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9.3.2 溶质的质量分数精品教案(2)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教学目标1.掌握溶质和溶液的概念。
2.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3.了解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2.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溶质和溶液的概念,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讲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1.溶液与溶质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
其中,溶质是将被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即$$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3.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1.计算溶质质量在溶液中加入$ m 克溶质,使其完全溶解,溶液的总质量为 M克,则溶质的质量为m$克。
2.计算溶液的质量计算溶液的质量即可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溶液的质量=M。
4. 计算练习以例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组内或个人竞赛,增加趣味性和积极性。
例题1:向100克纯水中加入5克NaCl,求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例题2:向200克NaCl溶液中加入50克NaCl,求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5. 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分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6. 结论总结结束实验后,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出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四、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溶质和溶液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浓度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形式多样的练习与计算,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教材解读教学目标要点难点教课过程情形导入**********精心制作仅供参照鼎尚出品*********第 2 课时相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共计算此前学生已经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了必定的认识,能够依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某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
此外,本节课中波及含有化学反响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发生化学反响时溶液中溶质发生的变化,提高学生剖析、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术初步学会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经过学习相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知识,进一步过程与方法提高剖析与计算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培育学生科学、谨慎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价值观要点:含有化学反响的相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含有化学反响的相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员常常邀请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到实验室帮忙做一些没有危险的准备工作。
今日又给大家分派了一个小小任务:因为开始做实验,学生对实验操作不是很娴熟,硫酸的试剂瓶标签损坏,看不聆听、思虑。
惹起学生的好奇到硫酸的浓度,为了保证大家既能达成实验又心和学习兴趣。
不浪费药品,需要给硫酸从头贴上标签。
但是硫酸的浓度是多少呢?同学们你想帮助实验员达成这个任务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化学课堂——相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共计算。
【活动一】[投影 ] 现有 6.5 g 的锌与 100 g 稀硫酸恰巧完活动探究一全反响,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思虑:1.已知量是什么,是纯量吗?未知量是什么?2.已知量和未知量是什么关系,经过什么可以联系起来?学生做题,投影展现学生的不一样答案。
学生互相评论、纠错更正,完美格式。
投影展现正确格式。
[注意 ]设未知数不可以带单位。
所设未知量必定要和化学方程式中量一致。
设硫酸的质量为x,则计算格式是:Zn +H2 SO 4 ===ZnSO 4+ H2↑问题导思,将难读题,思虑,进点分别化,激发行议论并回答学生的研究欲念相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质的概念及其质量分数的定义;2.掌握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溶质的概念及其质量分数的意义;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如溶液的概念、溶解度、饱和溶液等。
2. 概念讲解1.引入溶质的概念:溶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例如在水中溶解的盐、糖等;2.讲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或百分比计数表示。
3. 计算方法示例通过示例演算,详细讲解如何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示例问题:若有一个含有100 g溶液,其中包含80 g的盐,请计算溶液中盐的质量分数。
解题步骤: 1. 计算溶液中溶质(盐)的质量:80 g; 2. 计算溶液总质量:100 g; 3. 计算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总质量)× 100% = (80 g ÷ 100 g)× 100% = 80%。
4. 实际应用通过探究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问题一:若有一个500 mL的含有10 g食盐的溶液,请计算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
解题步骤: 1. 将溶液总体积转换为质量,根据水的密度(1 g/mL):500 mL × 1 g/mL = 500 g; 2. 计算溶液中溶质(食盐)的质量:10 g; 3. 计算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总质量)× 100% = (10 g ÷ 500 g)× 100% = 2%。
问题二:某标称为6%盐酸的溶液,其中含有20 g盐酸,请计算该溶液的总质量。
解题步骤: 1. 假设溶液总质量为x g; 2. 计算溶液中溶质(盐酸)的质量:20 g; 3. 计算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总质量)× 100% = (20 g ÷ x g)× 100% = 6%; 4. 解方程:(20 g ÷ x g)× 100% = 6%;5. 求解得到:x g = (20 g × 100%)÷ 6% = 333.33 g。
课题教课媒体教学目标教课要点教课难点第九单元溶液课题 3 溶质的质量分数课型新授(第 1 课时)多媒体、实验器械1、掌握溶液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技术3、初步学会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经过着手实验、察看现象以及思虑问题使学生掌握一种表示溶液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 2、经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方法题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经过练习必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1、学会谨慎务实的科学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感情2、培育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能力。
