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富集区CSAMT勘探试验研究_王绪本
- 格式:pdf
- 大小:5.15 MB
- 文档页数:14
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影响因素及富集区类型划分王晋;王传格;夏鹏;孟艳军;李琨杰;闫涛滔【摘要】In order to have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in Qinshui basin clearly,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results of the basin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nrichment of coalbed methane in No.15 coal seam of the basin.The main factors include the burial history,the formation of coal and rock,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 and the roof property.Buried depth,high vitrinite content,weak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compact rock capping are favorable to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The distribution of coalbed gas enrichment is divided into 8 types in this paper,the syncline area where is covered by mudstone or limestone is in favor of CBM preservation,thefault area and monocline area where are covered by sandstone go against CBM preservation.The anticline area where is covered by limestone andfaut area are in favor of develpoment of CBM,are potential favorable mining area.%为了对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富集特征有更清楚的认识,在总结盆地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盆地15#煤层,分析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因素.认为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因素中煤层埋藏史、煤岩组成、水动力条件及顶板性质是最主要的因素:埋深大、高镜质组含量、弱水动力条件、致密岩层封盖等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将煤层气富集区分为8种类型,其中向斜带泥岩、灰岩封盖区有利于煤层气保存,断裂带区、单斜带砂岩封盖区最不利于煤层气保存;背斜带灰岩封盖区及断裂带区有利于煤层气开发,是潜在煤层气高产区.【期刊名称】《煤矿安全》【年(卷),期】2018(049)001【总页数】4页(P179-182)【关键词】煤层气地质;富集特征;影响因素;类型划分;煤层气开发【作者】王晋;王传格;夏鹏;孟艳军;李琨杰;闫涛滔【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24;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晋城048000;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3目前学者针对沁水盆地做过大量研究[1-7]。
沁水盆地环状斜坡带煤层气高产富集条件
王一兵
【期刊名称】《中国煤层气》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沁水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石炭一二叠糸含煤盆地.与煤停生的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分布受多种复杂地质条件的制约,存在明显6不均一性,寻找高含气、高渗透区是取得盆地内煤层气勘探成功的关键。
本文从沁水盆地环状斜坡带煤层分布、构造条件、煤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煤层顶底板封盖条件及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富集的条件,预测了斜坡带煤层高含气区。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层气高产条件,指出在沁水盆地环状斜坡带下倾方向存在承压水封堵的高压区和煤层割理、构造裂缝发育的高渗区·有可能为煤层气高产富集区。
文章最后分析、评价了环状斜坡带上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总页数】5页(P31-35)
【作者】王一兵
【作者单位】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新区勘探事业部煤层气勘探项目经理部,1028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12.54
【相关文献】
1.沁水盆地成庄区块煤层气成藏优势及富集高产主控地质因素 [J], 王勃;姚红星;王红娜;赵洋;李梦溪;胡秋嘉;樊梅荣;杨春莉
2.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气富集条件及油藏类型 [J], 邱荣华
3.沁水盆地环状斜坡带煤层气高产富集条件及有利目标评价 [J], 王一兵;赵庆波
4.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高产区定量评价 [J], 王镜惠;梅明华;梁正中;王华军
5.沁水盆地南部斜坡地带煤层气老井挖潜技术实例研究 [J], 陶占盛; 许晓晨; 李鹏; 任永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沁水盆地SZB区块煤层气井的排采特征张翔【摘要】该文以沁水盆地SZB区块实际排采资料为基础,结合本区煤储层地质特征,通过对比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未控压排采、憋压排采、控压排采3种不同的控压方式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指出控压的实质就是通过控制井底流压的变化,对煤层气井进行精细的排采控制,实现分级降低煤层气井的井底流压,从而使压降漏斗得到充分的扩展,提高煤层气井的产能.【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年(卷),期】2018(000)023【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井;控压方式;井底流压【作者】张翔【作者单位】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晋城分公司,山西晋城0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在原始储层条件下,煤层中的流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随着排水降压的进行,原始平衡状态被打破,煤储层压力持续下降。
当煤储层压力降至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时,吸附在煤基质孔隙表面的甲烷开始解吸并扩散到裂隙系统,汇同煤层中的水一起以达西流形式运移至井筒产出。
影响煤层气产能的因素有很多,象煤厚、煤阶、含气量、顶底板条件、地应力、储层构造、储层压力、储层渗透率、钻完井施工质量、压裂效果、排采控制等因素。
1 地质概况沁水盆地SZB区块行政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隶属于长治市长子县,主体为丘陵山地。
区块构造位于沁水盆地南缘沁水复向斜东翼,西部边界接近沁水复向斜的轴部,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构造特征,南北向两条控制断层把本区分为东部缓坡带、中央褶皱带、西部缓坡带,中部褶皱带构造复杂,西部缓坡带和东部缓坡带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
勘探开发区块位于区块东部缓坡带的中北部,处于一个向西倾的斜坡带上,坡度较缓,附近发育少量小型断层,整体构造简单。
该井组主要勘探开发的目的层为山西组3#煤层,煤层埋深介于891.8 m~1008.5 m,厚度介于5 m~6.15 m,整个井组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产状平缓。
井组3#煤顶板主要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与砂质泥岩,封盖层空间上连续稳定分布,但整体厚度较小,封盖能力一般。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和钻井注意事项
曾梅香;李跃义
【期刊名称】《山西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樊庄区块位于沁水盆地东南部斜坡,为山西组3#煤层发育区,井区周围厚度在5.6m左右.钻遇山西组3#煤层顶界的深度为450m~475m.井身结构为二开结构.文章总结了14项钻井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可推广.
