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0.82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阻碍。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应对交通拥堵现象。
二、交通拥堵对经济的影响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首先,交通拥堵导致了路程时间的延长,使得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路上而不是工作或其他活动上,造成生产率的损失。
其次,交通拥堵还增加了运输和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交通拥堵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的风险,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1.供需失衡理论交通拥堵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了交通需求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供给不足。
供需失衡是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深入研究供需失衡程度以及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可以为制定对策提供基础。
2.外部性理论交通拥堵不仅给车辆驾驶者带来了时间成本和燃油成本,也给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了负面外部性,如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是交通拥堵问题的核心概念,通过研究外部性的产生机制和经济成本,可以为交通拥堵的解决提供依据。
3.交通拥堵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对于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交通设施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经济学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和方法,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和交通流模拟模型等,以实现城市规划与交通拥堵问题的协同发展。
四、交通拥堵对策研究1.公共交通优化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以吸引更多私家车用户转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2.道路收费机制通过道路收费机制引导用户错峰出行,调节交通出行需求,减少交通拥堵发生的概率。
同时,道路收费机制还可将收费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以弥补领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
社会经济学解读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困扰大部分城市的一大难题。
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越来越长,交通堵塞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给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解读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探索其中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首先,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空间的有限,道路的建设和交通网络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对经济发展的过度依赖,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往往滞后于实际需求。
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使用问题也对交通拥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大量商业地产的建设导致商圈集中,交通压力集中于特定地区,而无法实现交通流量的均衡分布。
其次,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经济结构和就业机会的分布有关。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人们的到来。
然而,由于就业机会的集中和高薪行业的聚集效应,大量人口涌入特定地区,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
这种集聚效应在特定地区形成了强烈的经济中心,使得人们不得不长时间地进行通勤。
如果经济发展能够更加均衡地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将减轻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还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与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消费行为有关。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私家车的拥有率也在不断上升,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私家车的增加导致道路资源不足以满足需求,同时也使得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降低。
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影响着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远离市中心的住房,导致通勤距离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然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非易事。
社会经济学认为,要实现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缓解,需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和技术创新。
首先,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可以通过提高道路出行成本、鼓励共享交通模式、推广智能出行等措施,实现交通需求的合理调控。
政府在调控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统筹,合理分配城市资源,缓解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经济学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常态化的问题。
城市里的交通拥堵不仅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经济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带来些许思路和建议。
一、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复杂多样。
