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市各村的由来Microsoft Word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26
安国市村名起源民主街:位于祁州镇内北部,建国初建村。
光明街:位于祁州镇内中北部,建国初建村。
农民街:位于祁州镇西南部,清代建村,原名西南关,建国初更名为农民街。
药市街:位于祁州镇内东南部。
明清时已形成药市区,建国初建村,沿袭药市称谓。
西关街:位于祁州镇西北部。
解放后建村。
东关街:位于祁州镇东北部。
解放后建村。
北大街:位于祁州镇内中部,民国时称南关西街,1950年命名为建设街,1954年改名北大街。
南大街:位于祁州镇内南部,建国初建村。
东大街:位于祁州镇内中东部,民国时称东升街,建国初改称东大街。
孟庄:相传金代建村,章宗年间(1195年左右),孟姓一户因战乱逃于此定居,取名孟家庄,后简称孟庄。
八五:相传宋时建村,位于唐河故道旁,后河床移动留下一片高地建成村庄,名留村,后演化为流村。
为纪念1958年8月5日毛泽东主席来此视察,1969年改为“八五”。
视察地建有“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杜庄:相传明初山西几户杜姓人家迁居到此,故名杜庄。
观音堂:相传此地有座观音庙,吴氏人家在此建村,取名观音堂。
建村年代不详。
1966年更名为永革庄,1982年又复名观音堂。
南七公、北七公:为纪念元初镇国大将军贾辅,改村名“齐供”后演化为“七公”,明朝分村而治,南北七公之名形成。
常庄:相传宋时建村,明初常姓移民于此,遂名常庄。
韩村:相传宋时韩姓移民迁于此,取名韩村。
村东有古墓5座。
路根:相传元末山西移民至此,有部分人在路旁定居,后形成村庄,取名路根。
梨园:原是一片梨园,由新安村迁来几户人家,居梨园一侧,故名梨园。
新安:相传宋代建村,因辛、安两姓居于此,取名辛安,后演化为新安。
杨翟:相传宋代建村,取村民杨、翟之姓,名杨翟。
侯村:相传建村晚于领村“西徐”,取名后村,后演化为侯村。
沛县一些村名的由来赵涛在沛县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上,分布着一千五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如果考究一下这些村庄的名称,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沛县的村庄多以什么庄、什么楼、什么集和什么庙为名。
粗略的统计,单是叫什么庄的就有六百六十多个,占村庄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三。
但不少村名却颇有来历,耐人寻味。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有的村名与沛县古代地理有关联庙道口(安国乡)、金沟(湖屯乡)、沽头(胡寨乡)这些村庄都位于泗水沿岸。
泅水发源于山东泅水县,经鱼台流入沛境,绕沛城,经徐州、靖江,注入淮河。
元朝以后,洒水又成为大运河的河道,因而它为古代沛县带来了水利和交通之便。
铡水在沛县境内的渡口不少,主要是: 庙道口:在明沛城北三十里处,滨临泅水,元时起设有运河水闸,过去在沛县民间曾流传着一歌谣:“丰县的烟,沛县的酒,光棍(流氓、头面人物)出在庙道口。
’庙道口所以能与丰、沛县齐名,就是因为它当时是水路交通上的大渡口。
明朝武宗皇帝在正德十四年(1504年)沿运河南下巡视,曾住过此处,并在宋氏楼设宴款待群臣。
庙道口的名称与庙有关,据民国九年《沛县志》记载,庙道口的庙宇有武庙、火帝庙、玉皇庙、玄帝庙、四面佛寺、三元宫和地妃行宫等,众多的庙宇也说明当时庙道口的规模是颇为壮观的。
但后来随着地理变迁,旧观已不复存在了。
金沟:在明沛城东南六里。
民国九年《沛县志》上说:附近水中多沙,有的像金末,因此称为金沟。
金沟也是泅水上一个重要渡口。
泗水的济宁段地势北高南低,河水常受浅阻,大船通行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沿途设闸控制水流。
元大德十年(1306年)即在金沟建闸,以后在元、明时期多次对金沟闸进行改建,使金沟成为一个重要波口。
沽头:在明沛城东南二十里泅水东岸。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此设闸,闸分大、中、小三个,每闸相距五里,大闸(湖西农场)在北,中闸(胡寨乡)靠近沽头,小闸(今属山东)在南。
明、清两朝对沽头闸不断扩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在沽头又建筑了城墙,城内设有‘工部分司署’,专管沛县一带河道和闸座事务。
