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肿瘤用药 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 格式:docx
- 大小:12.83 KB
- 文档页数:2
西妥昔单抗注射液Cetuximab商品名:爱必妥英文名:Cetuximab Solution for Infusion汉语拼音:Xi Tuo Xi Dan Kang Zhu She Ye【警示语】警告:严重的输液反应。
在大约3%的患者中发生了严重的输液反应,其中一些为致命性的。
注意:因本品目前尚缺乏中国人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故必须在有相关产品应用经验的三级以上医院内(建议在国家临床肿瘤研究基地使用) ,与伊立替康联合用药试用于治疗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经含伊立替康细胞毒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本品必须在有经验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成份】本品每20ml溶液含:活性成分:西妥昔单抗100mg其他成分:氯化钠116.88mg,甘氨酸150.14mg,聚山梨酯80 2mg,一水合柠檬酸42.02mg,氢氧化钠(1M)调节pH值至5.5,注射用水加至20ml。
【性状】本品为注射用无色、澄清、透明溶液。
【适应症】西妥昔单抗用于治疗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RAS基因野生型的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与伊立替康联合用于经含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的患者。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或FOLFIRI(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FU)一线治疗RAS野生型(wt)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或联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用于对伊立替康化疗无效的患者。
与铂类和氟尿嘧啶化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规格】100mg(20ml)/瓶【用法用量】西妥昔单抗必须在有使用抗癌药物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结束后1小时内,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并必须配备复苏设备。
在首次滴注本品之前至少1小时,患者必须接受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药物的预防用药。
建议在在后续治疗中,每次使用本品之前都对患者进行上述预防用药。
本品每周给药一次。
靶向药物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方案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基本信息:中文名西妥昔单抗英文名 Cetuximab别名西妥昔单抗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对照品6-二氨基庚二酸英文别名 IMC 225Hsdb 7454CETUXIMABEGFR antibodyCetuxiMab(C225)Cetuximab - Buffer solutionCAS 205923-56-4化学式 C6484H10042N1732O2023S36分子量 2756.23406存储条件 -20 ℃, dry ice transportation物化性质生物活性 Cetuximab (anti-EGFR)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靶向药物,是EGFR的抑制剂,同时也是人源EGFR单克隆抗体,与EGFR的胞外结合区域相互作用并抑制其受配体刺激;MW:145.781 KD。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基本性质:中文名称:西妥昔单抗(抗EGFR)英文名字:Cetuximab (anti-EGFR)规格:1mg/5mg/其它规格纯度:98.00%形态:固体粉溶解性:<1mg/ml表示微溶或不溶储存:在-20℃下储存3年粉末-80℃,在溶剂中2年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其它热门研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完整(hCG),单克隆抗体(#MBS41062)甲磺酸伊布他莫仑(MK-677),抑制剂(#MBS385144)p16,单克隆抗体(#MBS684198)AFP(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MBS438910)Stigmasterol(Stigmasterin),抑制剂(#MBS386225)α-突触核蛋白,单克隆抗体(#MBS370326)GDC-0449(Vismodegib),抑制剂(#MBS385437)MYPT1,多克隆抗体(#MBS125869)以上,就是有关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的相关介绍。
cetuximab的结构摘要:1.Cetuximab的简介2.Cetuximab的分子结构3.Cetuximab的作用机制4.Cetuximab的应用领域5.Cetuximab的副作用与应对措施正文:Cetuximab(商品名:Erbitux)是一种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结直肠癌等癌症。
自从200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以来,它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Cetuximab的结构、作用机制、应用领域以及副作用和应对措施。
Cetuximab的分子结构:Cetuxi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由人源化IgG1抗体组成。
它通过targeting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发挥作用。
在分子结构上,Cetuximab具有两个主要部分:Fab 区和Fc 区。
Fab 区是与EGFR 结合的部分,具有高度特异性;Fc 区则负责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增强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Cetuximab的作用机制:Cetuximab 通过阻断EGFR 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
正常情况下,EGFR 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在许多癌细胞中,EGFR 信号通路异常活跃,导致细胞过度生长和肿瘤形成。
Cetuximab 结合到EGFR 后,可以阻止配体结合,从而抑制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Cetuximab的应用领域:Cetuximab 主要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在临床应用中,Cetuximab 常常与其他化疗药物或放疗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此外,Cetuximab 还可以用于治疗良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等。
