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9.64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的读书报告朱天宇摘要:二〇〇六年简媜的丈夫去美国出差,简媜决定带着儿子跟随丈夫一起去美国生活一年。
这本书以儿子在美国小学里的学习生活为主线,介绍了一家人在美国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历。
这段异国经历让她深受震动,由此生发的追问和思索,化成一本《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成为一位母亲深情且深刻的教育省思录。
引言:简媜,本名简敏媜,一九六一年生,台湾宜兰人。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任职《联合文学》、远流出版公司、实学社,现专职写作。
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创作类文艺奖章、梁实秋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散文奖首奖。
自诩为“不可救药的散文爱好者”。
本书中有大量真实的口语化的对白,真实的还原了一家人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让读者有种置身其中的阅读体验。
由于作者在散文写作上有较高的文学造诣,本书全书文笔细腻,文风优美,可读性极强。
另一方面,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这段经历的各种感悟,这些感悟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灵感。
同时作者是中国台湾人,她更多的站在台湾人的角度去和美国的教育、社会文化等去做对比,这种视角也方便我们对台湾地区教育和文化的了解。
在书中,简媜不厌其烦地描述一所当地的普通小学如何布置校园、开设哪些课程、开展哪些课余活动、老师如何与孩子、家长交流;她事无巨细地记录美国社区的基础建设、小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日常居家的柴米油盐,甚至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路途上的一片风景、假日里的一场球赛……正如她在后记中所言,这是一次深度的“慢游”旅行,这种浸泡于他人社会的“深度游”方式,才得以让她在比照中更深切地反观出我们生活着的社会。
简媜的儿子昵称姚头丸,他在美国就读的小学是一所接受一定比例国际学生的小学,本书的书名即来自老师在开学第一天送给学生的十二件礼物:第一件:牙签,提醒你挑出别人的长处。
第二件:橡皮筋,提醒你保持弹性,计划的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创可贴,恢复别人以及自己受伤的感情。
好老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读书笔记《好老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读书笔记《好老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是美国教育界最具实践经验的教育家和演说家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和做事讲究实际又勇于创新的中学管理者莫尼克·麦基共同编写的。
她们成功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美国教育界激励人心的教育法宝,相信,对于我们中国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好老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向我们展示如何将加德纳、布鲁姆等教育名家的经典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如何打破“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方式,实现以学生为本。
《好老师如何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致力于了解我们的学生并找到适合各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全书共分四章从理论到实践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之理论篇——什么是因材施教。
通过一对教师夫妇对其三个孩子的差异性家庭教育阐述了什么是差异教学以及为什么要实现差异教学。
因材施教之基础篇——从了解学生开始。
阐述如何利用各种量表了解学生。
主要就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差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因材施教之管理篇——从课堂组织到教学计划。
在对因材施教的相关教育理论进行铺垫以后,第三章就差异教学的课堂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内容涉及差异教学中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如何安排“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
因材施教之实践篇——12种实施策略。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就因材施教提出了12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从游戏设计到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应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和风格各异的学习模式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
