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和镇、县和县级市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谁能说出⽬前中国最完整的⾏政级别?先说结论:《宪法》中规定中国的城市只分为直辖市、设区市和市三种,但实际上中国城市的⾏政级别从正省级的到正乡级共有七级。
农村则统⼀的没有级别(统⼀为正村级?)。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指出:⾮农牧业,以⼆、三级产业⼈⼝为主要居民时,就称为城市。
在中国,包括按国家⾏政建制设⽴的市、镇。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关于城市定义部分的截图四个正省级的城市:正省级的城市只包括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个是最没有争议的。
直辖市的四⼤班⼦均为正省部级,且⼀把⼿⼀般是由更⾼⼀级的领导担任。
直辖市的区与地级市平级,为正地厅级,区所辖的街道办事处、乡镇均为正处级。
但是,即使是直辖市的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也都是(村)居民⾃治组织,没有⾏政级别。
⼗五个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包括五个计划单列市(⼤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和⼗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
副省级城市所辖的区县⽐较特殊,市辖区为正地级,但市辖县与地级市相同为正处级。
副省级城市的区所辖的街道办事处也与直辖市相同为正处级,但乡镇仍为正科级或副处级。
副省级城市的县、县级市所辖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与普通的县⼀样,仍为正科级。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都是由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兼任的,但除了上⾯的⼗个,其他的省会城市都是普通的地级市,城市⾏政级别仍然是正地(厅)级,只不过市委书记个⼈级别⾼配。
很多省内强市的市委书记也是由省委常委兼任,但除了上⾯的五个计划单列市,其他的仍是正地(厅)级。
⽐如河南省的洛阳、湖北省的襄阳、江苏省的苏州都是普通的地级市,城市⾏政级别为正地(厅)级。
新疆的伊犁哈萨克族⾃治州是个特例,这是中国唯⼀即辖县市⼜辖地区的⾃治州,但伊犁州的⾏政级别仍为正地(厅)级,这是中国唯⼀的⼀个平级管辖平级的地区。
此图错误上图就是明显的⼀个错图,原因是将天津的滨海新区、上海的浦东新区、新疆的伊犁州都标为副省级城市。
市以下各级政府的概念、设立标准和异同我国《宪法》第九十五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一、概念1、市。
一是指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即商品交易的市场。
二是指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或人口较稠密的地区,一般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三是行政区划单位,分直辖市和市。
行政意义的市又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
根据人口规模,又将市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巨型城市。
《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提出的城市规模等级划分标准是: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型城市。
2、县。
在中国,“县”作为行政区划,始于春秋时期,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是县制正式设置的开端。
现代中国,县与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旗、自治旗、矿区、林区、特区一道,作为“县级行政区”。
3、县级市。
即《宪法》中所称的“不设区的市”,属于县级行政区,地位与县、区(市辖区)相同。
不考虑工业产值,从人口规模要求,设立县级市有以下3种情况的标准:①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十二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十五万。
②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至四百人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十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七万。
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于十二万。
③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六万。
地级市--县级市--县的区别地级市是原来的地区行署演变过来的,一般受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县级市是一种比县大,比地级市要小的行政划分,但属于县级单位,受地级市领导。
地级市辖区,县县级市下辖镇原则上地级市无权辖县级市,但是现在全国有90%的地级市在"代管"县级市.被"代管"的县级市,行政上听从所辖地级市调度.财政则直接上缴省政府.地级市是我国行政级别中的第三级,从中央到地方有五级政府。
即1: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3:地级(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地区)、4:县、自治县、区、特区、旗、盟等,近几年有的地方设置的管委会之类也属这一级,5:镇、乡、民族乡、办事处。
发达国家最多三级。
我国的级数太多,效率也就随之降低,比如说地级,它只不过起了一个中转站的作用,既浪费财政资金(很大一部份人是在吃白饭)又降低了行政效率,若干年后可能就不会再有了县、区和县级市行政级别一样都是县处级。
但行政职能范围不大一样,简单说,区政府自主权力小,县政府行驶传统县级职能,而县级市却行驶了某些本来是地级市才有的主要是经济上的职能。
正确来说,区是地级市市区的范围,完全听地级市的,财政完全上缴,统一使用和计算,县同为地级市辖区,不过财政部分独立计算,不全上缴。
县级市为省直接管辖,享受和地级市同等待遇,本来县级市应该就像东莞,中山等没有县的市一样模式。
不过,省里却把县级市委托给地级市代管,使得县和县级市都没有什么区别了,也违反了相关的精神。
作为县级市的也永远逃离不了地级市的魔掌和吸血/最后澄清一点,地级市管辖县,省委托地级市代管县级市,在宪法里重来没有这一条,我国的政府架构从来都是中央----省------县三级,所以说这个做法是违法违宪的,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是既成的事实请问一下,县和县级市还有地级市的区,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县级市为省直接管辖,享受和地级市同等待遇,本来县级市应该就像东莞,中山等没有县的市一样模式。
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区别地级市是原来的地区行署演变过来的,一般受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县级市是一种比县大,比地级市要小的行政划分,但属于县级单位,受地级市领导。
地级市辖区,县县级市下辖镇原则上地级市无权辖县级市,但是现在全国有90%的地级市在"代管"县级市.被"代管"的县级市,行政上听从所辖地级市调度.财政则直接上缴省政府.地级市是我国行政级别中的第三级,从中央到地方有五级政府,即1: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3:地级(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地区)、4:县、自治县、区、特区、旗、盟等,近几年有的地方设置的管委会之类也属这一级,5:镇、乡、民族乡、办事处。
发达国家最多三级。