Cetuximab的副作用与应对措施:Cetuximab 的常见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口腔炎、疲劳、恶心、呕吐等。
严重副作用较少见,但需密切关注,如过敏反应、肺炎、心脏毒性等。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索拉非尼 sorafenib制剂与规格:片剂:0.2g适应证: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2.推荐服用剂量为每次0.4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对疑似不良反应的处理包括暂停或减少用量,如需减少剂量,索拉非尼的剂量减为每日一次,每次0.4g,口服。
3.与通过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如伊立替康、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
与华法林合用时应定期检测INR值。
4.目前缺乏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索拉非尼与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因此尚不能明确本品相对介入治疗的优劣,也不能明确对既往接受过介入治疗后患者使用索拉非尼是否有益。
5.TACTICS研究(NCT01217034)证实首次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索拉非尼组获益更佳。
二、瑞戈非尼 regorafenib制剂与规格:片剂:40mg适应证:1.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
2.既往接受过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
3.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VEGF治疗、抗EGFR 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1.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2.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160mg口服,每日一次,建议与食物同服,用药3周停药1周。
基于个人的安全及耐受性考虑,可能需要中断或降低剂量,也可以考虑采用80~120mg 起始剂量逐渐递增。
3.亚洲人群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高血压,同时,还要注意疼痛、乏力、腹泻、食欲下降及进食减少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重度肝功能损伤、出血、胃肠道穿孔及感染;有血栓、栓塞病史者应谨慎使用。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 抗癌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抗癌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利妥昔单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同类型癌症的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一、药理作用利妥昔单抗通过靶向CD20抗原,作用于B淋巴细胞表面,并激活与之结合的免疫细胞,从而诱导细胞相关的免疫毒性。
其抗肿瘤机制包括:1. 诱导细胞凋亡:利妥昔单抗可以直接诱导B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 细胞相关的免疫毒性:利妥昔单抗激活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促进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3. 通过抗体介导的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利妥昔单抗激活免疫系统,使得肿瘤细胞遭受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单核细胞)更多的攻击。
二、临床应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恶性淋巴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对于CD20阳性(CD2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作为DLBCL的一线治疗,同时也可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病例的治疗。
2. 滑膜型大B细胞淋巴瘤(FL):利妥昔单抗可用于FL的一线治疗,也可用于复发或难治性FL的治疗。
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利妥昔单抗可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CD20阳性CLL的患者,利妥昔单抗也可作为首选单药治疗。
4.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利妥昔单抗可用于ITP患者的二线治疗,对于对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尤为适用。
三、疗效与副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利妥昔单抗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有效率约为80%左右。
然而,利妥昔单抗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1. 过敏反应:包括寒战、低血压、皮疹等。
因此,使用利妥昔单抗前需要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以减轻过敏反应的风险;2. 感染:利妥昔单抗可能降低免疫功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及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研究EGFR、KRAS、BRAF基因突变与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是否具有相关性,对患者使用妥昔单抗是否都有效。
结果:临床证实,西妥昔单抗在mCRC的一线及二、三线治疗中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并非所有的mCRC患者均会对西妥昔单抗治疗敏感,临床上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有效率是23%~25%,单药使用客观有效率仅为9%,并伴有腹泻、皮疹和输液反应等毒副反应。
结论:我们需要合适的预测因子来筛选出西妥昔单抗的获益人群,从而在减少毒副反应和治疗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西妥昔单抗的有效性。
标签: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EGFR信号通路1 引言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能够特异性阻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已广泛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治疗。
