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75.84 KB
- 文档页数:4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篇1学问目标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推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辨别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熟悉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力量目标1、同学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创造的过程和方法:发觉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思维力量。
2、提高同学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
情感目标1、通过古代对自然气、沼气的利用,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进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创造和悠久历史,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树立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教学建议关于甲烷的教学材料分析:化学科学的进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熟悉,促进了社会的进展。
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进展,因而关心同学正确熟悉化学与社会进展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甲烷是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属于有机物。
有机物学问的增加,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洁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同学却未必留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
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同学简单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本节教学材料分成"有机化合物'、"甲烷'两部分,甲烷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是选学材料。
前一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
教学材料在列举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举了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另一类含碳化合物,使同学对这两类含碳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高等有机化学是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
物理有机化学是高等有机化学的主体,此外还包括理论有机、立体化学等方面的内容,主要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以及之间的关系。
高等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量子化学和以此为依据的化学键理论和电子理论。
理论基础价键理论1916年Lewis提出电子配对学说(八隅体电子结构)1927年Heiter和London提出处理化学键的量子力学方法,后来经过Pauling等进一步完善。
价键法(VB法),又称为电子配对法。
基本要点:(1)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均具有未成对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每一对电子形成一个共价键。
(2) 原子价数: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3) 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4)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5) 能量相近的轨道可进行杂化,形成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是以―形成共价键的电子是分布在整个分子之中‖的离域观点为出发点的。
价键理论:是以―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只处于形成共价键两原子之间‖的定域观点为出发点的。
分子轨道即分子中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波函数ψ来描述。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分子轨道可以由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而成;(2)组合前后的轨道数守恒:即有几个原子轨道就可以组合成几个分子轨道。
(3)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遵守最大重叠原则,能量近似原则,对称性匹配原则。
(4)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排布与原子中电子在核外排布类似。
多原子分子偶极矩是各个共价键偶极矩的矢量和。
偶极矩为零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是极性分子;偶极矩越大,分子极性越强。
键的极化度: 体积电负性成键种类外加电场分子的极性影响化合物的沸点、熔点和溶解度等。
分子的极性影响化合物的沸点、熔点和溶解度等。
取代基效应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原子团对整个分子或分子中其它部分产生的影响电子效应(Electronic effect):由于取代基的作用而导致的共有电子对沿共价键转移的结果。
高等有机化学王银叶教案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又名物理有机和理论有机化学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有机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研究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化学反应历程。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量子化学和以此为依据的化学键理论和电子理论。
通过对一般典型有机结构的性质及典型反应历程的研究,使有机合成化学家有可能运用这些理性认识来推测未知有机物极其在反应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利于设计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化合物,考虑合成中的最好原料和最理想的合成路线等。
第一章化学成键作用和分子结构引言了解到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才能正确地掌握化学反应,实验是实施反应和验证理论的手段,在理论指导下实践才有预期的效果。
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方有价值。
结构的知识在近代物理学方法帮助下已能比较搞精确地确定分子中各个原子(团)的空间位置,把人们的观察能力引到微观世界中去,量子化学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分于结构内在的作用力——化学键的本质。
化合价和化学键的理论是化学结构理论的核心问题。
前者解决元素的原子结合的数学问题,在有机化学中来说,就是碳为什么是四价的,后者解决原子之间凭什么力量结合的问题.具体地说,碳和碳结合的各种方式、键能、键长、键角,更重要的是电子在原子之间起着键合和这种键合作用力的奥秘。
两个问题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
碳的四价与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分布方式有关,碳的各种化学键的种类也是和它的电子结合的方式,化学键的性质有密切关系。
总之归结到一点,就是电子在化学键中的作用问题。
化学反应及其机理过去还是宏观现象的总结和推测.现在则和微观的分子结构理论联系在一起了。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就是把电子在分子中的运动规律解释分子起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结果,把过去属于定性的结论提高到定量的水平。
所以近代有机化学必须以结构作为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动态学讲述有机物起化学反应时的结构变化、能量变化、速度问题和反应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它既有物理化学的理论又有有机反应中的规律,这是一门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立体化学、结构化学等综合性成果的分支学科。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有机化学选论》教学大纲学时:34学时学分:2理论学时:30 讨论学时:4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大纲执笔人:张新明大纲审定人:商永嘉一、课程说明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实质为《高等有机化学》是化材学院高年级有机化学专业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它是建立在主干基础课《有机化学》之上的课程(是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它着重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有机反应机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等有机化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整个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同时也为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以及药物化学实践提供日益深化的理论基础。