我国的级数太多,效率也就随之降低,比如说地级,它只不过起了一个中转站的作用,既浪费财政资金(很大一部份人是在吃白饭)又降低了行政效率,若干年后可能就不会再有了县、区和县级市行政级别一样都是县处级。
但行政职能范围不大一样,简单说,区政府自主权力小,县政府行驶传统县级职能,而县级市却行驶了某些本来是地级市才有的主要是经济上的职能。
正确来说,区是地级市市区的范围,完全听地级市的,财政完全上缴,统一使用和计算,县同为地级市辖区,不过财政部分独立计算,不全上缴。
县级市为省直接管辖,享受和地级市同等待遇,本来县级市应该就像东莞,中山等没有县的市一样模式。
不过,省里却把县级市委托给地级市代管,使得县和县级市都没有什么区别了,也违反了相关的精神。
作为县级市的也永远逃离不了地级市的魔掌和吸血/最后澄清一点,地级市管辖县,省委托地级市代管县级市,在宪法里重来没有这一条,我国的政府架构从来都是中央----省------县三级,所以说这个做法是违法违宪的,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是既成的事实Re:Re:Re:Re:请问一下,县和县级市还有地级市的区,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县级市为省直接管辖,享受和地级市同等待遇,本来县级市应该就像东莞,中山等没有县的市一样模式。
论我国现阶段乡镇的类型及功能侯保疆*摘要:根据对乡镇的两种解释,乡镇可分为三大类别,即建制乡、建制镇和乡村里的镇。
每一大类又可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
乡镇在一定时期和地域里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和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乡和镇就其基本的方面看,有一些共通的功能,如承载功能、经济功能、政治与行政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承接与服务功能。
从乡和镇各自的功能看,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乡镇;建制乡;建制镇;城镇;集镇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2005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乡镇35473个,其中镇19522个,乡15951个。
弄清这些乡镇的类型和功能,有助于提高乡镇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和社会持续发展。
一、乡镇的类型目前,对乡镇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解释,二是从城镇的角度解释。
从行政区划角度解释,乡镇即乡和镇,又称建制乡和建制镇,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条件(主要有人口、面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以行政法令或批文的形式,经有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在农村(又称乡村,泛指城市以外的区域)地区设置的基层行政区域单位。
从城镇的角度解释,乡镇是指地处广袤深远农村腹地的镇,即乡村里的镇,[1]它是以与其有直接社会经济交换关系的乡构成的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信息中心。
这里的乡不是泛指城市以外的一般区域,而是指与镇有密切联系的区域,是镇的组成部分和依托。
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中有不少人把乡镇称为“农村城镇”、“乡村城镇”、“农村集镇”,认为乡镇是城市与农村的中介层、结合部。
根据上述两种解释,我们把乡镇分为三大类别,即建制乡、建制镇和乡村里的镇。
每一大类又可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
1.建制乡的类型。
(1)根据行政建制单位名称,可把建制乡分为普通乡与民族乡。
普通乡即一般乡,是在汉族居民区设置的建制乡。
民族乡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
它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不设民族自治机关,不行使民族自治权。
乡镇作为一级政府,有独立的财权,有健全的人大等机构,街道作为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相对权力较小,机构也少点。
街道是区政府的直接派出机构,而乡镇的自主权要大于街道。
中国今后的改革,很可能变目前的五级政府为三级.中央,省或直辖市,县市,区和乡镇会合并,变成县市的派出机构.街道主要以社会管理为主,发展经济的任务相对就少了,所以从权力的行使就要比镇级政府小多了,里面的内设机构也明显要减少。
这个应该主要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中工农业的比重以及居民数量等指标来设立的,一般来说镇比乡发达,但是两种的行政级别是相同的。
街道主要是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地方,下辖社区、居委会,乡镇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下辖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的全称是XX人民政府XX街道办事处中国共产党XX街道工作委员会街道办很多副职,基本都是从乡镇来的另外一些,则是从区直单位调来任副科县,乡镇是乡下人。
区,街道是城里人。
有道理,很本质城里人、乡下人。
都是中国人。
县(县级市)>区(虽然级别一样,但实权大不一样);乡(镇)是中国4级政府(国务院、省市、县市、乡镇)中最后一级,街道不是某一级政府,是县(县级市)或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乡和镇:现有标准: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在0.2万人以上,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则乡改为镇。
镇和街道办事处是同等级的,但镇是一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县(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街道办事处直属县(市)政府领导。
街道办事处是在市区设立的代表县(市)政府行使管理权,有些镇撤了设街道办事处说明该镇纳入市区化管理。
乡镇(街道)里面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有什么区别?一个是行政编,一个是事业编待遇什么的都不同.1理论上说,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三级,省,市,乡。
直辖市是省级,市一级有分区的市(地级市)和不分区的市(县级市),乡一级有乡和镇。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市辖县还是存在的。
另外,地区也是一度存在的一种行政区划。
乡和镇的区别
乡和镇是中国地理行政区划中的两个常见概念。
乡和镇
是我国基层行政区划中的两级单位,主要有以下区别。
首先,乡和镇在行政级别上是不同的。
乡是县级行政区
划下的一个单位,而镇则是县级行政区划下的另一个单位。
也就是说,乡是县的一个行政区划单元,而镇也是县的一个行政区划单元。
其次,乡和镇在地理范围上可以有所差异。
乡通常是指
一片相对较大的农村地区,多为农业区域,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乡村特色突出。
而镇通常是指一个相对较小的城镇地区,有着工商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的特点。
此外,在行政管理上,乡和镇的职能也可能有所不同。
乡通常负责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
而镇则负责城镇建设、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
这是因为乡和镇所在地区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导致的。
最后,乡和镇在名称上也有所区别。
乡通常用“乡”字
作为名称的一部分,如农村乡、沙河乡等。
