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务区街区诊断和优化策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58 MB
- 文档页数:36
大数据分析如何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如何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分析正逐渐成为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
政府所掌握的海量数据,涵盖了从民生到经济、从教育到医疗等各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有效利用,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和便捷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首先,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精准识别公众需求。
过去,政府在制定公共服务政策和提供服务时,往往依赖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经验判断,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公众的真实需求。
而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整合社交媒体、政务服务平台、移动应用等多渠道的数据,实时了解公众的诉求和关注点。
例如,通过对市民在政府网站上的搜索关键词和浏览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众对某些公共服务的高频需求;对社交媒体上关于公共服务的讨论和评价进行情感分析,能够洞察公众对现有服务的满意度和改进期望。
基于这些精准的需求洞察,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将资源优先投入到公众最迫切需要的领域,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服务的错位。
其次,大数据分析能够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在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中,信息传递往往存在滞后性,导致问题解决不及时,公众满意度下降。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政府可以建立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公共服务的运行状况进行动态跟踪。
比如,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整合城市道路的车流量、路况、信号灯等数据,运用大数据算法进行分析预测,可以提前预判交通拥堵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疏导措施,优化信号灯设置,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应急管理领域,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配救援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优化政府部门内部的工作流程,减少繁琐的审批环节,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响应速度。
再者,大数据分析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每个人的需求和情况都有所不同,传统的“一刀切”式公共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城市生态网络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1- 6],大多集中在对生态网络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生态网络[7],最后优化其生态网络空间格局的研究方向[8]。
主要采用Fragstats 等软件计算景观指数[9],并根据景观格局指数的评价结果分析提出生态网络优化策略。
但较少从空间视角落实生态网络空间优化的重点区域,笔者以合肥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将“斑块—廊道”系统与现状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判断生态网络优化的重点区域,建立符合合肥中心城区实际情况的生态网络空间格局。
1研究区概况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116°41′~117°58′E,30°57′~32°32′N),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境内地形总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且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根据数据收集情况,确定本次研究范围为合肥市中心城区,含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等区域,总面积约671 km 2(见图1)。
截至2021年,研究区现状生态用地(包括耕地、林地、河流水系、公园绿地等)面积约288 km 2(同期现状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约383 km 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见图2)。
2研究方法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景观格局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不同阈值下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生态斑块保护距离;其次,构建生态网络结构并基于重力模型模拟斑块间的联系强度,为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提供依据;最后,将“斑块—廊道”系统与现状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判断生态断裂带和生态断裂点的空间分布,摘要 文章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从景观形状、邻近度、多样性、聚散性4个层面构建景观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再将“斑块—廊道”系统与现状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判断生态断裂带和断裂点的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生态斑块50 m 和300 m 阈值下景观格局综合指数较高,分别为9.85、9.84,建议增加斑块50 m 核心保护区及300 m 生态缓冲区,并提出强化廊道连通性、修复生态断裂带(点)等生态网络空间优化策略。
中等城市以片区、单元推进更新的探讨——以安徽省安庆市
为例
宋密
【期刊名称】《城乡规划》
【年(卷),期】2024()1
【摘要】目前,中等城市的更新存在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盲目跟风大拆大建、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出现了一些肆意扩大片区(单元)范围,以满足“2250”管控要求,以“城市更新之名”行“新区开发之实”的实施误区,中等城市的更新路径亟待明晰。
文章基于安徽省部分城市以片区(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融资的方式,结合安庆市在推进城市更新中的规划、实施、管理实践,提出中等城市可采用新区“大片区”、老城“小单元”的方式统筹推进更新;同时,结合安庆市的更新实践,提出中等城市在以片区、单元推进更新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以期为其他中等城市及小城市的更新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总页数】8页(P52-59)
【作者】宋密
【作者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分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城市更新改造与传统文化的共生r——以《龙岗区龙城街道五联竹头背和岭背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为例
2.上海市片区层面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上海张江西北片区单元为例