一方面是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口密度的增大,汽车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繁忙的商业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由于道路建设和城市规划不合理,路面狭窄、交通节点不畅、路况不良等都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负面影响城市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首先,城市交通拥堵会导致巨大的时间效率损失,人们耗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就无法用来工作和学习,从而降低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其次,交通拥堵对商业活动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商家的货物无法及时送达,客户难以及时到达,从而导致商业效益的降低。
最后,城市交通拥堵还直接影响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都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经济学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交通拥堵造成的外部成本问题,另一个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内部化问题。
1. 外部成本问题外部成本,是指交通拥堵给城市和社会带来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并不由引起成本的当事人来承担,而是因为社会化成本分配不合理,造成其他人或者整个社会的损失。
如何合理分配这些成本,是解决外部成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外部成本问题上,由于出行用户并不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全部的成本,因此,出行用户倾向于过度使用汽车,从而造成了交通拥堵局面的形成。
而对于城市,要想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种过度使用汽车的倾向。
解决外部成本问题,建立高峰拥堵费制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前言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它增加了通勤时间和成本,影响了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如何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笔者将提供一些经济学思考,探讨解决该问题的途径。
1. 车辆限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通常被认为与车辆数量过多密切相关。
因此,许多城市采取了限制机动车的措施。
例如,北京和上海实行了车牌限制,不能同一天行驶。
其他城市则限制某些时段或者某些区域内车辆的通行。
此类限制的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车辆拥堵和交通污染问题,但其实现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社会成本、公共交通的建设和改善等。
2. 道路收费城市道路收费也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一种经济学思路。
实施道路收费,车辆使用道路需要支付费用,可以促使人们考虑自己的出行计划。
此外,收费强调了对使用道路实行付费原则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从而对道路资源进行利用。
不过,收费也可能影响部分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收费策略需要考虑代价和效益的平衡。
3. 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系统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另外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改进公共交通网络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可以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
激励公共交通的使用,降低了独自驾车的人数,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此外,公共交通的优化也对道路资源和公共环境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4.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另一种经济学思路。
利用智能技术,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交通流量,调节车流量,降低交通拥堵。
例如,通过分析车辆流量信息、路网信息和时间信息,实时调整交通信号灯、公共交通的班次和站点等。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公共交通与非电动车和汽车之间的一体化,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整体性。
5. 绿色出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
因此,推广绿色出行也可以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经济学思路之一。
例如,鼓励公众使用非劳动力车、共享出行模式、推广公共自行车等。
从城市经济学角度浅析交通拥挤收费问题0 引言当城市的发展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各种城市病也随之而来,在交通方面表现为道路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噪音超标、交通事故等症状。
由于道路使用者产生的这些外部成本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决策者和领导层试图通过种种途径降低交通外部成本,通过收费的方式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E.Gibbons和M.O’Mahony通过仿真模拟爱尔兰都柏林市的交通出行,发现在出行者生成的外部成本当中,有92%的比例产生于交通拥挤[1]。
可见,做好城市交通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关键是解决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
为寻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优路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继被提出的方法很多:(1)增加交通供给;(2)错时上下班;(3)单双号出行制;(4)限制外省车辆进入;(5)拥挤收费制等。
但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措施对于解决城市拥挤问题很难见效,比如:(1)交通供给永远满足不了无止境的交通需求,且道路作为特殊的稀缺商品只在出行高峰时段才表现为通货膨胀,修建过多的道路只会造成平峰时段道路资源的浪费;(2)大多数行业工作时间的刚性和人们作息时间的惯性使得调整工作时间的方案难以实施;(3)单双号出行制能减少路面一半的交通量,适用于出行量比较大的节假日,在工作日实施此方案也容易造成道路资源浪费;(4)对外省车辆行驶的限制致使城市获得外部资源的能力减弱,阻碍了城市大系统内外部循环,限制了其继续发展与壮大;(5)拥挤收费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应用,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但质疑声音仍然很多。
本文首先从城市经济学理论和一些大城市的实践经验证明拥挤收费的可行性,再针对拥挤收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予以分析,最后就收取的拥挤费用再分配问题提出看法。
1 拥挤收费可行性分析1.1 理论分析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空间性和聚集性,或者说是空间聚集性。
城市因空间聚集而产生,因空间聚集而发展、壮大。
空间聚集既是城市吸引力的产生原因,也是各类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源。