2.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 对有机化学基础课大纲所要求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基本反应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对有机化学发展现状有较明晰的了解。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熟悉描述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重点掌握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及应用,熟练掌握各类活泼中间体的结构、产生和有关反应,熟悉与理解重要的分子重排反应,以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绪论(1学时)第1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学时)1.1分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1.2电子效应(诱导效应与场效应、共轭效应、烷基的电子效应)1.3 空间效应1.4取代基效应对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诱导效应的影响、场效应的影响、共轭效应的影响、空间效应的影响等)1.5 分子的共振(共振式、共振能)1.6 氢键1.7 芳香性(轮烯的芳香性、稠环体系的芳香性、带电荷环的芳香性及同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第2章立体化学(6学时)2.1立体化学基础(构造、构型、构象和构象分析;相对构型与绝对构型;对称因素、手性与对映异构;顺反异构和非对映异构;立体专一性反应和立体选择性反应)2.2 各类有机反应的立体化学(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消去反应的立体化学、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协同反应的立体化学、重排反应的立体化学)2.3 潜手性分子2.4 不对称合成简介 (对映体的过剩百分率及非对映体的过剩百分率)第3章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和活性中间体(6课时)3.1 有机反应的分类3.2 有机反应中试剂的分类3.3 确定有机反应机理的方法(产品的鉴别、中间体的确定、催化作用、同位素标记、立体化学研究、动力学研究)3.4 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3.4.1 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的形成、碳正离子的结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反应和非经典碳正离子的形成及有关反应)3.4.2 碳负离子(碳负离子的形成、碳负离子的结构、碳负离子的稳定性、碳负离子的反应)3.4.3 自由基(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的结构、自由基的稳定性、自由基的反应)3.4.4 碳烯(碳烯的结构、碳烯的形成、碳烯的反应)3.4.5 氮烯(氮烯的结构、氮烯的形成、Hofmann重排反应、Curtius等重排反应)3.4.6 苯炔(苯炔的形成、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第4章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学时)4.1 几种典型反应机理(S N1、S N2、邻基参与、离子对历程、S N2′和S N i )4.2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S N1、S N2、S N2′和S N i反应)4.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因素(反应物的结构、试剂的亲核性、溶剂效应、离去基团和空间效应)4.4 亲核取代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第5章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2学时)5.1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5.2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5.3取代基的性质对烯烃加成反应的影响5.4 共轭烯烃的加成反应5.5 烯烃和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第6章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4学时)6.1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6.1.1 反应机理6.1.2 影响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6.1.3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6.1.4 各种重要的缩合反应6.2 羧酸及其衍生物与亲核试剂的加成6.2.1反应机理6.2.2 结构与活性6.2.3 各类重要反应(酯缩合及有关反应)6.3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麦克尔加成反应)6.3.1 反应机理6.3.2 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6.3.3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7章消除反应(4学时)7.1 消除反应的分类7.2 离子型消反应机理7.3 消除反应中的定向效应7.4 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7.5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7.6 热消除反应第8章分子重排反应(6学时)8.1 重排反应的分类8.2 亲核重排(碳正离子重排;瓦格涅尔-米尔文重排;碳烯重排;氮烯重排;缺电子氮的重排;缺电子氧的重排;)8.3 亲电重排(Stevens重排;邻二酮重排;Wittig重排;Favorskii重排;环氧丙烷重排)8.4 芳环上的重排反应(联苯胺重排;Fries重排;Claisen重排)8.5 自由基重排8.6 σ键迁移重排反应(Cope重排;脂肪族Claisen重排)8.7 重排反应的主要应用考核方法:开卷考试选用教材:傅相锴主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教学参考书目:[1] 汪秋安编著, 高等有机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 恽魁宏等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3] [美]F.A.凯里.R.J森德伯格著,夏炽中译,高等有机化学,A卷,结构与机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 俞凌编,基础理论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 荣国斌编著,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2版,修订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6] 王积涛编,高等有机化学, 1980[7] 高振衡编,物理有机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8] 沈世瑜、王炎编,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离线考核
《高等有机化学》
满分100分
一、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化合物ClCH=CHCHBrCH2CH3有几个构型异构体?写出构型式、命名并标记其构型。
(12分)2.由下列指定化合物合成相应的卤化物,是用Cl2还是Br2?为什么?(6分)
a b
3.叔丁基溴在水中水解,(1)反应的产物是什么?(2)写出反应类型,(3)写出反应历程,(4)从原料开始,画出反应进程的能量变化图,在图中标出反应物、产物、过渡态和活性中间体(若存在的话)(8分)。
二、写出反应的主要产物,有构型异构体的产物,要写出产物的构型式(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按题中指定的项目,将正确答案填在()中。
(每小题3分,共30分。
)1.S N2反应速率的快慢(>>>)。
a b c
d
2.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大小(>>>>)。
a b c d e
3.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大小(>>)。
a b c
4.作为亲核试剂亲核性的强弱(>>)。
a b c
5.酯碱性水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a b c d
6.化合物与1mol Br2反应的产物是()。
7.进行S N1反应速率的大小(>>)。
苄基溴α-苯基溴乙烷β-苯基溴乙烷
a b c
8.下列化合物在浓KOH醇溶液中脱卤化氢,反应速率大小的顺序是(>>)。
CH
3CH
2
CH
2
CH
2
Br CH
3
CH
2
CHBrCH
3
CH
3
CH
2
CBr(CH
3
)
2
a b c
9.作为双烯体,不能发生D-A反应的有()。
a b c
10. 化合物碱性的强弱(>>>>)。
a b c d
四、完成下列合成(每小题6分,共12分。
)
1.从C6H5CH=CHCH2Cl和C6H5O –合成。
2.用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五、写出下面反应的反应历程(每小题6分,共12分。
)1.写出下面反应的反应条件和反应历程。
2.写出下面反应的反应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