【总页数】2页(P146-147)
【作者】曾梅香;李跃义
【作者单位】天津地热勘察开发设计院;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T163
【相关文献】
1.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田地面工艺技术研究 [J], 葛涛;许茜;陈平
2.山西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J], 陈国荣;刘鸿飞;蒋光武;曾庆高;赵守仁;张相国
3.山西省沁水煤田武乡蟠龙西煤层地质特征及煤层气概要评价 [J], 王峰;樊磊
4.山西沁水煤田龙湾井田煤层地质特征及煤层气概要评价 [J], 王峰
5.宝钢BGXT31超高抗扭钻杆在山西沁水煤层气田钻成羽状多分支水平井 [J], 潘利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沁水盆地煤层气同位素特征及成因类型初探
王彦龙;解光新;张培元
【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05(033)001
【摘要】沁水盆地是我国煤炭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有利区块.在整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史和烃类气体(主要以甲烷气体)C、H同位素的"指纹"信息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煤层气形成的烃源岩性质和热成熟度;对沁水盆地煤层气是否具有多源复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盆地煤层气成因类型提出了新的认识.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王彦龙;解光新;张培元
【作者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71005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71005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陕西,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1
【相关文献】
1.沁水盆地北部太原组煤层气碳同位素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徐占杰;刘钦甫;郑启明;程宏飞;李中平;毋应科
2.含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淮南煤田为例 [J], 张小军;陶明信;马锦龙;王万春;孙国强
3.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煤层气井储层压降类型及排采控制分析 [J], 伊永祥; 唐书恒;
张松航; 闫欣璐; 王凯峰; 党枫
4.沁水盆地南部潘庄区块废弃矿井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刘超; 冯国瑞; 曾凡桂
5.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地质意义——以沁水盆地为例 [J], 张建博;陶明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潘思东1,崔周达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云南恩洪煤矿,云南曲靖655005)[摘要]以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法、扫描电镜观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层气储层特征。
结合构造解析、盆地分析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区内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
研究表明:3号煤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储层裂隙系统发育,煤岩热演化程度较高,生烃潜力巨大;压汞孔隙度在1.40% 5.87%之间,渗透率(0.06 0.58)ˑ10-3um 2,储层较致密,储集空间以孔隙和裂隙为主。
逐一分析了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活动、水动力作用以及构造作用对煤层气聚集成藏的控制,综合分析认为顶、底板泥岩(致密砂岩)发育区、岩浆侵入活动活跃区、水动力弱 滞留区以及构造活动较弱区为煤层气的主要富集区域。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特征;成藏条件;控制因素[中图分类号]TE1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25(2016)06-0011-04Accumulation Main Control Factors and Reservoir Characters of CoalbedGas in Southern Part of Qinshui Basin of Shanxi ProvincePAN Si-dong 1,CUI Zhou-da 2(1.Resource School ,China Geological University (Wuhan ),Wuhan 430074,China ; 2.Yunnan Enhong Coal Mine ,Qujing 655005,China )Abstract :It taking the third coal seam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Qinshui basin as studying object ,then coalbed gas reservoir characters was studied by pressure pump metho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Accumulation main control factors were discussed by structural analysis ,basin analysis and studying results of predecess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thotype of the third coal seam was seimbright coal ,fractures developed fully in reservoir layers ,the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of coal and rock mass was high ,and the potential that generating hydrocarbon is tremendous ,the pore ratio of pressure pump belong 1.40% 5.87%,and permeate ratio is about (0.06 0.58)ˑ10-3um 2,reservoir layers is densely ,the main reservoir room is pore and fracture.The actions that to coalbed gas accumula-tion and reservoir were analyzed ,which included deposition effect ,rock magma invade ,water dynamic ,structural effect and so on.After synthesis analysis ,the main accumulation zone of coalbed gas were the development zone of mudstone (densely sandstone )in roof and floor ,the active zone of magma invading ,the weak-retention zone of water dynamic and the weak zone of structural move-ment.Key words :coalbed gas ;reservoir character ;accumulation condition ;main control factor[收稿日期]2016-06-22[DOI ]10.13532/11-3677/td.2016.06.0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98)[作者简介]潘思东(1965-),女,云南昆明人,高级工程师,在职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科研及煤层气专业方向的实验教学工作。
