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规范记忆版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的记忆顺口溜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致是许多同学突破不了的难关,不仅古诗词字眼的隐晦难懂,诗人的思想也是摸不着头脑。
有了诗歌鉴赏技巧的记忆顺口溜,是不是就容易多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的记忆顺口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诗歌鉴赏记忆顺口溜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是很容易丢分的题。
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分享8句顺口溜给高三党,遵循这些技巧,诗歌鉴赏古诗词常见意象类的题统统可以搞定。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
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诗歌鉴赏记忆顺口溜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3年上海卷《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2012年大纲卷《落叶》等等诗歌鉴赏记忆顺口溜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关于诗歌鉴赏的解答方法(含诗歌鉴赏和阅读题的答题规范)一、关于答题规范(阅读题同样适用)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宋代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的景观。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还描写了哪些画面以外的景物?(4分)(2)本诗呈现了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请简要赏析。
(3分)【以第(1)小题为例】1、不漏写“答”:首行空两格,写“答”冒号;答卷上已经有“答”字的例外。
(避免要拉开差距时扣分)Eg.山涧中流淌着潺潺的流水,树林中吹拂着瑟瑟的风,有人抱着水瓮路过,隔着山坞传来了钟声。
画外之景包括村庄和寺庙。
(4分)山涧中流淌着潺潺的流水,树林中吹拂着瑟瑟的风,有人抱着水瓮路过,隔着山坞传来了钟声。
画外之景包括村庄和寺庙。
(4分)2、分点作答:包括条理清晰和顺序正确。
Eg.答:山涧中流淌着潺潺的流水,树林中吹拂着瑟瑟的风,有人抱着水瓮路过,隔着山坞传来了钟声。
包括村庄和寺庙。
(3分)病因:没有分点作答,不清楚“包括村庄和寺庙”问到底是第一问的延续还是第二问的答案。
答:画外之景有村庄和寺庙。
描绘了一幅山涧中流淌着潺潺的流水,树林中吹拂着瑟瑟的风,有人抱着水瓮路过,隔着山坞传来了钟声。
病因:虽然4分,但是改卷老师容易走漏眼,一旦漏眼,只给2分。
3、针对作答:明确告诉老师,你在回答哪个问题。
示例:Eg.答:扇中描绘的景象是:山涧中流淌着潺潺的流水,树林中吹拂着瑟瑟的风,有人抱着水瓮路过,隔着山坞传来了钟声。
画外之景包括村庄和寺庙。
(4分)4、专业作答:用专业术语作答,不要自编术语,也不要把术语说得不三不四的。
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以及如何规范答题技法点拨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温和,和暖)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
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命途多舛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及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及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诗歌鉴赏得分口诀
首先沉心读进去,把握作品的大意,借助题眼和题干,参照注解和设题。
第二注意抓语言,词语色彩照顾全,结合语境看语意,借助语感心洞然。
第三情景要相合,情景交融是准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后议论抒情多。
第四注意抓脉络,写作对象别搞错,抒情主体认得准,人称变化要把握。
第五要知干扰源,曲解倒置戴错冠,扩大缩小换概念,无中生有偏概全。
第六技巧是重点,碰到术语绷紧弦,衬托铺陈和渲染,细描象征和铺垫。
第七作者要记牢,作品风格要知晓,联系时代和背景,婉约豪放别混淆。
第八注意抓语境,意境本由形象生,合理想象是途径,通过意境看心胸。
第九注意辩类型,诗言志来词言情,散曲语言通俗化,戏剧语言有个性。
第十当心限定语,褒贬语句要警惕,无限拔高和贬低,陷阱往往在这里。
诗歌鉴赏分类鉴赏及规范答题1 菩萨蛮李白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①“空”是徒劳之义,((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增添了全词的“愁”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何作用。
)2江亭夜月送别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你同意吗?为什么?(1)同意。
(2)“寒”字明写江山此夜寒冷,更是诗人心理感受:寒冷、寂寞、孤独。
(3)一个“寒”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与友人离别后自己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3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不啬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古人评诗时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简练传神的一个字。
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此说法吗?为什么?答(1)同意,“独”字是诗歌的诗眼。
(2)“独”是孤独之意。
(3)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诗中的独夜舟、一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
4除夜(局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第三句采用侧面虚写的写法。
(明手法)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
(阐运用)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析效果)5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本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诗歌鉴赏知识点+答题模板汇总一、中心词后置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应该是“晴川汉阳树历历,芳草鹦鹉洲萋萋”。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二、宾语前置①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应为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②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应为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
