解开手中腰带,递给助手,助手用卵圆钳夹住,然后转一圈,自行在腰前系带。
5.选取合适大小的手套,采取无接触式戴手套,手套扎住袖口。
6.接台手术,先脱手术衣,反面脱出,顺势手套腕部反折,后脱手套。
7.注意:(1)手术衣无菌区:肩部以下,腰部以上,胸前,两侧腋中线间,以及双手双臂。
(2)术者换位需要背对背。
手术刷手法手术区域消毒1.提前打开无菌包,常规洗手消毒,站在患者右侧,用卵圆钳分开托盘,一手端盘,一手手持卵圆钳,由助手协助倒碘伏。
2.腹部消毒范围(最好口述)——基本: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至少15cm。
上腹部:上至乳头平面,下到耻骨联合,两侧腋中线。
下腹部:上至剑突平面,下到大腿中上1/3,两侧到达腋中线。
甲状腺:上至下颌和下唇线,两侧到颈和颈项交界,下至两侧乳腺连线水平。
腹股沟:上至肚脐水平,下至大腿中上1/3,两侧到腋中线。
阴部:上耻骨联合上缘,下至肛门,两侧到大腿上1/3。
3.清洁伤口——从上而下,从内向外污染伤口(肛门,胆瘘,脓肿)——从上而下,从外向内。
(口述暴露伤口,拆除敷料,手术洗手)4.消毒原则:·碘伏棉球消毒2-3遍(碘酊三遍,晾干一分钟,酒精脱碘两遍)·卵圆钳头端始终向下·每次消毒覆盖上一次1/3·后一次消毒范围小于前一次·肚脐:老的情况是先倒入碘伏,然后消毒完后单手吸干净碘伏,现在不要求,直接消毒铺巾1.将无菌巾1\3处折为双层,双层部分靠近切口,距切口周围约2-3cm2.顺序:切口下方——对侧——切口上方——自身侧,再铺中单、大单3.布巾钳固定四个角,只能从内向外拉·中医外科箍围法:。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医基本操作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医基本操作在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掌握中医基本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基本操作:1、指切进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首先,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在穴位旁;接着,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2、夹持进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首先,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接着,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3、艾灸艾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艾灸有两种方法:艾条雀啄灸: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另外也可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艾条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4、拔罐法拔罐法是一种通过在皮肤表面制造负压,以达到刺激身体的治疗方法。
拔罐法有闪火拔罐和无火拔罐两种方法。
闪火拔罐法的操作步骤如下:暴露应拔罐的部位;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燃烧棉球不可触及罐口)。
5、揉法的操作揉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操作步骤如下: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动作连贯并能持续一定时间。
6、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包括舌苔和舌体的望诊。
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色和苔质;白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证;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
舌体的望诊包括舌色、舌的形质、动态及舌下络脉;舌瘀班主血瘀证等。
中医实践技能第二考站技能操作之西医基本操作注意:1.职业素质及情景判断2.操作细节3.心理准备一、七步洗手法操作前:术者准备:修剪指甲,去除污垢、去除手部饰品、卷袖过肘器械准备:肥皂或洗手液、无菌毛巾操作中:1.用流水冲洗双手臂。
2.取洗手液或肥皂水。
3.口诀:内外加工大力丸。
七步洗手法:手掌相对→手掌对手背→双手十指交叉→双手互握→揉搓拇指→指尖→手臂至肘关节以上 10cm 处,两侧在同一水平交替上升,不得回搓。
4.重复两次,共 5 分钟。
5.取无菌毛巾擦干手及手臂。
注意:洗手过程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双前臂保持拱手姿势。
二、演示戴干手套的全过程。
(10 分)答案与评分要点:操作前物品准备:手套(检查、整理)、无菌生理盐水操作中1.(口述)穿无菌手术衣、戴口罩后。
选取号码合适手套并核对灭菌日期,用手套袋内无菌滑石粉包轻轻敷擦双手。
(2 分)2.一手自手套袋内捏住两只手套的翻折部分,提出手套使两只手套拇指相对向。
(2 分)3.一手先插入手套内,再用戴好手套的手 2~5 指插入另一手手套的翻折部内,帮助另一手插入手套内,然后将手套翻折部翻回套压住手术衣袖口。
(2 分)4.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2 分)5.手术开始前,将双手举于胸前,切勿任意下垂或高举。
(2 分)三、演示手术区(胃切除)皮肤消毒的全过程。
(10 分)答案与评分要点:1.准备好消毒用品(卵圆钳一把、碘伏纱布或棉球若干、无菌碗一个)。
(1 分)2.用碘伏棉球或小纱布团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上至两乳头连线,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
(3 分)3.操作者站立于患者的右侧,先将消毒液倒入肚脐少许,由腹中线开始,自上而下,由内向外进行涂擦,从上到下单向运动,只涂擦一遍,不能反复来回涂擦;“由内向外”是由腹部中线向腋中线沿纵轴方向进行涂擦,左右交换进行,直到涂擦完整个消毒区;涂擦至脐部时注意绕过脐部。
(2 分)4.卵圆钳始终保持头朝下,消毒过程中不能遗漏空白区,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物纱布不应再返回涂擦清洁处。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基本操作技能-3.中医技术操作三[问答题]1.毫针刺法行刺手法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一)基本手法1.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江南博哥)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
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
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
(二)辅助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为目的的操作手法。
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6种。
1.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的循按的方法。
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
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
