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12句不能说的话
- 格式:docx
- 大小:14.53 KB
- 文档页数:1
亲子沟通最常犯的4个错误,难怪孩子和你无话可说父母担心是对的,这种担心折射出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孩子越大,亲子沟通的问题就越会凸显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沟通技巧,那么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许就会更近,很多教育上的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下面,我结合一些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常见错误进行解析,并给出一些基本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误区一:问的问题太宽泛,孩子没法回答建议:问小,不问大;问具体,不问抽象很多父母爱问下面的问题:“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你今天有没有很乖?”“你在家听话不听话?”通常孩子一脸迷茫地回答:没做什么/乖/听话……然后,话题就进行不下去了。
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无法理解抽象事物。
所以,想与孩子对话,要避免问太宽泛的问题。
不妨从具体的小细节问起:“你在学校上了什么课?课上都学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呀?”“你有几个好朋友呀,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呀?”“你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如此可以了解孩子做过什么,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和人。
孩子回答的过程中,还可顺便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判断孩子的好恶。
▌误区二:把质问当聊天建议:问感受不问结果有些父母比较严厉,或者自己比较忙,他们跟孩子说的话往往是这样的:“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吗?”“这回考试考了多少分?”除此就没别的柔软些的话可说了。
父母这样问话,长按的多是孩子做事的结果。
对话通常以问句的形式开始,一旦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就会以一番斥责终结谈话。
父母向孩子问这种话,自己觉得是对孩子的督促和管教,尤其亲子共处时间少的话,更希望把握有限的时间好好“管教”孩子。
但这种问话在孩子听来却是极其枯燥又冷漠的。
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长按是有条件的,他们只在乎我的“成功”,根本不在乎我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长此以往,不仅亲子关系会变得疏远,孩子的自我建构也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这种教养条件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变得逆反,要么害怕失败,怯于尝试新鲜事物。
父母们不如换种问法:“功课还顺利吗?我看你似乎刚才有些烦呢?”“你觉得哪些课程比较有意思?”“你最喜欢弹哪一首曲子?我很想听一听呢!”这样的问话方式更长按孩子个人的感受、喜好,大人是以蹲下来的姿势进行倾听的。
跟孩子沟通的100句话1. “宝贝,你知道吗?你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
”比如说,孩子在学校的表演中表现出色,我就可以这么说,让他知道自己是独特而优秀的。
2. “孩子,你笑起来呀,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样美。
”当他因为某件开心的事咧嘴大笑的时候,我这样告诉他,他能感受到自己的笑容是很有魅力的。
3. “嘿,小机灵鬼,你怎么脑袋里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呀?”有一次孩子跟我说他想在天上建一个房子,我就这么打趣他,这是对他想象力的一种认可。
4. “我的小宝贝,你是不是藏了很多小秘密,就像松鼠藏坚果一样?”如果发现孩子有些欲言又止的时候,这样说可以让他轻松一点。
5. “哟,小家伙,你做这件事的毅力就像小蚂蚁搬东西一样坚定呢。
”当他在努力完成一幅拼图或者搭积木的时候,这样的话能鼓励他继续坚持。
6. “宝贝,你要是生气了,就像一个小火山要爆发了呢。
不过火山爆发可不好,咱们要像小溪水一样平静点哦。
”当他生气发火的时候,通过这样的类比让他理解情绪的控制。
7. “孩子,你看那风筝飞得那么高,你也有像风筝一样高远的梦想对不对?”在公园里放风筝的时候,就可以跟他这么聊梦想。
8. “小宝贝,你对小伙伴的关心就像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
”看到他照顾生病的小伙伴时,这样夸他,让他知道友善的重要。
9. “嘿,我的小超人,你今天帮妈妈做了家务,你可太厉害了。
”当孩子主动帮忙做些小事的时候,把他当成小超人,他会很自豪。
10. “宝贝呀,你的好奇心就像小猫看到毛线球一样强烈呢。
”每次他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地探索时,我就这么形容他。
11. “孩子,你有时候就像一只小懒虫,不过小懒虫可不能一直懒下去哦。
”如果他总是赖床或者不想动的时候,用这样半开玩笑的话提醒他。
12. “哟,我的小艺术家,你画的画就像魔法世界一样充满奇幻色彩。
”看到他的绘画作品时,给予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夸奖。
13. “宝贝,你知道吗?你的勇敢就像骑士一样。
”当他敢于尝试走独木桥之类有点挑战的事情时,把他比作勇敢的骑士。
亲子沟通两句不该说的话
第一句“我快受不了你啦!”
