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89 KB
- 文档页数:4
音乐校本课程设计方案•相关推荐音乐校本课程设计方案(精选16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校本课程设计方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词内容。
2、学习清楚、完整的唱歌曲,唱准附点及跳音。
3、初步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钢琴。
活动过程:一、律动:《袋鼠》、《好朋友》、《母鸭带小鸭》。
二、练声:《大猫和小猫》、《蝴蝶》。
三、学习歌曲《袋鼠妈妈上学去》。
1、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妈妈来到我们班做客,猜猜看它是谁?2、和幼儿一起讨论袋鼠妈妈的口袋。
袋鼠妈妈身上有个大大的神秘?(教师指袋鼠的口袋。
)你们知道袋鼠妈妈要去哪里吗?(幼儿随意猜测。
)告诉你们,袋鼠妈妈上学去呢?(教师念歌词节奏朗诵:袋鼠妈妈上学去,一蹦一跳真欢喜,真欢喜,毛茸茸的大书包哇,藏在肚肚里,肚肚里。
)3、你们会在书包里放什么呢?猜一猜袋鼠妈妈的书包里会装什么呢?(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
)4、袋鼠妈妈口袋里到底装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听听袋鼠妈妈是怎么说的。
5、幼儿倾听教师的范唱,感知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6、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歌词,熟悉歌词。
7、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唱歌曲,并以动作提示幼儿。
(请幼儿在每一遍练唱时在“哎嗨”处创编不同的吃惊动作,保持学习的兴趣。
)8、幼儿自由结伴,表演袋鼠妈妈和宝宝。
我们一起来做袋鼠妈妈和宝宝来表演歌曲,请找到一个好朋友,商量好谁做妈妈,谁做宝宝。
宝宝站在妈妈面前,妈妈的手搭在宝宝的身上,我们一起来边唱表表演四、复习歌曲《你的眼里有个我》。
音乐校本课程设计方案篇2音乐课《大雨和小雨》设计思路:《大雨和小雨》是一节比较有趣的音乐课,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
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先组织幼儿倾听雨的声音,让他们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器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器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们计划开发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器乐校本课程。
本方案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方法,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不同类型器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了解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演奏简单的乐曲,具备合作演奏的能力,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课程内容1. 器乐基础知识:介绍不同类型器乐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演奏方法等。
2.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教授音符、节奏、调式、和声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
3. 乐曲演奏: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乐曲,进行分步骤教学,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4. 合奏与伴奏:组织学生进行合奏和伴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感受力。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教学、讲解教学、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2. 教学安排: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分班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同时积极开发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4. 教师培训:对器乐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
2. 成果评价:通过演奏、合奏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业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推荐5篇)第一篇: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特长,决定开发校本课程中的音乐教育——合唱和赏析中国民歌。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是一个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开展的重要标志。
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具体安排如下: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音乐校本课程内容如下: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和歌曲合唱的排练。
音乐合唱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唱歌方法,良好的歌唱姿势,自然发声,吐字,咬字以及音高,节奏等训练。
二是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听觉等综合音乐素质。
三是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训练学生的声线,从而根据学生不同声线来规范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技巧。
四是注重和声的训练,声部的安排,提高全体合唱队的音乐修养。
2、中国民歌赏析:蒙古族、新疆、满族等民歌的欣赏与分析。
3、参加对象:面向本校全体学生中进行选拔,人数定在30人左右。
4、训练时间:合唱训练的时间定于每周二下午第7节课。
一、课程背景1. 学段:XX年级2. 学科:音乐3. 课程性质:校本课程4.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旋律、和声等;(2)学会识谱、唱谱、演奏乐器;(3)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民族音乐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3)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三、课程内容1. 基础音乐理论:(1)节奏与节拍;(2)旋律与和声;(3)音乐术语。
2. 乐器演奏:(1)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2)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3. 歌曲欣赏:(1)中外经典歌曲;(2)民族歌曲;(3)现代流行歌曲。
4. 音乐实践活动:(1)合唱;(2)舞蹈;(3)音乐剧。
四、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音乐理论知识;(2)演示法:展示乐器演奏技巧;(3)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知识、歌曲、乐器等;(2)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舞蹈、音乐剧等实践活动;(3)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渠道自主学习。
五、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积极性等;(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如合唱、舞蹈、音乐剧等;(3)考试评价: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考察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程度;(2)技能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课程实施与保障1. 课程实施:(1)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前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
- 为小学生提供系统的音乐教育
- 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 开发小学生的音乐天赋和兴趣
- 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内容
本实施方案将在以下方面开展音乐教育:
音乐知识
- 研究音乐理论知识
- 研究基础乐理
- 研究歌唱技巧和基本演奏技能
音乐欣赏
- 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 研究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音乐表演
- 组织学生表演合唱、器乐等节目
- 参加学校和社区的音乐演出
音乐创作
- 研究创作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开展各种创作活动,如填词、作曲、编曲等。
组织与实施
- 学校需要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来指导小学音乐教育,并购置必要的音乐设备和文具。
- 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结论
本实施方案的推行将让学生在系统的音乐教育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音乐的奥秘)介绍本文档旨在提出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主题为"探索音乐的奥秘"。
校本课程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校的需求和特点来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