沁水盆地古交区块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郭广山;王海侨;刘松楠;陈朝晖【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24(36)2【摘要】近年来,水平井逐渐成为中国煤层气开发的主要井型,在多个区块取得显著产气效果,但井间产量差异大,整体达产率偏低。
为摸清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从地质因素、工程工艺和排采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
选取沁水盆地北部古交区块20口煤层气L型水平井,在地质条件和生产动态剖析基础上,筛选出含气性、井控地质储量、钻井质量、储层改造、生产动态参数等10个关键参数,探讨了对煤层气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并提出适用于研究区地质条件的针对性技术对策。
研究表明:位于构造高部位的煤层气水平井,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和井控地质储量是实现水平井高产的资源基础;在构造简单和断层不发育的情况下,水平段长应在600 m以上,且保证煤层钻遇率80%以上;水平段长600~800 m时,压裂段数应控制在10段以下,压裂段长最佳为60~80 m;尽量降低排采中断次数,提高排采连续性,在排水期和提产期要分别制定不同合理压降速率,增大泄压面积,实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最大释放。
【总页数】9页(P110-118)【作者】郭广山;王海侨;刘松楠;陈朝晖【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沁水盆地赵庄区块煤层气井产能地质因素分析2.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示范工程为例3.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4.沁水盆地北部古交区块煤层气产能控制因素分析5.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及增产稳产对策——以鄂尔多斯盆地三交区块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编号:40730422)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9CB 219604)。
作者简介:王烽,1984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煤层气地质研究工作。
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S06能源。
电话:(010)82282474。
E -mail :w fess @利用C O 2-ECBM 技术在沁水盆地开采煤层气和埋藏C O 2的潜力王烽1,2 汤达祯1 刘洪林2 刘玲1 李贵中2 王勃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王烽等.利用CO 2-ECBM 技术在沁水盆地开采煤层气和埋藏CO 2的潜力.天然气工业,2009,29(4):117-120. 摘 要 利用CO 2-ECBM 技术在深部煤层进行CO 2埋藏不仅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够促进煤层气增产,是CO 2减排最有效方式之一。
沁水盆地为一N N E 复向斜构造,其边缘地区由于断裂发育、强水动力条件和煤矿的开采,不利于CO 2埋藏。
盆地中心区稳定的构造环境、弱水动力条件及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为CO 2埋藏提供了很好的保存条件。
依据前人关于CO 2/CH 4等温吸附特性相关实验参数,初步评价了CO 2-ECBM 技术在沁水盆地开采煤层气和埋藏CO 2的潜力。
结果表明:CO 2-ECBM 技术可使沁水盆地煤层气可采量增加1.04×1012m 3,埋藏CO 2量可达47.7×108t 。
关键词 沁水盆地 CO 2-ECBM 温室气体 煤层气 采收率 CO 2/CH 4置换比 DOI :10.3787/j .issn .1000-0976.2009.04.036 注入CO 2开采煤层气简称CO 2-ECBM 技术(图1),其核心机制是CO 2吸附及驱替CH 4的动力学过程。
相关学者依据煤储层吸附—解吸机理,分别进行了CH 4、CO 2吸附—解吸和注入CO 2置换煤层C H 4实验[1-2]。
沁水盆地煤层气赋存区域地质背景2.1 沁水盆地地质概况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见图1),盆地总面积436.8km2,煤炭资源量29.16万t,具有形成煤层气的丰富物质基础。
沁水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煤盆地之一,且据《中国煤层气资源》预测:其煤层气资源量达3.28×1012m3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0%左右,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域[9]。
图1 沁水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图盆地现今构造面貌为一近南北向的大型复式向斜,次级褶曲发育。
南部和北部以近南北向褶曲为主,局部为近东西、北东和弧形走向的褶皱;中部则以北北东向褶皱发育为特点。
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和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集中分布于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边缘。
盆地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划缺失志留纪、泥盆纪和下石炭世地层。
沁水盆地自下而上钻遇的主要地层有峰峰组(O2f)、本溪组(C2b)、太原组(C3t)、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石河子组(P2s)、石千峰组(P2 sh)和第四系(Q)等,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层系,3#和15#煤层为煤层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3#煤层为局部勘探目的层。
根据盆地内的构造发育特征、煤层埋藏深度、煤阶分布、煤层气含量变化等特沁水盆地煤层气赋存区域地质背景点,将盆地内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的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为沁南富气区、东翼斜坡带富气区、西翼斜坡带富气区、西山富气区和高平——晋城富气区[10]。
沁南富气区总含气面积3630km2,分为樊庄、潘庄、郑庄三个区块[11][12]。
研究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位于沁水复向斜南部晋城地区,东临太行山隆起,西临霍山凸起,南为中条山隆起,北部以北纬30°线为界连接沁水盆地腹部,面积约3260km2,包括樊庄区块,潘庄区块,郑庄区块等(图2)。
据已经取得工业产能的煤层气井资料,计算高产富集区内探明含气面积346km2,地质储量754×108km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