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老街调研报告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0.22 MB
- 文档页数:83
商业街调研报告ppt商业街调研报告PPT一、背景介绍1.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商业街的发展状况,为商业街的改进提供参考。
1.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调研结果分析2.1 商业街的规模经调研发现,商业街的规模较大,横跨两个主要交叉路口,商家数量众多。
2.2 商家种类和经营情况调研显示,商业街上的商家种类多样,包括餐饮、服装、日用品等。
大部分商家的经营情况良好,有一部分商家存在人流量不足的问题。
2.3 商业街的环境设施商业街的环境设施整体状况较好,有配套的停车场和公共厕所。
但存在一些设施老化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2.4 商业街的消费者群体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商业街的消费者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和家庭消费者。
年轻人更加关注时尚和品质,家庭消费者更加注重实用和价格。
三、问题和建议3.1 人流量不足的问题针对人流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商业街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与周边的景点、学校等合作,进行联合推广活动;- 提升商业街的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消费者。
3.2 设施老化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针对设施老化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更新设施,提升商业街的整体形象;- 加强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增加管理人员,加强商业街的管理工作。
四、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商业街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这些数据和建议可以为商业街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五、展望未来,商业街应继续改善设施和服务质量,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使商业街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以上是商业街调研报告PPT的主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和补充。
目录一、简介 (1)(一) 建筑风格 (1)(二) 历史 (1)(三) 老街景点 (2)二、定位:在“徽”字上做文章 (3)三、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3)(一) 老街的文化名片 (3)(二) 利益主体的共赢 (4)四、改造提升项目建设 (4)(一)定位 (4)(二)亮点建设工程 (4)(三)千年古埠码头 (5)(四)老街临江区域改造工程 (5)五、创新管理——打造流动“平安点” (6)六、关于屯溪老街的评论和研究文章 (7)一、简介屯溪老街俗称老街。
位于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区中心,西起明建横江石拱大桥--镇海桥,东止牌坊碑记,全长1273米,宽4.8--7米。
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闻名。
保存完好,店铺鳞次栉比,房屋檐口挑出80--100厘米,可避雨遮阳。
这里全是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屋与屋之间的深窄小巷,错落别致,热闹繁华,显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别有情趣。
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在专辟的一段“古代街”上设有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古趣盎然,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屯溪老街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保护街区”,每年吸引了近600万的国内外游客,老街的建筑群不仅延袭了宋代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白粉墻,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墻,淡雅古朴;建筑内雕梁画栋,徽派建筑砖、石、木三雕特色展现得淋滩尽致。
街面建筑大都为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住的格局,呈现出江南城镇古老的风姿。
2009年6月10日,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屯溪老街和北京市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等共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一)建筑风格屯溪老街起于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徽州物资集散中心。
老街店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
建筑高仅两三层,多为木穿榫式结构,石础、砖砌、马头墙、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
