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保12:五组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28 MB
- 文档页数:15
一、前言森林病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森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科学,对于保障森林资源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森林病理学实训,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森林病害的认识,提高诊断与防治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森林病理学理论知识。
- 提高对森林病害的诊断能力。
- 学习和掌握森林病害的防治技术。
- 增强环保意识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能力。
2. 实训内容- 森林病害基础知识学习:包括病害的分类、病原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学特性等。
- 实地考察:参观不同类型的森林,观察和记录病害症状,识别病原生物。
- 实验操作: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鉴定等实验操作。
- 防治措施学习:了解和掌握森林病害的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治方法。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了森林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 重点学习了病原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学特性,以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2. 实地考察- 参观了不同类型的森林,如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等,观察和记录了多种病害症状。
-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了病害的发生与森林环境、树种、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关系。
3. 实验操作- 在实验室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鉴定等实验操作。
- 通过实验,掌握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技术,以及形态特征观察、培养、鉴定等基本技能。
4. 防治措施学习- 学习了森林病害的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治方法。
- 了解和掌握了不同防治方法的适用范围、效果和注意事项。
四、实训成果与体会1. 实训成果-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森林病害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技能。
- 学会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鉴定等实验操作。
- 了解了森林病害的防治方法,为今后从事森林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训体会- 森林病害的发生与森林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防治。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巩固。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林木病害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森林资源的生长和生态安全。
为了提高我对林木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掌握,培养我从事林业病害防治工作的能力,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我对林木病害的识别、诊断、监测和防治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的第一部分是对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填写采集记录,包括采集时间、地点、寄主植物、病害症状等。
在采集过程中,我注意到要收集足够数量的标本,并确保具有明显的病状和病征。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制作蜡叶标本和玻片标本,以便于后续的观察和鉴定。
2. 病害症状观察与鉴定通过对采集的病害标本进行观察,我学会了如何描述病害的症状,并掌握了观察病害症状的方法。
在导师的帮助下,我识别了多种常见的林木病害,如立枯病、叶斑病、白粉病等,并了解了它们对寄主植物的影响。
3. 病害病原生物学研究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如何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害病原菌。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并了解了它们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
此外,我还掌握了病原菌检测技术,如PCR、DNA提取等,为后续的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4. 病害监测与防治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病害监测和防治。
通过实地调查,我掌握了监测病害的方法,包括病害发生面积、病株率等指标的调查。
此外,我还了解了多种病害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并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林木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林木病害的识别、诊断、监测和防治能力。
然而,我也认识到,林木病理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领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林业病害防治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林业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实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这次植物病理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让我对植物病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一、实习目的植物病理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具体地点三、实习内容(一)病害症状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植物病害的症状。
