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某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宿涌涛;尹素凤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000)024
【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救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填表法收集资料,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897例手足口患儿中,5岁以下婴幼儿2751例,占94.96%;男性1795例、女性1102例;农村患儿1831例、城市患儿106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感染占48.60%,CoxA16感染占38.32%,其中重症病例EV71感染达86.28%;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手足口病的重症危险因素时,发热、热程、嗜睡、肌阵挛、血糖和EV71感染入选回归模型。
结论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发热、热程、嗜睡、肌阵挛、血糖和EV71感染等是重症危险因素。
【总页数】2页(P599-600)
【作者】宿涌涛;尹素凤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
【相关文献】
1.2009~2011年钦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梁业邦
2.江桥社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莫瑜洁
3.2009~2011年蛟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吕胜民
4.宁夏某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施建平
5.探究2011年~2017年某市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 [J], 窦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了解泸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9-201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70例,死亡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72 /10万、0.02/10万、0.43%。
2010年报告发病率为6.99 /10万,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185.31%。
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报告发病率>农村,重症和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农村。
4~7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为次高峰,与学生上学时间一致。
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报告病例的97.23%,其中幼托儿童占31.06%。
Cox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要流行毒株,占78.13%,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
结论加强农村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就诊意识,是有效控制疫情,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措施。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
2008-03/04安徽省阜阳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05-02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国家丙类传染病管理[2]。
为了解泸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型别分布情况,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将2009-2010年报告的470例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各县区疾控中心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原学检测结果来源于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于泸州市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2010-05以前病例的诊断和分类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要求[3]进行,2010-05以后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要求进行。
重症和死亡病例需经县级及以上医疗专家组会诊后确诊上报。
手足口病病原学与临床特征分析1. 引言1.1 手足口病的背景及现状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侵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流行趋势,特别是亚洲地区,我国自2008年以来已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手足口病通常表现为轻微的病症,但部分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1.2 研究手足口病病原学与临床特征的意义研究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与临床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对于监测疫情变化、控制疫情蔓延、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1.3 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手足口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病原学方面,研究者发现了多种肠道病毒与手足口病的关系,明确了病毒基因型的多样性。
在临床特征方面,研究者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目前对手足口病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病原体的致病机制、疫苗研发等,亟待进一步探讨。
2 手足口病病原学2.1 病原体概述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其中,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是最常见的病原体类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症状尤为显著。
2.2 病毒分类与基因型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根据抗原性和基因特征,可分为多个血清型和基因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和EV71型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此外还包括柯萨奇病毒B3、B5型等。
这些病毒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导致其致病性、传播力和地理分布存在差异。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因此研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其传播特点和易感人群,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一)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手足口病的患病情况、分布特点和流行规律分析;
2.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因素分析;
3.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预测及风险评估。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
1.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和毒力分析;
2.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病原体的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流行病学调查、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PCR等实验室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等进行研究。
五、研究意义
通过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可以掌握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能够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和病例死亡率。
同时,该研究也能为其他相关传染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时间、区域和人群分布以及病原构成,为进一步完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9-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99/万,全为普通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全年12个月份均有病例报告,4、5、6、12月份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73例),占总数的82.0%。
病例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比例为1.17:1。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97:1。
