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大陆漂移说
- 格式:docx
- 大小:494.49 KB
- 文档页数:10
《漂移的大陆》知识清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大陆的分布并非一直如此固定不变,而是经历了漫长而神奇的漂移过程。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漂移的大陆”这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知识领域。
一、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大陆漂移这一概念的提出,要归功于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意外地发现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吻合,就好像它们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于是,他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魏格纳的假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也遭到了许多质疑和反对。
毕竟,要让人们接受如此巨大的陆地能够移动的观点,在那个时代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1、轮廓的吻合最直观的证据就是各大洲的轮廓。
比如,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线形状就像是拼图的碎片,能够完美地拼接在一起。
不仅如此,南极洲、澳大利亚与印度等大陆的边缘轮廓也存在着一定的吻合度。
2、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在不同的大陆上,发现了相似的地质构造。
例如,非洲的西部和南美洲的东部都存在着古老的褶皱山脉,它们的岩石类型、地层顺序和构造线方向都非常相似。
这表明这些地区在过去可能是连为一体的,后来由于大陆的漂移才分开。
3、古生物的相似性在相隔遥远的大陆上,发现了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
例如,在南美洲、非洲和南极洲都发现了一种名为中龙的淡水爬行动物化石。
中龙这种生物不太可能跨越海洋进行迁徙,所以它们在不同大陆上的出现,有力地支持了大陆曾经相连的观点。
4、冰川遗迹的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都发现了相同类型的冰川遗迹。
如果这些大陆一直处于现在的位置,那么它们所处的气候条件是不可能形成如此广泛而相似的冰川作用的。
只有当这些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处于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时,才能够解释这些冰川遗迹的存在。
三、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1、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地球自转会产生离心力,这种力量使得赤道部分的地壳向外膨胀,从而推动大陆向两极移动。
2、潮汐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也可能对大陆的漂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初中地理陆地知识点汇总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没有被水覆盖的部分。
它包括大陆、岛屿和半岛等陆地形态。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陆地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的陆地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第一部分:大陆的形成和变化1. 大陆漂移理论:大陆漂移理论是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大陆块,后来分裂成现在的大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
2.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与大陆漂移理论相关的学说。
它认为地球的外部是由数块不断移动的岩石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分离和滑动。
3.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指地壳的变动和改变。
包括大陆的隆起和下降、山脉的形成和消亡等。
第二部分:地形和地貌1. 山脉和山地:山脉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山峰组成的地形,而山地则是由一系列山脉、山间盆地以及高原组成的地形。
2. 平原:平原是指相对平坦且广阔的地势,特点是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3.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地势较高的地区,通常平均海拔都会超过500米。
4. 应力产生的地形:应力产生的地形包括褶皱山和断裂山等,它们是由板块的挤压和拉伸作用形成的。
5. 水蚀地貌:水蚀地貌主要是由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包括河谷、峡谷、河道等。
6. 风蚀地貌:风蚀地貌主要是由风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包括沙丘、戈壁、风成洞穴等。
第三部分:气候和植被1. 气候区划: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冷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和热带气候区等。
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流和地形等,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3. 主要纬度带和气候类型:不同纬度带和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例如,赤道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季风地区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
4. 植被带:植被带是指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特定地区的植被类型。
例如,北极地区主要是苔原和冻土带,温带地区则是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第四部分:土壤和水资源1. 土壤类型:土壤可以根据其成分、结构和特性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备战中考:大陆漂移学说专题训练讲义一、大陆漂移学说考点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用来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理论。
2、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原始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相关证据: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地质构造和古地层的相似性,古生物的相似性,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二、大陆漂移学说题型分析(2022·广西·博白县)读图“大陆漂移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A.火山喷发引起的B.地壳运动引起的C.地震现象引起的D.气候变化引起的【答案】1.C 2.B【解析】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因此大西洋两岸即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C正确;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遗迹,都不能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ABD 错。
故选C。
