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学的科、属、种的区别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4
植物的分类分科
植物的分类分科是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及共同性,将植物界从上到下分为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科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之一,属是包含一个或多个物种的分类群,而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植物的科属有300多个,常见的有唇形科、芸香科、桃金娘科、菊科、橄榄科、番荔枝科、伞型科、杜鹃花科、禾本科、蔷薇科、檀香科、姜科、樟科、松科、柏科、牻牛儿苗科、桦木科等等。
科与各级分类阶元的作用在于方便研究。
尽管有关科的知识乍看起来只有学术意义,但对园艺工作者而言,了解植物属于哪一科,对了解它们可能的样子以及习性都有指导意义。
属的大小差异很大,有的属仅有一个种,也有的包含超过了上千个种。
属的明显形态特点使得植物被鉴定到属这一级才是对园艺、栽培等实际工作最有意义。
此外,在植物的分类分科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分类单位,如纲和目。
纲是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等级,介于门和目之间。
目是更细分的分类等级,它包含了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植物。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1.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的学科。
2.分类系统:按照生物形态的繁简差异、生理功能的不同水平和系统发育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类,反映生物界的自然谱系。
3.种: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群体所组成,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
4.双名法:是种的学名形式,用拉丁文表示,即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个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人。
这是由瑞典人林奈确立的。
5.树木分布区:每一树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
每一树种所占有的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即为该树种的分布区。
6.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是指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
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直至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7.物候期:简称物候期,是指生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8.生态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是指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
二、填空题:1.树木按生活型可分为下列三大基本类型: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而每一类型又可按冬季落叶习性分为常绿、落叶和半常绿(半落叶)三种性状。
2.传统分类学的奠基人是瑞典人林奈,他确定了以“双名法”命名植物。
3.分类学的依据有形态学、解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孢粉学、细胞学、物种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分子系统学8个方面。
4.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是门、纲、目、科、属和种。
5.种下的分类等级主要有4个,分别是亚种、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
6.树木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有天然分布区和栽培分布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区。
7.树木特性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8.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是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三、单项选择:1.(C)林奈的分类系统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分类系统?A.本草时期的分类系统B.自然分类系统C.人为(机械)分类系统D.系统发育系统2.(D)将染色体性状用于分类,属于哪种分类依据。
一、树木分类方法(一)系统分类法植物系统分类法是依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和进化过程进行分类的方法,着重反映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
其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向。
1.树木分类等级植物分类的等级1.植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分类上的各级分类单位。
要对植物界作系统分类,首先必须根据它们的亲缘关系和相似的程度进行区分和归纳,由大类群直到小类群或个体,制定出各级分类单位,使所有植物都有所从属。
