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声波持续的时间决定声音的音长
- 格式:ppt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49
语音知识□语音知识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载负一定意义的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学科叫语音学。
可包括发音语言学、声学语言学、听觉语言学、音系学等。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快,声音就高,频率慢,声音就低。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震动振动的幅度。
振幅大,声音就强□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音质指声音的的个性或特色,也叫音色。
□频率发音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每秒钟振动一次叫一赫兹,频率的快慢决定声音的高低。
□振幅发音体振动的位移幅度,振幅大小同发音受到的外力大小有关,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
□乐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保持一种整倍数的比例关系的声音。
□噪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不存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则呈现杂乱无章的形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
□共振峰因共鸣作用而能量变强的频率成分就叫共振峰。
□音素对人类语言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公布的一套记音符号。
□音位某种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区别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该音位的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利用音高、音长、音强等非音质要素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如调位、重位、时位等。
□音位区别特征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体系每种语言的音位都是形成体系的。
其内容包括该语言的全部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全部变体;每个变体出现的条件;各个音位在组合与聚合关系中所表现的规律。
□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少儿乐理知识:声音三要素1.响度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水准,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 (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
对于响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单位宋(Sone)来度量,并定义lkHz、40dB的纯音的响度为1宋。
响度的相对量称为响度级,它表示的是某响度与基准响度比值的对数值,单位为口方(phon),即当人耳感到某声音与1kHz单一频率的纯音同样响时,该声音声压级的分贝数即为其响度级。
可见,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这两个单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纯音外,声压级的值一般不等于响度级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
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有人认为是-5dB—130dB)。
固然,超出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
但在人耳的可听频域内,若声音弱到或强到一定水准,人耳同样是听不到的。
当声音减弱到人耳刚刚能够听见时,此时的声音强度称为“听阈”。
一般以1kHz纯音为准实行测量,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为0dB(通常大于0. 3dB即有感受)、声强为10-16W/cm2 时的响度级定为0口方。
而当声音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阈值称为“痛阈”。
仍以1kHz纯音为准来实行测量,使人耳感到疼痛时的声压级约达到 140dB左右。
实验表明,闻阈和痛阈是随声压、频率变化的。
闻阈和痛阈随频率变化的等响度曲线(弗莱彻—芒森曲线)之间的区域就是人耳的听觉范围。
通常认为,对于1kHz纯音,0dB—20dB为宁静声,30dB--40dB为微弱声,50dB—70dB为正常声, 80dB—100dB为响音声,110dB—130dB为极响声。
而对于1kHz以外的可听声,在同一级等响度曲线上有无数个等效的声压—频率值,例如, 200Hz的30dB的声音和1kHz的10dB的声音在人耳听起来具有相同的响度,这就是所谓的“等响”。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1. 语音四要素语音的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从声学的角度粗略地说,音高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频率的快慢(也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周期的多少),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声波持续的时间,音质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声波中陪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
2.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它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是仅依据音质区别而得出。
如:看(kan)可以划分出“ k、a、n”三个音素。
音素又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
3. 音位音位是某一个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语言的,是仅依据有无区别该语言中的词的语音形式之功能(进而也区分了字词的意义)而得出的,它可以是音质上有区别,也可以是音高、音强、音长有区别。
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也可以粗略的说成“区分意义” 。
如:普通话中“关上啊![kuan ?a ?A],表示韵腹的三个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前a、后a、央A),三者随便替换,也不起语音形式的作用,所以这三个音素可以归为一个音位lai。
4. 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到一个音位。
如果他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如:英语中的ipl就包含[p][p?]两个变体。
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位置出现的若干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如普通话中的[a][?][a。
[a]出现在开尾韵韵腹的位置上。
“大[ta]、加[t?ia]”;[?]出现在i 和n的前面(限于开合撮三呼)“爱[??]岸[?n]” ;[a出现在u和?的前面“老[I d?]、亮[li d?]。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的性质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一)语音的声学(物理)性质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语音也不例外。
语音的声学性质表现在语音四要素上:1.音高。
声音的高低。
它决定于频率。
频率与发音体自身的性状有关,男子声带长而厚,说话声音低;女子的声带薄而短,说话声音高音高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各种声调和语调。
2.音强。
即声音的强弱。
它决定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振幅的大小跟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大小有关,语音的强弱跟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
发音时用力越大,呼出的气流越多,声音就越强。
反之,声音就弱。
音强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重音和轻音。
如׳content con׳tent地道[ti51tau55][ti51tau]3.音长。
即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声波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
语音的长短跟发音的速度快慢有关。
音长在语言中可以具有区分元音的长短。
如英语]粤语等。
sheep [ʃi:p]----- ship [ʃip]三[sɑ:m]----心[sɑm](广东话)4.音质。
即声音的性质、特色,它是语音最重要的属性。
音质在所有的语言中都发挥作用,主要是构成不同的音素(元音或辅音)。
一般来说,音质的变化决定于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发音体的不同;二是发音方法的不同;三是共鸣器的形状的不同。
