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与致病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0.14 KB
- 文档页数:3
- 165 -*基金项目: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项目(R20212609)①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②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广西 百色 533000通信作者:岑朝不同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现状*罗春桃① 孙俪铭① 岑朝② 【摘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物,具有传染性。
Hp 感染后导致宿主胃和其他部位炎症的发生,且不同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程度不完全一致,反映在不同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产生的各种炎症因子表达存在差异,其机制未完全清楚。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不同Hp 毒力因子感染及其引起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进行综述。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毒力因子 炎症因子 Research Statu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Virulent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LUO Chuntao, SUN Liming, CEN Cha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8): 165-169 [Abstract]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s a kind of Gram-negative bacillus, listed as a groupⅠcarcinogen by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is contagious. Hp leads to the occurrence of gastric and other parts systemic inflammation of the host, and the degree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caused by different virulent Hp infection is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various inflammatory factors produced by different virulent Hp, and its mechanism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In recent years, different Hp virulence factor infection and its induced 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interleukin-1β (IL-1β), IL-2, IL-4, IL-6, IL-8,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gamma-interferon (IFN-γ) were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Virulence factor Inflammatory factor First-author's address: Graduate Schoo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08.03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是胃肠道及肠道外Hp 感染相关疾病的致病因子[1],早在1994年,Hp 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原,至2015年Hp 感染相关性胃炎被认为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在2022年新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中推荐如无根除制衡因素,所有的Hp 感染者应该接受治疗,因为大多数Hp 阳性个体虽然无症状,但感染易导致各种临床疾病的发展,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2]。
幽门螺杆菌vacA(vacuolatingcytotoxin)抗体和CagA(Cytotoxinassociatedprotein)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幽门螺杆菌(Hp)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健康人中有较高的感染率(30.5%~62.4%)[1]。
为什么同是Hp感染,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有学者认为不同菌株Hp感染致病性不同,高毒株Hp含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protein CagA)基因,表达CagA和空泡毒素(V acrolating Cytotoxin VacA)蛋白,低毒株Hp则不含CagA基因,也不表达CagA和VacA蛋白。
而CagA基因表达CagA,CagA和VacA高度相关,那么CagA阳性者CagA基因一定阳性,VacA也高度阳性。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对Hp感染者血清进行CagA抗体(IgG)和VacA抗体进行检测,将其初步分出高毒组Hp感染,观察其分布情况,分析其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本组360例均为因上腹部不适而进行胃镜检查并确认为Hp感染者,其中男232例,女性128例,平均年龄42岁(13~72岁)。
按病种分:慢性浅表性胃炎15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2例,胃溃疡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其中16例合并肠上皮化生)。
门诊病人240例,住院病人120例。
合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者10例,合并冠心病者6例。
本组360例均按常规胃镜检查,在胃窦部或(和)溃疡周围取粘膜组织3~5块做病理和组织染色(Giemsa)检菌及做尿素酶试验,抽空腹血4ml于2小时内分离血清置两管冷冻保存,一管做Hp抗体(IgG),另一管做CagA抗体和vacA(vacuolating cytotoxin)抗体(IgG)测定。
二、诊断标准Hp感染:组织染色检菌,尿素酶试验及Hp抗体,三者均阳性方可确立Hp感染[2]。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大小在0.5~2.0cm以内,活检三块以上证实为良性者。
·综述·幽门螺杆菌及其分型与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王芯郑世勤付青海何旭东【摘要】幽门螺杆菌(Hp)是国际公认的Ⅰ类致癌物,研究表明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有关。
Hp的主要毒力因子是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A(V acA),依据基因表达的不同可将Hp分为Ⅰ型和Ⅱ型。
Hp分型与多种疾病进展有关,对其进行基因型检测有助于精准诊疗。
该文就Hp及其分型与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分型;消化道疾病DOI: 10. 3969/j. issn. 1673-534X. 2023. 06. 003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存在于人体胃黏膜的微需氧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感染率[1-2]。
据研究报道,全球范围内的Hp感染率约为50%,中国的Hp感染率为40%~70%,WHO 已将其列为Ⅰ类致癌物[3]。
Hp的主要毒力因子是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A(VacA),据此可分为HpⅠ型[CagA和(或)VacA阳性]和HpⅡ型(CagA 和VacA均阴性)[4]。
王菲等[5]的研究表明,Hp毒力的差异可能是导致Hp感染者发病和出现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
刘卫东等[6]发现HpⅠ型的毒力较强,有诱发恶变风险,HpⅡ型则可引起炎症性改变。