而镇通常用“镇”字作为名称的一部分,如中心镇、小镇等。
综上所述,乡和镇在行政级别、地理范围、行政管理职
能和名称上都有所不同。
这些区别主要是由于地方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不同所致,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别【篇一:乡和镇、县和县级市的区别】乡和镇、县和县级市的区别乡和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主要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中工农业的比重以及居民数量等指标来设立的,一般来说镇比乡发达,但是两种的行政级别是相同的。
县级市和县有什么区别:县级市政府是在符合国家设市标准的较小地域内设立的城市政府。
县级市一般是由县属镇发展设立或撤县建市设立的,一般有较强的农业地区行政管理的色彩。
县级市政府在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在没有设立地区行政公署地方的县级市政府,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并受地区行政公署的监督指导;2、在没有设立或不再设立地区行政公署的地方的县级市,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3、在实行地级市管理县、县级市体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市政府,受地级市、自治州政府的领导。
县级市政府下辖乡、民族乡、镇政府,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
县政府是设立于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
县政府在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在没有设立地区行政公署地方的县政府,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并受地区行政公署的监督指导;2、在没有设立或不再设立地区行政公署的地方的县政府,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下辖的县政府,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直接领导;3、在实行地级市管理县、县级市体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县政府,受地级市、自治州政府的领导。
县政府下辖乡、民族乡、镇政府,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
县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简单的说,县的经济一般是指农村经济,县级市的经济成分包括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由县到县级市有一定的标准,就是城市经济分量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具体标准如下:(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的人员,下同)不低于十二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
乡镇街道区别【篇一:乡和镇、县和县级市的区别】乡和镇、县和县级市的区别乡和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主要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中工农业的比重以及居民数量等指标来设立的,一般来说镇比乡发达,但是两种的行政级别是相同的。
县级市和县有什么区别:县级市政府是在符合国家设市标准的较小地域内设立的城市政府。
县级市一般是由县属镇发展设立或撤县建市设立的,一般有较强的农业地区行政管理的色彩。
县级市政府在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在没有设立地区行政公署地方的县级市政府,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并受地区行政公署的监督指导;2、在没有设立或不再设立地区行政公署的地方的县级市,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3、在实行地级市管理县、县级市体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市政府,受地级市、自治州政府的领导。
县级市政府下辖乡、民族乡、镇政府,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
县政府是设立于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
县政府在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在没有设立地区行政公署地方的县政府,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并受地区行政公署的监督指导;2、在没有设立或不再设立地区行政公署的地方的县政府,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下辖的县政府,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直接领导;3、在实行地级市管理县、县级市体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县政府,受地级市、自治州政府的领导。
县政府下辖乡、民族乡、镇政府,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
县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简单的说,县的经济一般是指农村经济,县级市的经济成分包括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由县到县级市有一定的标准,就是城市经济分量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具体标准如下:(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的人员,下同)不低于十二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
中国九大行政区划及其特点一、引言行政区划,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实际情况,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域,以便进行地方行政管理。
中国作为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复杂多样的地理、民族和历史文化特点,因此,行政区划的设置也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街道)四个层次。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九大行政区划及其特点。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1 特点1.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负责本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
大部分省是以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来命名。
2.自治区:设立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自主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
自治区的名称通常以主要民族名称命名,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3.直辖市: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具有与省同等的行政级别。