经营者Π居民参与屯溪老街保护与旅游开发意向分析Ξ王莉,杨钊,陆林(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芜湖,241000)关键词:屯溪老街;保护;旅游开发;经营者Π居民态度摘 要:以安徽屯溪老街为案例,通过对实地调查所获数据的SPSS分析,从经营者及居民对当前老街经营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旅游开发意向态度的差异等角度,揭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居民的真实愿望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屯溪老街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经营者及居民的沟通、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整治、加强旅游环境的整治、加强徽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设计以及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社区参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图分类号:F5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3)04-0425-06I ntention of the tourism exploitationW ANGLi,LU Lin(College o f Tourism,ANU,Wuhu241000,China)K ey w ords:old streets in Tunxi;preservation;tourism exploitation;shopkeepers and residents’attitudes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 the old streets in Tunxi;Anhui,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hopkeepers and residents’disagreement on the present managing situation,developing tendency and inten2 tion of tourism exploitation.Therefore,it exposes the real intention of the public in the preservation and tourism exploita2 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al streets and problems existing during the process.It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to pay m or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five issues:m or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local shopkeepers and residents;strengthening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al cultural streets;improvement of tourism environment;deeper development and prom otion of Huizhou culture tourism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encouragement of community inv olvement.1引言历史文化街区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和城市发展的兴衰,对海内外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逐渐成为人们热衷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与艺术184作者简介:姚启芳(1980— ),女,汉族,安徽巢湖人。
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基金项目:2018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商品休闲街区质量评估体系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屯溪老街为例”(项目编号:SK2018A0872);安徽省2019年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商品休闲街区质量评估体系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屯溪老街为例”(项目编号:gxyq2019219)。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屯溪老街、旅游商品开发与策划的概述,分析当前屯溪老街旅游商品开发与策划的现状及问题,明确加强屯溪老街旅游商品开发与策划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屯溪老街旅游商品开发与策划的主要方向。
一、屯溪老街的概述屯溪老街的含义:屯溪老街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唯一的“国家历史保护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屯溪老街作为历史文化名街的代表之一,其自身也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屯溪老街的文化价值也是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进行参观游玩的重要原因。
二、旅游商品开发与策划的概述旅游商品开发与策划,是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商品的开发不仅要结合旅游场所自身的优势特点,更要求要结合旅游市场的整体走向,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此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策划,是一项全面而具体的工作。
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需对旅游资源进行市场调查,通过创意形成、创意筛选、市场定位、概念形成和市场可行性分析后,为产品开发做好先导。
三、当前屯溪老街旅游商品开发与策划的现状及问题(1)商品设计缺乏特色。
近年来,旅游商品开发与策划在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做好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策划工作,对于挖掘屯溪老街自身的文化价值,提升屯溪老街的知名度和观赏价值是十分关键的。
而当前市场上对于旅游商品的种类数量相对较多,且质量参差不齐。