结论×××手足口病具有春冬季节高发的特点,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
因此,加强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监测、诊断和管理工作,重点做好5岁以下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积极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引言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近十多年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道[1]。
自2008年安徽省阜阳出现大量的手足口病病人之后,手足口病呈现高发之势,全国其他省份如广东、河南、湖南等省均出现了手足口病病例。
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2-3]。
本课题通过对本镇2009-2011年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参比近年手足口病资料,掌握×××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年龄分布,性别差异,重新确定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完善我镇的手足口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2009-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2008~2011年手足口病诊治分析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发热,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隐性感染者多、感染途径多、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本资料就近4年来保定市儿童医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对其共性及特性加以分析,同时指出诊治手足口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方向。
标签:手足口病;传染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加拿大首次报告,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发热,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出现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脑炎、驰缓性麻痹等并发症。
因其隐性感染者多、感染途径多、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短期内可造成大面积流行,各地均有不同比例的死亡报告。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1?临床资料2008年我国安徽阜阳地区发生EV 71致手足口病流行,2009年山东临沂再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1]。
就保定市而言,2011年为手足口病流行的第4年,其中2008年仅市传染病医院收治手足口病患者,2009~2011年多家医院收治,其中包括保定市儿童医院。
2008年保定市儿童医院上报手足口病门诊患者179例;2009年门诊患者8 709例,住院患者2 281例,重症患者7例;2010年门诊患者17 092例,住院患者4 462例,重症患者43例;2011年门诊患者12 420例,住院患者3 401例,无重症患者。
2008~2011年中,每年5~7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男女比例约1.2︰1,5岁以下儿童约占86.8%,以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为主,考虑与该年龄段小儿抵抗力低、卫生习惯不良、幼托环境较差、小儿常被家长带至人群较密集的商场、游乐场等场所有关。
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而发生流行。
儿童是该病的主要感染人群,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就流行病学分析而言,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季节性的流行,多发生在春夏季,尤其是5-7月份。
其次,该病在儿童中的传染力较强,易造成群体性感染。
此外,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多样,除了飞沫传播外,还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物品、食物和水源等途径传播。
针对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首先是提高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意识。
通过向儿童及家长普及儿童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宣传,提高人们预防感染的意识。
其次,加强学校及幼儿园等机构的管理。
这包括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卫生检查,保持教室、餐厅等场所的通风干净,清洗玩具等物品,提供清洁的饮食和饮水环境。
同时,儿童在疫情高发期间可以减少集体活动,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此外,加强对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隔离,及时报告病例,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毒向周围环境传播。
另外,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研究也是防治策略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收集和分析病例数据,了解疫情的时空分布规律,找出高发地点和高发季节,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开展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加深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及机制的认识,为疫苗研发和病毒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防治儿童手足口病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卫生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应该重视儿童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和幼儿园应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排查和隔离病例,防止病毒传播;卫生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监测和病例登记,提供及时的诊疗和防控指导;社会各界应该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健康的环境。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方法:对17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细致观察治疗、流调分析及实施相关的防控措施。
结果:本组患儿经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防控措施得当,属地范围内无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
结论:手足口病是数种肠道病毒经多种途径传染的消化道传染病,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特征。
做好有效的防控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其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所收到的预期效果是非常优良的。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防控措施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chaoxia men( rizhao port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china,276800)【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nds, feet, mou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17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and careful observation of patient abus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of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roperterritorial scope of non-hand-foot-mouth disease outbreak. conclusion: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intestinal virus infection by a variety of way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hand, foot skin ulcers herpes and oral mucosa characterized.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entirely possible, and early treatment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cei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re very good.【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disease;epidemiologicalsurvey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儿,男8例,女?9例,年龄最小(22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3岁。