例如,小麦的锈病,叶片上出现了黄色、橙色的锈孢子堆;水稻的稻瘟病,在叶片上形成了褐色的病斑;果树的炭疽病,果实上出现了黑色的凹陷斑点等。
通过仔细观察病害的症状,我们能够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病原物形态观察为了确定病害的病原物,我们进行了病原物的形态观察。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病原真菌的孢子、菌丝,病原细菌的形态,以及病毒的粒体等。
例如,在观察小麦锈病的病原物时,我们看到了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为病害的准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害调查与统计我们还参与了病害的调查和统计工作。
在田间,我们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选取了不同的地块和植株,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记录。
通过统计病害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指标,我们能够了解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规律,为病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四)病害防治措施在了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后,我们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物理防治如清除病株残体、高温消毒等;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使用芽孢杆菌防治土传病害等。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林木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病虫害防治能力,我们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某林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林木病理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原生物学特征;2. 掌握林木病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方法;3.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原生物学特征。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林木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病原动物和病原植物引起的,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林木病害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
2. 野外调查在林业技术推广站的专业人员带领下,我们进行了野外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1)观察不同林木的病害症状,如叶片斑点、枝条溃疡、树干腐烂等;(2)识别病原菌,如观察菌丝、子实体、孢子等;(3)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如病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程度等。
3. 实验室操作在实验室,我们进行了以下操作:(1)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2)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3)病害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治试验。
4. 防治措施针对调查和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林木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害发生动态;(2)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3)推广抗病、耐病树种,提高林木抗病虫害能力;(4)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防治水平。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林木病理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原生物学特征;2. 学会了林木病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方法;3. 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 对林木病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学习;2. 实验室操作技能有待提高;3. 防治措施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加强。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森林病理学实习报告姓名:车亚超班级: 2012级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学号: 120314912指导教师:姜海燕完成时间:2015.08森林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野外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野外实习是林木(森林)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我们对林木病害识别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野外调查,可以了解环境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也可以了解病害的种类、分布、发生状况。
病害诊断也往往需要对病害发生现场进行详细观察、取样分析。
二、实习基本要求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能够对在实习基地所遇到的病害种类、发生原因、危害程度和基本防治方法等作出分析;学会病害诊断的一般方法。
对所采集的病害标本,能过通过室内工作,鉴定出病原物的种类。
总结实习地病害名录。
三、实习工具标本夹、吸水纸、塑料袋、纸袋、标签、铅笔、小刀、记号笔、枝剪、手锯、标本缸、酵酸铜、硫酸铜、95%乙醇、甲醛溶液、亚硫酸、甘油、蒸馏水。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2015.07.06——苗圃2015.07.08——扎区绿化苗木基地2015.07.09——二卡跨过湿地公园2015.07.10——烈士公园和北湖公园2015.07.11——301国道南侧2015.07.13——301国道北侧2015.07.14——301国道2015.07.16——换装厂2015.07.20——机械化林场2015.07.23——边防线2015.07.24——南外环五、实习内容1、森林病害调查2、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3、林木病害的识别和诊断六、实习结果1、病害调查结果(1)调查地区的一般情况:我们所调查地区满洲里市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
