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初稿二-征求意见稿)

  • 格式:doc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3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至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初稿)

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背景

生态文明是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生态强省作为建设美好安徽的重大战略,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池州发展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

第一节优势条件

多年来,我县一直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先后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县”、“安徽省科学发展县”、“全国绿化先进县”等称号,为加快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1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4.6:45.2:30.2。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工业强县步伐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9.7 亿元。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等发展迅速。。

2.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6972元和6947元。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城乡救助体系逐步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事业、残疾人事业、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3.交通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安庆长江大桥、铜九铁路、沿江高速、济广高速建成通车,望东大桥开工建设,铁路、公路、水运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形成。东至已成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的节点区域,具有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

4.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东至是首批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试点地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8.7%。境内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风景胜地历山、森林公园天台山、文化古镇东流镇、皖南山区最大的东坞山瀑布群等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

5.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县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4个,建成国家绿色食品(稻谷)标准化原料基地、省级农业生态示范县、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3个农产品获“三品”认证。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香隅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场投入使用。农村建成“三池一改”沼气池1.45万口,沼气服务网点115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实施节能降耗工

程,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每年下降4%以上。

第二节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中高耗能产业比重偏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第三产业中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结构调整滞后与减排刚性要求的矛盾依然突出。

2.生态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生态文明理念还未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全民参与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尚未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部分群众还缺乏绿色生活消费观,全社会深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3.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尚需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法律和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尚不明显,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尚不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党政领导和干部综合考评机制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池州县委池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池发〔2012〕5号)、《中共东至县委东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东发〔2012〕9号)要求,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宜居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五大品牌”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工程、产业振兴工程、城乡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工程、和谐幸福工程“五大工程”,着力构筑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制度体系“五大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

第二节规划原则

1.坚持理念先行和重在建设并重。坚持理念先行,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确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坚持重在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共同部署、协同推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2.坚持生态优先和产业为本并举。把握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找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结合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生态和产业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3.坚持分段实施和重点突破并行。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重点难点,实施组团联动,分步分段推进,力争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4.坚持党政主导和社会参与并推。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保障。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新氛围。

第三节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空间范围为东至县域行政管辖范围,含尧渡镇、大渡口镇、东流镇、胜利镇、香隅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官港镇、昭潭镇、泥溪镇、龙泉镇、木塔乡、花园乡、青山乡和香隅化工园区、大渡口经济开发区,面积3256平方公里;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2012-2015年为全面建设期,2016-2020年为深化拓展期。

第四节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八年努力,把东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

的生态工业之城、山水田园的生态旅游之城、绿色低碳的宜居之城、天蓝气清的环保模范之城、绿水青山的森林之城。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全面建设期(2012-2015年)

到2013年,60%以上的乡镇获得省级或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命名,建成省级生态县;到2015年,80%的乡镇获得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命名,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第二阶段——深化拓展期(2016-2020年)

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建成生活品质优越、生态环境健康、生态经济高效、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文明县,全面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要求。

3.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重点反映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改善水平、生态人居建设水平、生态文化繁荣水平和体制机制创新水平。东至县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由4大类42个指标构成(见表2-1),各指标评价参考值在国家生态县、县十二五指标、省市对县考核指标等基础上提出,充分体现东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