通常用等级的方法表示每一种植物的系统地位和归属。
等级就是阶层,现以油松为例说明主要的分类等级:界……植物界(Regnum Plantae)门……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纲……松柏纲(Confierae)目……松柏目(Coniferales)科……松科(Pinaceas)属……松属(Pinus)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界、门是最高分类单位,“种”是基本分类单位。
“种”(Species):是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生理、生化等);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同种的个体彼此交配产生遗传性相似的后代,而不同种通常存在生殖上的隔离或杂交不育。
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但又不是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它在长期种族延续中是不断地产生变化的,所以在同种内会发现有相当差异的集团,分类学家按照这些差异大小,又在种下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ies)、变型(forma)等。
另外还有亚属(subgenus)、亚科(subfamily)、亚目(suborder)、亚纲(subclass)、亚门(subdivision) 等。
亚种:是种内变异类型,除形态构造与原种相比有显著特征外,在地理上也有一定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蓝花棘豆(Oxytropis coerulea)原种产西藏自治区、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其叶小,萼齿长有1mm,花为蓝色。
一、木兰科形态特征:1/乔木或灌木。
2。
单叶互生,全缘,稀分裂;3。
小枝具环状托叶痕;4。
花单生,具伸长花托萼片和花瓣通常无明显区别;5。
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花药条形,纵裂,花丝极短;6。
雌蕊多数,离生,子房上位,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7。
果为聚合蓇葖果,或为聚合翅果。
二、樟科形态特征:①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除无根藤属);②植物体具油细胞,有香气;③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稀具缺裂;无托叶;多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稀羽状脉。
④花小,圆锥、总状、聚伞或伞形花序,花药瓣裂。
⑤单心皮雌蕊,子房上位,1室,1胚珠;⑥浆果或核果状,常具宿存的花被。
(肉桂/浙江樟)三、毛茛科:草本,稀木质藤本或灌木;叶对生或互生;花两性,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聚合果。
四、小檗科: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或基生,单叶或羽状复叶;托叶有或无;花两性,萼片与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瓣同数对生,或为花瓣的2倍,花丝短;心皮l,子房上位,花柱短或无;浆果或蒴果,少数为蓇葖果五、五、悬铃木科:落叶乔木,树皮片状剥落;单叶互生,掌状分裂,掌状脉;托叶圆领状,早落;顶芽缺,侧芽柄下芽;花单性,同株,头状花序,着生于不同花枝上;球形果序,由多数圆锥形小坚果组成,基部周围有褐色长毛,花柱宿存。
六、六、金缕梅科:主要特征①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掌状脉或羽状脉;②花排成头状、穗状或总状花序;③花瓣与萼片同数,子房半下位或下位,2室,上部分离;花柱2,中轴胎座;④蒴果,常室间或室背裂开成4片。
七、豆科:包括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和蝶形花亚科。
云实亚科形态特征:羽状复叶,或单叶;花冠向上覆瓦状排列,假蝶形花冠;雄蕊10枚,离生含羞草亚科形态特征:常为二回偶数羽状复叶;花冠镊合状排列,花冠辐射对称;雄蕊多数,分离。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1.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的学科。
2.分类系统:按照生物形态的繁简差异、生理功能的不同水平和系统发育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类,反映生物界的自然谱系。
3.种: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群体所组成,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
4.双名法:是种的学名形式,用拉丁文表示,即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个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人。
这是由瑞典人林奈确立的。
5.树木分布区:每一树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
每一树种所占有的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即为该树种的分布区。
6.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是指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
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直至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7.物候期:简称物候期,是指生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8.生态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是指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