受蒙古高原控制和大兴安岭山脉屏障作用的影响,春季多风、夏季温热、秋季早霜、冬季寒冷。
属于半干旱性大陆草原气候。
(2)调查目的及方法目的:提高我们病害识别能力,了解环境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了解本市病害种类、分布及发生状况,最后能对满洲里的病害做系统分析与研究。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姓名:袁宜成年级专业:11林学二班学号:11102872实习日期:2014年8月8日至8月10日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一、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1.实习目的:掌握优良标本的识别和采集,以及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2.实习方法与内容:A.标本的采集a.必须详细填写野外采集记录,随时采集随时填写,并同在标本上挂标签,注明采集号,采集时间,采集人等。
b.采集病害标本时必须收集足够数量的标本。
应力求具有明显的子实体,以利鉴定及保存。
c.力求寄主植物各部位器官要完整,应采集到花,果实等d.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而不混杂e.应再采集筒彼此易污染混杂的标本,应先用草纸包裹,然后放到塑料袋中,凡压过黑粉菌,锈菌的草纸不能再用。
B.标本的制作蜡叶标本:将所采的植物叶片,嫩枝,果实等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中加以选择,除去其不合需要的部分,然后平铺在草纸上加以整形,力求保持植物体的原来形状,再加草纸数层(每一层标本放三到四张草纸),然后用标本夹压紧(以三寸左右厚为宜),置于室内通风干燥处。
压制过程中需经常换纸,以防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在夏季通常前三到四天每天换一到两次,以后每隔两到三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
待干燥后换装纸袋保存,即成蜡叶标本。
标本干燥愈快,愈能较好保持原有色泽。
3.实习结果完成了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具体实习结果见病理学标本。
4.结果与讨论通过林木病害的采集与制作已基本掌握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
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完整,病害种类的单一。
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勤换纸,防止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
二、林木病害的诊断1.实习目的掌握林木病害快速诊断的方法,正确判断引起病害的原因。
2.实习内容与方法A.野外病因分析通过对林间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点以及林间周围环境,气象因素等,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确定发病原因。
症状观察:林木感染病害后常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第1篇一、实习背景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科学。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的专业素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植物病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为期两周,主要在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和田间进行。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深入了解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室实习(1)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采集植物病害标本,包括病害症状、病原菌等。
同时,掌握了标本的制作方法,如切片、染色等。
(2)病原菌分离与纯化通过实验,我了解了病原菌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 采集病样:选择典型病样,去除杂质,进行表面消毒。
② 制备病组织悬浮液:将病组织研磨成匀浆,加入一定比例的无菌水。
③ 涂布分离:将病组织悬浮液涂布于琼脂平板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④ 挑取单菌落: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纯化。
(3)病原菌鉴定在实习中,我学习了病原菌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2. 田间实习(1)病害调查在田间,我参与了病害调查工作,学习了如何观察病害症状、调查病害发生程度等。
(2)病害诊断通过观察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特征,我对一些常见病害进行了诊断。
(3)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病害,我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加深:通过实习,我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实习背景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的学科。
为了提高我的专业素养,了解林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我在本学期参加了林木病理实习。
实习期间,我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学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林木病害的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
2. 掌握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化对林木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标本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采集林木病害标本。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观察病害症状,判断病害种类。