三、主宾换位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应为林暗风惊草。
②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应为可怜门户生光彩。
③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剩下的香稻粒,是鹦鹉吃剩下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
④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应为黄花报霜信。
四、定语后置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应为锦官城花重。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应为一月夜飞度镜湖。
③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应为夕贬潮州八千路。
五、省略句同时介宾短语后置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应为桃花依旧于春风笑。
②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应为一日江楼于翠微坐。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应为永忆江湖于白发归。
六、动词后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应为黄河流入海。
七、平仄律诗上句尾字为仄声,下句尾字为平声,因为平仄的限制,有时候会调整语序,使诗句既符合平仄,又具有韵味,更加生动别致。
词牌也有自己的词谱,词中的语序也会有调整。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应为目欲穷千里。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应笑我多情。
③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应为旧时淮水东边月。
八、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①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软和轻都是使动用法,使一江水软,使九子山轻。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是使动用法,使江南岸绿。
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惊和泣都是使动用法,使风雨惊骇,使鬼神哭泣。
④叶上初阳干宿雨:干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宿雨变干,引申为晒干。
2.名词作动词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锦帽貂裘指戴锦帽,穿貂裘。
古代诗歌鉴赏规律性的解题口诀关注题目析内容。
分清风格和流派。
明辨修辞手法巧。
语言风格细品味。
明意境,诗歌鉴赏不费劲。
注:抓“眼”析“象”:眼,诗眼;象,意象 其一 丿、 ' 古诗鉴赏口诀 自古诗歌常写景, 边塞生活多磨难, 田园牧歌多悠闲,山光水色怡人性,移情入景显秉性。
怀古咏史吊前贤,壮志难酬空自怜。
目睹耳闻收眼帘,即事感怀时世惨。
羁旅情怀备煎熬,行役戍边心日劳。
华夏历史多悠久,爱国情思系心头。
故人一别两地秋,愁上眉头登高楼。
人间情多数爱情, 写意人生大舞台, 形象 感情浸染有意象, 天生我材必有用,洒脱豪放显个性。
泪沾青衫忧民怨,推己及人见一斑。
相见时难别亦难, 山村风光隐田园, 不拘一格重抖擞, 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离愁别绪话情丝。
桥边红药悲黍离,物是人非叹惋惜。
佳节思乡身为客,明月千里归渐迫。
春风骀荡其一 诗歌鉴赏步骤歌 细读考题明暗示, 把握诗作何题材, 表达技巧概念清, 运用联想和想象, 抓“眼”析“象” 景情相生第一种。
惜别伤怀遥思念。
闲适恬淡归田园。
钟情怀春话永恒。
包蕴哲理抒心怀。
意境合一多思量。
儿女情长泪涟涟。
胜友欢聚乐忘返。
良才难得信难求。
明日花,怀古凭吊寄天涯。
商女不知亡国恨,讽喻时政热肠人。
但使龙城飞将在,报国情怀入梦来。
玉壶冰心送亲友,临行壮别一壶酒。
采菊东篱入南山,把酒桑麻意恬然。
仰天大笑出朱门,我辈岂是蓬蒿人。
穷愁潦倒人沦落,忧国忧民长夜多。
语言质朴又平实,天然去雕饰。
白描真且深,平易又近人。
隽永出灵气,悟性托含蓄。
明丽又开朗,音韵显晓畅。
清新加淡雅,秀颖入诗画。
诗画境开阔,生动自生色。
诗文融一炉,风韵自独树。
色彩多绚丽,变幻生飘逸。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分得清,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
记叙方式不单一,事后必然有余情。
景物描写切注意,借景托物常寓情。
具体方式咀嚼细,比喻比拟和象征,夸张衬托和借代,抑扬关系虚实生。
寓褒于贬明秋毫,言此意彼擒故纵。
诗歌鉴赏答题指引1、诗歌鉴赏顺序1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
23再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
4通读全诗通读时要特别注意圈出意象、意象修饰语、情感语悲喜空自等。
要发挥想象,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结合诗题、描述、议论、抒情推断这首写什么内容。
注意格律诗起、承、转、合结构。
2、答题模板考点答题格式要求或注意1形象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类:形象概说(形象+身份)→结合诗句展开分析→总结形象意义(思想、情感)。
或者先分析诗句,再概括形象特点。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类:形象特点概说→结合诗句分析。
2炼字第一步:释含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描景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诗(词)句所呈现的景象。
第三步:析作用。
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有的题目不需要解释词语,有的没有运用表现手法,可以不写。
3诗句鉴赏一般句第一步:释句子。
解释该句在诗(词)中的含意。
第二步:析手法。
具体分析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三步:析作用。
指出该句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考查作用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写景句4意境5情感手法可答,但勿要喧宾夺主6手法7语言特点3、诗歌意境用语类别意境术语意象1豪放(写3个以上)高山、大水(写3个以上)天空荒野2婉约(1个)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写2个以上)田园山水、芳草佳树(写2个以上)寒风细雨、破败凋零4、题材类别(1)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情感对接相关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赤壁》(杜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2)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标志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