二、填空题:1.树木按生活型可分为下列三大基本类型: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而每一类型又可按冬季落叶习性分为常绿、落叶和半常绿(半落叶)三种性状。
2.传统分类学的奠基人是瑞典人林奈,他确定了以“双名法”命名植物。
3.分类学的依据有形态学、解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孢粉学、细胞学、物种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分子系统学8个方面。
4.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是门、纲、目、科、属和种。
5.种下的分类等级主要有4个,分别是亚种、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
6.树木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有天然分布区和栽培分布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区。
7.树木特性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8.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是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三、单项选择:1.(C)林奈的分类系统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分类系统?A.本草时期的分类系统B.自然分类系统C.人为(机械)分类系统D.系统发育系统2.(D)将染色体性状用于分类,属于哪种分类依据。
雌球花不结成球果的有罗汉松科和银杏科植物(√)1.白兰和黄兰的主要区别?白兰幼枝和芽初被微毛,最后无毛,白色花,脱叶环痕不到叶柄的一半,在本地不结果,黄兰幼枝和芽均密被平伏娟毛,黄色花,脱叶环痕超过叶柄的一半,在本地结果。
2.大王椰子和假槟榔的主要区别?大王椰子茎上环纹不明显,叶呈裂片线状披针形排成四列,子房三室,果成熟是黄绿色。
假槟榔茎上环纹明显,叶呈裂片排成一个平面,裂片下有灰白鳞披状覆盖物,子房1室,果成熟是红色。
3.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双子叶植物根系发达,多为直根系,维管束环状排列,子叶数2,叶网状脉。
单子叶植物根系不发达,多为须根系,维管束环散生,子叶数1,叶平行脉或弧形脉。
46、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发育二片子叶还是发育一片子叶。
二片的称为双子叶植物,一片的称为单子叶植物。
这两类植物在形态上有一些明显的不同,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直根,主根发达,不少是木本植物,茎干能不断加粗;叶脉为网状脉,花中萼片、花瓣的数目都是5片或4片,如果花瓣是结合的,则有5个或4个裂片。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很少,茎干通常不能逐年加粗,叶脉为平行脉,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数目通常是3片,或是3片的倍数。
在整个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类占总数的4/5,双子叶植物除了几乎所有的乔木之外,还有许多果类、瓜类、纤维类、油类植物,以及许多蔬菜;而单子叶植物中则有大量的粮食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麦、小麦、高梁等。
4.大叶相思和台湾相思的主要区别?大叶相思:叶状柄宽度约1~5厘米,穗状花序,荚果扭曲,腺体在假叶柄顶端。
台湾相思:叶状柄宽度约1厘米,头状花序,荚果直伸,腺体在叶状柄近基部。
5.龙眼和荔枝的主要区别?荔枝树皮平滑,一回2~4对,小叶侧脉不明显,无花瓣,果皮红色或绿色。
龙眼树皮粗糙纵裂,一回4~6对,小叶测脉明显,有花瓣,果皮黄色。
1.园林树木:是适合于在城乡园林绿地,休疗养胜地及风景区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和藤木。
2.园林树木学:系统研究园林树木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的科学。
3.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中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4.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类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5.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候即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
6.变种:也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虽然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7.变型: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重瓣或单瓣,毛的有无等。
8.蒴果:是复雌蕊的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每室含有多数种子的一类开裂干果。
9.荚果:单雌蕊点的上位子房发育而来的,子房1室内,边缘胎座,成熟时沿被缝线和腹缝线开裂,为豆科植物特有的一类干果。
10.蓇葖果:由单雌蕊或离生单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成熟时,沿被缝线或腹缝线开裂,含一至多粒种子。
11.圆锥花序:又称复总状花序。
花序轴的分枝作总状排列,每一分枝相当于一个总状花序。
12.葇荑花序:花序轴上着生许多无柄或具短柄的单性花,通常雌花序轴直立,雄花序轴柔软下垂,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
