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阳朔乡村旅游为例摘要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广西已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区(点)200多个,农家乐旅游点达700多个,直接从事农家乐旅游的农户已达3.6万人。
乡村旅游不仅成为广西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也成为广西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阳朔的乡村旅游变正是桂林乃至整个广西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阳朔具有天然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生产习俗与民俗节庆活动,完美的中西文化交融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水平低,道路设施不完善等劣势。
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引入资本经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加强宣传力度,扩大阳朔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等措施才能更好的发展阳朔的乡村旅游产业。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一、乡村旅游概论(1)乡村旅游的涵义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都曾对此做过阐述,但是概念表述上各国学者并不一致,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国对乡村的定义并不一致;另一方面,各个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不一,故而乡村旅游的定义也并没有统一下来。
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乡村旅游在国外起始的时间比较早,乡村旅游概念很早就出现在国外的研究学界,本文摘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表述做一下缠述:(1)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4)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并且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的卖点”。
[1](2)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广西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广西旅游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广西旅游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广西旅游业现状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广西位于中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国内少有的观赏地貌、人文古迹、森林生态、海洋休闲与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广西岩溶地貌、阳朔山水、北海银滩、南宁青秀山、桂林山水、龙胜梯田、玉林大佛慈航等。
2.旅游市场需求高涨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广西旅游市场也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2019年,广西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0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15%。
3.旅游发展基础设施优化随着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已建成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枢纽。
同时,旅游服务标准逐步提高,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升级。
二、广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旅游业增长速度放缓虽然广西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广西旅游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2.旅游业资源开发不充分广西旅游资源属于地域广阔、类型多样的类型,但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尤其是部分旅游景点仍处于原始状态,缺乏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
3.旅游业服务质量待提高虽然广西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如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精细化旅游服务是广西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三、广西旅游业发展对策1.挖掘旅游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广西应当进一步挖掘广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通过打造标志性旅游景点和提高服务质量等举措提升旅游品牌,加强广西旅游业的国际化宣传推广。
2.加快旅游业服务标准化建设针对广西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旅游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应当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多层级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服务标准化建设体系,促进广西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民族传统的智慧和技艺,更代表着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和历史积淀。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希望能够通过旅游的方式来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保护遗产的前提下,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一、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之一,拥有壮、瑶、苗、侗、炎黄侗、布依等30多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代表了广西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传统技艺。
1. 壮族农业文化: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其丰富的农耕文化遗产包括了稻作农耕、粳稻和籼稻的种植、桑蚕养殖、布依织锦等传统手工艺品等。
《侗族苗族壮族自治区广西东盟稻作农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现了壮族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对土地的感恩。
2. 瑶族农业文化:瑶族是广西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其农业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多彩。
瑶族生活在广西的山区,其种植的茶叶、药材、果品等农产品享有盛誉。
而瑶族的编竹制作、纺织、药石制作等技艺也是瑶族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其他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除了壮族和瑶族,广西还有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
苗族的蜂产品加工、布依族的抓耙舞、侗族的螺陶、炎黄侗族的制陶、炒茶、纺织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广西的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也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村寨如龙胜、平乐、那阳等地已经成为了旅游热门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和文化。
1. 民族村寨旅游:广西地处西南地区,山水资源丰富,少数民族村寨分布广泛。
一些村寨通过开发民俗文化表演、农事体验、手工艺制作等项目,向游客展示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民族生活。
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百色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壮乡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百色市迅速发展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
本文将从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 自然资源丰富百色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龙岩风雨桥、防城港石林、凌云风车山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气候和植被条件,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人文资源丰富百色市是壮族和瑶族聚居的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乡村民俗文化、古老的民居建筑等,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乡村旅游项目多样化百色市的乡村旅游项目多样化,包括生态农庄、民宿、乡村体验游等,吸引了不同类型的游客。
泰和国际温泉度假村、西山国际温泉假日小镇等项目,都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
