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西方文学评论从古罗马时期到十九世纪末
- 格式:pptx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35
“文学批评“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1、20世纪文学批评具有批判否认的革新态势,〔〕,批评的理论化,〔〕等世纪特征。
2、文体学批评是一种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3、构造主义文学批评的根本特征是:摒弃〔〕,标举〔〕;形式就是价值;无信息的〔〕。
4、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用〔〕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5、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的比喻来归结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他把创作比作〔〕,把批评比作〔〕。
6、“随园诗话“的作者是〔〕。
7、逻辑学意义上的方法有归纳与〔〕,〔〕与逻辑,定性与定量等。
8、新历史主义批评吸收了法国思想家福柯的“断层〞和“差异〞的历史观,用众多小写的、〔〕的“历史〞取代了原先一个大写的、〔〕的“历史〞。
9、确定选题必须对〔〕与〔〕进展全面估量.。
10、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潮流的区别与〔〕在20世纪前期甚为明显,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融合与相互〔〕的趋向则逐渐抬头。
11、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和〔〕为指导,以〔〕为根底,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12、批评的否认精神是评论者〔〕的表达。
13、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的真情实感、〔〕的真实感受与〔〕的真实的统一。
14、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两个根本命题是〔〕、〔〕。
15、文学批评文章的主要样式包括〔〕、〔〕、对话体、〔〕和〔〕等。
16、中国文学批评的源头是春秋时代对〔〕的评论。
17、西方文学批评的源头是〔〕和〔〕。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把〔〕当作重要的出发点来理解文化生产。
19、构造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有句很著名的话:“人们把文学看成是无规则的〔〕的时间够长了,现在有必要把它当作是无信息的〔〕来看了。
〞20、在从事承受史的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开掘和选择〔〕。
1.贺拉斯:古罗马早期文艺理论家《诗艺》文学语言——合式原则观:人物形象塑造——类型说观:作家要有判断力观。
在题材方面喜选旧题材。
2.布瓦洛:法国古典主义代表:《讽刺诗集》,《书简集》,《诗的艺术》三一律观:主张人物性格的定型化和类型化:重视喜剧真实性。
3.华兹华斯:英国消极浪漫主义代表《抒情歌谣集序言》,诗歌题材原田园生活,语言应该日常口语,写诗要特注重想象和幻想。
4.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代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重文献《克伦威尔》。
体现文理思想:(1)原始诗,代《创世纪》“淳朴”(2)古代诗,代《荷马史诗》“单纯”(3)戏剧“真实”5.福柯:法国重要思想家,《疯癫与文明》、《事物的秩序—人文科学的考古》、《规戒与惩罚—监狱的诞生》、《性史》考古学和乐谱学的哲学观;话语权力观。
6.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学理论家、《诗学》;模仿说;悲剧论;净化说;过失说。
7.莱辛《汉堡剧评》、《拉奥孔》探讨绘画与诗歌区别诗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包孕性倾刻;诗用人工符号,绘画用自然符号。
8.康德: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与批判》。
判断力—规定判断力和反思判断力。
游戏说。
9.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代表《词语的复活》《学术错误态》陌生化观10.(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悲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进行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怖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11.(布瓦洛)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文论学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的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
强调戏剧创作要严格遵守一天之内、一个地点、一条线索的所谓规律。
三一律反映了法国君主专制时期一切服从理性,一切要有法规的政治需要,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审美要求。
12.(雨果)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即崇高与滑稽,优美与丑怪的对立统一。
西方文学的总结西方文学源远流长,凝聚着无数个体的智慧和创造力。
从古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学,到现代人们熟悉的杰出作品,西方文学在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西方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学的影响进行总结。
一、古典时期的西方文学古希腊和罗马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端。
希腊古典时期的史诗《荷马史诗》展现了古希腊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气质,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罗马时期的作品以历史记载和政治议论为主,如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和塞尼加的历史《古迹》。
古典文学以其叙述方式、人物塑造和思想深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中世纪的西方文学中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以宗教为题材,以传教和道德启发为目的。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文学流派“行吟诗歌”,如《诗篇》和《朝圣者》。
这些作品宣扬了基督教信仰和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学的重要转折点。
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和对人类本性的探索促使出现了可称为“现代意识”的作品。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如《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作品,如培根的《新工具》和蒙田的《随笔》,主张质疑传统观念,倡导思辨与人文主义。
四、启蒙时代的西方文学启蒙时代是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挑战时期。
思想家们提出了人类理性和自由的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
伏尔泰的《哲学词典》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同时,启蒙时代还催生了小说的兴起,如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20世纪是西方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成为主导。
现代主义文学探索形式和语言的边界,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
后现代主义文学进一步挑战传统叙事结构和语言规范,如托马斯·品钦的《重返家园》和伊恩·麦克尤恩的《中场故事》。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西方文论的两次转型佟瑶 内蒙古师范大学摘 要:西方文论的发展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再到“外部研究”的变化过程。
笔者认为在这个外—内—外的历史过程中,西方文论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也是西方文论高度发达的原因。
关键词:西方文论;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133-01西方文论的发展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再到“外部研究”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外—内—外的历史过程。
这个发展看似在原地打转,实则是一个不可省略的过程。
一、西方古典时期西方的传统古典文论,其实是一种以外部研究为主的文论,文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文艺与社会道德的关系、文艺与创作者本人的关系等,是当时西方文论主要探讨的问题。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西方文论的开创者。
柏拉图的文艺观,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所以他将文艺的社会作用当成评价文艺作品好坏的首要出发点。
而这种研究,是一种“外部研究”。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在继承老师强调文艺社会作用的基础之上,他也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为其研究文艺作品的一项重要参考。