山 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第42卷第5期2 0 2 1 年 3 月Vol. 42 Nc. 5Mar. 2021• 31 •文章编号:1009-0525 (2021) 05-0031-03徽州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功能复兴浅析★王树清1雷秋慧1陈友志1周文军1李禨璋2毕忠松22*(•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徽州建筑研究中心,安徽黄山245041; 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 要:以屯溪老街为例,梳理了老街的变迁历史及其功能空间的利用现状,以此分析老街在保护及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功能复兴理念,从以功能空间维护为前提保护传统风貌、以街区安全为基础丰富功能业态、梳理公共空间节点等三个方面探讨屯溪老街功能复兴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复兴提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古徽州,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功能复兴中图分类号:TUg^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对于一个现今城市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着浓郁的 历史文化氛围,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窗口。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是徽州文化及徽州传统建筑的缩影,亦 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和最具有南宋、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被人们称其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老街上拥有 多处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其相对单一的街区功能越来越 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⑴,如何发掘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街区活力是当前屯溪老街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功能复兴”的概念,试图通过增加公共 空间等完善老街功能的途径增强老街的吸引力,进而增强老街活力,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复兴提出有益探索。
2屯溪老街历史变迁2.2 区域概况屯溪老街坐落于黄山市市区中心,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婺源县相邻,东南与浙江 省、开化、淳安接壤,东北侧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泾县交 界,西北与池州市的青阳、石台、东至县相邻。
商业街调研报告ppt商业街调研报告ppt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某商业街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商业街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对象1.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进行调研。
2. 对象:商业街的商户、居民、游客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和专家。
三、商业街概况1. 位置:商业街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
2. 类型:商业街主要经营零售业、餐饮业和娱乐业。
3. 规模:商业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共有200个商铺。
4. 品牌:商业街以特色小吃和特色商品为主要经营特色。
四、商业街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 商业街拥有丰富的特色小吃和特色商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3. 商业街上的商户和居民人均收入较高,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4. 商业街的整体环境较好,有较完善的配套设施。
五、商业街的问题1. 安全问题:商业街存在夜间治安状况较差的问题,商户需要加强安全措施。
2. 管理问题:商业街的管理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3. 消费环境问题:商业街的消费环境相对较脏乱,缺乏卫生设施和垃圾分类设施。
4. 交通问题:商业街周边交通拥堵,停车位不足。
六、未来发展趋势1. 商业街的特色经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2. 商业街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夜间治安状况。
3. 商业街应该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经营行为。
4. 加强商业街的整体环境,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卫生设施和垃圾分类设施。
5. 商业街可以建设停车楼和停车场,缓解交通压力,并增加游客的便利性。
七、调研结论和建议1. 商业街的特色经营是其发展的重点。
2. 商业街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3. 商业街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夜间治安状况。
4. 商业街应该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卫生设施和垃圾分类设施。
5. 商业街需要增加停车设施,缓解交通压力,并增加游客的便利性。
以上是商业街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了解商业街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帮助。
屯溪老街保护整治更新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3)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3)二、规划实施以来的回顾总结 (3)三、本次规划技术路线 (3)第一章老街历史文化价值 (3)一、屯溪—城市背景情况 (3)二、老街历史简述 (3)三、老街价值特色分析 (3)四、老街价值综述 (3)第二章现状分析 (3)一、现状人口、用地 (3)二、整体风貌环境 (3)三、街巷格局 (3)四、建筑环境评析 (3)五、基础设施 (3)六、居住环境 (3)七、传统文化 (3)八、旅游 (3)九、综述 (3)第三章规划准则 (3)一、规划依据 (3)二、指导思想 (3)三、规划方针 (3)四、规划原则 (3)五、规划内容与目标 (3)第四章保护整治规划 (3)一、保护区界界定 (3)二、建筑保护等级划分 (3)三、综合保护措施 (3)第五章老街更新规划 (3)一、民居的更新 (3)二、街巷系统的更新 (3)三、街区功能的更新 (3)四、基础设施的更新 (3)第五章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3)一、老街街区文化功能分区 (3)二、旅游线路规划 (3)第六章街区市政设施规划 (3)一、市政基础设施现状 (3)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第七章政策性措施建议 (3)一、完善保护制度和管理机构 (3)二、制定老街各项整治措施 (3)三、修订老街保护管理办法 (3)四、积极筹集资金和实施 (3)五、严格产权控制 (3)六、限定老街经营内容 (3)七、旅游适度开发 (3)前言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85年清华大学和屯溪市政府首次编制屯溪老街保护规划,1993年清华大学再次对规划进行了修订。