介绍保定安国的作文您知道安国不?那可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儿,就像一颗藏在华北平原上的明珠,虽然不是那种超级大都市,但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那浓浓的药香,能把您的魂儿都给勾住。
一走进安国,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药罐子,不过这可不是贬义哦。
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和药相关的东西。
安国那可是闻名遐迩的药都啊,有着千年的药业历史呢。
您能看到一家家的药铺整齐地排列着,那招牌古色古香的。
药铺里的掌柜和伙计,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一样,对各种药材那是了如指掌。
什么人参、黄芪、枸杞,在他们眼里就跟自家孩子似的熟悉。
安国的药材市场更是热闹非凡。
天还没大亮呢,市场里就已经人声鼎沸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商们都汇聚于此,那口音是南腔北调的,可有意思了。
大家都在忙着挑选药材,讨价还价。
您要是在这儿啊,就能看到一堆一堆的药材,像小山似的。
有的药材长得奇形怪状的,您可能都没见过,比如说像人形的何首乌,就像一个小老头一样,蹲在那儿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安国不仅药材多,而且关于药的文化活动也特别丰富。
每年都会有药交会,这时候的安国就像是在开一场盛大的药材狂欢派对。
各种表演、展览让人目不暇接。
还有那些传统的炮制技艺展示,老药工们手法娴熟,就像变魔术一样,把那些原药材变成了治病救人的好药。
看着他们切片、炮制的过程,您就会感叹,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真是了不起啊。
除了药,安国的美食也和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一些药膳特别受欢迎,吃起来那叫一个健康又美味。
比如说黄芪炖鸡,那鸡汤里既有鸡肉的鲜美,又有黄芪的药香,喝上一口,感觉全身都暖洋洋的,仿佛一下子就充满了活力。
安国的老百姓也特别热情好客。
您要是在安国迷了路,随便找个路人问问,人家肯定会特别详细地给您指路,说不定还会拉着您唠上几句关于安国的事儿呢。
而且安国的生活节奏慢悠悠的,没有大城市那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紧迫感。
在这里,您可以慢慢地走,细细地品味这座药都的独特魅力。
这就是安国,一个充满药香、充满故事、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安国药乡文化作文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安国市,她被誉为“千年药都”。
安国,又名“祁州”,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药材集散地。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药材,比如菊花、人参、蒲公英等等。
有些药材既可以入药,治病救人,也可以作为滋养身体的保健食材,比如麻山药、枸杞等。
在安国市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药王庙,它始建于东汉时期,是一个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
药王庙的门口两侧,有一对石狮和两根铁旗杆,每当有风吹过,铁旗杆的铃铛还会奏出清脆的声响。
药王庙朱红色的大门上方,挂着一块门匾,刻着“显灵河北”。
这座药王庙供奉的是药王邳彤,每年正月里举办庙会,我们都要去给药王上香,以祈求他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国泰民安。
药王庙前的广场上,有两行连廊和石碑,记载着药王庙和药都的发展历史。
高大的金色的药王铜像伫立在广场中央,在朝阳和夕阳中格外慈祥而庄严。
这里也是小孩子们玩耍的乐园,我们总是三五成群相约来广场上放风筝、骑滑板车、捉迷藏……药香飘溢的小城装点着我的童年。
河北省保定市地名介绍竞秀区2015年,保定市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竞秀区位于河北省中部。