作者通过12个有效方法实践因材施教,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团队合作”一、什么是团队合作好教练就是好老师,因为他们对每个运动员的强项和弱项都了然于胸,能根据队员的特点来制订训练计划。
他们知道,团队成员是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的成功依赖于每一个运动员的努力。
因此,培养和训练每个成员的个人能力就是提高整个队伍的战斗力,每一位成员都很优秀,团队才能获胜。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1这本书虽然是利用零星的时间读完的,但是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感受。
虽然这篇读后感是领导留的作业,但是我不想当做作业来完成,只想在这里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做一下梳理,和“同窗”工作的姐妹们来聊一聊。
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点读不下去,倒不是因为书无趣,只是最近除了读育儿书籍以外,很久没有读其他的书,提不起兴趣。
逐渐地,从开始的强迫阅读,到后面的闲下来就翻看翻看,再到后来便读出了点味道。
书中的具体内容我不想给大家多介绍,给大家留一点神秘感,免得以后读起来没有新鲜的感觉。
在这里只想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觉得他这本书中所强调的是“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而不是教给我们一些所谓的“好的教育教学的方法”,他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审美情趣、人文交际等等,各个方面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在书中并没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只是给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无论是“爱心妈妈”式的教育,或是“放手”式的教育,都不是他提倡或是批评的教育方式,他只看重结果。
我觉得这个校长挺“酷”~其实本来一些所谓的“方法”、“经验”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道理”,都有着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很多教师就是在这些“硬道理”的推广中迷失了自我,偏离了自己的“轨迹”。
如果你还在寻求一种“灵丹妙药”来拯救你的教育和你的学生,那么你错了;如果你找到了,那么我错了。
我只是想说“灵丹妙药”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体会一下他的精髓,如若不然这个世界岂不是太单调了?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替孩子们想想也挺无趣的。
第二,这本书和我从前读过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有所不同,以前读的无非或是从教师角度,或是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的工作,而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他是从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本书的。
这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比如:“行为表现比内心想法更具有实际意义”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员工,你们不必喜欢学生,只要做出喜欢的样子就行了。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读后感一开篇,那十二样见面礼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这老师可真特别啊,哪有一见面就送十二样东西的?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小礼品,每一样背后都像是藏着一个小秘密,在悄悄诉说着美国教育里那些温暖又有趣的事儿。
从一块橡皮擦,到一根甘草,感觉就像是把生活里的小确幸都打包送给了孩子们。
这就好比是老师在跟孩子们说:“欢迎来到这个充满爱和惊喜的学习小天地。
”再看作者描述自己孩子进入新学校的种种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美教育的不同之处。
咱们中国的教育讲究严谨、扎实的知识体系,就像盖大楼,一块砖一块砖稳稳地往上垒。
而美国的教育呢,更像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让孩子们像小马驹一样自由自在地奔跑、探索。
就拿这十二样见面礼来说,它不仅仅是礼物,更像是一把把小钥匙,打开了孩子对这个新环境、新文化好奇的大门。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书中提到的教育理念,那是一种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去尊重的态度。
在中国,一个班级里孩子多,有时候就像在流水线上生产产品一样,大家都按部就班地学习。
但美国老师这十二样见面礼,就像是在告诉每个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的学习之旅可以是五彩斑斓的。
”这种尊重孩子个性的教育方式,让我一边读一边忍不住想,要是咱们这儿也能多一些这样的“小心思”就好了。
还有啊,书中描写的学校里那种轻松又积极的氛围。
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想法,老师也不会觉得哪个孩子的想法太离谱就去打压。
这要是放在咱们小时候,要是说个啥天马行空的想法,可能会被老师说不切实际。
但在书里的美国学校,这就像是一颗颗创意的种子,可以在这片教育的土壤里自由生长。
