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报表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284.00 KB
- 文档页数:38
部门决算填报说明(预算单位编写格式)一、决算信息来源说明(基层预算单位编写)(一)本套决算主表决算数据主要依据本单位会计账簿总账及明细账数据填列,预算数据依据本单位预、决算批复文件及预算调整文件填列。
(二)本套决算附表数据主要依据本单位资产、人事台账及相关统计资料填列,其中:“资产情况表”“国有资产收益征缴情况表”依据本单位资产相关会计账簿数据及统计资料填列;“基本数据表”“机构人员情况表”依据本单位人事台账相关资料填列;“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依据本单位非税收入台账及相关统计资料填列。
(三)本套决算填报说明附表数据主要依据本单位会计账簿及相关统计资料填列。
其中:“政府采购情况表”数据取自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中“政府采购资金情况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财办预﹝2016﹞123号)填列(中央单位编写);“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情况表”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8号)的规定填列(中央单位编写)。
二、决算汇编基本情况(主管部门编写)(一)部门机构情况说明。
年度,纳入本部门决算汇编范围的独立核算单位共个,比上年增减个,分类说明如下:(二)部门录入户数说明。
年度,本部门决算汇编户数共个,比上年增减个,分类说明如下:注:主管部门使用经费差额表代编收支及使用调整表调整收支重复汇总数的情况需另作说明,包括代编(或调整)的依据、涉及的单位和金额。
三、基础数据核对情况(一)与财政部门对账情况。
1.财政拨款核对情况(1)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万元,财政部门拨款对账单万元,差额万元。
对差额原因进行说明。
(2)单位本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万元,财政部门拨款对账单万元,差额万元。
对差额原因进行说明。
2.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核对情况(1)单位本年度缴入财政专户万元,财政部门财政专户缴款对账单万元,差额万元。
附件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央部门预算表与2006年中央部门预算表变化情况说明一、录入表变化情况2006年部门预算按原科目体系设录入表10张,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部门预算录入表增加到12张,主要变化是:将“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录入表”拆分成“基金收入预算录入表”和“基金支出预算录入表”,增加了“住房改革支出预算录入表”,并在“基本支出预算录入表”、“项目支出预算录入表”、“经营及往来支出预算录入表”中加挂了2006年科目体系。
具体情况如下:1、收入预算录入表(录入01表)整体上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列名有所改动。
为与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保持一致,将原收支科目体系下的“财政拨款”和“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两列分别改名为“财政拨款收入”和“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
2、基本支出预算录入表(录入02表)为便于新旧科目间对照,基本支出预算录入表中加挂了2006年科目体系,增加“2006年科目编码”和“2006年科目名称”两列。
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四不变”原则,基本支出预算编报口径与2006年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一致,基本支出预算按照经济分类编制,但不是完全按照新的经济分类编,而是按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需要进行编制。
(1)人员经费。
包括“工资福利支出”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两部分,按支出经济分类的细项进行录入(不包括应在“事业单位经营支出”中列支的人员经费)。
具体变化如下:①根据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经济分类,将原“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中的“住房补贴”拆分为“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三项;②原收支科目体系下包含在“津贴”中用于伙食补贴的开支,现改在“伙食补助费”中填列。
(2)日常公用经费。
按日常公用经费的细项录入。
录入表是按照新的经济分类科目设置的,因此单位在录入表中应按照经济分类科目填列明细数据,生成表通过系统对相关科目自动进行合并。
需要说明的是:“办公设备购置费”填列由日常公用经费开支的一般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费”填列由日常公用经费开支的一般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费”填列由日常公用经费开支的一般交通工具购置。
中远集团2008年度财务预算报表填表说明一、报表封面填制说明(一)封面左边。
1.企业名称: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全称。
2.单位负责人: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法人代表。
凡企业正在更换法人代表,但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实际负责人签字盖章。
3.总会计师: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一定程序被任命(或者聘任)为企业总会计师的高级管理人员。
如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由总会计师以外的其他企业负责人负责,则此项由实际主管财务预算工作的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
4.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指企业内部承担财务预算工作的专职机构的负责人。
5.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报表的工作人员。
(二)封面右边。
1.企业(单位)统一代码:指各级质检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代码。
尚未领取统一代码的企业,应主动与质检部门联系办理核发手续。
如因客观原因暂不能办理的,可参照《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的规则》(国资统发[1995]116号)自编企业临时代码使用。
企业在领取质检部门核发的统一代码后,临时代码即停止使用。
本代码由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单位)代码、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三部分组成。
集团二级子企业应填列“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代码”和“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
“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为1000014302.隶属关系:本代码由“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和“部门标识代码”两部分组成。
企业“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均填“0”,后3位“部门标识代码”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GB/T4657-2002)编制。
3.所在地区: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按企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的省、市、县或区的代码直接填列。
4.所属行业码:本代码由“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和“执行会计准则情况代码”两部分组成。