总面积75平方千米。
总人口44万人(2004年)。
区政府驻五四西路112号。
邮编:071052…[详细]•先锋街道•新市场街道•东风街道•建南街道•韩村北路街道•颉庄乡•富昌乡•韩村乡•南奇乡•江城乡莲池区2015年,撤销保定市北市区、南市区,设立保定市莲池区,以原北市区、南市区的行政区域为莲池区的行政区域. 北市区位于河北省中部。
总面积19平方千米。
总人口29…[详细]•和平里街道•五四路街道•西关街道•中华路街道•东关街道•联盟街道•红星街道•裕华街道•永华街道•南关街道•韩庄乡•东金庄乡•百楼乡•杨庄乡•南大园乡•焦庄乡•五尧乡满城区满城区位于河北省中部。
总面积734平方千米。
总人口39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满城镇中山路。
邮编:072150。
代码:130621。
区号:0312。
拼音…[详细]•惠阳街道•满城镇•大册营镇•神星镇•南韩村镇•方顺桥镇•于家庄乡•要庄乡•白龙乡•石井乡•坨南乡•刘家台乡清苑区清苑区位于河北省中部。
总面积953平方千米。
总人口62万人(2004年)。
县政府驻清苑镇迎宾街135号。
邮编:071100。
代码:130622。
区号:031…[详细]•清苑镇•冉庄镇•阳城镇•魏村镇•温仁镇•张登镇•大庄镇•臧村镇•望亭镇•白团乡•北店乡•石桥乡•李庄乡•北王力乡•东闾乡•何桥乡•孙村乡•闫庄乡徐水区徐水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
地处北纬38°09;--39°09′,东经115°19′--115°46′。
东与容城县、安新县交界,南与清苑县、北市区为邻,西…[详细]•安肃镇•崔庄镇•大因镇•遂城镇•高林村镇•大王店镇•漕河镇•东史端镇•留村镇•正村镇•户木乡•瀑河乡•东釜山乡•义联庄乡涞水县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北部。
总面积1666平方千米。
总人口34万人(2004年)。
药王庙的传说红马变白马从前,药王庙大门过庭两侧塑有两匹枣红马。
每天清晨,马身上总是湿淋淋的,这是药王经常夜间骑马出诊累出的汗水。
有一年,一个车夫装了满满一大车药材,夜间起程要送到南方去,行至药王庙门前马猝死,车夫急得直哭。
这时一白髯老者走来,对车夫说:“先用我的马去送货吧。
”车夫顺老人手指方向看去,果然对面戏楼下拴着一匹枣红色马。
老人嘱咐道:“我的马只能喂,不能饮水。
”车夫千恩万谢高兴的上路了。
车夫将药材送到目的地,屈指算来一月有余。
他怕马光吃草不饮水弄出病来,便试着饮一饮,不料马特别能喝水,一气喝下两大桶。
第二天一早,车夫去马棚牵马,却大吃一惊,哪有什么马,只有一摊烂泥,那高头大马的形状依稀可辨。
车夫恍然大悟,匆匆赶回祁州药王庙,果然过庭里少了一匹马。
他决意赔偿,请来能工巧匠在原地重塑,工匠粗心,误将马身着白色,从此药王庙的两匹红马变成一红一白了。
凤凰歪头药王庙前两根铁旗杆顶部,各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镏金凤凰,但南边一只头向南歪着。
据说,从前两只凤凰是朝正西的。
明朝末年,山西连年大旱,祁州药市上兴盛的山西药商也逐渐衰落。
一年,一位山西方士云游至祁州,看见旗杆顶上的两只凤凰,暗忖:“原来是这只凤凰啄走了山西的灵气!”便掏出金弹,射歪了南边那只金凤的头。
从此山西风调雨顺,山西帮又在祁州药市兴旺起来,金凤却至今歪着头。
县城南关的药王庙里,供奉着黄袍金面的药王,有关药王的种种传说,广为流传。
医公主敕封药王很久以前,祁州南门外住着一位年轻的修鞋匠,他心灵手巧,兼学医道,常免费为人修鞋治病。
有一年,皇帝的女儿得了重病,太医久治不愈,危及性命。
皇帝心急如焚,颁榜天下求医,圣谕:医好公主,年老者赐万金;年轻者招驸马。
一纸皇榜赫然挂在祁州城门。
这天黄昏,修鞋匠路过城门,风吹皇榜入怀。
守榜军卒见状,不由分说将其带入州衙,知州命星夜护送进宫。
隔帐观病后,奉上一药丸,抽身出宫。
公主服下丸药,胃中积物吐尽,病体渐安。
皇帝践前言,欲招为驸马。
风物与传说安国市安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汉建初年,高祖刘邦取安邦定国之意,封王陵候为安国候。
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国县。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祁州治所迁至此,故安国古称“祁州”。
1913年降祁州为祁县。
1914 年复名安国县。
1991年改安国市。