这十二样见面礼,其实也是在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大胆探索这个世界。
不过呢,读的时候我也在想,这美国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咱们中国教育的一些优点,比如强大的基础知识储备,他们也得羡慕呢。
这就好像是吃菜,中美教育各有各的风味,要是能把两者的优点结合结合,那可就太棒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阵清新的风,吹进了我对教育的理解里。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在2024年这一年里,我作为一名教师,在课余时间里认真阅读了许多与教育相关的书籍,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我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素养。
下面是我在2024年阅读的几本重要书籍的读书笔记及心得。
《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什么是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作者认为,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应该既重视学业成绩,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情感。
这也与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是相符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不仅要注重他们的智力发展,还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更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让孩子爱上数学》这本书从启发性的数学教育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方法。
实际上,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教学经验,介绍了如何在课堂上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许多教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主要侧重于传授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乐活教育》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乐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乐活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乐活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有才能、有创造力的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乐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教学方法。
我认识到,乐活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乐活学习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的读后感寒假在家休养,闲来无事,无意间再次拿起《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随手翻看了几页,谁知道竟然再次喜欢上了这本书,一口气阅读了120页,简直爱不释手,书中不仅有妙趣横生的语句,时不时令你惊叹她的大气磅礴,才华斐然,还带来老美大开眼界的异地风情,更有她作为一名台湾文学大师悲天悯怀的大爱情怀。
读完此书让我感触颇深,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一、用爱心教给孩子们终身受用的东西书里以散文的笔触介绍了简嫃陪伴儿子在美国科罗拉州Dunn小学为期四个月的游学经历。
这是一所人数四百一十多人,来自三十四个国家的小型联合国。
学校服务周到,细致,与家长联系密切,着眼于培养孩子全人的发展,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须交报告)、团队合作。
开学第一天,老师不是发给孩子厚厚的课本,也不是布置功课,而是老师精心准备的礼物---十二样见面礼,它们分别是:牙签、、橡皮筋、、OK绷、铅笔、橡皮擦、口香糖、棉花球、巧克力、面纸、金线、铜板、救生圈(救生圈形糖果)。
这些看似平凡的东西。
拥有细心爱心热情的老师赋予了它们各自的意义,因此老师写了封信告诉孩子们各个东西所象征的讯息。
没有一件是提醒考试、测试卷、升学等学生须应付之务,也没有提醒安静、准时、文明等规矩,却提醒“你是有价值的,你是特殊的”等正面语句,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温暖情怀,令人非常感动。
二、对教材编排的视野宽广、融合在《美国小学西游记》这篇文章中了解到美国教育家对数学的视野与我们很不同,其课本有很多似Discovery与国家地理杂志的知识性描述,让孩子从中进行计算,寻求解答,可以说是巧妙的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世界,假如我们国家孩子也以此方式教育,那培育出来的孩子必相信数学这门领域可以处理国家大事、世界问题,继而有更宏观的眼界。
三、评价方式不单一在中国的应试教育机制下,父母对学习成绩看得过重,大环境所迫,经常看到孩子将分数挂在嘴边像从骨骸边衔回来点碎肉般欣喜。
教师礼仪读后感教师礼仪读后感1在《教师礼仪的细节》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任教时,一次,在学校的走廊里看到一个男生在打另一个学生。
陶老师马上上前制止,并且告诉打人的学生,放学后到办公室找他。
放学了,学生乖乖滴来到陶行知的办公室。
但是,办公室里空空的,陶行知没在房间里。