养育儿女肯定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人们常说,养育子女就如同种庄稼一样难侍弄。
养育孩子的困难数不胜数,每当在困难面前,总有父母习惯性地说出:“我快受不了你啦!”就像是在盛夏看到围绕着郁郁农田的杂草,发出“我快受不了这些杂草啦”这样叹息的农夫一样。
孩子不是杂草,农田的沟坎里生长出来的,也是粮食。
农田中是否害虫云集,有没有给农田按时浇水,肥料是否充足,等等,必须对这些问题实行观察和处理的,正是作为农夫的父母。
都说谷物是听着农夫的脚步声长大的。
孩子也是沐浴着父母的爱和信任长大的。
父母们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我快受不了你啦”这样的话,可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植入罪责意识,导致他们把身边大大小小的不幸都归咎到自己身上,认为所有不幸的根源在于自己。
具有这种罪责意识的人怎么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呢?
第二句“快闭嘴!”
不能忍受孩子诉说伤心、愤怒或者苦痛的父母,竟然出入意料的多。
越是自己人生经历坎坷的人,越是如此。
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很难整理自己的感情,从而接受不了孩子的感情。
说出“快闭嘴”这句话的绝大多数父母,不但不能够与孩子形成共鸣,他们还指责孩子的感情。
孩子因为伤心而流泪了,父母却认为这是他们在反抗,从而大发脾气。
孩子因为害怕吓哭了,父母却责怪孩子太软弱。
并且父母们把这样的责备认为是对孩子的训诫。
即使孩子因为想要得到某个东西而把“眼泪”当作武器,父母说出“快闭嘴”的话也是不对的。
协助孩子调整感情,教会他恰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明智父母的态度。
9成人说过的这9句话让父母很受伤你说过吗?要按时吃饭,别总吃零食。
”“知道了,啰嗦。
”“什么叫微博?粉丝是什么啊?”“说了你也不懂。
”“我们那个时候从来不这样……”“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啦,都什么年代了。
”父母问你什么时,你对父母说过这样的话吗?你的孩子是否对你的问话这么不耐烦?近日,网上流传一个帖子,列出了不要对爸妈说的9句话,受到网友热捧,更引发很多年轻子女的反省。
加上热映影片《桃姐》的亲情故事,更是触动了不少人的“孝神经”。
记者调查发现,90%以上的年轻人说过这9句话中的一句或是几句。
专家表示,父母的“啰嗦”、“多事”其实都是对孩子的一种爱,作为子女,面对渐渐老去的父母,要用心理解,要尊重父母,要懂得感恩。
网上热帖这9句话不要对父母说以下是网友在帖子中列出不要对父母说的9句话:1、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啰嗦;2、有事吗,没事我挂了;(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理解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3、了你也不懂,别问了;4、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一些父母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6、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了;(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就算自己不收拾,也不要拂了父母的好意。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特意做的菜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8、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父母一辈子的节约习惯,很难改,让他们每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9、我自己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
发帖者说,这些话,也许说者无心,却可能让听者伤心。
请体谅我们的父母,作为子女,我们都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记者调查九成受访者说过这些话“貌似我都说过,该打该打。
”网友@嘟嘟脸眯眯眼惭愧地说,“老妈,对不起。
”记者昨日在一个大学生QQ群中做调查时,90%的受访者表示说过以上9句中的一句或几句话,其中很多人喜欢说第1、3、5、8句。
亲子沟通中的非暴力语言在家庭生活中,亲子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使用了暴力语言,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那么,什么是非暴力语言?在亲子沟通中,它又为何如此重要呢?非暴力语言,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尊重对方感受、需求,避免指责、批评、贬低等负面表达方式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用理解、包容和爱的方式去交流。
当孩子犯错或者表现不如我们期望时,我们往往会心急地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比如“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这样的语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沮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而使用非暴力语言,我们可以说“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下次争取做得更好。
”这种表达传递的是信任和鼓励,能够激发孩子积极改进的动力。
非暴力语言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
