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设的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45.42 KB
- 文档页数:3
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为了有效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和改善情况,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原则和具体指标,并讨论评估结果的应用。
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可以直观地反映城市环境质量,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评估结果可以帮助识别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指引。
此外,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还能促进城市间经验交流和绩效比较,推动城市间的环保竞争和协作。
在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评估指标应基于充分的科学依据,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其次是全面性原则,评估指标应覆盖城市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如空气质量、水质、景观质量等。
再次是可持续性原则,评估指标要能反映出城市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趋势和可持续性。
最后是可对比性原则,评估指标要具备可比较性,使得不同城市的评估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和借鉴。
根据以上原则,可以建立一套综合性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首先,空气质量指标可以考虑包括PM2.5和PM10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等方面,以反映城市大气污染状况。
其次,水质指标可以考虑包括水源地保护、水体污染物浓度、水环境治理等方面,以反映城市水质的优劣程度。
再次,生态景观指标可以考虑包括绿地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以反映城市生态景观的质量。
此外,还可以考虑包括噪声、土壤质量、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指标,以全面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
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评估结果可以在政府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目标的制定和环境管理政策的调整。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在企业和社会层面推动环境保护行动,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建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为了有效衡量和监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展,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建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制定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计划。
环境保护旨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满足当代需求,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权益。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量化和指导各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二、建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性1. 评估环境状况:通过指标体系可以对环境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
这有助于发现环境问题的特征和趋势,为制定环保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环境效益:指标体系还可以评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效益。
例如,可以通过衡量减排效果、资源利用效率等来评价政府和企业的环保行动是否取得预期的成果。
3. 促进国际合作:建立标准化的指标体系有助于不同国家间的比较和合作。
各国可以在共同的指标体系下交流和分享经验,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三、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及关键指标1. 确定指标范围:首先需要明确指标体系的范围,包括要评估的环境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方面。
典型的环境领域包括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而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
2. 选择关键指标:在确定了指标范围后,需要选择关键指标进行衡量。
例如,空气质量可以用PM2.5浓度、二氧化碳排放等进行评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用GDP增长率、资源消耗强度等指标来衡量。
3. 制定评估方法:每个指标需要有明确的评估方法和数据来源,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当今时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进程在不断的加剧,这样就促使土地资源在不断的减少,继而就越来越宝贵,所以一定要科学有有效的对土地规划环境进行评价,并且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才能保证土地得到最大的利用和优化。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标签: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一、前言现阶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完善,要想发展既要注重速度和数量,还要充分的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一定要重视土地规划的利用,这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各大城市在进行土地规划的时候,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样就需要对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进行有效的评价,并且还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从而就能防止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生态出现破坏,从而促进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在林木业中,所谓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说在规划的区域之内对生态环境现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随后在实施完土地利用规划之后,对可能造成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预测以及评价,最后提出一系列预防和减轻不好环境影响的措施,并且对其进行跟踪监测。
同时这是一种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他不仅能够在进行方案规划的时候,参与进来,还能够尽早的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方向进行考虑个分析规划方案,可能引发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从而就能够很大程度的对规划方案进行改善。
除此之外,在进行规划方案实施之后,重点不在于如何减少不利因素對环境的影响,而是要从根源出发,尽可能的减少不利影响。
三、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进行指标体系构建的时候,遵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其一,科学性原则,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科学性的原则,并且还要选择一些可以直接反应土地规划的影响因素,这样就能够直接的影响环境;其二,代表性原则,构建的评价体系一定要对土地规划与利用方式进行直接的反应,并且还要直接的影响环境;其三,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一定要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例如:容易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信息;其四,构建的评价体系层次要分明,并且要逐步对影响因素进行评定,从而就能够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环境保护指标提升计划方案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我们加强环境治理。
本文将提出环境保护指标提升计划方案。
一、背景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空气、水质和土壤质量等都受到严重的污染,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面临着破坏和退化的风险。
这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环境保护指标的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思路与方法1. 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政府应该对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行为进行惩罚和奖励。
加强对环境保护法规实施的监督力度,并对规定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2.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广可再生能源,促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在城市中建设光伏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 增加绿色空间: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绿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可以通过政府投资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公园、花园、广场等绿化项目。
4. 建立环保基础设施:建立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
同时,加强对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物质的管控,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发掘环保产业的发展潜力,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还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环境保护服务。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具体指标:针对空气质量、水质、土壤、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制定具体的环保指标。
2. 建设监测系统:建立环境监测系统,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监测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