过了一会儿,随着开门的声响,陶行知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只见他一边让学生坐下,一边打开打开办公桌的抽屉,从抽屉里拿出来一块糖果。
他面带微笑,将糖递到学生面前说:“着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老师守信用,老师迟到了。
”学生听到陶行知的话,有些不知所措,他下意识地接过着块糖。
陶行知看着学生继续说道:“老师今天在走廊里批评你了,经过调查我现在知道了,你是因为打抱不平才打了那个学生,所以,我还要奖励你一块糖。
”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看着老师递给自己的糖果,这名学生感到鼻子酸酸的,他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此时,陶行知站了起来,走到学生面前继续说道:“你的眼泪告诉我,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着太昊了。
要知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使不能通过拳头来解决的,现在老师还要奖励你一块糖。
”学生放声大哭起来,陶行知用双手拍着学生的肩膀说:“不要哭了,你看,老师的糖都发完了,你怎么还不走呀?”在书中,这一章节的题目是“换个角度说话”,我觉得陶行知也是在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做事、做教育。
陶老师给学生的这三块糖分别有三个不同的用意,从中我也联想到了一些关于教育细节的问题。
首先,因为老师迟到,学生守信用,陶老师给了学生第一块糖。
这反映了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和民主,陶老师没有因为自己是老师而在学生面前享受特权,而是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守信用、守时,如果做不到,即使是老师也应该承认错误。
然后,为了表扬学生为别人打抱不平,伸张正义,陶老师给了学生第二块糖。
这位智慧的老师从学生做的一件错事中找出他好的地方并加以表扬,肯定了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保存了学生的优秀品质!最后,看到学生流泪,就此陶老师说他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奖励一块糖。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读后感心得体会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喜欢上学,像春风吹来,每一片树叶以口哨响应;我希望每位老师教学能青春永驻,即使白发如霜亦不觉得疲累;我希望那方小小讲台视阿拉丁的魔毯,老师带领一群孩子探索生命意义,遨游知识殿堂……——简媜这是一个台湾妈妈,陪儿子在美国读小学的感悟。
小学生入学,老师会先发放一个袋子,袋子里面有十二样礼物,每一样都让小学生学会一件美德:第一件牙签。
挑出别人的长处。
第二件橡皮筋。
保持弹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OK绷。
恢复别人以及自己受伤的感情。
第四件铅笔。
写下你每天的愿望。
第五件橡皮擦。
everyone makes mistakes and it is OK 。
每个人都会犯错,没关系的。
第六件口香糖。
坚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
而且当你尝试时,你会得到乐趣。
第七件棉花球。
提醒你这间教室充满和善的言语与温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
当你沮丧时会让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纸。
to remind you to help dry someone’s tears,帮别人擦干眼泪。
第十件金线。
记得用友情把我们的心绑在一起。
十一,铜板。
to remind you that you are valuable and special。
提醒你,你是有价值而且特殊的。
十二,救生圈(救生圈形糖果),当你需要谈一谈时,你可以来找我。
这种见面礼,不是提醒孩子安静守纪律,也没有告知校规,而是提醒“你是个有价值而特别的人”、提醒“挑出别人的优点”、提醒“记得帮别人擦干脸上的眼泪”。
当初会选择《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这本书,是因为看到一个畅销书榜单上有这本书的名字,但当我阅读过这本书后,才真正了解了,这十二样见面礼的背后包含了多么深刻的意义,是鼓励,也是一种教育,更是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生最深的期许。
书中作者时常把当地的教学方式,拿来与台湾的做比较,例如:美国的老师建议每天回家做功课的时间,包含阅读不要超过四十分钟。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读后感
阖上简媜的《教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我的心灵震荡久久,就像湛蓝的海涛一般,忽然涌动无垠的感动。
这本书是作者简媜女士的心灵札记,但是对我而言,它更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书。
浏览此书时,总觉得自己彷佛身历其境,看到作者一家人在科罗拉多生活的点点滴滴。
其中我最喜爱的一局部是姚同学刚进入学校时。
教师给了每位同学一个牛皮纸袋,一开始我以为教师第一天就给了同学们作业,当我继续浏览之后,才觉察教师的用心。
牛皮纸袋内装了牙签、口香糖、铅笔……等共十二样物品,十二样礼物都揭示我们正向对待他人,也对待自己:揭示我们面对错误的态度,是接受它,转变它。
而与我最有共鸣的是“口香糖”,纸条上写着“坚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当你尝试时,你会得到乐趣。
”没错,口香糖极富弹性的韧度正象征着我们遇到挫折或费事时那股缠斗到底不放弃的坚毅;而结束时,唇齿留香正代表着我们取得的乐趣与成果。
《教师的十二样见面礼》给了我许多心灵的启示,它在生活中不断的揭示我:放开心胸去感受他人,静下心来回头审视自己。