然而,西妥昔单抗并非适用于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误的使用不仅会延误治疗,更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毒副反应。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IgG单克隆抗体,可与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结合,竞争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和其他配体结合,从而阻断EGFR下游通路,抑制其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EGFR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HER)家族酪氨酸激酶的4个成员(EGFR,erbB2,erbB3,erbB4)之一,参与胞内增殖信号系统,通过激发RAS/RAF/MAPK通路和PI3K/EN/AKT通路来控制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
目前已证实,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ECFR信号的失调可以激活肿瘤细胞增殖、远处转移、肿瘤内血管生成以及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受抑制等生物学行为[2]。
靶向疗法,西妥昔单抗可能会帮助提高头颈部癌患者的放疗效果。
与单独使用放疗相比,西妥昔单抗与放疗联用几乎能够将肿瘤尚未向身体其它部位转移的某种头颈部癌患者的中位存活期提高一倍。
不过对于西妥昔单抗与放疗联用的效果是否优于目前临床的标准疗法(用顺铂化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西妥昔单抗的副作用之一是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类痤疮斑疹。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商品名为爱必
妥)为嵌合单克隆抗体,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静注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及头颈部癌症的治疗。
该药由ImClone Systems开发,在北美地区,由ImClone及施贵宝公司合作推广,在全球其它地区销售权归德国Merck KgaA 所有。
FDA在2004年批准了该药用于结肠直肠癌的治疗。
研究人员认为西妥昔单抗是通过与表达EGFR 的所有细胞,其中也包括亚组“癌细胞”的EGFR 的胞外片断结合,抑制腺病毒结合和受体的激活,由此抑制EGFR的下游信号转导,从而使细胞生长和复制功能受损。
另外西妥昔单抗也在研究中表现出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的作用。
目前西妥昔单抗正面临严峻的竞争挑战,FDA在2006年11月批准了安进公司的帕尼单抗(panitumumab,Vectibix)。
这两种药物的主要差别是前者为IgG 1抗体,而后者为IgG 2抗体。
目西妥昔单抗
关键词:首个在中国上市的靶向单克隆抗体。
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胃癌疗效观察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但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单一的治疗方式很难取得满意的疗效。
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是两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分别具有独特的治疗机制,常用于治疗胃癌以及其他一些恶性肿瘤。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伊立替康(Irinotecan)是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可以干扰肿瘤DNA的拓扑结构,阻止肿瘤细胞DNA复制和修复,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死亡。
本研究旨在探究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治疗组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的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接受最佳支持治疗。
疗程为21天为一周期,治疗组进行6个周期,对照组进行8个周期。
采用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和毒副反应评估标准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化疗方案,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加强随访,探索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胃癌疗效观察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和困扰。
目前,对于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虽然化疗和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情,但是往往不能完全根治。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而言,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靶向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靶向HER2阳性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伊立替康是一种口服的多激酶抑制剂,能够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起到抑制作用。
由于胃癌患者往往存在HER2阳性表达和EGFR基因突变等特点,因此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可以较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的应用,是建立在对肿瘤生物学特点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前景。
针对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结果。
其中一项Phase II的研究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
另一项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EGFR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胃癌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胃癌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尽管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在治疗胃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其在临床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
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等。
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积极的支持治疗和适当的不良反应处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胃癌的方案。
