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类型风格与流派共26页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26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电影的流派与风格第一节美国电影第二节欧洲电影第三节中国电影第一节美国电影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
1、好莱坞制片制度三位一体的集成系统:生产、发行和放映集成为三位一体的配套网络,控制了电影企业的运作。
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影片有绝对的控制权。
典型《乱世佳人》。
明星制度:影片的制作始终围绕着明星转,将明星定位于一定的类型与气质,完全纳入商业化类型电影的生产模式中。
2、好莱坞类型电影:从广义上讲,类型化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中国的武打片,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
从狭义上讲,类型片专指美国好莱坞盛行时制片厂制度下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生产程序和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影片。
如西部《关山飞渡》类型化的特征: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七大类型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
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
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虚幻之景。
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
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
4、卓别林与美国喜剧学派整个无声片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派。
卓别林的天才给这学派创造了光辉的成绩。
1912-1930年被称做是“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20世纪6、70年代,美国好莱坞在经历了低谷之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新好莱坞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新好莱坞影片的艺术特点:对真实性的追求揭露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对传统类型片模式的突破和融合文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相互融合与平行发展第二节欧洲电影一、德国表现主义:受戏剧、绘画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德国电影流派。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第一节美国电影第二节欧洲电影第三节中国电影第一节美国电影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
1、好莱坞制片制度•三位一体的集成系统:生产、发行和放映集成为三位一体的配套网络,控制了电影企业的运作。
•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影片有绝对的控制权。
典型《乱世佳人》。
•明星制度:影片的制作始终围绕着明星转,将明星定位于一定的类型与气质,完全纳入商业化类型电影的生产模式中。
2、好莱坞类型电影:从广义上讲,类型化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中国的武打片,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
从狭义上讲,类型片专指美国好莱坞盛行时制片厂制度下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生产程序和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影片。
如西部《关山飞渡》类型化的特征: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七大类型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
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
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虚幻之景。
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
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
4、卓别林与美国喜剧学派❖整个无声片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派。
❖卓别林的天才给这学派创造了光辉的成绩。
❖1912-1930年被称做是“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20世纪6、70年代,美国好莱坞在经历了低谷之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新好莱坞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新好莱坞影片的艺术特点:❖对真实性的追求❖揭露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对传统类型片模式的突破和融合❖文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相互融合与平行发展第二节欧洲电影一、德国表现主义:❖受戏剧、绘画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德国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欧洲先锋派电影1、先锋派电影是20世纪201917年至1928年,大约延续了十余年之久。
2、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属于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且大都为短片。
/ 由于他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各种现代艺术思潮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所以先锋派电影流派纷呈,成员交错,有三大主要类别:纯电影、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3通过一系列快速组接的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物体与机械的运动从而组成一种视听觉艺术。
它的主要代表是费尔南·莱谢尔和他的《机器的舞蹈》。
4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以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政治口号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影片。
/ 最具有代表意1923年),是达达主义的第一部作品。
//5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幻、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主要是受弗洛依德的影响,小部分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搬上银幕"。
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超现实主义成为许多先锋派电影艺术的最终归宿。
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但更受到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而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
苏联电影学派12是一种以否定情节、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为主旨的电影创作主张。
苏联“诗的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创作应从本民族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
具有深厚传统的民间文艺(童话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族舞蹈)应成为“诗的电影”创作的源泉。
“诗的电影”在艺术手法上也应借鉴民间文艺中的表现手段。
代表作有:《战舰波将金号》【中国的诗电影代表作:《小城之春》、《城南旧事》】。
够使观众喜爱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