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皮肤组织结构分哪几层皮肤分层结构图→MAIGOO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1.51 KB
- 文档页数:7
认识皮肤知识点总结图一、皮肤的结构1. 表皮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的一层组织,主要由角质层、颗粒层、透明层和基底层组成。
角质层是表皮最外层的一层,由死细胞角质细胞构成,主要起到防水、保护及抗外界环境侵害的作用。
颗粒层和透明层是表皮的中间层,起到保护作用。
基底层是表皮最内层,主要由活跃的细胞,如基底细胞、色素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是表皮的最重要成分之一。
2. 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之下,主要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基质、毛发结构、汗腺和血管等组成。
真皮是皮肤的主要组织,起到支撑、保护、感觉和营养供给的作用。
3.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皮肤最内层的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起到保护、保温和能量储备的作用。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 保护功能皮肤具有防护功能,可以阻止病原体、化学品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同时,皮肤还可以防止水分散失,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 感觉功能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之一,可以感知温度、压力、触觉和疼痛等刺激。
这些感知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让人体作出相应的反应。
3. 温调功能皮肤能够通过汗腺和毛孔调节体温,当体温过高时,汗腺分泌汗液冷却皮肤,帮助体温降低;当体温过低时,毛发能够竖起形成毛孔,起到保温作用。
4. 代谢功能皮肤可以通过汗腺排泄体内废物和毒素,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同时,皮肤还可以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
5. 免疫功能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屏障之一,能够抵御外界的病原体和细菌侵入。
同时,皮肤还能产生一些免疫相关的物质,参与身体免疫反应。
三、常见的皮肤问题1. 痤疮痤疮是一种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毛囊被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
痤疮通常出现在青春期,主要集中在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
2. 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是皮肤缺水缺油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脱屑、瘙痒和紧绷感。
皮肤干燥通常会让肤色看起来不均匀,甚至影响到化妆效果。
3. 敏感肌肤敏感肌肤主要表现为皮肤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过度,容易出现红肿、瘙痒、刺痛等症状。
图1 皮肤结构1表皮层:屏障功能和防止紫外线伤害,最重要的是形成一层坚固的隔水层,让皮肤内水分跑不掉,外面有害物质进不来;乳突结构为表皮层提供养分创造条件(营养真皮层渗透)。
2真皮层:皮脂腺(毛囊侧壁“三指手套”→痘痘相关);汗腺(排汗降温);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交换氧气、营养、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3皮下组织:支撑皮肤;血管(动脉、静脉),皮下脂肪(储能、隔热),毛囊(毛发生长)。
图2 表皮结构1角质层(屏障功能;细胞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减少);2透明层;3颗粒层(内部产生吸水性很强且坚硬的角蛋白,分泌油脂→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加固细胞之间的连接);4棘层(角质细胞由圆润的形态→多边形形态,连接形成整体);5基底层(分裂产生新生角质细胞、黑色素);6基膜(支持、连接、生物半透膜)、7真皮。