然后,根据病害种类,采集足够数量的标本,确保标本具有代表性。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记录采集时间、地点、病害症状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研究。
2. 标本制作标本制作是林木病理学实习的重要环节。
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蜡叶标本。
首先,将采集到的植物叶片、嫩枝、果实等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选择、整形。
然后,将标本平铺在草纸上,加几层草纸,用标本夹压紧。
在压制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草纸,防止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
3. 标本保存标本保存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
我们学习了如何保存标本。
将压制好的标本置于室内通风干燥处,定期检查,防止标本发霉、变质。
4. 病害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病害鉴定。
首先,观察病害症状,了解病害种类。
然后,根据病害症状和病原特征,进行病害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要结合理论知识,提高鉴定准确率。
5. 防治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
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通过学习,了解了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实习心得1.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采集、制作和保存标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的学科。
通过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我们对植物病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能力,培养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我们对植物保护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具体地点三、实习内容(一)植物病害的田间调查在实习的初期,我们跟随指导老师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各种农作物和园艺植物进行病害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植物的症状,包括叶片的斑点、枯萎、畸形,果实的腐烂、变色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不同病害在田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例如,在一块玉米田中,我们发现了玉米大斑病的发生。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看到叶片上出现了长梭形的病斑,颜色为灰褐色,病斑之间相互连接,导致叶片干枯。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与近期的高温高湿天气以及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有关。
(二)植物病害的标本采集与制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植物病害,我们进行了病害标本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科学的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叶、病果等部位,并记录了采集的时间、地点、寄主植物等信息。
采集回来的标本经过处理后,我们开始制作植物病害标本。
制作过程包括清洗、消毒、干燥、装订等步骤。
通过制作标本,我们不仅学会了标本制作的技术,还能够更直观地观察病害的特征,为病害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植物病害的实验室诊断在实验室中,我们运用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采集回来的病害标本进行了进一步的诊断。
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孢子的产生方式等特征,我们确定了病害的种类和病原菌的类型。
例如,对于一种叶片上出现黄色锈斑的小麦病害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病原菌为锈菌,其孢子呈锈色,有明显的分隔和刺突。
根据这些特征,我们确诊为小麦锈病。
(四)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了解了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和诊断方法后,我们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33 垂丝海棠桑寄生枝条被寄生处肿大丛生桑寄生植株桑寄生属Loranthumsp、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Koehne图1-33图2-3334醉鱼草叶斑病病部失绿黑色点状物真菌醉鱼草Buddlejalindleyana Fortune无无35 山玉兰叶斑病病斑不规则,失绿黑色点状物小球腔菌Leptosphariasp、山玉兰Magnoliadelavayi Franch、无无36 三角枫角斑病叶片失绿叶上有黑色点状物尾孢属Cercospora三角枫Acerbuergerianum图1-36 图2—3637 云南油杉癌肿病树干上有肿瘤状物,畸形不明显细菌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图1-37无38 剑兰炭疽病有黑褐色病斑,褪绿病斑上有黑色颗粒物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sp、剑兰Vaniot houtt 图1-38图2-3839 麦冬炭疽病叶部有黄褐色病斑病斑上有黑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图1-39图2-3840 常春藤炭疽病失绿,褐色病斑病斑上有黑色颗粒状物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sp、常春藤Hedera helix图1—40图1-3841桉树紫斑病叶上有紫色斑纹无桉壳褐针孢PhaeoseptoriaeucalyptiHansf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图1—41图1-41附图:图1-1 禾草黑痣病图2-1 黑痣菌属图2—2:禾草锈病(冬孢子与夏孢子)图1-3:滇青冈白粉病图1-4:大叶黄杨白粉病图2-3 白粉菌属图1-5:竹叶锈病图2-5栅锈属图2-6:巴西木叶缘枯图1—7冷水花叶枯病图2-7 枝孢属图1-8 竹枝枯病图2-8黑痣菌属图1—9栎褐斑病图2-9盘多毛孢属图1—10 剑麻炭疽病图2—10炭疽菌属图2-11旱冬瓜锈病图1—12:华东山茶花叶病(病毒引起)图1-13山茶炭疽病图2-13 炭疽菌属图1-14小红果叶尖枯图2-14盘单毛孢属图2-15大叶黄杨煤污病图1—16金沙槭白粉病图2-16 钩丝壳属图2-17 龙血树叶尖枯大茎点霉属图1—18苏铁煤污病图2-18小煤炱属图1—19油橄榄孔雀斑病图2-19 油橄榄孔雀斑病病原图图1—20常春藤白粉病图2-20粉孢属图1-21 花椒锈病图2-21鞘锈属图1-22 木芙蓉膏药病图1—23柠檬缩叶病(病毒引起)图2—24 刚竹叶锈病柄锈属(冬孢子)图1—25杜鹃白粉病图2-25白粉菌属图1—26密脉鹅掌柴炭疽病图1-30 槭树漆斑病图1-29油杉木腐病辐射状针孔菌Inontus radiatus图1、2-31木荷桑寄生图1、2-33垂丝海棠桑寄生(寄主及桑寄生)图1—36 三角枫角斑病图1-37 云南油杉癌肿病图1-38 剑兰炭疽病图1—39麦冬炭疽病图1-40常春藤炭疽病图2-38 炭疽菌属图1—41 桉树紫斑病图2-41桉壳褐针孢森林病理学实习报告第五组组员:日期:2016、1、2。