再由这种过程中,激发出各种想法,各种领会,而得到多元的成长,使我能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将这十二样物品暗地里的意义,贯彻在人、事、物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教师读书笔记《老师的十二样见面
礼》读后感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做《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首先是书名很吸引我,看完之后,觉得虽然散文居多,但是让人读出了真挚、温暖和幽默。
作者叫简媜,是台湾的实力派女作家,紧追龙应台。
她家里世代务农,个人的童年也很坎坷,但是为人努力,从每一篇散文中可以看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她。
作者跟随丈夫(台湾数学家)和儿子“姚小弟”赴美学习一个学期,书里的内容就和这一段时间紧密联系。
开学第一天,姚小弟收到老师送的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放着十二样礼物,提醒的是一些最简单,却最容易被遗忘的重要人生哲学--------------
第一件牙签,提醒你挑出别人的长处
第二件橡皮筋,提醒你保持弹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0K绷,用来修复别人以及自己受伤的感情
第四件铅笔,写下你每天的愿望。
第五件橡皮擦,提醒你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没关系
第六件口香糖,提醒你坚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当你尝试时,会得到乐趣。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这间教室充满着和善的言语与温暖的感情第八件巧克力,当你沮丧时,会让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纸,提醒你帮别人擦干眼泪
第十件金线,记得用友情把我们的心绑在一起
第十一件铜板,提醒你,你是有价值且特殊的
第十二件救生圈(救生圈形糖果),当你需要谈一谈时,可以来找我
一个老师大费周章准备二十三个纸袋,确认每个纸袋都装齐
了十二样东西,开学第一天,送给每个孩子当见面礼,还写了信:没有提醒作业、考试测验卷、评价练习,也没提醒安静守秩序或处罚,却提醒“你是有价值而且特殊的”,提醒“挑出别人的长处”,提醒“记得帮别人擦干脸上的眼泪”。
作者在书中总拿台湾的教育和她遇到的美国教育比,虽然有很多我不赞同,但是见面礼这件事上,我顶礼膜拜,因为那些美国老师第一天就告诉她的孩子:你是有价值的,你是特殊的。
而不是“你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不会!除了吃饭还会做什么!你简直是无药可救了”。
他们给了孩子一个
充满欢迎、充满温暖的见面礼。
老师的心地多么美好啊!将心比
心,作为妈妈,谁不希望开学第一天孩子得到这样一个
牛皮纸袋呢?作为一线教师,我比较关注书中记录的一些教
育做法,有几个令我们深思:
1.树立荣誉感。
校长写信,老师写赞辞,颁奖典礼,家长出席,合影贴墙。
用五种作为办一件事情,麻不麻烦?很麻烦。
为谁?孩子。
说的是什么?荣誉,荣誉,荣誉。
2•学校有约束。
每个老师各有奖惩法宝,姚小弟的老师除了
集星星换礼物,还有绿牌(好)、蓝牌(注意)、黄牌(警告)、
红牌(告诉父母,取消下课)四种等级评定,放在个人的柜子,老师会以表现赏牌,这也是约束。
他们不辱骂,不体罚。
3•数学教科书编排视野不同。
书中很多是接近Discovery(发现探索)与国家地理杂志的知识性描述,而不是小明有十块钱,小华是小明的5倍,两人共有多少钱之类。
从这种视野养出来的孩
子,他一定相信数学是可以处理国家大事、世界
问题的一门学问
4•家校联合。
每教新单元,老师会先发一份教学纲要,说明此单元之重要内容,借此希望家长协助孩子理解或从生活中练习。
有孩子请假,老师也会发一份信,上面是当天的学习要点。
5•每天都有功课。
主要是数学与阅读二十分钟。
阅读的作业看上去
空泛,老师告诉学生对功课要有责任感,学生也真的执行,父母每天必须在联络簿上签名,若确实有做功课打钩,次日可集一颗星星,积满十个可换:玩具、用品、电玩时间、没有作业,四选一。
6.非常注重阅读。
可说是把它当做最重要的回家功课。
学校
排除万难(没有太多纸笔作业、测验卷、练习簿等作业),
把晚上时间空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
孩子不怕看厚书(课本都厚得像砖块),阅读的持久力较足
7.小学育人目标,叫IB学习者。
有十项学习目标:冒险、开放的心胸、关怀、原则、思考、知识、好学、交流、反省、平衡。
除了课业,IB课程也是教学重点。
从“我们是谁”
“我们在何处”等大主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天赋和不足,并借此回顾过去每一年的世界和变
化,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成长史。
在书的结尾,身为妈妈的简媜受到十二样见面礼的启发,也给儿子送上了九样涵义深远的礼物,通过一片叶子、一杆秤、一把钥匙、一本书、一个盒子……告诉孩子,“记得善用感性和理性的天平”,“管理好自己的健康”,“一生都不要失去阅读的兴趣”,“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礼物值得儿子一辈子细细品味和珍藏,是不是比价值不菲的书包文具,永远做不完的参考书练习册更珍贵、更有价值?
这本《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其本意不是对现有教育制度的完全质疑和否定,也不是对美国教育模式的全盘肯定和照搬,简媜希望通过她个人的见闻感受,能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一些启迪和影响。
最后想以作者的希望,也是我的希望结束:我希望一一每个孩子都喜欢上学,像春风吹来,每一片树叶以口哨响应。
我希望——每位老师教学的青春永驻,即使白发如霜亦不觉疲倦。
我希望一一那方小小讲台是阿拉丁的魔毯,老师带领一群孩子探索生命意义,遨游知识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