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服务器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7
web服务器功能web服务器是用于接收和处理客户端请求,并向客户端提供网页或其他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或设备。
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收和解析HTTP请求:web服务器能够接收来自客户端的HTTP请求,并对请求进行解析,获取请求的方法、URL、请求头信息等。
2. 处理请求并生成响应:根据客户端的请求,web服务器会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或脚本来生成响应。
处理程序可以是静态文件,也可以是动态生成内容的脚本。
通过执行脚本,web服务器可以生成页面、动态内容或者执行其他操作。
3. 静态文件服务:web服务器可以直接提供静态文件,如HTML、CSS、JavaScript、图片、视频等,使用户能够直接访问这些资源。
4. 动态内容生成:如果客户端请求的内容是动态生成的,web 服务器会执行相应的脚本或程序来生成动态内容。
这些脚本可以是服务器端脚本,如PHP、Python、Java等,也可以是客户端脚本,如JavaScript。
5. 缓存管理:web服务器可以缓存已经生成的响应,以减轻服务器的负载,提高响应速度。
缓存可以是客户端缓存或服务器端缓存,可以基于时间、内容或其他的规则。
6. 用户会话管理:web服务器可以利用会话技术来管理用户的状态。
会话可以用于跟踪用户的登录状态、购物车信息等。
web服务器可以使用Cookie、Session等技术来实现会话管理。
7.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web服务器可以通过安全认证、访问控制列表等方法来保护服务器资源的安全性。
它可以限制某些资源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避免恶意攻击等。
8. 日志记录和统计:web服务器会记录客户端请求和服务器响应的相关信息,如访问日志、错误日志等。
这些日志可以用于分析访问情况、优化服务器性能等。
总的来说,web服务器的功能是接收并处理客户端请求,提供网页或其他资源,并维护服务器的安全性和性能,从而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访问体验。
WEB服务器建立、管理和使用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WEB服务器成为了企业和个人的重要工具,它为用户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服务。
因此,建立、管理和使用WEB服务器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WEB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和利用这一技术。
二、WEB服务器的建立1. 硬件要求建立WEB服务器首先需要考虑硬件要求。
一般而言,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应当足够强大,包括高速处理器、大内存和大容量硬盘等。
此外,服务器还应具备良好的网络连接能力,以确保服务器能够快速响应用户请求。
2. 操作系统选择WEB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选择是关键,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Server、Linux等。
在选择操作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水平来决定。
一般而言,Linux操作系统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适合用于建立WEB服务器。
3. WEB服务器软件WEB服务器软件是建立WEB服务器的核心组件,常用的WEB服务器软件有Apache、Nginx等。
在选择WEB服务器软件时,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水平来决定。
Apache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WEB服务器软件之一,具有稳定性好、免费开源等优点。
4. 域名和IP地址在建立WEB服务器时,还需要考虑域名和IP地址的问题。
域名是用户访问服务器的网址,而IP地址则是服务器在互联网上的唯一标识。
通过购买域名和申请IP地址,用户可以将其与WEB服务器相连,以便用户能够直接访问。
三、WEB服务器的管理1. 安全性管理WEB服务器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护服务器免受各种威胁和攻击,用户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例如,定期更新服务器软件和操作系统,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都是常用的安全管理措施。
2. 负载均衡WEB服务器的负载均衡是管理服务器性能的重要手段。
当服务器面临大量访问请求时,负载均衡可以将请求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上,以提高服务器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常用的负载均衡方法有硬件负载均衡和软件负载均衡。
web服务的工作流程
Web服务的工作流程。
Web服务是指通过网络进行交互的一种服务,它可以为用户提
供各种功能和信息。
它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客户端发送请求,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或点击链接,客
户端(通常是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请求中包括了用户需要
的资源或服务的信息,比如网页、图片、视频等。
2. 服务器接收请求,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后,开始
处理这个请求。
