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综合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85.00 KB
- 文档页数:7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
全卷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确无误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回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5.采用基因工程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
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6.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A.分子晶体B.原子晶体C.离子晶体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8.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 AB.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C.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 AD.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9.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3 B.3:2:1 C.6:3:1 D.6:3:210.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A.BaCl2NaOH NaHCO3B.Na2CO3MgCl2H2SO4C.AlCl3NH3·H2O NaOHD.Ba(OH)2CaCl2Na2SO411.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广西、新疆、湖北、江西、陕西等省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
全卷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二、选择题(每小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某原子核A Z X 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
由此可知A .A=7,Z =3B .A=7,Z =4C .A=8,Z =3D .A=8,Z =415.红光和紫光相比,A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B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C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D .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16.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
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
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 ,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 ,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A .0.4km/sB .1.8km/sC .11km/sD .36km/s17.图中为一“滤速器”装置示意图。
a 、b 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一束具有各种不同速率的电子沿水平方向经小孔O 进入a 、b 两板之间。
为了选取具有某种特定速率的电子,可在a 、b 间加上电压,并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加一匀强磁场,使所选 电子仍能够沿水平直线OO'运动,由O'射出。
不计重力作用。
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办法是A .使a 板电势高于b 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 .使a 板电势低于b 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C .使a 板电势高于b 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D .使a 板电势低于b 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 .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分子a 从远外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 ,当a 到达受b 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 的动能一定最大19.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图1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
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及答案 2006年06月09日08:56 重庆商报第 1 2 3 4 页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6页,第二部分(综合题)7至9页,共9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
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始了为期12天的对美国等国的国事访问。
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A、4月18日1时50分B、4月18日18时50分C、4月19日1时50分D、4月19日2时50分2、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A、20°W向东到2°30′EB、20°W向东到92°30′EC、2°30′E向东到92°30′ED、92°30′E向东到160°E3、访问期间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B、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C、夏威夷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D、西雅图正午日影由短变长图1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4-6题。
4、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A、1B、2C、3D、45、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A、Ⅱ、ⅠB、Ⅱ、ⅢC、Ⅳ、ⅠD、Ⅳ、Ⅲ6、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A、1-ⅢB、2-ⅡC、3-ⅣD、4-Ⅳ图2中数码1-7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
读图回答7-9题。
7、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8、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A、1与5B、1与6C、3与5D、3与69、与1所处纬度相当的表层海域相对于7东侧表层海域A、温度高、盐度低B、温度高、盐度高C、温度低、盐度高D、温度低、盐度低图3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历年高考物理-全国卷-2006年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广西、新疆、湖北、江西、陕西等省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