如果我们总是用暴力语言对待他们,他们会逐渐对我们关闭心门,不愿意与我们交流。
相反,当我们用温和、尊重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时,他们会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亲密和融洽。
其次,非暴力语言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长期处于语言暴力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会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够好,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而通过非暴力语言的滋养,孩子能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拥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那么,在亲子沟通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非暴力语言呢?第一步,学会倾听。
在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时,我们要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倾听,不打断、不评判。
用眼神和肢体语言向孩子传递我们在关注他。
比如,微微点头、身体前倾等。
第二步,观察事实,而非主观评价。
比如,孩子把房间弄得很乱,我们不要说“你总是这么邋遢!”而是说“我看到房间里的衣服和玩具没有收拾好。
”这样的描述更客观,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感受。
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情绪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产生的,但不是指责他们的人格。
与孩子沟通的20句话
作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以下是与孩子沟通的20句话,这些话语不仅能够帮助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1.我爱你,无条件地爱你。
2.你的感受,我理解。
3.我在听你说,请继续。
4.你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
5.你可以犯错误,我会帮你改正。
6.你是独一无二的,我为你感到骄傲。
7.我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8.你不需要向我做任何解释。
9.我很开心你是我的孩子。
10.我希望你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1.你永远不会孤单,因为有我在。
12.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支持你。
13.我尊重你的选择和决定。
14.你能行,我相信你。
15.我爱你,与你无关。
16.你有什么想要跟我分享的吗?
17.我希望你每天都能快乐。
18.我会永远保护你,不让你受到伤害。
19.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20.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在你身边陪伴你成长。
这些话语虽然简单,但却富含深厚的爱与关怀。
它们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交汇。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话语,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和关心。
所谓“12 个绊脚石”,是当孩子处在问题区,也就是孩子有困扰,而亲子交流方法不当的时候,出现的一系列交流阻拦。
若是亲子双方都在无问题区,也许亲子交流方法适合,这“12 个绊脚石”一般不会造成交流的阻拦。
⑴命令、指示、指挥讲解:告诉孩子去做什么事情或禁止做什么事情,给他下命令指挥他。
典型语言——“你现在必定做作业!”“你现在立刻停止玩游戏!”“我无论其余父亲母亲怎么做,你必定打扫院子!”“从现在起禁止用那种态度跟妈妈讲话!”“你不能够再哭!”“只有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玩!”所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告诉孩子他的感情和需要都是不重要的;他必定依照父亲母亲的感情需要。
(“我无论你想什么,你必定立刻按我说的做!”)他们传达的意思是不接受孩子当时的行为。
(“禁止乱动!”)他们使孩子产生对父亲母亲权益的惧怕。
孩子听到的是比他富强的人威胁要损害他。
(“你若是不听我的,我就不客气了”)他们可能使孩子感觉讨厌或是气愤,经常引起孩子发泄敌视情绪、气愤、反击、抵抗、考验父亲母亲的意志。
他们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父亲母亲不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力和能力。
(“禁止碰那盘菜!”“离电脑远点!”)可能造成的结果——会使双方交流不良,损害孩子自尊,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让孩子没有责任感,让孩子感觉父亲母亲应该为自己负责任;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报复行为。
⑵警告、责怪、威胁讲解:以警告、责怪和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若是他做了某些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典型语言——“你不听话就让你爸爸揍你!” “再说一句那样的话,就给我走开房间!” “不听我的话你会后悔的!”“再考不及格,看我怎么整理你!”所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让孩子感觉惧怕温听从。