安国药业兴旺发达。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有“举步可得天下药”之称,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驰名中外。
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药都”之一。
名胜古迹有药王庙、贵妃桥(现称伍仁桥)、东山陵园等。
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就诞生在这里。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都曾到这里视察。
药王邳彤的传说我国各地均有药王庙,或供奉伏羲、神农、黄帝,或供奉孙思邈、华佗、张仲景等古代神医。
与其他各地药王庙不同,安国药王庙所供药王为汉朝大将邳彤。
邳彤,字伟君,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卒于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为信都(今河北省冀县)人,追随汉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光武即位,封灵寿侯,位至太常。
《后汉书》称邳彤为“一言可以兴邦”之俊杰,在平定王莽后,任曲阳郡太守。
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让画匠为邳彤画像,把他与邓禹、吴汉等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的画像一起挂在南宫云台,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下凡。
死后葬于祁州南关门外。
据清《畿辅通志》记载:“邳彤庙在南关门外。
”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所出《祁州志》记载:“考安国药王庙,即邳彤王庙。
”邳彤不但是一名足智多谋的将军,而且对于医理颇有研究,他对于民间疾苦深为同情,并用自己所学医术来为民医病,普救众生。
至今在安国流传有许多药王行医传说。
邳彤与“王不留行”在安国,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穿山甲,王不留,小媳妇喝了顺怀流。
”形象地说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也叫王不留)两味中药的通乳作用。
王不留是一种草的种子,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效果,据说它的发现者是邳彤,可邳彤为什么会给它们起这样古怪的名字呢?这还得从当年王莽追杀刘秀讲起。
说说安国市的来历
“安国”之名历史悠久,寓意深刻。
据《汉书》载,秦末楚汉战争开始后,王陵率军归顺刘邦,在灭楚建汉中屡立战功。
为表彰王陵的功绩,汉高祖取“安国宁帮”之意,封他为“安国武侯”,其封地即为今安国一带。
汉武帝,取其封号,置安国县。
“安国”之名的语意内涵可谓深远。
汉高帝时(公元前200-公元前195年)封王陵于此为侯邑,取安国宁邦之意,命名为安国。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国县,沿用古邑名。
隋改名义丰县。
唐改名度节县。
宋改名蒲阴县,后改名祁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祁县。
民国三年(1914年)复名安国县。
1991年改设安国市。
安国市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文化发祥地之一,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
享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
安国药市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域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庙和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等;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诞生于此。