3.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医基本操作三、中医基本操作1、指切进针法①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在穴位旁;②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③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①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②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③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3、艾条雀啄灸①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②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③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另外也可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④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艾条温和灸①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熏烤;②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③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闪火拔罐法①暴露应拔罐的部位;②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③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燃烧棉球不可触及罐口)。
揉法的操作。
①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②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③动作连贯并能持续一定时间。
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白腻苔主何证?黄腻苔主何证?①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色和苔质;②白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证。
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舌体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瘀斑主何证?①舌体的望诊包括舌色、舌的形质、动态及舌下络脉;②舌瘀班主血瘀证等。
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①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方面特征;②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阳虚湿盛等证。
如何望舌体?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③伸舌姿势: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中医操作❖内容少,最容易!决不可丢分!❖例题:请描述并操作中医寸口脉脉诊选指、布指要点❖答案:1、最好在患者处于平静状态下诊脉,以每手不少于50动为宜❖2、医生和患者相对而坐,以左手切患者右手脉,以右手切患者左手脉❖3、先用中指定关,食指于关前定寸,无名指于关后定尺❖4、三指成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头与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脉❖5、布指疏密适度,要和病人身长相宜❖6、小儿一般用拇指一指定关法中医操作2——单手进针法❖1、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运指力于针尖而刺进皮肤,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弯曲❖2、刺入到预定深度后,中指离开皮肤,三指配合进行提插捻转弹刮中医操作3——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进针中医操作4——夹持进针法❖左右拇食指消毒,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刺入腧穴。
中医操作5——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中医操作6——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中医操作7——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顺时针)。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逆时针)。
中医操作8——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中医操作9——瘢痕灸❖又名化脓灸。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l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中医操作10——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中医操作11——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中医操作12——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中医操作13——留罐法1.选择部位。
2.用镊子夹l~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3.10~15分钟起罐。
4.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中医操作14——走罐法1.选择部位。
2.先在罐口或欲拔部位涂一些凡士林。
3.用镊子夹l~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4.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中医操作15——闪罐法1.选择部位。
2.用镊子夹l~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然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
中医操作16——刺血拔罐法1.选择部位。
2.在应拔部位消毒。
3.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使皮肤出血。
4.用镊子夹l~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l~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l0~l5分钟。
中医操作17——磙法1.侧磙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微屈,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磙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操作要点】1.侧磙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微屈;立磙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伸直。
2.着力部位应似球形或瓶状。
3.着力部位应吸附于治疗部位上,避免往返拖动。
4.侧法的动幅度在120°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拨动80°;腕关节伸直时向内拨动40°。