时至今日,已有十年的时间未对老街的保护管理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了。这十年当中,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老街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老街的经营日益贫乏、单调、雷同,活力渐渐消失,老街的管理模式经过了数次变动,也出现了一些职能界定不清、职责不明、综合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导致老街店铺改造更新速度加快,旧城改造逐渐“蚕食”老街,规划管理缺乏相应对策。老街规划编制的深度已显不够,老街保护规划亟需深化、细化。随着黄山市委提出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的口号,随着“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政策的逐步落实,随着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随着假日文化旅游的日益兴起,特别是去年江总书记视察屯溪老街时作出的大力弘扬徽州文化的指示精神,屯溪老街二次创业已提到了议事日程。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已明确将老街地区作为中心城区的文化休闲旅游商贸功能区,屯溪老街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将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新世纪的屯溪老街需要更科学、更深层次的保护与更新规划,进行指导保护与利用老街历史文化资源。二、规划实施以来的回顾总结1979年清华大学编制的屯溪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保护老街的概念。1985年,当时的屯溪市政府首次邀请清华大学编制屯溪老街保护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老街“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的指导思想,以及“修旧如旧”的保护整治原则,提出了“保护自然山水环境和古朴的老城风貌、保护老街传统的格局及建筑风貌、保持老街商业繁荣、改善城区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城市绿地和各项服务设施、处理好新旧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等七个规划目标,并具体划分了老街保护整治更新的三个层次。八十年代初期,屯溪市政府按照徽州行署提出的“旅、工、农”发展战略,着手进行老街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恢复了老街商业和老字号,对老街商业建筑和环境进行了初步整治,使老街成为全国较为著名的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经过保护整治,老街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传统商业街的韵味更加浓厚,人们的保护意识日益提高,老街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的体现,老街的保护已得到一致的肯定。屯溪老街有了常设的管理机构和一般性的保护管理制度,市民意识普遍提高,老街的文化价值得到认同,老街街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已成为黄山市集中展示徽文化的重要窗口。为了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进行保护整治更新,1993年清华大学再次对老街保护规划进行修订、调整,针对当时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层次的划分原则和不同层次的保护要求,探索建立“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方针、原则和方法。1993年的规划修订对老街的保护管理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1996年国家建设部肯定了老街取得的成绩,向全国转发了屯溪老街的保护管理经验,推广屯溪老街的管理做法,将老街列为国家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区综合保护管理试点单位。但是限于当时的管理机制和条件,老街规划一直尚未形成法律性规范化文件,老街的保护管理尚处于初级的粗放式管理。近年来由于国家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城市建设发展迅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商业利益带来的老城区地价上扬,旧城改造速度明显“加快”,“蚕食”老街已成为现实,改建建筑屡屡突破规划控制高度要求,保护范围日渐萎缩;老街店铺装潢日趋“现代化”,原本古朴淡雅的老街有变得“珠光宝气”的危险。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老街的管理体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法律的逐步健全,老街“粗放”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老街综合执法力度不够、管理不严、手段落后、依据不足,使人们认为老街每况愈下,底气不足。老街地区的过度开发与老街保护管理措施的落伍,使老街面临品质下降、声誉下降的危险,因此对老街保护规划进行修订已成为当务之急,老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问题日益突出。三、本次规划技术路线1.重新审视老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老街进行准确定位;2.保持老街历史的延续性、生活的真实性和风貌的完整性;3.将老街作为弘扬徽文化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4.采取先进的GIS技术建立老街保护管理数据库;5.建立老街历史建筑模式库,统一和限定老街保护区建筑风格;6.着重研究老街的管理体制问题,为老街管理提供依据。第一章老街历史文化价值一、屯溪—城市背景情况屯溪是山青水秀的小山城,与山水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屯溪老街是一条沿江有机增长、与环境有机结合的老街,它保持着传统的文化理念,保持着纯朴的生活方式。屯溪位于新安江上游,率水、横江汇合处,曾经是休宁县下辖的一个镇,现为黄山市辖区,市人民政府驻地。屯溪青山环绕,绿水萦回,名胜颇多,风物宜人。屯溪历史上曾是皖南商业重镇,城市老区沿新安江自西向东呈带形发展;1966年公路新桥建成后,阳湖也得到发展,城市发展形成老区、黎阳、阳湖三片隔江相望的城区。