服务器通常会根据请求的内容和类型来确定如何处
理这个请求。
3. 处理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的内容和类型,可能需要进行数
据库查询、数据处理、业务逻辑处理等操作,以生成需要的响应。
4. 生成响应,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会生成一个包含所需资源
或服务的响应。
这个响应可能是一个网页、一段数据、一个文件等。
5. 发送响应,服务器将生成的响应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后进行解析和显示。
如果是网页,浏览器会根据响应的内容来渲染页面并呈现给用户。
6. 客户端显示响应,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后,根据其内容进行显示。
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中看到所需的网页、图片、视频等。
整个流程中,涉及到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请求的处理和响应的生成等环节。
通过这些步骤,Web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信息,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
这也是Web服务能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原因之一。
在博途中怎样使⽤Web服务器的⽅法执⾏S7-1200S7-1500固件更新在STEP 7 (TIA Portal)中怎样使⽤Web 服务器的⽅法执⾏S7-1200/S7-1500 固件更新?S7-1200 CPU 固件版本V3.0及以上,S7-1500 CPU 固件版本1.1及以上起可以使⽤集成的Web服务器进⾏固件更新。
说明S7-1200 CPU 固件版本V3.0及以上,S7-1500 CPU 固件版本1.1及以上起可以使⽤集成的Web服务器进⾏固件更新。
为了执⾏固件更新功能,需要在STEP 7 (TIA Portal) 中对CPU进⾏以下配置:1.使能CPU的Web服务器1. 在项⽬导航中,右键点击PLC ⽂件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条⽬。
2. 在CPU 属性的导航区域点击“Web服务器”,在右边窗⼝“常规”选项卡下激活“启⽤模块上的Web服务器”选项。
图. 012.配置Web服务器⽤户(固件版本<4.0的S7-1200 CPU 不需要)1. 在Web服务器的属性中选择“⽤户管理”。
2. 输⼊⽤户名和密码为⽤户登录做准备。
3. 通过下拉菜单打开访问级别4. 选择访问级别中的“⽤户已授权...”“执⾏固件更新”。
5. 点击“绿⾊核对标记”确认并点击“确认”关闭对话框6. 保存编译设备组态并下载程序到CPU。
图. 023.执⾏固件更新1. 解压缩固件⽂件到硬盘的⼀个⽬录下2. 启动IE 浏览器并在地址栏输⼊CPU 的IP 地址3. 如需要,使⽤2.2设置的⽤户名和密码进⾏登录4. 打开“模块信息”菜单5. 选择CPU的站点名称(这⾥为: "S7-1200 station_1").6. 标记CPU所占槽7. 打开“固件”选项卡8. 使⽤“浏览...”按钮引导进⼊存放在硬盘上的更新⽂件的⽬录,在"FWUPDATE.S7S"⽂件夹中选中扩展名为".upd" 的⽂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web服务器使用的默认端口号是篇一:常用默认端口号常用默认端口号网络层---数据包的包格式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字段叫做协议号。
比如在传输层如果是Tcp连接,那么在网络层Ip 包里面的协议号就将会有个值是6,如果是uDp的话那个值就是17---传输层。
传输层---通过接口关联(端口的字段叫做端口)---应用层。
用netstat–an可以查看本机开放的端口号。
代理服务器常用以下端口:(1).hTTp协议代理服务器常用端口号:80/8080/3128/8081/9080(2).socKs代理协议服务器常用端口号:1080(3).FTp(文件传输)协议代理服务器常用端口号:21(4).Telnet(远程登录)协议代理服务器常用端口:23hTTp服务器,默认的端口号为80/tcp(木马executor 开放此端口);hTTps(securelytransferringwebpages)服务器,默认的端口号为443/tcp443/udp;Telnet(不安全的文本传送),默认端口号为23/tcp(木马TinyTelnetserver所开放的端口);FTp,默认的端口号为21/tcp(木马DolyTrojan、Fore、InvisibleFTp、webex、wincrash和bladeRunner所开放的端口);TFTp(TrivialFileTransferprotocol),默认的端口号为69/udp;ssh(安全登录)、scp(文件传输)、端口重定向,默认的端口号为22/tcp;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e-mail),默认的端口号为25/tcp(木马Antigen、emailpasswordsender、haebucoceda、shtrilitzstealth、winpc、winspy都开放这个端口);pop3postofficeprotocol(e-mail),默认的端口号为110/tcp;webLogic,默认的端口号为7001;webshpere应用程序,默认的端口号为9080;webshpere管理工具,默认的端口号为9090;Jboss,默认的端口号为8080;TomcAT,默认的端口号为8080;wIn20XX远程登陆,默认的端口号为3389;symantecAV/Filterformse,默认端口号为8081;oracle数据库,默认的端口号为1521;oRAcLeemcTL,默认的端口号为1158;oraclexDb(xmL数据库),默认的端口号为8080;oraclexDbFTp服务,默认的端口号为2100;mssQL*seRVeR数据库server,默认的端口号为1433/tcp1433/udp;mssQL*seRVeR数据库monitor,默认的端口号为1434/tcp1434/udp;QQ,默认的端口号为1080/udp 篇二:常用默认端口号常用默认端口号网络层---数据包的包格式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字段叫做协议号。