4. 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百色市的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不少农户利用自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创业者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2. 完善基础设施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体验,百色市应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道路、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设施的改善,让游客能够更便捷地到达目的地,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3. 加强宣传推广百色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还比较低,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可以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同时加强互联网新媒体的宣传,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培育乡村旅游人才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撑,包括旅游规划师、市场营销人员、服务人员等。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广西是一个拥有丰富乡村资源的地区,因此乡村旅游在该地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广西乡村旅游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桂林山水、北海银滩等,这些美丽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其次,广西乡村地区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火把节"等,这些传统活动吸引了不少对民俗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此外,广西乡村的农业、渔业等生产方式也吸引了一部分对农耕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然而,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乡村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限制了游客的流动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次,乡村旅游产业链不完善。
乡村旅游产业链包括农家乐、农产品加工、旅游商品销售等多个环节,然而目前广西乡村旅游主要聚焦在景区的开发上,其他环节相对薄弱,影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此外,缺乏专业人才也是阻碍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广西乡村旅游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乡村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其次,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发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旅游商品销售等相关产业,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另外,加强人才培养,引入专业人才和技术,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广西乡村旅游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与旅游业繁荣的有机结合。
谈谈广西民俗旅游发布时间:2021-04-09T15:11:02.207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上作者:黄筱懿覃媛梁炜晴[导读]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自己平时居住的地方,到其他地方去体验当地民族的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种族和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的结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民俗旅游是独一无二的,不可代替的。
广西百色学院黄筱懿覃媛梁炜晴 533000摘要: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自己平时居住的地方,到其他地方去体验当地民族的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种族和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的结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民俗旅游是独一无二的,不可代替的。
我们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自治区,在理论上是有很多民俗旅游的资源是可以发展的。
但是基于广西目前发展状况来说,有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设备没能够跟上其他省份,所以民俗旅游的开发深度不够从而影响民俗旅游的发展。
如果广西能够很好的发展民俗旅游,那么广西的经济、文化将会进一步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也会相应的有所提升。
关键词:民俗旅游、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现状、如何发展现如今国人的经济有所提升,从很久以前的大众旅游思想观念已经有所改变,而且新的消费观念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给整个旅游业的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在古代,人们是非常难得出门旅游的,农民一般被固定在自己的土地上,很会少有机会出门,而且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所以旅游业没能够发展起来。
现代人的旅游则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常态。
有一些国人更崇尚出国去旅游,也是去体验外国民俗风情,去外国体验人的饮食风俗,比如说,西方国家刀叉文化,还有些东南亚国家的手抓饭文化等等。
我倒是觉得发展我国地区的民俗旅游更好,民俗旅游具有自然性、地域性、民族性等它能够有利于我国或者是世界了解我们国家的地方窗口,也是各个民族、各个地方迈向世界的通道;有利于发挥当地的优势的民俗资源,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有利于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增加旅游的情趣,让国人们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使民俗的旅游者得到更好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针对桂林恭城瑶乡民俗旅游的浅析姓名:亲爱的学号:2010摘要:近年来,旅游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地方将旅游业列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而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俗的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
民俗文化——是恭城瑶族自治县旅游文化的重要核心.其旅游的文化性决定了恭城应把民俗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经济的潜在资源。
关键字:恭城瑶乡民族特色桃花节文武庙一、恭城旅游现状: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辖3镇6乡,总人口27.8万人,居住着瑶、汉、壮、苗等19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14.8万人。
恭城是一个古老的县城。
她于隋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
恭城县城地貌似天然的大八卦图,茶江以"S"型绕越整个城区,更显瑶乡之神秘。
恭城山清水秀,古迹众多。
恭城自古处于中原进入两广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文庙和全国关帝庙十大理事之一的武庙相邻而建,互相辉映;周渭祠、湖南会馆、东寨瑶族古民居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境内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78%,充分展现了“观自然景观,品瑶乡风情”的旅游文化内涵,是镶嵌在桂林大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生态文化旅游跃上新台阶。
依托红岩、横山、社山、大岭山、潮水岩等"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以"节会"为载体,把生态田园风光与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桃花节"成为大桂林春季旅游新亮点,以红岩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越做越红火,2005年红岩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至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达逾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68万元,有力促进了商贸、餐饮、通讯等服务业蓬勃发展。
2024年广西旅游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广西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因而在旅游业方面具备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分析广西旅游市场的现状,为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1. 广西旅游业发展概况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根据统计数据,广西旅游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9年,广西接待游客数量达到XXX 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2. 广西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2.1 自然景观的丰富性广西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漓江、象鼻山等,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不仅如此,广西还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如石林、桂林等,这些资源为广西的旅游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2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拥有多个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的独特风情和文化习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
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推动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区位优势的影响广西地处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拥有良好的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
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接近,便于与国际游客的交流和往来。
这为广西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3. 广西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3.1 重点发展乡村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乡村旅游成为广西旅游市场的重要方向之一。