物流经济地理作业系别:经济管理系学科专业:物流管理姓名:王夏磊学号:2015110636河北省安国市简介: (3)安国市旅游景点: (4)安国市地方特产: (8)安国市的历史文化: (8)全国最大中药材市场——河北省安国东方药城 (9)药城概况 (9)经营状况 (10)安国药王庙 (11)安国历史人物~关汉卿 (14)杂剧 (17)散曲 (17)美食饸饹 (18)安国烧饼 (18)安国民间艺术——安国老调 (19)家乡特产——八大祁药 (21)祁州四绝 (21)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 (22)河北安国中学 (24)金融简介 (26)旅游圣地 (28)1 名称 (28)河北省安国市简介:我的家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古称“祁州”。
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位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有“举步可得天下药”之称,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驰名中外。
西距京广铁路和京深高速公路35公里,距北京机场200公里,距石家庄机场80公里,距天津港220公里。
定(州)河(间)、保(定)衡(水)公路穿境而过,朔黄铁路贯穿市区北部。
安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安国之名也寓意深远。
据《汉书》载,秦末楚汉开战后,王陵率军归顺刘邦,为灭楚建汉屡立战功。
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表彰其的功绩,汉高祖取“安国宁帮”之意,封其为“安国武侯”,封地即今安国一带。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取其封号,置安国县,治今市区东南7公里处的西安国城村北,属中山国。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深泽县,景明二年(501)复置。
北齐又废。
东汉属博陵郡。
隋开皇元年(586)改置义丰县,徙治郑德堡(今市区),属定州。
唐神功元年(697)改名立节县,神龙元年(705)复名义丰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名蒲阴县,景德元年(1004)祁州治所自无极迁蒲阴,属祁州。
明洪武二年1369)省入祁州,属保定府。
安国“数字中药都”正致力于打造标准、检测、仓储、物流、票据“五统一”交易模式,搭建现代化中药交易产业平台47下“敢想、敢说、敢干,苦干、实干、巧干”十二字,至今仍为安国众多药企奉为圭臬。
多年来,安国药业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日新月异。
迈向现代化药商尹彦涛是邢台巨鹿人,从父辈起一直在安国从事枸杞生意。
“2002年初到安国,我们在‘祁州药市’租了一间门脸房,直到2016年搬到‘数字中药都’,才终于有了自己的门市。
”他感慨地说,“这对我们是个重大转折点。
”尹彦涛主营枸杞,从新疆、内蒙、宁夏等地进货,来安国销往各地。
提到这几年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地说,安国变化很大,尤其是对中药材行业的整体服务,上升了一大档次。
“‘数字中药都’为了支持商户,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下发代金券抵消物业费、水电费等费用。
加入的商户越来越多,吸引的客户也越来越多。
”尹彦涛表示,原来店铺针对的主要是医院、诊所等零散客户,现在则有了很多饮片厂等大型厂家,走货量比原来翻了一番。
1985年落成的“祁州药市”见证了安国药业的繁荣,多年来一直是中药材交易的重要场所,扑鼻药香加上街边满地待售的中药材,是安国人记忆中不能忘却的一幕。
随着时代发展,东方药城、中药交易大厅等交易市场相继落成,直到2016年,中医药现代化催生下的“数字中药都”应运而生。
“数字中药都”,是安国政府联合天津天士力集团联合投资30亿元人民币打造的中药材交易平台。
集团运营总监邢建锋表示:“除了交易场所环境变化,‘数字中药都’推出的数字本草服务平台、追溯、质量检测平台等也为安国中药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他说,目前“数字中药都”正致力于打造标准、检测、仓储、物流、票据“五统一”交易模式,搭建现代化中药交易产业平台。