web服务器的工作机制web服务器是指运行在服务器上的软件或硬件系统,用于接收、处理和响应客户端的HTTP请求。
它是实现Web服务的关键组件之一,负责将网页文档或其他资源发送给客户端,并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web服务器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接收请求:当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时,web服务器首先接收到这个请求。
这个请求可能是通过浏览器、移动应用程序或其他HTTP客户端发送的。
2. 解析请求:web服务器对接收到的请求进行解析,提取出请求中的各个部分,包括请求方法、URL、请求头、请求体等。
3. 处理请求:在解析请求的基础上,web服务器根据请求的内容和服务器的配置进行处理。
这个处理过程可能包括验证用户身份、访问权限控制、请求转发等。
同时,web服务器还会根据请求的URL 确定要访问的资源。
4. 获取资源:在确定要访问的资源后,web服务器会从磁盘或内存中读取相应的资源文件。
这些资源文件可以是HTML页面、CSS样式表、JavaScript脚本、图片、视频等。
5. 组装响应:web服务器根据请求和获取到的资源,组装成一个HTTP响应。
响应包括响应头和响应体两部分。
响应头包含了一些元信息,如响应状态码、响应长度、响应类型等。
响应体包含了要发送给客户端的实际内容。
6. 发送响应:一旦HTTP响应被组装完成,web服务器就会将其发送回客户端。
这个过程中,服务器会将响应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给客户端。
在传输过程中,web服务器会使用TCP/IP 协议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7. 完成响应:当web服务器将整个HTTP响应发送完成后,它会等待客户端的下一个请求。
在等待期间,web服务器可以选择保持与客户端的连接,以便更快地响应后续的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web服务器通常是多线程或多进程的,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它使用队列等数据结构来管理请求,以便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此外,web服务器还可以通过缓存、负载均衡等技术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在STEP 7 (TIA Portal)中怎样使用Web 服务器的方法执行S7-1200/S7-1500 固件更新?S7-1200 CPU 固件版本V3.0及以上,S7-1500 CPU 固件版本1.1及以上起可以使用集成的Web服务器进行固件更新。
说明S7-1200 CPU 固件版本V3.0及以上,S7-1500 CPU 固件版本1.1及以上起可以使用集成的Web服务器进行固件更新。
为了执行固件更新功能,需要在STEP 7 (TIA Portal) 中对CPU进行以下配置:1.使能CPU的Web服务器1. 在项目导航中,右键点击PLC 文件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条目。
2. 在CPU 属性的导航区域点击“Web服务器”,在右边窗口“常规”选项卡下激活“启用模块上的Web服务器”选项。
图. 012.配置Web服务器用户(固件版本<4.0的S7-1200 CPU 不需要)1. 在Web服务器的属性中选择“用户管理”。
2.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为用户登录做准备。
3. 通过下拉菜单打开访问级别4. 选择访问级别中的“用户已授权...”“执行固件更新”。
5. 点击“绿色核对标记”确认并点击“确认”关闭对话框6. 保存编译设备组态并下载程序到CPU。
图. 023.执行固件更新1. 解压缩固件文件到硬盘的一个目录下2. 启动IE 浏览器并在地址栏输入CPU 的IP 地址3. 如需要,使用2.2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4. 打开“模块信息”菜单5. 选择CPU的站点名称(这里为: "S7-1200 station_1").6. 标记CPU所占槽7. 打开“固件”选项卡8. 使用“浏览...”按钮引导进入存放在硬盘上的更新文件的目录,在"FWUPDATE.S7S"文件夹中选中扩展名为".upd" 的文件。
9. 点击“运行更新”开始升级10. 确认操作模式转换为“STOP”来执行升级11. 在升级期间不要离开CPU的Web页面!12. 当固件被成功下载到CPU后会出现一条响应的信息,点击“确认”使CPU进入到RUN模式图. 03创建环境本FAQ中的相关截图用STEP 7 (TIA Portal) V14创建.进一步信息FAQ "Where do you find the latest operating system updates (firmware) for SIMATIC S7-1200 controllers?"FAQ "What additions are included in the firmware changes of the S7-1200 controllers?"FAQ "Why can you not access the web server of the S7-1200 CPU firmware V4.1?"FAQ "Where do you find the latest firmware for the SIMATIC S7-1500 CPU and which SMC do you need for an Offline Update?"附加关键字固件更新,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1. 介绍在互联网应用中,WEB服务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负责接收用户的HTTP请求并向客户端提供响应。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步骤。
2. 准备工作在安装和配置WEB服务器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服务器操作系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Linux等。