3. 制定计划: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计划,包括制定治理方案、实施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等,并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4. 推进实施: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政策引领和监管压力都需要积极参与,不断推进环保行动。
5. 评估效果:建立环保评估指标体系,对环保计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四、预期效果实施环境保护指标提升计划,可以有效推动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
城市环境建设建议书范文尊敬的领导:我是某个城市的一名普通居民,对城市环境建设非常关注。
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向您提出以下建议,请您审阅:一、加强垃圾处理和分类城市垃圾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洁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建议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力度,提高垃圾分类的普及率,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和支持垃圾分类。
同时,加强对垃圾处理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推进绿化环境建设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议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增加绿化植被的种植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到绿化活动中,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应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城市环境质量的状况,建议建立健全城市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环境监测的频率和精度。
同时,积极推进环境治理工作,加大力度解决空气质量差、水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改善交通状况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居民的重要问题。
建议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网络,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推广无车日活动,鼓励居民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此外,建议加强交通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停车、交通事故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素质。
五、倡导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是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
建议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步行、骑行等,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同时,推广节能减排科技成果,引导居民使用节能环保的家电和汽车,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
六、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和行动力的重要途径。
建议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开展环保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企业需要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以下是一个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建议。
1.确定环境目标:首先,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环境目标,例如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优化废物处理等。
目标应该可衡量、可追踪,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制定指标:根据确定的环境目标,制定相应的指标来衡量和评估企业的环境绩效。
指标应该具备简洁、可衡量、可操作的特点,例如碳排放量、能源消耗单位产值、废物处理费用等。
3.制定计划:为了实现环境目标,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
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措施和行动,例如改进生产工艺、引入节能设备、推广环保意识等。
4.监控和评估: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定期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以评估环境绩效和达成情况。
监控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外部检查和第三方评估等方法进行。
5.反馈和改进:基于监控结果,企业应及时对环境目标进行反馈和改进。
如果发现目标无法达成或存在问题,应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及时调整计划和指标。
6.沟通和报告:企业应公开和沟通自己的环境目标和绩效,与利益相关方共享信息。
可以通过环境报告、网站公示、社会媒体等方式进行。
7.持续改进:环境目标的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不断跟踪和分析环境绩效,寻求创新和改进的机会,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通过有效的环境目标指标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环境绩效,降低环境风险,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够为社会和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提出改善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尊敬的读者:为了提出改善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建议,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教育宣传。
这些方面在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环境建设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资源利用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利用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和土地。
我们应该鼓励民众使用节能设备,比如LED灯和节水器。
此外,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限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此举不仅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 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从源头上预防污染。
加强大气、水、土壤和噪音等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应建立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确保其排放达标。
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3. 政策制定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确保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全面推进。
政府还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机构,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管。
此外,为了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减税、奖励和补贴等。
4. 教育宣传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宣传,培养全民参与环境建设的意识。
政府可以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
学校也应将环境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媒体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报道环保案例和经验,引导公众关注环境建设和管理问题。
综上所述,改善环境建设和管理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制定合适的政策和加强教育宣传,我们可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对改善环境建设和管理有所帮助。
谢谢阅读!注:此文章是按照建议书的格式写成的。
对于环保体系建设的建议环保体系建设的建议如下:1.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建议政府加大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环境法律的有效实施。
2. 提高环境监测和评估的能力。
建议加强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排放情况的评估,确保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强化环境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执法力度。
建议加强环境监管部门的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法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有效威慑。
4.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
建议政府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鼓励企业投资环保设施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5.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
建议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从小学开始就加入环境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养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同时,加强环境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6. 推动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建议加大对环保科技的投入力度,支持环保科技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推动环保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7. 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
建议加强环境保护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形成多方参与的格局。
8. 加强国际环保合作。
建议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环保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和有效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9. 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