2.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6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
可知,大陆漂移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B正确;火山喷发和地震也是地壳运动引起的,不是大陆漂移的原因,AC错;气候变化与大陆漂移无关,D错。
故选B。
根据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大陆漂移说科普知识
大陆漂移说是一种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它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
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
此外,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这也是大陆漂移说的一个证据。
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大陆漂移学说以轰动效应问世,却很快在嘲笑中销声匿迹。
虽然魏格纳找到的证据很多,但是如果别人找出一个反对这个科学理论的证据,比如大陆漂移的动力不足,这个学说只能叫做假说,而不是真正的理论。
当人们解释中龙、舌羊齿等古生物的分布时,依然用陆桥说来搪塞,虽然陆桥说显得很荒唐,但是当时人们认为,还有一种理论更加荒唐,那就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有人开玩笑说,大陆漂移学说只是一个"大诗人的梦"而已。
只有魏格纳还孤独地吟唱着自己的诗篇。
1930年魏格纳第四次深入格陵兰岛考察气象时,不幸长眠于冰天雪地之中,年仅50岁,他的遗体在第二年夏天才被发现。
他离去的早了一点儿,因为德国的一艘科学考察船刚刚从大西洋回国,带来了一个消息,在大西洋中间存在一条很长的洋中脊,那里有巨大的裂谷。
凭着魏格纳广博的学识,他将有可能找到解决大陆漂移动力问题的方案,洋底的移动会提供大陆漂移的线索。
可惜他与这个消息永远地隔绝了。
同许多超越时代的科学家一样,他又出生得早了一点,未能等到他的学说被世人接受的一天。
也许,只有人迹罕至的冰雪大陆,才能理解魏格纳生前的孤独吧。
魏格纳的灵魂被冰封在格陵兰的积雪中,大陆漂移学说则被尘封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无人问津。
北极黄河站: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2004年7月28日成立。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在实际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地理归纳总结第5章知识点第一部分:大陆漂移在地理学中,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大陆地壳在地球历史的某个时期内,以几乎不可察觉的速度相对于地球核的岩浆对流运动而改变地球表面的位置和形态。
大陆漂移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岩石圈对流运动。
1. 大陆漂移的证据大陆漂移的最早证据来自于地质学家对大陆边缘的研究,发现不同大陆边缘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特征高度相似。
此外,各大洲之间许多生物化石和植物化石的相似性也支持了大陆漂移的观点。
2. 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的贡献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是大陆漂移理论的奠基人。
他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概念,并通过对大陆边缘的地质和生物化石数据的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证据。
然而,当时他的理论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3.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分为多个大板块和小板块,它们通过构造边界相互作用而导致地壳运动和地理现象的发生。
板块构造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陆漂移现象,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第二部分:海洋扩张海洋扩张是指海洋地壳在洋脊中央以恒定速度自洋脊向两侧扩展的过程。
海洋扩张与大陆漂移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现代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1. 海底地形与构造海底地形主要包括洋脊、深海槽和海山等。
洋脊是地球表面上长而狭窄的山脊,是海洋地壳在海脊中央扩张产生的结果。
深海槽是地球表面上最深的地方,通常位于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带。
海山则是分布在海洋中的山脉,由于板块推动而形成。
2. 海底扩张的证据海底扩张的最早证据来自于对海洋地壳年龄的研究。
通过对海底岩石的采集和测年分析,科学家发现海底地壳的年龄随着离开洋脊越来越老。
这与海洋扩张的理论相吻合。
3. 热涌现象热涌是指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
在海洋扩张过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洋脊进入海洋地壳,使其得以扩张。
热涌现象在洋脊周围形成了一系列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第三部分:地震和火山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重要形式,与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第四章大陆漂移
一、大陆漂移的发现与认识
地壳的极端变化以及石油、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常常表明,地球的外部颜色厚度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像洋底一样不规则地分布着的。
20世纪20年代初,阿尔弗雷德·韦格纳对十多个目前分布在不同洲上的答案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得出了大胆假说——“大陆漂移”学说,以阐明地球表层的巨变。
二、大陆漂移的本质
地球大陆漂移指的是地球大陆、海洋地壳沿地球表面的运动。
在地球津贴板块理论的框架下,大陆漂移指的是板块在大陆表面运动的现象和板块互相碰撞、分开、滑行产生的地质运动。
三、大陆分布的漂移过程
大陆漂移是以板块漂移为现实基础的。
板块是地球上的一段大片地壳(可以包括水体、地磁场等)。
地球上7块大板块,其中5块大陆地壳覆盖,1块是半大洋地壳、1块为大洋地壳。
随着大陆
漂移的不断进行,它的漂移过程和漂移速度以及与板块构造、地
震等相关的联系逐步被定量分析清楚。
四、大陆漂移的重要意义
阶段性地理环境改变
大陆漂移是地质空间与地球物理、化学和生态学事件之间互动
的基础。
大陆不断漂移导致构造环境和演化轨迹的改变,这种改
变是潜在的,而演化机理则是状态演绎的,它们有地球演变的特征。
大陆漂移还影响着包括自然灾害等人类活动在内的人类社会。
探究大陆漂移的本质和意义对我们的地理科学和社会创新的进程
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新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板块同学们对地理中板块的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此知识点的内容哦。
板块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初中地理知识点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是对地理中,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的总结,希望给同学们的复习学习很好的帮助。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通过上面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下面是对地理的学习中,关于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哦。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学说”七大板块1910年有人第一次提出了这种疑问:位于大西洋两岸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的海岸线,为何如此相似?这个人就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魏格纳,这个念头成为他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契机。
