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 格式:pptx
- 大小:705.95 KB
- 文档页数:77
第七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这就是说:P100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不是随意确定的,它应该是由法律确认的,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所体现。
2、不能把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一般立法、司法原则或其他法律原则混为一谈。
环境保护基本法中规定的最重要的,基本的环境政策: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是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P101单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来说不外有四种情况:P1041、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也好2、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不好3、经济效益不好,环境效益好4、经济效益不好,环境效益不好如何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P1041、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协调的原则2、制定环境保护规划3、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因为:P1051、环境污染和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2、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是最不合算的,往往要耗费巨额资金。
3、环境问题在实践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很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又有一种缓发性和潜在性。
预防为主—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中,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种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
P107如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P1071、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2、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我们可以把物质生产部门基本上分为两类:P1081、直接以自然资源作为劳动对象的生产部门2、以第一类生产的产品作为原料和燃料的加工生产部门合理的工业布局应该注意:P1081、适当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2、加强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3、大型项目的分布于选址,必须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4、严禁污染型工业建在居民稠密区、城市上风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和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于1989年实施,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该法的基本原则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确保国家的长远发展。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这一原则要求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首先从源头上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通过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工作,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也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已经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行为进行治理,减轻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影响。
二、综合治理,分类管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二是综合治理,分类管理。
这一原则要求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综合考虑不同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和影响,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与统一、同时,也要分析和评估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针对不同问题采取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三、责任明确,压力传导。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三是责任明确,压力传导。
这一原则要求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责任倒查、压力传导的工作机制,促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
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和个人的环境保护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推动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形成多方参与的环境保护合力。
四、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四是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这一原则要求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环境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监督工作,建立公众参与的制度和机制,增加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话语权和监督权。
第6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法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该法规定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个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优先。
这表明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应当放在首位。
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
这一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
这意味着资源的利用必须以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基础,避免浪费和过度开采。
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消耗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循环经济模式的推行,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公众参与。
环境与资源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公众应当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和机会。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事务应当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个基本原则是依法保护环境和资源。
法律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基础和保障,任何行为都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要求,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体现了法治的原则,维护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公平和秩序。
第五个基本原则是责任追究和执法监督。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责任主体必须履行其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同时,执法机关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行为的监督和执法,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和实效性。
第六个基本原则是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决策和措施应当基于科学的依据,充分吸收和利用技术创新的成果。
科技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技术的支持和科学的决策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水平。
简述我国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国环境资源法的首要原则,也是各项环境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保护子孙后代的权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保护优先。
这是我国环境资源法的核心原则之一、保护优先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法律规定了各类环境资源的保护要求和保护措施,强化了环境保护的地位,确保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资源法强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参与,促进环境管理的民主化。
公众可以通过诉讼、公众举报等方式参与环境保护,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四,权责分明。
我国环境资源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环境主管部门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并规定了责任追究的制度。
各级政府和环境主管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保障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对于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追责,实行罚款、停产停业等制裁措施。
第五,预防为主。
我国环境资源法强调预防污染和其他环境破坏的原则,要求通过预防控制、减量化、清洁生产等措施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发生。
这就要求各类企业和机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环境资源法的相关规定,确保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第六,综合治理。
我国环境资源法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求综合考虑各类污染源和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协调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合力,共同推动环境资源管理的综合治理。
总之,我国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保护优先、公众参与、权责分明、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等重要原则。
通过遵守和贯彻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我国的环境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第一,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这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核心原则。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该原则要求保护、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
第二,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原则。
资源是人类活动和生产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该原则要求保护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污染防治原则。
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该原则要求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管控,预防和减少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的污染,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法律保护原则。
法律保护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础和核心要义。
该原则要求通过立法、法律体系的完善来保障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使社会各界形成尊重环境、遵守法律的文明行为习惯。
第五,政府主导原则。
政府具有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导责任和权力,是推动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中坚力量。
该原则要求政府加强组织和领导,制定和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加大投入和力度,推动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六,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途径。
该原则要求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倡导广泛参与、共同治理,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机制,推动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透明与民主。
第七,综合治理原则。
综合治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
该原则要求强化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综合管理和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与配合,形成统筹规划、协同作战的格局,推动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整体效能。
第八,法治保障原则。
法治保障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保障性要素。
该原则要求加强法律、法规的编制和推广,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加大对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形成有效的法治保障机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或体现的、反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的、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的区别主要表现(1)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准则,贯穿于整个环境保护法,统帅环境保护法飞各项制度及规范;具体原则是某个或某些环境保护法制的一般准则,适用于特定的范围。
(2)基本原则体现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价值和基本原理,是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守法及研究环境保护法的总的指导思想;具体原则直接反映的是特定的价值,仅仅是特定领域好环节的指导思想。
(3)基本原则是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政策的最集中体现,反映的是国家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总体要求;具体原则所体现和反映的是国家在某一具体领域的环境政策。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须由法律所确认或体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反映环境法的特点。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原则。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2)预防为主原则(3)合理开发利用原则(4)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5)公众参与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又叫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寻求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欲望,而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2)人们的消费标准好生活水平必须限制在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3)可持续发展要求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不应危害后代人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
(4)人口增长会给自然资源增加压力,因此,应保持人口的稳定。
(5)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干扰不应当威胁生命支持系统。
(6)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地分配有限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对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应考虑将自然资源耗竭减少至最小限度,其耗竭的速率应尽可能较少地妨碍未来世代的选择权好机会。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态优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在任何活动中都要优先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这表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工作应该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为核心目标。
2. 依法治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要求依法治理,即依法保护环境和资源、依法管理环境和资源的利用。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工作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依法行使权力,依法承担责任。
3. 综合协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调综合协调的原则,即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中,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预防为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倡导预防为主的原则,即在环境和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事先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发生。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预防,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发生。
5. 依靠科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强调依靠科学的原则,即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中,要依据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进行决策和实施措施。
这表明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要以科学为指导,注重科学论证和技术支撑。
总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依法治理、综合协调、预防为主和依靠科学。
这些原则的落实是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合理利用。
这些原则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保护优先保护优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首要原则。
在任何开发和利用活动中,都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这意味着在任何决策中,都应当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
只有当环境保护得到合理保障时,其他开发和利用活动才能得以进行。
二、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核心原则。
它的目标是在开发和利用活动之前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环境和资源的损害。
预防为主的思想是通过科学评估和技术手段,提前预测和识别潜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后续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三、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强调了各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以实现资源的协调使用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效益。
综合治理要求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它要求政府在环境和资源决策过程中主动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和参与到决策中,发挥其监督和参与作用,同时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环境和资源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五、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必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利用。
这就要求在资源利用中,遵循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资源的长期供应。
综上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合理利用。
这些原则的贯彻执行,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共同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