其中每一方面的差别都会造成不同的音质。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语音的生理性质是由发音器官决定的,发音器官的活动部位或活动方式不同,就形成不同的语音。
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
1.动力部分:肺、支气管和气管。
2.发音体:声带、喉头。
3.共鸣腔:口腔、咽腔和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不仅具有生理、物理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
首先,音义结合的功能是由社会赋予的。
即什么音表什么意义,什么意义由什么声音表示,是由社会决定的。
其次,不同民族或不同方言区的人对同一个音的发音能力和听辨能力也有很大差异。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精选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即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所指:就是能指成分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书面语:是指有形的书面语言,即文字记录的语言的书面形式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组合关系:也可以称为句段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中。
理论语言学:指侧重从理论探讨研究语言的语言学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学科普通语言学:指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或者称为联想关系语音:是指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音长:指声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基音:在符合声波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出的声音叫基音陪音:符合波中除去基音外,由其他振动发出的声音叫陪音音质:又叫音色。
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的大小决定音强: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的大小决定频率:指发音体在每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响度:指人们听觉上所感到的声音的强弱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乐音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音质音位:指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非音质因为:指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音位变体:指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调类: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也就是把单念时相同的调值归纳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类噪音:如果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不存在整倍数的比列关系,就会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噪音开音节:指以元音收尾的音节闭音节:指以辅音收尾的音节韵腹:指韵母中开口度最大或听起来最响的成分,是韵母的核心韵头:又叫介音,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前的成分词重音:指出现在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是词的语音形式的一部分句重音:指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是句子语音形式的一部分固定重音:指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的词重音自由重音:也叫不固定重音或移动重音。
基本乐理知识点整理声音的以上这四种属性,在音乐的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又以“ 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
比如一首歌曲,本来是由人声演唱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改编为器乐曲、并且减小音量,虽然改变了音的长短和音色,但是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它的旋律。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首乐曲中每个声音的长短、高低随意的改变,其原来的旋律马上会受到严重的破坏——面目全非呀!由于物体在振动的时候并不是总是规则的,所以声音又有“乐音”和“噪音”之分。
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反之则称为噪音。
在音乐中,用的最多的是乐音,但是这并不代表噪音就不属于音乐的组成部分,乐队中的大部分节奏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就属于噪音,但它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甚至成为了现代通俗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后,还需要再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纯正的音在响,而是许多个声音的结合,我们称之为“复合音”。
这是因为物体在振动的时候不仅整体在振动,而且各个部分也在振动。
以吉他为例,在我们拨响一根琴弦地的同时,这根琴弦的1/2、1/3、1/4……各个部分也都在分别振动。
这种由琴弦(发音源)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基音”,是最容易被人耳听到的音。
其它部分振动产生的音,称为“泛音”在与基音同时发声的时候是不容易被听到的,除非我们刻意地抑制基音,突出泛音。
比如吉他中的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奏法。
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更直观的理解,有吉他的朋友可以在每条弦的第12 品附近做一个试验。
——先用左手的小指轻轻地虚按在任意一根弦的第12品位置(琴弦不要碰到音品),然后用右手拨动这根弦,同时马上抬起左手的小指。
这时你会听到一个不同于弹奏这根弦的空弦或第12品时的、非常特别的声音,这就是泛音。
现在,观察一下儿吉他第12品对于琴弦来讲的大概位置。
怎么样?对了是 1/2处!同样1/3处(第7品)、1/4处(第4品)都有这种声音。
声音三要素1.响度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以交际的声音,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首先是一种声音,它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性质。
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振动的次数少,频率就低,声音就低。
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张力等因素有关。
发音体长的、大的、松的、厚的一类,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反之则高。
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人的声带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般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因而听起来男性比女性声音略低。
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
汉语的声调,如普通话里的dū(督)、dú(独)、dǔ(赌)、dù(度),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敲鼓时,用力大,音强就强,发出的声音就大;用力小,音强就弱,发出的声音就小。
普通话里的“孝子”和“儿子”里的“子”音强不同,前一个“子”音强比较强,后一个“子”音强比较弱。
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
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
英语中元音的音长与否,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ship(船)和sheep(羊)的区别,主要是其中元音[i]的音长不同。
sheep里的[i:]音长长,ship里的[i]音长短。
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音长对于区别字词的意义作用不大,但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语言学纲要》试题与答案【练习与思考】一、填空题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和()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
14、一()()。
15、()是听觉上能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构成的。