(“你若是不那样做会后悔的。
”)他们和你命令、指示和指挥同样以致讨厌和敌视。
(“若是你不立刻上床睡觉,小心屁股挨打。
”)他们所传达的意思是父亲母亲不尊敬孩子的需要和梦想。
(“你再敲那个破鼓,我可真的要烦死了。
”)对于父亲母亲的警告或威胁,孩子有时会说“我无论,我就是要这样” 这些信息同样使孩子要考验一下父亲母亲威胁的坚定性。
12种亲子沟通障碍一一学习PET有感(一)要想了解这些沟通障碍会对孩子或亲子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父母们必须首先明白,他们的口头回应通常包含一个以上有意义或信息。
举例来说,当你对一个抱怨朋友不喜欢他或不再和她一起玩的孩子说:建议你试着对吉妮好一点,那样一来她或许就愿意跟你玩了”。
这句话传达给孩子的意思远远超过了你建议的“内容”。
孩子可能会“听到”以下这引起隐藏信息中的一个或全部:@ “你不接受我的感受,因此你希望我做出改变。
” @ “你不相信我能自己解决问题”@ “你认为是我的错”@ “你认为我不如你聪明"@ “你认为我在做坏事或做错事”或者当一个孩子说:“我受不了学校或任何跟学校有关的东西了”,而你的回答是:“哦,我们有时候都会对学校产生那种感觉——它会过去的",孩子可能会听出以下这些附加停息:@ “你不认为我的感受很重要”@ “你不能接受我,不能和我产生同样的感受”@ “你认为问题不在学校,而在我”@ “你认为我对学样的评价是不合理的”@ “你不在乎我的感受”当父母对孩子说些什么时,他们常常会说与他有关的话。
这就是为什么与孩子的沟通会对他本人产生影响。
并最终影响到你和他之间的关系。
每一次你与一个孩子谈话,都进一步地定义了你们之间建立的关系。
每一条信息都向孩子传达了你对于他的看法。
他会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你如何看等他这个人的图画。
谈话对于孩子和关系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我们帮助父母了解这12种沟通障碍如何具有破坏性的一个方法是,请他们回忆一下与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时,自己的反应。
我们课堂上的家长总是汇报说:大多数时候,这些障碍会对他们与孩子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家长总结出的一些影响:@它们使我不再开口,将我的心封闭起来。
@它们使我采取防御和抵抗的姿态。
@它们使我争论和反击。
@它们使我感到缺乏能力和自卑。
@它们使我感到内疚或觉得自己很坏@它们使我感到面临转变的压力一一不接受我这个人@它们使我感到憎恨和愤怒@它们使我感到另一个人不信任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使我感到我受到家长式的通知,好像我是个坏孩子@它们使我感到我没有得到理解@它们使我感到我的情绪是不合理的@它们使我感到自己被打断了@它们使我感到沮丧@它们使我感到自己像站在证人席上接受询问@它们使我感到听着不感兴趣我们课堂上家长立刻意识到,如果这12种沟通障碍会对他们与其他人带来这些影响,可能也会对他们的孩子产生同样的影响。
亲子沟通家长最不能说的10句话家长最不能说的10句话:没错,这就是我们大多数家长在训练孩子的时候,最最常说的那些话。
当孩子听到家长反复说这些话时,孩子虽然心理很反感,但却总是保持缄默不发言。
家长怎么说孩子才肯听?多位儿童心理专家,总结出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有以下10句话最不能说。
1、"快起来!今日上课要好好听讲啊。
'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谈话,尤其是当他还没睡醒时。
青少年喜爱在晚上沟通,由于他们的生物钟比成人后延。
2、"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
'不要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唠叨。
只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信任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3、"今日下午不许去打球了,我们需要谈谈。
'不要占用整块的消遣时间和他们谈心,不妨在与孩子一起打球、看戏或者吃饭时沟通一下。
4、"你摔谁呢。
'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
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带有心情性的字眼。
5、"你今日在学校怎么样?'不要提过于笼统的问题,而应以正面的态度问特定、详细的问题!比如:"老师怎么评价你这篇作文?' 6、"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当'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就开头说自己的想法。
由于孩子需要时间去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就能表达清晰自己的想法。
"别总是乱花钱。
'不要老把话题集中在琐事上。
谈些更能引起他们爱好的话题,如体育竞赛、音乐会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7、"下次理发时,鬓角剪得短点。
'不要总是给他不需要的建议,而应常常赞许他们的想法。
8、"你会干什么?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工作了。
'不要拿孩子与自己当年进行比较。
时间长了,孩子会拒绝与你沟通。
9、"你还不减肥,胖得脑子里只剩油了吧?'千万不要用困扰他的事情开玩笑。
记住,青少年敏感、简单受损害。
10、"你为什么总干傻事?'不要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这样的话。
所谓“12个绊脚石”,是当孩子处在问题区,也就是孩子有困扰,而亲子沟通方法不当的时候,出现的一系列沟通障碍。
如果亲子双方都在无问题区,或者亲子沟通方法得当,这“12个绊脚石”一般不会造成沟通的障碍。