立法动幅度在60°左右,即腕关节中立位至背伸60°范围内进行操作。
5.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要协调一致。
6.往返持续用力。
中医操作18——一指禅推法❖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掌虚、指实、紧推(140次/分钟)、慢移。
中医操作19——揉法【操作方法】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予治疗部位,做环旋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治疗部位,做环旋揉动【操作要点】1.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
2.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
3.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节律。
4.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中医操作20——摩法【操作方法】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亦称摩腹。
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
【操作要点】1.上肢及腕掌放松,轻放于治疗部位。
2.前臂带动腕及着力部位做环旋活动。
3.动作要缓和协调。
4.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中医操作21——推法【操作方法】1.掌推法、指推法、肘推法,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也可用于上胸部。
【操作要点】1.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应参考经络走行方向及血液运行方向推动。
3.速度要均匀。
4.掌推法在操作时应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中医操作22——按法【操作方法】1.掌按法以掌着力于治疗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本法多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摩。
2.指按法以指着力于治疗部位,垂直向下按压【操作要点】1.操作时应逐渐用力。
2.垂直向下用力。
中医操作23——拿法【操作方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
【操作要点】1.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2.捏拿方向与肌腹垂直。
3.动作要有连贯性。
4.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5.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腹,指间关节不动。
常见推拿手法与部位、穴位结合的考点❖掌摩腹部❖拇指揉神门❖肩井拿法针刺的角度❖直刺——90度❖斜刺——45度❖平刺——15度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1)❖这是第三站的内容❖原因1、医生的原因:针刺手法过重造成晕针,或者弯针、断针、刺伤血管造成血肿;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造成滞针。
2、患者的原因:精神紧张造成晕针,肌肉强力收缩造成滞针;留针时随意变动体位造成弯针、断针。
3、针的原因:质量差造成断针;针尖有倒钩造成血肿。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2)❖晕针的处理:按步骤❖1、立即停针,全部起出。
❖2、使患者平卧,保暖,饮水或糖水。
❖3、还不恢复,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
❖4、仍不苏醒,则需配合其它急救措施。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3)❖滞针的处理❖患者紧张,局部肌肉强烈收缩——造成滞针:稍延长留针时间;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弹扣针柄;在附近再加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紧张。
❖行针不当,单向捻针而致: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用弹、刮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4)❖弯针的处理:❖停止提插捻转❖若针柄轻度弯曲,则慢慢起出即可❖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慢慢起出。
❖若因移动体位引起,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起出。
❖切忌强行拔针,以免断针。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5)❖血肿的处理:❖微量的出血及小块青紫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若肿胀疼痛剧烈、青紫面积大且强硬项活动时,应先冷敷再热敷。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6)❖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局部微红属于正常,不需处理。
❖小的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水泡大者,消毒抽出泡液,外涂烫伤油。
❖化脓:休息,局部清洁,包扎。
❖黄绿、渗血:消炎膏外敷。
西医体格检查和操作的考情分析❖中医考生:第二站,各5分,共10分。
❖中西医考生:第二站,体检5X2=10分,操作5分,共15分。
西医操作❖1、紧急手术简易洗手法❖2、戴干手套❖3、戴湿手套❖4、穿手术衣❖5、手术区域消毒❖6、穿隔离衣❖7、脱隔离衣❖8、止血带止血法❖9、一般伤口换药❖10、心肺复苏时如何使病人气道通畅?❖11、胸外心脏按压❖12、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紧急手术简易洗手法❖当情况紧急,手术人员来不及做常规洗手消毒时采取❖先用普通肥皂洗去手和前臂的污垢❖继用2.5%一3%碘酊涂擦双手及前臂❖再用70%酒精拭净脱碘❖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再戴第二副无菌手套戴湿手套❖方法和戴干手套基本一样❖先解开绳结❖手放入手套后,手腕向上背伸(手指向上),以利手套内的水流出❖先戴手套,再穿手术衣手术部位消毒法❖先用2.5%碘酊消毒1遍❖再用70%酒精脱碘2遍❖范围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范围❖腹部手术,应先滴少许碘酊于脐孔❖消毒顺序应是自切口向周围,自上向下,方向应一致,不可自外周再返回中心❖感染伤口或肛门部等污染伤口,应自外周逐步向中央止血带用法❖1、要会演示操作(关键是那个活结)❖2、要会说几个要点:❖(1)绑扎的部位应在伤口的近端❖(2)上肢绑扎在上臂的上1/3;下肢在大腿中、下1/3交界处❖(3)必须垫衬垫❖(4)绑扎时间不宜过长,每1小时须松开1-2分钟,总不能超过4小时伤口换药❖准备物品:2个换药盘、酒精棉球、镊子2把(或者一把镊子一把止血钳)❖用手将外层敷料揭去❖用镊子揭去内层敷料(若结痂粘连则需用生理盐水棉球浸湿后再揭)❖酒精棉球先消切口再消切口周围,消毒范围大于敷料覆盖的范围❖覆盖包扎心肺复苏时如何使病人气道通畅❖1、病人体位:使病人仰卧于坚硬的地板或病床上,头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解衣宽带❖2、若有假牙松动则应取下,用手指清理口咽部❖3、若颈部无损伤,则压额抬颌使下颌角、耳垂与地垂直❖3、若颈部有损伤,则托颈使头过伸胸外按压❖如果颈动脉搏动消失,则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