13.庭荫树:又称绿荫树,主要以能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光暴晒和装饰用。
14.行道树:为了美化、遮荫和防护等目的,在道路旁栽植的树木。
15.自然群体(植物群落):是由生长在一定地区内,并适应于该区域环境综合因子的许多互有影响的植物个体所组成,它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和外貌,它是依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
16.栽培群体:完全由人类的栽培活动而创造的。
17.生活型:植物对所在环境综合条件长期适应而表现在外貌上的类型。
部分园林树种属间区别冷杉属与云杉属云杉属:小枝上有明显的叶枕,叶四棱状或扁平四棱状条形,球果下垂,苞鳞外露。
冷杉属:小枝上具有微凹叶痕,叶扁平条形,球果直立,苞鳞外露或内藏圆柏属于刺柏属圆柏属:小枝圆柱形,四棱形,不排成平面挺直,冬芽不显著,无关节,果实成熟时不张开。
刺柏属:小枝圆柱形或三枝形,不排成平面下垂或挺直,冬芽显著,具有关节。
松属与落叶松属松属:长枝上具极不发育的特化短枝,呈螺旋状排列;叶二型:鳞形叶,苞鳞极短、稀无翅。
落叶松属:具长枝与短枝之分;小枝具微凸叶枕;叶扁平条形,苞鳞内藏或外露。
雪松属与落叶松属雪松属:具长枝与短枝之分;小枝具凸起的叶枕;叶三棱针形,较坚硬,苞鳞内藏。
落叶松属:具长枝与短枝之分;小枝具微凸叶枕;叶扁平条形,较柔软,苞鳞内藏或外露。
侧柏属与柏木属侧柏属:小枝扁平,排成平面,挺直;叶鳞形,先端钝,交互对生;球果熟时张开,种鳞木质,扁平。
柏木属:小枝扁平或圆柱形,不排成平面或排成平面,下垂或挺直;苞鳞尖头短、直。
杨属与柳属杨属:小枝较粗,髓心五角状,有顶芽,芽鳞数枚,叶形宽阔,叶柄长,花序下垂,包片分裂,风媒传粉。
柳属:小枝较细,髓心圆形,无顶芽,芽鳞1枚,叶形狭长,叶柄短,花序直立,包片全缘,虫媒传粉。
槐属与刺槐属槐属:花丝离生,不具二体雄蕊,圆锥状花序顶生,托叶小,荚果念珠状,肉质不开裂。
刺槐属:具二体雄蕊,总状花序侧生,托叶刺状,小叶对生,荚果扁平带状开裂臭椿属与香椿香椿:偶数或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粗锯齿,花小两性,蒴果种子多数形扁一端,或两端有翅。
臭椿:小枝粗壮,叶痕马蹄形,奇数羽状复叶,齿端有腺体,用手一搓有臭味,花杂性或单性异株,翅果。
桑属与悬铃木属桑属:单叶,互生,羽状脉或掌状脉,常具锯齿;花小,单性同株或异株,。
悬铃木属:单叶互生,掌状裂,鸟足状掌状脉;花小,单性,雌雄同株。
苹果属与梨属苹果属:花药黄色,花柱基部合生,梨果的石细胞较少。
植物分类学名词解释
植物分类学是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学科。
它依据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等特征,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植物分类学名词及其解释:
1. 种(Species):植物分类学最小的分类单位,指具有相同形态、生态、遗传等特征的植物。
2. 种下等级(Subspecies):种下等级是指种类内部的不同亚型,它们与种之间的差异较小。
3. 属(Genus):属是指具有相似形态、生态、遗传等特征的植
物的集合,属是分类学中的中间分类单位。
4. 科(Family):科是指具有共同的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的植物的集合,属于分类学中的高级分类单位。
5. 目(Order):目是指根据植物的形态、生态、遗传等特征进
行分类的一类植物,它是比科更大的分类单位。
6. 界(Kingdom):界是指将生物分为不同类型的最大分类单位,目前植物界被分为绿色植物界、褐藻植物界、红藻植物界、黄藻植物界和真菌界等五个界。
- 1 -。
树木学各科特征一、苏铁科 Cycadaceae1常绿,茎粗壮,不分枝,茎顶常残留叶痕;2叶为羽状复叶(或羽状全裂),螺旋着生于茎顶;3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雌球花半球形,大孢子叶上部呈梳状深裂下部柄状;4种子椭圆形或球形。
口诀羽状复叶棕榈状,显中脉胚珠裸露二、银杏科 Ginkgoaceae1落叶乔木,有长短枝2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扇形,先端常缺裂,叶脉叉状(二叉脉序)3雌雄异株,雄球花为柔荑花序,雌球花(珠座)具长柄,顶部二叉,胚珠2,但仅枚发育成种子;4 种子核果状。
口诀扇叶叉脉好独特,杯状珠座银杏科三、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1常绿乔木,有树脂,枝轮生2叶钻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3雌雄异株或同株,雄球花雄蕊多数,雌球花单生枝顶,螺旋排列4球果大口诀大枝轮生钻形叶,树皮环裂球果大四、松科 Pinaceae1乔木,常有树脂,有长、短枝或仅具长枝2叶针形或条形,在长枝上螺旋着生,在短枝上簇生或束生3球花雌雄同株,雄球花具多数雄蕊,雌球花具多数珠鳞,每珠鳞具 2 倒生胚珠,苞鳞与种鳞分离4球果大型,种鳞螺旋排列,与苞鳞离生,种子常有翅口诀珠鳞苞鳞相分离,螺旋排列条针叶五、杉科 Taxodiaceae1乔木,树皮长条状纵裂2叶螺旋排列,稀交互对生3雌雄同株,雄蕊及珠鳞多螺旋排列,稀交互对生4球果中型,种鳞多数,螺旋排列,稀交互对生,苞鳞和种鳞大部分合生,每种鳞2-9 种子。
口诀珠鳞苞鳞半合生,螺旋排列稀对生六、柏科 Cupressaceae1常绿乔木或灌木2叶鳞形或刺形,鳞形叶交互对生,刺叶 3-4 枚轮生3球花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蕊、珠鳞交互对生或 3 枚轮生4球果小型,种鳞少数( 3-6) ,交互对生或轮生,苞鳞和种鳞完全合生,种子1-多粒。
口诀珠鳞苞鳞相愈合,鳞叶棘叶对轮生七、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1常绿木本2叶形多样,螺旋排列,稀对生3球花常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或簇生叶腋或枝顶,雌球花基部有数4枚苞片,顶部或上部的少数苞片具 1-2 胚珠5种子核果或坚果状,全部或部分包于假种皮内,基部有种托口诀条叶螺旋稀对生,倒生胚珠有套被八、木兰科 Magnoliaceae1、乔木或灌木,枝条有托叶环痕2、单叶互生,全缘或 4-6 裂(鹅掌楸属),托叶大而包被幼芽3、花两性,稀单性(拟单性木兰属),花托柱状突起4、聚合蓇葖果或聚合翅果口诀:枝有环痕雌雄多,聚合蓇葖木兰科九、番荔枝科 Annonaceae1、乔木、灌木或攀援灌木;木质部通常有香气2、单叶互生,全缘,羽状脉,无托叶。