1988年底,屯溪城区城建总用地已发展至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5万人。城市建设多集中在新安江北岸,老城向东与火车站连接成一体,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集中在黄山路与新安路交叉口周围,以及火车站前的前园路两侧。黎阳与阳湖也有部分市级行政、文教等公共设施。2000年底,屯溪建成区总用地已发展至13.65平方公里,人口12.57万人。屯溪区面积249平方公里,是黄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吴主孙权派威武中郎将贺齐进剿“山越”,屯兵于水上,故史称“屯溪”。屯溪老街北依华山,南临新安江,处新安江上游两大支流率水与横江的交汇处,形成了三江汇聚的地理环境。老街东起青春巷口,西至镇海桥(俗称老大桥),长832米,街宽5-7米不等。老街依山顺水,蜿蜒弯曲,风格突出。率水,发源于休宁县冯村六股尖,为新安江正源之水。率水由率山而得名,率水干流全长148.2公里,流域面积1522平方公里,按地势可分为三段:上溪口镇以上河段为上游,山势陡峭,河谷窄深,流水急浅多转折,具有深山幽涧特色,景色以幽静逸见长。上溪口镇到月潭乡河段为中游,地势相对平展,峡谷地区水深而流缓,有别于上游的险滩急流,景色秀丽怡人。月潭乡以下为下游,河面渐宽,间有河心沙洲,两岸多为低矮丘陵,颇具平阜之河气象。横江,又名黟水、漳水、东港,发源于黟县漳岭的白顶山。横江干流全长69.8公里,流域面积959平方公里,河道平顺,水流悠缓,河漫滩地发育较佳,两岸翠荫绵延,远山如黛,江水清澈见底,景色秀美,古代休宁县“海阳八景”多在沿江一线。另据清康熙《休宁县志》山川图标识,自下汶溪至屯溪河段为“汶江”。在休宁方言中“汶”与“横”同音,后遂讹为“横江”。率水与横江在屯溪汇合后称新安江,新安江在古代又名渐江、徽港,是钱塘江的主流,古代徽州连接杭州的重要水上通道,堪称徽州的母亲河,是徽州古代文明的摇篮。新安江全长242.31公里,流域面积5757.47平方公里,在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水库区入富春江。新安江以江流清澈妩媚著称于世,历代文人雅士留下过无数赞美诗篇。南朝梁代沈约的“洞澈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泻乔树,百丈见游鳞”;唐朝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诸诗句,都真切地道出了新安江的神韵。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屯溪夜泊》,更为三江汇聚的屯溪增色:“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二、老街历史简述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解放后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老街。屯溪老街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屯溪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徽州商品经济的活跃密切相关的。屯溪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地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优越位置,驿道通畅,更因新安江舟揖便捷,向为皖南山区物资集散中心。南宋时期,徽州木材多由新安江下泛至都城临安。南宋淳熙《新安志》载:“(休宁)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浙江。往者多取富。”元末明初,屯溪率口人程维宗在屯溪建造店房47间,用以招徕商贾,囤居客货商物,此为老街之始,这是目前可见到的追溯屯溪老街形成的最早文字记载。明弘治四年(1491),《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由此可见,屯溪老街的形成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明、清两朝,徽商崛起,雄震海内,屯溪作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刺激了屯溪老街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屯溪镇海桥建成后,交通更为便捷,至明天启年间,屯溪即为休邑总市。镇海桥,又名屯溪桥,俗称老大桥,为六墩七孔拱圈石桥,跨于横江近江口处,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西镇街。桥身长133米,两端引桥各15米。拱圈高10米,拱洞桥基跨度15或13米不等。桥墩砌等腰三角形,墩顶端避水石石尖翘起,利于分水。拱脚、拱圈均用褐红色麻条石交错砌筑,拱内横向联系紧密,使全拱紧连一体。拱圈顶端条石,凿斧形投放。条石用糯米、猕猴桃藤汁灰浆胶结。中洞有“禁止取鱼”四楷书石刻。桥面桥栏,采用屯溪下游浙江省淳安县茶园镇(现已成为新安江库区)所产之“茶园青石”铺设,桥栏用大条石堆砌三层,并用铁梢卡锁,形成整体。旧时镇海桥上繁荣若市,将桥东、西两片商业区联成一片。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休宁县志》中称“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就是指称桥东、西之镇区。镇海桥横卧江上,桥下百舟竟发,桥上熙熙攘攘,加上景色秀丽的华山,形成了休宁县当时的海阳八景之一“屯浦归帆”。“屯浦归帆”反映的不仅仅是屯浦的自然特色,更重要的是“归帆”——交通运输的重要地位和商业繁华的景象,故屯溪民谚有“无船三百只”之说。清道光《休宁县志》中载有“屯浦归帆”咏景诗,诗云:碧水萦回最上游,垂杨夹岸舣归舟;渔歌远近从风递,帆影高低带月收;飞倦剧怜投树鸟,长闲终羡傍滩鸥;村烟起处楼台好,一片波澄万倾秋。”清咸丰、同治年间,徽州炒青绿茶集中在屯溪精制,创制出驰名中外的“屯绿”名茶。“屯绿”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四绝”蜚声海外,经久不衰,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绿色的金子”。由于“屯绿”外销兴盛,故尔屯溪老街茶号林立,茶工云集。《清史稿》称屯溪为“茶务都会”,老街从八家栈沿江向东经鱼埠头、盐埠头蜿蜒下伸,至镇东阁,形成以正街为主,河街、后街为辅并以巷弄相通的商业街区。老街店面鳞次栉比,店店毗连,绸布、百货、南北货、中药、酱园等大店都开设在老街上。河街原是船民、簰工、卖柴炭农民会聚活动场所,以粮食、烟酒、小吃豆腐店为主,后街多为经商客户居家之所,横街则是灯红酒绿、妓女卖笑之处。屯溪老街上百年老店比比皆是,“石翼农”药号开创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紫云馆”改建于清咸丰年间,“同德仁”开设于清同治二年(1863),“程德馨”创办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郑景昌”的前身“大昌”开设于清同治年间。清朝末期,屯溪街已发展为钱庄、典当、银楼、药材、绸布、京广百货、南北货、盐、糖、日杂、瓷器、黄烟、锡箔、纸张、酒楼、饭店等行业比较齐全的繁荣市场了。清宣统三年(1911),外资以经销、代销方式渗入屯溪,其中有代销英美烟公司的“刘紫记”、经销美孚公司、亚细亚公司煤油的“同义公”和“协和”,经销太古洋行食糖的“余福泰”。