“数字中药都”建设只是安国药市多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上,安国市举办了项目引进签约仪式,现场签约包括安国“数字中药都”、片仔癀、药用植物研究所、河北中医学院安国校区等,总计16个项目,总投资350亿元人民币。
物流经济地理作业系别:经济管理系学科专业:物流管理姓名:王夏磊学号:2015110636河北省安国市简介: (3)安国市旅游景点: (4)安国市地方特产: (8)安国市的历史文化: (8)全国最大中药材市场——河北省安国东方药城 (9)药城概况 (9)经营状况 (10)安国药王庙 (11)安国历史人物~关汉卿 (14)杂剧 (17)散曲 (18)美食饸饹 (18)安国烧饼 (19)安国民间艺术——安国老调 (20)家乡特产——八大祁药 (21)祁州四绝 (22)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 (22)河北安国中学 (25)金融简介 (27)旅游圣地 (29)1 名称 (29)河北省安国市简介:我的家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古称“祁州”。
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位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有“举步可得天下药”之称,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驰名中外。
西距京广铁路和京深高速公路35公里,距北京机场200公里,距石家庄机场80公里,距天津港220公里。
定(州)河(间)、保(定)衡(水)公路穿境而过,朔黄铁路贯穿市区北部。
安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安国之名也寓意深远。
据《汉书》载,秦末楚汉开战后,王陵率军归顺刘邦,为灭楚建汉屡立战功。
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表彰其的功绩,汉高祖取“安国宁帮”之意,封其为“安国武侯”,封地即今安国一带。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取其封号,置安国县,治今市区东南7公里处的西安国城村北,属中山国。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深泽县,景明二年(501)复置。
北齐又废。
东汉属博陵郡。
隋开皇元年(586)改置义丰县,徙治郑德堡(今市区),属定州。
唐神功元年(697)改名立节县,神龙元年(705)复名义丰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名蒲阴县,景德元年(1004)祁州治所自无极迁蒲阴,属祁州。
明洪武二年1369)省入祁州,属保定府。
安国各村的由来民主街:位于祁州镇内北部,建国初建村。
光明街:位于祁州镇内中北部,建国初建村。
农民街:位于祁州镇西南部,清代建村,原名西南关,建国初更名为农民街。
药市街:位于祁州镇内东南部。
明清时已形成药市区,建国初建村,沿袭药市称谓。
西关街:位于祁州镇西北部。
解放后建村。
东关街:位于祁州镇东北部。
解放后建村。
北大街:位于祁州镇内中部,民国时称南关西街,1950年命名为建设街,1954年改名北大街。
南大街:位于祁州镇内南部,建国初建村。
东大街:位于祁州镇内中东部,民国时称东升街,建国初改称东大街。
孟庄:相传金代建村,章宗年间(1195年左右),孟姓一户因战乱逃于此定居,取名孟家庄,后简称孟庄。
八五:相传宋时建村,位于唐河故道旁,后河床移动留下一片高地建成村庄,名留村,后演化为流村。
为纪念1958年8月5日毛泽东主席来此视察,1969年改为“八五”。
视察地建有“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杜庄:相传明初山西几户杜姓人家迁居到此,故名杜庄。
观音堂:相传此地有座观音庙,吴氏人家在此建村,取名观音堂。
建村年代不详。
1966年更名为永革庄,1982年又复名观音堂。
南七公、北七公:为纪念元初镇国大将军贾辅,改村名“齐供”后演化为“七公”,明朝分村而治,南北七公之名形成。
常庄:相传宋时建村,明初常姓移民于此,遂名常庄。
韩村:相传宋时韩姓移民迁于此,取名韩村。
村东有古墓5座。
路根:相传元末山西移民至此,有部分人在路旁定居,后形成村庄,取名路根。
梨园:原是一片梨园,由新安村迁来几户人家,居梨园一侧,故名梨园。
新安:相传宋代建村,因辛、安两姓居于此,取名辛安,后演化为新安。
杨翟:相传宋代建村,取村民杨、翟之姓,名杨翟。
侯村:相传建村晚于领村“西徐”,取名后村,后演化为侯村。