(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依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结合企业主要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按“小类”划分填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8.07.22•【文号】财办建[2008]91号•【施行日期】2008.07.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08]9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办公厅(室),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高法院办公厅,高检院办公厅,有关人民团体办公厅(室),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等规定,经研究,现就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报及审核工作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一、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依据(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二)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及调整文件;(三)历年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项目支出预算;(四)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资料;(五)招投标文件,项目合同(协议)、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六)其他有关资料等。
二、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报要求(一)时限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并报主管部门审核。
主管部门收到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后,对于按规定由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应及时审核批复,并报财政部备案;对于按规定报财政部审批的项目,一般应在收到决算报告后一个月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将经其审核后的决算报告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审批。
以前年度已竣工尚未编报竣工财务决算的基建项目,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编报。
(二)组织管理要求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
财政部关于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7.10.15•【文号】财预[2007]436号•【施行日期】2007.10.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11年2月21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21日)宣布失效财政部关于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2007年10月15日财预〔2007〕436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对中央部门报送的2008年“一上”预算,经我部严格审核和认真测算,“一下”控制数测算工作已经完毕,现将部门预算“一下”预算控制数发给你们。
为做好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今年6月初,财政部召开了预算布置会议,并印发了《关于编制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对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编报时间等提出了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现就2008年部门预算编制和审核工作中的重点,进一步重申以下几个原则:一、从严从紧编制与保障重点相结合原则2008年部门预算编制要继续调整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向民生、教育、社保等重点领域倾斜,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项目,保障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相关的支出。
同时,也要厉行节约,贯彻国务院有关降低政府行政性成本的精神,对一般性支出从紧从严审核。
部门购车、出国费、会议费、招待费等行政性项目支出规模原则上不得增加。
二、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情况相结合原则2008年部门预算安排,要与部门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相结合,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附件三:第一部分2008年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主要指标说明一、报表封面本套报表的封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反映基本建设单位(项目)决算报表负责人、编报人员情况;下半部分主要反映建设单位代码、性质、级次等信息。
建设单位(项目)要按以下要求填写:1、单位名称:指主管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全称2、单位负责人:指建设单位总负责人3、财务负责人:指主管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4、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基建决算报表的人员5、电话号码:指建设单位财务机构所在地的电话号码6、单位地址:指建设单位的实际办公地址7、报送日期:指报表报出的实际日期8、单位统一代码:各建设单位应按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布核发的9位代码填列;建设单位如未能领取统一代码,则根据《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规则》(国资统发[1995]116号)编制填列。
9、单位性质:指建设单位的性质,分别按行政、事业、企业选择填列。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单位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均以企业性质填列。
10、隶属关系:本码由“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和“部门标识代码”两部分组成。
具体填报方法如下:(1)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为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GB4657-95)填报.(2)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前4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县级(及市辖区)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本身6位数表示。
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产权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填报。
11、所在地区:指建设单位(项目)实际所在地,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及调整情况按实际填列。
二、资金平衡表(财建01表)本表主要反映建设单位(项目)年末全部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情况。
部门决算填报说明(基本格式)一、决算汇编基本情况1.报表类型说明(1)纳入200 年部门决算汇编范围的独立核算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共个,其中:独立报送单户报表的单位个,占单位总数的 %;比上年增加(减少)个。
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行政单位汇总录入户,其中含单位个,占单位总数的 %;比上年增加(减少)个。
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事业单位汇总录入户,其中含单位个,占单位总数的 %;比上年增加(减少)个。
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户,其中含单位个,占单位总数的 %;比上年增加(减少)个。
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其他单位汇总录入户,其中含单位个,占单位总数的 %;比上年增加(减少)个。
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2)本部门代编经费报表及调整表户,其中:经费差额表户,调整表户。
变动原因说明。
2.单位分类情况说明(1)按预算管理级次划分:一级预算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二级预算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三级预算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2)按单位基本性质划分:行政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事业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其他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经费自理事业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3)按单位执行会计制度划分: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个,比上年增加(减少)个,增减变动原因说明。