全卷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二、选择题(每小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A X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
由此可知14.某原子核Z 3C.A=8,Z= 4 =A.A=7,Z3 B.A=7,Z=4 =,ZD.A=8 红光和紫光相比,15.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B..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D且贴近。
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16.11地球上,月球表面。
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81 9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C.11km/s .. B18km/s 0A..4km/s36km/sD.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一束具有各种不同速17a图中为一“滤速器”装置示意图。
、b.两板之间。
为了选取具有某种特定速率的电子,进入率的电子沿水平方向经小孔Oab、电子仍能够沿水ba可在、间加上电压,并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加一匀强磁场,使所选射出。
不计重力作用。
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办O'运动,由平直线OO'a法是O'板电势高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使.A Oba使.B板电势低于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7/ 1年历年高考物理-全国卷-2006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使a板电势高于bC.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a板电势低于b使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8.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A 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B 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的动能一定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到达受从远外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b D.分子a 最大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参考答案评分说明:1. 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参考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2. 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 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C 6.B 7.C 8.A 9.D 10.B 11.B 12.B 二、填空题 13.π314.11 15.2400 16.π6三、解答题 17.解:由πA B C ++=,得π222B C A+=-, 所以有cos sin 22B C A+=. 22cos 2cos2cos 2sin212sin 2sin22132(sin )222B CA AA A AA ++=+=-+=--+.当1sin 22A =,即π3A =时,cos 2cos 2BC A ++取得最大值32. 18.解:(I )设i A 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 有效的小白鼠有i 只”,012i =,,, i B 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B 有效的小白鼠有i 只”,012i =,,. 依题意有12124224()2()339339P A P A =⨯⨯==⨯=,.01111111()()2224222P B P B =⨯==⨯⨯=,.所求的概率为010212()()()p P B A P B A P B A =++141414494929=⨯+⨯+⨯ 49=. (II )ξ的可能值为0,1,2,3且ξ~4(3)9B ,. 35125(0)9729P ξ⎛⎫===⎪⎝⎭, 2134100(1)C 9243P ξ5⎛⎫==⨯⨯=⎪9⎝⎭, 223480(2)C 9243P ξ5⎛⎫==⨯⨯= ⎪9⎝⎭, 364(3)729P ξ4⎛⎫===⎪9⎝⎭. ξ的分布列为数学期望393E ξ=⨯=.19.解法一:(I )由已知2211l MN l l MN l M ⊥⊥= ,,,可得2l ⊥平面ABN .由已知1MN l AM MB MN⊥==,,可知A N N B =且AN NB ⊥. 又AN 为AC 在平面ABN 内的射影,AC NB ∴⊥. (II )Rt Rt CNA CNB △≌△,AC BC ∴=,又已知60ACB =︒∠,因此ABC △为正三角形. Rt Rt ANB CNB △≌△,NC NA NB ∴==,因此N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H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连结BH NBH ,∠为N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AB CHN1l2lM在Rt NHB △中,cos 3ABHB NBH NB ===∠ 解法二: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 令1MN =,则有(100)(100)(010)A B N -,,,,,,,,. (I )MN 是12l l ,的公垂线,21l l ⊥,2l ∴⊥平面ABN . 2l ∴平行于z 轴.故可设(01)C m ,,. 于是(11)(110)AC m NB ==-,,,,,, 1(1)00AC NB =+-+=,AC NB ∴⊥.(II )(11)(11)AC m BC m ==- ,,,,,.||||AC BC ∴=,又已知60ACB =︒∠,ABC ∴△为正三角形,2AC BC AB ===. 在Rt CNB △中,NBNC =C . 连结MC ,作NH MC ⊥于H,设(0)(0)H λλ>,.(01)HN MC λ∴=-= ,,.11203HN MC λλλ=--=∴= ,.103H ⎛∴ ⎝⎭,,,可得203⎛= ⎝⎭ ,,HN ,连结BH ,则 113BH ⎛=- ⎝⎭ ,,, 220099HN BH HN BH =+-=∴⊥ ,,又MC BH H = ,∴HN ⊥平面ABC ,NBH ∠为N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又(110)BN =-,,,l43cosBH BNNBHBH BN∴===∠.20.解:(I)椭圆方程可写为22221y xa b+=,式中0a b>>,且2232a ba⎧-==⎩,得2241a b==,,所以曲线C的方程为221(00)4yx x y+=>>,.1)y x=<<,y'=设00()P x y,,因P在C上,有00401|x xxx y yy='<<==-,,得切线AB的方程为004()xy x x yy=--+.设()0A x,和()B y,,由切线方程得1xx=,4yy=.由OM OA OB=+得M的坐标为()x y,,由x,y满足C的方程,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2214112x yx y+=>>,.(II)222||OM x y=+,222444111yxx==+--,2224||154591OM xx∴=-+++=-≥,且当22411x x -=-,即1x =>时,上式取等号. 故||OM的最小值为3.21.解:(I )()f x 的定义域为(1)(1)-∞+∞ ,,.对()f x 求导数得 222()e .(1)axax a f x x -+-'=-(i )当2a =时,2222()e (1)xx f x x -'=-,()f x '在(0)(01)-∞,,,和(1)+∞,均大于0,所以()f x 在(1)(1)-∞∞,,,+为增函数. (ii )当02a <<时,()0f x '>,()f x 在(1)(1)-∞+∞,,为增函数. (iii )当2a >时,201a a-<<.