西妥昔单抗治疗可诱发结直肠癌患者肺损伤药物诱发性肺损伤(DLI)在肿瘤化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它可以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由于药物诱发性肺损伤和肿瘤、感染或药物诱发性心力衰竭很难区分,所以药物诱发性肺损伤往往很难诊断。
此外,患者一般会服用多种药物,所以很难确定具体是哪种药物出了问题。
Cetuximab(西妥昔单抗)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可以与EGFR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
西妥昔单抗主要用于EGFR阳性、不可切除性、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CRC)的治疗。
然而,目前尚不确定西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是否同样会出现药物诱发性肺损伤。
为此,日本大阪市近畿大学的Taroh Satoh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日本结直肠癌患者在西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诱发性肺损伤的概率和临床特征,研究结果于2014年9月10号在线发表在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杂志上。
该研究共纳入2006例接受过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他们患有或疑似患有药物诱发性肺损伤。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西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每例药物诱发性肺损伤患者的评估和讨论均由肿瘤医师、胸腔内科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共同完成。
调查结果显示,共计66位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药物诱发性肺损伤。
有24位(1.2%)患者出现西妥昔单抗诱发性肺损伤,其中15位(0.7%)患者的肺损伤程度为3级或更严重。
在这些肺损伤患者中,有14位患者接受了类固醇脉冲治疗。
10位患者死于药物诱发性肺损伤,其中8位患者先前接受过类固醇脉冲治疗。
临床特征分析发现,老年患者、有间质性肺病史患者的药物诱发性肺损伤发病率更高。
然而,药物诱发性肺损伤的发病时间没有明显规律性。
相比晚发性药物诱发性肺损伤患者,药物诱发性肺损伤早发性(西妥昔单抗治疗开始后90天内)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更高。
现在很多种靶向药物都有引起间质性肺炎的可能性,所以在使用是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英文商品名:ERBITUX原产地英文药品名:Cetuximab份子结构名:西妥昔单抗包装规格及销售价:100毫克/50毫升/瓶( 附加过滤器)中文剂型:注射剂100毫克/20毫升/瓶( 免过滤器)计价单位:瓶生产厂家:德国默克里昂制药公司适应症:结肠直肠癌扩大适应症:鼻咽癌, 肺癌西妥昔单抗本品单剂治疗或与化疗、放疗联合治疗时的药动学呈非线性特的增加程度超过剂量的增长倍数。
当剂量从20mg/m2增加到200mg/m2时,清除率(Cl)从0.08L/(m2.h)下降至0.02L/(m2.h),接近2~3L/m2。
本品400mg/m2滴注2小时后,平均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184μg/ml(92~327μg/m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97小时(41~213小时)。
按250mg/m2滴注1小时后,平均Cmax为140μg/ml (120~170μg/ml)。
在推荐剂量下(初始400mg/m2,以后一周范围分别为168~235和41~85μg/ml。
平均t1/2为114小时(75~188小时)。
一项多中心随机Ⅱ期临床对照研究评价了本品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329例EGF受体过度表达的受试者中,206例为男性,平均59岁(26~84岁),58%为结肠癌患者,40%为直肠癌患者,其中63%的患者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治疗无效。
研究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本品和伊立替康联用组218例,本品单用组111例。
本品的初始剂量为一周400mg,随后一周250mg,治疗终点为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伊立替康的使用剂量为每3周350mg/m2,每2周180mg/m2,或第6周4次125mg/m2。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和本品单用组有效率分别为22.9%和10.8%。
疗效平均持续时间,联合治疗组和本品单用组分别为5.7和4.2个月;与本品单用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明显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另一项多中心单组开放性临床研究,评价了138例EGF受体过度表达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本品与伊立替康联用的疗效。
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
西妥昔单抗,亦称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表达的肿瘤治疗药物。
它通过靶向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
癌症的目的。
近年来,西妥昔单抗已经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该疾病的发生与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也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西妥昔单抗的引入,使得结直肠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表明,EGFR在许多结直肠癌患者中都有表达,这使得西
妥昔单抗成为一种针对这种癌症的有力武器。
此外,西妥昔单抗还可以增强化疗的功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可能性。
西妥昔单抗的使用方法是通过静脉注射,通常与其它药物一起使用,例如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
治疗时间因患者不同而异,通常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和药物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
虽然西妥昔单抗的副作用相对较轻,但还是需要特别注意它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例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总的来说,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与化疗相比,它具有更少的副
作用,并且可以被广泛使用。
未来,我们期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妥昔单抗可以成为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重要选择,帮助更多的患者战胜癌症。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cetuximab作为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药物上市。