西徐:相传唐代建村,徐姓人家由安国城(今西安国城村)迁来。
因地处县城西,取名西徐。
营二里:明末蔡姓人家由束鹿县迁来建村,取名蔡家营。
清时与相距2里的侯村在人事、经济方面来往甚密,为表示这一关系,改名营二里。
西李王庄、东李王庄:据吕氏碑文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山西移民于此建村,因李姓较多,故名李家庄。
民国26年(1937年)由定县划归安国县,与小王庄合并,名李王庄。
1961年又分为两村,因地处西部,故名西李王庄,东部名东李王庄。
东柴、西桄、东桄:相传明代建村,原为3小村共名“三合庄”。
清代3村分立,将村庙内一棵大树三村分之,分东树桄者名东桄村,分西树桄者名西桄村,分树枝毛柴者名柴蓠,又称柴里,后柴里分为东西两村,因方位称东柴里。
后简化为东柴。
相传王莽赶刘秀,把刘秀追到西柴里现址,当地贫穷,他在柴禾垛里避过一难,就称此村为柴里,再逃到东柴里现址,也是在柴草垛里避难,因为西边有一个柴里,这儿又一个柴里,就叫东柴里南仕庄、北仕庄、西仕庄:相传原名许由村,后外地移民来此,在村南建村。
村民希望多出人才,取名仕庄。
明万历间(1573-1620年)分为3村,因方位称谓。
西王奇、东王奇:地处月明河北岸。
相传明末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其中一秀才见此地草茂林丰,地势奇异,汉道:“此地王气生,必有贵人出”,遂定居于此,取名“王气”。
后雅化为“王奇”。
清初,一部分村民东移建村,称东王奇,该村称西王奇。
贾村:相传宋代建村,因处祁州城(今县城)南关东南里许,每年药材庙会期间,贾户常居于此,故名贾(gǔ)村,后习惯称为贾(jiǎ)村。
东张庄: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6户张姓移民在此定居,名张家庄。
为与县内同名村区别,因方位称东张庄。
流霜:西汉建村。
清末,从门东乡中阳村迁出3户人家在流霜村东北定居,称小中阳,为流霜属村。
伍仁桥:南邻磁河,古为水陆交通要道。
盛产紫皮大蒜。
相传明初伍仁村弟兄五人在此开店,取名五人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拨银建成五拱石桥“万寿桥”后,改名为伍仁桥。
王奇庄:位于月明河故道,多为沙壤。
清初少数住户从西王奇迁出至西南1公里许建村,取名王奇庄。
北徐辛庄:相传明中期从山西老鸹窝迁来徐、辛两家建村名徐辛庄。
小唐河从村中横穿而过。
民国初,以河界分村,此村处河北侧,故名北徐辛庄。
东河、西河:建村年代不详,因处月明河东西两侧,称东河、西河。
舍二村:相传有两人曾任舍人官职,在此建村,后起名舍二村。
伏村:清时称付村,后演化为伏村。
西长仕、东长仕:相传宋时赵氏家族有人官居长史,辞职后定居于此,称村名长史。
后分东西两村,因方位称西长史、东长史,后演化为西长仕、东长仕。
子娄:相传唐移民时,从山西迁来井、匙诸姓建村。
当时织柳斗、柳篓者多,因名织蒌村。
明代又有山西移民补充到此,改织蒌为子娄。
霍庄:相传明时南流村霍姓1户在村北另立1庄,取名南流霍家庄。
民国初改名霍家庄,后简称霍庄。
大南流、小南流:相传唐朝黄巢起义时,幽州守备霍子成之子南逃,流亡于此定居,取名南流。
清道光间(1821-1850年),部分村民迁出建村,名小南流,此村故名大南流。
东固:相传明初从山西老鸹窝迁来行色匆匆于道东侧定居,故名东固。
西固:相传明中期从山西迁来崔氏3户建村,名崔家庄。
后有文人过此闻村名说:“东村坚固(指东固)西被摧(指崔家庄),不祥也,莫若两固可媲美。
”于是改名西固。
宋庄:相传明末沙窝村(原属博野县)宋氏迁来建村,名宋家庄,后简称宋庄。
刘庄:相传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刘氏在此建村,名刘家庄,后简称刘庄。
南章令、北章令:原名张宁村,明初洪水暴发,该村被冲毁房屋的北半部村民迁至沙河北定居建村。
因方位,两村分别改名为南章宁、北章凝,后简化为章令。
西章令:相传明天启间(1621-1627年)水灾后,由北章凝村迁出7户于此定居,名新立庄,后改为小章凝。
因地处北章凝西,又名西章凝,后演化为西章令。
东庄:相传明时部分村人为避水灾,从北章凝迁出于此定居,起名东园,后演化东庄。
陈庄:相传明天启间(1621-1627年)沙河泛滥成灾,陈姓几户从北章凝村迁出定居于此,取名陈庄。
大户:相传明初山西戴、孟、周等姓移居于此建村,因戴姓户数较多,因名戴户村。
后谐音为大户。
流托:北靠沙河,土质多为沙壤。
相传明初山西移民来此,于沙河淤积高地建村,故名流托。
西崔章:相传为汉时古村,唐朝初年从外地迁来崔氏移民在此定居。
到宋朝时该村崔子玉官至知州,名重一时,死后宋真宗追封其为西宁王,在临安(今杭州)建祠赐额,彰其德于天下,老家村名遂改为崔彰,后来取谐音为崔章。