本地区2011年度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防控体会于海蓉【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2011年度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探讨该病的科学防控体会.方法:对2011年度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疫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和讨论.结果:本年度共报告手足口病27例(0.083%),其中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0~3岁儿童占77.78%,地区分布范围广,发病时间4~6月发病率最高达55.56%,1例重症病例病原检为EV71感染;经过科学防控,发病率和重症逐年下降.结论:手足口病在本地区属于局部聚集发病,只要加强监测、健康宣教、科学治疗,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重症病例发病率.【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24【总页数】2页(P3108-3109)【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防控体会【作者】于海蓉【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卫生所,2266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5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出现重症表现,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至今仍无特效防治办法。
现对2011年度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疫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和讨论,将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科学防控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所有疫情资料均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重症和死亡病例资料来自于海安县疾控中心的个案调查表,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的诊断标准。
1.2 调查方法将疫情资料数据输入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和讨论。
2 结果2.1 一般情况 2011年度曲塘镇辖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7例,其中普通病例26例,重症病例1例,死亡0例;年发病率0.083%,重症病例发病率3.70%;年发病率较2010年度下降了23.12%。
2.2 流行特征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人群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病原学检测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1年南京地区120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诸留珍,王进雅,葛蕾,陆璐,丁玲(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南京210003)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0例手足口病病例的早期临床特征,普通病例与重症型病例进行比较。
方法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
结果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 4岁,普通型主要表现为中等程度发热,皮疹;重症型病例入院后仍有持续高热3 5d(70%),热峰多在39.0ʎC以上、皮疹稀少(63.3%)、精神萎靡及嗜睡或哭闹(75%)、肢体抖动或肌阵挛(86.6%)、呕吐(58.3%)、反复抽搐(5%)、神经系统阳性体征(25%)、血白细胞升高(66.2%)和血糖升高(58.3%),以上所述是早期诊断手足口病重症型病例的重要临床表现及检测指标。
对以上特征进行比较,普通型与重症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抗病毒、甘露醇和甘油果糖、静脉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早期治疗,仅1例进展为危重型,患儿无一例死亡,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加强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重症倾向,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型;普通型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120cases of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Nanjing,2011ZHU Liu-zhen,WANG Jin-ya,GE Lei,et al(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arly clinical features of120severe cases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and to compare regular cases with those of the severe cases.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The clinical data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 Clinical data showed that the age of most cases was from1 4year-old.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regular cases were moderate fever and rash.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severe cases included sustained high fever(70%)for3 5days,fewer rash(63.3%),lethargy,somnolence or restlessness(75%),body trembling or muscle spasm(86.6%),vomiting(58.3%),repeat-ed spasm(5%),positive neurotic features(25%),high white cell count(66.2%)and high blood glucose level(58.3%).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sentation of the above features between severe cases and regular cases of HFMD(P<0.05).Early treatment with anti-virus,mannitol and glycerol fructose,mannitol,ganma globulin and glucocorticoids were effective.No death was re-ported and no side effects were found.Conclusion Enhacement of clinical observation,in-time discovery of severe cases,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eterioration of disease.Key words:hand-foot-mouth disease;severe case;regular case北理工大学吴新宇等调查所得结论“本研究中男生组和女生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低体重组均高于正常组,而超重组和肥胖组均低于正常组,说明超重或肥胖对大学生的生理功能及呼吸机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低体重者肺功能较好”[9]与本文不同,可能与检测仪器和测试时间差异有关。
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
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结合实验室确诊阳性样本信息对2011年南京市手足口病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11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5 694例,其中重症877例,死亡3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3.54/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主城区发病高于城郊区县;发患者群以5岁以下的幼托及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全市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1757例,普通病例以EV71和Cox A16共同主导流行,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EV71为流行优势株。
结论: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存在明显的季节、人群和地区差异,5岁以下幼托和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主要致病病原为EV71和Cox A16,深入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防控和治疗手足口病。
标签: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和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溃疡[1],少数重症者会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甚至肺水肿或肺出血,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暴发及流行[2]。