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探索音乐的奥秘,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开发富有创造性和互动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音乐创作、演奏技巧、音乐历史和文化等。
开发策略以下是我们可以采取的简单策略来开发校本课程:1. 音乐探索活动:组织各种音乐探索活动,如音乐比赛、音乐会和音乐工作坊。
这些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与专业音乐人互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研究兴趣。
2. 跨学科融合: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音乐与数学、音乐与艺术等。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音乐的背后原理和意义。
3. 使用新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音乐软件、音乐制作设备等,提供学生更多实践和创作音乐的机会。
这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
4. 外出考察:组织学生外出考察音乐相关的地点,如音乐厅、音乐学院等。
这将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文化,并与专业音乐人进行交流。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校本课程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
2. 成绩评估:评估学生在音乐课程中的研究成绩和表现,以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和进步。
3.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以评估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探索音乐的奥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多个方面,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这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音乐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这些建议对校本课程开发有所帮助。
音乐课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阶等。
2. 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历史及不同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
3. 学生掌握至少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并能独立演奏简单曲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分析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2. 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创作能力,能够创作简单的旋律和节奏。
3.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参与合唱、合奏等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3. 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音乐对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重要性。
4.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音乐领域取得明显的进步,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理论:音符、节奏、音阶、音色、和声等基础知识,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讲解。
- 进度安排:2课时2. 音乐作品欣赏:选取不同历史时期、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分析,涵盖古典、民族、流行音乐等。
- 进度安排:4课时3. 乐器演奏:教授一种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的基本演奏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演奏。
- 进度安排:6课时4.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基本理论,创作简单的旋律和节奏。
- 进度安排:2课时5. 合唱与合奏:组织学生参与合唱、合奏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 进度安排:4课时6. 音乐与生活:探讨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情感表达、社交互动等。
- 进度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使学生能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技能和审美素养。
音乐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音乐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的提出,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目标定位1.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音乐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2. 强化音乐教学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三、实施方案1. 制定校本化音乐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校特色和教育理念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和要求,确保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开展教师培训和指导为了保证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学校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校本化音乐课程的实施要求。
3. 拓展音乐教学资源学校应积极拓展音乐教学资源,包括音乐教材、音乐器材、音乐活动等,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4. 加强学生音乐素养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演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
四、实施效果经过校本化音乐课程的实施,学校音乐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得到了有效激发,学校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得到了有效促进。
五、总结校本化音乐课程的实施,是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希望各学校能够充分重视校本化音乐课程的实施,不断完善音乐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音乐教育服务。
吉他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永安胜利希望小学王曙红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特长,决定开发校本课程中的音乐教育——吉他初级入门。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是一个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开展的重要标志。
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具体安排如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音乐校本课程内容如下:
第一课了解古典吉他音乐艺术
第二课如何给吉他调音、坐姿、持琴
第三课琴弦的拨奏
第四课? 左右手的基本训练
第五课认识音乐的四个要素(一)
第六课认识音乐的四个要素(二)
第七课弹吉他怎样看简谱
第八课弹奏音阶及《欢乐颂》
第九课左右手技巧的跟进
第十课《生日快乐》
第十一课《多年以前》
第十二课《红河谷》
第十三课连音、滑音和装饰音
第十四课吉他音乐欣赏
第十五课泛音、揉弦的演奏
第十六课吉他演奏家介绍
3、参加对象:
面向本校全体学生中进行选拔,人数定在10人以内。
? ?4、训练时间:
吉他训练的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第六、七节课。
??? 5、训练地点:
学校器乐训练室
五、教学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基本信息
活动类别兴趣类
活动名称小学生吉他初级入门开设年级、时间三年级2014-2015学年指导教师王曙红
活
动要素
活动目标
(明确具体)
1、了解吉他的特点。
2、在老师的课程安排下,循序渐进,掌握演奏基础。
3、在演奏的过程中提高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
活动内容
(知识体系)
1、了解吉它构造、特点。
2、了解吉它与五线谱的对应关系。
3、学习调弦、上弦、基本演奏姿势;两手的指法、掌握
基本动作和要领。
4、空弦练习、单音练习、二声部练习、琶音练习、综合
练习。
5、弹奏乐曲《欢乐颂》、《爱的罗曼丝》(简版)。
6、合奏乐曲《红河谷》、《多年以前》
活动实施
(活动方式与组
织管理)
1、教学策略
教师讲授、示范,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习,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力争使学生在课内掌握演奏内容,家里有琴的
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提高,没琴的学生也能系统地跟下
来。
2、学习方式
读谱视奏、背奏、独奏、合奏
活动评价(活动考核与评价方案)考勤、考评、学分及综合评定等级
成绩分为4等:优、良、合格、不及格;
考勤10分、爱护乐器10分、学习态度30分、乐曲演奏50分。
85分以上为优、75—84为良、60—74为合格、60分以下不及格。
保障活动所需条件
(硬件、软件)
1、学生要会看五线谱,20人。
2、教室已备有乐器,琴弦属于“耗材”,须定期申请购买。
学校审批意见
附:采用小班制教学,人数不宜超过15人,老师对每位学生可给与更多地关注、辅导;在试奏中,人多则声杂,学生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乐器的声音,为实现“有效教学”需合理安排人数,欢迎有民谣吉他基础的学生加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