直辖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高度自主权。
直辖市名称多以地理位置命名,如北京市、上海市等。
4.特别行政区:根据“一国两制”原则设立的行政单位,具有高度自治权。
目前中国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和澳门。
三、市(自治州、地级市)中国共有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283个地级市、17个自治州、31个盟。
3.1 特点1.地级市:作为省下辖的中间行政单位,负责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
地级市的命名方式多样,有的以地理位置命名,有的以历史和文化特点命名。
2.自治州:设立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自治制度。
自治州的名称通常以主要民族名称命名,如楚雄彝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
3.盟:设立于蒙古族聚居区,实行民族自治制度。
盟不属于一级地方政府,而是由所属旗、自治县、市组成的行政单位。
四、县(自治县、县级市)中国共有2844个县(包括自治县、县级市),是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4.1 特点1.县:作为地级市下辖的行政单位,负责本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
1 第2章 城市地域概念2主要内容:1.中国古代的城市地域概念系列2.城市地域的三种类型3.美国的城镇(Urban Place)和城镇人口(Urban Population)4.中国城市概念和统计口径存在的问题第2章 城市地域概念3 中国古代的城市地域概念系列⏹城(Wall):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市(Market):商品交易地,“市井”,集市。
汉魏市在城外郭内;唐市占一坊之地;宋市由坊扩展为街。
⏹城(Wall)+市(Market)=城市(City) ⏹镇(Town):设关防者谓之镇(军事职能)宋以后,贸易镇出现,地位间于县治(County seat)和草市(Market town)之间。
⏹后来城市(City)和镇(Town)成为一级行政单元:市(City)、镇(Town)4居民点系列:Hamlet ——Village ——Town —— City —— Metropolis 小村—— 村庄 —— 镇 —— 城市 —— 大城市| 乡村型居民点 | | 城镇型居民点 |Rural settlement Urban Place中国古代的城市地域概念系列5 城镇的定义 城镇与乡村的区别职业构成——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规模和密度——城镇聚居有较多的人口,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较高; 物质构成——城镇具有各种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职能构成——城镇一般是一定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
6城市(城镇)的参考定义: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有高度密集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物质系统。
⏹社会物质系统:不是纯自然系统,也不是纯社会系统“社会”:反映社会属性 “物质”:反映自然属性。
⏹本质特征:历史的动态性、非农性、与乡村不同的功能7 各国定义城镇(Urban)的类型1.单纯以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以上的居民点(埃及、蒙古)2.单纯以城镇特征(秘鲁、马耳他)3.单纯以人口数量(伊朗、肯尼亚、爱尔兰、澳大利亚)4.人口数量 + 密度(瑞典、冰岛、加拿大等)5.人口数量 + 城镇特征(巴基斯坦、南非)6.人口数量 + 从业构成(荷兰、南斯拉夫)7.取两个以上指标(印度、捷克)8.其它8城市地域的三种类型实体地域概念——基本定义 (建成区角度) 行政地域概念——管理和统计上的定义 功能地域概念——社会经济活动上的定义9 城市实体地域概念——基本定义(建成区角度)定义: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
教案: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7-P10。
主要包含“中国的行政区划”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体系,包括省、市、县三级。
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了解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地图识别并指出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及相对位置。
培养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三、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提问:“你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是如何划分的吗?”设计意图:从具体到抽象,导入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1.三级行政区划介绍解释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此外还有特别行政区。
展示中国地图,标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的层级关系。
2.省级行政区划分列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并分别介绍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小组活动:任选一个题目进行讨论并回答。
例如:由南向北,找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如辽宁、河北等)。
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如黑龙江、新疆等)。
邻省最多的省区(如陕西)。
3.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解释中国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的设立背景及其重要性。
提问:“为什么中国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我们的国家更加完整?”三、课堂练习指图说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1.选择题练习:下列每个选项的两个省区,在我国政区图上并不相邻的是(A)广东和广西(B)山东和山西(C)湖北和湖南(D)河南和河北。
四、总结归纳1.总结总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体系及其特点。
木,6152个街道,即乡镇级合计41636个。
目录汉语词语英文翻译简介我国乡镇演变乡镇改革各省市区乡镇概况展开编辑本段汉语词语基本信息【词目】乡镇【拼音】xiāng zhèn[1]【基本解释】1. [villages and towns]∶乡村和镇2. [small towns]∶比较小的市镇。
介于农村和城镇之间[1]详细解释乡和镇。
泛指较小的市镇。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三章一:“她那身打扮和风韵,与连云场这个小乡镇的风俗很不协调。
”《花城》1981年第1期:“由于这屯子紧挨着松花江,无论冬夏,这条江都是交通要道……上下游几处较大乡镇发生了什么事情,消息也能够很快传到这儿。
”[1]编辑本段英文翻译1. villages and towns2. small towns编辑本段简介乡镇:乡和镇。
泛指较小的市镇。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几千年来,我国乡镇设置不断演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需要,乡镇机构进行多次重大改革。