二、与财政部门对账情况1.财政拨款核对情况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收入万元,财政部门拨款对帐单万元,差额万元。
是否核对无误?如不一致,请说明原因(下同)。
财政部关于中央单位2008年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7.11.29•【文号】财库[2007]101号•【施行日期】2007.1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财政部关于中央单位2008年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2007年11月29日财库[2007]10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武警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001〕24号)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现将中央单位2008年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2008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总体要求2007年以来,财政部和各中央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改革的预算单位级次、数量和预算资金范围进一步扩大,所有中央部门及76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改革;中央级一般预算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并将改革逐步扩大到部分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试点开始推行;预算单位资金归垫管理开始步入制度化管理轨道。
但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仍面临改革进展不平衡、现金提取使用管理薄弱、操作中存在一些过渡性措施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予以解决。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要求、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一年。
各中央部门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总结改革经验,认真研究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好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继续扩大改革的单位级次和范围,将改革实施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继续扩大改革的资金范围,政府性基金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改革,并积极研究预算外资金实行改革事宜,尽早实现所有财政性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目标;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减少单位现金流通,2008年所有一级预算部门都要实行公务卡管理;认真编制用款计划,努力提高用款计划编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008年财政部将制定用款计划考核规定,对用款计划执行进度进行考核和管理;继续规范改革操作,及时做好范围划分工作,规范资金支付方式;进一步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已经实施改革的单位,特别是一级预算单位,要尽快实现单位财务的统一归口管理,并继续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等有关工作,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改革的各项目标。
附件5编制说明一、编制范围工资总额预算报表编制范围与企业财务决算合并报表范围一致,包括省属企业集团本部及其所属全资或控股的子企业。
二、报表组成工资总额预算报表包括:(一)省属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申报表(附表1):本表为企业申报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的主要报表,反映企业当年工资总额预算情况以及支持当年工资总额预算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预测情况。
(二)省属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分解表(附表2):本表为企业申报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的附表,反映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分解情况,重点反映企业各层级人员工资总额、平均工资水平预算情况。
(三)省属企业工资总额预算调整表(附表3):本表为企业调整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的主要报表,反映企业当年工资总额预算调整情况以及支持当年工资总额预算调整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预测情况。
(四)省属企业工资总额预算调整分解表(附表4):本表为企业调整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的附表,反映企业工资总额预算调整分解情况,重点反映预算调整后企业各层级人员工资总额、平均工资水平预算情况。
三、编制方法(一)表内“上年实际”有关指标根据上一会计年度实际完成数(或快报数)分别填列,有关财务指标应与经国资委批复的企业财务决算数据一致。
(二)表内“本年预算”有关指标根据企业上年实际并结合企业本年预计情况填列。
(三)表内“本年调整”有关指标根据2015年度省属企业工资总额清算结果、利润总额预计完成值的变动、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和2015年行业平均工资等情况,对“本年预算”有关指标进行调整。
(四)表内“增减率”反映“本年预算”或“本年调整”与“上年实际”的增减变动比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即增减率=(“本年预算”或“本年调整”/上年实际-1)*100四、指标解释和编制要求(一)从业人员:指劳动关系或工作岗位在本企业并由企业直接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和劳务派遣工。
(二)在岗职工: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企业支付劳动报酬的职工。
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08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布日期】2009.07.15•【文号】财综[2009]46号•【施行日期】2009.07.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财务制度正文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08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09〕46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各中央管理企业: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调整、取消(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情况,我们在《2007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基础上,编制了《2008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见附件,以下简称《收费目录》)。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收费目录》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仍在执行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其具体征收范围、征收标准及资金管理方式等,应按照《收费目录》中注明的文件规定执行。
二、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8]61号)规定,自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三、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暂住证(卡)工本费和义务教育借读费等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四、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公布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84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水路运输管理费。