海洋阻隔的两岸具有相似海岸线的现象,很早以前就有人注意到了,魏格纳对这一事实从地质学、古生物学、气候学等角度进行了科学的推敲。
他提出,根据造山带等的地质构造,以及不能越过大洋的羊齿类植物、蜗牛等小动物,在3亿年前的冰川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他得出结论:大约3亿年前,我们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统统属于一块“超级大陆”,后来这块“超级大陆”分裂为若干块大陆,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大陆位置关系。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后来发展成“板块构造学说”,并成为20世纪地球科学的主流。
“大陆漂移说”之所以具有如此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一种能够解答迄今为止包括古生物、古气候、地质构造、地形等广阔领域里,为数众多疑问的理论。
然而,1915年出版的魏格纳的著作《大陆和海洋的起源》却没有轻而易举地被人接受,它虽然得到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首肯,但受到了大多数地球物理学家的不屑,有人提出了份量不轻的反驳。
持反对论者的最主要的论据是:没有发现能让大陆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公里的原动力。
地质学家阿尔萨•霍姆兹虽然考虑到地幔对流有可能是大陆漂移的原动力,但曲高和寡,随着1930年魏格纳在格陵兰探险中失踪,“大陆漂移说”遂渐趋冷落,以致到本世纪40年代时,人们把“大陆漂移说”忘诸脑后。
“大陆漂移说”终于再沐春风进入50年代,“大陆漂移说”居然在完全不相干的领域里东山再起。
这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就是研究古代地球磁场的学科——古地磁学。
今天,地球的两个磁极——南磁极和北磁极几乎是固定不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大陆漂移: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
大陆漂移说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魏格纳基本内容: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1.假设地球内部是玄武岩质,而地表则是花岗岩质,而大陆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样,浮在融熔状的玄武岩上。
大陆因为潮汐的推动而移动分离。
2.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1.8亿年)曾经是统一的超级大陆,称为联合古陆或泛大陆(Pangaea),中生代以来,泛大陆分裂,各个小型大陆块逐渐漂移(白垩纪末大陆位置图)到现在所处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由于古老大陆是整体一大块,所以不存在大西洋、印度洋,而只有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泛大洋(古太平洋)。
此后在漫漫地质历史长河中逐渐萎缩,成为现今模样。
3.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称盘古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4.在大约3亿年前(石炭纪末期),全球只有一块巨大的大陆:南美洲与非洲大陆相连,大洋洲和南极洲也附着在这块大陆上,印度半岛则恰好位于非洲和大洋洲之间。
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侏罗纪),由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和日月潮汐力的作用,这块大陆开始分裂,各大陆向西或向赤道移动。
南美洲和非洲在大约一亿年前(白垩纪)才开始分裂,从而逐步形成大西洋。
格林兰和挪威直至到第四纪(一百万年前)还连在一起。
在原始大陆分裂漂移的过程中,由于各大陆相互挤压,便在大陆内部或边缘形成了高大的山西系。
魏格纳理论改造的主要内容:1.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巨大板块在运动着,其中有的板块会带动大陆或部分大陆和海底一道运动。
1. 魏格纳是从那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大陆漂移说的研究()A.亚洲与大洋州B.非洲与南美洲C.南美洲与北美洲D.南美洲与南极洲答案:B解析:大陆漂移说是魏格纳在无意中发现后并且去加以证实的,大西洋两岸的非洲与南美洲发现了轮廓吻合而提出了这一学说的。
题干评注:大陆漂移假说问题评注:大陆漂移说是魏格纳在无意中发现后并且去加以证实的2. 酷寒的南极大陆,地下沉睡着万顷煤田。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气候变暖B.人类活动C.大陆漂移D.植被迁移答案:C解析:大陆漂移是酷寒的南极大陆,地下沉睡着万顷煤田的原因。
题干评注:大陆漂移假说问题评注:大陆漂移是酷寒的南极大陆3.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大陆漂移学说的具体应用。
根据这种学说,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联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逐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其中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欧大陆漂移分离,形成了大西洋。
目前,这种运动仍在进行,大西洋在不断扩张。
题干评注:大陆漂移假说问题评注: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欧大陆漂移分离,形成了大西洋4. 魏格纳是从那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大陆漂移说的研究()A.亚洲与大洋州B.非洲与南美洲C.南美洲与北美洲D.南美洲与南极洲答案:B解析:大陆漂移说是魏格纳在无意中发现后并且去加以证实的,大西洋两岸的非洲与南美洲发现了轮廓吻合而提出了这一学说的。
题干评注:大陆漂移假说问题评注:大陆漂移说是魏格纳在无意中发现后并且去加以证实的5.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A.在非洲和印度发现古冰川遗迹B.荷兰的"围海造陆"C.福建临海昔日的海滩高出海平面20 米D.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答案:D解析:沧海桑田: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海陆变迁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韦格纳提出的。
他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的所有大陆都是相互联系的“盘古大陆”,被广阔的海洋“盘古大陆”所包围。
后来,原始大陆被分成几个大陆,松散地分开,逐渐形成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现今分布。
2、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阿尔卑斯山隆起(欧洲):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美洲):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汇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张:它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的紧张区域。
日本被称为“火山国,地震邦”: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3.总体而言,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存在张力、碰撞和挤压,地壳相对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4、世界两大山脉带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