一、实习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植物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提高自身在植物病理学领域的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6月1日至6月5日,在XXX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植物病理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加深对植物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 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物鉴定和防治方法。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与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植物病害症状的基本类型,如斑点、腐烂、萎蔫等。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前往田间观察了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病害症状,如小麦白粉病、玉米纹枯病、大豆根腐病等。
通过观察,我们掌握了病害症状的识别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病原物采集与鉴定在采集病原物环节,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采集病原物,如挑取病斑、剪取菌丝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病原物的鉴定方法,包括镜检、显微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病原物鉴定的基本技能。
3. 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我们学习了不同防治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
4. 田间调查与病害监测在田间调查环节,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病害调查,包括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记录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病害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开展病害监测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植物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掌握了植物病害症状识别、病原物采集与鉴定、防治方法等实际操作技能。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深了对植物病害防治工作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植物病理学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植物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林木病理学实习是我本科生涯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林木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原菌的类型和传播途径,以及病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
本报告旨在总结实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实习内容1. 病害调查与诊断:我们在实习期间参与了多次林木病害的调查和诊断工作。
通过观察病木的病状和病征,我们学会了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程度,并进一步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最终确诊病害类型。
2. 病原菌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常见的重要病原菌的鉴定方法。
例如,通过分离纯菌、培养观察菌丝的形态和孢子的类型,我们能够确定导致某种林木病害的具体病原菌,并给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3. 病害预防与治理:在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多次病害的防治工作。
我们了解了不同病害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并学会了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修剪病树、病害防治剂的施用等,来减少病害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4. 实验室技能培训:我们还接受了一系列实验室技能培训,包括菌种分离与培养、病原菌的毒力测定、石蜡切片制备等。
通过这些培训,我们提升了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收获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收获:1. 知识掌握:我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林木病害,学会了观察病害的症状和征兆,了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