财政部公布08年全国财政收支决算情况2009-07-08 09:14:36 | 来源:财政部| 作者: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决算表单位:亿元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表单位:亿元科学技术2152.822152.82 2129.2198.9119.4其中:基础研究182.65182.65 190.46104.3应用研究732.67732.67 797.06108.8文化体育与传媒1072.641072.64 1095.74102.2121.9其中:文化389.43389.43 379.1097.3体育206.95206.95 205.2999.2社会保障和就业6684.336684.33 6804.29101.8124.9其中: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1626.531626.53 1630.88100.3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150.00150.00 110.7973.9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1873.901873.90 1812.4996.7企业改革补助371.34371.34 328.4388.4就业补助473.26473.26 414.5587.6抚恤255.69255.69 273.30106.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9.16379.16 411.70108.6自然灾害生活救助118.46118.46 356.92301.3医疗卫生2499.062499.06 2757.04110.3138.5其中:医疗服务487.04487.04 481.3098.8医疗保障1128.221128.22 1421.13126.0疾病预防控制222.84222.84 238.01106.8农村卫生263.53263.53 216.8582.3环境保护1281.701281.70 1451.36113.2145.7其中:自然生态保护28.5728.57 33.54117.4天然林保护100.98100.98 81.6980.9退耕还林339.71339.71 306.8090.3退牧还草43.8243.82 19.6444.8能源节约利用140.37140.37 155.58110.8可再生能源85.0085.00 44.7852.7城乡社区事务4100.474100.47 4206.14102.6129.6其中: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89.3489.34 98.24110.0城乡社区公共设施2279.662279.66 2081.1691.3农林水事务4288.874288.87 4544.01105.9133.5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决算表单位:亿元说明:本表预算数为2008年初财政部代编数。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正文:----------------------------------------------------------------------------------------------------------------------------------------------------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但是,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分配、轻管理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特别是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执行进度慢、项目支出管理不够严等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方面表现得还比较突出,不仅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甚至影响到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现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一)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加强领导,充实必要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把预算执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责任制度。
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管理、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职能机构,应当加强协调,明晰职责,强化责任,保证预算执行在财政部门内部运行顺畅。
财政部关于编制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7.05.21•【文号】财预[2007]61号•【施行日期】2007.05.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11年2月21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21日)宣布失效财政部关于编制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财预[2007]6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做好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适应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一致,与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协调,与国家财力相适应。
继续坚持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有保有压,从严从紧编制各项支出预算。
同时,在完善各项制度和加强基础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完善预算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实施绩效考评管理试点,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和透明,提高预算资金分配、支付和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工作重点2008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完善基本支出定额管理,夯实基础,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
财政部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正文:---------------------------------------------------------------------------------------------------------------------------------------------------- 财政部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财库[2007]103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总金库,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分金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86号)的有关规定,现将编制2007年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继续抓好增收节支,确保全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在此基础上,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今后要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走势,认真分析减收增支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抓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全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一)依法狠抓收入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切实加强对重点税种、行业和地区税源管理,着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严格控制减免税,抓紧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严厉打击偷骗税等违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