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PPT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2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练习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是对三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练。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在教材的安排上,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加减混合运算,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学生可能对运算顺序理解不够,导致运算错误。
其次,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对运算符号的识别和运用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算符号的识别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3.练习: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练习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练习六》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概念,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清晰地区分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练习题: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3.黑板:用于板书运算过程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解答,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
通过这一环节,检验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分数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练习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认识算式中的加号和减号,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学习运用竖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4.了解数字间的大小关系,学习根据大小关系确定未知数的值。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算式中的加号和减号,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学习运用竖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1.了解数字间的大小关系,学习根据大小关系确定未知数的值。
2.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加减运算”,并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吃果冻时的情境,简单讲述如何用加法运算解决果冻物品数量的问题。
2.讲授2.1 加减法的认识和运算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自我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算式中的加号和减号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2 三位数加减法教师通过数学小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求解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2.3 竖式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竖式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掌握竖式的规则和步骤。
2.4 数字的大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如何根据大小关系确定未知数的值。
3.练习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自我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多种类型的练习,如竖式计算、填空题、解决问题等,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和应用。
4.巩固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自我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体复习和巩固,提高课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
5.作业教师布置本节课的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以加强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学生自我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介绍了加减法、三位数加减法、竖式和数字大小关系等数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前言《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材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能够引导孩子在数学的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该教材中一道难度适中的数学练习——《练习六(1)》,并提供教师可供参考的教案。
练习介绍《练习六(1)》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第六单元第一道题,题干如下:用7个“1”凑成所有的两位数,并将所有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一遍序,询问第25个数是谁?知识点总结在解决题目前,让我们回顾一下相关的数学知识点:1. 位数数是用来计数、计量、表示事物数量关系的符号。
一个数的位数就是它含有的数字的个数。
例如,数字1234的位数为4。
2. 十进制数我们常用十进制数。
它的数位有0、1、2、3、4、5、6、7、8、9这10个数字,从个位开始分别称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例如,数字1234的各位数为4、3、2、1。
3. 数位组合一个数的数位组合就是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组合成的数。
例如,由数字1和2可以组成的两位数有12和21。
解题步骤在掌握了以上的数学知识点后,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答该题。
1. 统计有哪些两位数题目中要求用7个数字1凑成所有的两位数,那么我们需要先对7个数字1进行排列组合,以求出所有包含数字1的两位数。
从所有组合的数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其中的重复数值,进而排除它们:•选择第一个数为1,即选一个1作为十位数。
此时,个位数有7种方法,分别为从剩下的6个数中取一个数;•选择第一个数不为1,即选一个不是1的数为十位数。
这时,我们还需要再次对个位数进行排列组合。
此时,十位数有6种选法,个位数有5种选法。
因此,一共可以组成的两位数就有$7\\times6+6\\times5$个。
2. 进行排序将之前统计得来的所有包含数值1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序,并排成一列。
3. 找出第二十五个数由于之前已经将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因此,只需要找出排在第二十五的数即可。
苏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练习四复习旧知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00 6×0=0×9=0×0=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0乘任何数都得0。
×4230086×453020521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再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末尾前面的数。
3 5 0× 4002141 6 0 0× 700424巩固练习比一比,算一算13×5=6515×3=456×12=722×16=325×16=8015×6=90口算下面各题乘数末尾有0可以简便计算。
9×300=27002×34=6818×3=543×23=6945×2=905×12=6016×5=80800×8=6400竖式计算304×5=×4530520340×5=×53470021213×208=×83206243×280=×328840221115201700624840竖式计算804×2=×4280608840×2=×284680114×205=×54208204×250=×425000221116081680820100011每台980元每台205元每部190元每台408元5台6台8部4台一共 元一共 元一共 元一共 元4900123015201632总价=单价×数量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4×150=600(袋)600-320=280(袋)答:还剩280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三位数的数名。
2.能正确比较三位数的大小关系。
3.能快速计算包括三位数在内的两个数的和或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三位数数名、大小关系和加减运算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三位数的数名时注意百位和十位的读法顺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三位数数名的读法和大小比较。
通过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
2. 新知识讲解和练习1.引导学生读出红色数卡上的数,注意百位和十位的读法顺序。
让学生读完后互相核对。
2.让学生根据红色数卡中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3.练习1:计算题。
让学生快速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核对答案。
4.练习2:填空题。
要求学生写出满足条件的三位数,并写出它的数名。
3. 知识巩固和拓展1.布置作业:完成银色数卡上的题目,并正确书写答案和数名。
2.拓展练习:让学生练习把两个三位数的数加起来,并核对答案。
四、教学反思此次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数名、大小关系和加减法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
通过上课的讲授和练习,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三位数的数名,正确比较大小关系,并且愉快地完成加减运算。
在布置作业之前,我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确保作业的顺利完成。
在课堂上还注意了小朋友的自学能力,引导大家互相核对答案、找出错误,并对错解及时指出。
总体来说,此次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得到了丰富而有趣的数学知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