本文就Hp及其分型与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1 Hp的概述Hp经口进入机体胃内,一部分可被胃酸杀灭,另一部分则可利用其鞭毛穿过黏液层定植于胃窦黏膜表面,通常不侵入胃腺和固有层内。
Hp能产生CagA、VacA、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BabA)、上皮接触毒性蛋白(IceA)、十二指肠溃疡诱导因子(DupA)和尿素酶(Ure)等多种直接或间接参与Hp致病过程的毒力因子[7]。
Hp分泌的CagA和VacA等毒力因子可直接损伤机体胃黏膜;此外,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性项目(WJ2021F048)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何旭东,Email:*****************Hp产生的氨可导致黏膜细胞损伤,促进炎症介质释放,且Hp菌体细胞壁的Lewis X和Lewis Y抗原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机体的损伤[8]。
探究老年患者的幽门螺杆菌 (Hp)基因类型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基因类型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
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哈尔滨市某院三级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共60例,对60例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样本进行研究。
采用快速尿素酶检测阳性标本的方法实施DNA扩增,检测VacA(细胞空泡毒素)基因类型,并分析耐药情况。
结果 60例患者中分离出Hp DNA 38例,检出率63.33%,38例患者均检测到VacA基因,阳性率100%。
s1m1基因型占比36.84%(14/38),s1m2基因型占比63.16%(24/38)。
克拉霉素耐药率最高50.00%(19/38)。
结论老年胃病患者多存在VacA基因类型,且以s1m2为主,患者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基因类型;抗菌药物[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ene typ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 and its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60 elderly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nd the gastric mucosal biopsy samples of 60 patients were studied. The method of rapid urease detection was used to amplify DNA, detect the gene type of VacA (cellular vacuolating toxin), and analyze the drug resistance. Results HP DNA was isolated from 38 of 60 patient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63.33%, and VacA gene was detected in 38 patients, the positive rate was 100%. S1m1 genotype accounted for 36.84% (14 / 38), and s1m2 genotype accounted for 63.16% (24 / 38).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clarithromycin was 50.00% (19 / 38). Conclusion most elderly patients with gastric diseases have VacA gene type, mainly s1m2,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clarithromycin is the highest.[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Gene type; Antibiotics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微需氧的螺杆菌,其感染同多种胃部疾病以及胃癌的发生存在关联性【1】。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胃癌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螺杆菌幽门胃肿瘤毒力基因细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发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等慢性炎症的致病因子,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证明,Hp慢性感染是致使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I类致癌原[1]。
Hp感染机体后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结局除与宿主和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Hp菌株的异质性,即基因组的高度多态性有关,尤其是毒力基因的异质性,决定Hp感染后是不是致使炎症、溃疡乃至胃癌的发生。
Hp确切的致癌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说明:cagA与vacA基因别离是发生胃癌的高危险因子[2]。
随后陆续发觉iceA、oipA、babA 等基因与胃癌的发生紧密相关,但这些基因无一单独可作为疾病特异性的标志。
随着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人们开始将寻觅Hp致病特异基因(尤其是与致癌相关的基因)的目标投向其“可塑区”(plasticity region)。
笔者现就与胃癌相关的Hp 毒力基因在胃癌形成进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cag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基因与cag致病岛cagA是编码高分子量免疫活性抗原的基因,5′端相对保守,3′端相对多变,是评判Hp毒力指标之一。
依照cagA的有无通常将HP分成两型:Ⅰ型菌含cagA基因,表达CagA蛋白,具有空泡毒素活性,与临床疾病关系紧密;Ⅱ型菌不含cagA基因,不表达CagA蛋白,无空泡毒素活性。
1996年,国外学者在研究Ⅰ型(VacA +,CagA+)和Ⅱ型(VacA,CagA)Hp菌株的遗传学不同与致病关系时发觉,Ⅰ型Hp 菌株含有一个大约40 kb的特殊DNA片段,具有细菌致病岛的典型特点,因此将其称为cag致病岛(pathogenic island,PAI)。
cagA是PAI 的一个标志性基因。
Held等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觉,cagA+Hp的患者患胃腺癌的危险是cagA-Hp的倍(95% CI ~[3]。
幽门螺杆菌VacA毒素诱导凋亡叶翠莲;蔡家利;尹传龙;谢敏;姜和【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23)001【摘要】研究了天然VacA细胞空泡毒素蛋白诱导细胞空泡和凋亡的生物学活性.培养空泡毒素阳性的Hp菌株.超声碎菌后提取上清,用sDs-_PAGE分析上清中目的条带,测定其蛋白含量,用电镜观察VacA致Hela细胞空泡样变,然后用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生长曲线后,分别用MTr.法分析VacA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VacA蛋白致凋亡的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PAGE上可见相应VacA蛋白条带,电镜下天然VacA毒素致Hela细胞空泡化明显,因此VacA毒素可以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并且诱导其凋亡;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空泡、脱落,胞浆浓缩,胞核皱缩、碎裂,呈现圆形固缩状态.MTr法数据示H.pylori VacA蛋白具有浓度依赖性地致细胞毒活性,光镜下可见TUNEL法中可显示棕黄色凋亡细胞,因此证明幽门螺杆菌VacA蛋白有明显的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总页数】5页(P62-66)【作者】叶翠莲;蔡家利;尹传龙;谢敏;姜和【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相关文献】1.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诱导人胃上皮细胞系发生凋亡 [J], 王洪涛2.幽门螺杆菌VacA N端片段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GES-1细胞凋亡 [J], 杨卓;张艳;黎村艳;于文;曹斌;余敏君3.