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 ‘]-[p][f] -[v][ts]-[t §] [n] -[l] [y] -[i] [y] -[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6、音位7、音位变体8、条件变体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12、音高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3、音强14、音长15、区别性特征16、二合元音17、复辅音18、语流音变19、同化20、异化21、弱化22、脱落23、历史音变24、语音规律四、思考题1、与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分辨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为什么要强调在一次发音中来辨别音素?4、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5、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的联系?6、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7、国际音标有哪些优点?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哪些?9、音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0、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1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何区别?12、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3、为什么说音位总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14、特定语言中的音位系统大致包括哪些内容?15、不同语言或方言音位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6、语音规律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哪些?17、音位体系的演变包括哪些内容?18、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现代汉语重点笔记第二部分——语音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
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也叫音质。
发声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会造成音色的不同。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生理性质。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三)语音的社会性质1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具备社会性质。
2语音的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上。
3在不同语种或方言中,同一个意思会用不同语音来表示。
此外,各语种或方言都有自身独特的语音系统,这也是语音社会性的表现。
二、语音单位(一)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节就是由音素构成的。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最少的由一个音素构成,最多的由四个音素构成。
音素可以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
元音指的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
辅音指的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
元音和辅音区别:1、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时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
这是元音和辅音的最主要区别。
2、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其他部位比较松弛。
3、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4、元音发音时,声带要颤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辅音发音时,有的声带颤动,有的辅音声带不颤动。
(二)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
音:就是由于发音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种。
乐音:振动状态有规则而音高明显的音。
噪音:振动状态不规则而音高不明显的音。
音的性质: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⑴高低:由频率的大小而决定的。
频率大,音则高;反之,音则低。
⑵长短:就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长短而决定的。
振动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音则短。
音的长短就是用时间来计算的,所以又称时值。
⑶强弱:就是由振幅的大小而决定的。
振幅大,音则强;反之,音则弱。
⑷音色:就是指音的色彩与特性,也指乐器与噪音的音质。
它就是由发音体的质料、发音的方法及泛音的多少而决定的。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具有固定音高的乐音的总与。
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音高顺序上行或下行排列起来。
音列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音列中音的数目可多可少,只要按照一定的音高关系与次序排列起来的若干音或许多音,都可称为音列。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音。
分为基本音级、变化音级。
基本音级:乐音体系中用CDEFGAB来命名的音级。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的音级。
音名:乐音体系中,用来固定乐音音高的名称。
唱名:在读谱与唱谱时所用的七个固定音节do、re、mi、fa、sol、la、si。
首调唱名法:即流动do音唱名法,其调名的唱名永作do。
固定唱名法:即无论就是何种调,其C音的唱名永作do。
音的分组:为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便划分若干个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组,以便固定各音的音高。
一个音组有七个基本音级,有十二个音高不同的音。
音组:乐音体系中将音列分为若干组。
音域:即音的区域,有总的音域与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两种。
总的音域:就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最低音的A2至最高音的c5。
中央C:在钢琴键盘中位于总音列中央的C(即小字一组的C)。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列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
C1=261。
位于基本音级的首位。
纯八度:乐音体系中具有同样名称的相邻两个音,也指调式中主音到主音的八度。
音域:音的区域,有总的音域与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
古琴必备乐理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概念声音是指一种由振动引起的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一种感觉。
在古琴演奏中,声音是表达音乐情感的媒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
因此,了解声音的概念对于学习古琴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包括音高、音强、音色和音长等特性。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高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音强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强的变化可以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质,是由音色谱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色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音长是指声音的持续时间,是由音波周期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长的变化可以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二、音程的概念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是音乐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音程可以分为纯音程和变化音程两种。
纯音程包括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和纯三度等,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