在清朝末年因村大分设两村,因方位名为东崔章和西崔章。
固城:清乾隆本《祁州志》载,此地有“古城峰,巍然高耸,与山无异,谷中春月,有声如鼓”。
故取名鼓城,后演化为固城。
焦庄:相传明嘉靖间(1522-1566年),崔章村焦姓几户迁来居住,起名焦家庄,后简称焦庄。
王庄:相传明永乐三年(1405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王姓兄弟2人,各立庄,老大居此地,取名大王庄,后简称王庄。
辛庄:原系大南流西南角一部分,距村较远,耕种不便。
明时该村霍姓兄弟3人迁于此地居住,取名新庄,后演化为辛庄。
新刘庄:据冯氏家谱载,明永乐三年(1405年)冯子成由山西迁来,后刘姓也迁此定居。
因冯家5代单传,刘氏人口发展较快,故建村后起名刘家庄,后简称刘庄。
因与县内村庄同名,1982年更名新刘庄。
郑庄:据郑氏家谱载,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海一家从山西迁往保定,不久迁祁州城内居住。
其后人又移于此安家,起名郑家庄,后简称郑庄。
张庄:相传原系沙河南岸奉伯村张家土地,清康熙间(1662-1722年),为耕种方便,张姓几户暂居于此。
道光间(1821-1850年)形成村庄,取名张庄。
焦街:地处沙河北岸,明万历间(1573-1620年),崔章焦姓几户迁居此处落户,后属郑庄村,1954年从郑庄分出立村,名焦街。
杨横:相传明末有杨姓1户居于此地,为人蛮横,人皆惧之,当地一带人称该村为杨横。
辖自然村店上,相传明末张姓傍杨横建村,名张1家庄,后有钱势的孙姓1家迁至,更名孙家店,后演化为店上。
: 阎村:该村原名不详,唐时毁于洪水,幸存阎姓几家,复村后名阎村:张乡:地处沙河、磁河、小唐河汇合处北侧。
地势平坦肥沃,略显沙性,北部多为粘土,盛产中药材“山药”。
相传该村唐时建村,明初燕王扫北时,毁于兵火,幸存张享等户人家。
后山西移民肖、韩、袁、李姓等几户迁居于此,举颇孚众望的当地人张享名为村名,后演化为张乡。
因按姓氏聚居,习惯称为东韩、西韩、肖街、前李。
1962年设置为4个行政村。
海市:该村位于小唐河与孟良河之间,早年地势低洼,四周多水,颇有汪洋大海之势。
明时村内秀才因之起名海势。
清末,根据“海市蜃楼”的典故,改为海市。
大文村:汉朝时期,王莽赶刘秀的时候路过祁州的时候,刘秀叫士兵打探前面是啥村,士兵打探回来说;没看见人无法打听,刘秀说代问,兵又出去了一圈回来,说叫代问,后来人们代问改成大文村至今有几千年历史了统一村:由河北庄、小流托2个自然村合成。
据碑文载,明永乐三年(1405年)靳氏由山西迁来此地,取名靳家庄。
清时军诜村一赵姓人家因遭强盗抢劫,被迫迁于此地落户,抄纸为业,人称抄纸庄。
因村靠沙河北岸,后改为河北庄。
小流托因流托村部分人迁至而名。
西寇:相传汉代建村,徐、寇两姓定居于此,起名徐寇村。
明时,村东建东寇村,徐姓已后继无人,遂改名西寇。
北流罗、南流罗:汉代建村,原名八里庄。
后因潴泷河水涨,将村冲为南北两部分。
相传顺水冲来18个石罗汉,故改名流罗,分村时因地处河北岸,称“北流罗”,南为南流罗。
庞各庄:相传庞各庄村建于汉朝。
该地有一白雀寺,明燕王扫北时,留百姓定居寺旁,起名旁庄,后恰是庞姓最多,故改名庞各庄。
因庞各庄村大,1958年分为东、西、南、北街4个行政村。
"安国城:此地系汉时所建安国县城。
北齐时撤安国县,遂为自然村镇,取名安国城村。
到明永乐间(1403—1424年),从河南二龙岗迁来部分回民,居村东半部,后分村,因方位称东、西安国城。
马固:相传东汉建村。
南堡:元代在古城堡南建村,取名南堡。
北堡:相传明时南堡村北开挖运粮河,将耕地分隔两岸,耕种不便,数家丁姓村民迁至北岸定居,渐成村庄,取名北堡。
八方:相传是明朝初年建村,当时从外地迁来刘、曹、程三姓人家。
分地时,以方位划分8方,刘、程两家各要三方,曹家要两方。
故取名八方。
伍仁村:该村为汉古村,名东道里。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与王郎打仗途经地,正遇到五个人在村旁田间赌博,问路不答,刘秀怒斩4人,1人逃走。
唐大中年间,雕无头赌博状石像四个,越墙欲逃者一个,并改为村名为五人村。
后雅化为伍仁村。
该村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故里,其墓尚存。
北店:相传明代刘姓大户居此开店,称“刘家店”。
后建龙王庙,改村为龙王店。
建国后分成两村,因方位称北龙王店,后简称北店。
南娄底:明代此地有楼阁1座,后有人迁居于楼旁,起名楼底。
分村时因方位称南楼底、北楼底,后简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