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13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古诗词考题是高考语文的必考点,古诗词赏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诗表达技巧题型解析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尚缺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3.请鉴赏某句诗或某联。
4.作者用了那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某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间隙作者的情感。
6.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是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格式】赏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温馨提示】解答这类题时要避免以下失误:1.答非所问。
有的考生因为诗歌方面的知识欠缺,加之对诗作理解不透彻,鉴赏准备不充分,答题时就东扯西扯,答非所问。
2.孤立片面。
如贺知章的《咏柳》,问: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看,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看,很有可能有不少考生会答成“比喻”。
而实际上从全诗来看,《咏柳》是通过写柳树来讴歌春的创造刘,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故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以实写需(或侧面描写)。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具体是指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及某篇布局的技巧。
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判定与确认;二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三是分析技法运用效果。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述、说明、议论、抒情等。
而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是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简介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情怀。
间接抒情包括:1.触情生情2.借景抒情3.以物喻人等。
二、修辞方法。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对比、互文、反复等,诗歌是十分将就含蓄凝练的。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解答方法考试卷上的古代诗歌,在表达上肯定有其独特性,这就是所谓的技巧。
考生需要培养“识别独特”的敏感意识,这样答题就容易找到方向。
一、强化识别“修辞手法”的意识“比喻、比拟、衬托”这三种修辞格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不管试题有没有提示,考生一定要有将这三种修辞格依次对号入座的意识。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9.(略)本题虽然没有明确说考查表达技巧,但是考生可以推测:命题者问“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既然提到“方法”这个词语,可见试题考查的还是作诗的技巧,只不过换了一种问法而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呢?“比喻”在诗中找不到,“比拟”在诗中也找不到,那就试一试“衬托”吧。
最后一句中的“惆怅”是这首诗抒发感情的标志词,这一点考生应该能看出来。
但是,诗的前两句并未写“惆怅”,而是写自己“惯别家”,就是习惯离开家乡,第二句“等闲挥袂客天涯”更带上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毫无悲切惆怅之感。
前后照应起来看,前两句诗与后两句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一个转折,形成了对比,使用了衬托手法。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二、遇“怎么描写”,用四个术语分别验证“侧面描写”“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这四个术语都属于表现手法,考生答题时不能胡乱套用,而要结合诗句进行验证分析。
古诗歌鉴赏之常见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解答方法与步骤常见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2.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描写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引用4.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二.考查点[考查点一: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段]1.设题角度:一般考查方式是指出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以及有何表达效果。
2.知识储备:抒情手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用来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
抒情手法作用直接抒情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借事抒情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秋思》唐代张籍)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归纳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1、比喻: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对事物的描写更加细致传神;比喻鉴赏题答题模式:……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事物)比喻为……(喻体事物),对……(本体事物)进行……(生动、细致、传神等)的描写,显示了……,表达了诗人……(情感特点)。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指代所要表现的事物。
可以使语言简练、使描写对象具体实在,情感表达更为含蓄。
3、夸张: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烘托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4、比拟:生动形象地表现所要描写的事物。
5、对比:把不同事物相近或相反的了两个方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
答题模式:通过……与……相比较(比照),突出……的……(特点),寄托(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6、通感:把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串通起来表现事物的修辞手法。
能够勾勒事物的立体形象,把人对事物的感受和主观情感协调统一。
7、互文:上下句文意互相照应补充。
让诗歌的语言更为简洁,在抒情上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8、双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抒情含蓄。
9、顶真:使诗歌的语言更富节奏感,让全诗的描写对象浑为一体。
10、列锦:将名词与名词性短语罗列在一起(《天净沙·秋思》)。
烘托气氛,勾勒画面,营造意境,丰腴情感。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对事件进行有序叙述。
(交代事情缘由和人物的经历和遭遇。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事物、景物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具体内容见下面归纳)。
3、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喜恨之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予、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常情况下,均以美景写乐情,以恶景写哀情,但也有用“乐景写哀情”的,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与例题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答题模板与例题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满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答题步骤】第一步:总说,准确指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即回答是什么。