1920年,屯溪单是茶号就有109家,茶工数千人。1934年,屯溪共有商店417家,分60个行业,从业人员4300余人,多数都集中在屯溪老街。192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安徽贵池丁香树地方武装朱富润(朱老五),率部100余人,号称“天下第一军”,越大赤岭至祁门县,经渔亭下休宁县城,4月4日,朱老五部进驻屯溪,劫掠富商资产,纵火焚烧商会、公安局,东镇、西镇及河街三大商业中心区域悉遭焚毁,当时在屯溪街从业的黄秀秋,目睹这一惨状,特撰《屯溪浩劫记事诗》,诗中有句云:“山镇屯溪财赋雄,经营积累一朝空”。灾后,屯溪各界人士联合成立灾善后委员会,清理废墟,重建街市。1929年6月、10月,安徽省政府先后在两次会议上研究了屯溪市政测量队成立和屯溪市建筑图及纲要,很快按照原有风格重建了屯溪老街,只是道路比原先拓宽了近一倍。抗日战争期间,大量机关、难民涌入屯溪,屯溪附近区域人口达20余万,屯溪老街市面一度畸形繁荣。随着苏、浙商人的内迁,老街又兴盛起西药、钟表、眼镜、照相、鞋革诸行业,特别是官僚、政客、富商大贾据此为安乐窝,旅社、酒楼应运兴隆,“川菜”、“沪菜”、“徽菜”争奇斗艳。1941年,由西向东,修建上、中、下三条马路,横穿老街南北。抗日战争胜利后,机关迁走,难民返乡,屯溪人口锐减,商业萧条,仅1946年就有120家商号报歇,店面多改为民居。现存的屯溪老街核心地段,路面全用赭红石板铺筑,街道蜿蜒弯曲。老街两侧有武举巷、珠塘巷、祁红巷、渔池巷、海底巷、李洪巷、劳动巷、新河巷、立新巷、榆林巷、还淳巷、永新巷、凤林巷、梧岗巷、德仁巷、地盘巷、枫树巷、青春巷共18条巷弄,它们和上、中、下三条马路把老街和山水相沟通,呈鱼骨式结构形态。屯溪老街现有各类店铺227家,店铺进深大都在20米左右,总营业面积大约有14300平方米。老街经过解放初期的石板路改造,特别是八十年代政府对老街建筑的保护更新和环境整治。街面下面已铺设有完整的排水管,供水已普及,电力线、电讯线、照明线均从两侧店铺内穿越,保证了老街真实的传统风貌。老街南北侧各有滨江路和延安路分担了城市东西向的主要交通流,保证了老街作为传统步行商业街的地位和作用。老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恢复了商业生机,已成为黄山市举足轻重的旅游购物商业街。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确立老街街区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屯溪老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延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虽然在上世纪初遭受劫难又再次重建,但是文化尚存、建筑风貌依旧、个性鲜明。三、老街价值特色分析老街街面宽为5-7米,用赭红色麻石铺地。两侧店铺大都为两层,一层用作商业、作坊或库房,二层为住宿,为典型的下店上住、前店后坊型制。店铺开间不大(约在3-5米之间),进深较大,有的如同德仁药店进深达50余米,用若干天井采光。老街建筑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古朴典雅。沿街店铺开敞式经营,采用木质排门,木本色或漆栗壳色。二层栏杆大都用车圆木,栏板雕绘花鸟虫鱼等图案,大多数店家都请名家题写店名,采用黑底金字或白字横匾。街区两侧店铺古朴端庄,夹道而立,错落有致,一色的传统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保持着宋明清以来的徽州作坊和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老街的特色价值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景观特色1)山、城、街、水的空间结构屯溪老街的景观特色是依托于城市与自然(山与水)环境,有着很好的亲水特性,城市依山带水,老街又是城市最活跃的部分,小巷、马路将山水相沟通,并引入城市与老街。山、城、街、水呈平行的带状结构,是一个自然生长的有机整体。老街建筑密度很高,以二层为主,依山就势,非常协调。近来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山、城、街、水的空间结构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老街却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2)老街的空间结构屯溪老街空间结构呈鱼骨式形态,纵向封闭完整,蜿蜒曲折,横向通过小巷、马路与山水相沟通。老街的空间尺度:老街——大多数为二层楼房,檐口高度为7米左右,街宽5-7米,街道空间比例为1:1,具有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马路——一、二、三马路是山与水最大最直接的联系通道,街道宽度大致为9-10米,二-三层楼房,檐口高度7-10米,空间比例为1:1-1.4之间。小巷——与老街空间尺度形成对比,给人以幽深、引人入胜的感觉,同时它作为一种半公共空间通过居民住宅在视觉上也沟通山与水以及与老街的关系。宽度大致为1.5-2米,建筑侧墙高度9-10米,空间比例为1:5左右。店铺——老街店铺上矮下高,上实下虚,首层层高为3.8-4.2米,是流动的半公共空间,二层楼高2.6-2.8米,是较封闭的私密空间。3)老街分段景观特点老街上两侧店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至今仍保留着商家“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的经营格局和特色。沿街店面大约有227家。从西面的老大桥到东面的牌坊,老街被三条近南北向的马路分成了四段。这四段的由于形成时间、建筑结构有所不同,其体现出景观也有所差异。西入口—一马路:为老街的发源地,西端的屯溪镇海桥(俗名老大桥)已有400余年历史,此段空间变化跌宕,道路线性曲折有致,立面装修朴素,与前几段相比稍显破旧。既能直接通过小巷看到江边景色,又能领略到老街的幽深曲折。一马路—二马路:此段由于商业开发较晚,但仍然保持着较朴素的格调。二马路—三马路:此段是老街的精华,有许多老字号商铺,是较地道的徽派商业建筑,装修传统、地道,建筑布局由一进增加为两进,主要为一开间二层。从而形成了“前店后坊(宅)”的格局,其文化氛围也愈发浓厚。三马路—东入口:此段历史较短,房屋多新建或改建,建筑多为一进式,反映到店铺的形式上,均只是一个店面,而没有储货或居住的功能,翻修风格较杂,面宽较宽,东部层数三层居多,尺度较大。2.老街重要节点分析1)入口入口是老街景观与空间序列的起始点。●老街东入口:牌楼与照壁之间的小广场原是一个尺度较为合适的入口广场,但是近年旧城改造后使东入口数量增加,没有一定的空间和导入的处理,使老街东入口较隐蔽,改造后新建的石牌坊西移后,广场上牌坊与照壁之间又形成一个喇叭口状的导向性较强的老街主轴线,突出了老街入口,但是入口广场的品质有待提高。●老街西入口:老大桥桥头目前留出一个下沉式广场,并用二层过街楼做为西入口的标志,体现了老街相对封闭、内向的性格特征。2)交叉口老街与一、二、三马路的交叉口是老街景观与空间序列中的重要节点,它们使老街较为统一的景观空间增加了变化,丰富了老街的景观。滨江路与一、二、三马路的交叉口是江边景色重要而且是最好的引入口,使老街能更好地与山水沟通,增加了景观层次。3.建筑特征1)建筑布局商业街临街地段寸土寸金,使得店铺的加工、仓库及生活空间往纵向发展,因而形成了老街前店后坊、前店后库、前店后宅的布局特点。●平面——老街商业建筑平面多为瘦长的矩型平面,是为适应沿街临河或前街后河的街坊而产生的。