全国行政区划单位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 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另外,11个区公所,19522个镇,14677个乡,181个苏木,1092 个民族乡,1个民族苏木,6152个街道,即乡镇级合计41636个。
编辑本段我国乡镇演变“乡官制”下的乡镇“乡制”始建于西周,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乡镇作为国家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从理论上讲,应具有以下特征:保持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组织制度的规范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
乡和镇、县和县级市的区别乡和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主要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中工农业的比重以及居民数量等指标来设立的,一般来说镇比乡发达,但是两种的行政级别是相同的。
县级市和县有什么区别:县级市政府是在符合国家设市标准的较小地域内设立的城市政府。
县级市一般是由县属镇发展设立或撤县建市设立的,一般有较强的农业地区行政管理的色彩。
县级市政府在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在没有设立地区行政公署地方的县级市政府,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并受地区行政公署的监督指导;2、在没有设立或不再设立地区行政公署的地方的县级市,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3、在实行地级市管理县、县级市体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市政府,受地级市、自治州政府的领导。
县级市政府下辖乡、民族乡、镇政府,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
县政府是设立于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
县政府在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在没有设立地区行政公署地方的县政府,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并受地区行政公署的监督指导;2、在没有设立或不再设立地区行政公署的地方的县政府,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下辖的县政府,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直接领导;3、在实行地级市管理县、县级市体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县政府,受地级市、自治州政府的领导。
县政府下辖乡、民族乡、镇政府,也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
县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简单的说,县的经济一般是指农村经济,县级市的经济成分包括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由县到县级市有一定的标准,就是城市经济分量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具体标准如下:(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四百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的人员,下同)不低于十二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
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十五万。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80%,并不低于十五亿元(经济指标均以一九九○年不变价格为准,按年度计算,下同);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十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一百元,总收入不少于六千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6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至四百人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1、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十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七万。
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于十二万。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70%,并不低于十二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八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八十元,总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0%,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5%,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一百人以下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1、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六万。
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0%,并不少于十万。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60%,并不低于八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六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六十元,总收入不少于四千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5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设市时条件可以适当放宽: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
2、乡、镇以上工业产值超过四十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二十五亿元,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超过一亿元,上解支出超过50%,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县。
3、沿海、沿江、沿边境重要的港口和贸易口岸,以及国家重点骨干工程所在地。
4、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
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地方设市时,州(盟、县)驻地镇非农业人口不低于六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四万。
(五)少数经济发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如确有必要,可撤镇设市。
设市时,非农业人口不低于十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八万。