令()0f x '=,解得1x =2x = 当x 变化时,()f x '和()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f x 在⎛-∞ ⎝,,⎫⎪⎪⎭,()1+∞,为增函数,()f x 在⎛ ⎝为减函数.(II )(i )当02a <≤时,由(I )知:对任意(01)x ∈, 恒有 ()(0)1f x f >=.(ii )当2a >时,取0(01)x =,,则由(I )知0()(0)1f x f <=.(iii )当0a ≤时,对任意(01)x ∈,,恒有111xx+>-且e 1ax -≥,得 11()e 111ax x xf x x x-++=>--≥. 综上当且仅当(2]a ∈-∞,时,对任意(01)x ∈,恒有()1f x >. 22.解:(I )由14122333n n n S a +=-⨯+,1n =,2,3, ,① 得1114124333a S a ==-⨯+,所以12a =.再由①有114122333n n n S a --=-⨯+,2n =,3, .②将①和②相减得()()111412233n nn n n n n a S S a a +--=-=--⨯-,2n =,3, ,整理得()11242n n n n a a --+=+,2n =,3, ,因而数列{}2nn a +是首项为124a +=,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即12444n n n n a -+=⨯=,1n =,2,3, ,因而42n n n a =-,1n =,2,3, .(II )将42n n n a =-代入①得()1412422333n n n n S +=⨯--⨯+()()11121223n n ++=⨯--()()1221213n n +=⨯--.()()112323112221212121n n n n n n n n T S ++⎛⎫==⨯=⨯- ⎪---⨯-⎝⎭,所以,11131122121nn i i i i i T +==⎛⎫=- ⎪--⎝⎭∑∑1131122121n +⎛⎫=⨯- ⎪--⎝⎭<32.B卷选择题答案1.A2.C 3.B 4.A 5.D 6.A 7.D8.B9.C10.A 11.A12.A。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涂黑。
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响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一、本大题包括30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某海外公司欲在某地投资,根据图1中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分析,其可能选择的工业部门是A.鱼罐头加工B.生物制药C.服装加工D.造纸2.根据图2和图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6±0.2℃B.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C.近百年来气候变暖加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D.20世纪以来赤道地区冰川退缩明显,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3.“天下黄河富宁夏”。
有关宁夏与广东的说法,正确的是A.宁夏昼夜长短相等时,正是广东荔枝成熟时B.宁夏平原发展农业具有水土与光热匹配的优势,灌溉条件好,日照强C.广东城郊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D.广东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粮食总量下降4.根据图4信息分析,正确的是A.河南农业用水总量下降幅度最大,原因是大规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B.青海农业用水总量下降幅度最小,是因为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比重下降C.北京农村用电增长速度最慢,是因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D.广东农村用电增长速度最快,吉林农村用电增长速度最慢5.某时刻,在图5北回归线标志塔测得年内最大太阳高度。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全卷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
读图1,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2. M省可能是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2,回答3~5题。
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5.依图示资料可知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
读表1,回到6~8题。
6.表1数据表明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7.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8.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全卷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
读图1,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2. M省可能是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2,回答3~5题。
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5.依图示资料可知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
读表1,回到6~8题。
6.表1数据表明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7.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8.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
Pan Pearl River Delta Physics Olympiad 20062006年泛珠江三角物理競賽Part-1 卷-1(9:00 am – 12:00 pm, 02-09-2006)Q1 (8 points) 題1 (8分)A meson is composed of two quarks with rather complic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To learn the physics inside the meson high energy electrons are usually employed to collide inelastically with the mesons. The process is very difficult to interpret, and to grasp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it the Parton model was developed. The model assumes that the incoming electron collides elastically with only part of the meson, i. e., with only one quark. The quark then passes its energy to its parent meson. The essence of the model can be illustrated with the following drastically simplified model. The electron of mass m 1 and kinetic energy E collides elastically with a quark of mass m 2 in a meson. The other quark has mass m 3. The two quarks are connected by a weightless spring. Before the collision the two quarks are at rest and the spring is at its natural length. All motions are along one dimension only, and ignore all relativistic effects. Find the internal energy of the meson as represented by the vibration energy of the spring, and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meson as a whole after the collision.介子由兩個誇克構成,而誇克之間的相互作用相當複雜。