3.深圳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形塑过程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五联竹头背和岭背坑片区更新单元为例
4.推进以街区为单元的城市更新——深圳梅林片区更新工作规划研究
5.古城有机更新中的“更新单元”实践研究——以苏州古城平江片区重点功能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特色街区建设路径探析作者:汪敏张银侠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合肥行政学院,安徽合肥,238000【摘要】城市特色街区是城市旅游的重要载体,是城市面貌的反映。
文章分析了特色街区的内涵,特征,结合合肥市特色街区建设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特色街区建设思要加强规划建设、特色建设、创新建设、管理品质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特色街区;内涵;创新城市特色街区是满足现代消费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面貌的反映。
它体现了区域文化和地域特色,有利于宣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知名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简·雅各布斯“成功的街区不是一些互不关联的个体。
它们是具体的、社会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的连续体”一、城市特色街区内涵街区是国际上兴起的一种融合居住和商业于一体的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是一种在西方相对成熟的城市发展模式,如今在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街区生活模式已是人居的主流模式。
特色街区的概念一般是指环境优雅,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承载地域历史文化,满足人们居住,休闲、商业、购物等多种需求的开放式街区。
城市特色街区是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文化、区域特色等多方面的融合,是承担休闲,旅游,购物,文化传承,人居等多种功能的载体。
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特色街区要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整体性;整体优势是特色街区的特性之一,经营管理统一规范、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和谐统一,生态环境和街区空间布局的协调,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致持续性,所有的内在机理产生的规模,品牌叠加效应产生了整体优势,使得特色街区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文化性。
文化元素的高度融入是特色街区的重要特征。
随着街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特色街区功能从商的购物功能演化到文化,彰显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既是特色街区的功能也是其重要内涵。
(三)便利性。
交通的便捷通畅,网络化的交通系统是特色街区能够发挥其功能的前提条件。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1-0054-05 收稿日期 2023-02-13摘 要 目前慢性疾病、亚健康等越来越成为威胁居民身心健康的核心问题,疗愈健康导向的规划与设计日益获得广泛关注,成为实现城市街区更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文基于疗愈相关理念的归纳梳理,阐释了疗愈街区的一般内涵,提出疗愈健康导向下的街区更新设计框架。
针对城市居民心理、生理、社会三大健康发展需求,提出建立自然街区、慢行街区、互动街区、积极街区四大街区更新策略,并结合苏纶场街区更新展开实践应用探讨。
通过系统阐释疗愈健康街区更新策略与方法,探索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环境品质改造与社会活力提升的新途径,以期为我国街区更新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疗愈健康 城市街区更新 苏纶场 策略Abstract At present, chronic diseases and sub-health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ore issues that threate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esident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ealing and health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renewal,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blocks. Based on the induction and combing of healing-related concepts, we explain the general connotation of healing blocks, and propose a design framework for block renewal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aling and health. Aiming at three health development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namely, psychology, physiology, and society, we propose the establishment of four major block renewal strategies: natural blocks, slow-moving blocks, interactive blocks, and active blocks, then we conduct practical application discuss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newal of Sulunchang blocks. Finally we systematically explain the strategy and method of healing and healthy block renewal, and explore new ways to achieve healthy urb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ocial vitality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actice of block renewal in my country.Keywords Healing and health, Urban block renewal, Sulunchang, Strategy疗愈健康导向的城市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苏纶场为例The Strategy of Urban Block Renewal Oriented by Healing and Health: A Case Study of Sulunchang in Suzhou雷 诚 | Lei Cheng 申 磊 | Shen Lei 王 玲 | Wang Ling 张 颖 | Zhang Ying 张 靓 | Zhang Liang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城市健康问题,是政府解决公众健康问题的重要工具;随后逐步确立了日照、通风等基本设计规范和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空间健康需求;20世纪后半叶,城市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增加再度引发人们对于公共健康的关注,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公共卫生事件更是将公共健康设计推上热潮。