- 确定WEB服务器软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WEB服务器软件,如Apache HTTP Server、Nginx、Microsoft IIS等。
- 确定硬件要求: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服务器硬件配置要求,如CPU、内存、磁盘空间等。
3. 安装操作系统根据选择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按照操作系统厂商提供的安装指南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
4. 安装WEB服务器软件根据选择的WEB服务器软件,按照软件开发者提供的安装指南进行WEB服务器软件的安装。
5. 配置基本设置5.1 网络设置- 配置服务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信息。
- 配置DNS服务器地址,以便服务器能够解析域名。
5.2 防火墙设置- 配置服务器的防火墙规则,允许外部访问WEB服务器的相关端口。
5.3 主机名设置- 配置服务器的主机名,以便能够通过域名访问WEB服务器。
6. 配置WEB服务器6.1 配置文件位置- 根据不同的WEB服务器软件,找到配置文件的位置,通常位于安装目录下的conf文件夹中。
6.2 虚拟主机配置- 配置虚拟主机,使得一个WEB服务器可以承载多个网站。
- 配置虚拟主机的域名、文档根目录、日志文件等。
6.3 SSL/TLS证书配置- 配置SSL/TLS证书以实现HTTPS协议的安全访问。
- 获取SSL/TLS证书,配置证书文件和私钥文件的路径。
6.4 URL重写配置- 配置URL重写规则,以实现网站的URL美化和重定向。
6.5 反向代理配置- 配置反向代理,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转发给后端服务器处理。
web服务的工作流程
Web服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技术,通过使用HTTP协议来传输数据和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它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客户端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
这个请求包含了客户端想要获取的资源的URL以及其他必要的参数。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开始处理。
接下来,服务器根据请求中的URL和参数,决定要执行的操作。
这可以是读取数据库、调用其他服务或生成动态内容等。
服务器通过应用程序来处理请求,并生成响应。
然后,服务器将生成的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这个响应包含了HTTP 状态码、响应头和响应体。
HTTP状态码表示请求的处理结果,比如200表示成功,404表示资源未找到等。
响应头包含了一些元数据,比如响应的内容类型和长度等。
响应体则包含了实际的数据。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根据响应的内容进行处理。
这可以是展示网页内容、保存数据或执行其他操作等。
需要注意的是,Web服务可以是无状态的,也可以是有状态的。
无状态的Web服务不会保存客户端的状态信息,每次请求都是独立的。
有状态的Web服务会保存客户端的状态信息,以便在后续的请求中使用。
总结一下,Web服务的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生成响应,客户端接收响应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通过这样的流程,Web服务可以实现各种功能,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使用web服务的流程1. 理解web服务Web服务是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使用标准化的HTTP协议进行通信。
通过Web服务,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2. 确定需求在使用web服务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我们的需求,包括需要使用的功能和数据。
这将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web服务和相应的接口。
3. 搜索web服务接下来,我们需要搜索可用的web服务,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或者专门的web服务目录。
在搜索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来筛选并找到最适合的web服务。
4. 阅读文档在找到合适的web服务之后,我们需要仔细阅读相应的文档。
文档提供了web服务的详细信息,包括接口使用说明、参数列表、返回值及错误处理等。
5. 获取API密钥有些web服务需要API密钥才能使用,所以在使用之前需要注册并获得API密钥。
一般来说,注册和获取API密钥的过程会在文档中有详细说明。
6. 进行身份验证在使用web服务之前,我们可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这可以通过在请求中包含我们的API密钥或者使用其他的身份验证机制来实现。
7. 构建请求构建请求是使用web服务的关键步骤之一。
我们需要根据接口文档中的示例和要求,构建请求,并包含必要的参数和数据。
8. 发送请求发送请求是使用web服务的下一步。
我们可以使用语言特定的库或者工具来发送HTTP请求,如cURL、Postman等。
我们需要确保请求已经正确发送到web服务端。
9. 处理响应一旦我们发送了请求,web服务将返回响应。
我们需要处理响应以获取返回的数据。
响应通常是一个包含数据的JSON或XML格式的文档。
10. 解析数据接下来,我们需要解析响应中的数据。
根据返回的格式,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库或工具来解析数据,如JSON解析器或XML解析器。
11. 处理错误在使用web服务的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当我们收到错误响应时,我们需要根据文档中的错误代码和说明来处理错误。
