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典型细胞图谱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20
血液学图谱(基础部分)常见血液学图谱红系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15-20μ,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整个细胞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
胞浆: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常在核周围形成淡染区。
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0-18μ,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整个细胞2/3以上,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紫色小块,核膜明显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浆:量多,深蓝色,不透明,仍然可见瘤状突起和核周淡染区。
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整个细胞1/2,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形成条索状或块状深紫色小块,其中有明显的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成车轮状排列,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为副染色质,核膜明显核仁:消失。
胞浆:量多或中等,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
因含不等量的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有蓝绿色、蓝红色、淡红色等。
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μ,圆形。
胞核: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位,占整个细胞1/2以下,可呈车轮状,核染色质粗糙致密坚实,聚集成数个结构不清的大状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核膜明显。
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
溶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核仁:消失。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不透明,浆内含多量的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色或极淡的蓝色。
嗜多色性红细胞正常成熟红细胞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淡红色,如果呈灰蓝色(整个红细胞或其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其染成灰蓝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而消失。
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油蓝染色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u)成熟红细胞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原巨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u)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中、幼、晚。
各种血细胞模式图1.红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6.单核细胞7.血小板红细胞聚集分布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1.多种抗体暴露;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3.非典型肺炎;4.金葡菌感染;5.冷凝集疾病。
靶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细胞边缘处又较深。
形同射击之靶,在正常情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
但在黄疸、肝病、脾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在地中海贫血的血涂片上颇为常见。
镰状红细胞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样,见于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Hb-C病等Bite Cell 红细胞由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细胞呈半圆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的缺乏,如G-6-PD缺乏症。
水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海贫血、脾功能亢进或肾病等。
固缩红细胞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偏向另一侧,临床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半月形红细胞胞体巨大,呈月形,淡红色。
为衰老红细胞在制片时人工造成,或见于某些增生性贫血、血小管球性肾炎。
刺毛红细胞亦称锯凿细胞。
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
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病,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球形红细胞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
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等)。
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正常人椭圆形红细胞也可高达15%。
这种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这种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
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恶性贫血及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刀形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口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正常小于4%,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性中毒时可大于5%。
基于建立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库的高职高专《血液学检验技术》形态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牟凤林;王静;邓晶荣;范成意【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38)002【摘要】目的:探讨以建立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层次学生的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骨髓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
方法选取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层次2个平行班165名学生随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1名学生为试验组,运用以建立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为基础的形态学教学改革模式,另外84名学生为对照组,按照传统形态学教学方法完成教学。
通过试验考核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评价以建立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为基础的形态学教学改革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采用 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行 t 检验。
结果试验组形态学考核成绩为(89.25±7.62)分,对照组形态学考核成绩为(82.63±7.69)分。
试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主观认为更有学习积极性。
结论以建立骨髓细胞教学图谱资源为基础的形态学教学改革模式提高了学生对骨髓细胞形态识别能力。
【总页数】3页(P279-281)【作者】牟凤林;王静;邓晶荣;范成意【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4020;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04020;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4020;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402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中形态学实验教学探索 [J], 王健;彭新国;王涛;刘圣勋;赵红梅2.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J], 宋蓓;张元珍;岳秀玲;吕虹;张国军;康熙雄3.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实践 [J], 赵新东;管洪在;吴春梅;乔红4.疫情背景下基于智慧职教平台在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为例 [J], 孙莉; 熊绍刚; 杨晓斌; 李红岩5.疫情背景下基于教学资源库的线上教学方法研究——以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 [J], 党威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