幽门螺杆菌VacA N端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诱导巨噬细胞空泡化和凋亡的观察 [J], 黎村艳;张艳;刘志杰;余敏君;于文4.幽门螺杆菌Vac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诱导细胞空泡化和凋亡 [J], 袁建平;赵蔚;杨贵珍;胡宝瑜;童善庆;郭晓奎5.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相关研究进展 [J], 付柳;王志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致病性研究进展师梦【摘要】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感染了全球超过50%的人口.大部分H.pylori感染是在儿童期获得,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此外,还可能参与多种胃肠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H.pylori感染给儿童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致病性的差异主要与其毒力基因型的多态性有关.文章综述H.pylori毒力基因的特征与致病性.【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9(037)003【总页数】4页(P233-236)【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致病性【作者】师梦【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山东滨洲 256600【正文语种】中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黏膜表面的微需氧革兰阴性螺旋杆菌,于1983年被首次报道[1]。
H. pylori感染了全球约半数以上的人口,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H. pylori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不同地区的感染率也存在很大差异[2]。
成人H. pylori感染大多是在儿童时期获得,而儿童H. pylori感染在全球的分布差异亦很大[3]。
近年国外有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欧洲各国的H. pylori感染率为7%~33%,亚洲的感染率为37.5%~66%,南非则高达87%[4]。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不同人群中H. pylori感染率为10%~80%,而10岁以上的儿童则超过50%[5]。
H.pylori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儿童感染H. pylori还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等疾病[6]。
幽门螺旋杆菌ureB、vacA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及其与感染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包士中;史晶;蔡昆;侯晓军;荫俊;王慧【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08(17)7【摘要】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幽门螺旋杆菌UreB、VacA蛋白,并对目的产物与感染病人血清的反应性进行验证.方法 PCR扩增获得ureB、vacA基因,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基因片段克隆人pET22b(+)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离子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纯化产物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其与感染病人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高效表达UreB、VacA蛋白,Ni 离子亲和层析后获得90%以上纯度的目的蛋白,与感染病人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重组UreB、VacA蛋白可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的候选分子.【总页数】4页(P552-554,557)【作者】包士中;史晶;蔡昆;侯晓军;荫俊;王慧【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徽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徽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徽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徽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徽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徽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相关文献】1.幽门螺杆菌抗原基因ureB在乳酸菌中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反应性研究 [J], 张小娟;张荣光;段广才;范青堂2.87株幽门螺旋杆菌VacA等位基因的分析 [J], 王晶桐;刘玉兰3.ltB-ureB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产物免疫性和佐剂活性的鉴定 [J], 王媛;严杰4.内蒙古包头地区幽门螺旋杆菌VacA基因分型相关研究 [J], 张静洁;孟宪梅;江振宇;武勇;周怡;王晶;党彤5.齿兰环斑病毒C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产物抗血清制备 [J], 罗金水;吴祖建;谢联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一、黏附与定植机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对胃黏膜的黏附与定植是其致病的首要步骤。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 pylori通过其表面的多种黏附素,如尿素酶、血凝素、脂多糖等,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实现紧密黏附。
这些黏附素不仅增强了细菌在胃黏膜上的定植能力,还通过激活信号通路诱导细胞损伤。
此外,H. pylori还能通过调节自身运动性和趋化性,在胃黏膜上寻找并定植于合适的微环境。
二、炎症与免疫反应H. pylori感染后,胃黏膜会发生慢性炎症,伴随着免疫反应的发生。
这种炎症反应主要由H. pylori的多种毒力因子引起,如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等。
这些毒力因子能够激活宿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同时,H. pylori 还能触发Th1/Th2/Th17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胃黏膜的免疫损伤。
三、毒力因子与致病性H. pylori的毒力因子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中,CagA和VacA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毒力因子。
CagA能够通过T4SS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系统注入宿主细胞,干扰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导致细胞损伤和凋亡。
而VacA则能形成空泡,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结构,引起细胞功能障碍。
此外,H. pylori还表达多种其他毒力因子,如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等,共同参与了其致病过程。
四、基因突变与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H. pylori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 pylori的基因突变是导致其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这些突变主要发生在抗生素作用靶点相关的基因上,如23SrRNA基因、尿素酶基因等。
这些基因突变使得H. pylori能够逃避抗生素的杀灭作用,从而导致治疗失败。
五、宿主遗传因素与易感性宿主遗传因素在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