研究介子可通過用高能電子與之作非彈性碰撞來進行。
由於碰撞過程難於分析,為掌握其主要內涵,人們發展了一種簡化了的‘分粒子’模型。
其主要內容為:電子只和介子的某部分(比如其中一個誇克)作彈性碰撞。
碰撞後的誇克再經過介子內的相互作用把能量和動量傳給整個介子。
模型的主要精神可用下面的簡化模型來闡述:一電子質量為m 1,動能為E ,與介子的一個誇克(質量m 2)作彈性碰撞。
介子裏另一個誇克的質量為m 3。
誇克間以一無質量彈簧相連。
碰撞前誇克處於靜止狀態,彈簧處於自然長度。
所有運動都是一維的。
忽略一切相對論效應。
求碰撞後以彈簧振動形式代表的介子內能,和介子作為一整體所具有的動能。
Q2 (8 points) 題2 (8分)A uniform iron pulley of total mass M 1 and radius R is fixed above the ground. It can spin freely about its center. Additional weights in the form of many small magnets with total mass M 2 can be attached to the pulley. A long thread is winding around its edge, and at its end hangs a weight of mass M 3 at height H from the ground that can be released suddenly. Assume that there is no slip between the thread and the pulley. (a) How should the magnets be placed with circular symmetry on the pulley such that the final speed of M 3 is minimum when it reaches the ground? (b) Find the minimum speed.一均勻鐵滑輪質量為M 1,半徑為R ,固定在地面上方。
滑輪可以輪心自由轉動。
另有總重量為M 2的許多小磁鐵塊可吸附在滑輪上。
一長細繩繞著滑輪邊緣,終端掛一質量為M 3的小重塊,離地高度為H 。
細繩與滑輪間無滑動。
(a)問小磁鐵塊應怎樣圓對稱地分佈在滑輪上,才能使小重塊被放開後到達地面時的速度為最小?(b) 求該速度。
Meson 介子Q3 (10 points) 題3 (10分)A cylindrical vessel of radius R is filled with water (density ρ) up to height H .(a) Calculate the force of water exerting on a narrow vertical strip of width d (<< R < H ) of the cylinder wall. (3 points)(b) The vessel is then placed on a platform spinning at angular speed ω (<R gh /). The rotation axis coincides wit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vessel. The water spins at the same angular speed as the platform. Find the shape of the water surface, and the extra force of water exerting on the strip due to spinning. (g is the gravity acceleration.) (7 points)一圓柱容器半徑為R ,裝有高度達H 的水(密度為ρ)。
(a) 求水對容器面上一寬度為d (<< R < H ) 的豎直面的壓力。
(3分)(b) 將容器放在以角速度ω (<R gH /) 轉動的轉臺上,轉動軸與容器中心軸重合。
水的轉動和轉臺一致。
求水面形狀和水對豎直面因轉動而帶來的附加壓力。
(g 為重力加速度。
) (7分)Q4 (12 points) 題4 (12分)A cylinder of fixed volume V is partitioned into left and right compartments separated by a movable piston of negligible mass. The left and right compartments are filled with L n and R n moles of the same ideal gas, respectively, at initial temperatures L T and R T .a) What are the volumes of the left and right compartments L V and R V initially when thesystem is at equilibrium? (2 points)b) Suppose heat can be exchanged between the two compartments but there is no heat exchangebetween the cylinder and outside world. The amount of heat flow per unit time tQ R L ∆∆→ from left to right compartme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compartments, i.e. )(R L R L T T k tQ -=∆∆→. Fi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R L T T - as a function of time. (8 points)c) Find out how L V and R V changes with time. (2 points)一固定體積為V 的汽室中間由一可左右無磨擦滑動的輕活塞分開。
左 、右汽室分別充有L n 、R n 摩爾初始溫度分別為L T 、 R T 的相同理想氣體。
a) 求平衡時左 、右汽室的體積 L V 、R V 。
(2分)b) 假設左 、右汽室之間可以作熱交換,但與外界無熱量交換,單位時間熱量的交換tQ R L ∆∆→ 與兩邊的溫H差成正比,即)(R L R L T T k tQ -=∆∆→。
求R L T T -與時間的關係。
(8分) c) 求L V 、R V 與時間的關係。
(2分)Q5 (12 points) 題5 (12分)A planar boundary at y = 0 separates two non-magnetic media with refractive indices n 1 (real) and n 2 (can be complex). An electromagnetic wave ) (001 t y k i I e x E E ω-= is incident onto the boundary, and its reflected wave and transmitted wave are given by ) (01 t y k i r R e x E E ω--= and ) (02 t y k i t T e x E E ω-= , respectively.(a) Us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to find 0/ E E r r ≡ and0/ E E tr t ≡ in terms of n 1 and n 2. (8 points)(b) For n 1 = 1, n 2 = 2.0i , where 1 -≡i , find the reflection 2|| r R ≡. (1 points)(c) For n 1 = 1, n 2 = 1.0 + 2.0i , find the phase shift of the reflected wave relative to the incidencewave. (3 points)一位於y = 0 的平面的左、右分別是折射率為n 1 (實數)、n 2 (可能是複數)的非磁性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