广西拥有大量的具有民俗特色的乡村景区,这些景区的开发和挖掘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重点。
3.2 强化旅游市场宣传广西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提高旅游产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加大对广西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通过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范围,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
3.3 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广西旅游业需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开发独特的旅游线路、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体验等,都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广西旅游。
结论广西旅游市场在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方面具备巨大的优势,并且受益于区位优势的影响。
广西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1. 本文概述在“本文概述”段落中,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广西旅游业的竞争力状况,通过系统梳理广西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发展动态以及相关政策环境等多维度因素,全面展现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章首先回顾了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性成果,进而对其主要优势及特色资源进行了详尽阐述,如自然景观的丰富多样、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等。
本文将进一步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翔实的数据资料,对广西旅游业竞争力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评估,揭示其内在优势与现存短板。
针对广西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提升、区域协同不足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方面,我们将展开深度探讨,并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与改进措施,以期推动广西旅游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与对策探讨,期望能为广西旅游业的长远规划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与实践指导。
2. 广西旅游业发展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处亚热带,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近年来,广西旅游业发展迅速,依托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世界级自然遗产——桂林山水,以及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等众多优质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旅游业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和线路,如“桂林—漓江”黄金旅游线、“北部湾滨海度假区”、“中越边关风情游”等。
同时,自治区内各城市和地区也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多种业态,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旅游产品体系。
广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例如,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景区环境,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国家旅游市场,扩大广西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三江侗族自治县
为例
林筱颖
【期刊名称】《柳州师专学报》
【年(卷),期】2013(028)006
【摘要】广西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具有独特性,但是,由于三江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资源开发理念偏差等原因,在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把握本地民俗旅游特色,加强统筹管理;重视民俗旅游资源源头建设,实施强本固基,可以提升三江民俗旅游现实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总页数】5页(P1-4,8)
【作者】林筱颖
【作者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54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8
【相关文献】
1.广西边境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凭祥市为例 [J], 李继宏;梁裕
2.浅析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区域比较以湖南城步苗族与广西融水苗族民俗旅游资源分析比较为例 [J], 梁建峰
3.侗族元素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里村为例 [J], 宋姗;燕敏
4.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J], 王雪芳;韦霏丽
5.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蝶变----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J], 王莹;覃春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丽广西调研报告
《美丽广西》调研报告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大力打造美丽广西的形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美丽广西的调研。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了广西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广西拥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如桂林漓江、阳朔山水、龙胜金坑等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广西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风俗和民俗,如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表演形式。
这些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其次,我们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目前,广西的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乡村旅游、山水旅游、文化旅游等多样化的产品链。
广西还打造了“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交通体系,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条件。
同时,广西也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最后,我们就广西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首先,需要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特色。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宣传,提升广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升广西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最后,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力
度,让广西的美丽与独特之处得以更好地展现。
总之,广西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我们对广西旅游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齐心努力下,美丽广西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广西旅游产业现状与趋势广西位于中国中南部,是一座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广西的旅游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广西旅游产业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
一、广西旅游产业的现状1.旅游资源丰富:广西拥有壮、瑶、苗等众多民族,民族文化多元化,古朴而独特;拥有桂林、阳朔、象山等壮丽的山水风景,以及南宁、桂林等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广西的交通、通讯、酒店、景区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旅游环境。
3.旅游市场需求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已成为人们的首选休闲方式之一。
广西的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各类旅游产品和服务也不断增多。
4.旅游业貢献经济效益:旅游业对广西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旅游业促进了广西的经济增长,提升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广西旅游产业的趋势1.生态旅游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热点。
广西作为中国的生态宜居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生态资源,可以发展绿色旅游、休闲农业等形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2.民俗文化旅游推广: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未来,广西可以继续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推出更多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了解广西的民俗文化。
3.旅游业与科技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旅游业也在逐渐与科技融合。