38CENTRAL ISSUE 区域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综述与展望*张小红1,曾嵘2,徐双21.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2.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摘要:本文从空间规划的研究背景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及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已有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指标体系,尝试构建了地方(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P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4-0038-0002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空间规划是引导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公共政策工具。
我国目前现行空间规划种类庞杂,编制与监管多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缺乏统一管理。
各类规划间的矛盾突出,不但在管控空间、管理内容上有所重叠,且基础数据、政策目标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导致实际的空间开发行为无序混乱,增加了规划的执行难度[1],这种情况在市县层面尤为突出。
因此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势在必行。
建立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一)空间规划体系国外空间规划体系以德、日、英、意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具有以下特点:(1)空间规划相关法律体系较完善,各门类规划法制化特征明显。
(2)重视规划在不同部门及不同层级间的协调与衔接。
(3)地方规划拥有较强的自由裁量权,如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更加注重宏观指导和地方控制相结合,更注重地方特点[2]。
国内空间规划体系呈网络状分布。
纵向上,以行政区为单位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各级各类规划在国家、省、地(市)及以下各层级上下衔接;横向上,以功能区规划为导向,形成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相互渗透的局面。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种类繁杂、发展不均衡、法律体系不完善、横向和纵向规划之间协调性差等问题[3],空间规划“错位”“越位”“缺位”现象严重等等[4]。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多规合一”的探索和实践,为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0 引言202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65.2%,随着城市化进程带来城市用地的扩张,房地产的过度开发造成老城街区的空心化,20世纪存在的空置建筑亟需盘活,为城市承担新的功能。
孙伟[1]提出了在建筑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造措施。
周博颖等[2]从制度、消防及审批流程方面阐述了存量建筑更新的困境。
孟宪轲[3]针对旧建筑改造为社区型青年公寓这一建筑类型提出了具体策略及原则。
本文首先介绍了青岛市长山路街区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脉络,并总结了长山路街区为代表的青岛历史街区的街区特色,分析了现状街区及其内部大体量历史遗留建筑存在的问题,同时选取街区内长山路4号甲6号为具体案例从内部功能更新、立面更新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为历史街区中的居住性建筑的更新设计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1 工程概况1.1 区位长山路历史街区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在青岛市历史城区规划中,是青岛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之一。
在行政区的划分上,属于市北区辽宁路街道。
长山路历史街区地理位置优越。
水陆交通便利,西侧毗邻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南侧距离青岛火车站3km,附近有泰山路地铁站;生活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临近台东商业街和市北中央商务区,东侧与青岛科技街仅有一条街的距离,到五四广场等景区约5km。
长山路历史街区建筑分布在铁山路和小鲍岛两个社区内,是小鲍岛地区唯一的历史遗留,历史建筑主要以里院建筑为主。
长山路历史街区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紫线范围,且属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带和历史城区的交界处,其最大的特点是属于边缘区域,同时具有建筑形式与建设时间的混合的特点,在长山路街区可以发现,同一个街坊内部存在日占时期、建国后及现当代建筑的混建现象。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对于长山路街区的重视程度与核心的历史街区如大鲍岛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近年来,对于长山路历史街区的关注越来越多,2020年,《半岛都市报》的报道《市北区长山路历史街区将吸引高端航运服务业企业入驻》中,将长山路历史街区的具体范围定义为商河路、包头路、乐陵路所围合的区域。
合肥市政务区公共绿地现状及对策研究通过创新实践小组的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我们对合肥市政务区公共绿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剖析了政务区在公共绿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政务区的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了部分建议。
标签:政务区;公共绿地;现状;对策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至2002年动工建设以来,一直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方式,绿轴、水轴、环区绿带、主题公园、街区游园、道路绿化等景观环境体系不断彰显“绿文化”“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全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357.9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98%,绿化达标率99%以上,道路、桥梁、河渠绿化率9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14.53平方米,居合肥市各区之首。
1合肥市政务区绿地现状如图1,以潜山路与祁门路为分界,将政务区分为四块(A区、B区、C区、D区)。
1.1发展现状与评价1.1.1A区A区的绿地面积是四个区域中比重最大的一块,天鹅湖景区就是其中的代表,纵观整个政务区,天鹅湖已然成为政务区的一张名片,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聚集地,景区总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湖面60万平方米,为人工湖,景观绿化20万平方米。
又各种雕塑、园林树木、人工沙漠、喷泉等景观。
近两年还在景区的西北角新建了一个体育公园,使得该绿地的功能更加的完善,共获得了省市级的多项荣誉,是政务区绿地规划的成功典范。
即使天鹅湖在很多方面获得赞誉,但是它仍然存在文化性较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汇林公园是A区的另一个经过规划的公共绿地,公园位于汇林阁小区南侧聚云路与高河西路交口,绿化面积约40000平方米,其中种植了大量的乔木与花灌木,公园内还设计了植物丰富、曲径通幽处的绿色长廊,设计人员通过花期的选择和植物的搭配着力为周边市民营造着荫墨绿浓的城市休闲空间。
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的收集,我们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绿地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汇林公园活动区域小、运动设施不足等缺点逐渐暴露出来。
基于空间句法的深圳东门老街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郭湘闽;王金灿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在我国,传统商业街不仅是步行、购物和休闲等活动的聚焦地,同时也
是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精髓节点。