态度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认识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宽泛联系,认识学习化学的最后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溶质质量分数的观点、计算及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教课内容及问题情境创建情境引入新课【展现】三饮料瓶的不同颜色的学生自配的红糖水【设问】你察看到了什么?由此你将作出哪些猜想?【设问】对怎样考证糖水颜色越深浓度越大的这一猜想,你有哪些好方法?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察看思虑讲话: 1、三瓶溶培育学生发散性液颜色深浅不同,颜色思想,提升自我解浅的没那么甜。
2、颜决问题能力,养成色最深的一瓶可能是自主学习,小组合饱和溶液,其余两瓶一作学习的习惯。
定是不饱和溶液 3、它们的浓度不同,颜色较深的浓度大,颜色较浅培育学生自我评的浓度小。
价能力议论沟通、互相怀疑几名学生做总结讲话成立溶质质量分数的观点【活动研究】(投影展现)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 1 mL 水的质量大概为1 g)水,而后分别加入约 0.5 g、 1g、2g 固体红糖,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红糖水的颜色。
1、将三瓶糖水蒸干,比较获得糖质量的多少。
2、没有必需将整瓶糖水所有蒸干,只须取一部分等量的三种糖水蒸干,比较即可。
3、能够在等质量的水将书籍上的药品中,加入不同质量的CuSO4 溶液改成糖,制得的糖水的颜色红糖水,使学生更不同,加入糖多的颜色易和生活联系,亲深。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归纳、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
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挑战的精神。
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分析(1)《课标》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初步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包括加水稀释的计算,)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作用:《溶质质量分数》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内容。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是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
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本部分知识所涉及的质量分数,在第四单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中,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在今后综合计算中,仍然会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本课题的学习不断延伸。
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正确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3.初步学会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敎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2.溶液稀释、混合的计算。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教学难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情境导入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要准确表示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喷洒农药(如图)时,药液太稀不能杀虫灭菌,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和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溶液的准确组成。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溶液的浓度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与稀呢?讨论交流阅读敎材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讨论。
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在室温下,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0.1 g、0.5 g、2 g 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溶液的颜色。
【实验现象】第一支试管中溶液颜色较浅;第二支试管中溶液颜色较深;第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最深。
加入固体硫酸铜的量越多,溶液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归纳总结(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1)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之比,一般与温度无关。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单位为1。
课堂讨论已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有人说:“20 ℃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量分数的有关计算的涵义,能进行溶质质、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21 2、过程与方法⎩⎨⎧的步骤与方法释问题,掌握溶液配制、通过溶液的配置和稀规律质量分数计算的方法和的定义,初步掌握溶质、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2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培育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2、配置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过程与方法三、教学准备:有关实验的器材及药品 练习题 相关课件 四、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分析→归纳 五、教学实践:2课时 六、教学互动设计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在相同体积的两杯水中分别加入一匙白糖和两匙白糖所得溶液有什么不同?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互动1实验9—5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 水,然后分别加入0.5g 、1g 、1.5g 固体硫酸铜。
交流:详见下表 出示课件1小结:溶液的浓稀一定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含量的高低 互动2讲解:溶液的浓稀不能准确地表示一定量的溶液里溶质的多少,但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准确地知道溶液的组成。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其中的一种。
设问: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溶质的组成? 讲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提示: 出示课件21、 计算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2、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液的密度 互动3 出示课件3议一议:将上述实验中第三种溶液均分为两份,每份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为什么?互动4 出示课件4实验9—6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并填表互动5学生自学例1,教师巡视指导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详见练习题 出示课件5 四、总结反思1、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溶液组成的一种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