未来,广西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开发更多的智能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4.旅游业多元化发展:广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还可以发展体育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美食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广西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
5.旅游业与文创产业结合: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结合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024年广西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广西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广西旅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广西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规模广西旅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据表明,广西旅游市场在国内的地位日益重要。
自然资源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拥有壮乡山水、世界自然遗产地龙胜瑶乡等著名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到访。
此外,广西还拥有优美的海滩和岛屿,为海滨旅游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文化旅游广西的民族文化是其旅游市场的独特之处。
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艺术表演。
壮族的月亮山歌、瑶族的歌舞表演等都深受游客喜爱。
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广西的文化旅游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交通设施广西的交通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广西南宁、桂林等城市有完善的航空、高铁、公路交通网络,游客可以方便地到达各个旅游景点。
此外,广西还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提升了旅游体验。
旅游产业发展广西的旅游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促进政策,鼓励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兴办旅游业。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广西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广西旅游市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面临一些挑战。
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广西旅游的发展。
此外,旅游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需要广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结论2024年广西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表明,广西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资,并不断改进旅游服务质量,以提升广西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应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动广西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
2024年广西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广西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南部,毗邻越南,是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的门户。
广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本报告将对广西旅游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旅游企业提供参考意见。
2. 市场概述广西旅游市场近年来表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广西的入境旅游人数达到XX万人次,同比增长XX%。
其中,国内游客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入境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3. 旅游资源分析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桂林的漓江风光、北海的银滩沙滩等。
此外,广西还保留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为旅游市场增添了吸引力。
这些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广西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 市场竞争分析广西的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了周边省份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例如,广东、云南等省份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与广西地理接近,成为竞争对手。
此外,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吸引了一部分游客前往。
5. 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广西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以下是一些发展趋势的预测:•国际游客数量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将选择广西作为旅游目的地,尤其是来自东南亚的游客。
•文化旅游的兴起:游客对于广西各民族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文化旅游将会成为市场的重点。
•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将会成为下一个发展热点。
6. 市场推广建议为了更好地开发和推广广西旅游市场,以下是一些建议:•加强广告宣传:通过各种媒介增加广西旅游的曝光度,提高其知名度。
•丰富旅游产品: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包括不同价格和主题的旅游线路。
•加强合作:与周边省份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推广旅游线路。
7. 结论广西旅游市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潜力巨大。
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自我国实行改革开发以来,旅游作为一项无烟的绿色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旅游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而是向着休闲、度假、求知等多方向发展。
旅游活动发展的早期是强调文化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在旅游发展的成熟时期,则需要用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播。
民俗,指的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自古有之。
而民俗文化则指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的风俗,具有世代相习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社会文化,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在本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的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服饰、居住、生产、饮食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风俗。
这些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也从各个方面反应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俗的博大精深。
民俗文化同旅游的结合,给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游客“求知、求异、求新”的心理要求,逐渐成为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民俗文化游一方面促进了民俗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有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拉动了旅游景区当地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1.文化性与历史性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是由各民族的民俗来承载的,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从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开始。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因其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自然产生不同的生活习俗,这是他们能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保证,也是他们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文化能力,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形成自己独居特色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服饰习惯、待客礼仪、神话传说等。
归根结底,民俗旅游是以人的具体活动为载体的一种文化形式,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中,来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在惊声上、文化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并获得一些历史相关的知识。
2.参与性与体验性民俗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是当地民众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场景。
游客必须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到它的乐趣,如今的游客旅游的目的已经发生了转变,他们都希望在欣赏当地秀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奇闻异事。
参与性已经成为了民俗旅游的典型特征。