Web服务器使用指南1、安装【安装MySQL数据库】1 拷贝MySQL-client-community-5.1.49-1.rhel5.i386.rpmMySQL-server-community-5.1.49-1.rhel5.i386.rpm到/home/mysql/ 下2 安装MySQL服务输入命令rpm -ivh MySQL-server-community-5.1.49-1.rhel5.i386.rpm输入命令rpm -ivh MySQL-client-community-5.1.49-1.rhel5.i386.rpm查看是否安装成功输入命令mysql -u root显示如下Welcome to the MySQL monitor. Commands end with ; or \g.Your MySQL connection id is 1Server version: 5.1.49-community MySQL Community Server (GPL)Copyright (c) 2000, 2010, Oracle and/or its affiliates. All rights reserved.This software comes with ABSOLUTELY NO WARRANTY. This is free software,and you are welcome to modify and redistribute it under the GPL v2 licenseType 'help;' or '\h' for help. Type '\c' to clear the current input statement.mysql>说明安装成功输入quit 回车退出mysql命令状态。
3 设置root用户密码输入命令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tvlink'4 通过命令行设置字符集输入命令cp /usr/share/mysql/f /etc/f ,可以拷贝f其到/etc下,命名为f手动编辑f文件,修改如下(行结尾有”//新增加的“是新添加的行)# Example MySQL config file for medium systems.## This is for a system with little memory (32M - 64M) where MySQL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or systems up to 128M where MySQL is used together with# other programs (such as a web server)## You can copy this file to# /etc/f to set global options,# mysql-data-dir/f to set server-specific options (in this# installation this directory is /var/lib/mysql) or# ~/f to set user-specific options.## In this file, you can use all long options that a program supports.# If you want to know which options a program supports, run the program# with the "--help" option.# The following options will be passed to all MySQL clients[client]#password = your_passwordport = 3306socket = /var/lib/mysql/mysql.sockdefault-character-set=gbk //新增加的# Here follows entries for some specific programs# The MySQL server[mysqld]port = 3306socket = /var/lib/mysql/mysql.sockskip-lockingkey_buffer_size = 16Mmax_allowed_packet = 1Mtable_open_cache = 64sort_buffer_size = 512Knet_buffer_length = 8Kread_buffer_size = 256Kread_rnd_buffer_size = 512K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8Mdefault-character-set=gbk //新增加的default-storage-engine=InnoDB //新增加的修改成支持事务的数据库引擎set-variable=max_connections=1000 //新增加的设置数据库的最大连接数skip-name-resolve //新增加的取消mysql反向解析# Don't listen on a TCP/IP port at all. This can be a security enhancement,# if all processes that need to connect to mysqld run on the same host.# All interaction with mysqld must be made via Unix sockets or named pipes.# Note that using this option without enabling named pipes on Windows# (via the "enable-named-pipe" option) will render mysqld useless!