他认为文艺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的行为的能动模仿。
西方文论的主要方向,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期已经奠定。
主观心灵、灵感和”理念”被柏拉图归结为艺术的来源,同时柏拉图认为正是由于人类主体的精神,我们才形成了所谓“灯”的传统。
现实生活的摹仿、反应是亚里士多德心中所认为的艺术的来源,并且他认为是客观的客体构成了“镜”的传统。
古罗马时期的朗加纳斯第一次界定和阐述了“崇高”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
他指出只有具有崇高人格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具有崇高风格的作品。
就在这一时期,比较流行的是“镜子说”。
“镜子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它的明确提出者是达·芬奇。
显而易见,文艺犹如镜子,可以更加直接的反映现实。
考研外国文学评论知识点浓缩在考研外国文学评论的备考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点既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了解外国文学评论的基础。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浓缩总结,帮助考生在备考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外国文学评论的起源与发展1. 古希腊文学评论的兴起:古希腊时期,由于哲学和艺术的发展,文学评论开始形成。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古希腊文学评论的里程碑。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评论:文艺复兴时期,拉丁文学评论兴起,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基础,对希腊文学进行批判性研究。
3. 20世纪文学评论的兴起:20世纪,文学评论开始关注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
二、外国文学评论的主要流派与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结构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关注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如韵律、节奏、语言运用等。
3. 新批评:强调解读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作品本身而非作者的意图,注重文本内部的自足性。
4.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价值体系,关注语言的多义性和符号的推移性,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
5. 后殖民主义:关注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中的权力、身份、种族等问题。
三、经典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与著作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有《梦的解析》等著作,开创了心理批评的理论。
2. 巴赫金(Mikhail Bakhtin):著有《小说论》等著作,强调小说作为语言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3. 巴特(Roland Barthes):著有《象征的快乐》等著作,强调阅读过程中读者的主观参与。
4. 埃克科(Jacques Derrida):著有《离析》等著作,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强调符号的不稳定性。
5. 席勒(Friedrich Schiller):著有《诗学著述》等著作,对文学的本质和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
西方文学发展历程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希腊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罗马的史诗《艾涅伊德》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里程碑。
古希腊的戏剧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其中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形式至今仍有影响力。
中世纪是西方文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宗教题材成为了文学作品的主流。
《圣经》的故事成为了作家们创作的重要素材。
同时,骑士文化和英勇行为在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表现。
亚瑟王传说和《唐吉诃德》就是很好的例子。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学迈向现代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兴起,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研究和推崇成为主流。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和但丁的史诗《神曲》都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18世纪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
启蒙时代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弗兰西斯·培根的哲学作品和亚历山大·波普的《伊丽莎白时代》诗歌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19世纪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时期。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感情和想象力,追求自由和超凡的体验。
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如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和约翰·济慈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此外,美国的文学也开始崭露头角,爱默生、霍桑、梭罗等作家为美国文学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经历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的变化。
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对人类存在的质疑,而后现代主义则更加强调对多元化和复杂性的探索。
同时,女性主义文学、种族文学和后殖民文学等也开始兴起,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学风格。
总结来说,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时期以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思潮和作品呈现,丰富了西方文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探索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经典文学批评。
本文主要关注英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时期,英国文学批评主要是宗教性质的。
教会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审查,强调守信仰、道德和教义。
14世纪出现了一种称为“识字”的文学批评形式,该形式对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英国文学批评逐渐从宗教向人文主义转变。
人文主义者注重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的研究,并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形式进行评价。
人文主义对英国文学批评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7世纪。
17世纪是英国文学批评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探讨了文学作品的道德、意义和功能。
约翰·洛克等人通过对诗歌和戏剧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文学批评的理论。
对于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评价。
18世纪是英国文学批评的启蒙时期,英国文学批评的范围扩大到了社会和政治领域。
这个时期的文学批评家开始关注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与社会进步相关的理论。
塞缪尔·约翰逊是18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通过对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作品进行批评,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
19世纪是英国文学批评的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体验,并对哲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提出了“悲剧观念”和“意象在意识中的出现”等概念,对后来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以来,英国文学批评逐渐多样化和多元化。
新批评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相继出现。