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与政策措施研究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面临的难题,长时间的堵车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因此,了解交通拥堵的经济学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原因首先,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原因是人们在出行时做出的个人选择。
当市民出行时,会考虑出行的时间、路线和交通工具等,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
如果选择高峰出行时间,并且大量市民同时选择同一路线和交通工具,就会导致交通拥堵。
其次,交通拥堵还受到城市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快速城市化会带来人口增长和土地使用的限制,这也会对交通系统产生影响。
再比如,一些城市的中心区域过于密集,车流量太大,不足以满足城市的需求。
另外,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原因还包括道路基础设施水平不足、车辆配额管理不当等问题。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交通系统的运作效率和安全性。
二、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后果交通拥堵不仅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城市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交通拥堵所带来的经济学后果主要包括:1. 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交通拥堵会导致汽车、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车辆的停留时间增加。
因此,每个车辆对大气的污染排放也将增加,这对环境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交通拥堵还增加了能源消耗,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
2. 对人们出行效率的影响交通拥堵使得市民的出行效率显著降低,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休闲等活动。
交通拥堵还占据了市民的时间,使得他们花更少的时间来完成其他任务和工作。
这就需要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想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化解交通拥堵。
3. 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交通拥堵会降低城市的生产力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考虑到交通系统是促进城市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交通拥堵也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在一些大型城市中,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扩展,交通拥堵已成为广泛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交通拥堵的政策措施如何解决交通拥堵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原理分析探讨了拥挤状况下用户出行成本的构成与变化规律。
在明确边际用户平均出行成本和边际用户社会成本等概念的基础上,考察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随交通流量变化的趋势,图解分析了拥挤收费的原理与本质。
标签:交通拥挤;社会边际成本;拥挤收费1 交通拥挤的概念拥挤,从交通工程学的角度,是指道路交通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车辆之间出现相互干扰,造成车速下降,用户(车辆)出行成本上升。
如图1所示,开始,交通流为自由流时,车速最大(V A),随着交通密度的提高,由于干扰增大,使得车速降低,但交通量却不断增加,直至最大流量(q c=Q),道路交通达到饱和;其后,随着车辆继续加入交通系统,交通密度不断增大,结果在车速继续下降的同时,交通量也不断减小,道路空间使用效率随之降低;随着交通拥挤的进一步加剧,整个交通流成为停滞状态,交通量为零。
一般认为,拥挤从O点开始发生(如图2所示)。
2 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及其外部成本形成机理对于单独的一个道路使用者来说,其出行时计算的仅仅是个人边际成本,而不会考虑由于自己的车辆加入到道路交通流中而使道路拥挤所带给其他道路使用者增加的费用,只要他认为个人使用道路的收益大于个人的感知费用,他就会加入到车流中,其结果则是实际在道路上运行的车流量超过了最佳车流量而形成交通拥挤。
如图2所示,P(Q)为行车需求曲线,AC(Q)为个人出行成本(或称为平均出行成本),SMC(Q)为社会边际成本。
当道路车流量超过某一点,如图中的O,每个道路使用者的边际费用不但包括平均出行成本(AC(Q)),而且包括由于车流量增加造成的交通拥挤所导致的道路使用者之间相互加于其上的费用,即道路使用者实际的社会边际成本(SMC(Q)),由此而决定的最佳交通量为E。
但由于道路使用者不考虑其车辆加入而造成的交通拥挤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的成本增加,结果使得实际的车流量往往是由P(Q)和AC(Q)所决定,其特征则是交通的拥挤及道路的过度使用。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发展中大量人口上班和交通运输较为依赖私人小汽车,城市道路交通日益繁忙,交通拥堵现象也愈加严重。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交通拥堵的原因1.供需失衡。
城市道路供应总量无法满足交通需求量,导致道路拥堵。
2.非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由于软件技术、科技资金等各方面限制,交通管理、监督和运输市场无法达到科技先进性与智能化的要求。
3.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居民交通需求增长迅速,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导致交通拥堵程度加剧。
二、交通拥堵的经济影响1.成本上升。
交通堵塞会造成车辆停滞浪费燃油、时间成本等因素导致交通成本的倍增。
2.生产效率降低。
交通拥堵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效率,减缓了旅客和货物运输的途中速度。
3.环境污染加重。
交通堵塞还会增加排放废气,加重城市空气污染,影响民众健康。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1.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
提高公共交通模式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尤其是地铁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此举不仅可以缓解道路拥堵,还能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率,从而减少交通污染、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2.推动科技革新。
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交通网络、绿色交通和5G技术等方式创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交通运输市场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3.强制措施。
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如道路拥堵时段限行交通,不同交通方式价格的动态调节,或者车辆进入城市的号牌拍照等等。