因沿街每户不能占街面太宽,所以平面只能与街道垂直,向纵深发展,侧墙均为实墙,不开窗,以便与邻户靠拢。老街的建筑平面多为小开间,大进深的布置,以一开间为主,少数为一大一小的两开间或均等的三开间。开间2.5-8米不等,多数在3~4米之间,店铺进深6-20米,个别店铺进深达80米。二层临街为三开间布局,中间为一大开间,两边为小开间。平面形式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均设有堂和门户。二层围绕天井形成房间和走廊。根据1996年作的调研:一开间店面宽多在3-6米之间,占店面总数的80.9%;二开间占7.1%;三开间仅占2.5%。●立面——老街传统商业建筑的立面是构成老街商业空间和景观的重要元素,老街连续立面既富有生机不单调又统一协调不显零乱,老街立面的基本特点是:多为两层,少数三层或加一半层阁楼。檐口高度6-8米,临街一层为完全敞开的商业空间,以灵活装卸的木板门与老街分隔。二层向街道出挑0.6-0.8米,出挑部分或作为空廊、或作为房间使用。檐口向外出挑1米,相邻房屋以马头墙分隔,也有相临房屋共用一面马头墙的情况。老街的立面还呈现时间的连续性,因抗战时期,大量的上海、江浙一带人口避难迁入屯溪,造成屯溪的畸形繁荣,老街店铺留下了石库门和仿西洋的风格。各种不同时期的店面在老街共存,构成老街商业建筑立面的多样性,也记载着老街不同时代的历史信息,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特征。●剖面——首层房屋多用作店铺库房和作坊,层高为3.8-4.2米;二层房间用作居住管理,层高稍低,为2.6-2.8米。店铺进深较大,一般设一个或几个天井,上盖亮瓦天窗。天井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大进深房屋内部的通风采光;其次是将较长纵深的坡顶分隔成几个较小的坡顶,降低屋脊高度,增加屋脊下空间的利用;各家房屋靠在一起,因而不可能将屋面雨水组织成外排水形式,雨水都是在天井汇集后再通过地下管沟排到街道下面的雨水管沟中去,这是天井的第三个作用,民间谓之“四水归堂”,有“肥水不流外人田”、“聚财”之意。●结构——老街传统建筑为砖木结构,木构架承重,外包防火墙厚180MM。基础做法为:最下层灰土夯实,上铺80-100MM卵石,卵石层上再铺大块青石板。屯溪地区历史上较少地震发生,所以对基础的要求不是很高,卵石层可以阻止地下水的毛细渗透,防止潮气上升。承重柱与柱基间以薄铁件垫起,也是为了有利通风,防止石板的凝结水侵蚀木柱。木结构做法为皖南民居传统做法,以叠梁解决横向大跨度(5—6米)承重。木结构造型轻盈,整个构架整体性较好。老式砖的尺寸为60×160×320MM,所以马头墙厚多为180MM,为防潮和保护下部墙体,从基础到墙面以上0.9-1.2米处,均以条石砌成。。
Tourism Overview100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屯溪老街旅游业态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朱生东 叶京京一、问题的提出旅游业态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研究领域,没有比较权威和统一的界定。
一般认为,旅游业态是在人们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基础上,发展并固化起来的旅游业的具体形式和经营模式。
随着新消费需求的不断涌现、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业态创新已经成为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成为培育旅游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屯溪老街作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中国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代表,尽管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屯溪老街独立吸引客源的能力不足,游客消费水平低,只能成为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黄山市核心吸引物的附属品。
究其原因,屯溪老街作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历史街区,旅游产品仍以传统的商业店铺销售为主,产品功能单一,业态结构不合理,休闲、娱乐等旅游要素的配套不完善,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多元需求,急须通过业态调整、优化,实现屯溪老街功能复合与业态繁荣,这也是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屯溪老街业态现状屯溪老街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 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在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
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并始建于宋朝,南宋遗风犹存,明清建筑特色鲜明,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从宋代以来,老街一直都是徽州物资集散中心,如今店铺依然鳞次栉比,保留了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
屯溪老街目前与旅游相关的业态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表1)。
(一)观光类:“旅游+文化”观光购物是屯溪老街的主要业态模式,观光主要以老街风景观光为主,从街东头的牌坊开始,可以沿正街两旁观赏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砖雕、石雕、木雕“三雕”为特征的徽派建筑文化以及同德仁药店等几个老店。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黄山屯溪老街为例黄帅男;陈炜;刘梦佳【摘要】随着建筑业的急速发展,对传统建筑也日趋重视,如何实现旧有建筑的高效、循环使用,以及达成对与之脱节的环境的有效、绿色提升,满足不断变化的传统建筑与环境更新改造设计的需求,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黄山市屯溪老街原有建筑与环境的改造提升,通过对旧有建筑元素的整理和分析,探讨对旧有建筑的改造与环境的提升,发掘旧有传统建筑的改造与现代设计手法之间的联系,以及所运用的现代设计手法在传统建筑更新改造中的生命延续手段.【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传统设计语言;街区改造设计;现代手法运用;文化延续【作者】黄帅男;陈炜;刘梦佳【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引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社会总体需求的变化,使得城市的重要位置或者局部区域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旧有建筑。