这些理论不仅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还探讨了作品与文化、政治和身份等方面的关系。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经历了从宗教到人文主义、启蒙、浪漫主义和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每个时期的文学批评都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和进步。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基础教育(中文)专业《文学评论与鉴赏》课程的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的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验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该课程所要求的合格水平。
其对象为全省基础教育(中文)专业自学考试的应考者。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文学评论与文学鉴赏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理解两者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文学评论与文学鉴赏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学三大部类(文学理论、文学史与文学评论)之间的关系;二、文学评论与鉴赏在文艺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文学评论与文学鉴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一、文学评论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准备和前提;二、文学鉴赏以文学评论为指导。
第三节文学评论与文学鉴赏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一、文学评论与文学鉴赏在社会功能和认识模式两个方面存在着共同性;二、因为对像、目的、性质和作用不同,文学评论与文学鉴赏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
三、考核知识点文学鉴赏是文学评论的根基,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准备和前提。
文学评论指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文学评论已形成独立学科,但它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与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之间是一种“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辨证关系。
文学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文学评论提供的理论素材和研究成果。
文学史的发展经常以文学评论为前导。
文学鉴赏中的审美感受、情感共鸣、联想、想像以及再创造,是进行-1-文学评论的准备和前提。
文学评论与文学鉴赏之间存在着:1、性质的差异2、取向的差异3、主体的差异4、对象的差异四、考核要求识记:克罗齐关于“批评是教人阅读的艺术”的观点。
文学评论的科学理论性与文学鉴赏的自由随意性文学评论的客观公正性与文学鉴赏的主观偏向性文学评论的专业技能性与文学鉴赏的群众普及性文学评论的复杂多向性与文学鉴赏的单一确定性领会:韦勒克、沃伦关于文学评论与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之间是一种“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辨证关系这一问题的论述。
《诗学》之前(古希腊)一、古希腊美学—文艺思想的发源1. 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6世纪)这一派学者认为宇宙是由数与和谐的原则统治着,重视“和谐”,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能产生美的效果;所谓“黄金分割”(1=0.618+0.382)法就是他们发现的。
是为西方美学、文艺思想中“寓整齐于变化”原则的最早萌芽,也是后来形式主义的萌芽。
2.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470)写有《论自然》,认为“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中产生最美的和谐,强调世界的不断变动与更新,而不是静止与平衡;认为美也不是绝对的、永恒的。
其名言是:“没有人能往同一河流里插足两次。
”3.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370)写有《节奏与和谐》、《论诗的美》、《论音乐》等著作,主张艺术摹仿自然,强调文艺创作须凭灵感、热情和天才,提倡美与善(有用)的结合;他关于艺术起源的观点为后来的“游戏说”、“剩余精神说”开辟了道路。
4.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0)其言论与思想主要见于其学生色诺芬的《回忆录》。
他把美和“效用”联系起来,也见出美的相对性;强调艺术的摹仿应“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状态”。
苏格拉底标志着希腊早期美学和文艺思想的一个根本转变,即从用自然的观点看待美转向以社会的观点看待美,为后来美学成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做了准备。
二、柏拉图(公元前427-347)西方文艺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写有“对话”40余篇;《文艺对话集》为后人所选编。
主要观点有:1.“理式论”和“影子”说;2.关于文艺的功用:“伤风败俗”论;3.灵感说:“灵感”——诗神凭附时的迷狂状态;4.关于艺术作品结构的“有机统一”原则;5.创作与欣赏的关系:某些作品适宜于某些心灵。
柏拉图的上述观点对西方文艺理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的“对话”是希腊文学中出色的散文作品,也开启了学术讨论中的一种值得发扬光大的传统。
三、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385):“喜剧之父”他的剧本《蛙》:对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进行评价,指出其长短得失。
简述20世纪之前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摘要:一、古希腊时期文学批评的起源二、罗马时期文学批评的传承与发展三、中世纪文学批评的特点四、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批评的变革五、17世纪至19世纪文学批评的流派与思潮六、20世纪文学批评的多元化和现代化正文:自古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源远流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回顾20世纪之前西方文学批评的演变过程,以期对这一领域的历史脉络有更清晰的认知。
首先,我们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这是西方文学批评的起源。
当时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评论家们,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他们关注作品的道德观念、艺术价值以及审美标准,为后世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础。
罗马时期,西方文学批评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著名文学评论家贺拉斯、朗吉弩斯等人在希腊文学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多关于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的观点。
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开始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和修辞手法,为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进入中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受到了基督教信仰和神学思想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以宗教文学为主要对象,重视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和道德价值。
评论家们强调文学作品的神秘性、寓意性和寓言性,使之成为宗教教育和道德教化的工具。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批评迎来了重大变革。
评论家们开始关注人性的价值,强调个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同时,他们对古典文学遗产进行了重新审视,倡导对文学作品的创新解读。
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为后世文学批评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呈现出丰富的流派和思潮。
在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运动的影响下,文学批评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评论家们关注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社会意义和历史地位,推动了文学批评的成熟与发展。
到了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进入了多元化和现代化的阶段。
随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兴起,文学批评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