⑴命令、指示、指挥解释:告诉孩子去做什么事情或不许做什么事情,给他下命令指挥他。
典型语言——“你现在必须做作业!”“你现在马上停止玩游戏!”“我不管别的父母怎么做,你必须打扫院子!”“从现在起不许用那种态度跟妈妈讲话!”“你不能再哭!”“只有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玩!”所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告诉孩子他的感情和需要都是不重要的;他必须遵从父母的感情需要。
(“我不管你想什么,你必须立刻按我说的做!”)他们传达的意思是不接受孩子当时的行为。
(“不许乱动!”)他们使孩子产生对父母权力的惧怕。
孩子听到的是比他强大的人威胁要伤害他。
(“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不客气了”)他们可能使孩子感到反感或是愤怒,经常引起孩子发泄敌视情绪、发怒、反击、抵抗、考验父母的意志。
他们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父母不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力和能力。
(“不许碰那盘菜!”“离电脑远点!”)可能造成的后果——会使双方沟通不良,伤害孩子自尊,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让孩子没有责任感,让孩子觉得父母应该为自己负责任;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报复行为。
⑵警告、责备、威胁解释:以警告、责备和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某些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典型语言——“你不听话就让你爸爸揍你!”“再说一句那样的话,就给我离开房间!”“不听我的话你会后悔的!”“再考不及格,看我怎么收拾你!”所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让孩子感到害怕和顺从。
(“你要是不那样做会后悔的。
”)他们和你命令、指示和指挥一样招致反感和敌视。
(“要是你不立刻上床睡觉,当心屁股挨打。
”)他们所传达的意思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和愿望。
(“你再敲那个破鼓,我可真的要烦死了。
”)对于父母的警告或威胁,孩子有时会说“我不管,我就是要这样”这些信息同样使孩子要考验一下父母威胁的坚定性。
“你这种成绩将来怎么能找到工作!”、“你怎么能懒成这样!”、“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讲话!”对很多人来说,这些话听上去多少有些耳熟。
不是从小听父母这么讲,就是已经开始对孩子这么说了。
每当我们如此说孩子的时候,他们往往面无表情且一言不发。
这是为什么呢?
就此问题,多位儿童心理专家,总结出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有12句不能说的话。
“快起来!今天上课要好好听讲啊!”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谈话,尤其是当他还没睡醒时。
青少年喜欢在晚上交流,因为他们的生物钟比成人后延。
“看着我的眼睛。
”不要直视孩子的眼睛。
用“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孩子比较容易打开心扉。
“今天下午不许去打球了,我们需要谈谈。
”不要占用整块的娱乐时间和他们谈心,不妨在与孩子一起打球、看戏或者吃饭时交流一下。
“你摔谁呢!”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
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带有情绪性的字眼。
“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不要提过于笼统的问题,而应以正面的态度问特定、具体的问题。
比如:“老师怎么评价你这篇作文?”
“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该……”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
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别总是乱花钱!”不要老把话题集中在琐事上。
谈些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如体育比赛、音乐会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下次理发时,鬓角剪得短点。
”不要总是给他不需要的建议,而应经常赞许他们的想法。
“你会干什么?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工作了!”不要拿孩子与自己当年进行比较。
时间长了,孩子会拒绝与你沟通。
“你还不减肥,胖得脑子里只剩油了吧?”千万不要用困扰他的事情开玩笑。
记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伤害。
“你为什么总干傻事?”不要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这样的话。
你可以问:“做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不要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唠叨。
只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
第一,用命令式口吻对孩子说话;
第二,吝啬鼓励和赞美孩子;
第三,经常否定、责骂孩子;
第四,总是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
这四种错误会导致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出现问题,值得家长认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