建议政府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环保产业,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0. 加强环保志愿者的培养和组织。
建议加强对环保志愿者的培训和组织,发挥志愿者在环保宣传、监督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社会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文章编号:167121742(2003)0320303203关于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设的建议靳小兵(四川省气象环境评价中心,四川成都610072)摘要:提出了进行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即规划内容、规划选址、规划布局、规划配套的环保和公共设施、环境容量、预测评价、环保措施等7个指标,并对规划环评的意义、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实例论述了气象部门在进行规划环评时的优势所在。
关 键 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X 820.3 文献标识码:B1 引言[1]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起草到通过,历时4年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简称评价法)将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
《评价法》是我国环境法规最为重大的进展,这部法律力求从决策的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项目评价进入战略评价,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法规步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增多而日益显现。
我国是最早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经过近三十年的环评实践,有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法规也逐步成熟、配套,为防止建设项目的污染和保护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对规划环评则很少涉及,很不成熟。
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同建设项目相比,政府一些政策和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更广,历时更久,而且影响发生之后更难处置。
因此,环境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根本上控制生态问题的产生,把环境问题堵截在行动之前,从而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可靠的保障。
这样,规划环评的问题也就自然提上了议事日程且十分紧迫。
《评价法》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规划环评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而过去对规划环评开展很少,因此,如何理解《评价法》,如何作好规划环评,是整个环评界面临和正在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对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抛砖引玉,共同探索作好规划环评的内容与方法。
2 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索[2]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国家加强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我们就指标体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据《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在《评价法》中提到的“规划”,应该是政府的行政文件。
未来该区域的发展将依据该规划文件所确定的方向和内容,该文件规定的内容将对未来区域内环境问题带来重大影响(如六五期间发展乡镇企业的规划)。
收稿日期:2003206225第18卷第3期2003年9月成 都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学 报JOURNA L OF CHE NG DU UNIVERSITY OF INFORM ATION TECH NO LOGY V ol.18N o.3Sep.2003403成 都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第18卷 规划环评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资源怎样合理开发利用、产业制定的政策法规引起的环保问题。
我们认为,规范环评技术评估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应包括规划内容、规划选址、规划布局、规划配套的环保和公共设施、环境容量、预测评价、环保措施等7个方面。
2.1 规划内容应该从各行政区域内不易产生环境问题,先进性、区域平衡性、可持续发展性、符合清洁生产工艺(己立法)等方面来进行规划,避免因规划造成未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应该从环保的观点对产业结构调整上作出指导;如六五期间发展乡镇企业目前带来的产业问题和环境污染、城市发展对城市热岛理象的改变、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进而产生生态影响,材料(塑料袋、饭盒)造成的白色污染等。
2.2 规划选址应该按不易对外环境产生污染和生态破坏、外环境也对本规划区域不宜产生环境影响原则,综合考虑多种资源因素,如大型破坏型水利工程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地址条件改变,污染性企业处于敏感点上风上水、大型区域性开发带来的地下水位下降、人居和生态适宜性改变等问题,主要考虑的污染因素为:大气污染、水资源和水环境污染、固废污染、噪声污染/生态适宜性、水土保持、农业环境保护。
2.3 规划布局根据环评经验,政府规划内部布局必须经过环保论证,主要是规划内部各项目之间考虑环保因素的布局合理性分析,重点考虑规划区域内部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外环境的影响、外环境对规划区域的影响等。
2.4 规划配套的环保和公共设施规划环评必须提出规划区域或规划发展方向所具备的环保和公共设施,如与规划发展配套的垃圾场(工业固废处置)、污水处理系统、土地功能改变引起的环保移民问题、生态适宜性问题、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变、植被恢复计划、水土保持等。
2.5 环境容量对区域环境内的水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容量进行研究和评价,从污染物总量上控制规划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为总量控制和总量分配提供决策依据。
2.6 预测评价根据规划内容对未来可能产生的气、水、声、固废、生态、水保、移民等环保问题进行预测评估,为规划的环保决策提供依据。
2.7 环保措施规划项目或政策、法规应该充分考虑环保问题,规划实施后肯定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在规划环评中落实环保措施,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规划可行性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 规划环评的组织实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我们对规划环评的理解,规划环评涉及到行业、资源性内容较多,应该在实施规划环评时统一由当地环保部门管理。
由于专业的限制,国土资源部门、水行政部门、海洋、各级政府等,一般会对本部门编制的规划表示认同。
为了规划环评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应该将组织实施、技术和行政审查主要权力放在与规划无关的行政部门,避免多头管理。
4 气象部门在规划环评中的优势 根据我们对规划环评的理解,气象部门可以在规划环评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一,气候是一种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过去人们对此认识不足,今后应当加强。
气候资源对于规划布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气候气象资源,对于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其二,气象部门科技和人才优势可在规划环评中发挥作用。
以下两个实例可以佐证:北京市“首钢”的搬迁问题。
政府各部门对“首钢”对首都城区的影响争论很大,如果影响很大,“首钢”将被迫搬迁,经济代价极为沉重,如果影响不大,首钢将保持在原地;各部门均拿出了各自的技术依据。
最后北京市政府委托中国环科院在气象部门配合下,通过大量气象资料分析和影响模拟分析,确定了“首钢”在目前位置上对北京市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真实的环保决策依据。
四川省气象环评中心和成都市环科院共同完成的成都市重点课题“成都市空气质量现状分析和控制措施研究”。
通过十年气象资料的分析和冬夏两季污染气象测试,弄清了成都市污染物传播途径,同时在国内首先提出了污染输送途径和本市污染物输送“通道”的问题,为成都市城市规划提供了大气污染物输送途径和方式的技术依据。
在课题的大气污染物中尺度扩散研究中,配合天气形势,通过涡度场分析和M M5模式计算,发现我省以成都为中心,存在一个回流区,大气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始终滞留在盆地中心。
因此在全省产业布局规划上,考虑到污染问题,尤其是以大气污染物为主的产业,应该充分考虑避开不利的涡度影响。
这一研究对于全省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环保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5 结论 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属于探索性工作。
我们认为,应该在多年项目环评建立的指标体系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规划环评的特点,由环保部门牵头,通过环评单位、评审专家、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实践,使之逐步走向成熟、全面。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2] 孙佑海,王凤春,王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Suggestion 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forprogramm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J I N X iao 2bing(S ichuan Center of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 :An index system for the programming environmental im pact assessment is proposed with 7indices :plan content ,site selection ,lay out ,service facility ,environmental content ,forecast 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al arrangement.The mean 2ing ,content ,organization and im 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 pact assessm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index system.The preponderance of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n th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 pact assessment is described with s ome sam 2ples.K ey w ords :programming ;environmental im pact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503第3期 靳小兵:关于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