第二步:分说,结合作品具体诗句分析为什么用了这种方法。
即回答为什么。
第三步:小结,该方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即回答怎么样。
【答题模板】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述(描写)+叙述(描写)什么+抒怎样的情赏析修辞手法:解释手法+分析表达的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高考中对古诗词阅读考查的热点之一。
可提醒学生在赏析时,注意以下两点:1.细致审题,强化四个留意①细读题干,留意赏析范围和对象。
②留意鉴赏表达技巧必须与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
③留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诗词会各有侧重,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的表达技巧作答。
④留意回答表达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只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2.规范答题意识,严谨组织答案组织答案要规范严谨,表意完整全面。
如可按照“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的思路组织答案。
对点演练:(一)表达方式的赏析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题目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
(4分)答题格式:1. 诗句内容理解(1分):这几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升起又落入大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中涌现出来的。
2. 表现手法(1分):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 情感表达(1分):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宏伟气魄,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 艺术效果(1分):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海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这是赏析的基础。
然后明确运用的夸张和想象手法,这种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
从情感上看,曹操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政治抱负在诗中有所体现,而这样描写的艺术效果就是让整首诗充满了雄浑壮阔之感。
题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
(4分)答题格式:1. 修辞(1分):运用了拟人修辞。
“生”“入”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 哲理(2分):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3. 情感与效果(1分):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从修辞角度看,拟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哲理方面,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交替,暗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
这种描写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态度,在艺术效果上能给读者带来鼓舞。
题目3: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答题格式:1. 内容(1分):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景象,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2. 炼字(1分):“争”和“啄”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争”字写出了黄莺争向暖树的活泼动态,“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
(完整版)初中古诗词解读常见题型及答题
技巧
一、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初中古诗词解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题型,提升解诗能力。
二、常见题型
下面列举了初中古诗词解读中常见的题型:
1. 辨析诗句:要求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解释。
2. 理解意境:要求根据整首诗句的表达,把握其所营造的意境或情感。
3. 感悟主题:要求归纳出诗句所表达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4. 解释修辞:要求理解和解释诗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5. 分析蕴意:要求通过阅读和理解诗句,挖掘其中的深层意义和蕴意。
三、答题技巧
初中古诗词解读题型的答题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注意关键词: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主题”、“意境”等,有助于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2. 分析全文:不要只看单个句子,要将整篇诗句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把握整个意义。
3. 注重上下文:通过理解上下文,可以更好地把握诗句的含义和意图。
4. 注意修辞手法:时刻关注诗句中可能出现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拟人、对偶等,这有助于理解诗句的深层意义。
5. 多角度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诗句的意义,可以有助于发现更多的解读可能性。
6. 练积累:通过多做练题和阅读更多的诗词,积累经验和提高解诗的能力。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初中古诗词解读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提高你的解诗能力。
祝你学业进步!。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应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答题示例: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答:此诗通过描写凉气、月光、重露、飞萤、宿鸟等意象展现出深秋月夜的景象。
(步骤一)渲染了幽清冷寂的氛围。
(步骤二)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
(步骤三)江宁夹口(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请问,诗人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月黄昏”三字为这首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小店、半死枫树,这些形象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显得暗淡朦胧(步骤一),从而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技巧。
表现技巧一般分为抒情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此外还有结构特点)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两种。
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表现力和感染力。
·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完整)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 题型1.1 诗歌赏析题这是最常见的古诗题型,要求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并进行赏析。
1.2 古诗填空题这类题目会在一句或数句中留下一个或数个空白处,学生需要根据诗歌的上下文及整体意境,选择或填入合适的词语。
1.3 续写完成题续写完成题是考察学生对古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型,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开头或前几句,补充或续写出符合古诗意境的后续内容。
1.4 诗句排序题这类题目会给出一首诗中的几个句子,并要求学生按照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诗歌的发展思路进行排序。
1.5 诗句辨析题诗句辨析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诗句的意义,选择或辨析其中一个或多个句子的含义、修辞手法等。