##skip-networking# Replication Master Server (default)# binary logging is required for replicationlog-bin=mysql-bin# binary logging format - mixed recommendedbinlog_format=mixed# required unique id between 1 and 2^32 - 1# defaults to 1 if master-host is not set# but will not function as a master if omittedserver-id = 1# Replication Slave (comment out master section to use this)## To configure this host as a replication slave, you can choose between# two methods :## 1) Use the CHANGE MASTER TO command (fully described in our manual) -# the syntax is:##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host>, MASTER_PORT=<port>,# MASTER_USER=<user>, MASTER_PASSWORD=<password> ;## where you replace <host>, <user>, <password> by quoted strings and# <port> by the master's port number (3306 by default).## Example:##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25.564.12.1', MASTER_PORT=3306, # MASTER_USER='joe', MASTER_PASSWORD='secret';## OR## 2) Set the variables below. However, in case you choose this method, then# start replic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even unsuccessfully, for example# if you mistyped the password in master-password and the slave fails to# connect), the slave will create a file, and any later# change in this file to the variables' values below will be ignored and# overridden by the content of the file, unless you shutdown# the slave server, delete and restart the slaver server.# For that reason, you may want to leave the lines below untouched# (commented) and instead use CHANGE MASTER TO (see above)## required unique id between 2 and 2^32 - 1# (and different from the master)# defaults to 2 if master-host is set# but will not function as a slave if omitted#server-id = 2## The replication master for this slave - required#master-host = <hostname>## The username the slave will use for authentication when connecting # to the master - required#master-user = <username>## The password the slave will authenticate with when connecting to # the master - required#master-password = <password>## The port the master is listening on.# optional - defaults to 3306#master-port = <port>## binary logging - not required for slaves, but recommended#log-bin=mysql-bin# Point the following paths to different dedicated disks#tmpdir = /tmp/#log-update = /path-to-dedicated-directory/hostname#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if you are using InnoDB tables#innodb_data_home_dir = /var/lib/mysql/#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M:autoextend#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var/lib/mysql/# You can set .._buffer_pool_size up to 50 - 80 %# of RAM but beware of setting memory usage too high#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6M#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2M# Set .._log_file_size to 25 % of buffer pool size#innodb_log_file_size = 5M#innodb_log_buffer_size = 8M#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50[mysqldump]quickmax_allowed_packet = 16Mdefault-character-set=gbk //新增加的[mysql]no-auto-rehashdefault-character-set=gbk //新增加的# Remove the next comment character if you are not familiar with SQL#safe-updates[myisamchk]key_buffer_size = 20Msort_buffer_size = 20Mread_buffer = 2Mwrite_buffer = 2Mdefault-character-set=gbk //新增加的[mysqlhotcopy]interactive-timeoutdefault-character-set=gbk //新增加的保存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