Cetuximab 是迄今第一个获得批准治疗结肠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瑞士已批准了MerckKgaA公司的抗癌药物Erbitux(cetuximab,西妥昔单抗)(也称C-225),用于对irinotecan (伊立替康)标准疗法不再响应的结肠癌患者。
这是Erbitux在全球的首次获批。
【作用机制】Cetuximab为IgG1单克隆抗体,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止剂。
Cetuximab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表面一种名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蛋白质生长,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减少癌细胞进入正常组织的几率,控制癌细胞的转移,达到抗癌目的。
它虽然不能延长结肠癌患者生命,但是能够部分缩减已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细胞。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同时接受新药和另一种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近23%的人结肠肿瘤不同程度地缩减。
只接受新药治疗的患者中也有约11%的人结肠肿瘤出现缩减。
Cetuximab是一种人和鼠的EGFR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由鼠抗EGFR抗体和人IgG1的重链和轻链的恒定区域组成,Cetuximab可以竞争性的抑制EGF及其它配体的结合,阻断了受体的相关酶的磷酸化,进而抑制细胞生长,诱导调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的生成,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显示ERBITUX可以抑制过度表达EGFR的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对缺乏EGFR表达的人肿瘤细胞则没有抗肿瘤活性,此外还发现Cetuximab 与化疗联合应用要优于单独化疗。
>【药代动力学】【适应症】晚期结肠癌肺癌【禁忌症】【用法与用量】intravenous use only联合OXALIPLATIN的方案:Cetuximab 400 mg/m2 loading one dose week #1 of cycle #1250 mg/m2 weekly starting on week #2andoxaliplatin 85 mg/m2 dl,LV 200 mg/m2, d1 & d2,5-FU 400 mg/m2 bolusthen 600 mg/m2 CI (22 hours)d1 & d2 (FOLFOX4)every 2 weeks【不良反应】最常见的非血液毒性包括痤疮状皮疹,感染及疲劳。
西妥昔单抗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西妥昔单抗商品名称:_____【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西妥昔单抗。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以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规格】_____【用法用量】1、转移性结直肠癌在开始治疗前,应进行 KRAS 基因状态检测。
KRAS 野生型的患者适用西妥昔单抗治疗。
推荐初始剂量为 400mg/m²,静脉输注,输注时间约120 分钟。
此后每周250mg/m²,静脉输注,输注时间约60 分钟。
2、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初始剂量为 400mg/m²,静脉输注,输注时间约 120 分钟。
此后每周 250mg/m²,静脉输注,输注时间约 60 分钟。
【不良反应】使用西妥昔单抗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如痤疮样皮疹、皮肤干燥、瘙痒、甲沟炎等;还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如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
此外,可能会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以及血液学毒性,如白细胞减少、贫血等。
皮肤反应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第 1-2 周出现,多数为轻至中度。
对于皮肤反应,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阳光直射,并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输液反应可能在首次输注时发生,也可能在后续输注时出现。
在输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输液反应、呼吸困难、心脏功能异常等,应立即停止使用西妥昔单抗,并进行积极的治疗。
【禁忌】对本品活性成份或其它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在使用西妥昔单抗之前,应告知医生患者的过敏史、疾病史和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2、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3、患者在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4、对于有眼部疾病史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眼部症状。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制剂与规格:注射液:100mg(20ml)/瓶
适应证:用于治疗表达EGFR、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与伊立替康联合用于经含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的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
1.用药前必须使用经过验证的方法检测RAS基因状态,RAS基因野生型是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先决条件,本品不用于治疗RAS基因突变型或RAS状态不明的患者。
2.转化性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肝转移和/或肺转移,潜在可切除,可选择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AS野生型)。
3.姑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RAS野生型)一、二线治疗,尤其是左半肠癌患者,可选择西妥昔单抗+化疗。
对一、二线治疗中没有使用西妥昔单抗的患者(RAS野生型),可选择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化疗。
4.如果初始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在二线或者随后的治疗中均不应再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
5.本品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此类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避光。
轻至中度皮肤毒性反应无需调整剂量,发生重度皮肤毒性反应者,应酌情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