图3 破坏皮肤屏障这张图是一个屏障功能损坏了的角质层,表层的皮脂膜破碎了(很可能是清洗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激素或者不当操作的果酸水杨酸),中间的脂质也损坏得比较厉害,这样造成了水分流失很快(我们的黑话叫做经皮失水TEWL很大,而有毒有害的物质也比较容易侵入身体)角质层:由角质细胞(含吸水角蛋白和天然保湿因子)→“砖块”和很有韧性的脂质→“水泥”组成。
在皮肤的最外层还有一层皮脂膜(皮脂腺分泌出来的皮脂)。
图4 角质层中的“水泥”脂质结构这张图说明了构成“水泥”的脂质的结构:不是把几个油脂堆一堆就可以,而是要按照特定的规则来排列的图5 产生红血丝的关键结构——毛细血管(1)毛细血管是非常薄(两三个内皮细胞围起来形成一个筒子形状,甚至只是一个内皮细胞围起来的)。
这样的一个设计同时也就造成毛细血管本身是很脆弱的——轻巧纤弱吹弹可破。
(2)毛细血管扩张和收缩功能(改变血液流速,交换热量、保障细胞供应)。
图6 血管粗细和流速图引起毛细血管变粗的因素:紫外线、高热、炎症、高原反应(缺氧)、血液粘稠等。
图6 红血丝出现的原理图原本正常的毛细血管由于种种原因过度扩张,比原来粗了好多好多倍——红血丝出现了。
人体皮肤组织结构分哪几层皮肤分层结构图→MAIGOO知识一、皮肤的组织结构1、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的最大的器官,具有维护人体健康与美丽的重要功能。
健康的皮肤应该微含水分、柔软、易弯曲,呈弱酸性,富有弹性和光泽。
成人男性皮肤覆盖面积约为1.60平方米,女性约为1.40平方米。
皮肤的重量约为体重的14%--16%。
2、皮肤的厚度随人的年龄、性别、皮肤的部位、营养状况而有所差别。
一般身体各部位的皮肤厚度为0.5—4mm之间,男性的皮肤平均厚度约为1.15mm,其中眼睑、腋部皮肤最薄,而手掌及脚底的皮肤最厚。
若经常在皮肤的任何一个部位有规律地适当施加压力,就会使皮肤变厚,可增强皮肤的保护作用,但对皮肤的吸收功能有影响。
3、皮肤的颜色与人体的种族、性别、年龄、生活环境、血液中的红血球及松果体激素水平有关。
4、每平方厘米的皮肤内含有上百万个细胞以及错综复杂的血管与神经网。
5、皮肤的PH值。
汗水和皮脂组成一层天然皮脂膜(生态保护膜)覆盖于表皮。
健康的皮肤表面呈弱酸性。
男性皮肤的PH值介于4.5—6之间,女性介于5—6.5之间。
二、皮肤的组成皮肤的层次可分三大部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其间含有神经、血管、淋巴管、皮肤附属器等。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小含"提供,版权声明反馈(一)表皮表皮为皮肤的最外层,它覆盖全身并有保护作用。
表皮没有血管(因此划伤后不会出血),但有许多微小的神经末梢。
表皮按细胞形态可分为5层,由外至内依次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小含"提供,版权声明反馈1、角质层角质层为表皮的最外一层,由4—8层薄且扁平的死亡角化细胞重叠堆积而成。
张力原纤维和透明角质蛋白颗粒互融合成的角质层,较坚韧,有抵御酸、碱和物理元素刺激作用。
起到生态保护膜的作用,越接近表层的细胞结合越疏松并失去弹性而脱落。
这种脱屑称角质小极。
随着内层细胞往外的推进,角质层会不断地剥落、生长。
这个过程的周期为28天,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相吻合。
2、透明层透明层为2—3层扁平、无核、透明的角化细胞构成。
它仅分布于手掌和脚底,感觉厚而结实,此层富含磷脂有防水分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常称屏障带),能增加弹性,光线可透过。
3、颗粒层颗粒层由2—5层较厚的扁平细胞核构成。
其特征是这些细胞无分裂能力几乎接近死亡,细胞内可见到透明角脂蛋白颗粒。
此层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可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
4、棘细胞层棘细胞层有4—10层带棘的多角形细胞构成,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
此层各细胞间存有空隙。
在细胞间有葡萄糖氨基聚糖。
此糖具有亲水性,利于与周围进行物质交换。
胞质内还有颗粒状的磷脂和酸性粘多糖,是淋巴液循环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其含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有感知外界各种刺激的组织液,并可为细胞提供营养。
5、基底层基底细胞层为表皮的最内层,与真皮呈波浪式相接,由2—4层不同形状的细胞构成。
此层是表皮的增殖部分,增殖后的新细胞向外层推移,并逐渐分化为其他各层细胞。