一、名词解析1、观赏树木:能够通过其器官、体态或群体获得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包括乔、灌、藤木。
2、园林树木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园林树木种类、习性、栽培和应用的学科。
3、园林树木:适于公园、绿地、风景区及人们生活环境种植的木本植物。
4、生物学特性:指树木生长发育规律,包括树木生命周期。
5、生态习性:树木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和适应。
6、古生树种:历史上几乎灭绝。
特产树种:中国有,外国无。
7、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的分裂和扩大(也包括某些分化过程在内),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为“生长”。
8、发育:在树木生活手中,建立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9、生命周期: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10、离心生长:树木自播种发芽或经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茎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
11、自疏: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干根早年形成的须根,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
12、向心更新:当离心生长日趋衰弱,具长寿潜芽的树种,常于主枝弯曲高位处,萌生直立旺盛的徒长枝,开始进行树冠的更新。
13、物候期: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适应这种周期变化的环境,形成与之对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能随气候变化而变化。
人们可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14、根的年生长动态:树木根系没有自然休眠,只要条件合适全年都可生长或随时可由停顿状态迅速过渡到生长状态。
根的生长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树体地下地上营养竞争与平衡的制约,所以根和地上部一样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15、芽序:芽在枝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顺序。
16、芽的异质性: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于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大小、饱满程度的差异现象。
17、芽的早熟性:新梢上的芽不需要外界刺激当年能萌发抽枝形成二次枝。
树木学复习要点范文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分类、解剖结构、生理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栽培和保护的学科。
它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树木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要点需要掌握。
一、树木的分类树木按照分类学的原则可以分为科、属、种和变种等级。
掌握树木的分类是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关系的前提。
常见的树木科有松科、杨科、杜仲科等。
不同科的树木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二、树木的解剖结构树木的解剖结构包括树干、树枝和树叶等部分。
树干是树木的主要支撑和输送器官,由木质部、韧皮部和树皮组成。
树枝是树干的延伸,具有分支的特点。
树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具有吸收光能和CO2、释放O2的功能。
三、树木的生理特性树木的生理特性包括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树木的生理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它们。
例如,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和营养需求可以合理施肥和浇水,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四、树木的生态学特性树木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源、保护土壤等。
研究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了解树木的生态适应性和亲和性,可以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生态修复和造林工作。
五、栽培和保护树木的栽培和保护是树木学的重要内容。
了解树木的栽培技术和保护措施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进行园林绿化、林木培育和防治病虫害工作。
同时,了解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和抗逆性,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六、人类与树木的关系总结起来,树木学的复习要点包括树木的分类、解剖结构、生理特性、生态学特性、栽培和保护以及人类与树木的关系。
通过掌握这些要点,可以全面了解和应用树木学的知识,为树木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