变化音程包括增四度、减五度、增二度和减七度等,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在古琴演奏中,音程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掌握音程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琴音乐的调式和音阶。
古琴音乐中常常包括各种不同的音程,例如纯五度、纯四度等,通过对音程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琴音乐的音乐结构和乐曲走向,从而更好地演奏古琴音乐。
三、谱记法的概念谱记法是指用符号来表示音乐的方法,是音乐的书写和阅读系统。
谱记法包括五线谱和简谱两种。
五线谱是一种由五条水平线和四个间隔组成的符号系统,用来表示音高和节奏。
在古琴演奏中,五线谱是常用的谱记法,通过五线谱的阅读,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琴音乐的音高和节奏。
简谱是一种简化的音乐记谱系统,用来表示音高和音名。
在古琴演奏中,简谱也是常用的谱记法,特别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
通过学习简谱,我们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古琴音乐的音高和音名,从而更好地演奏古琴音乐。
四、节奏的概念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节奏包括拍子、节拍和小节等内容。
声音设计基础知识点声音设计是一门涉及声音录制、编辑、处理和混音的艺术与技术。
它在电影、电视、广告等媒体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声音设计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声音的基本特性、声音录制与编辑、声音处理与特效以及声音混音与创作。
一、声音的基本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媒介传播到人耳中产生的听觉效应。
声音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其音调的高低,单位为赫兹(Hz)。
人耳可感受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至20kHz。
低频声音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高频声音则给人一种明亮尖锐的感觉。
2. 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压级有关,用分贝(dB)表示。
响度可以决定声音的听觉强度,通常与声音源的远近、大小以及声波传播的环境等因素有关。
3. 时长:声音的时长取决于声波的振动周期。
不同的声音可以是短暂的瞬时声音,也可以是持续一段时间的连续声音。
二、声音录制与编辑声音录制是指通过录音设备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
声音编辑则是对录制的声音进行剪辑、修补、整合等处理,使其符合制作需求。
声音录制与编辑的核心工具是麦克风和音频软件。
1. 麦克风:麦克风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常见的麦克风类型包括指向性麦克风、全指向麦克风和双麦克风等。
2. 音频软件:音频软件是进行声音编辑和处理的工具。
常见的音频软件有Adobe Audition、Pro Tools等。
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对声音进行剪辑、修复噪音、调整音量等操作。
三、声音处理与特效声音处理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原始声音进行加工和改变,以达到特定的声音效果。
声音特效则是指为营造特定氛围或场景而创造的声音。
1. 噪音消除:通过降噪算法和滤波器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或去除录音中的噪音,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和质量。
2. 混响效果:混响效果可以为声音增添环境感,使其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混响参数,可以模拟不同的房间大小、材质等。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
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即可以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②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只是语言符号序列的表面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结构是有层次的。
4、征兆:如果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言语: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二章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
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即可以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②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只是语言符号序列的表面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结构是有层次的。
4、征兆:如果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言语: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的性质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一)语音的声学(物理)性质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语音也不例外。
语音的声学性质表现在语音四要素上:1.音高。
声音的高低。
它决定于频率。
频率与发音体自身的性状有关,男子声带长而厚,说话声音低;女子的声带薄而短,说话声音高音高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各种声调和语调。
2.音强。
即声音的强弱。
它决定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振幅的大小跟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大小有关,语音的强弱跟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
发音时用力越大,呼出的气流越多,声音就越强。
反之,声音就弱。
音强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重音和轻音。
如׳content con׳tent地道[ti51tau55][ti51tau]3.音长。
即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声波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
语音的长短跟发音的速度快慢有关。
音长在语言中可以具有区分元音的长短。
如英语]粤语等。
sheep [ʃi:p]----- ship [ʃip]三[sɑ:m]----心[sɑm](广东话)4.音质。
即声音的性质、特色,它是语音最重要的属性。
音质在所有的语言中都发挥作用,主要是构成不同的音素(元音或辅音)。
一般来说,音质的变化决定于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发音体的不同;二是发音方法的不同;三是共鸣器的形状的不同。
其中每一方面的差别都会造成不同的音质。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语音的生理性质是由发音器官决定的,发音器官的活动部位或活动方式不同,就形成不同的语音。
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
1.动力部分:肺、支气管和气管。
2.发音体:声带、喉头。
3.共鸣腔:口腔、咽腔和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不仅具有生理、物理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
首先,音义结合的功能是由社会赋予的。
即什么音表什么意义,什么意义由什么声音表示,是由社会决定的。
其次,不同民族或不同方言区的人对同一个音的发音能力和听辨能力也有很大差异。
音强名词解释
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
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振动的次数多,即
频率高,发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
变化。
3.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由发音体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
音波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
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音波持续的时间持久,
声音就长;反之,声音就短。
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
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
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
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对音节进
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
个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