但目前许多传统商业街都面临着空间环境衰退的颓势,其更新行为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生活品质的提升。
研究以深圳东门老街为例,应用空间句法分别从静态活动和动态活动两个方面解读其公共空间特征,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更新发展策略,以期继承传统商业街的空间精华要素,对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总页数】7页(P89-95)
【作者】郭湘闽;王金灿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设计
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深圳东门老街更新策略研究 [J], 郭湘闽;王金灿
2.基于空间句法的鄣吴村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 [J], 倪书雯;贺勇;孙姣姣
3.基于空间句法的城中村商业化更新和公共空间优化模式 [J], 马聃;程昊炜;徐晓燕
4.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地铁站点周边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以前门地区珠市口地铁站为例 [J], 张健;王一洋;吕元
5.基于空间句法的新疆石河子旧城中心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J], 李晓旭;李瑾;王鹏;李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3-0087-04 收稿日期 2023-07-17摘 要 作为代表城市形象活力和空间品质的典型区域,滨水公共空间可能存在活力与空间品质不匹配的问题,与城市的发展不协调。
该文以成都市二环内府南河为例,从游憩服务品质和空间环境品质两方面,构建滨水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体系,进一步分析活力与空间品质的协调程度。
初步研究结果验证了研究区内空间品质与活力存在局部失衡,揭示了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品质营造对人群活力的供容和承载能力不足。
最后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为提升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活力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 品质 活力 耦合协调度Abstract Waterfront public spaces, as representative areas reflecting a city's vitality and spatial quality, often exhibit a mismatch between their vitality and spatial quality, which is not aligned with the overall city developmen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unan River area in Chengdu's Second Ring Road as a case study and develops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quality, focusing on recreational service quality and spatial environment quality. The analysis reveals a local imbalance between spatial quality and vitality in the study area,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inadequate supply and capacity for quality enhancement to support the population's vitalit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argeted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vitality of urban waterfront public spaces, and to serve as a foundation for improvement efforts.Keywords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Quality, Vitality,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品质与活力协调度研究——以成都市二环内府南河滨水公共空间为例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and Vitality of Urban Waterfront Public Space:The Case of Funan River Within the Second Ring Road of Chengdu秦轲垚 | Qin Keyao 严 祥 | Yan Xiang 熊杰熙 | Xiong Jiexi 罗 隽 | Luo Ju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公共空间建设关注的重点也转向品质提升。
038、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历史街区的功能优化——以哈尔滨市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历史街区的功能优化——以哈尔滨市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为例周慧摘要:历史街区的功能优化应遵循保护和更新相结合的原则,⽆视于原有居民改善⽣活环境需求的历史街区保护违背了“发展”的本质内涵。
本⽂旨在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基础上,以哈尔滨市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为例,通过模拟历史街区的整体布局特征、街区组织特征和视觉效果,解析道外商市功能布局的特征规律,包括功能类型选择与句法整合度、街区利⽤潜⼒与空间可识别性、商业活⼒分布与拓扑距离的关联分析,进⽽提出历史街区的功能优化设计策略,包括调节街区核⼼街道的功能、根据空间可识别性挖掘街道利⽤潜⼒、根据街区活⼒分布建⽴公共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功能类型选择、街区利⽤潜⼒、街区活⼒分布三个层⾯归纳⼀些风貌保护区的控制与引导对策。
从⽽,探索以空间句法模拟分析研究城市历史街区功能优化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功能优化、历史街区、商市风貌、空间句法1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概述1.1区位信息道外区地处哈尔滨市区中东部,是历史悠久的⽼城区,地域⼴阔,位置适中,是全市⼋区⼗县(市)的区位中⼼,与呼兰、松北两个⾏政区隔江相望,与道⾥、南岗、⾹坊、阿城四个⾏政区接壤,南与⾹坊区幸福乡、城⾼镇接壤,东与⾹坊区向阳乡、阿城区毗邻,北与呼兰区隔江相望。
(见图1)图1:道外区的区域地理位置1.2历史沿⾰道外区是哈尔滨市的⽼城区,旧称傅家甸,地处哈尔滨市区中东部,北临松花江,作为哈尔滨市的开埠地,1736年(清乾隆元年)这⾥就已有⼈烟⽣息,1907年光绪帝在此设⽴⾏政厅,1929年建⽴滨江市,1956年改称道外区。
数百年的历史沉淀了道外区独特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化——欧式⽴⾯、清⽔砖墙、雕花围檐、砖⽊结构。
来⾃商贾云集,街景繁华,257个传统⼤院在此形成了全国⾯积最⼤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
(见图2、图3)图2:哈尔滨近代建筑发展阶段为保护其珍贵的历史⽂化价值,政府于2003年划定哈尔滨道外传统商市历史⽂化街区,占地53.11公顷。
存量规划背景下合肥市老市政府片区更新策略研究Research on the Renewal Strategy of the Old Municipal Government District of Hefei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ventory Planning■周庆华 ZHOU Qinghua 张慧 ZHANG Hui摘 要: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从“增量扩张”向“存量规划”转变。
文章以合肥市老市政府片区城市更新为例,通过实践案例介绍,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大城市存量规划过程与中心区更新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探讨整体设计策略,希望为其他老城中心区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城市更新与活力塑造方法。