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五百元,上解支出不低于财政收入60%,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高于90%。
(六)国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区确定予以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财政补贴县原则上不设市。
(七)设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体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质、地理环境条件。
(八)县级市不设区和区公所,设市撤县后,原由县管辖的乡、镇,由市管辖。
设立县级市及地级市标准中的财政收入指标,将根据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情况,由民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适时调整。
曾经在中国出现大规模县改市风潮,有些学者认为县改市的优点是:1.不增加新的县级建制,有利于减少机构编制,减少管理成本。
2.有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在整县改市条件下市域内既有城市经济,又有农村经济,可以较好地统筹城乡资源,实现城乡经济互补、优势互补及城乡社会大融合,特别是有利于以城带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3.有利于避免切块设市带来的市县矛盾,在切块设市模式下,如果块切太大了,县域发展受到严重削弱,如果块切小了,市的发展没有足够空间,一段时间后市县矛盾日益尖锐,最终不得不再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近年来大中城市郊县撤县设区大多源于此。
4.有利于节约耕地,提高城镇规模效益。
但现在国家基本上停止了县改市的审批. 县改市的主要缺点是部分地区混淆了城市概念,把大面积农村地区和大量农村人口列入了城市范畴。
《城乡划分标准》三个产业划分标准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划分标准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第一条为了科学、真实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城乡的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仅适用于各类统计及与统计有关的业务核算,不改变现有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机构编制,以及城市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等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主要以国务院关于我国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将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
第四条城乡分类与代码代码分类100城镇110 城市111设区市的市区112 不设区市的市区120镇121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建制镇的镇区122其他建制镇的镇区200乡村210 集镇220农村第五条城镇是指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经本规定划定的城市和镇。
第六条本规定所称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
包括:设区市的市区和不设区市的市区。
设区市的市区是指:(一)市辖区人口密度在1500人/平方公里及以上的,市区为区辖全部行政区域;(二)市辖区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平方公里的,市区为市辖区人民政府驻地和区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三)前款市辖区人民政府驻地的城区建设已延伸到周边建制镇(乡)的部分地域,其市区还应包括该建制镇(乡)的全部行政区域。
设区市的其他地区分别按本规定的镇、乡村划分。
不设区市的市区是指:(一)市人民政府驻地和市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二)市人民政府驻地的城区建设已延伸到周边建制镇(乡)的部分地域,其市区还应包括该建制镇(乡)全部行政区域。
不设区市的其他地区分别按本规定的镇、乡村划分。
第七条本规定所称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
包括:县及县以上(不含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所在的建制镇的镇区和其他建制的镇区。
镇区是指:(一)镇人民政府驻地和镇辖其他居委会地域;(二)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城区建设已延伸到周边村民委员会的驻地,其镇区还应包括该村民委员会的全部区域。
第八条乡村是指本规定第六、七条款划定的城镇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乡村包括集镇和农村。
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农村指集镇以外的地区。
第九条凡地处本规定城镇地区以外的工矿区、开发区、旅游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地区,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按镇划定;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按乡村划定。
第十条本规定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中国五级行政机构,中央-省-地级市-县、区-乡镇,县区是同级的,40万人口以下的县撤县设区须具备两个条件:非农人口达到12万;全县财政收入超过6000万。
区在中国拥有特殊的自治权利,特别是特别行政区自治区是对于少数民族而设立的现行行政区划根据中国宪法(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省级行政区目前全国省级行政区共31个①23个省②5个自治区③3个直辖市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地方一级行政区域。
按中国现行行政区域体制,县可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属于市、自治川,也可由省、自治区的派出机构“地区”、“盟”管辖。
自治县是相当于县的民族自治地方。
此外,相当于县级的行政区域还有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工农区、林区。
市是省、自治区内人口较集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较重要的城市。
市人民政府为一级地方行政组织。
它可属于省、自治区,称省(自治区)辖市,相当地区级。
也可属于自治州,或由省、自治区委托其派出机构“地区”、“盟”管辖,称地(州)辖市,相当县级。
乡级行政区中国农村基层行政区域,由县级行政区管辖镇通常是县行政机关所在地,或是农村工商业较集中的地区。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多将市区范围划分为若干区,设立区人民政府。
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将其所管辖的地区分为若干街道管理区,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地级行政区地区、自治州、盟是介于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域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域,但是它们的政权性质不完全相同。
市包括直辖市(如北京市)、地级市(如深圳市)和县级市三种,一般主要是县级市与县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