游客通过亲身的参与和体验,成为特定民俗环境中的一员,通过与当地百姓的亲密接触,对当地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有了直观的体验,真正意义上满足了游客强烈的体验需求和体验欲望,这也是其他旅游资源所无法替代的。
3.民族行与地域性任何一种民俗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很深的地理根源和历史根源。
由于各方面生产生活条件的不同,各个聚居的民族在生活方式和生产习惯上也有所不同,任何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都有其浓郁的民族气息和鲜明的地域差异。
中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不同的地理范围和历史条件下,都形成不同的民俗氛围和民俗环境,这些都是其他地域中所不存在的。
正是这种或大或小的民俗差异,刺激着游客的好奇心,也正是由于民俗的这种特性,使民俗旅游产生了极为强大的吸引力。
4.传承性与发展性民俗文化资源从时间上来讲,是具有传承性的。
民俗旅游资源是在社会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是某一群体时代相传的文化积淀。
从时空上来讲,民俗资源会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变异甚至消亡的现象。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我们应该将其进行发扬和保护。
在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应接不暇。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热衷并偏爱民俗风情游这种新的以文化为主的旅游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俗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其在旅游行业中的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
三、区域民俗旅游开发存在问题我国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吸引着众多海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极具价值。
在看到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持续发展的观念,精品意识不强,层次较低,地区内的雷同景区较为常见,营销理念较为落后;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对区域民俗旅游自由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除此之外,区域民俗资源开发的效益分配存在不公平的情况,致使一些地区的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
下面就以广西为例,指出我国区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的问题:1.民俗文化处于浅层次开发被同化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山水风光秀丽迷人,再加上少数民族的聚居,使得广西地区的民俗资源相当丰富。
而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大都还处在一个浅层次开发的状态,未能充分体现广西当地民俗旅游文化的精髓,未能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而民俗文化被同化的现象极为普遍。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广西一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交往极少,当地的民俗文化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仍然保持着本身的特色。
但是,随着国家的对方开发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逐渐好转,异地、异国的文化逐渐对当地淳朴的民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当地的民俗文化出现了同化和被冲淡的现象。
以广西为例,在广西地区未进行大面积的旅游开发的时候,保留着大量的纯皮的民俗风情,但是,随着各地旅游人员的进入,旅游地的民俗风情都有了极大的转变,以往的旅游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大都着民族服装,如今,取而代之的是西装、衬衫及更重流行服饰。
铺着青石板的街道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则宽阔的柏油马路和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所代替,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被同化。
2.民俗旅游项目庸俗化、艺术化、舞台化民俗文化本身便具有着浓重的乡土气息,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本色。
然而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出现了庸俗化、艺术化、舞台化的趋向,致使一些民俗文化丧失了自身发展的灵魂。
民俗旅游的魅力在于文化本身的魅力,文化是彰显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在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不可以信手拈来,肆无忌惮的进行开发。
民俗旅游吸引游客的根源在于其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随意照搬、盲目建设,只看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那么势必会出现民俗资源的消失或同化。
在桂林一些景区,为了经济利益,利用民俗风情的表演为幌子强迫游客进行捐款,结果造成了游客内心对当地文化及景区的排斥心理。
3.开发重点不突出,民俗旅游产品雷同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因其无烟、绿色、环保的特征而被誉为是朝阳产业,其发展势头如火如荼。
在大量旅游景区开发的时候,开发重点不突出、民俗资源雷同化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盲目地将一些建筑材料渗透到古建筑中,降低了民俗风情的纯度。
但是,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如何做到既保持少数民族的文化的原汁原味,又体现出现代化的先进文化,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
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四、民俗旅游开发的策略1.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特色景观和旅游产品民俗旅游资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下来的风俗,具有分散性,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就要做好资源的开发工作,只有将这些分散的民俗资源集中起来才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但是,开发不仅包括了对民俗自由的合理利用,同时,也包括了对民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开发民俗资源,不能凭空进行,要充分依靠当地所拥有的资源,就地开发,因地制宜地从当地的民俗资源的特点出发,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如服饰、风味美食、建筑等,保持当地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同时,还要体现现代生活中与时俱进的民族风俗。
如仡佬族民俗村可建造罗城仡佬族,与宜州市下岘河的刘三姐壮族民族风情游相结合,成为一个大规模的旅游区域。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效率,同时,还便于进行管理和引导,防止各个旅游区为追求片面利益,出现拉客、喊客等不良现象出现。
充分体现民俗不俗,俗中带雅的情调,这样,才能适应广西的区情,做到合理开发,确保民俗文化得到弘扬和保护。
2.要注意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现代的旅游业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作为21世纪的屋檐绿色产业,要获得长久的发展,人才则是关键。
广西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发展空间广阔,若想在旅游业中抢占发展的先机,就必须要重视对旅游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各类大中专院校和高等院校。
在广西这类高等人才的培养则主要依托广西大学、桂林工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这些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雄厚的旅游人才培养经验和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
3.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旅游对于民俗旅游资源除了靠民俗资源自身的吸引力之外,还要有的放矢的做好供需对应,做好产品的开发和宣传工作,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成立相关的部门,对旅游客源的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当地的民俗风情进行推广和宣传,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博览会等将相关的信息传达给大众。
广西在民俗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如,多次参加国内外举行的旅游说明会,参加各种旅游博览会,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向国内外的民众宣传了广西的民俗旅游资源。
4.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民俗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到过度的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便会出现枯竭甚至消逝。
因此,我们在对民俗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学合理的对民俗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
一方面,我们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当地的民俗资源进行评估,科学规划景区的范围以及游客的接待量,制定民俗文化资源的长久保护规划,将民俗文化资源同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协调起来。
另一方面,要充分依靠政府和媒体的力量,向公众传播保护民俗资源的意识,加强公众意识、民族意识,使少数民族群众能够辩证地对待自身的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自觉的防止民俗被同化、被庸俗化。
如今,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类文明的介入,民俗文化资源也在不断地受到冲击,民俗文化旅游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消除这些问题,使民俗文化旅游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我们从观念、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加以正确的引导。