2. 答题技巧2.1 理解全文在做古诗赏析题时,首先要全面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抓住主题和感情色彩,以确保后续答题的准确性。
2.2 注意词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阅读古诗时,要注意关键词和重要句子的意义,同时分析和理解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含义。
2.3 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做古诗填空题或诗句辨析题时,要注意整首诗的上下文连贯性。
通过理解上下文,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或辨析句子的意义。
2.4 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在赏析题中,要注意细节与整体的关系。
细心观察每一个用词、形容、描写等细节,理解其在整体结构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2.5 运用背景知识有些古诗可能涉及到历史典故、文化背景等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会更加准确和深入。
以上是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解答题目时,记得结合具体题目要求和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完整)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txt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填空题填空题是常见的古诗赏析题型之一。
在答题时,需要根据句子中的提示词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中,使句子通顺、完整,同时符合古诗的意境。
答题技巧:1. 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2. 阅读全文,寻找与空格前后相关的线索,帮助确定填入空格的词语。
3. 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诗意,选择与之相符合的词语。
二、判断题判断题要求判断给出的句子是否与古诗的内容相符。
在答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的内容,与古诗进行对比,判断句子的真假。
答题技巧:1. 阅读全文,理解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2. 仔细阅读题干中的句子,判断其与古诗的联系。
3. 注意细节差异,合理判断句子的真假。
三、简答题简答题要求从古诗中提炼出核心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解释。
在答题时,需要准确把握古诗的意境和主题,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回答。
答题技巧:1. 阅读全文,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 提炼出关键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答。
3. 注意语言的得体和准确表达,突出古诗中的精华。
四、作文题作文题要求根据古诗的内容,进行自由发挥,展开思路,写出完整流畅的作文。
在答题时,需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和语言的流畅性。
答题技巧:1. 阅读全文,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 将古诗的内容进行拓展,展开自己的思考和探究。
3. 注意结构的完整和作文的流畅,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
以上是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的简要概述。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类古代诗歌鉴赏题型的解题步骤与技巧一、解题步骤1.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①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②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③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2.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①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的题型分析。
②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③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3.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二、诗歌鉴赏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技巧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意境型1.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2.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问题类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古诗词考题是高考语文的必考点,古诗词赏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诗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尚缺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3.请鉴赏某句诗或某联。
4.作者用了那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某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间隙作者的情感。
6.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是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格式】
赏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时要避免以下失误:
1.答非所问。
有的考生因为诗歌方面的知识欠缺,加之对诗作理
解不透彻,鉴赏准备不充分,答题时就东扯西扯,答非所问。
2.孤立片面。
如贺知章的《咏柳》,问: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看,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看,很有可能有不少考生会答成比喻。
而实际上从全诗来看,《咏柳》是通过写柳树来讴歌春的创造刘,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故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以实写需(或侧面描写)。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具体是指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及某篇布局的技巧。
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判定与确认;二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三是分析技法运用效果。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述、说明、议论、抒情等。
而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是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简介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情怀。
间接抒情包括:1.触情生情2.借景抒情3.以物喻人等。
二、修辞方法。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对比、互文、反复等,诗歌是十分将就含蓄凝练的。
古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借助一些修辞方法,这样不仅能准确,更富有表现力。
所以,鉴赏古诗词,只要抓住诗中的修辞方法深入研究
就可以事半功倍。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赋,比,兴,烘托,用典,象征,联想,对比,渲染,动静结合,一动衬静,以虚趁实。
例如用典就是在诗歌中使用典故。
用典是故事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因为它即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丰富内容,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四、谋篇布局技巧
鉴赏结构技巧: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总分、详解、巧妙过度、伏笔照应、铺垫、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