总的来说,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不是单一可行的方法,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
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优化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标标准。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系统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城市规划的关键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大城市中,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存在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原因:1.私人汽车的增加四轮车辆是城市道路中的主要运输方式,而私人汽车同时也是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罪魁祸首。
私人汽车的增加导致城市拥堵现象的增加,往往是交通拥堵的根源。
而这与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城市建设扩张以及城市地铁建设的滞后有关。
2.城市交通规划失误城市交通规划的失误也是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如果城市交通规划缺乏细致的调查和必要的分析,往往会导致道路设计不合理、占用公共空间等问题出现。
同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会导致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如下所述:1. 增加交通费用城市交通拥堵不仅增加了车辆行驶的时间,还增加了交通费用。
交通费用的增加,会对城市的居民和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交通堵塞不仅是交通费用的上升,还将导致浪费的时间成本。
2.增加能源消耗城市交通拥堵,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能源的消耗。
这方面的表现,包括加速缓行和车辆煤气排放等。
煤气排放会导致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加剧,增加了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3.减少道路使用效率城市交通拥堵,会导致道路使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
对于城市的商业中心、核心区等区域,交通拥堵会导致商业活动的瘫痪,损害市民的消费需求。
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我们需要提出诸如加强规划、减少个人汽车开放、推广公共交通等方案,从而减少交通拥堵问题的存在。
提高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
城市中地铁、电车、公交等公共交通的发展,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20卷第2期1999年2月上海铁道大学学报JOUR NAL OF S HANGHAI TIEDAO UNIVERS ITYVol.20,No.2Feb.,1999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分析李枫沈嘉栋(上海铁道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上海200331)(上海铁道大学勘测设计院,上海200331)摘要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概念与原理分析了道路交通的一般经济学特点。
道路空间为准公用物品,用户出行对道路空间资源的利用具有出行决策个体化、出行成本非独立性和出行存在外部效果等重要特征。
探讨了拥挤状况下用户出行成本的构成与变化规律。
在明确边际用户个人成本和边际用户社会成本等概念的基础上,考察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随交通流量变化的趋势。
图解分析了拥挤收费的原理与本质。
拥挤收费本质上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系统效率的最大化。
最优拥挤收费应等于边际用户社会成本与边际用户个人成本之差,即拥挤的外部效果。
关键词市区交通,交通拥挤,经济学分析分类号U12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汽车工业在二次大战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大大加快了其国民经济的工业化进程。
但与此同时,在城市交通领域,由于私人小汽车无限制的发展,造成了整个城市,特别是中心区的交通拥挤,甚至瘫痪。
其直接后果是居民出行速度大大下降,出行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急剧上升,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频繁,从而导致整个城市效率下降,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受到严重的制约。
为了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这一世界性难题,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探索。
本文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道路交通的一般特点,探讨拥挤状况下车辆出行成本的构成与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图解分析人们提出的拥挤收费措施的原理与本质。
1道路交通的一般经济学特点道路空间属于/准公用物品0。
公用物品(Public Good)一般具有两个基本属性:非独占性和非排他性[1]。
道路、机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在未拥挤之前就具有这些特性,但是当产生拥挤时,则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因此,道路设施严格地说属于/准公用物品0。
道路空间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道路交通即用户(车辆)出行对道路空间资源的利用,一般具有如下3个特点。
1.1用户出行决策的个体化用户出行决策的个体化是指每个车主是否出行(使用道路空间),取决于个体出行收益与个体出行成本比较的结果。
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出行,否则放弃使用道路空间。
通常每个车主都独立地进行上述判断,并作出决策。
相应地,出行时间、出行空间(包括方式、路线等)也由用户独立地进行选择。
上述道路交通需求的特点与铁路、管道等运输方式明显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道路交通是一种非完整性的运输方式[2])))城市道路是一种准公用物品,通常由政府投资并归政府所有;而车辆的拥有者则是企业或公民。
因此,道路用户出行决策的个体化,使得道路交通需求很难象铁路、管道那样人为地进行集中统一的控制与管理,存在用户最优与系统最优的矛盾协调问题。
图1 车速)流量关系(图中:AB C DE 代表实际交通流量;AB CD F 代表需求交通流量;A B 为自由流区,B C 为稳态区,C D 为非稳定流区,DE 为强迫流区。
)1.2 用户出行成本的非独立性用户出行成本的非独立性主要是指每辆车的出行成本,不仅取决于车辆自身的性能、状况和道路本身的性质,还取决于道路上交通密度的大小。
这是因为,当交通密度较小,车流为自由流时,车与车之间互不影响;而当交通密度逐渐上升时,车与车之间出现相互干扰,使得每辆车的出行成本上升。
因此,造成道路上整个交通流的平均出行成本(单位:元/(车#km))的上升。
1.3 用户出行存在外部效果所谓外部效果,通常是指没有通过市场价格交换或补偿的部分社会成员对另一社会成员产生的影响或效果[1]。