2. 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我培养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学会了病害的调查、诊断和防治方法,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3. 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中,我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团队合作,互相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心得体会在实习期间,我进一步认识到林木病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也更加明白了预防和控制病害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林业专业的学生,我将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森林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实习题目:林木病害调查年级专业:08林学(2)班学号:08108066姓名:沈震实习时间:20xx.08.30~20xx.09.24实验小组:第二组林木病害调查调查地马宗林林场基本慨况:马宗岭林场始建于1958年3月,1998年建立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马宗岭位于金寨县西南部,其地理位置于北纬31°10”~31°20”和东经115°30”~115°50”之间,周围与花石乡、古碑镇、燕子河镇、天堂寨镇、吴家店镇、果子园乡6个乡镇接壤。
林场总面积5501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4587亩,活立木蓄积43万m3,公益林面积51855亩,蓄积39万m3,商品林面积2555亩,蓄积4万m3。
森林覆被率96.4%。
林场下设二股一室、2个检查站、5个营林林区、一个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辖千坪村。
现有职工172人,离退休47人。
在岗125人,建场以来,实行封、造、育、管的营林政策,营造并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森林资源,为金寨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宗岭林场地处于大别山北麓,淮河水系的源头,是我国东部北带温暖、湿润的南北过渡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1400~1600毫米,平均海拔900米,最高峰月亮坳海拔1671米。
土壤为山地黄棕壤,PH值5~6,生态系统结构完整。
生态关系协调稳定,天然植被繁茂。
这里有高等植物1700余种,动物170余种。
1.调查目的1.1首先是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对于一些常规的病害我们不光是有感官的认识,更应该有切身的体会,实地考察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病害的特征,以及看到植株在受病害感染后的生长状况。
1.2森林作为木材资源的主要输出地,它的健康生长状况就设计到了木材经济效益这块,因此对森林的病害做一个调查整理可以很好地去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从而提供正确而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森林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省XX市XX森林公园实习目的:通过本次森林病理学实习,旨在加深对森林病害的理解,掌握森林病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方法,提高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认识,为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实习内容:一、森林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1. 标本采集:在实习期间,我们跟随指导老师深入森林公园,对各种树木进行实地考察。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记录:详细记录每棵树的种类、生长状况、发病部位、病害症状等。
(2)采集:根据病害症状,采集典型的病害标本,包括病叶、病枝、病果等。
(3)保存:将采集到的标本用塑料袋密封,放入冷藏箱中保存,以备后续制作。
2. 标本制作:(1)整理: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初步整理,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
(2)压制:将整理好的标本放入标本夹中,用木板压实,使标本保持原有形态。
(3)干燥:将压制的标本置于通风干燥处,使其自然干燥。
(4)封存:将干燥后的标本放入标本盒中,标注种类、采集时间、地点等信息。
二、森林病害的诊断与防治1. 病害诊断:通过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观察和比较,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对以下病害进行了诊断:(1)真菌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腐烂病等。
(2)细菌病害:如溃疡病、腐烂病等。
(3)病毒病害:如花叶病、萎缩病等。
2. 病害防治: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1)真菌病害:加强林分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树木抗病能力;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2)细菌病害:加强林分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树木抗病能力;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3)病毒病害:加强林分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树木抗病能力;使用抗病毒药剂进行防治。
三、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森林病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方法,提高了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认识。
2.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制作和保存病害标本,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实习总结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昆虫学、病理学实习个人总结这个学期的十五周,我们2012级林学专业全体学生在院领导、授课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到九根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
本次教学课程综合实习是《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农林植物虫害的特点及各种虫体的形态特征,了解虫情调查、虫态的鉴定以及虫害的林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虫害的能力。
掌握几种主要的林木病害现象及应对措施、了解几种菌类的形态特征与特性。
在校园实习中,我们认识到海拔450米左右园林植物一些主要的虫害、病害,以及这些虫害、病害的危害情况的调查方法,利用昆虫数量的动态指标和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密度来分析虫害,以及利用一定方法分析病害。