关键词:存量规划;老城中心区;城市更新策略Abstract: The change from “incremental expansion” to “stock planning” is considered as the strategy of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in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Taking the urban renewal of the old municipal government district of Hefei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typ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stock planning and the renewal of central district. Firstly, the overall spatial development of the site is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ite. Then, the existing func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ffic layout around the site are studied to realize the relative lack of cultural facilities and the prominent traffic problems in this area. Next, according to the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and regul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all design strategy, and introduces the renovation and design of practical case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popularizable urban renewal and vitality shaping methods for other old city central areas.Keywords: inventory planning; the heart of the old town; urban renewal strategy0 引言老城中心区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是城市产生与发展的起源地。
20世纪中期,随着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规划思想深入人心。
加之我国城市发展从早期粗放式的增量扩张走向当下存量更新,我国在更新规划上也更加聚焦城市质量和内生活力的提升。
因此,城市老旧街区作为城市中集体记忆的凝结体和文化高地,其街区空间品质不仅涉及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关系到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质量。
文章以温州市鹿城区城西历史街区为例,借助扬·盖尔(Jan Gehl)的PSPL 调研法对历史保护街区内的街道空间现存问题进行梳理,了解街区使用者的活动偏好,最后基于街区公共空间现状的总结,对城西街道公共空间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研究对象及评估标准1.1 研究对象温州城西历史街区是温州四大省级保护街区之一,其位于老城中心,且被另外三大历史街区所围合。
其街巷格局自东晋时期便有较为明确的规划。
据《温州府志》记载,古温州城布局大体划分为“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衙门”五大部分[1]。
城西历史街区为古城中“中衙门”和“西居”部分,清代路面为条石、青砖所铺,街巷为“河街水巷”,数桥穿街而过,素称“九山十八溪”。
近代的城西街道位于子城护城河位置,因其地理位置而自由发展成为售买温州家具、服装小商品的商业街。
民国时期以来,城西街道随着城市转型、交通扩张的发展,原有河道被填埋,传统街巷风貌呈现碎片化趋势。
自21世纪起,城西历史摘要 在存量更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品质的优化和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借助扬·盖尔的PSPL 调研法,对城市老旧街道的公共空间品质建立评估标准,并以温州城西历史街区内的主要街巷为例,对其公共空间物质性及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街区存在街区品质下降、文化发展乏力、活力发展不均和人群满意度分化等问题,并基于现状提出街道优化的策略性建议,为街区的更新和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PSPL 调研法;老旧街区;街道空间;温州城西街区;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 大连理工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费[DUT21RC(3)010]DOI 10.19892/ki.csjz.2024.05.02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n era pursuing stock renewal, the societ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the quality of historical blocks in the city. This paper employs the PSPL research method proposed by Jan Gehl, establishes a set of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public space quality in old streets located within cities. Taking the main streets and alleys situated in Chengxi Historical Block in Wen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duct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materi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in this block, and finds several problems, including declining block quality, a lack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uneven vitality development, and varying levels of satisfaction among the local populace. Based on these identified issu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trategic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se streets, which in turn serve a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future block renewal and related research development.Key words PSPL research method; old blocks; street space; Wenzhou Chengxi block; optimization strategies作者简介:朱拓琦(1997—),男,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通信作者:金承协(1967—),男,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作者单位:1.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6部队基于PSPL 调研法的老旧街区街道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温州城西历史街区为例Study on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Street Space in Old Blocks Based on PSPL Research Method: A Case of Wenzhou Chengxi Historical Block朱拓琦1 金承协1 马芳芳2Zhu Tuoqi 1, Jin Chengxie 1, Ma Fangfang 2街区因品质难以满足时代需求,街道活力随着商业的衰退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