此层细胞内含有血红素、胆红素、黑色素,其黑色素细胞的活跃程度可决定肤色的深浅,每10个基底细胞间有一个能产生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代谢在正常范围内可保护底层的脆弱细胞不致被紫外线消减,同时有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使深部组织免受伤害的作用。
一般来说,皮肤细胞在基底层繁殖,在棘细胞层增殖,在颗粒层过度,在透明层吸收,在角质层形成生态(弱酸性)保护膜,然后脱落消失。
在健康状况下,表皮完成新细胞的生长时间约为28天,即3—4周新陈代谢一次。
(二)真皮真皮位于表皮深层,表皮和皮下组织之间,主要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和无定型基质等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还有神经和神经末梢,血管,淋巴管,肌肉以及皮肤的附属器。
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两层。
乳头层可分为真皮乳头及乳头下层(两者合称为真皮上部)。
网织层也可分为真皮中部和真皮下部,但两者没有明确界限。
真皮向下与皮下组织相连,与后者无明显界限。
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其内分布着各种结缔组织细胞和大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使皮肤既有弹性,又有韧性。
结缔组织细胞以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较多。
真皮的厚度不同,手掌、足底的真皮较厚,约3mm以上,眼睑等处最薄,约0.6mm。
一般厚度在1—2mm之间。
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真皮比表皮厚,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真皮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互相交织在一起,埋于基质内。
正常真皮中细胞成分有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及肥大细胞等。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都是由成纤维母细胞分泌产生的。
网状纤维是幼稚的胶原纤维,并非一独立成分。
真皮组织的厚薄与其纤维组织和基质的多少关系密切,并与皮肤的致密性,饱满度,松弛和起皱现象密切相关,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美容皮肤科学家的关注。
1、胶原纤维是真皮结缔组织中最为丰富的成分。
在表皮下,表皮附属器和血管附近的胶原纤维细小且无一定走向,真皮其他部位的胶原纤维均结合成束。
在真皮越往上部越细,越往下越粗。
在真皮中部和下部,胶原束的方向几乎与皮面平行,并互相交织在一起,在一个水平面上向各种方向延伸。
胶原纤维是目前认为与皮肤老化关系最为密切的真皮有形成分。
2、网状纤维可以看作是新生的纤细的胶原纤维。
在胚胎时期,网状纤维出现最早。
在正常成人皮肤中,网状纤维稀少,仅见于表皮下,汗腺,皮脂腺,毛囊和毛细血管周围。
表皮下网状纤维排列呈网状。
每个脂肪周围也有网状纤维围绕。
在创伤愈合或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的病变而有新胶原形成等情况下,网状纤维可以大量增生。
3、弹力纤维较胶原纤维细得多,呈波浪状。
弹性纤维在真皮部最粗,其排列方向和胶原束相同,可以缠绕在胶原束之间,与表皮平行。
在表皮下的乳头体中,细小的弹性纤维几乎呈垂直方向上升至表皮下,终止于表皮真皮交界的下方。
弹性纤维主要与皮肤弹性关系密切。
4、基质为一种无定型物质,充满于胶原纤维和胶原束之间的间隙内。
正常真皮内基质主要含非硫酸盐酸性黏多糖,如玻璃酸(又称透明质酸)。
在正常皮肤中含量虽然很少,但由于其可以吸收是其1000倍的水,所以在皮肤抗皱抗老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细胞真皮中含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真树皮突状细胞,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
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
同时在皮肤组织深层损伤后是主要的组织修复细胞。
指牛、羊、猪皮等制成的衣服或者家具制品,与人造革相对应。
(三)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又称为“皮下脂肪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与真皮无明显的界限,解剖学上称为浅筋膜,临床上称为蜂窝组织。
皮下脂肪组织是一层比较疏松的组织,它是一个天然的缓冲垫,能缓冲外来压力,同时他还是热的绝缘体,能够储存能量。
除脂肪外,皮下脂肪组织也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毛囊。