考察道路空间的每个用户,容易发现其出行存在下述外部效果:¹拥挤费用,每个新加入交通流的用户对其它所有用户所产生的费用,包括由于相互间的干扰而造成的车辆运行成本的增加和时间延误费用的上升;º损坏路面;»环境污染(废气,噪音等);¼交通事故。
因此,为使道路空间的使用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显然必须考虑上述外部效果,以使得整体(全体用户)的利益与个体(每个用户)的利益相互协调。
2 拥挤条件下用户出行成本分析2.1 拥挤的概念所谓拥挤,从交通工程学的角度,是指道路交通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车辆之间出现相互干扰,造成车速下降,用户(车辆)出行成本上升。
如图1所示,开始,交通流为自由流时,车速最大(V A ),随着交通密度的提高,由于干扰增大,使得车速降低,但交通量却不断增加,直至最大流量(q c =Q ),道路交通达到饱和;其后,随着车辆继续加入交通系统,交通密度不断增大,结果在车速继续下降的同时,交通量也不断减小,道路空间使用效率随之降低;随着交通拥挤的进一步加剧,整个交通流成为停滞状态,交通量为零[3,4]。
一般认为,拥挤从B 点开始发生(如图2所示)。
2.2 边际用户个人成本从系统最优的角度出发,为使全体用户道路出行的社会总成本最小,使得道路空间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本文采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探讨拥挤状态下的边际用户个人成本和边际用户社会成本的本质及相互关系。
一般,每个用户出行的直接成本包括车辆运行费用和时间延误费用两项。
其中,车辆运行费用,包括燃料消耗、轮胎磨耗等。
时间延误费用是指出行时间对人员和车辆的价值。
在拥挤状态下主要是时间延误费用。
这是因为,当拥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车辆运行费用相对变化较小,而时间延误费用则相对变化较大。
通常时间延误费用可由出行时间消耗与单位时间价值的乘积来计算。
出行时间消耗由车速决定,可由前述车速流量关系直接求出,如图3所示。
若单位时间价值已经确定,易求得单位距离时间延误费用,然后与单位距离车辆运行成本叠加,就可得出单位距离出行总成本(单位:元/(车#km))与流量的关系,如图4所示。
显然前述用户出行单位距离的总成本,即为用户出行平均可变成本(A V C )。
一般,我们又可称之为边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第20卷际用户成本(M PC )。
这是因为,一个边际用户加入到交通系统之后,其所承担的直接费用即平均可变成本。
很明显,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的最低目标,是将拥挤控制在强迫流区以上,以避免交通的瘫痪。
因此,一般分析图4中的A D 段即可,如图2所示。
图2 成本)流量关系图图3 单位距离出行时间与流量关系 图4 平均可变成本与流量关系2.3 边际用户社会成本边际用户社会成本(M SC )是指边际的用户加入到交通系统中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外部效果。
其中包括对系统其它用户的影响(如拥挤费用、损坏路面等)和对非系统用户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
因此,边际用户社会成本可以包括3个部分:用户自身承担部分;对其它用户产生的拥挤费用和路面损坏对他们的影响;非系统用户承担的影响,即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
在拥挤状况下,主要分析拥挤费用这一外部效果部分。
这是因为当车流非拥挤时,拥挤费用不存在,而损坏路面、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同样存在。
一般M SC 与M PC 的关系如图2所示。
通常M SC [M PC 。
例如,道路交通系统中有n 辆车,平均可变成本为A V C ,边际用户的加入,使平均可变成本增加$AV C ,则:M SC =(n +1)#(A V C +$A V C)-n #A V C =A V C +(n +1)#$A V C [5]显然,M SC \A V C =M PC 。
3 拥挤收费的一般原理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人们依据交通需求与出行成本反向变化关系,提出拥挤收费的概念,以期通过提高用户的出行成本来抑制交通需求,从而缓解交通拥挤。
根据前述分析,其基本原理可以用图第2期 李 枫等: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分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第20卷2清晰地表示。
图2中,需求曲线D-D表示不同交通量下道路用户的主观支付意愿。
在不收费的情况下,用户仅需承担前述平均可变成本部分,故均衡点为需求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边际用户个人成本)曲线之交点,均衡交通量为q1。
q1中任何一个用户对出行的主观评价(支付意愿)都大于他所承担的平均可变成本。
但是不难看出,第q1个用户所产生的边际社会成本超过他个人出行所获得的效益,超过q2的所有用户都是如此。
因此,阴影部分代表了社会效益的净损失。
为取得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使上述净损失为零,即在(c3q2)处取得均衡,必须向用户额外征收通行费,使其在平均可变成本的基础上另外承担一部分费用(t)。
这部分费用(t)的大小应等于边际用户社会成本与边际用户个人成本之差(如图所示,t=c3-c2),即拥挤的外部效果。
这里,t即为通常所称的拥挤收费。
4拥挤收费政策的性质根据前述分析,可得如下结论:1.所谓拥挤收费,就是利用经济学中的价格机制原理,对交通需求加以限制(由q1至q2),从而使系统处于最优(适度)的拥挤状态(注意:既不是完全消除拥挤,也不是处于过度拥挤状态)。
在该状态下,道路空间资源被充分利用,其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或社会损失实现最小化)。
2.最优拥挤收费等于边际用户社会成本与边际用户个人成本之差,即为拥挤的外部效果。
因而,拥挤收费本质上是一种交通系统需求管理的措施,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系统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1黄渝祥.应用经济学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89~912姚祖康.运输工程导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51~523谈至明.论道路收费的作用与意义.华东公路,1992;(5):604Ti m Martin.A ustralian congestion pricing:Will w ork?.Road&Transport Research,1996;5(2):75朱旭东.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改善项目的外部效果评价:[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道路交通系,1993:53Economic Analyses of Urban Traffic CongessionLi Feng(D ept.o f Transport Managemen t Eng.,Shanghai Tiedao Univ.,Shanghai200331)She n Jiadong(Inst.o f Reco nnaissance Designing,Shang hai Tiedao Univ.,Shanghai200331)Abstr act According to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the auther firstly analyses the general charac teristics of urban road traffic,and then discusses roadusers.total travel cost about its composotion and its varying trend with volume of traffic,finally analyses the principle and nature of traf fic congesstion pricingby a dia gram.Keywords urban traffic,traf fic ja m,economic analysis(收稿日期:199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