在海拔900左右的九根树实习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不同的森林昆虫种类、林木病害种类,不同于低海拔的形态以及低海拔不存在的昆虫与林木病害。
通过这次实习,使得我们对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让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昆虫学第一堂课王老师就把昆虫学实习的昆虫捕捉任务布置了下来,当时只觉得一帮大学生在一起捉虫时一定会像小孩子一样。
也是因为第一次课我才第一次知道昆虫是六条腿。
因为从小就在城市中,周围遍布工厂,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到野外去抓虫子的经历,所以对于我来说,一是兴奋,二是也算对于童年乐趣的一种弥补。
但是正是因为从小从未与虫子有过“亲密接触”也就自然有点害怕虫子,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担心的。
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游戏”。
于是我们马上分好了组,紧锣密鼓的好好准备这次虫害实习。
之后我们又乘车去了九根树,那里海拔有900多米,当然我们见到的森林昆虫也会有所不一样。
二、病理学田间实习,时间短暂,但是快乐却是无穷的;通过实习,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一些缺点,并在未来不断进步。
森林病理学实习报告组别:第一组报告人:崔文夏学号: 20080653002指导老师:洪英娣学院:林学院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08一、调查地区的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地点有三个:1、西南林业大学校园2、云南省林科院3、金殿公园三个调查地均属昆明市,调查地情况概括如下:昆明位于云南省中部,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33′。
南北长 237.5公里,东西宽152公里,总面积约21011平方公里。
是云南省的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
城区坐落在滇池坝子,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年均降水约1000毫米。
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
二、调查目的、方法及内容1、目的通过野外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野外识别实习是森林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对森林病害识别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野外调查,可以了解环境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也可以了解病害的种类、分布、发生状况。
病害诊断也往往需要对病害发生现场进行详细观察、取样分析。
通过本次实习,学习植物病害调查方法和鉴定方法,巩固课本内容增加实践经验,识记几种常见植物病害及其生物学特性。
2、方法及内容(1)踏查:对途经的景区、林地做踏查,采集各种病害标本并鉴定。
(2)重点调查:对金殿里的竹林竹杆锈病,做重点调查,算出其感病等级。
三、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及名录1、采集及制作实习沿途采集病征明显的疑似侵染性植物病害组织,放入塑料袋、封口袋中带回实验室压入标本夹内保存。
内业:将采集压好的标本带会实验室,在实验室内,制作徒手切片,进行镜检。
对于锈病,采取通过寄主和病征确定病原的方法鉴定;其他病害,通过切片镜检,查阅检索表对比确定病原。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与意义:1)、了解和把握各类所见林木病害的特点,熟识其防治的方式;2)、通过野外调查,了解环境因素对病害发生的阻碍和病害的种类、散布、发生状况;3)、理论联系实际,培育实践动手能力;4)、把握标本的制作方式和内容,培育团结合作的精神。
2.实习内容与方式:1)、攸县林科所的实习林木病害,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整理,线路调查为主。
2)、林科大校园内的实习林木病害,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整理,线路调查为主。
3.实习结果与分析:表一:攸县林科所林木病害一览表雀舌黄杨校园毛根病根+++海栀子校园根结线虫病南方跟结线虫1号小种根+②.部份重要或严峻的病害描述这次攸县林科所的病害情形并非是专门严峻,现就梨轮纹病、大斑炭疽病、冬青煤烟病、黄栌白粉病、月季黑斑病、桃缩叶病举例分析。
具体病害情形缘故,现象及图例如下:一、梨轮纹病:梨轮纹病菌要紧为害果实、叶片。
果实染病,于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发生水渍状、褐色、近圆形的小斑点,迅速向周围扩展,形成深褐与浅褐色相间的轮纹型病斑,病斑不凹陷,呈软腐状,后期于病部散生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果专门快腐臭,可流出茶色汁液,但仍维持果形不变,失水干缩后变僵果。
轮纹病菌是一种真菌,有性时期属于子囊菌门有性时期为属于子囊菌门;无性时期属于半知菌门,在自然情形下很少见到,梨轮纹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是同一种,能够相互侵染。
二、大斑炭疽病:病症要紧为害叶片。
病斑圆形至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略隆起,深褐色,病健分界明显,边缘与健康区之间有一圈晕黄。
病斑上生有轮纹状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实体的分生孢子盘。
发病重的一叶上常有多个病斑,致叶片黄枯,为害重。
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的灰色炭疽菌,分生孢子盘近圆形,初埋生于表皮下,黑色,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孢子两头各具1油滴。
3、冬青煤烟病:煤污病也称煤烟病,在花木上发生普遍,阻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乃至引发死亡。
序号病害名称病状病征病原寄主生态照病原图1 禾草黑痣病干枯、发黄有黑色颗粒黑痣菌属Phyllachora sp.禾草Gramineae图1-1 图2-12 禾草锈病干枯、发黄叶面上有锈色颗粒柄锈属Puccinia sp.禾草Gramineae无图2-23 滇青冈白粉病失绿叶面有白色粉层白粉菌属Erysiphe sp.滇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 Schotky图1-3 图2-34 大叶黄杨白粉病失绿叶面有白色粉层白粉菌属Erysiphe sp.大叶黄杨Euonymusjaponicus Thunb图1-4 图2-35 竹叶锈病失绿,干枯叶上有锈色斑点栅锈属Melampsora sp.竹Bambusoideae图1-5 图2-56 巴西木叶缘枯叶尖有不规则坏死褐斑病斑上有小黑点拟壳格孢属Camarosporulapersooniae巴西木Dracaena fragrans无图2-67 冷水花叶枯病叶尖褐色干枯无明显病症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冷水花Pilea notata图1-7 图2-78 竹枝枯病失绿,干枯有黑色颗粒状物黑痣菌属Phyllachora sp.