皮下组织结构:皮下组织属于间叶组织,主要组成成分为脂肪细胞、纤维间隔和血管。
此外,皮下组织内尚分布有淋巴管、神经、汗腺体以及毛囊(乳头部)。
脂肪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约为94微米,大者可达120微米。
胞质内充满脂质、少数线粒体和较多游离核糖体,胞核挤向边缘切变扁平。
脂肪细胞聚集,想成大小不一的脂肪小叶,其间以纤维间隔为界(脂肪小叶间隔)。
皮下组织内富有血管,由小叶间隔小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伸入脂肪小叶并围绕着每个脂肪细胞。
毛细血管基底膜于脂肪细胞胞膜紧密接触,有助于血液循环和脂质的输送。
皮下组织分布于真皮和肌膜,上方于真皮、下方与肌膜密接,光不予体表,形成所谓脂肪层,占体重的18%。
其厚度因体表部位、年龄、性别、内分泌、营养和健康状态等而有明显差异。
脂肪细胞内所含脂质主要为中性脂肪(三酰甘油),有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等脂肪酸组成。
还含有2%以下的胆固醇,10%-30%的水,皮下组织内富有血管,由小叶间隔内小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伸入脂肪小叶并围绕每个脂肪细胞。
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人体尚存在另一种脂肪——棕色脂肪(brown fat),形态和功能均不同于上述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细胞很小致敬为2-40微米,多角形,胞质呈颗粒装,含多数小的脂肪滴。
在胚胎期棕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肩胛间区。
人体冬眠瘤(hibernoma>)细胞颇似棕色脂肪细胞,在啮齿动物和冬眠动物体内,棕色脂肪可能是一种产热组织。
有资料报道,长期在寒冷区劳动生活的成年人体内有褐色脂肪组织再生现象。
(四)皮肤附属器皮肤的附属器包括毛、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任何附属器的损害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1、毛发除手掌、足底、包皮和小阴唇内表面等处皮肤外,身体全身覆盖有毛。
毛发的作用:毛对体温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触觉器,在两性吸引和兴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部位的毛的粗细、长短、疏密和颜色有很大差异,但基本机构相同。
毛发的组成:毛发分为毛、毛根、毛球三部分。
暴露在皮肤外的为毛干,埋在皮肤内的为毛跟,包在毛根外面的上皮和结缔组织形成的鞘为毛囊;毛根和毛囊内层的上皮性鞘下端膨大形成毛球,毛球底面凹陷有结缔组织突入其中形成毛乳头,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毛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毛乳头对毛的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
毛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灵敏的触觉感觉器。
在毛根与皮肤表面呈钝角的一侧有一束平滑肌,连接毛囊和真皮,称竖毛肌,受交感神经支配,遇冷和感情冲动时收缩,使毛竖立,皮肤局部隆起,呈现鹅皮状丘疹。
毛球的上皮细胞为干细胞,称毛母质细胞,它们不断增殖分化并向上移动形成毛根和上皮根鞘的细胞。
毛母质细胞之间散在的黑素细胞可将形成的黑素颗粒转送到毛根的上皮细胞中。
毛的颜色由毛干中黑素小体的密度决定。
白毛不含黑素小体,灰毛所含黑素小体较少,金黄色和红色毛则含有与黑毛不同的黑素小体,其黑素颗粒含褐黑色素。
毛的周期:毛的生长具有周期性,分为生长活跃期、退行期、休止期三个阶段。
身体各部位的毛生长周期长短不等。
头发的生长周期为3~5年,其他部位的毛生长周期只有数月。
2、皮脂腺皮脂腺主要分布于面部、头部、后背中央和会阴处,手掌和足底缺乏。
皮脂腺的组织结构:皮脂腺多位于毛囊与竖毛肌之间,为泡状腺。
分泌部由一个或多个囊状的腺泡构成,其周边部是一层体积较小的干细胞,它们不断分裂增殖,一部分保留在原位作为干细胞存在,一部分细胞则迁往腺泡中心,同时,胞质中充满脂滴,细胞核固缩。
皮脂腺的作用:在近导管处,腺细胞解体成为皮脂,经粗而短的导管排入毛囊上部或直接排到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帮助皮肤防水、防止寄生虫穿入皮肤,皮脂腺在青春期分泌活跃,雄激素促进皮脂腺分泌,雌激素则抑制其分泌。
皮脂含有甘油三酯、蜡脂,其功能是保护和润滑皮肤,抑制皮肤菌群和真菌生长,并形成身体的一种特殊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