它不仅记载了自身城市的文化发展历程,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痕迹,它用自身的建筑形态向人们展示历史的辉煌。
但与此同时,大多数旧有建筑已丢失了原有的使用功能,且与原有的传统建筑相互脱离,丧失了应有的城市肌理。
这时便面临取舍难题。
通过对黄山屯溪老街原有传统建筑的改造与环境的提升,使其恢复城市应有风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承担起屯溪老街乃至黄山市民与外来游客的社会生活新职能。
其中蕴藏的社会价值被重新利用,在规划的使用期限内,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结合前期分析的设计元素符号,针对用料、结构、空间、色彩控制,通过改造与提升,赋予新的外立面、色彩搭配与环境设置。
1 总体态势分析1.1 研究背景屯溪老街历史街区是国家首批历史街区之一。
拥有明清建筑的屯溪老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合理解决面临的种种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风采,成为黄山城市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固有的建筑历经时间冲刷,建筑外立面早已破旧不堪,原本的建筑装饰材料及相关的构件物都或多或少受到损害,有些区域已自行进行维护,因此,建筑形态上有所不同。
区域交通、地域商人与商业老街之发展——以黄山屯溪老街为中心的考察作者:暂无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3年第4期梁仁志商业老街既承载着人们对一个城市繁华过往的美好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强烈渴望。
由于岁月的无情洗礼,一条条曾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老街渐渐破败不堪,甚至消失。
如何挽救甚或让它们重拾辉煌?这是无数人正在思考的问题。
历史上的徽州是执明清商界之牛耳的徽商的桑梓之邦,也是朱熹、戴震等众多大儒的桑梓之邦,经济富庶,文化繁盛,故而留下了许多富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老街。
在已评选出的5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徽州就占了4条。
因而该地的商业老街颇具典型意义。
本文故以屯溪老街为中心,拟对商业老街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
一、商业街和商业老街商业街与商业老街之间关系密切。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将“渊源的历史”作为商业街六大关键要素之一。
刘菲认为:“挖掘商业街的历史文脉,突出其历史文化底蕴,是商业街的品牌要素。
忽略甚至在开发中摒弃商业街的传统、历史文脉,商业街就会失去长久发展的底气,也会使城市失去文化个性特征。
” 赖阳等也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世界著名商业街具备的四大特征之一,指出:“缺少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基础,商业街就不过是缺少灵魂的集市而已。
” 可见,具有历史底蕴是商业街的重要表征之一。
而那些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商业街无疑多是从老街发展而来。
但现在的“商业街”概念不仅包括商业老街,还包括现代化商业街。
如李学工认为:“商业街,也称之为商店街,是随着城市发展而自然形成的零售商店集中和聚集的街市。
”陈莉等则认为:“商业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共同组成,按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的商业繁华街道。
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
”同样是对“商业街”概念的界定,前者的“自然形成”包含了历史传承性,更多地指向商业老街;后者则完全没有涉及历史传承性,显然也可以指那些完全通过政府或房地产商主导而直接开发的崭新的现代化商业街。
安徽老街调研报告论文安徽老街调研报告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老街也在逐渐消失。
然而,安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而有魅力的老街。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老街的现状及其对当地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安徽省的几个著名老街,如黄山市的屯溪老街、宣城市的花亭老街、合肥市的大明老街等。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与当地居民、商家以及游客的交流,我们对安徽老街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首先,安徽老街的建筑风格和街道布局非常独特,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这些老街大多由明清两代的建筑组成,以鸟笼店屋、青砖灰瓦、曲尺石巷等特色建筑元素为主。
同时,老街都采用了传统的“三进四合院”格局,形成了独特的街道景观。
其次,安徽老街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街上的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地方剧种等都展示了安徽的传统文化特色。
我们发现,许多老街上有传统手工艺品作坊,如剪纸店、木雕作坊等,这些作坊吸引了一批善于传承手艺的年轻人,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了参观和学习的机会。
最后,安徽老街对当地旅游经济有着重要的贡献。
老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在游客带来的消费和旅游资源的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来安徽老街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国内以外地省份,并且他们在老街上的平均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安徽老街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旅游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商业化的需求,一些老街面临着拆迁和改造的压力。
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老街的保护,同时注重挖掘老街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在旅游产业中的竞争力。
这样,安徽老街才能在现代化的同时保留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