竹Bambusoideae图1-8 图2-89 栎褐斑病褪绿,褐色病斑病斑上有黑色小点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栎树Quercus Linn图1-9 图2-910 剑麻炭疽病病部坏死黑色点状物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sp.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 exEngelm.图1-10 图2-1011 旱冬瓜锈病叶受害部位失绿叶背面有黄色颗粒状物栅锈属Melampsora sp.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无图2-1112 华东山茶花叶病花叶无明显病症病毒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图1-12 无13 山茶炭疽病有轮纹状病斑病斑上有黑色小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sp.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inn图1-13 图2-1314 小红果叶尖枯叶尖枯死黑色点状物盘单毛孢属Monochaetia sp.小红果Lindera communis图1-14 图2-1415 大叶黄杨煤污病叶失,绿干枯叶上有黑色煤污层小煤炱属Melida sp.大叶黄杨Euonymusjaponicus Thunb图1-15 图2-1516 金沙槭白粉病叶片失绿叶面上有白粉层钩丝壳属Uncinula sp.金沙槭Acerpaxii图1-16 图2-1617 龙血树叶尖枯叶尖干枯,发黄有黑色点状物大茎点霉Macrophoma sp.龙血树Dracaena angustifolia图1-17 图2-1718 苏铁煤污病干枯,发黄有黑色煤层小煤炱属Meliola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图1-18 图2-1819 油橄榄孔雀斑病叶干枯,有墨绿色晕灰黑色斑纹油橄榄环梗孢菌Spilocaea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图1-19 图2-19圈oleaginea20 常春藤白粉病叶发黄,干枯有白色粉层粉孢属Oidium sp.常春藤Hedera helix图1-20 图2-2021 花椒锈病褪绿,干枯黄褐色粉堆鞘锈属Coleosporium sp.花椒Zanthoxylum图1-21 图2-2122 木芙蓉膏药病干枯灰白色菌膜,菌索隔担子菌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图1-22 无23 柠檬缩叶病叶畸形,卷缩无病毒柠檬lemon图1-23 无24 刚竹叶锈病叶片失绿有黄褐色粉堆柄锈属Puccinia sp.刚竹Phyllostachys无图2-2425 杜鹃白粉病病部失绿有白色粉层白粉菌属Erysiphe sp.杜鹃Cuculidae图1-25 图2-2526 密脉鹅掌柴炭疽病病部坏死有黑色颗粒物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sp.密脉鹅掌柴Schefflera venulosa图1-26 图2-2627 苗木白绢病苗木枯死白色绢丝状菌丝体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sp.苗木无无28 紫茎泽兰叶斑病病部失绿黑色颗粒状物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紫茎泽兰CroftonWeed无无29 油杉木腐病树干腐烂黄褐色子实体辐射状针孔菌Inontus radiatus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无图2-2930 槭树漆斑病不规则失绿斑块黑色点状物斑痣盘菌属Rhytismapunctatum槭树Aceraceae图1-30 图2-3031 木荷桑寄生枝条被寄生处肿大丛生桑寄生植株桑寄生属Loranthum sp.木荷Schima superba图1-31 图2-3132 栎树桑寄生枝条被寄生处肿大丛生桑寄生植株桑寄生属Loranthum sp.栎树Quercus Linn图1-32 图2-3233 垂丝海棠桑寄生枝条被寄生处肿大丛生桑寄生植株桑寄生属Loranthum sp.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Koehne图1-33 图2-3334 醉鱼草叶斑病病部失绿黑色点状物真菌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Fortune无无35 山玉兰叶斑病病斑不规则,失绿黑色点状物小球腔菌Leptospharia sp.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 Franch.无无36 三角枫角斑病叶片失绿叶上有黑色点状物尾孢属Cercospora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图1-36 图2-3637 云南油杉癌肿病树干上有肿瘤状物,畸形不明显细菌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图1-37 无38 剑兰炭疽病有黑褐色病斑,褪绿病斑上有黑色颗粒物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sp.剑兰Vaniot houtt 图1-38 图2-3839 麦冬炭疽病叶部有黄褐色病斑病斑上有黑点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sp.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图1-39 图2-3840 常春藤炭疽病失绿,褐色病斑病斑上有黑色颗粒状物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sp.常春藤 Hedera helix 图1-40 图1-3841 桉树紫斑病叶上有紫色斑纹无 桉壳褐针孢Phaeoseptoria eucalypti Hansf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图1-41 图1-41附图:图1-1 禾草黑痣病 图2-1 黑痣菌属图2-2:禾草锈病(冬孢子和夏孢子)图1-3:滇青冈白粉病图1-4:大叶黄杨白粉病图2-3 白粉菌属图1-5:竹叶锈病图2-5 栅锈属图2-6:巴西木叶缘枯图1-7冷水花叶枯病图2-7 枝孢属图1-8 竹枝枯病图2-8黑痣菌属图1-9栎褐斑病图2-9盘多毛孢属图1-10 剑麻炭疽病图2-10 炭疽菌属图2-11 旱冬瓜锈病图1-12:华东山茶花叶病(病毒引起)图1-13 山茶炭疽病图2-13 炭疽菌属图1-14小红果叶尖枯图2-14盘单毛孢属图2-15 大叶黄杨煤污病图1-16 金沙槭白粉病图2-16 钩丝壳属图2-17 龙血树叶尖枯大茎点霉属图1-18苏铁煤污病图2-18 小煤炱属图1-19油橄榄孔雀斑病图2-19 油橄榄孔雀斑病病原图图1-20常春藤白粉病图2-20 粉孢属图1-21 花椒锈病图2-21鞘锈属图1-22 木芙蓉膏药病图1-23柠檬缩叶病(病毒引起)图2-24 刚竹叶锈病柄锈属(冬孢子)图1-25 杜鹃白粉病图2-25白粉菌属图1-26密脉鹅掌柴炭疽病图1-30 槭树漆斑病图1-29油杉木腐病辐射状针孔菌Inontus radiatus图1、2-31木荷桑寄生图1、2-33垂丝海棠桑寄生(寄主及桑寄生)图1-36 三角枫角斑病 图1-37 云南油杉癌肿病图1-38 剑兰炭疽病图1-39 麦冬炭疽病图1-40 常春藤炭疽病图2-38 炭疽菌属图1-41 桉树紫斑病 图2-41桉壳褐针孢森林病理学实习报告第五组组员:日期: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