自1957年于新西兰首次报道后,手足口病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大规模的流行[3]。
2008年我国安徽省阜阳地区暴发大规模手足口病疫情并出现死亡病例[4],此后我国许多地区均出现手足口流行的报道,特别是重症手足口疫情已成为当前重大的卫生问题。
为了解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现对2011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疫情资料来自中国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南京市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个案信息和全市以区县为单位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病例类型含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人口学资料来自南京市统计局《2011年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2011年常驻人口。
1.2标本信息患者的基本资料由送检医疗机构提供;标本采集依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采集患者发病3d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1.3实验室检测应用台湾台塑公司的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咽拭子標本中的手足口致病病毒RNA;使用硕世公司手足口病原核酸检测系列试剂盒(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该反应在ABI7500型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反应条件见硕世试剂盒说明书。
1.4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2011年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5694例(按发病日期统计),平均发病率19
3.54/10万;报告重症病例877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59%;死亡3例,重症病死率0.34%。
2.2流行特征
2.3病原学特征
2.3.1病原学监测概况2011年笔者所在市共实验室检测1757例手足口病例标本。
经实时定量PCR检测,确诊阳性病例782例,阳性率为44.51%。
分型鉴定显示,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474例,占阳性结果60.6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159例,占阳性结果20.33%;其他肠道病毒149例,占阳性结果19.05%。
在表2中可以看到,手足口普通病例是以EV71和Cox A16共同主导流行,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71是最主要的病原体。
2.3.2病原学监测与时间分布三种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感染每月均有报告,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病例中各型病原体的检出水平明显不同。
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间,普通病例(图4)以EV71为优势流行株,高峰后(9~12月)的病原谱分布曲线呈现交叉现象,Cox A16成为优势株;重症病例(图5)在不同月份均以EV71为流行优势株。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情况呈现4~7月春夏交接季的流行高峰和11~12月秋冬交接季的次高峰,这种流行模式在中国南方城市多见[5-6],而在北方地区则多呈现单峰流行[7-8]。
这种流行模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域气候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
在肠道病毒循环和流行的过程中,气候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9]。
南京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肠道病毒的生存、繁殖和传播,导致病毒的流行时间长,流行趋势易出现反弹。
通过对笔者所在市2011年手足口病地理分布特征分析发现,主城区手足口发患者数明显高于周边区县,这可能是由于城区居民密度大,人口集中,幼托及散居儿童相互接触较多,如本年度聚集性病例均出现在流行高峰期内的城区幼儿园,而郊县多相对地广人稀,儿童散居各地,彼此较少接触,病毒在人群间的传播速度和效率都相对降低。
同时,主城区大型医院较为集中,有利于病例上报。
人群分布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发病的时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发病高峰均为4~7月,10~12月期间疫情有小幅反弹。
男童发病多于女童,发患者群主要集
中在5岁以下幼托和散居儿童,与其他地区报道相一致[10],表明笔者所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是学龄前儿童。
在这一群体中又以1~3岁组儿童发病数最高,且发生重症或死亡的概率显著增大,这可能与此年龄段儿童自身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体内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有关[11]。
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对病原学监测样本进行分析发现,2011年南京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仍以EV71和Cox A16为主,部分病例为其他肠道病毒。
目前报道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有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CoxA16、EV71和埃可病毒(ECHO viruses)等20多种人肠道病毒[4],因此检测显示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阳性病例,其致病病原仍然不明,需要进一步的检测或测序方可定论。
对手足口重症病例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2011年南京市的重症手足口病例绝大多数是由EV71感染所致,且重症病例多数并发脑干脑炎,这与EV71感染容易引发严重的脑膜脑炎或心肌炎而导致重症或死亡的特点是相一致的[12]。
综上所述,南京市手足口病病例发病广泛,传染性强,短时间内即可造成聚集性的暴发和较大范围的流行。
然而,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疫苗和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提高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2011年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规律,应重点在春夏交接和秋冬交接这两处节点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对主城区人口密集处加强监管和宣讲。
对5岁以下的幼托和散居儿童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深入社区和家庭,对易感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和培训,减少感染机会。
对已感染儿童及时隔离,尽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时实施合理救治,降低病死率。
在科研方面,应进一步深入探讨手足口病及其致病病毒的致病机理,积极开展疫苗研究,以期从根本上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和流行。
参考文献
[1]Wong K T,Lum L C,Lam S K.Enterovirus71infection and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J].N Engl J Med,2000,342(13):356-358.
[2]何家鑫,沈晓娜.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3(7):22-24.
[3]缪梓萍,吕华坤,秦淑文,等.2010-2011年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测,2012,27(7):530-534.
[4]朱理业,丁振涛,万俊峰,等.阜阳市手足口病(EV71)重症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5):595-596.
[5]Ho M,Chen E R,Hsu K H,et al.An epidemic of enterovirus7l infection in Taiwan[J].N Engl Jmed,1999,341(13):929-935.
[6]石平,钱燕华,缪小兰,等.无锡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39-1541.
[7]梅玉发,王喜云,吴良乔.十堰市2008年手足口病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374-375.
[8]张莉,李锡太,贾蕾,等.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359-4362.
[9]周伯平,李成荣.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
[10]王连森,毕振强,房玉英,等.2008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19):45-47.
[11]郭学碱,祝双利,王东艳,等.2005年中国3个县1~6岁儿童人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2):141-144.
[12]纪永佳,张占卿,王冯滨,等.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91例临床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42(10):477-479.
(收稿日期:2012-11-13)(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